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9234U - 一种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9234U
CN219739234U CN202320209289.2U CN202320209289U CN219739234U CN 219739234 U CN219739234 U CN 219739234U CN 202320209289 U CN202320209289 U CN 202320209289U CN 219739234 U CN219739234 U CN 219739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cover plate
piece
limiting piec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092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朗
丁静
屈红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092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9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9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92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包括盖板本体和连接片,盖板本体的一侧设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本体部,本体部向外凸出以形成限位部,限位部和盖板本体之间设有限位槽。其中,限位件为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弹性结构。具体装配时,通过焊接装置的工装夹具将连接片下压,连接片的边缘压迫限位件的限位部使其发生弹性变形,最终使连接片卡入限位槽中;卡入限位槽后,限位件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完成结构复位,从而完成对连接片的锁定。通过该结构设计方式,可实现对连接片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限制,且将连接片精确定位在盖板本体后不易发生偏移或起翘现象,确保极柱和连接片的焊接质量,避免造成原材料浪费以及风险电池流转等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盖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锂电池通常设有极柱用于引出正/负极,并设有电池盖板用于固定极柱。其中,电池盖板由盖板基板、下塑胶、正负极柱以及各个绝缘密封套件等组成。在制造过程中,连接片通过工装夹具定位后完成与极耳的焊接,连接片的圆形凸起嵌入极柱尾的圆形凹槽,然后二者焊接固定,最终完成极柱头-极柱尾-连接片-极耳-芯包的装配操作。
在目前的卷绕工艺下,芯包极耳之间存在允许公差范围内的错位,故在极耳与芯包焊接后,连接片两侧可能会受力不均,导致连接片与极柱尾焊接时,连接片与极柱尾的配合不佳,从而出现连接片偏移或起翘现象,最终导致连接片的凸起部与极柱凹槽壁接触或是与凹槽底存在缝隙。进一步地,由于焊接设备(例如激光焊接机)只有简单的加压固定功能,不能精准定位连接片的位置,故在焊接时容易出现焊穿、虚焊或炸焊等现象,造成原材料浪费以及风险电池流出的隐患。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发明一种可提高极柱和连接片焊接质量的锂电池盖板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该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连接片定位精确以及连接片和极柱焊接质量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其包括:
盖板本体;
若干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且所述限位件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朝向一侧凸出以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盖板本体之间设有限位槽;
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边缘卡设在所述限位槽中,以使所述连接片和所述盖板本体之间相对固定;
其中,所述限位件为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弹性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设有斜坡,所述斜坡沿其靠近所述盖板本体的方向逐渐朝向外侧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盖板本体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关于连接片和限位件的具体结构设置和具体数量设置的技术方案。
在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边缘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边缘倾斜设置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卡设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限位槽中,所述第二边缘卡设在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所述限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还包括第三限位件,所述连接片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边缘卡设在所述第三限位件的所述限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还包括第四限位件,所述连接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边缘卡设在所述第四限位件的所述限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和所述第四限位件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关于连接片和极柱的具体结构设置的技术方案。
在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该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还包括极柱,所述盖板本体设有安装孔,所述极柱穿设在所述安装孔中,且所述极柱和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朝向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设有凸起部,所述极柱朝向所述连接片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凸起部插入所述凹槽设置,且二者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的外周侧和所述凹槽的内周侧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包括盖板本体和连接片,盖板本体的一侧设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本体部,本体部朝向一侧凸出以形成限位部,限位部和盖板本体之间设有限位槽。具体装配时,通过焊接装置的工装夹具将连接片下压,连接片的边缘压迫限位件的限位部使其发生弹性变形,最终使连接片卡入限位槽中;卡入限位槽后,限位件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完成结构复位,从而完成对连接片的锁定。
通过以上结构设计方式,可使连接片在本体部的限位作用下无法在盖板本体上移动,且使连接片在限位部的限位作用下无法从限位槽中脱离,最终实现对连接片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限制。
更进一步地,将连接片精确定位在盖板本体上后,连接片不易发生偏移或起翘现象,可保证极柱和连接片的焊接质量,避免造成原材料浪费以及风险电池流转等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述的H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的爆炸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盖板本体;11、安装孔;2、连接片;21、第一边缘;22、第二边缘;23、凹陷部;24、通孔;3、本体部;31、限位部;32、限位槽;33、斜坡;4、第一限位件;5、第二限位件;6、第三限位件;7、第四限位件;8、凸起部;9、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包括盖板本体1和若干限位件,限位件固定安装在盖板本体1的一侧,且限位件包括本体部3,本体部3朝向一侧凸出以形成限位部31,限位部31和盖板本体1之间设有限位槽32。其中,限位件具体设置在盖板本体1朝向电池芯包和极耳的一侧(也即盖板本体1的内侧),用于对连接片2起到固定及定位作用。
参见图1和图3所示,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还包括连接片2,连接片2的边缘卡设在限位槽32中,以使连接片2和盖板本体1相对固定,也即限制连接片2和盖板本体1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其中,连接片2的一侧用于和电池极耳连接,另一侧用于和电池极柱连接,从而起到中间连接件的作用,实现极柱-连接片2-极耳-芯包的结构装配形式,引出电池的正负极。
在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限位件为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弹性结构,具体装配时,通过焊接装置的工装夹具将连接片2下压,连接片2的边缘压迫限位件的限位部31使其发生弹性变形,最终使连接片2卡入限位槽32中;卡入限位槽32后,限位件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完成结构复位,从而完成对连接片2的锁定。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方式,可使连接片2在本体部3的限位作用下无法在盖板本体1上移动,且使连接片2在限位部31的限位作用下无法从限位槽32中脱离,最终实现对连接片2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限制。更进一步地,将连接片2精确定位在盖板本体1上后,连接片2不易发生偏移或起翘现象,可保证电池极柱和连接片2的焊接质量,避免因焊接不良造成原材料浪费以及风险电池流转等风险。
参加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的一个可选方案中,限位部31上设有斜坡33,该斜坡33沿其靠近盖板本体1的方向逐渐朝向外侧倾斜设置。其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侧方向为远离限位部31的方向。具体来说,通过该结构设计方式,在通过工装夹具下压连接片2时,使连接片2的边缘可顺着限位部31的斜坡33下滑,从而便于使连接片2克服限位部31的弹性变形作用力并下压到底部的限位槽32中,完成对连接片2的位置锁定,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且操作方便。
参加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方案中,连接片2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限位部31和盖板本体1之间的距离,也即连接片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限位槽32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也即限位槽32的槽宽),以此确保连接片2的边缘可下压卡入限位槽32中。
实施例2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关于连接片2和限位件的具体结构设置和具体数量设置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4和第二限位件5,连接片2包括第一边缘21和第二边缘22,第二边缘22相对于第一边缘21倾斜设置。其中,第一边缘21卡设在第一限位件4的限位槽32中,第二边缘22卡设在第二限位件5的限位槽32中。具体来说,以盖板本体1所在的平面作为水平面,则在水平方向上,通过第一限位件4、第二限位件5对两个相互倾斜设置的第一边缘21、第二边缘22进行限位,可实现在连接片2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效果。其中,若第一边缘21和第二边缘22相互平行设置,则仅可对连接片2在水平面的单个方向实现定位效果;若第一边缘21和第二边缘22相互垂直设置,则无法对连接片2在水平面起到定位效果。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的一个可选方案中,限位件还包括第三限位件6,连接片2设有凹陷部23,凹陷部23的边缘卡设在第三限位件6的限位槽32中。具体来说,通过在连接片2上设置凹陷部23,并采用第三限位件6卡紧凹陷部23的边缘,可进一步地提高连接片2在盖板本体1上的装配稳定性。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方案中,限位件还包括第四限位件7,连接片2设有通孔24,通孔24的边缘卡设在第四限位件7的限位槽32中。具体而言,连接片2上设置的通孔24可用作预留孔位,用于在安装电池时和熔断器等保护器的位置相对应。更为具体地,通过第四限位件7卡紧通孔24的内侧边缘,可进一步地提高连接片2在盖板本体1上的装配稳定性。
在该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第一限位件4、第二限位件5、第三限位件6和第四限位件7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通过设置多个限位件,可进一步提高连接片2在盖板本体1上的装配稳定性。
实施例3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关于连接片2和极柱9的具体结构设置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图2和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还包括极柱9,盖板本体1设有安装孔11,极柱9穿设在安装孔11中,且极柱9和连接片2固定连接。具体来说,连接片2用作中间连接结构,连接片2的一侧和极耳连接,极耳和电池芯包连接,连接片2的另一侧和极柱9连接,从而实现极柱9-连接片2-极耳-芯包的结构装配形式,将电池的正负极引出。
参见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连接片2朝向盖板本体1的一侧设有凸起部8,极柱9朝向连接片2的一侧设有凹槽,凸起部8插入凹槽设置,且凸起部8和凹槽固定连接在一起。具体装配时,将极柱9插入安装孔11,使连接片2和盖板本体1贴合设置,并使连接片2的凸起部8插入极柱9的凹槽中,通过限位件的定位作用避免凸起部8与凹槽内壁接触或是与凹槽的底部存在缝隙,进而防止出现焊穿、虚焊或炸焊等现象。
在该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中,凸起部8的外周侧和凹槽的内周侧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具体来说,可优选通过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将凸起部8的外周侧和凹槽的内周侧焊接在一起,实现极柱9和连接片2之间的固定装配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在具体装配时,通过焊接装置的工装夹具将连接片2下压,连接片2的边缘压迫限位件的限位部31使其发生弹性变形,最终使连接片2卡入限位槽32中;卡入限位槽32后,限位件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完成结构复位,从而完成对连接片2的锁定。通过以上结构设计方式,可使连接片2在本体部3的限位作用下无法在盖板本体1上移动,且使连接片2在限位部31的限位作用下无法从限位槽32中脱离,最终实现对连接片2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限制。更进一步地,将连接片2精确定位在盖板本体1上后,连接片2不易发生偏移或起翘现象,可保证极柱9和连接片2的焊接质量,避免因焊接不良造成原材料浪费以及风险电池流转等风险。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本体(1);
若干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盖板本体(1)的一侧,且所述限位件包括本体部(3),所述本体部(3)朝向一侧凸出以形成限位部(31),所述限位部(31)和所述盖板本体(1)之间设有限位槽(32);
连接片(2),所述连接片(2)的边缘卡设在所述限位槽(32)中,以使所述连接片(2)和所述盖板本体(1)相对固定;
其中,所述限位件为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弹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31)设有斜坡(33),所述斜坡(33)沿其靠近所述盖板本体(1)的方向逐渐朝向外侧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2)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限位部(31)和所述盖板本体(1)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4)和第二限位件(5),所述连接片(2)包括第一边缘(21)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边缘(21)倾斜设置的第二边缘(22),所述第一边缘(21)卡设在所述第一限位件(4)的所述限位槽(32)中,所述第二边缘(22)卡设在所述第二限位件(5)的所述限位槽(32)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还包括第三限位件(6),所述连接片(2)设有凹陷部(23),所述凹陷部(23)的边缘卡设在所述第三限位件(6)的所述限位槽(32)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还包括第四限位件(7),所述连接片(2)设有通孔(24),所述通孔(24)的边缘卡设在所述第四限位件(7)的所述限位槽(32)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4)、所述第二限位件(5)、所述第三限位件(6)和所述第四限位件(7)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还包括极柱(9),所述盖板本体(1)设有安装孔(11),所述极柱(9)穿设在所述安装孔(11)中,且所述极柱(9)和所述连接片(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朝向所述盖板本体(1)的一侧设有凸起部(8),所述极柱(9)朝向所述连接片(2)的一侧设有凹槽(91),所述凸起部(8)插入所述凹槽(91)设置,且二者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8)的外周侧和所述凹槽(91)的内周侧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CN202320209289.2U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 Active CN219739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9289.2U CN219739234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9289.2U CN219739234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9234U true CN219739234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3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09289.2U Active CN219739234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92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36520B2 (en) Battery module
KR100824873B1 (ko)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
KR20100067464A (ko) 전지 모듈
CN217086732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CN217062312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KR20150087515A (ko) 배터리 팩의 열교환부재
CN114639926A (zh) 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US20240097286A1 (en) Current Collector Component and Secondary Battery
CN219739234U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盖板定位结构
KR20220119635A (ko) 파워 배터리 탑커버 및 파워 배터리
CN217062307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CN219892367U (zh) 一种方壳电池盖板结构、电池及电池模组
US11482748B2 (en) Battery cap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CN216980824U (zh) 电池
CN217589185U (zh)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圆柱电池
CN216958403U (zh) 一种电芯和电池模组
KR20240005166A (ko) 배터리
CN110034269B (zh) 电池顶盖组件、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9832827U (zh) 盖板组件及电池
CN220628149U (zh) 一体式汇流盘及端盖组件
CN217086820U (zh) 转接片及电池
JP4613391B2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及びその安全弁
KR20070079981A (ko) 충방전핀에 대한 이탈방지 구조의 이차전지
CN217544698U (zh) 电芯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N219066999U (zh) 电池盖板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