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6508U - 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6508U
CN219766508U CN202321234956.9U CN202321234956U CN219766508U CN 219766508 U CN219766508 U CN 219766508U CN 202321234956 U CN202321234956 U CN 202321234956U CN 219766508 U CN219766508 U CN 219766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annular body
die
hand
r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49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波
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oqu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oqu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oqu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oqu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49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6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6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6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供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涉及轮辋旋压设备技术领域。该模具包括旋压左模、旋压右模以及取件器;旋压左模包括同轴连接的左侧抵持环形体、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以及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左侧抵持环形体与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左侧旋压过渡弧面;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与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在连接处的外缘形成第二左侧旋压过渡弧面;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与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在连接处的外缘形成第三左侧旋压过渡弧面;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与旋压右模连接;取件器与旋压右模连接。其能够在保证旋压质量的情况下实现快速脱模,进而提升轮辋旋压的工艺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辋旋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
背景技术
轮辋在经过翻边后会进行旋压成型,使圆柱形的轮辋形成需要设计的轮辋形状。旋压是通过模具将平整的轮辋壁面挤压成异形形状。目前,现有的旋压方式是将模具设计成旋压成型后的形状,进而保证旋压后的轮辋满足设计要求。但在旋压过程中发现,由于旋压后轮辋与模具紧密贴合,在脱模时需要较大的脱模力才能脱开,并且存在轮辋受到脱模力作用后发生形变而造成轮辋旋压质量降低的情况。同时,由于脱模耗费较长的时间也大大降低了旋压的效率。
因此,设计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能够在保证旋压质量的情况下实现快速脱模,进而提升轮辋旋压的工艺的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通过将旋压左模的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外周面设计成具有一定脱模斜度的旋压抵持面,进而降低了脱模时的受力,保证脱模时轮辋能够在较小的受力下与模具脱离。同时,在旋压右模上设置方便进行快速脱模的取件器,能够快速的实现脱模动作,即保证了旋压后轮辋的质量,也有效提高了脱模工艺的效率。另外,模块化的设计也为旋压模具适用更多尺寸的轮辋提供了基础,进一步扩大了旋压模具的适用范围,能够解决一定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其包括旋压左模、旋压右模以及取件器;旋压左模与旋压右模同轴设置;旋压左模包括由远离旋压右模向靠近旋压右模的方向依次同轴连接的左侧抵持环形体、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以及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左侧抵持环形体的外周直径大于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直径,且左侧抵持环形体上靠近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的端面与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壁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左侧旋压过渡弧面;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直径由靠近左侧抵持环形体的一端向远离左侧抵持环形体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一端的外周直径与第一左侧环形体上靠近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一端的外周直径相同,且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与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在连接处的外缘形成第二左侧旋压过渡弧面;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一端的外周直径与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直径相同,且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与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在连接处的外缘形成第三左侧旋压过渡弧面;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的直径小于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一端的外周直径;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旋压右模的一端开设有配合孔;旋压右模上靠近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的一端形成配合柱体;配合孔套设于配合柱体上实现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与旋压右模的连接;旋压右模上远离旋压左模的一端开设有取件安装孔;取件器通过安装柱塞与取件安装孔的配合与旋压右模连接;取件器的取件端与旋压右模的抵持侧壁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左侧抵持环形体的外周壁面到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左侧抵持环形体一端的外周壁面的距离不大于轮辋折弯外缘的宽度。
进一步地,旋压左模包括依次连接的配合柱体、第一右侧旋压环形体、第二右侧旋压环形体、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以及右侧抵持环形体;第一右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直径与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直径相同;第一右侧旋压环形体与第二右侧旋压环形体在连接处的外缘形成第一右侧旋压过渡弧面;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直径由靠近右侧抵持环形体的一端向远离右侧抵持环形体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右侧抵持环形体一端的外周直径与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左侧抵持环形体一端的外周直径相同,且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壁在沿轴线方向上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在沿轴线方向上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二右侧旋压环形体与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在连接处形成第二右侧旋压过渡面;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右侧抵持环形体的一端与右侧抵持环形体上靠近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一端的抵持侧壁在连接处形成第三右侧旋压过渡面。
进一步地,取件端与抵持侧壁之间的间隔不小于轮辋的厚度。
进一步地,取件器与旋压右模连接的一端同取件端之间形成容置槽;旋压右模上靠近取件器一端的外周壁面到容置槽的槽底的距离不小于轮辋的厚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旋压镶件;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旋压右模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缺口;旋压镶件上靠近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的一端凸设有定位凸起;旋压镶件的外周直径与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直径相同;旋压镶件的沿其轴线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直径与配合柱体的外周直径相同;旋压镶件夹设于旋压左模和旋压右模之间,且定位凸起与定位缺口配合,定位孔与配合柱体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通过将旋压左模的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外周面设计成具有一定脱模斜度的旋压抵持面,进而降低了脱模时的受力,保证脱模时轮辋能够在较小的受力下与模具脱离。同时,在旋压右模上设置方便进行快速脱模的取件器,能够快速的实现脱模动作,即保证了旋压后轮辋的质量,也有效提高了脱模工艺的效率。另外,模块化的设计也为旋压模具适用更多尺寸的轮辋提供了基础,进一步扩大了旋压模具的适用范围,能够解决一定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旋压左模;11、左侧抵持环形体;12、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13、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14、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141、定位缺口;02、旋压右模;21、配合柱体;22、第一右侧旋压环形体;23、第二右侧旋压环形体;24、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25、右侧抵持环形体;03、取件器;31、取件端;04、旋压镶件;41、定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其包括旋压左模01、旋压右模02以及取件器03;旋压左模01与旋压右模02同轴设置;旋压左模01包括由远离旋压右模02向靠近旋压右模02的方向依次同轴连接的左侧抵持环形体11、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12、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13以及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14;左侧抵持环形体11的外周直径大于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12的外周直径,且左侧抵持环形体11上靠近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12的端面与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12的外周壁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左侧旋压过渡弧面;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12的外周直径由靠近左侧抵持环形体11的一端向远离左侧抵持环形体11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13上靠近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12一端的外周直径与第一左侧环形体上靠近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13一端的外周直径相同,且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13与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12在连接处的外缘形成第二左侧旋压过渡弧面;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13上靠近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14一端的外周直径与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14的外周直径相同,且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13与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14在连接处的外缘形成第三左侧旋压过渡弧面;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14的直径小于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12上靠近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13一端的外周直径;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14上靠近旋压右模02的一端开设有配合孔;旋压右模02上靠近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14的一端形成配合柱体21;配合孔套设于配合柱体21上实现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14与旋压右模02的连接;旋压右模02上远离旋压左模01的一端开设有取件安装孔;取件器03通过安装柱塞与取件安装孔的配合与旋压右模02连接;取件器03的取件端31与旋压右模02的抵持侧壁相对设置。
该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通过将旋压左模01的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12外周面设计成具有一定脱模斜度的旋压抵持面,进而降低了脱模时的受力,保证脱模时轮辋能够在较小的受力下与模具脱离。同时,在旋压右模02上设置方便进行快速脱模的取件器03,能够快速的实现脱模动作,即保证了旋压后轮辋的质量,也有效提高了脱模工艺的效率。另外,模块化的设计也为旋压模具适用更多尺寸的轮辋提供了基础,进一步扩大了旋压模具的适用范围,能够解决一定的成本。
对于左侧抵持环形体11,其外周壁面到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12上靠近左侧抵持环形体11一端的外周壁面的距离不大于轮辋折弯外缘的宽度。这样旋压时旋压轮能将轮辋的折弯外缘进行弯压成型。
对于旋压左模01,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配合柱体21、第一右侧旋压环形体22、第二右侧旋压环形体23、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24以及右侧抵持环形体25;第一右侧旋压环形体22的外周直径与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14的外周直径相同;第一右侧旋压环形体22与第二右侧旋压环形体23在连接处的外缘形成第一右侧旋压过渡弧面;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24的外周直径由靠近右侧抵持环形体25的一端向远离右侧抵持环形体25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24上靠近右侧抵持环形体25一端的外周直径与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12上靠近左侧抵持环形体11一端的外周直径相同,且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24的外周壁在沿轴线方向上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12在沿轴线方向上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二右侧旋压环形体23与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24在连接处形成第二右侧旋压过渡面;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24上靠近右侧抵持环形体25的一端与右侧抵持环形体25上靠近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24一端的抵持侧壁在连接处形成第三右侧旋压过渡面。
可以理解,取件端31与抵持侧壁之间的间隔不小于轮辋的厚度。这样,取件器03的取件端31不至于挤压轮辋使轮辋变形。当然,为了保证取件端31抵持轮辋时发生较明显的形变,取件端31上与轮辋的抵持位置的形状可以与轮辋的形状相适应,进而合理的分散抵持力,有效保证轮辋旋压的质量。
当然,取件器03与旋压右模02连接的一端同取件端31之间形成容置槽;旋压右模02上靠近取件器03一端的外周壁面到容置槽的槽底的距离不小于轮辋的厚度。也是为了避免取件器03对轮辋进行挤压。
为了进一步的扩大模具的适用性,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旋压镶件04;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14上靠近旋压右模02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缺口141;旋压镶件04上靠近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14的一端凸设有定位凸起41;旋压镶件04的外周直径与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14的外周直径相同;旋压镶件04的沿其轴线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直径与配合柱体21的外周直径相同;旋压镶件04夹设于旋压左模01和旋压右模02之间,且定位凸起41与定位缺口141配合,定位孔与配合柱体21同轴设置。
旋压镶件04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以使用更多尺寸类型的轮辋。当然,旋压镶件04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旋压镶件04的尺寸进行确定和组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其主要的有效效果有:
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通过将旋压左模01的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12外周面设计成具有一定脱模斜度的旋压抵持面,进而降低了脱模时的受力,保证脱模时轮辋能够在较小的受力下与模具脱离。同时,在旋压右模02上设置方便进行快速脱模的取件器03,能够快速的实现脱模动作,即保证了旋压后轮辋的质量,也有效提高了脱模工艺的效率。另外,模块化的设计也为旋压模具适用更多尺寸的轮辋提供了基础,进一步扩大了旋压模具的适用范围,能够解决一定的成本。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旋压左模、旋压右模以及取件器;所述旋压左模与所述旋压右模同轴设置;所述旋压左模包括由远离所述旋压右模向靠近所述旋压右模的方向依次同轴连接的左侧抵持环形体、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以及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所述左侧抵持环形体的外周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直径,且所述左侧抵持环形体上靠近所述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壁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左侧旋压过渡弧面;所述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直径由靠近所述左侧抵持环形体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左侧抵持环形体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所述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一端的外周直径与所述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所述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一端的外周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与所述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在连接处的外缘形成第二左侧旋压过渡弧面;所述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所述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一端的外周直径与所述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与所述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在连接处的外缘形成第三左侧旋压过渡弧面;所述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所述第二左侧旋压环形体一端的外周直径;所述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所述旋压右模的一端开设有配合孔;所述旋压右模上靠近所述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的一端形成配合柱体;所述配合孔套设于所述配合柱体上实现所述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与所述旋压右模的连接;所述旋压右模上远离所述旋压左模的一端开设有取件安装孔;所述取件器通过安装柱塞与所述取件安装孔的配合与所述旋压右模连接;所述取件器的取件端与所述旋压右模的抵持侧壁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抵持环形体的外周壁面到所述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所述左侧抵持环形体一端的外周壁面的距离不大于轮辋折弯外缘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压左模包括依次连接的配合柱体、第一右侧旋压环形体、第二右侧旋压环形体、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以及右侧抵持环形体;所述第一右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直径与所述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右侧旋压环形体与所述第二右侧旋压环形体在连接处的外缘形成第一右侧旋压过渡弧面;所述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直径由靠近所述右侧抵持环形体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右侧抵持环形体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所述右侧抵持环形体一端的外周直径与所述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所述左侧抵持环形体一端的外周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壁在沿轴线方向上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左侧旋压环形体在沿轴线方向上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二右侧旋压环形体与所述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在连接处形成第二右侧旋压过渡面;所述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所述右侧抵持环形体的一端与所述右侧抵持环形体上靠近所述第三右侧旋压环形体一端的所述抵持侧壁在连接处形成第三右侧旋压过渡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件端与所述抵持侧壁之间的间隔不小于轮辋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件器与所述旋压右模连接的一端同所述取件端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旋压右模上靠近所述取件器一端的外周壁面到所述容置槽的槽底的距离不小于轮辋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压镶件;所述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上靠近所述旋压右模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缺口;所述旋压镶件上靠近所述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的一端凸设有定位凸起;所述旋压镶件的外周直径与所述第三左侧旋压环形体的外周直径相同;所述旋压镶件的沿其轴线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直径与所述配合柱体的外周直径相同;所述旋压镶件夹设于所述旋压左模和旋压右模之间,且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缺口配合,所述定位孔与所述配合柱体同轴设置。
CN202321234956.9U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 Active CN219766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4956.9U CN219766508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4956.9U CN219766508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6508U true CN219766508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1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4956.9U Active CN219766508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6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43354U (zh) 一种组合式模具
US2003018298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can lid shell
CN219766508U (zh) 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旋压模具
US6094818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vibration isolator
US7985496B2 (en) Side terminal and inser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7453564B (zh) 用于定子铁芯的整形工装和整形方法
EP0237161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ming can bottoms
CN208303627U (zh) 一种汽车车门冲压成型模具
WO2019147548A1 (en) Shell with expandable bubble and tooling therefor
EP3743226A1 (en) Shell with expandable rivet button and tooling therefor
CN109513796A (zh) 换挡孔罩拉延工艺及模具
CN220161026U (zh) 一种l形轮缘汽车轮辋翻边模具
CN110883166B (zh) 一种高低压成套设备钣金加工机械及钣金加工方法
CN212288906U (zh) 一种压力机
CN218134456U (zh) 一种高精度汽车螺母冲压成型装置
CN215657317U (zh) 一种无轮毂轮件锻压冲孔定位装置
JP3256663B2 (ja) 深絞り金型および深絞り加工方法
CN214517107U (zh) 一种组合式无内胎车轮专用扩口装置
CN210739584U (zh) 管件半成品和镦接成型系统
CN218692881U (zh) 一种小型波纹管密波成型模具
CN215634303U (zh) 一种用于铆接活动垫圈的螺母及其安装结构
CN216263156U (zh) 一种新型冲压模具
CN218425190U (zh) 用于压力机的可拆卸三工位复合模架
CN217492315U (zh) 一种汽车金属管多凸包一次成型装置
CN219359336U (zh) 新型异形套管结构件装配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