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6453U - 铣床快换刀具 - Google Patents

铣床快换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6453U
CN219746453U CN202320494511.8U CN202320494511U CN219746453U CN 219746453 U CN219746453 U CN 219746453U CN 202320494511 U CN202320494511 U CN 202320494511U CN 219746453 U CN219746453 U CN 219746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er
milling machine
quick
slot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945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军
李先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Xinsheng Hongf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Xinsheng Hongf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Xinsheng Hongf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Xinsheng Hongf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945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6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6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6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铣床快换刀具,涉及刀具技术领域,该快换刀具包括:铣床,其前端安装有工作台;快换组件,安装在铣床的前端,所述铣床连接有刀具;其中,所述快换组件包含与铣床连接的连接座,且连接座的底部连接有对接筒,所述对接筒的内部安装有滑动座;所述刀具包含刀具杆,且刀具杆的顶部连接有呈矩形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部连接有螺纹杆,且限位块通过螺纹杆与滑动座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铣床快换刀具,由于采用了矩形的限位块和矩形的插槽配合,对螺纹连接状态下的刀具进行限位,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铣床快换刀具在使用时,刀具安装与更换繁琐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刀具快速更换的同时提高刀具安装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Description

铣床快换刀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铣床快换刀具。
背景技术
铣床原有铣刀三把铣刀采用拉筋夹紧方式,在单件生产时,每次换刀需要操作者攀登站在工作台,用扳手旋转设备顶端螺母并用工具支撑下端铣刀,需要十分钟,不适应生产节拍,又无法将原三把刀具合成一把或两把刀具。
目前,现有的铣床快换刀具在使用时(如专利号:CN102000865A),公开一种铣床快换刀具,通过改变刀套装夹结构解决换刀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刀套尾部的螺纹孔,用拉筋固定在铣床主轴上;刀套中部由尾至头开设有楔铁槽孔、楔铁槽孔,头部开有燕尾槽口、内尾部呈燕尾槽;五号莫氏锥柄尾部是燕尾槽形尾部,中部开设楔铁槽孔,头部安装有刀块组成铣刀;将五号莫氏锥柄燕尾槽形尾部插入刀套燕尾槽口内的燕尾槽,通过燕尾槽将五号莫氏锥柄与刀套定位,用楔铁通过楔铁槽孔和楔铁槽孔将五号莫氏锥柄与刀套锁紧。本发明有益处在于:换刀时间每次为1分,节省换刀时间9分钟。
但在上述技术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刀具安装与更换繁琐:现有的铣床快换刀具在使用时,主要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向进行固定,在刀具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刀具自身的震动,因此刀具容易发生松动或者掉落,严重影响刀具使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其次,无论时更换还是安装,都需要使用工具才能进行拆卸,严重影响刀具拆卸与安装的效率,此外,刀具安装的稳定程度取决于人工,这就导致刀具安装具有不稳定性,导致刀具在使用时发生一定程度误差和影响,为此,我们提出铣床快换刀具。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铣床快换刀具,解决现有的铣床快换刀具在使用时,刀具安装与更换繁琐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铣床快换刀具,该快换刀具包括用于对零件加工的铣床,铣床的前端安装有工作台,通过工作台对待加工零件进行固定,以及用于快速更换刀具的快换组件,铣床通过快换组件来对刀具进行快速更换:
铣床,用于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其前端安装有工作台,用于固定待加工工件;
快换组件,安装在铣床的前端,并与工作台上下对应,方便快换组件上的刀具对零件进行加工,铣床通过快换组件连接有刀具,通过快换组件对刀具进行快速更换,从而降低刀具更换的难度;
其中,快换组件包含与铣床连接的连接座,且连接座的底部连接有对接筒,对接筒的内部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动座,因此滑动座可以在对接筒内部上下滑动,方便对连接有刀具进行卡接,如,在刀具顶部的螺纹杆和滑动座连接完成后,在通过滑动座的滑动,将限位块收放到对接筒中,使得螺纹杆和滑动座之间无法相对旋转,从而保证螺纹杆和滑动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在使用时,刀具与快换组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即在震动作用下,螺纹连接的螺纹杆和滑动座之间发生松动),提高螺纹杆和滑动座之间连接的安全性;
刀具包含刀具杆,且刀具杆的顶部连接有呈矩形的限位块,限位块的顶部连接有螺纹杆,且限位块通过螺纹杆与滑动座连接,螺纹杆和滑动座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限位块插入到对接筒中时,由于限位块的形状为矩形,因此在限位块和对接筒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螺纹杆和滑动座之间无法相对旋转。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座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柱,且连接座通过连接柱与铣床连接;
其中,连接座的外部套设有旋转环,且旋转环的外壁设有防滑螺纹。
在一些示例中,对接筒的底部开设有插槽,且插槽的延伸方向与对接筒的长度方向一致,使得滑动座在插槽中上下滑动,即为滑动座只能进行上下滑动,而无法与对接筒进行相对旋转,从而保证螺纹杆和滑动座之间不发生相对旋转;
其中,插槽的形状呈矩形,且与限位块形状对应,由于限位块也呈矩形,因此限位块和插槽之间进行相互插接,而无法进行相对旋转,由此保证螺纹杆和滑动座之间不发生相对旋转,即螺纹杆和滑动座之前稳定性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滑动座的形状呈矩形(方便与矩形的插槽配合),且滑动座的外壁上安装有凸起,滑动座通过凸起与插槽内壁上的滑道插接,如同滑轨,从而引导滑动座沿着插槽延伸方向上下滑动,如图4和图5所示;
其中,滑道与插槽的延伸方向一致,使得滑动座沿着插槽进行上下滑动。
在一些示例中,对接筒的外部开设有滑槽(方便滑杆滑动),且滑槽与插槽连通,如图3和图4所示,方便滑杆与插槽中的滑动座连接;
其中,对接筒的外壁连接有滑杆,且滑杆位于滑槽中,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滑动滑杆,使得滑杆带动滑动座沿着插槽上下滑动,从而调整滑动座的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插槽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预留槽(方便对限位健进行收放,当限位健进入到预留槽中时,限位健便不会影响滑动座的正常移动),且预留槽中安装有限位件,限位件用于滑动座的滑动范围,两个限位件分别位于滑杆的两侧,避免限位件与滑杆相互影响;
其中,限位件包含前后对应的限位健和电磁铁(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能够对铁制的限位健进行吸引,而在电磁铁断电时,磁性消失),且限位健和电磁铁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在限位健和电磁铁之间没有磁性影响时,将限位健向远离电磁铁的方向推动,限位健位于电磁铁朝向滑动座的一侧,方便限位健插入到限位块外部的键槽中。
在一些示例中,限位块的两侧均开设有键槽,且键槽的深度小于限位健的厚度;
其中,在限位块插入到插槽时,键槽和限位健对应,此时对电磁铁断电时,其磁性消失,限位健在弹簧的作用下,向限位块方向推动,从而插入到限位块外部的键槽中,从而对限位块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限位块无法与对接筒发生分离。
在一些示例中,刀具杆的底部连接有刀头,且刀头的表面设置有刀片,通过刀头上的刀片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切削。
(三)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矩形的限位块和矩形的插槽配合,对螺纹连接状态下的刀具进行限位,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铣床快换刀具在使用时,刀具安装与更换繁琐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刀具快速更换的同时提高刀具安装的稳定性与准确性,避免刀具在使用时和安装时出现不稳定因素,由此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快换组件和刀具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快换组件和刀具的爆炸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快换组件的截面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快换组件的截面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快换组件的截面图之三。
图例说明:1、铣床;2、工作台;3、快换组件;31、连接座;32、对接筒;33、连接柱;34、滑动座;35、滑杆;36、限位健;37、电磁铁;41、刀具杆;42、刀头;43、限位块;44、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供铣床快换刀具,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铣床快换刀具在使用时,刀具安装与更换繁琐的技术问题,在现有的铣床快换刀具使用时,由于采用了矩形的限位块和矩形的插槽配合,对螺纹连接状态下的刀具进行限位,进而实现了刀具快速更换的同时提高刀具安装的稳定性与准确性,避免刀具在使用时和安装时出现不稳定因素,由此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铣床快换刀具在使用时,刀具安装与更换繁琐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铣床快换刀具,该快换刀具包括用于对零件加工的铣床1,铣床1的前端安装有工作台2,通过工作台2对待加工零件进行固定,以及用于快速更换刀具的快换组件3,铣床1通过快换组件3来对刀具进行快速更换:
铣床1,用于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其前端安装有工作台2,用于固定待加工工件;
快换组件3,安装在铣床1的前端,并与工作台2上下对应,方便快换组件3上的刀具对零件进行加工,铣床1通过快换组件3连接有刀具,通过快换组件3对刀具进行快速更换,从而降低刀具更换的难度;
其中,快换组件3包含与铣床1连接的连接座31,且连接座31的底部连接有对接筒32,对接筒32的内部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动座34,因此滑动座34可以在对接筒32内部上下滑动,方便对连接有刀具进行卡接,如,在刀具顶部的螺纹杆44和滑动座34连接完成后,在通过滑动座34的滑动,将限位块43收放到对接筒32中,使得螺纹杆44和滑动座34之间无法相对旋转,从而保证螺纹杆44和滑动座3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在使用时,刀具与快换组件3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即在震动作用下,螺纹连接的螺纹杆44和滑动座34之间发生松动),提高螺纹杆44和滑动座34之间连接的安全性;
刀具包含刀具杆41,且刀具杆41的顶部连接有呈矩形的限位块43,限位块43的顶部连接有螺纹杆44,且限位块43通过螺纹杆44与滑动座34连接,螺纹杆44和滑动座3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限位块43插入到对接筒32中时,由于限位块43的形状为矩形,因此在限位块43和对接筒32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螺纹杆44和滑动座34之间无法相对旋转。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座31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柱33,且连接座31通过连接柱33与铣床1连接;
其中,连接座31的外部套设有旋转环,且旋转环的外壁设有防滑螺纹。
在一些示例中,对接筒32的底部开设有插槽,且插槽的延伸方向与对接筒32的长度方向一致,使得滑动座34在插槽中上下滑动,即为滑动座34只能进行上下滑动,而无法与对接筒32进行相对旋转,从而保证螺纹杆44和滑动座34之间不发生相对旋转;
其中,插槽的形状呈矩形,且与限位块43形状对应,由于限位块43也呈矩形,因此限位块43和插槽之间进行相互插接,而无法进行相对旋转,由此保证螺纹杆44和滑动座34之间不发生相对旋转,即螺纹杆44和滑动座34之前稳定性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滑动座34的形状呈矩形(方便与矩形的插槽配合),且滑动座34的外壁上安装有凸起,滑动座34通过凸起与插槽内壁上的滑道插接,如同滑轨,从而引导滑动座34沿着插槽延伸方向上下滑动,如图4和图5所示;
其中,滑道与插槽的延伸方向一致,使得滑动座34沿着插槽进行上下滑动。
在一些示例中,对接筒32的外部开设有滑槽(方便滑杆35滑动),且滑槽与插槽连通,如图3和图4所示,方便滑杆35与插槽中的滑动座34连接;
其中,对接筒32的外壁连接有滑杆35,且滑杆35位于滑槽中,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滑动滑杆35,使得滑杆35带动滑动座34沿着插槽上下滑动,从而调整滑动座34的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插槽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预留槽(方便对限位健36进行收放,当限位健36进入到预留槽中时,限位健36便不会影响滑动座34的正常移动),且预留槽中安装有限位件,限位件用于滑动座34的滑动范围,两个限位件分别位于滑杆35的两侧,避免限位健36与滑杆35相互影响;
其中,限位件包含前后对应的限位健36和电磁铁37(电磁铁37通电时产生磁性,能够对铁制的限位健36进行吸引,而在电磁铁37断电时,磁性消失),且限位健36和电磁铁37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在限位健36和电磁铁37之间没有磁性影响时,将限位健36向远离电磁铁37的方向推动,限位健36位于电磁铁37朝向滑动座34的一侧,方便限位健36插入到限位块43外部的键槽中。
在一些示例中,限位块43的两侧均开设有键槽,且键槽的深度小于限位健36的厚度;
其中,在限位块43插入到插槽时,键槽和限位健36对应,此时对电磁铁37断电时,其磁性消失,限位健36在弹簧的作用下,向限位块43方向推动,从而插入到限位块43外部的键槽中,从而对限位块43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限位块43无法与对接筒32发生分离。
在一些示例中,刀具杆41的底部连接有刀头42,且刀头42的表面设置有刀片,通过刀头42上的刀片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切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需要对刀具进行更换时,先对对接筒32中的电磁铁37通电,使得电磁铁37产生磁性,对铁制的限位健36进行吸引,使得限位健36从限位块43外部的键槽移动到预留槽中,此时限位健36便不与限位块43连接,也不会限制限位块43的滑动,之后将刀具向外拉,使得限位块43露出对接筒32,如图4所示,滑动座34移动到对接筒32的底部,由于限位块43不与对接筒32接触,因此限位块43可以自由的旋转,而限位块43顶部的螺纹杆44和滑动座34螺纹连接,所以旋转刀具的过程中,滑动座34和螺纹杆44之间会发生相对旋转,便可以使刀具与滑动座34分离,如图3所示。
新刀具的安装,先将对接筒32外壁的滑杆35向下拉,使得滑杆35带动与其连接的对接筒32一起向下移动,形成如图3所示形状,此时将新刀具顶部的螺纹杆44与滑动座34的底部对应,并旋转新刀具,使得刀具顶部的螺纹杆44旋入到滑动座34中,完成后,将刀具先对接筒32方向推动,使得限位块43插入到对接筒32中,由于限位块43的形状和插槽的内壁形状均呈矩形,因此在限位块43和对接筒32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螺纹杆44和滑动座34之间无法相对旋转,从而保证螺纹杆44和滑动座3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在使用时,刀具与快换组件3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即在震动作用下,螺纹连接的螺纹杆44和滑动座34之间发生松动),提高螺纹杆44和滑动座34之间连接的安全性,
最后,待限位块43外部的键槽与插槽内壁的限位健36对应时,对电磁铁37断电时,其磁性消失,限位健36在弹簧的作用下,向限位块43方向推动,从而插入到限位块43外部的键槽中,从而对限位块43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限位块43无法与对接筒32发生分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铣床快换刀具,其特征在于,该快换刀具包括:
铣床(1),其前端安装有工作台(2);
快换组件(3),安装在铣床(1)的前端,并与工作台(2)上下对应,所述铣床(1)通过快换组件(3)连接有刀具;
其中,所述快换组件(3)包含与铣床(1)连接的连接座(31),且连接座(31)的底部连接有对接筒(32),所述对接筒(32)的内部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动座(34);
所述刀具包含刀具杆(41),且刀具杆(41)的顶部连接有呈矩形的限位块(43),所述限位块(43)的顶部连接有螺纹杆(44),且限位块(43)通过螺纹杆(44)与滑动座(34)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床快换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31)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柱(33),且连接座(31)通过连接柱(33)与铣床(1)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座(31)的外部套设有旋转环,且旋转环的外壁设有防滑螺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床快换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筒(32)的底部开设有插槽,且插槽的延伸方向与对接筒(32)的长度方向一致;
其中,所述插槽的形状呈矩形,且与限位块(43)形状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铣床快换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34)的形状呈矩形,且滑动座(34)的外壁上安装有凸起,所述滑动座(34)通过凸起与插槽内壁上的滑道插接;
其中,所述滑道与插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铣床快换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筒(32)的外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与插槽连通;
其中,所述对接筒(32)的外壁连接有滑杆(35),且滑杆(35)位于滑槽中。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铣床快换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预留槽,且预留槽中安装有限位件,两个所述限位件分别位于滑杆(35)的两侧;
其中,所述限位件包含前后对应的限位健(36)和电磁铁(37),且限位健(36)和电磁铁(37)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限位健(36)位于电磁铁(37)朝向滑动座(34)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铣床快换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43)的两侧均开设有键槽,且键槽的深度小于限位健(36)的厚度;
其中,在所述限位块(43)插入到插槽时,所述键槽和所述限位健(36)对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床快换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杆(41)的底部连接有刀头(42),且刀头(42)的表面设置有刀片。
CN202320494511.8U 2023-03-15 2023-03-15 铣床快换刀具 Active CN219746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4511.8U CN219746453U (zh) 2023-03-15 2023-03-15 铣床快换刀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4511.8U CN219746453U (zh) 2023-03-15 2023-03-15 铣床快换刀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6453U true CN219746453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4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94511.8U Active CN219746453U (zh) 2023-03-15 2023-03-15 铣床快换刀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64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82856Y (zh) 一种卧式车床车刀夹具
CN209272500U (zh) 一种方便更换刀刃的刀具
CN219746453U (zh) 铣床快换刀具
CN202539599U (zh) 一种精镗阶梯孔的组合式刀具
CN108723401B (zh) 一种用于车床的反刃车刀组
US3107562A (en) Tool head with removable tool holder
CN214392396U (zh) 一种十字头半圆孔偏心精镗刀
CN213317750U (zh) 一种精密孔加工用深度可调式的镗刀
CN210677047U (zh) 一种提升刚性的门架式刀架结构
CN211028274U (zh) 一种铣刀的固定装置
CN210080746U (zh) 用于钻床上加工成型坡口的倒角器
CN209647632U (zh) 一种专用车削设备的车刀机构
CN108555325B (zh) 一种反向镗孔的镗刀
CN202571350U (zh) 一种圆弧面夹持刀具的深孔镗削过渡接杆装置
CN210115490U (zh) 一种用于台式钻床机加缸孔相交孔的夹具
CN216370310U (zh) 一种带有锁紧机构的扩孔刀
CN220739499U (zh) 一种内外径一体式可调镗刀
CN210475569U (zh) 一种车床刀具工装
CN216881769U (zh) 镗扩孔一体工装
CN219561483U (zh) 镗孔装置
CN218460884U (zh) 一种可调节镗孔深度的镗刀
CN216656589U (zh) 一种可便于更换铰刀片的铰刀
CN220462359U (zh) 一种镗床用面铣刀柄
CN219683981U (zh) 侧固式镗刀刀柄
CN212191439U (zh) 轻量化可调换刀具的刀盘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