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9614U - 一种后背门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背门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9614U
CN219769614U CN202321040136.6U CN202321040136U CN219769614U CN 219769614 U CN219769614 U CN 219769614U CN 202321040136 U CN202321040136 U CN 202321040136U CN 219769614 U CN219769614 U CN 219769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door
assembly
lifter
backboard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401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明非
王珂
谭昌勇
张成勇
范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401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9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9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9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背门总成及车辆,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所述后背门总成包括内背板、加强组件、外背板、玻璃升降器以及背门玻璃,内背板的底部铰接于车辆的地板总成上,所述后背门总成能够绕铰接处旋转以实现开闭,加强组件固定于内背板远离地板总成的外端,外背板固定于内背板的外端,且在外背板上开设有多个升降器安装孔。玻璃升降器嵌设于升降器安装孔内且固定于内背板上。背门玻璃固定于玻璃升降器上。玻璃升降器用以带动背门玻璃沿内背板的纵向进行升降。从而采用平翻后背门总成方式或者下降背门玻璃的方式,打开后备厢拿取物体。在省时省力的基础上还丰富了车辆的功能,提高用户的驾驶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后背门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背门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车辆的背门结构包括钣金结构和固定在所述钣金结构上的背门玻璃。随着车型产品的日益创新,依靠传统背门钣金结构设计,无法实现车辆空间简洁美观,功能多样,也无法满足日益年轻化的客户群体需求,从而导致用户驾驶体验感降低。例如,用户需要从后备厢内拿取物体时,需要先打开后背门总成后拿到物体,再关闭后背门总成,在后背门总成重量较重的情况下,用户需要耗费较多体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后背门总成及车辆。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背门总成,所述总成可以包括:
内背板,所述内背板的底部铰接于车辆的地板总成上,所述后背门总成能够绕铰接处旋转以实现开闭;
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固定于所述内背板远离所述地板总成的外端;
外背板,所述外背板固定于所述内背板的外端,且在所述外背板上开设有多个升降器安装孔;
玻璃升降器,所述玻璃升降器嵌设于所述升降器安装孔内,且固定于所述内背板上;
背门玻璃,所述背门玻璃固定于所述玻璃升降器上,其中,所述玻璃升降器用以带动所述背门玻璃,沿所述内背板的纵向进行升降。
可选的,所述总成还包括升降器安装板,其中,所述升降器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内背板的中部,所述玻璃升降器固定于所述升降器安装板上。
可选的,所述总成还包括背门铰链安装板,所述背门铰链安装板焊接于所述内背板的外端底部,用以安装所述内背板与地板总成之间形成铰接的铰链。
可选的,所述加强组件包括铰链加强件,所述铰链加强件与所述背门铰链安装板连接,且由所述背门铰链安装板到所述内背板的外端的一侧延伸设置。
可选的,所述加强组件还包括内板加强件,所述内板加强件位于所述内背板的外端顶部,且沿所述内背板的横向延伸设置。
可选的,所述加强组件还包括外板加强件,所述外板加强件固定于所述内背板的外侧顶部,且位于所述内板加强件的上方,其中,所述外板加强件与所述外背板靠近所述内背板的端部,分别与背门玻璃形成接触。
可选的,所述玻璃升降器包括两个滑槽支架和升降组件,两个滑槽支架设置于所述内背板的外端两侧,所述升降组件固定于所述内背板的中部;
所述背门玻璃与所述升降组件固定连接,用以通过所述升降组件驱动所述背门玻璃升降,并且所述背门玻璃的两侧延伸至所述滑槽支架的滑槽中,以对所述背门玻璃形成限位。
可选的,所述内板加强件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的上方。
可选的,所述总成还包括锁扣螺母板,所述锁扣螺母板位于所述内板的外端两侧,且位于所述滑槽支架与升降组件之间,用以安装锁扣,通过所述锁扣将所述后背门总成固定于车辆上。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后背门总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后背门总成包括内背板、加强组件、外背板、玻璃升降器以及背门玻璃,其中,所述内背板的底部铰接于车辆的地板总成上,所述后背门总成能够绕铰接处旋转以实现开闭。所述加强组件固定于所述内背板远离所述地板总成的外端。所述外背板固定于所述内背板的外端,且在所述外背板上开设有多个升降器安装孔。所述玻璃升降器嵌设于所述升降器安装孔内,且固定于所述内背板上。所述背门玻璃固定于所述玻璃升降器上,其中,所述玻璃升降器用以带动所述背门玻璃,沿所述内背板的纵向进行升降。从而可以采用平翻后背门总成方式或者是下降背门玻璃的方式,来打开车辆后备厢拿取放置于后备厢的物体。在省时省力的基础上,还丰富了车辆的功能,提高用户的驾驶体验感。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背门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背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门玻璃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玻璃升降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背板和外背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内背板;201、铰链加强件;202、内板加强件;203、外板加强件;3、外背板;301、升降器安装孔;3011、左升降器安装孔;3012、中升降器安装孔;3013、右升降器安装孔;4、玻璃升降器;401、滑槽支架;402、升降组件;5、背门玻璃;6、升降器安装板;7、背门铰链安装板;8、锁扣螺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照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背门总成,所述总成可以包括内背板1、加强组件、外背板3、玻璃升降器4以及背门玻璃5,其中:
所述内背板1的底部铰接于车辆的地板总成上,所述后背门总成能够绕铰接处旋转以实现开闭。例如,需要打开车辆后备厢时,可以将后背门总成绕铰接处朝远离所述后备厢的方向旋转,从而使得后备厢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后背门总成与地板总成是处于同一平面上,即后背门总成是通过平翻的方式打开,所述内背板1的内端(即靠近地板总成或后备厢的端面)供用户走动,所述内背板1为支撑用户行走的结构支撑。所述加强组件固定于所述内背板1远离所述地板总成的外端。所述外背板3固定于所述内背板1的外端。所述外背板3和内背板1之间可以采用扣合、铆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在此不做过多限定。在所述外背板3上开设有多个升降器安装孔301,所述玻璃升降器4嵌设于所述升降器安装孔301内,且固定于所述内背板1上。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内背板1上开孔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在内背板1上开孔,降低所述内背板1的结构强度。同时,还可以扩大所述内背板1的钣金面积,从而便于所述加强组件在内背板1上的固定,进一步地提高所述内背板1的结构强度。所述背门玻璃5固定于所述玻璃升降器4上,其中,所述玻璃升降器4用以带动所述背门玻璃5,沿所述内背板1的纵向进行升降。也就是说,在用户拿取一些较轻质量或体积较小的物体时,不需要平翻后背门总成,可以直接通过玻璃升降器4驱动所述背门玻璃5下降,所述内背板1的纵向高度不会对用户拿取后备厢的物体造成影响。由此,在省时省力的基础上,还丰富了车辆的功能,提高用户的驾驶体验感,并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生产方对应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一种可选的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示,所述总成还可以包括升降器安装板6,其中,所述升降器安装板6安装于所述内背板1的中部,所述玻璃升降器4固定于所述升降器安装板6上。例如,所述升降器安装板6的数量可以为2个,从而可以提高所述玻璃升降器4的安装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升降器安装板6可以是焊接在所述内背板1的外侧的中间区域,由此,其不仅可以用于玻璃升降器4的安装,还可以增加内背板1对应位置的结构强度。
一种可选的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以及图6所示,所述总成还可以包括背门铰链安装板7,所述背门铰链安装板7焊接于所述内背板1的外端底部,用以安装所述内背板1与地板总成之间形成铰接的铰链。所述背门铰链安装板7的数量可以为2个,每个铰链对应一个背门铰链安装板7,所述背门铰链安装板7不仅可以用于铰链的安装,还可以增加内背板1对应位置的结构强度。
一种可选的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所述加强组件包括铰链加强件201,所述铰链加强件201与所述背门铰链安装板7连接。优选为焊接固定,其中,所述铰链加强件201可以是由所述背门铰链安装板7到所述内背板1的外端的一侧延伸设置,从而可以增加内背板1的结构强度。
一种可选的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6所示,所述加强组件还可以包括内板加强件202,所述内板加强件202位于所述内背板1的外端顶部,且沿所述内背板1的横向延伸设置。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所述内板加强件202延伸的长度,通过设置所述内板加强件202,提高所述内背板1的顶部的结构强度。
一种可选的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所述加强组件还可以包括外板加强件203,所述外板加强件203固定于所述内背板1的外侧顶部,且位于所述内板加强件202的上方。所述外板加强件203在横向上,将所述内板加强件202进行覆盖。所述外板加强件203与所述外背板3靠近所述内背板1的端部,分别与所述背门玻璃5接触。由此,可以通过所述外板加强件203给所述外背板3的顶部一个较大的支撑面,从而可以提高所述外背板3的抗冲击强度。
一种可选的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所示,所述玻璃升降器4可以包括两个滑槽支架401和升降组件402。其中,滑槽支架401指的是开设有滑槽的支架,升降组件402用于驱动背门玻璃5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直线往返运动,从而实现背门玻璃5的升降。两个滑槽支架401设置于所述内背板1的外端两侧,所述升降组件402固定于所述内背板1的中部。所述背门玻璃5与所述升降组件402固定连接,用以通过所述升降组件402驱动所述背门玻璃5升降,并且所述背门玻璃5的两侧延伸至所述滑槽支架401的滑槽中,以对所述背门玻璃5形成限位。
一种示例中,所述升降组件402可以是电动驱动型,所述内板加强件202可以位于所述升降组件402的上方,其可以提高所述升降组件402附近的抗冲击强度,从而可以对所述升降组件402形成保护。
一种可选的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背门玻璃5具有一定的厚度,且所述玻璃升降器4需要一定的安装空间,通过在外背板3上开设所述升降器安装孔301,将所述滑槽支架401和升降组件402嵌入所述升降器安装孔301的方式可以缩小外背板3和内背板1之间的空隙,有利于后背门总成的紧凑型设计。参照图2和图7所示,所述升降器安装孔301还可以包括左升降器安装孔3011、中升降器安装孔3012以及右升降器安装孔3013,其中,所述左升降器安装孔3011供位于所述内背板1左侧的滑槽支架401嵌入设置,所述右升降器安装孔3013供位于所述内背板1右侧的滑槽支架401嵌入设置,所述中升降器安装孔3012供位于所述内背板1中间的升降组件402嵌入设置。
一种可选的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总成还可以包括锁扣螺母板8,所述锁扣螺母板8位于所述内板的外端两侧,且位于所述滑槽支架401与升降组件402之间,用以安装锁扣,通过所述锁扣将所述后背门总成固定于车辆上。
综上,所述加强组件可以包括以下其中一种:铰链加强件201、内板加强件202以及外板加强件203。所述加强组件主要用于加强内背板1的结构强度。其中,所述升降器安装板6、背门铰链安装板7以及锁扣螺母板8也可以在提供器件安装面的基础上,起到内背板1的结构强度加强的作用。由此,可以在避免在所述内背板1打孔降低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在所述内背板1的外侧集成以上加强组件或安装板等器件,最大限度的提高所述内背板1的结构强度,从而成为供用户行走的结构支撑,并且能够提高所述后背门总成的抗撞击性能。
按照上述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增强内背板1的结构强度的逻辑,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其他加强组件,例如还可以包括背门锁加强件等,其可以由锁扣螺母板8向所述内背板1的外端侧边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后背门总成。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后背门总成及车辆,所述后背门总成可以包括内背板1、加强组件、外背板3、玻璃升降器4以及背门玻璃5,其中,所述内背板1的底部铰接于车辆的地板总成上,所述后背门总成能够绕铰接处旋转以实现开闭。所述加强组件固定于所述内背板1远离所述地板总成的外端。所述外背板3固定于所述内背板1的外端,且在所述外背板3上开设有多个升降器安装孔301。所述玻璃升降器4嵌设于所述升降器安装孔301内,且固定于所述内背板1上。所述背门玻璃5固定于所述玻璃升降器4上,其中,所述玻璃升降器4用以带动所述背门玻璃5,沿所述内背板1的纵向进行升降。从而可以采用平翻后背门总成方式或者是下降背门玻璃5的方式,来打开车辆后备厢拿取放置于后备厢的物体。在省时省力的基础上,还丰富了车辆的功能,提高用户的驾驶体验感。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想到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应用都是可行的,故上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任意组合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但是由于篇幅限制,本说明书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实用新型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Claims (10)

1.一种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成包括:
内背板(1),所述内背板(1)的底部铰接于车辆的地板总成上,所述后背门总成能够绕铰接处旋转以实现开闭;
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固定于所述内背板(1)远离所述地板总成的外端;
外背板(3),所述外背板(3)固定于所述内背板(1)的外端,且在所述外背板(3)上开设有多个升降器安装孔(301);
玻璃升降器(4),所述玻璃升降器(4)嵌设于所述升降器安装孔(301)内,且固定于所述内背板(1)上;
背门玻璃(5),所述背门玻璃(5)固定于所述玻璃升降器(4)上,其中,所述玻璃升降器(4)用以带动所述背门玻璃(5),沿所述内背板(1)的纵向进行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成还包括升降器安装板(6),其中,所述升降器安装板(6)安装于所述内背板(1)的中部,所述玻璃升降器(4)固定于所述升降器安装板(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成还包括背门铰链安装板(7),所述背门铰链安装板(7)焊接于所述内背板(1)的外端底部,用以安装所述内背板(1)与地板总成之间形成铰接的铰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包括铰链加强件(201),所述铰链加强件(201)与所述背门铰链安装板(7)连接,且由所述背门铰链安装板(7)到所述内背板(1)的外端的一侧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还包括内板加强件(202),所述内板加强件(202)位于所述内背板(1)的外端顶部,且沿所述内背板(1)的横向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还包括外板加强件(203),所述外板加强件(203)固定于所述内背板(1)的外侧顶部,且位于所述内板加强件(202)的上方,其中,所述外板加强件(203)与所述外背板(3)靠近所述内背板(1)的端部,分别与背门玻璃(5)形成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升降器(4)包括两个滑槽支架(401)和升降组件(402),两个滑槽支架(401)设置于所述内背板(1)的外端两侧,所述升降组件(402)固定于所述内背板(1)的中部;
所述背门玻璃(5)与所述升降组件(402)固定连接,用以通过所述升降组件(402)驱动所述背门玻璃(5)升降,并且所述背门玻璃(5)的两侧延伸至所述滑槽支架(401)的滑槽中,以对所述背门玻璃(5)形成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加强件(202)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402)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成还包括锁扣螺母板(8),所述锁扣螺母板(8)位于所述内板的外端两侧,且位于所述滑槽支架(401)与升降组件(402)之间,用以安装锁扣,通过所述锁扣将所述后背门总成固定于车辆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后背门总成。
CN202321040136.6U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后背门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9769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0136.6U CN219769614U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后背门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0136.6U CN219769614U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后背门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9614U true CN219769614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6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40136.6U Active CN219769614U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后背门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96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54174B1 (en)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rear pillar of automobiles
US8413382B2 (en) Hinge and door unit
CN207345455U (zh) 提升门组件、车辆提升门组件和车辆提升门组件的内板
CN104884287A (zh) 用于包括车窗升降系统的安装机构的车门的塑料加固面板
JPH06255365A (ja) 車両用ドア
US6505872B2 (e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mid-gate of sport utility truck
CN219769614U (zh) 一种后背门总成及车辆
US8109558B2 (en) Door structure
US11125002B2 (en) Window regulator rail and motor support with intermediate high strength connector
WO2023088495A2 (zh) 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车门和车辆
CN115489280A (zh) 一种背门结构及车辆
CN204547702U (zh) 车门
JP5580119B2 (ja) 鉄道車両の貫通扉支持構造
CN114654981A (zh) 一种皮卡车斗加装组件及皮卡车
US10717349B1 (en) Vehicle doors including torsion bar support assemblies
CN209290514U (zh) 车辆
CN217022494U (zh) 一种车下设备舱的裙板双向开门结构
CN205330340U (zh) 一种滑动式四连杆铰链及滑移门结构
CN215971060U (zh) 一种车门和车辆
JP7455005B2 (ja) 建具
KR20200001285U (ko) 통신기기용 랙
CN216231619U (zh) 一种后门框加强件总成结构及汽车
CN215754324U (zh) 一种高强度集装箱铰链板
CN204457315U (zh) 一种车的车门
KR100288303B1 (ko) 자동차 도어의 보강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