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6485U - 一种冲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冲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6485U
CN219766485U CN202320557873.7U CN202320557873U CN219766485U CN 219766485 U CN219766485 U CN 219766485U CN 202320557873 U CN202320557873 U CN 202320557873U CN 219766485 U CN219766485 U CN 219766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ing
plate
crankshaft
stamping
punch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578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广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uanded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uanded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uanded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uanded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578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6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6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6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床,所述冲床包括:壳体、冲压装置和工作台。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冲压装置包括曲轴和冲压组件,所述曲轴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曲轴以不同速度转动,所述曲轴与所述冲压组件连接,所述冲压组件沿第一方向上下移动进行冲压。所述工作台沿所述第一方向设于所述壳体中部,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冲板组件,所述冲板组件包括上冲板和下冲板,所述上冲板与所述冲压装置连接,并随所述冲压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下移动,所述下冲板与所述上冲板相互配合。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能够实现不同冲压模式进行冲压。

Description

一种冲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冲床。
背景技术
冲床的工作原理是以马达作为直接的动力来源,通过马达产生的驱动力,使螺杆、曲柄连杆以及肘杆等进行圆周运动,再将其转化为滑块的直线运动。在实际运用中,冲床能够在材料、汽配、芯片甚至医疗领域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专利文献(CN113369408B)公开了一种伺服冲床冲压强度调节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包括冲床本体,冲床本体对应工作台上部设置有上冲块,冲床本体的工作台顶面固定连接有拦挡模块,拦挡模块包括固定板,固定板顶面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侧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杆。通过设置挡板用于解决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受伤的问题。上述专利文件为本申请最接近现有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多数冲床的冲压模式较为单一,仅有上冲板匀速运动进行冲压,且冲压速度不可周期性变化,导致冲床在实际生产中无法适配多种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冲床的冲压模式单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冲床,所述冲床包括:壳体、冲压装置和工作台。
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冲压装置包括曲轴和冲压组件,所述曲轴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曲轴以不同速度转动,所述曲轴与所述冲压组件连接,所述冲压组件沿第一方向上下移动进行冲压。
所述工作台沿所述第一方向设于所述壳体中部,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冲板组件,所述冲板组件包括上冲板和下冲板,所述上冲板与所述冲压装置连接,并随所述冲压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下移动,所述下冲板与所述上冲板相互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驱动装置(例如伺服马达)驱动曲轴以不同速度做圆周运动,继而驱动冲压组件沿第一方向上下移动进行冲压,其中,曲轴的不同转动速度,冲压组件的冲压力也能进行变化。驱动装置驱动曲轴以周期性变化的转动速度进行转动,带动冲压组件以周期性的变化,进而实现不同的冲压模式。
其中,工作台设于壳体中部,通过壳体将冲床装置的零件进行封闭,使得外形更为整洁的同时,也为加装自动设备提供了空间。冲压组件与冲板组件连接,实现冲压。其中冲板组件包括上冲板和下冲板,上冲板在冲压装置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上下移动,做与下冲板贴近、远离的动作,上冲板与下冲板相互配合,实现冲压目标产品。进而实现引伸、冲裁、弯曲、冷锻及压印等生产线以及试模机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PLC、滚子轴,所述滚子轴设于所述曲轴,用于稳定所述曲轴;所述PLC沿第二方向设于所述曲轴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子轴套设于曲轴,能够有效地增强曲轴在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曲轴的损坏率。在现有技术中,PLC的数位技术能够对冲压组件的冲压达到高级精度控制,也能大幅降低冲压域的速度和冲压噪音。改善了冲压的工作环境,并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外还设有压力显示装置,所述压力显示装置与所述PLC连接,所述压力显示装置设置有指针,所述指针能够显示当前的压力状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力显示装置设有壳体外,并位于工作台沿第一方向的上方,便于工作人员在作业时,根据指针所示的压力数值,对当前的冲压压力进行判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冲压组件与所述上冲板连接,并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方,所述冲压组件包括第一冲压柱、第二冲压柱和第三冲压柱,所述第一冲压柱、所述第二冲压柱与所述第三冲压柱呈三角分布,所述第一冲压柱与所述上冲板连接处设有模高调节装置,所述模高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所述上冲板的冲压高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冲压柱、第二冲压柱和第三冲压柱分别与上冲板连接,并呈三角分布,能有效地增强冲床在冲压作业中的稳定,从而降低震动,减少各部件的磨损。其中,第一冲压柱与上冲板连接处设有模高调节装置,能够采用手动调节模高的方式根据实际生产状况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外还设有两个平衡缸,两个所述平衡缸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缸沿第三方向分别设于壳体两侧,有效地检测当前冲床装置的稳定性,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受限于场地状况,冲床装置不便于判断是否平稳放置,而不平稳放置,在冲床作业震动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设置平衡缸能有效地判断冲床放置是否平稳。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工作台沿第二方向的外侧还设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设有按钮,所述按钮包括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急停按钮和故障修护按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台前方设置控制台,便于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对冲床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设有通孔,所述背板上设有压力检测器,所述压力检测器用于检测内部气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板上设有通孔,能够有效地对机床装置内部进行通风、散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冲床还包括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机械臂连接有显示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械臂一边连接驱动装置,另一边连接显示屏,其中连接显示屏一端,能够进行旋转并更改显示屏的朝向。其中,显示屏能够显示当前模式等信息。
在一些实施的方案中,所述上冲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底部设有上模板,所述下冲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顶部设有下模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冲板和下冲板之间设有模板,在冲床作业时上、下模板相互配合,其中,上模板和下模板能进行更换,从而实现一台机床生产多种目标产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工作台能够连接外部上料机构和/或外部下料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工作台与上、下料机构连接,能够有效地实现自动化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冲床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壳体—1;驱动装置—10;压力显示装置—11;平衡缸—12;背板—13;压力检测器—130;风扇—14;快速调试窗口—15;
冲压装置—2;曲轴—20;冲压组件—21;第一冲压柱—210;模高调节装置—2100;第二冲压柱—211;第三冲压柱—212;PLC—22;滚子轴—23;偏心轮—24;
工作台—3;冲板组件—30;上冲板—300;上模板—3000;下冲板—301;下模块—3010;控制台—31;检测光栅—32;
机械臂—4;显示屏—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后续描述,在描述冲床的具体结构之前,本申请先结合图1定义出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X)。其中,第一方向为冲床正常放置时,其高度方向,例如Z方向;第二方向为冲床正常放置时,其宽度方向,例如Y方向;第三方向为冲床正常放置时,其长度方向,例如X方向。
本申请中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X)相互垂直。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相互垂直并非绝对的垂直,由于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导致的近似垂直(例如,两结构特征之间的夹角为89.9°)也在本申请中的相互垂直的范围之内。
参见图1至图2所示,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冲床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合图1至图2所示,冲床包括:壳体1、冲压装置2和工作台3。壳体1内设有驱动装置10;冲压装置2包括曲轴20和冲压组件21,曲轴20与驱动装置10连接,驱动装置10能够驱动曲轴20以不同速度转动,曲轴20与冲压组件21连接,冲压组件21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上下移动进行冲压。
工作台3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设于壳体1中部,工作台3上设有冲板组件30,冲板组件30包括上冲板300和下冲板301,上冲板300与冲压装置2连接,并随冲压装置2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上下移动,下冲板301与上冲板300相互配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装置10(例如伺服马达)驱动曲轴20以不同速度做圆周运动,继而驱动冲压组件21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上下移动进行冲压,本申请在实际运用中采用伺服马达作为驱动装置10,伺服马达能够以任意速度启动装置,避免造成理论压力值和实际压力不符。但本申请对驱动装置10的类型不做限定,例如采用普通马达驱动,也能满足驱动曲轴20进行圆周运动。曲轴20上还套设有偏心轮24,偏心轮24能够产生振动和离心力,与曲轴20配合旋转,偏心轮24的外侧推动驱动装置2做往复运动。
其中,曲轴20的不同转动速度,能够实现多种生产模式:例如曲轴模式,驱动装置10带动曲轴20以恒定的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曲轴20以1080度每秒的速度循环往复运行。例如保压拉伸模式,曲轴20先以1080度每秒的速度运行至拉伸角度(例如150度),再以360度每秒的速度运行至拉伸结束角度(例如180度),保压一秒后,以360度每秒的速度运行至安全角度(例如210度),最后以1080度每秒的速度运行至起始位置。通过周期性转动变化,有效地实现根据产品工艺灵活调整。
其中,工作台3设于壳体1中部,通过壳体1将冲床装置的零件进行封闭,使得外形更为整洁的同时,也为加装自动设备提供了空间。冲压组件21与冲板组件30连接,实现冲压,其中冲板组件30包括上冲板300和下冲板301,上冲板300在冲压装置2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上下移动,做与下冲板301贴近、远离的动作,上冲板300与下冲板301相互配合,实现冲压成品。进而实现引伸、冲裁、弯曲、冷锻及压印等生产线以及试模。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冲压装置2还包括PLC22、滚子轴23,滚子轴23设于曲轴20,用于稳定曲轴20;PLC22沿第二方向(图1中Y方向所示)设于曲轴20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PLC22在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高级精度控制,示例性地,将PLC22应用在本装置中,沿第二方向(图1中Y方向所示)设于曲轴20一侧,并与冲压组件21连接,其中曲轴20另一侧与驱动装置10连接。PLC22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冲压装置2的精准控制,例如控制精度为0.01mm,本申请,采用高速PLC22装置,能够大幅降低冲压域的速度和冲压噪音,有效地改善冲压环境,以及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滚子轴23套设于曲轴20,示例性地,滚子轴23内部设有多个滚轮,与曲轴20接触,能够有效地增强曲轴20在运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曲轴20的损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壳体1外还设有压力显示装置11,压力显示装置11与PLC22连接,压力显示装置11设置有指针,指针能够显示当前的压力状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压力显示装置11与PLC22连接,示例性地,压力显示装置11设有壳体1外,并位于工作台3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上方。能够有效地将显示便于工作人员在作业时,根据指针所示的压力数值,对当前的冲压压力进行判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冲压组件21与上冲板300连接,并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位于工作台3上方,冲压组件21包括第一冲压柱210、第二冲压柱211和第三冲压柱212,第一冲压柱210、第二冲压柱211与第三冲压柱212呈三角分布,第一冲压柱210与上冲板300连接处设有模高调节装置2100,模高调节装置2100能够调节上冲板300的冲压高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冲压柱210、第二冲压柱211和第三冲压柱212为同步运行,示例性地,第二冲压柱211和第三冲压柱212分别与第一冲压柱210连接,且呈三角分布,能有效地增强冲床在冲压作业中的稳定,从而降低震动,减少各部件的磨损。且第一冲压柱210的柱径大于第二冲压柱211和第三冲压柱212。现有技术中,冲压柱多采用上下式三圆结构或左右导轨结构,容易导致精度较低。
其中第一冲压柱210与上冲板300连接处设有模高调节装置2100,模高调整方法为:使用勾形扳手将固定螺丝向右松开。其次将手把工具套于滑块调整杆处(即第一冲压柱210与上冲块接触处),若装模高度(即闭合高度)需提高,则顺时针方向旋转手把工具;若装模高度(即闭合高度)需降低,则逆时针方向旋转手把工具,多次调整确定达到适模高后使用勾形扳手锁紧螺丝即完成模高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壳体1外还设有两个平衡缸12,两个平衡缸12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延伸,并位于工作台3上方。
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平衡缸12沿第三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分别设于壳体1两侧,用于检测冲床装置是否放置平稳。示例性地,平衡缸12沿第二方向(图1中Y方向所示)一侧还设有快速调试窗口15,快速调试窗口15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在不需要整个壳体1拆卸的情况下,对内部器械进行调试,此外,位于壳体1底部箱体也设有快速调试窗口1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工作台3沿第二方向(图1中Y方向所示)的外侧还设有控制台31,控制台31上设有按钮,按钮包括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急停按钮和故障修护按钮。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控制台31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其中,设置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急停按钮和故障修护按钮,工作人员能够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快速操控,例如,发生安全事故时,按下急停按钮,装置会立刻急停,例如在结束作业时,按下停止按钮,冲床装置会在不损伤内部器械的情况下缓慢停止。
其中,沿第三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工作台3的两侧还设有检测光栅32,检测光栅32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能够检测直线位移和移动速度。检测光栅32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将其增设与工作台两侧,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在作业中对误差进行测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壳体1还包括背板13,背板13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延伸,并设有通孔,背板13上设有压力检测器130,压力检测器130用于检测内部气压。
本申请实施例中,背板13设置通孔进行透气、散热,示例性地,通孔呈均匀排列分布。其中,背板13内部还设有压力检测器130,用于检测内部气压。壳体1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的顶部还设有风扇14,风扇14在机床装置作业时进行工作,降低机床内部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冲床还包括机械臂4,机械臂4与驱动装置10连接,机械臂4连接有显示屏40。
本申请实施例中,机械臂4穿过壳体1,与机床内部驱动装置10连接,机械臂4的另一端与显示屏40连接。示例性地,显示屏40与机械臂4连接处能够进行旋转,更改显示屏40的屏幕朝向。
在一些实施的方案中,上冲板300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的底部设有上模板3000,下冲板301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的顶部设有下模板3010。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模板3000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位于上冲块底部,下模板3010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位于下冲板301顶部,上模板3000、下模板3010之间形成配合,实现冲压时按照模板进行冲压成型。使汽车制造中采用高强度钢板、铝合金板材的大型覆盖件的成形成为可能;难成形材料如镁合金、铝合金及钛合金等,配合模具设计及周边系统控制,使新材料易于成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工作台3能够连接外部上料机构和/或外部下料机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工作台3与上、下料机构连接,能够有效地实现自动化作业。例如机床的工作台3一侧连接上料机构,另一侧连接下料机构,上料机构不断将待加工目标产品输送至工作台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应携带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冲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装置;
冲压装置,所述冲压装置包括曲轴和冲压组件,所述曲轴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曲轴以不同速度转动,所述曲轴与所述冲压组件连接,所述冲压组件沿第一方向上下移动进行冲压;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沿所述第一方向设于所述壳体中部,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冲板组件,所述冲板组件包括上冲板和下冲板,所述上冲板与所述冲压装置连接,并随所述冲压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下移动,所述下冲板与所述上冲板相互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PLC、滚子轴,所述PLC沿第二方向设于所述曲轴一侧;所述滚子轴设于所述曲轴,用于稳定所述曲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还设有压力显示装置,所述压力显示装置与所述PLC连接,所述压力显示装置设置有指针,所述指针能够显示当前的压力状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组件与所述上冲板连接,并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方,所述冲压组件包括第一冲压柱、第二冲压柱和第三冲压柱,所述第一冲压柱、所述第二冲压柱与所述第三冲压柱呈三角分布,所述第一冲压柱与所述上冲板连接处设有模高调节装置,所述模高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所述上冲板的冲压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还设有两个平衡缸,两个所述平衡缸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沿第二方向的外侧还设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设有按钮,所述按钮包括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急停按钮和故障修护按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设有通孔,所述背板上设有压力检测器,所述压力检测器用于检测内部冲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床还包括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机械臂连接有显示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冲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底部设有上模板,所述下冲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顶部设有下模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能够连接外部上料机构和/或外部下料机构。
CN202320557873.7U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冲床 Active CN219766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7873.7U CN219766485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冲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7873.7U CN219766485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冲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6485U true CN219766485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3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57873.7U Active CN219766485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冲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64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237087A1 (en) Method of forming leads of a package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8044384A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夹具
CN108381207B (zh) 一种六自由度工作台及控制方法
WO2002064355A1 (fr) Dispositif a pressuriser
TWI227193B (en) Pressing machine
CN219766485U (zh) 一种冲床
JP2009214153A (ja) ねじ転造装置および転造方法
CN204228049U (zh) 一种安全气囊支架位置度同轴度检测治具
CN112122409B (zh) 一种型材整形设备
JP2897658B2 (ja) トグル式パンチプレスの異常検出装置
CN100429012C (zh) 挤齿加工自动对齿系统
CN210475148U (zh) 一种高精度凸轮打点机
CN214391841U (zh) 用于机械加工的捶打装置
JP4315217B2 (ja) スイング式加工装置
CN110899403B (zh) 一种钣金件折弯装置
CN111693308A (zh) 一种汽车转向器性能的检测机台及转向器性能检测方法
CN219484341U (zh) 一种剪板机用的精准测量装置
JP2006289390A (ja) 多軸微細加工方法及び装置
CN218503046U (zh) 一种板材折弯装置
CN211516124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机械制造用打孔装置
CN214871767U (zh) 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成型设备
KR20180093812A (ko) 성형 공구 상의 성형 치형부 구조체의 기능 상태를 모니터링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212794090U (zh) 一种模具钢加工用定位装置
CN117124012B (zh) 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部件表面加工设备
CN216801564U (zh) 一种适用于工件锻造的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