CN219771087U - 一种输送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1087U
CN219771087U CN202321065571.4U CN202321065571U CN219771087U CN 219771087 U CN219771087 U CN 219771087U CN 202321065571 U CN202321065571 U CN 202321065571U CN 219771087 U CN219771087 U CN 219771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box
jacking
area
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655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宪德
鲜龙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kchi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kchi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kchi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kchi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655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1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1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1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线,包括安装箱和用于运输承载灌装容器的盒托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设于安装箱上;安装箱对应位置处设有上料区和下料区;上料区处设有用于检测盒托否到上料区处的上料检测装置、用于使盒托停止在上料区处的上料挡停组件和使位于上料区处的盒托升降的上料顶升组件,上料检测装置、上料挡停组件和上料顶升组件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下料区处设有用于检测盒托否到下料区处的下料检测装置、用于使盒托停止在下料区处的下料挡停组件和使位于下料区处的盒托升降的下料顶升组件,下料检测装置、下料挡停组件和下料顶升组件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延长了输送线内输送带和电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送线。
背景技术
现有灌装机一般通过输送线运输盒托,盒托用于承载灌装容器,然后把盒托运输至上料区时,灌装容器经由上料机构运输至灌装线上,灌装容器灌装完成后,再由下料机构运输至输送线下料区处的盒托上,被输送线运输出去,但是现有输送线在盒托运输至上料区或者下料区处,虽然有相应的检测装置和挡停装置,但是盒托的下端面仍与输送线内的输送带相接触,盒托会与输送带一直相互摩擦,从而造成二者的磨损,导致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变短,而且输送带一直与盒托相接触,其输送线内的电机一直处于高压工作状态,会对电机的使用寿命产生一定影响,特此提出一种输送线,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线,灌装容器在上料区或者下料区处转运时,起承载作用的盒托的高度会上升,下端面不再与输送带相接触,从而避免了二者在输送线上料区或者下料区产生摩擦,延长了输送线内输送带和电机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送线,包括安装箱和用于运输承载灌装容器的盒托的输送机构,上述输送机构设于上述安装箱上;
上述安装箱沿上述输送机构运输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区和下料区;
上述上料区处设有用于检测上述盒托否到上述上料区处的上料检测装置、用于使上述盒托停止在上述上料区处的上料挡停组件和使位于上述上料区处的上述盒托升降的上料顶升组件,上述上料检测装置、上述上料挡停组件和上述上料顶升组件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下料区处设有用于检测上述盒托否到上述下料区处的下料检测装置、用于使上述盒托停止在上述下料区处的下料挡停组件和使位于上述下料区处的上述盒托升降的下料顶升组件,上述下料检测装置、上述下料挡停组件和上述下料顶升组件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上述上料挡停组件和上述下料挡停组件结构一样;
上述上料挡停组件包括挡停杆和使上述挡停杆升降的第一动力件,上述第一动力件和上述挡停杆设于上述安装箱内,上述挡停杆设于上述第一动力件的输出端,上述安装箱上盖对应设有供上述挡停杆伸出的第一通孔。
优选地,上述上料顶升组件和上述下料顶升组件结构一样;
上述上料顶升组件包括顶升杆和使上述顶升杆上升的第二动力件,上述第二动力件的输出端与上述顶升杆连接,上述顶升杆和上述第二动力件设于上述安装箱内,上述安装箱上盖对应设有供上述顶升杆伸出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上述第二动力件的输出端设有支撑板,上述顶升杆有多个,多个上述顶升杆设于一端设于上述支撑板上,上述第二通孔对应设有多个。
优选地,上述输送机构进料口处的上述安装箱对应位置处设有进料区,上述进料区、上述上料区和上述下料区沿上述输送机构运输方向依次设置;
上述进料区处设有用于检测上述盒托否到上述进料区处的进料检测装置、用于使上述盒托停止在上述进料区处的进料挡停组件和使上述盒托上升的进料顶升组件;
上述进料检测装置、上述进料挡停组件和上述进料顶升组件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上述进料检测装置、上述上料检测装置和上述下料检测装置均为接近传感器,三者均通过L型安装筒安装在上述安装箱的侧壁上。
优选地,上述输送机构包括动力组件、主动轮、从动轮和输送带,
上述动力组件与上述主动轮连接,上述主动轮和上述从动轮分别设于上述安装箱的左右两端部,上述主动轮和上述从动轮的两端部分别设于上述安装箱的前后两侧,上述输送带设于上述主动轮和上述从动轮之间,上述输送带有两条,两条上述输送带分别位于上述安装箱的前后两侧,且上述输送带位于上述安装箱上方。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料区处设有上料检测装置、上料挡停组件和上料顶升组件,其中上料检测装置和上料挡停组件配合,使盒托停止在上料区处,上料顶升组件使得盒托的高度升高,盒托与输送机构内的输送带不再接触,从而盒托在上料区处转运其内的灌装容器时,盒托与输送带之间不再进行摩擦,相应的,在下料区处设有下料检测装置、下料挡停组件和下料顶升组件,当盒托停止在下料区处等待灌装容器的转运时,下料顶升组件使得盒托的高度升高,盒托与输送机构内的输送带不再接触,此期间盒托底部与输送带不再产生摩擦,从而延长了输送带的使用寿命,而且输送线内的电机不会一直处于高压工作状态,一定程度的也会延长输送线内电机的使用寿命,也不会产生颗粒物,一定程度的避免影响运输环境的情况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输送线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输送线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箱;2、输送机构;21、动力组件;22、主动轮;23、从动轮;24、输送带;3、上料区;4、下料区;5、上料检测装置;6、上料挡停组件;7、上料顶升组件;8、下料检测装置;9、下料挡停组件;10、下料顶升组件;11、进料区;12、进料检测装置;13、进料挡停组件;14、盒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线,包括安装箱1和输送机构2,输送机构2用于运输承载灌装容器的盒托14,输送机构2设于安装箱1上;具体的,安装箱1沿输送机构2运输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区3和下料区4,上料区3和下料区4沿着输送机构2的运输方向设置;其中上料区3处设有上料检测装置5、上料挡停组件6和上料顶升组件7,上料检测装置5用于检测盒托14否到上料区3处,上料挡停组件6用于使盒托14停止在上料区3处,上料顶升组件7使位于上料区3处的盒托14升降,上料检测装置5、上料挡停组件6和上料顶升组件7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工作时,上料检测装置5检测到盒托14运输至上料区3处,然后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上料挡停组件6动作,挡停盒托14,然后继续控制上料顶升组件7动作,使盒托14上升,从而盒托14在上料区3处转运其内的灌装容器时,盒托14与输送带24之间不再进行摩擦,能够延长输送带24的使用寿命,灌装容器转运完成后,上料顶升组件7使盒托14下降至原高度,然后上料挡停组件6不再挡停盒托14,盒托14再度运输;其中,下料区4处设有下料检测装置8、下料挡停组件9和下料顶升组件10,下料检测装置8用于检测盒托14否到下料区4处,下料挡停组件9用于使盒托14停止在下料区4处,下料顶升组件10使位于下料区4处的盒托14升降,下料检测装置8、下料挡停组件9和下料顶升组件10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工作时,下料检测装置8检测到盒托14运输至下料区4处,然后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下料挡停组件9动作,挡停盒托14,然后继续控制下料顶升组件10动作,使盒托14上升,从而盒托14在下料区4处转运其内的灌装容器时,盒托14与输送带24之间不再进行摩擦,能够延长输送带24的使用寿命,而且不会产生颗粒物,一定程度的避免影响运输环境的情况产生,灌装容器转运完成后,下料顶升组件10使盒托14下降至原高度,然后下料挡停组件9不再挡停盒托14,盒托14再度运输;综上,上料顶升组件7和下料顶升组件10能够延长了输送带24的使用寿命,而且输送线内的电机不会一直处于高压工作状态,一定程度的也会延长输送线内电机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上料挡停组件6和下料挡停组件9结构一样;上料挡停组件6包括挡停杆和使挡停杆升降的第一动力件,具体的,第一动力件可为气缸,第一动力件和挡停杆设于安装箱1内,挡停杆设于第一动力件的输出端,安装箱1上盖对应设有供挡停杆伸出的第一通孔;具体的,正常时,挡停杆的上端部位于第一通孔内,当第一动力件在接受到控制器的信号之后,会带动挡停杆从第一通孔内伸出,挡停杆阻挡盒托14继续运动,使其稳定位于上料区3处,使得其内的灌装容器能够被转运;下料挡停组件9也是一样,也包括挡停杆和使挡停杆升降的第一动力件,在第一动力件和挡停杆的作用下,使盒托14稳定停在下料区4处,等待灌装容器的转运。
优选地,上料顶升组件7和下料顶升组件10结构一样;上料顶升组件7包括顶升杆和使顶升杆上升的第二动力件,具体的,第二动力件可为气缸,第二动力件的输出端与顶升杆连接,顶升杆和第二动力件设于安装箱1内,安装箱1上盖对应设有供顶升杆伸出的第二通孔;具体的,正常时,顶升杆的上端部位于第二通孔内,当第二动力件在接受到控制器的信号之后,会带动顶升杆从第二通孔内伸出,顶升杆顶升盒托14,使盒托14的高度升高,从而盒托14的下端面不再与输送带24接触,二者之间不会产生摩擦,不再有驱动力,使其稳定位于上料区3处,使得其内的灌装容器能够稳定被转运;下料顶升组件10也是一样,也包括顶升杆和使顶升杆上升的第二动力件,在第而动力件和顶升杆的作用下,盒托14的下端面不再与输送带24接触,二者之间不会产生摩擦,不再有驱动力,使盒托14稳定停在下料区4处,等待灌装容器的转运。
优选地,第二动力件的输出端设有支撑板,顶升杆有多个,多个顶升杆设于一端设于支撑板上,第二通孔对应设有多个,具体的,顶升杆和第二通孔均为四个,从而四个顶升杆构成一个稳定的顶升面,能够盒托14被稳定的支撑在输送带24的上方。
优选地,输送带24机构进料口处的安装箱1对应位置处设有进料区11,进料区11、上料区3和下料区4位沿输送机构6的运输方向依次设置,进料区11处设有进料检测装置12、进料挡停组件13和进料顶升组件,其中进料检测装置12用于检测盒托14否到进料区11处,进料挡停组件13用于使盒托14停止在进料区11处,进料顶升组件使盒托14升降,进料检测装置12、进料挡停组件13和进料顶升组件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具体的,工作时,进料检测装置12检测到盒托14运输至进料区11处,然后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进料挡停组件13动作,挡停盒托14,然后继续控制进料顶升组件动作,使盒托14上升,从而盒托14在进料区11处转运其内的灌装容器时,盒托14与输送带24之间不再进行摩擦,能够延长输送带24的使用寿命,上料区3处的灌装容器转运完成后,进料顶升组件使盒托14下降至原高度,然后进料挡停组件13不再挡停盒托14,盒托14再度运输,运输至上料区3处,从而是盒托14能够有序的进行运输,不会积压在一起。
具体的,进料挡停组件13和上料挡停组件6的结构和设置方式一样,进料顶升组件和上料挡停组件6的结构和设置方式一样,只是设置位置有所区别,具体结构不在赘述。
优选地,进料检测装置12、上料检测装置5和下料检测装置8均为接近传感器,三者均通过L型安装筒安装在上述安装箱1的侧壁上,结构简单,检测精准。
优先地,输送机构2包括动力组件21、主动轮22、从动轮23和输送带24,动力组件21与主动轮22连接,主动轮22和从动轮23分别设于安装箱1的左右两端部,主动轮22和从动轮23的两端部分别设于安装箱1的前后两侧,输送带24设于主动轮22和从动轮23之间,输送带24有两条,两条输送带24分别位于安装箱1的前后两侧,具体的,主动轮22包括主动轴和两个主传输轮,主动轴贯穿安装箱1前后侧壁并转动设于安装箱1上,两个主传输轮设于主动轴的两端部,且两个主传输轮位于安装箱1的前后两侧,从动轮23包括从动轴和两个从传输轮,从动轴贯穿安装箱1前后侧壁并转动设于安装箱1上,两个从传输轮设于从动轴的两端部,且两个从传输轮位于安装箱1的前后两侧,相应的输送带24有两条,一条输送带24位于安装箱1前侧的主传输轮和从传输轮之间,另外一条输送带24位于安装箱1后侧的主传输轮和从传输轮之间,且输送带24位于安装箱1上方,第一折边通过螺栓连接在安装箱1的侧壁上,支撑板安装在安装箱1的侧壁上,其上端与输送带24相接触。
具体的,动力组件21包括电机、传动轴和传动组件,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传动组件运动,传动组件带动主动轴转动,从而带动两个主传输轮转动,其中传动组件可以为锥齿轮组件,锥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传动连接于传动轴上,第二锥齿轮传动连接于主动轴上,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且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安装在安装箱1内,本实施例中的电机是位于安装箱1下方的,整体在灌装机上时,电机是安装在灌装机上的机架上的。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箱和用于运输承载灌装容器的盒托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安装箱上;
所述安装箱沿所述输送机构运输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区和下料区;
所述上料区处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盒托否到所述上料区处的上料检测装置、用于使所述盒托停止在所述上料区处的上料挡停组件和使位于所述上料区处的所述盒托升降的上料顶升组件,所述上料检测装置、所述上料挡停组件和所述上料顶升组件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下料区处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盒托否到所述下料区处的下料检测装置、用于使所述盒托停止在所述下料区处的下料挡停组件和使位于所述下料区处的所述盒托升降的下料顶升组件,所述下料检测装置、所述下料挡停组件和所述下料顶升组件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挡停组件和所述下料挡停组件结构一样;
所述上料挡停组件包括挡停杆和使所述挡停杆升降的第一动力件,所述第一动力件和所述挡停杆设于所述安装箱内,所述挡停杆设于所述第一动力件的输出端,所述安装箱上盖对应设有供所述挡停杆伸出的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顶升组件和所述下料顶升组件结构一样;
所述上料顶升组件包括顶升杆和使所述顶升杆上升的第二动力件,所述第二动力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顶升杆连接,所述顶升杆和所述第二动力件设于所述安装箱内,所述安装箱上盖对应设有供所述顶升杆伸出的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件的输出端设有支撑板,所述顶升杆有多个,多个所述顶升杆设于一端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设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进料口处的所述安装箱对应位置处设有进料区,所述进料区、所述上料区和所述下料区沿所述输送机构运输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进料区处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盒托否到所述进料区处的进料检测装置、用于使所述盒托停止在所述进料区处的进料挡停组件和使所述盒托上升的进料顶升组件;
所述进料检测装置、所述进料挡停组件和所述进料顶升组件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检测装置、所述上料检测装置和所述下料检测装置均为接近传感器,三者均通过L型安装筒安装在所述安装箱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动力组件、主动轮、从动轮和输送带,
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设于所述安装箱的左右两端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两端部分别设于所述安装箱的前后两侧,所述输送带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所述输送带有两条,两条所述输送带分别位于所述安装箱的前后两侧,且所述输送带位于所述安装箱上方。
CN202321065571.4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输送线 Active CN219771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65571.4U CN219771087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输送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65571.4U CN219771087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输送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1087U true CN219771087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6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65571.4U Active CN219771087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输送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1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7943A (zh) 一种横向提升机
CN110733841B (zh) 一种顶升和行走同驱式的搬运设备
CN207827131U (zh) 一种提升机
CN203143659U (zh) 一种周转箱横向提升机
CN219771087U (zh) 一种输送线
CN113816054A (zh) 一种多功能四向穿梭机器人
CN212686803U (zh) 锂电池电极材料输送设备
CN109823810A (zh) 一种新型储能钒电池电堆生产输送装置
CN212607898U (zh) 一种电动升降皮带直角移载机
CN213140343U (zh) 一种载货台及高速料箱提升机
CN214732074U (zh) 一种自动卸料agv小车
KR20040019842A (ko) 반송장치
CN209956989U (zh) 一种装车高度可调的货物装车机
CN212197153U (zh) 一种连续提升装置
CN212893095U (zh) 一种纸板堆垛机落地式运载装置
CN219116691U (zh) 一种升降输送机构
CN216235855U (zh) 一种自动装载托盘提升机
CN212686578U (zh) 一种上料提升机
CN215046396U (zh) 一种柜体及搬运装置
CN218909192U (zh) 一种箱板纸输送装置
CN216763252U (zh) 一种蓄电池生产用送料装置
CN220283454U (zh) 一种八工位重载型提升装置
CN210504194U (zh) 一种自稳定循环取放料设备
CN220765699U (zh) 一种改进型速冻谷物用提升机
CN218967314U (zh) 简式上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