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2677U - 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2677U
CN219742677U CN202320962746.5U CN202320962746U CN219742677U CN 219742677 U CN219742677 U CN 219742677U CN 202320962746 U CN202320962746 U CN 202320962746U CN 219742677 U CN219742677 U CN 219742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module
optical system
light beam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27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bionic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bionic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bionic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bionic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274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2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2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2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描述一种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包括照明模块、分光模块、引导模块、以及成像模块,照明模块包括第一偏振单元和光源;分光模块设置于照明模块与引导模块之间并配置为接收来自引导模块的反射光束并将反射光束反射至成像模块;引导模块接收透过分光模块的照明光束并引导至受检眼且接收来自受检眼的反射光束并引导至分光模块;成像模块包括第二偏振单元、反射单元、以及相机单元,反射单元配置为将反射光束反射至相机单元,光源所在的第一光轴与相机单元所在的第二光轴相互平行,第一偏振单元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单元的偏振方向不同。由此,提供一种能够较好地减少杂散光并且整体光路结构紧凑的光学系统。

Description

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大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人眼眼底的视网膜分布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患者患有例如糖尿病、青光眼、黄斑病变、高血压等疾病时,会引发患者的视网膜上毛细血管发生病变。通过观察视网膜上的微血管网络,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上述疾病。在实际应用中,医护人员通常使用眼底相机获取患者的眼底图像以获取患者的视网膜上毛细血管的异常情况。
现有的眼底相机通常包括照明系统和成像系统。照明系统提供照明光,照明光到达人眼眼底后可以产生眼底反射光,眼底反射光经过成像系统后可以形成眼底图像。
专利文献1(专利申请号CN202020455498.1)公开了一种眼底相机的杂散光消除系统,包括第一半透半反镜其用于接收光束;第一偏振片用于将光束转化为具有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偏振光;第二半透半反镜用于对第一偏振光进行反射;网膜物镜用于接收并引导反射的第一偏振光至受检眼的眼底并接收眼底的反射光,成像装置用于接收穿过第二半透半反镜的反射光进行成像,第一偏振光在网膜物镜和受检眼的眼角膜处发生反射产生具有第一偏振态的杂散光,杂散光与反射光到达第二半透半反镜,第二半透半反镜改变杂散光的传播方向。
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杂散光消除系统是通过改变杂散光的传播方向,使得杂散光偏离成像装置,从而减少眼底成像中的杂散光。然而,由于该杂散光消除系统需要使用两个半透半反镜构成分光光路,照明系统的光路与成像系统的光路趋于相互垂直,由此使得整体光路结构分布得比较广,从而占用的空间比较大,不利于使用该杂散光消除系统的眼底相机形成紧凑的内部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有鉴于上述的状况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较好地减少杂散光并且整体光路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的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包括照明模块、分光模块、引导模块、以及成像模块,所述照明模块包括第一偏振单元和用于发射照明光束的光源;所述分光模块设置于所述照明模块与所述引导模块之间并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引导模块的反射光束并将反射光束反射至所述成像模块;所述引导模块包括物镜单元,所述物镜单元接收透过所述分光模块的照明光束并将照明光束引导至受检眼且接收来自所述受检眼的反射光束并将反射光束引导至所述分光模块;所述成像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偏振单元、反射单元、以及相机单元,所述反射单元配置为接收穿过所述第二偏振单元的反射光束并将反射光束反射至所述相机单元,其中,所述光源所在的第一光轴与所述相机单元所在的第二光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偏振单元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单元的偏振方向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中,照明光束经过第一偏振单元后形成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照明光束,由于物镜单元和受检眼的角膜相对于受检眼的眼底属于相对光学平滑的反射面,使得在物镜单元处和在角膜处反射的照明光束(也称杂散光)仍然具有第一偏振方向;而由于受检眼的眼底属于相对光学粗糙的反射面,使得在眼底处反射的照明光束(也称成像光)被消偏振,从而形成非偏振态的反射光束。通过在照明模块中设置第一偏振单元,在成像模块中设置与第一偏振单元的偏振方向不同的第二偏振单元,能够使得杂散光被第二偏振单元所阻挡而无法进入相机单元,而成像光能够透过第二偏振单元进入相机单元形成眼底图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降低杂散光进入成像模块而被相机单元接收的可能性,从而能够较好地减少杂散光对眼底图像的影响。另外,由于光源所在的第一光轴与相机单元所在的第二光轴相互平行,通过在成像模块中设置反射单元,使得经反射单元反射的反射光束与光源发射的照明光束平行,从而能够使得构成光学系统的整体光路结构比较紧凑、占用空间较小,由此使得使用该光学系统的眼底相机能够形成比较紧凑的内部结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学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反射单元为光学反射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光学反射镜能够改变经分光模块反射至成像模块的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容易使得经反射单元反射的反射光束平行于光源发射的照明光束,从而能够使得成像模块的光路和照明模块的光路形成紧凑的光路结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学系统中,可选地,所述成像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射单元与相机单元之间的调焦单元。由此,能够使得成像光经过调焦单元之后到达相机单元。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学系统中,可选地,所述调焦单元包括对焦组,所述对焦组靠近所述反射单元且所述对焦组与所述反射单元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节对焦组与反射单元之间的距离,能够对具有不同视度的受检眼的进行对焦(即调焦),从而有利于在相机单元获得清晰的成像。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学系统中,可选地,所述调焦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对焦组与所述相机单元之间的场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场镜能够提高成像光的能量密度,从而能够改善眼底图像的成像质量。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学系统中,可选地,所述调焦单元包括与所述对焦组固定连接并驱动所述对焦组靠近或远离所述反射单元的驱动电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对焦组运动能够比较精确地调节对焦组与反射单元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实现精准调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学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物镜单元为网膜物镜,所述网膜物镜与所述照明模块共第一光轴,所述网膜物镜包括胶合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网膜物镜的中心对准光源的中心;另外,通过胶合镜能够较好地减少透过网膜物镜的反射光束的部分色差。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学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分光模块为半透半反镜,所述半透半反镜以与所述光轴呈45度的方式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当将半透半反镜设置为消偏振分光棱镜或偏振分光棱镜时,通过半反半透镜能够改变杂散光的传播方向,使得杂散光偏离成像模块而无法到达相机单元。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学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光源为环形光源,所述照明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偏振单元之间的匀光片。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受检眼的角膜处反射的照明光束反射在成像光路之外,从而能够减少眼底的反射光束中掺杂的杂散光。另外,通过匀光片对照明光束进行匀光,能够使得进入第一偏振单元的照明光束趋于均匀。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学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偏振单元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的偏振方向正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第二偏振单元最大限度地阻挡杂散光,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相机单元接收到杂散光的可能性,由此能够提高眼底图像的成像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较好地减少杂散光并且整体光路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的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
附图说明
现在将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眼底相机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眼底相机的模块框架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学系统的模块框架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学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光路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模块的光源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成像模块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眼底相机,2…受检眼,100…光学系统,10…照明模块,12…光源,122…环形光源,14…第一偏振单元,16…匀光片,18…视场光阑,20…分光模块,30…引导模块,32…物镜单元,320…网膜物镜,322…胶合镜,40…成像模块,42…第二偏振单元,44…反射单元,45…调焦单元,452…对焦组,454…场镜,456…孔径光阑,458…透镜组,46…相机单元,200…外设装置,L1…第一光轴,L2…第二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可以用于眼底相机,眼底相机可以对目标对象的眼部(以下简称受检眼)进行拍照以获取受检眼的眼底图像。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可以简称为光学系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学系统进行描述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眼底相机1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眼底相机1的模块框架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中,眼底相机1可以为手持式眼底相机1。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单手或双手操作眼底相机1对受检眼2进行拍摄以获得受检眼2的眼底图像(参见图1)。在一些示例中,受检眼2的眼底可以表示受检眼2的视网膜,眼底图像可以表示视网膜图像。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2,眼底相机1可以包括光学系统100和外设装置200。其中,眼底相机1的光学系统100可以获得清晰的受检眼2的眼底图像,外设装置200可以控制光学系统100中的部分光学组件,并且外设装置200可以对光学系统100获得的眼底图像进行处理。
在一些示例中,利用眼底相机1中的图像传感器获取受检眼2的眼底的反射光可以生成针对该受检眼2的眼底图像。在一些示例中,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可以表示在对眼底进行成像的过程中减少眼底的反射光中掺杂的例如角膜或者接目物镜(例如网膜物镜)的反射光,从而能够提高眼底图像的成像质量。
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学系统100的模块框架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系统100可以包括照明模块10、分光模块20、引导模块30、以及成像模块40(参见图3)。其中,照明模块10可以为光学系统100提供照明光束,分光模块20和引导模块30可以用于引导照明光束至受检眼2的眼底并将眼底的反射光束引导至成像模块40,成像模块40可以接收眼底的反射光束以获取眼底图像。
在一些示例中,光学系统100可以包括照明光路和成像光路。照明光路可以发射照明光束以照亮受检眼2的眼底,成像光路可以接收受眼底的反射光束以获取眼底图像。其中,照明光路和成像光路可以共用分光模块20和引导模块30。由此,能够减少使用光学元件,有利于简化光学系统100的光路结构。
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学系统100的光路示意图。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光路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模块10的光源12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沿着照明光束的传播方向,照明光路可以包括依次设置的照明模块10、分光模块20、以及引导模块30(参见图3或图4)。
在一些示例中,照明模块10可以包括第一偏振单元14和光源12(参见图4),光源12可以用于发射照明光束,照明光束可以穿过第一偏振单元14后到达分光模块20。
在一些示例中,光源12发出的照明光束穿过第一偏振单元14后可以形成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照明光束,也即照明光束穿过第一偏振单元14后可以变为偏振光(也称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第一偏振光)。由此,能够使得进入分光模块20的照明光束为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偏振光。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偏振单元14可以为使透过的非偏振态光束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光学偏振片。
在一些示例中,光源12可以位于第一光轴L1,也即光源12的中心可以在第一光轴L1上(参见图4)。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偏振单元14的中心也可以位于第一光轴L1(参见图4)。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第一偏振单元14和光源12共第一光轴L1,从而有利于照明光束中的大部分光穿过第一偏振单元14。
在一些示例中,照明模块10还可以包括匀光片16,匀光片16可以设置于光源12与第一偏振单元14之间(参见图5)。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匀光片16对照明光束进行匀光,能够使得进入第一偏振单元14的照明光束趋于均匀,从而能够获取比较均匀的第一偏振光。
在一些示例中,光源12可以为环形光源122(参见图6)。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环形光源122能够提供多角度的照明光束,能够使得受检眼2的角膜处反射的照明光束反射在成像光路之外,从而能够减少眼底的反射光束中掺杂的杂散光。优选地,在一些示例中,光源12可以为LED环形光源。
在一些示例中,照明模块10可以包括视场光阑18,视场光阑18可以设置在第一偏振片与匀光片16之间(参见图5)。
在一些示例中,视场光阑18与受检眼2的瞳孔可以具有共轭关系(即物像关系),视场光阑18可以用于调节受检眼2的瞳孔上光斑的大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视场光阑18调节来自光源12的照明光束的大小。
在一些示例中,分光模块20可以设置于照明模块10与引导模块30之间,第一偏振光可以透过分光模块20到达引导模块30(参见图4或图5)。
在一些示例中,分光模块20可以为半透半反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人为设置半透半反镜的分光比,能够便于调节透过分光模块20的第一偏振光的光强度,从而能够获取适配引导模块30的第一偏振光。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4或图5,照明光路中的引导模块30可以设置在受检眼2与分光模块20之间。引导模块30可以包括物镜单元32,物镜单元32可以用于接收光源12发射的照明光束和受检眼2反射的反射光束。
在一些示例中,物镜单元32可以接收透过分光模块20的照明光束并将照明光束引导至受检眼2(参见图4或图5)。具体地,物镜单元32可以接收透过分光模块20的第一偏振光并将第一偏振光引导至受检眼2。
在一些示例中,物镜单元32可以接收来自受检眼2的反射光束并将反射光束引导至分光模块20(参见图4或图5)。具体地,物镜单元32可以接收来自受检眼2的眼底和角膜的反射光束并将反射光束引导至分光模块20。
在一些示例中,分光模块20可以配置为接收来自引导模块30的反射光束并将反射光束反射至成像模块40(参见图4)。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物镜单元32(例如网膜物镜320)和受检眼2的角膜相对于受检眼2的眼底属于相对光学平滑的反射面,使得在物镜单元32处和在角膜处反射的照明光束(也称杂散光)仍然具有第一偏振方向;而由于受检眼2的眼底属于相对光学粗糙的反射面,使得在眼底处反射的照明光束(也称成像光)被消偏振,从而形成非偏振态的反射光束(也即没有偏振方向的反射光束)。由此可知,到达成像模块40的反射光束可以包括成像光和杂散光。
在一些示例中,物镜单元32可以为网膜物镜320,网膜物镜320可以与照明模块10共第一光轴L1(参见图4或图5)。具体地,网膜物镜320的中心和光源12的中心可以位于第一光轴L1。由此,能够使得网膜物镜320的中心对准光源12的中心。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4或图5,半透半反镜与网膜物镜320所在的光轴(也即第一光轴L1)可以具有预设角度α,例如预设角度α可以为40度、45度或50度。优选地,在一些示例中,半透半反镜以与第一光轴L1呈45度的方式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半透半反镜可以为消偏振分光棱镜,消偏振分光棱镜可以与第一光轴L1呈45度(也即预设角度α为45度)的方式设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消偏振分光棱镜能够改变杂散光的传播方向,使杂散光沿着偏离成像模块40的方向传播,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杂散光进入成像模块40而被相机单元46接收的可能性。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半透半反镜也可以为偏振分光棱镜。
在一些示例中,网膜物镜320可以包括胶合镜322(参见图4或图5)。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胶合镜322能够较好地减少透过网膜物镜320的反射光束的部分色差。例如,胶合镜322可以由多种不同材料的透镜胶合而成,从而能够对蓝光、绿光和红光三种波长的光的色差进行校正。
图7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成像模块40的示意图。
如上所述,光学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成像光路。在一些示例中,沿着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成像光路可以包括依次设置的引导模块30、分光模块20、以及成像模块40(参见图4)。其中,引导模块30和分光模块20可以参考上文的相关描述。
在一些示例中,成像模块40可以包括第二偏振单元42、反射单元44以及相机单元46。具体地,沿着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第二偏振单元42、反射单元44以及相机单元46可以依次设置(参见图7)。
在一些示例中,反射光束穿过第二偏振单元42后可以形成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反射光束。其中,第二偏振单元42的偏振方向可以不同于第一偏振单元14的偏振方向。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4,具体地,到达成像模块40的反射光束可以包括杂散光和成像光,杂散光可以为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反射光束,成像光可以为非偏振态的反射光束。由于第二偏振单元42的偏振方向不同于第一偏振单元14的偏振方向,使得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杂散光被第二偏振单元42所阻挡而无法穿过第二偏振单元42;而非偏振态的成像光可以穿过第二偏振单元42,并且成像光穿过第二偏振单元42后可以形成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反射光束(也称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第二偏振光)。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降低杂散光进入成像模块40而被相机单元46接收的可能性,从而能够较好地减少杂散光对眼底图像的影响。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偏振单元14的偏振方向可以与第二偏振单元42的偏振方向正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第二偏振单元42最大限度地阻挡杂散光,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相机单元46接收到杂散光的可能性,由此能够提高眼底图像的成像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反射单元44可以配置为接收穿过第二偏振单元42的反射光束并将反射光束反射至相机单元46(参见图4)。具体地,反射单元44可以接收第二偏振光并将第二偏振光反射至相机单元46。由此,通过相机单元46接收第二偏振光能够获取受检眼2的眼底图像。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偏振单元42可以为使透过的非偏振态光束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光学偏振片。
在一些示例中,经反射单元44反射的反射光束可以与光源12发射的照明光束平行(参见图4)。也即,经反射单元44反射的第二偏振光的传播方向可以平行于第一偏振光的传播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从而能够使得构成光学系统100的整体光路结构比较紧凑、占用空间较小,由此使得使用该光学系统100的眼底相机1能够形成比较紧凑的内部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反射单元44可以为光学反射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光学反射镜能够改变经分光模块20反射至成像模块40的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容易使得经反射单元44反射的反射光束平行于光源12发射的照明光束。
在一些示例中,反射单元44可以为平面反射镜或直径棱镜反射镜。优选地,在一些示例中,反射单元44可以为平面反射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较好地减少反射单元44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成像模块40形成紧凑的光路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相机单元46可以位于第二光轴L2,也即相机单元46的中心可以在第二光轴L2上(参见图4或图7)。
在一些示例中,光源12所在的第一光轴L1可以与相机单元46所在的第二光轴L2相互平行(参见图4)。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成像模块40的光路和照明模块10的光路形成比较紧凑的光路结构,从而能够使得构成光学系统100的整体光路结构比较紧凑、占用空间较小。
在一些示例中,相机单元46所在的平面可以与光源12所在的平面共面。由此,有利于成像模块40与照明模块10之间形成比较紧凑的光路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相机单元46可以选自例如CMOS图像传感器或CCD图像传感器等光电传感器中的一种。通过光电传感器可以将图像信息(也即第二偏振光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由此,能够获得受检眼2的眼底图像。
在一些示例中,成像模块40还可以包括调焦单元45,调焦单元45可以设置于反射单元44与相机单元46之间(参见图7),也即调焦单元45可以将第二偏振光引导至相机单元46。由此,能够使得第二偏振光经过调焦单元45之后到达相机单元46。
在一些示例中,调焦单元45可以包括对焦组452(参见图7),对焦组452可以对第二偏振光进行调焦。
在一些示例中,对焦组452可以靠近反射单元44且对焦组452与反射单元44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参见图7)。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节对焦组452与反射单元44之间的距离,能够对具有不同视度的受检眼2的进行对焦(即调焦),从而有利于在相机单元46获得清晰的成像。
具体地,由于受检眼2的视力情况不同,受检眼2的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情况也不同,因此使得第二偏振光到达对焦组452的物象情况不相同。通过调节对焦组452与反射单元44之间的距离,能够对经反射单元44反射的第二偏振光的焦点的进行控制,从而有利于改善眼底成像的清晰度。
在一些示例中,调焦单元45还可以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可以与对焦组452固定连接。在一些示例中,驱动电机可以驱动对焦组452运动以使对焦组452靠近或远离反射单元44。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对焦组452运动能够比较精确地调节对焦组452与反射单元44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实现精准调焦。
在一些示例中,调焦单元45可以包括场镜454,场镜454可以设置于对焦组452与相机单元46之间(参见图7)。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场镜454对第二偏振光进行聚焦,能够提高第二偏振光的能量密度,从而能够改善眼底图像的成像质量。在一些示例中,场镜454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透镜构成。
在一些示例中,调焦单元45可以包括孔径光阑456,孔径光阑456可以位于场镜454与相机单元46之间(参见图7)。
在一些示例中,孔径光阑456的孔径大小可以调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节孔径光阑456的孔径大小,能够减轻经过对焦组452的第二偏振光的不均匀现象,使得相机单元46获得较为清晰的眼底图像。
在一些示例中,孔径光阑456和场镜454可以与相机单元46共第二光轴L2。
在一些示例中,调焦单元45还可以包括透镜组458,透镜组458可以设置在孔径光阑456和相机单元46之间(参见图7)。在一些示例中,透镜组458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透镜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透镜组458,能够较好地将孔径光阑456的出射第二偏振光引导至相机单元46,以获得清晰的眼底图像。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较好地减少杂散光并且整体光路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的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100。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照明模块、分光模块、引导模块、以及成像模块,所述照明模块包括第一偏振单元和用于发射照明光束的光源;所述分光模块设置于所述照明模块与所述引导模块之间并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引导模块的反射光束并将反射光束反射至所述成像模块;所述引导模块包括物镜单元,所述物镜单元接收透过所述分光模块的照明光束并将照明光束引导至受检眼且接收来自所述受检眼的反射光束并将反射光束引导至所述分光模块;所述成像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偏振单元、反射单元、以及相机单元,所述反射单元配置为接收穿过所述第二偏振单元的反射光束并将反射光束反射至所述相机单元,其中,所述光源所在的第一光轴与所述相机单元所在的第二光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偏振单元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单元的偏振方向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单元为光学反射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射单元与所述相机单元之间的调焦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焦单元包括对焦组,所述对焦组靠近所述反射单元且所述对焦组与所述反射单元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焦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对焦组与所述相机单元之间的场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焦单元包括与所述对焦组固定连接并驱动所述对焦组靠近或远离所述反射单元的驱动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镜单元为网膜物镜,所述网膜物镜与所述照明模块共所述第一光轴,所述网膜物镜包括胶合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光模块为半透半反镜,所述半透半反镜以与所述第一光轴呈45度的方式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为环形光源,所述照明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偏振单元之间的匀光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单元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的偏振方向正交。
CN202320962746.5U 2023-04-14 2023-04-14 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 Active CN219742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2746.5U CN219742677U (zh) 2023-04-14 2023-04-14 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2746.5U CN219742677U (zh) 2023-04-14 2023-04-14 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2677U true CN219742677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7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2746.5U Active CN219742677U (zh) 2023-04-14 2023-04-14 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26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90881B2 (en) Opthalmologic apparatus
CN211270678U (zh) 眼底相机的光学系统及眼底相机
US20130194548A1 (en) Portable retinal imaging device
KR102403875B1 (ko) 공초점 광빔으로 스캐닝하는 망막 이미징 시스템
KR20140016427A (ko) 광범위 디옵터를 가진 실시간 순차 파면 센서
WO2014158263A1 (en) Portable retinal imaging device
CN110753876A (zh) 图像投影装置
JP2018167000A (ja) 眼底撮影装置および眼科装置
WO2023025062A1 (zh) 一种眼部多模态成像系统
KR20130089634A (ko) 안과학에서의 또는 안과학과 관련된 개선들
JP2023182755A (ja) 眼科装置及び眼科用光学系
CN112869703B (zh) 眼底相机的光学系统及眼底相机
CN219742677U (zh) 减少眼底成像的杂散光的光学系统
JPH0646995A (ja) 眼屈折計
WO2021060203A1 (ja) 眼科用光学系及び眼科装置
WO2021132588A1 (ja) 走査型眼底撮影装置
CN212346501U (zh) 眼底相机的杂散光消除系统
KR100393532B1 (ko) 레이저 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시력 및 각막곡률 반경 측정검안장치
JP2021062162A (ja) 走査型眼底撮影装置
TW202141102A (zh) 掃描裝置以及光學同調斷層掃描系統
JP3423447B2 (ja) 眼底カメラ
CN219183702U (zh) 一种广角眼底激光共焦彩色成像系统
JP6937536B1 (ja) 眼底撮影装置
WO2021106824A1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935725B2 (ja) 眼科撮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