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5314U -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5314U
CN219755314U CN202321738719.6U CN202321738719U CN219755314U CN 219755314 U CN219755314 U CN 219755314U CN 202321738719 U CN202321738719 U CN 202321738719U CN 219755314 U CN219755314 U CN 219755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water channel
wet
doubl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387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拓明
李玉保
黄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387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5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5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5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及汽车,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设置于变速器壳体内的用于安装双离合器的离合器腔以及盖合离合器腔的离合器盖,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包括冷却水道、密封盖,冷却水道设置于离合器腔的壳体外壁并具有一开口,冷却水道的开口朝向离合器盖的一侧,密封盖可拆卸固定在离合器盖上且盖合于冷却水道的开口处,密封盖呈内凹型,并且在冷却水道与密封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离合器腔的内壁设有网状的散热筋,离合器盖与离合器腔的壳体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散热效果和冷却水道的密封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一般设计为包含齿轮腔和离合器腔的双腔结构,通过浸润在油液中的离合器摩擦片来实现扭矩的传递。齿轮腔内的润滑油流进离合器腔内,经冷却水道冷却后润滑离合器并带走离合器产生的大量热量,最后通过油泵回流到齿轮腔,完成润滑循环。
现有冷却水道通常一体成型在离合器盖内,冷却水道的受热面积有限。此外,如果冷却水道内的冷却液进入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内,就会导致齿轮腔或者离合器腔内润滑油的水含量超标,导致润滑油失去润滑效果并腐蚀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内部的零件,因此还要需要保证冷却水道具有完好的密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散热效果和密封性能的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及汽车。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设置于变速器壳体内的用于安装双离合器的离合器腔以及盖合离合器腔的离合器盖,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包括冷却水道、密封盖,冷却水道设置于离合器腔的壳体外壁并具有一开口,所述冷却水道的开口朝向所述离合器盖的一侧,密封盖可拆卸固定在离合器盖上且盖合于冷却水道的开口处,所述密封盖呈内凹型,并且在所述冷却水道与所述密封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离合器腔的内壁设有网状的散热筋,所述离合器盖与所述离合器腔的壳体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上述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双离合器将齿轮腔内高温的润滑油甩到离合器腔的壳体上时,由于将冷却水道设置在离合器腔的壳体外壁上,受热面积比传统的冷却方式大,因此可以有效带走高温的润滑油的热量,润滑油冷却后继续润滑双离合器,从而使双离合器工作在良好的工况下;此外,通过在冷却水道的开口处设置密封盖,并将密封盖固定在离合器盖上,可以防止密封盖脱离出冷却水道的开口处。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冷却水道一体成型在离合器腔的壳体和变速器壳体之间。
进一步地,冷却水道沿离合器腔的壳体外壁周向环绕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件为包覆于密封盖的外凸面的唇型橡胶密封垫。
进一步地,第二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
进一步地,变速器壳体内一体成型设置有与冷却水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应用了前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D处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变速器壳体100、进水口110、出水口120、离合器腔200、散热筋210、离合器盖300、冷却水道400、密封盖500、第一密封件600、第二密封件70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一般包括变速器壳体100、设置于变速器壳体100内的用于安装双离合器的离合器腔200以及盖合离合器腔200的离合器盖300,变速器壳体100通常采用整体式壳体,其内一体成型有离合器腔200。
参考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包括冷却水道400、密封盖500,冷却水道400设置在离合器腔200的壳体外壁上,冷却水道400设有一开口,开口朝向离合器盖300的一侧,密封盖500可拆卸地固定在离合器盖300上且盖合在冷却水道400的开口处。
可选的,密封盖500通过螺栓固定在离合器盖300上,当密封盖500盖合住离合器腔200后,通过紧固件将密封盖500锁紧在变速器壳体100上,再通过螺栓将密封盖500紧密固定在离合器盖300上,起到防止密封盖500脱落的效果,进而可以防止冷却水道400内的冷却液流出。其中,密封盖500与离合器腔200的壳体之间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中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由于将冷却水道400设置在离合器腔200的壳体外壁上,可以有效扩大散热面积,当双离合器将齿轮腔内高温的润滑油甩到离合器腔200的壳体上时,高温的润滑油的热量可以高效地被冷却水道400内的冷却液带走,之后冷却后的润滑油继续润滑双离合器,从而使双离合器工作在良好的工况下。本实施例中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还通过在冷却水道400的开口处设置密封盖500,并将密封盖500固定在离合器盖300上,可以防止密封盖500脱离出冷却水道400的开口处,防止冷却水道400内的冷却液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冷却水道400一体成型在离合器腔200的壳体和变速器壳体100之间。制造时,采用浸渗工艺,将密封介质通过自然渗透、抽真空和加压等方法渗入冷却水道400的微孔缝隙中,将缝隙填充满,然后通过自然室温、冷却或加热或加压等方法将缝隙里的密封介质固化,达到密封缝隙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提高散热效率,冷却水道400沿离合器腔200的壳体外壁周向环绕设置。优选的,可以使冷却水道400的尺寸与离合器腔200的壳体的尺寸大致一致,这样离合器腔200的壳体侧壁都能接触到冷却水道400中的冷却液,从而有效将润滑油的温度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密封盖500呈内凹型,既可以达到减重的效果又可以增大密封盖500与冷却水道400开口处的接触面积,防止密封盖500松动。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盖500与冷却水道400开口处之间的密封性,在冷却水道400的开口处与密封盖50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6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可选的,第一密封件600为包覆于密封盖500的外凸面的唇型橡胶密封垫,唇型橡胶密封垫的唇部按压向密封盖500的外凸面以实现密封盖500与冷却水道400的开口处的有效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可选的,离合器腔200的内壁设有网状的散热筋210,通过设置散热筋210,既可以增加离合器腔200壳体的结构强度,又可以有效增大润滑油与冷却水道400的散热接触面积,提高润滑油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保证离合器盖300与离合器腔200的壳体内壁之间的密封性,在离合器盖300与离合器腔200的壳体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7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可选的,第二密封件700为O型密封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变速器壳体100内一体成型设置有与冷却水道400连通的进水口110和出水口120。冷却液从进水口110流进冷却水道400内,冷却液继续沿着冷却水道400的延伸路径流动,最后从出水口120流出冷却水道400。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工作时,双离合器将高温的齿轮箱润滑油甩到离合器腔200的壳体内壁上,润滑油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水道400内流动的冷却液,从而把润滑油的热量带走,实现冷却功能。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应用了前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所述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内的用于安装双离合器的离合器腔以及用于盖合所述离合器腔的离合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包括冷却水道和密封盖,所述冷却水道设置于所述离合器腔的壳体外壁并具有一开口,所述冷却水道的开口朝向所述离合器盖的一侧,所述密封盖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离合器盖上且盖合于所述冷却水道的开口处,所述密封盖呈内凹型,并且在所述冷却水道与所述密封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离合器腔的内壁设有网状的散热筋,所述离合器盖与所述离合器腔的壳体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一体成型在所述离合器腔的壳体和所述变速器壳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沿所述离合器腔的壳体外壁周向环绕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为包覆于所述密封盖的外凸面的唇型橡胶密封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内一体成型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水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应用了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
CN202321738719.6U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9755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8719.6U CN219755314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8719.6U CN219755314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5314U true CN219755314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81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38719.6U Active CN219755314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5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71876A (zh) 一种油冷电机
CN104863889A (zh) 一种水泵用轴承自冷却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EP0473359B1 (en) Coolant pump
CN219755314U (zh)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双腔冷却循环水道结构及汽车
JP2002339885A (ja) コンプレッサ
CN204755379U (zh) 一种水泵用轴承自冷却系统
CN208900554U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电动机轴承密封结构
CN216158238U (zh) 一种减速器壳体和电驱动总成
CN208203969U (zh) 用于风电齿轮箱的空气过滤装置
CN210660576U (zh) 一种干式无油螺杆压缩机
CN110043638B (zh)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集成式冷却水道结构
CN217736262U (zh) 一种带密封腔的釜用填料密封装置
CN20982355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机密封结构
KR20220029682A (ko) 윤활제 저장소를 갖는 로봇 관절
JP2003199293A (ja) 電動機付駆動装置の冷却装置
CN213808089U (zh) 一种真空泵复合多级泵腔
CN21185279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非油冷动力电机的密封结构
CN219975305U (zh) 一种强化散热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壳体及变速器
CN216240857U (zh) 一种压铸成形的油底壳
CN210949809U (zh) 一种减速机机构
CN221033886U (zh) 一种减速机用防渗漏端盖
CN210919442U (zh) 一种压缩机防泄漏结构
CN216198363U (zh) 一种集成机滤器和机冷器的冷却水路
CN216667222U (zh) 一种附件内置式稀油润滑站
CN210397662U (zh) 一种减速机油冷循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