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8891U - 一种静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静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8891U
CN219738891U CN202320717693.0U CN202320717693U CN219738891U CN 219738891 U CN219738891 U CN 219738891U CN 202320717693 U CN202320717693 U CN 202320717693U CN 219738891 U CN219738891 U CN 219738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c contact
static
contact bridge
stationary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176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海良
宋志文
李小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ix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ix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176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8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8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88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静触头组件及断路器。该静触头组件包括支架、静触桥和静罩。其中,静触桥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静触桥的第一端与支架转动连接,静触桥的第二端设有静触点。静罩罩设在静触桥的第一端与静触桥的第二端之间,静罩用于遮挡静触点部位产生的电弧。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静罩不仅能够遮挡静触桥的第一端与静触桥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缩小电弧朝向静触桥的扩散范围,减少电弧对静触桥的烧蚀,还能够将静触点与支架的部分隔开,缩小电弧朝向支架的扩散范围,减少电弧对支架的烧蚀,也能够间隔静触点与静触桥和支架的转动连接部位,缩小电弧朝向该转动连接部位的扩散范围,减少电弧对该转动连接部位的烧蚀。

Description

一种静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
然而,在使用现有断路器的过程中,动触点与静触点部位产生的电弧容易扩散,导致静触点及其周边部件的烧蚀,影响断路器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触头组件及断路器,该静触点组件能够减少静触点部位产生的电弧对静触点周边部件的烧蚀,提高断路器的使用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触头组件。该静触头组件包括:支架、静触桥和静罩。其中,静触桥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静触桥的第一端与支架转动连接,静触桥的第二端设有静触点。静罩罩设在静触桥的第一端与静触桥的第二端之间,静罩用于遮挡静触点的部位产生的电弧。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静罩罩设于静触桥的第一端与静触桥的第二端之间时,静罩能够遮挡静触桥的第一端与静触桥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缩小电弧朝向静触桥的扩散范围,减少电弧对静触桥的烧蚀。此外,静罩还能够将静触点与支架的部分(远离静触点的部分)隔开,缩小电弧朝向支架的扩散范围,减少静触点部位产生的电弧对支架的烧蚀。进一步地,静罩也能够间隔静触点与静触桥和支架的转动连接部位,缩小电弧朝向该转动连接部位的扩散范围,减少电弧对该转动连接部位的烧蚀。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支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静触桥设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其中,第一方向基本垂直于静触桥的第一端与静触桥的第二端的连线方向。
通过上述方案,静罩能够将静触点与第一侧壁的至少部分间隔开,并将静触点与第二侧壁的至少部分间隔开,缩小静触点部位产生的电弧朝向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扩散范围,减少电弧对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烧蚀。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静罩包括第一罩板和第二罩板,第一罩板位于第一侧壁与静触桥之间,第二罩板位于第二侧壁与静触桥之间。
通过上述方案,第一罩板能够将静触点与第一侧壁间隔,缩小静触点部位产生的部分电弧朝向第一侧壁的扩散范围,减少电弧对第一侧壁的烧蚀。第二罩板能够将静触点与第二侧壁间隔,缩小静触点部位产生的部分电弧朝向第二侧壁的扩散范围,减少电弧对第二侧壁的烧蚀。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静罩还包括第一遮挡板和第二遮挡板;第一遮挡板设在第一罩板朝向第一侧壁的一侧,并靠近支架和静触桥的转动连接部位;第二遮挡板设在第二罩板朝向第二侧壁的一侧,并靠近支架和静触桥的转动连接部位。
通过上述方案,在静触头部位产生电弧时,朝向第一侧壁扩散的电弧会在第一遮挡板的作用下改变扩散方向,并朝远离第一侧壁的方向扩散,使电弧能量降低,进而使第一侧壁被烧蚀的可能性降低;同时,朝向第二侧壁扩散的电弧会在第二遮挡板的作用下改变扩散方向,并朝远离第二侧壁的方向扩散,使电弧能量降低,进而使第二侧壁被烧蚀的可能性降低。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沿第一方向,静罩与第一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距L1,静罩与第二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距L2。
通过上述方案,在静触点部位产生电弧时,静罩与第一侧壁之间会因为具有第一间距L1,静罩与第二侧壁之间均会因为第二间距L2而使扩散至支架以及支架与静触桥的转动连接部位的电弧减少,进而使电弧对支架和该转动连接部位的烧蚀减少。此外,在静触桥随支架转动时,静罩与第一侧壁之间会因为具有第一间距L1,静罩与第二侧壁之间均会因为第二间距L2而不发生接触,避免支架对静罩的干涉,保证静罩及静触桥的转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静触头组件还包括安装轴,第一罩板设有第一安装孔,静触桥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罩板设有第三安装孔,安装轴过盈连接于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
通过上述方案,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可以对安装轴进行固定,并且,安装轴可以将第一罩板、静触桥和第二罩板连接,实现对静罩和静触桥的固定,降低静罩在静触桥上移动,甚至从静触桥上脱落的可能性,保证静罩对静触桥、支架以及静触桥和支架的连接部位的防护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设有连接轴和套设于连接轴的扭簧,静触桥的第一端设有与连接轴适配的连接孔;连接轴的中间部位设于连接孔内,连接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扭簧的一端抵接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扭簧的另一端抵接静触桥。
通过上述方案,静罩能够将静触点与连接轴和扭簧间隔开,而使静触点部位产生的电弧扩散至连接轴和扭簧的量减少,进而使电弧对连接轴和扭簧的烧蚀减少。进一步地,当电弧对连接轴和扭簧的烧蚀减少时,静触桥与支架之间的转动连接关系可以得到保证,静触桥带动静触点与动触点分开或接触的可靠性能够得到保证。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静触头组件还包括导电接线件和防护罩,静触桥位于静触点和导电接线件的一端之间,且导电接线件的一端与静触桥的第一端相连接,防护罩罩设在支架、静触桥、静罩和导电接线件外。
通过上述方案,防护罩可以绝缘隔离静触头部位产生的电弧和支架的外表面、静触桥未被静罩遮挡的部分以及导电接线件,缩小朝向支架的外表面、静触桥未被静罩遮挡的部分以及导电接线件的电弧的扩散量,进而减少电弧对支架的外表面、静触桥未被静罩遮挡的部分以及导电接线件的烧蚀。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静罩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连接于第一罩板和第二罩板之间,或者,连接板连接于第一遮挡板和第二遮挡板之间;连接板和静触点设置于静触桥的同侧,且静触点露出连接板外;防护罩设有缺口,连接板和静触点设置在缺口处。
通过上述方案,连接板能够位于静触桥与防护罩之间,以在静触桥转动过程中,遮挡静触点部位产生的电弧,缩小电弧朝向防护罩内部扩散的范围,实现对支架、静罩以及支架和静触桥的转动连接部位的保护。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第一方面的静触头组件和灭弧室,灭弧室设在静触头组件上,且静触点位于灭弧室内。
由于断路器包括了第一方面的静触头组件,因此,断路器也具有静触头组件的有益效果。
此外,灭弧室罩设在防护罩上时,灭弧室能够将静触点部位产生的电弧熄灭,防护罩能够绝缘隔离静触点部位产生的电弧和支架、静触桥及导电接线件,减少电弧对支架、静触桥和导电接线件的烧蚀。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静触头组件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与静触桥的一种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静罩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另一种静罩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另一种静罩与静触桥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静罩与静触桥装配时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与静触桥转动连接时的一种爆炸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罩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断路器中静触头组件与灭弧室装配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静触头组件;11-支架;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第三侧壁;12-静触桥;121-第一端;B-限位部;1211-连接孔;122-第二端;1221-静触点;123-第二安装孔;13-静罩;131-第一罩板;1311-第一安装孔;132-第二罩板;1321-第三安装孔;133-第一遮挡板;134-第二遮挡板;135-连接板;14-连接轴;15-扭簧;16-安装轴;17-导电接线件;18-防护罩;181-第一防护段;1811-容纳腔;1812-缺口;182-第二防护段;1821-导弧段;1822-排气段;K-排气孔;2-灭弧室;
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例如,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诸如X方向等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各构件的操作和构造的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且尽管各构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指示是恰当的,但是当这些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应有不同的解释,以对应改变。
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机械结构的“相连”或“连接”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例如,物理上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螺栓或其它固定件固定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相互卡接或卡合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例如,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形成连接进行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断路器是一种配电设备,其通常应用在配电电路中。断路器能够承载或开断配电电路中的正常电流,保证配电电路的正常配电。断路器还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断配电电路中的异常电流,避免配电电路中的其他设备发生故障。
通常情况下,断路器至少包括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其中,动触头组件包括设置于动触桥上的动触点,静触头组件包括设置于静触桥上的静触点。断路器的合闸通过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来实现,断路器的分闸通过动触点与静触点的分开来实现。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发现,在断路器因为短路而分闸的过程中,动触点与静触点分开速度较慢,二者之间会产生大量电弧,该电弧中携带的高温气体和金属熔融物会烧蚀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中的部件。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对静触头组件进行了改进,通过将动触桥和静触桥设置为相对,并将静触桥设置为能够朝远离动触桥的方向转动,使得动触桥和静触桥上的电流流向可以相反,进而,在断路器短路时,使得动触桥和静触桥之间可以产生较大的电磁力。当该电磁力作用于动触桥和静触桥时,动触点和静触点能够加速朝相反的方向转动而快速分开,减少电弧的产生。然而,发明人发现,即使加速了动触点与静触点的分开,仍然无法避免电弧的产生,电弧依然会扩散至其他部件,例如,扩散至静触头组件中除静触点之外的其他部件。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静触点部位产生的电弧对静触点周边部件烧蚀的静触头组件1。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静触头组件1的爆炸图,如图1所示,该静触头组件1包括:支架11、静触桥12和静罩13。其中,静触桥1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与支架11转动连接,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设有静触点1221。静罩13罩设在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与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之间,静罩13用于遮挡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
静触桥12是设置静触点1221,并带动静触点1221转动,使静触点1221与动触点接触或分开的部件。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可以设置静触点1221,具体地,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与动触点相对的一面可以设置静触点1221。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可以转动连接于支架11,基于该连接,静触桥12可以相对支架11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静触点1221转动,使静触点1221与动触点接触或快速分开。静触桥12可以由导电材料(例如,铜)制成,在动触点与静触点1221接触时起导电作用。
支架11是与静触桥12转动连接,给静触桥12提供固定的转动中心的部件。静触桥12的转动中心固定后,静触桥12上的静触点1221会随着静触桥12的转动而与动触点可靠接触或分开。支架11给静触桥12提供固定的转动中心时,支架11可以固定设置,这样,静触桥12转动连接于支架11后,静触桥12的转动中心会得到固定。支架11可以由强度较大的金属材料(例如,铁或钢等)制成,给静触桥12提供较强的支撑。
静罩13是由绝缘材料(例如,塑料或橡胶等)制成,遮挡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缩小电弧朝向静触桥12、支架11和静触桥12与支架11的转动连接部位的扩散范围,进而减少电弧对静触桥12、支架11和静触桥12与支架11的转动连接部位的烧蚀的部件。
示例性地,静罩13缩小电弧朝向静触桥12的扩散范围时,静罩13可以设置在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与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之间,遮挡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与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之间的部分。这样,当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朝向该被遮挡的部位扩散时,在静罩13的阻隔下,电弧无法扩散至该被遮挡的部分,静触桥12会得到静罩13的保护。
静罩13缩小电弧朝向静触桥12的扩散范围时,静罩13也可以设置在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与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之间,将静触点1221与支架11的至少部分(远离静触点1221的部分)隔开。这样,当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朝向支架11的至少部分扩散时,在静罩13的阻隔下,部分电弧无法扩散至该支架11远离静触点1221的部分,支架11会得到静罩13的保护。
此外,静罩13缩小电弧朝向静触桥12和支架11的转动连接部位的扩散范围时,静罩13依然可以设置在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与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之间,将静触点1221与静触桥12和支架11的转动连接部位间隔开。这样,当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朝向该转动连接的部位扩散时,在静罩13的阻隔下,部分电弧会被静罩13遮挡而无法扩散至该转动连接部位,该转动连接部位会得到静罩13的保护。
综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静罩13罩设于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与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之间时,静罩13能够遮挡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与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之间的部分,缩小电弧朝向静触桥12的扩散范围,减少电弧对静触桥12的烧蚀。此外,静罩13还能够将静触点1221与支架11的部分(远离静触点1221的部分)隔开,缩小电弧朝向支架11的扩散范围,减少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对支架11的烧蚀。进一步地,静罩13也能够间隔静触点1221与静触桥12和支架11的转动连接部位,缩小电弧朝向该转动连接部位的扩散范围,减少电弧对该转动连接部位的烧蚀。
上述实施例中,值得强调的是,当静触桥12和支架11的转动连接部位得到静罩13的保护后,静触点1221与动触点分开的过程中,电磁力会作用于静触桥12,使静触桥12带动静触点1221快速朝向远离动触点的方向转动,与动触点分开,更有利于减小电弧的产生量,减少电弧对转动连接部位的烧蚀。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基于支架11的结构,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转动连接于支架11后,静触桥12与支架11可以有多种位置关系。但是,可以理解的是,不论静触桥12与支架11之间呈现何种位置关系,静罩13均能够对支架11起到保护作用。为了便于详细理解,以下对此进行示例性地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1与静触桥12的一种装配示意图,由图2可见,支架11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静触桥12设在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其中,第一方向X基本垂直于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与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的连线方向。即,静触桥12能够基本平行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
其中,第一方向X基本垂直于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与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的连线方向是指,第一方向X与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和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的连线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或等于90°。静触桥12基本平行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是指,静触桥12与第一侧壁111之间的夹角和静触桥12与第二侧壁112之间的角度均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10°。
基于该实施例中支架11与静触桥12的位置,静罩13罩设于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和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之间后,能够将静触点1221与第一侧壁111的至少部分间隔开,并将静触点1221与第二侧壁112的至少部分间隔开,缩小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朝向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的扩散范围,减少电弧对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的烧蚀。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还可以设置为均基本平行于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与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的连线方向。即,静触桥12基本垂直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
基于该实施例中支架11与静触桥12的位置,静罩13罩设于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和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之间后,可以将静触点1221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中的至少一者隔开,缩小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朝向第一侧壁111或第二侧壁112的扩散范围,减少电弧对第一侧壁111或第二侧壁112的烧蚀。
综合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支架11与静触桥12的位置可见,当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与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的连线方向基本平行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时,静罩13不仅能够遮挡第一侧壁111,还能够遮挡第二侧壁112,即,静罩13对支架11的遮挡效率更高,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对支架11的烧蚀更少。
基于此,以下以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与静触桥12的第二端122的连线方向基本平行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为主要设置形式为主,对支架11、静罩13和静触桥12进行进一步设置,并对三者之间的连接进行进一步设置,以进一步减少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对支架11和静触桥12的烧蚀。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的静罩13也可以设置为多种形式,以下提供了几种静罩13的设置方式。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静罩13的示意图,请结合参见图2和图3,静罩13包括第一罩板131和第二罩板132,第一罩板131位于第一侧壁111与静触桥12之间,第二罩板132位于第二侧壁112与静触桥12之间。
第一罩板131是遮挡静触桥12,并间隔静触点1221与第一侧壁111的板。第二罩板132是遮挡静触桥12,并间隔静触点1221与第二侧壁112的板。
第一罩板131和第二罩板132遮挡静触桥12时,第一罩板131和第二罩板132可以将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与静触桥12的部分绝缘隔离,缩小电弧朝向静触桥12的扩散范围,减少电弧对静触桥12的烧蚀。具体地,第一罩板131和第二罩板132均可以贴合在静触桥12的表面。
第一罩板131间隔静触点1221与第一侧壁111时,第一罩板131可以设置在静触点1221与第一侧壁111之间,将静触点1221与第一侧壁111的部分间隔,缩小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部分电弧朝向第一侧壁111的扩散范围,减少电弧对第一侧壁111的烧蚀。具体地,第一侧壁111靠近静触点1221的一侧可以位于第一罩板131背向静触点1221的一侧。
同样地,第二罩板132间隔静触点1221与第二侧壁112时,第二罩板132与第二侧壁112的设置方式,以及第二罩板132对第二侧壁112的防护效果可以第一罩板131与第一侧壁11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静罩13的另一种示意图,请结合参见图2和图4,静罩13包括第一罩板131和第二罩板132,静罩13还包括第一遮挡板133和第二遮挡板134。第一遮挡板133设置在第一罩板131朝向第一侧壁111的一侧,并靠近支架11与静触桥12的转动连接部位。第二遮挡板134设置在第二罩板132朝向第二侧壁112的一侧,并靠近架11与静触桥12的转动连接部位。
第一遮挡板133是静罩13中间隔静触点1221和第一侧壁111的板。
第二遮挡板134是静罩13中间隔静触点1221和第二侧壁112的板。
第一遮挡板133设置在第一罩板131朝向第一侧壁111的一侧后,第一遮挡板133会位于静触点1221与第一侧壁111之间,间隔静触点1221和第一侧壁111。如此,在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电弧时,朝向第一侧壁111扩散的电弧会在第一遮挡板133的作用下改变扩散方向,并朝远离第一侧壁111的方向扩散,并且,电弧的能量会降低,电弧对第一侧壁111的烧蚀会减少。
同样地,第二遮挡板134设置在第二罩板132朝向第二侧壁112的一侧后,第二遮挡板134与第二侧壁112的设置方式,以及第二遮挡板134对第二侧壁112的防护效果可以与第一遮挡板13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遮挡板133设置在第一罩板131朝向第一侧壁111的一侧时,示例性地,第一遮挡板133可以与第一罩板131一体制成,也可以通过粘接剂固定在第一罩板131上,还可以通过其他连接件(例如,螺钉)固定在第一罩板131上。第二遮挡板134设置在第二罩板132朝向第二侧壁112的一侧时,第二遮挡板134与第二罩板132的连接方式可以与第一遮挡板133与第一罩板131的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遮挡板133设置在第一罩板131朝向第一侧壁111的一侧,且第二遮挡板134设置在第二罩板132朝向第二侧壁112的一侧后,第一遮挡板133的板面和第二遮挡板134的板面均可以设置为与电弧的扩散方向垂直。这样,在第一遮挡板133和第二遮挡板134的遮挡下,电弧的扩散方向更易发生改变,电弧能量更易减小,电弧更不容易朝向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以及支架1和静触桥12的转动连接部位扩散。
基于前述实施例对静罩13的陈述,进一步地,由于静触桥12需要转动,因此,当静罩13套设在静触桥12上时,静罩13也需要随静触桥12的转动而转动。基于此,在保证静罩13对支架11和静触桥12的防护效果的基础上,保证静罩13的转动是必要的。
因此,请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对支架11和静罩13进行了如下设置:沿第一方向X,静罩13与第一侧壁111之间具有第一间距L1,静罩13与第二侧壁112之间具有第二间距L2。
其中,第一间距L1和第二间距L2均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或者,第一间距L1和第二间距L2均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6毫米。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间距L1和第二间距L2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以下为了便于理解,以第一间距L1和第二间距L2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当静罩13仅包括第一罩板131和第二罩板132时,第一罩板131与第一侧壁111之间的第一间距L1以及第二罩板132与第二侧壁112之间的第二间距L2均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
基于此设置,在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电弧时,第一罩板131与第一侧壁111之间以及第二罩板132与第二侧壁112之间均会因为具有仅1毫米至5毫米的间距而使扩散至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的电弧减少,进而使电弧对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的烧蚀减少。进一步地,在静罩13随静触桥12转动过程中,第一罩板131与第一侧壁111之间以及第二罩板132与第二侧壁112之间会因为具有1毫米至5毫米的间距而不发生接触,避免第一侧壁111对第一罩板131的干涉,以及第二侧壁112对第二罩板132的干涉,保证静罩13及静触桥12的转动。
当静罩13包括第一罩板131、第一遮挡板133、第二罩板132和第二遮挡板134时,第一遮挡板133与第一侧壁111之间的第一间距L1以及第二遮挡板134与第二侧壁112之间的第二间距L2均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
基于此设置,在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电弧时,第一遮挡板133与第一侧壁111之间以及第二遮挡板134与第二侧壁112之间会因为具有仅1毫米至5毫米的间距而使扩散至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的电弧减少,进而使电弧对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的烧蚀减少。进一步地,在静罩13随静触桥12转动过程中,第一遮挡板133与第一侧壁111之间以及第二遮挡板134与第二侧壁112之间会因为具有1毫米至5毫米的间距而不发生接触,避免第一侧壁111对第一遮挡板133的干涉,以及第二侧壁112对第二遮挡板134的干涉,保证静罩13及静触桥12的转动。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由于静罩13需要随静触桥12的转动而转动,因此,在静罩13转动过程中,静罩13可能会在静触桥12上移动,导致静罩13对静触桥12和支架11的防护作用降低。或者,甚至导致静罩13从静触桥12上脱落,无法再对静触桥12和支架11起到防护作用。因此,将静罩13与静触桥12进行固定,降低静罩13在静触桥12上移动,甚至从静触桥12上脱落的情况是必要的。
基于此,请参见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静罩13与静触桥12装配时的爆炸图,本申请的静触头组件1还包括安装轴16,第一罩板131设有第一安装孔1311,静触桥12设有第二安装孔123,第二罩板132设有第三安装孔1321,安装轴16过盈连接于第一安装孔1311、第二安装孔123和第三安装孔1321。
第一安装孔1311、第二安装孔123和第三安装孔1321是用于与安装轴16配合,以将静罩13固定于静触桥12的结构。第一安装孔1311、第二安装孔123和第三安装孔1321均可以与安装轴16适配,便于安装轴16过盈连接于第一安装孔1311、第二安装孔123和第三安装孔1321。
安装轴16过盈连接于第一安装孔1311、第二安装孔123和第三安装孔1321后,第一安装孔1311、第二安装孔123和第三安装孔1321可以对安装轴16进行固定,并且,安装轴16可以将第一罩板131、静触桥12和第二罩板132连接,实现静罩13和静触桥12的固定,降低静罩13在静触桥12上移动,甚至从静触桥12上脱落的可能性,保证静罩13对静触桥12和支架11的防护效果。
安装轴16过盈连接于第一安装孔1311、第二安装孔123和第三安装孔1321时,示例性地,第一安装孔1311、第二安装孔123和第三安装孔1321均可以设置为与安装轴16适配的通孔;或者,第一安装孔1311和第三安装孔1321中的一者设置为通孔,另一者设置为盲孔,第二安装孔123设置为通孔;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只要安装轴16过盈连接于第一安装孔1311、第二安装孔123和第三安装孔1321即可。
此外,安装轴16可以设置为圆柱状轴,第一安装孔1311、第二安装孔123和第三安装孔1321均可以设置为圆柱状孔。并且,第一安装孔1311、第二安装孔123和第三安装孔1321可以沿前述的第一方向X呈线性排布,也可以沿第一方向X之外的其他方向呈线性排布,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只要安装轴16能够过盈连接于第一安装孔1311、第二安装孔123和第三安装孔1321即可。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基于前述陈述,静罩13能够将静触点1221与静触桥12和支架11的转动连接部位间隔开,减少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扩散至静触桥12与支架11的转动连接部位,进而减少电弧对该转动连接部位的烧蚀。以下为了便于理解静罩13对静触桥12和支架11的转动连接部位的保护,结合支架11与静罩13的转动连接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设有连接轴14和套设于连接轴14的扭簧15,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设有与连接轴14适配的连接孔1211;连接轴14的中间部位设于连接孔1211内,连接轴1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扭簧15的一端抵接第一侧壁111和/或第二侧壁112,扭簧15的另一端抵接静触桥12。
连接轴14和扭簧15是将静触桥12和支架11转动连接的部件。连接轴14可以设置为圆柱状。扭簧15可以是单扭簧或双扭簧。当扭簧15是单扭簧时,连接轴14上可以套设一个或两个单扭簧。当扭簧15是双扭簧时,连接轴14上可以套设一个双扭簧。
基于扭簧15的数量和结构的不同,连接轴14和扭簧15将静触桥12和支架11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
在一种转动连接方式中,当连接轴14上套设一个单扭簧时,该一个单扭簧可以设置在第一侧壁111与静触桥12之间,并且该一个单扭簧的一端可以抵接第一侧壁111,该一个单扭簧的另一端可以抵接静触桥12。或者,该一个单扭簧可以设置在第二侧壁112与静触桥12之间,并且该一个单扭簧的一端可以抵接第二侧壁112,该一个单扭簧的另一端可以抵接静触桥12。
在另一种转动连接方式中,当连接轴14上套设两个单扭簧时,两个单扭簧中的其中一个可以位于第一侧壁111与静触桥12之间,另一个可以位于第二侧壁112与静触桥12之间,且两个单扭簧的一端可以分别抵接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两个单扭簧的另一端均可以抵接静触桥12。
在又一种转动连接方式中,如图7所示。当连接轴14上套设一个双扭簧15时,该双扭簧15的两个自由端均可以作为扭簧15的一端,该双扭簧15的中间跨臂可以作为扭簧15的另一端,并且该双扭簧15的两个自由端可以分别抵接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该双扭簧15的中间跨臂可以抵接静触桥12。
在上述三种连接方式下,可以知道的是,不论采用三种连接方式中的哪一种,安装轴16和扭簧15均需要设置在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也就是说,静罩13始终能够将静触点1221与连接轴14和扭簧15间隔开,而使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扩散至连接轴14和扭簧15的量减少,进而使电弧对连接轴14和扭簧15的烧蚀减少。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架11与静触桥12通过接轴14和扭簧15转动连接时,扭簧15施加至静触桥12的作用力的大小应当远小于电磁力作用于静触桥12的力大小。这样,当电磁力作用于静触桥12时,扭簧15才会处于压缩状态,静触桥12才会相对支架11快速朝向远离动触点的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7,支架11还可以包括连接在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的第三侧壁113,第三侧壁113和静触点1221可以分布在静触桥12的两侧。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还可以设置限位部B,限位部B可以延伸至第三侧壁135远离静触桥12的一侧。这样,当静触点1221与动触点完全分开后,随着电磁力作用于静触桥12的力的消失,扭簧15会逐渐恢复,第三侧壁135可以通过阻挡限位部B来限制静触桥12朝向动触点转动的角度,使静触桥12停止在未与动触点接触时前的设定的初始位置。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虽然静罩13能够保护静触桥12和支架11的部分,但是,可以预见的是,电弧仍然可能会扩散至支架11的外表面,静触桥12未被静罩13遮挡的部位,以及静触头组件1中距离静触点1221较远的其他部件,造成烧蚀。
基于此,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还将静触头组件1设置为还包括导电接线件17和防护罩18,静触桥12位于静触点1221和导电接线件17的一端之间,且导电接线件17的一端与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相连接,防护罩18罩设在支架11、静触桥12、静罩13和导电接线件17外。
导电接线件17是与静触桥12电连接,并与断路器外部的端子连接的部件。由于导电接线件17的一端与静触桥12的第一端121相连接,因此,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也容易扩散至导电接线件17,烧蚀导电接线件17。
防护罩18是防护支架11的外表面,静触桥12未被静罩13遮挡的部分,以及导电接线件17的部件。防护罩18可以由绝缘材料(例如,塑料或橡胶等)制成。
防护罩18遮挡支架11的外表面,静触桥12未被静罩13遮挡的部分,以及导电接线件17时,示例性地,请参见图8,防护罩18可以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防护段181和第二防护段182。
其中,第一防护段181可以设置容纳腔1811,支架11、静触桥12、静罩13以及导电接线件17的一端可以容纳于容纳腔1811内,并且,静罩13远离静触桥12的一侧可以与容纳腔1811的腔壁相贴合。这样,防护罩18能够罩设在支架11、静触桥12、静罩13以及导电接线件17的一端外,缩小电弧朝向支架11、静触桥12、静罩13以及导电接线件17的一端的扩散范围,减少电弧对支架11、静触桥12、静罩13以及导电接线件17的一端的烧蚀。
第二防护段182可以连接在第一连接段181远离支架11和静触桥12的转动连接部位的一侧,并且,第二防护段182可以设置与前述的容纳腔1811相连通的安装腔,导电接线件17的中间部位可以位于安装腔内,导电接线件17的另一端可以位于第二防护段182远离第一防护段181的一侧。这样,防护罩18也能够罩设在导电接线件17的中间部位外,并间隔静触点1221与导电接线件17的另一端,缩小电弧朝向导电接线件17的中间部位和另一端的扩散范围,实现对导电接线件17的中间部位和另一端的烧蚀。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防护罩18罩设在支架11、静触桥12和导电接线件17外时,示例性地,请继续参见图3、图4以及图8,静罩13还包括连接板135,连接板135连接于第一罩板131和第二罩板132之间,或者,连接板135连接于第一遮挡板133和第二遮挡板134之间;连接板135和静触点1221位于静触桥12的同侧,且静触点1221露出连接板135外;防护罩18设有缺口1812,连接板135和静触点1221设置在缺口1812处。
其中,当连接板135连接在第一罩板131与第二罩板132之间,或者连接在第一遮挡板133和第二遮挡板134之间时,第一罩板131和第二罩板132之间能够形成容纳静触桥12的间隙,使静罩13能够罩设在静触桥12上。
进一步地,当连接板135和静触点1221位于静触桥12的同侧时,连接板135能够将静触点1221与支架11和静触桥12的连接部位隔开,缩小电弧朝向该连接部位扩散的范围。
更进一步地,当连接板135和静触点1221设置在防护罩18的缺口1812处时,示例性地,前述的第一防护段181上可以设置缺口1812,并且缺口1812可以与第一防护段181上的容纳腔1811连通,连接板135可以位于静触桥12与防护罩18之间,并且,第一罩板131和第二罩板132可以延伸至静触桥12的第一端的端面。这样,在静触桥12转动过程中,连接板135可以与第一罩板131、第二罩板132、第一遮挡板133和第二遮挡板134一起遮挡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缩小电弧朝向第一防护段18内部扩散的范围,实现对支架11、静罩13、支架11和静触桥12的转动连接部位以及导电接线件17的一端的保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前述的静触头组件1和灭弧室2,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断路器中静触头组件1与灭弧室2装配时的爆炸图,由图9可见,灭弧室2设在静触头组件1上,静触点1221位于灭弧室2内。
断路器包括前述的静触头组件1时,断路器也可以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灭弧室2是熄灭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的部件。灭弧室2设置静触头组件1上后,静触点1221能够位于灭弧室2内,并且灭弧室2能够将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熄灭。
灭弧室2设置在静触头组件1上时,示例性地,请参见图8和图9,沿前述第一方向X,防护罩18的部分尺寸可以适应于灭弧室2的内部尺寸,灭弧室2可以套在防护罩18的外部。这样,防护罩18能够绝缘隔离进入灭弧室2内的电弧和支架11、静触桥12及导电接线件17,减少电弧对支架11、静触桥12和导电接线件17的烧蚀。
灭弧室2设置在静触头组件1上后,前述的第一防护段181设置缺口1812的部分可以位于灭弧室2的进口端。这样,便于缺口1812处设置的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可以位于灭弧室2内。前述的第二防护段182可以位于灭弧室2的底部和灭弧室2的出口端。这样,第二防护段182能够引导电弧进入灭弧室2,并排出被灭弧室2熄灭后的电弧中携带的气体。同时,第二防护段182还可以绝缘隔离灭弧室2内的电弧与导电接线接件17的中间部位和另一端,避免电弧对导电接线件的烧蚀。
具体地,第二防护段182位于灭弧室2的底部和灭弧室2的出口端时,第二防护段182可以包括相连接的导弧段1821和排气段1822。
其中,导弧段1821可以靠近第一防护段181设置,并位于灭弧室2的底部,引导静触点1221部位产生的电弧进入灭弧室2,并绝缘隔离灭弧室2内的电弧与导电接线接件17的中间部位。具体地,导弧段1821可以设置为具有弧面的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弧面可以位于灭弧室2与导电接线件17的中间部位之间,将电弧引导至灭弧室2。并且,弧形结构的弧面还可以隔离灭弧室2内的弧面与导电接线件17的中间部位。
此外,排气段1822可以远离第一防护段181设置,并作为灭弧室2出口端的一部分,将灭弧室2熄灭后的电弧中携带的气体排走,并绝缘隔离灭弧室2内的电弧和导电接线件17的另一端。具体地,排气段1822可以设置为直板结构,且直板结构可以与第一防护段181和导弧段1821的排布方向基本垂直。排气段1822远离导弧段1821的一端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排气孔K,通过排气孔K将灭弧室2熄灭后的电弧中携带的气体排走。排气段1822靠近导弧段1821的一端可以封闭,以隔离灭弧室2内的电弧与导电接线件17的另一端。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静触桥,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静触桥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静触桥的第二端设有静触点;
静罩,罩设在所述静触桥的第一端与所述静触桥的第二端之间,所述静罩用于遮挡所述静触点部位产生的电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静触桥设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基本垂直于所述静触桥的第一端与所述静触桥的第二端的连线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罩包括第一罩板和第二罩板,所述第一罩板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静触桥之间,所述第二罩板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静触桥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罩还包括第一遮挡板和第二遮挡板;所述第一遮挡板设在所述第一罩板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并靠近所述支架和所述静触桥的转动连接部位;所述第二遮挡板设在所述第二罩板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并靠近所述支架和所述静触桥的转动连接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静罩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距L1,所述静罩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距L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轴,所述第一罩板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静触桥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罩板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安装轴过盈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有连接轴和套设于所述连接轴的扭簧,所述静触桥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轴适配的连接孔;
所述连接轴的中间部位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所述扭簧的另一端抵接所述静触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接线件和防护罩,所述静触桥位于所述静触点和所述导电接线件的一端之间,且所述导电接线件的一端与所述静触桥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防护罩罩设在所述支架、所述静触桥、所述静罩和所述导电接线件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罩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罩板和所述第二罩板之间,或者,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第二遮挡板之间;所述连接板和所述静触点设置于所述静触桥的同侧,且所述静触点露出所述连接板外;
所述防护罩设有缺口,所述连接板和所述静触点设置在所述缺口处。
10.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静触头组件和灭弧室,所述灭弧室设在所述静触头组件上,且所述静触点位于所述灭弧室内。
CN202320717693.0U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静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Active CN219738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7693.0U CN219738891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静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7693.0U CN219738891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静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8891U true CN219738891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64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17693.0U Active CN219738891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静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88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27355B1 (en) High-security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US6573815B1 (en) Circuit breaker
JPH088048B2 (ja) 限流装置
JP2013505526A (ja) 接点ブリッジを備えた少なくとも1つの単極遮断ユニットを有する開閉デバイス、および前記デバイスを備えた回路ブレーカ
RU2538785C2 (ru) Однополюсный размыкающий блок, содержащий поворотный контактный мост,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держащее такой блок, а также прерыватель цепи, содержащий та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A2100390C (en) Gas deflection and isolation system for use with a high power circuit breaker
CN219738891U (zh) 一种静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CN220020919U (zh) 一种开关
CN219226094U (zh) 断路器
US6262384B1 (en) Switching device having an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CN111640633A (zh) 一种液压电磁式断路器
CN217847807U (zh) 一种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
CN218730514U (zh) 一种电开关的动触头及双断点旋转隔离开关
JP4760292B2 (ja) 回路遮断器
KR20020090903A (ko) 배선용 회로 차단기
EP2416334A1 (en) Arcing chamber for safety switch
CN112908749A (zh) 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CN218548335U (zh) 一种带保护结构的断路器
CN107230602B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吹弧机构
KR100890755B1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샤프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단극 차단유닛
CN220774273U (zh)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CN213583680U (zh) 一种断路器的动触头
CN220065602U (zh)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CN216487935U (zh) 一种断路器的动触头
EP2650896B1 (en) Electric current switch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