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5470U -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5470U
CN219735470U CN202320175040.4U CN202320175040U CN219735470U CN 219735470 U CN219735470 U CN 219735470U CN 202320175040 U CN202320175040 U CN 202320175040U CN 219735470 U CN219735470 U CN 219735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fresh air
air
module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50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杰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50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5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5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5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新风模块包括基座和过滤组件,基座内设有风道腔,基座设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新风出口,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新风出口分别与风道腔连通,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在上下方向间隔且正对设置;过滤组件设于风道腔内,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分别位于过滤组件的进风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有利于新风模块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一般包括新风系统和内循环系统,新风模块用于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室内完成室内外空气交换,内循环系统用于室内的空气净化,但是相关技术空调室内机的新风系统和内循环系统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使得空调室内机较笨重且占用较大的室内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有利于新风模块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新风模块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新风模块,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设有风道腔,所述基座设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新风出口,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分别与所述风道腔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在上下方向间隔且正对设置;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风道腔内,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分别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进风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在上下方向间隔且正对设置,使得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的设计位置更加紧凑,同时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分别位于过滤组件的进风侧,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共用风道腔和新风出口,使得提高过滤组件进风侧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减小新风模块的占用体积,有利于新风模块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口位于所述基座的下部且与所述过滤组件的底部正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口形成为长条状,所述第二进口沿所述过滤组件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口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其的第一开关门;和/或所述第二进口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其的第二开关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抽拉口,所述过滤组件通过所述抽拉口可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内设有抽拉轨道,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抽拉轨道滑动配合,所述抽拉轨道形成为弧形轨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口为多个且朝向不同的方向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设有朝上延伸的多个新风出风通道,每个所述新风出风通道设有所述新风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有第一室内风进口、第二室内风进口、新风过孔、新风出风口和室内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换热风道,所述第一室内风进口和所述室内出风口分别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新风过孔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二室内风进口连通,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
根据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采用上述的新风模块,有利于空调室内机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竖直投影面上,所述第二室内风进口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进口的正投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室内风进口形成为格栅状或者所述第二室内风进口包括多个顺序排布的通风微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去除后盖板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部分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200、机壳101、第一室内风进口101a、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新风过孔101c、新风出风口101d、室内出风口101e、可去除件102、
新风模块100、
基座1、风道腔1a、第一进口1b、第二进口1c、新风出口1d、新风出风通道1f、过滤组件2、第一开关门3、第二开关门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100。
如图4-图6所示,新风模块100包括基座1和过滤组件2,基座1内设有风道腔1a,基座1设有第一进口1b、第二进口1c和新风出口1d,第一进口1b、第二进口1c和新风出口1d分别与风道腔1a连通,以使得从第一进口1b和/或第二进口1c流入的空气经过风道腔1a后从新风出口1d流出,第一进口1b和第二进口1c在上下方向间隔且正对设置,使得第一进口1b和第二进口1c的设计位置更加紧凑;过滤组件2(例如HEPA网)设于风道腔1a内,以过滤和/或消杀从第一进口1b和/或第二进口1c流向新风出口1d的空气,使得从新风出口1d流向室内的空气清洁,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
其中,第一进口1b和第二进口1c分别位于过滤组件2的进风侧,第一进口1b和第二进口1c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从第一进口1b和第二进口1c进入到风道腔1a内的空气经过过滤组件2的过滤和/或消杀后从新风出口1d排入室内,提高过滤组件2进风侧的空间利用率,同时第一进口1b和第二进口1c共用过滤组件2、风道腔1a和新风出口1d,从而减小新风模块100的占用体积,有利于新风模块100的小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进口1b间接连通室外以将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过滤组件2过滤、消杀后从新风出口1d排入室内,以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第二进口1c连通室内以将室内的浑浊空气经过过滤组件2净化过滤后从新风出口1d排入室内,以进行室内空气内循环净化室内空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100,第一进口1b和第二进口1c在上下方向间隔且正对设置,使得第一进口1b和第二进口1c的设计位置更加紧凑,同时第一进口1b和第二进口1c分别位于过滤组件2的进风侧,第一进口1b和第二进口1c共用过滤组件2、风道腔1a和新风出口1d,使得提高过滤组件2进风侧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减小新风模块100的占用体积,有利于新风模块100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第二进口1c位于基座1的下部且与过滤组件2的底部正对设置,第二进口1c位于过滤组件2的进风侧,使得从第二进口1c流入的空气直接流向过滤组件2,提高过滤组件2对从第二进口1c流入空气的净化能力,以将从第二进口1c流入的空气经过过滤组件2进行净化过滤,同时第二进口1c和过滤组件2的底部正对设置,使得在保证第二进口1c的正常功能下减少第二进口1c所需要的空间,提高过滤组件2进风侧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新风模块100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进口1c形成为长条状,第二进口1c沿过滤组件2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增大第二进口1c的进风量,保证从第二进口1c流入足够的空气经过过滤组件2净化后流向室内,提高室内空气的净化效率,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进口1b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其的第一开关门3;和/或第二进口1c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其的第二开关门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则下列一共有三种方案:1、第一进口1b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其的第一开关门3;2、第二进口1c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其的第二开关门4;3、第一进口1b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其的第一开关门3,第二进口1c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其的第二开关门4。
其中,室内空调器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门3和第二开关门4以控制第一开关门3和第二开关门4的开启或关闭,从而控制第一进口1b和第二进口1c是否工作运行。
此外,第一开关门3和第二开关门4分别关闭第一进口1b和第二进口1c时,可以阻隔冷空气进入到机壳101内,避免第一进口1b和第二进口1c产生冷凝水,保证新风模块100的正常工作,提高室内空调器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的一侧设有抽拉口,过滤组件2通过抽拉口可拆卸,以方便过滤组件2的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内设有抽拉轨道,过滤组件2与抽拉轨道滑动配合,抽拉轨道形成为弧形轨道,以方便过滤组件2从抽拉口装配到位,同时弧形轨道和过滤组件2之间形成有限的限位,保证过滤组件2的固定稳定。
其中,过滤组件2的迎风面形成为弧形面,以增大过滤组件2的过风面积,使得提高过滤组件2的过滤效果和通风量,提高新风模块100的净化能力;同时,过滤组件2形成为弧型,使得过滤组件2更不容易脱出基座1,避免因空调室内机200移动而使得过滤组件2位移以影响新风模块100的净化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新风出口1d为多个且朝向不同的方向开口,使得通过第一进口1b流向室内的新鲜空气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出风,使得新风出风方向多样化,使得空调室内机200具有多种新风出风形式,更好地适应用户的需求以选择不同的新风出风形式,同时增大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量,以缩短空调室内机200的新风时间,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机200在新风模式下的工作效率。
当然,新风出口1d为多个且朝向不同的方向开口,使得通过第二进口1c流向新风模块100净化的室内空气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出风,使得加快室内机空气内循环的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基座1设有朝上延伸的多个新风出风通道1f,每个新风出风通道1f设有新风出口1d,新风出风通道1f以将从新风模块100净化的空气导引至新风出口1d处流向室内,使得可以通过改变新风出风通道1f的位置以改变新风出口1d的朝向,以使得空调室内机200朝向不同的方向出风。
例如,在图4的实施例中,新风模块100具有两个新风出风通道1f,两个新风出风通道1f位于新风模块100的上侧,且两个新风出风通道1f位于新风模块100的前后两侧,两个新风出风通道1f分别延伸至机壳101前侧和后侧,以使得空调室内机200具有朝向前侧和后侧的两个方向出风的新风出口1d。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开口方向不同指的是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出风即可,例如可以是均设在机壳101的同一侧壁且朝向不同方向吹风(例如朝向左后方、左下方或者左上方等),又例如可以设在机壳101的前侧和后侧等不同位置的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200包括机壳101和新风模块100,机壳101设有第一室内风进口101a、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新风过孔101c、新风出风口101d和室内出风口101e,机壳101内设有换热风道,第一室内风进口101a和室内出风口101e分别与换热风道连通,以实现空调室内机200制冷或制热;新风模块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新风模块100,新风模块100设于机壳101内,第一进口1b与新风过孔101c连通,使得室外新鲜空气通过新风过孔101c流向第一进口1b以流向新风模块100,第二进口1c与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连通,使得室内浑浊空气通过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流向第二进口1c以流向新风模块100。
其中,新风出口1d与新风出风口101d连通,新风出风通道1f以将新风模块100的空气导引至新风出风口101d流出,例如,室外新鲜空气通过新风过孔101c流向第一进口1b进入新风模块100净化,接着经过新风出风通道1f导引至新风出口1d以从新风出风口101d排入室内;或者,室内浑浊空气通过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流向第二进口1c以流向新风模块100净化,接着经过新风出风通道1f导引至新风出口1d以从新风出风口101d排入室内。
根据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200,通过采用上述的新风模块100,有利于空调室内机200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新风过孔101c处设有可去除件102,可去除件102封堵于新风过孔101c,使得当空调室内机200的新风过孔101c未安装使用时,以避免运输或者售卖过程中异物从新风过孔101c进入到新风模块100内,保证新风模块100的安全性,同时当需要新风过孔1101c连通相应管路时,可以去除机壳101上的可去除件102以使新风过孔101c打开,以连接相应管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在同一竖直投影面上,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的正投影覆盖第二进口1c的正投影,有利于提高第二进口1c的进风量,以避免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过小影响第二进口1c的进风量,从而节约室内空气净化过滤的时间,可以提高室内空气循环的速度和效率。
其中,在同一竖直投影面上,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的正投影的边缘形状各向宽于第二进口1c的正投影的边缘形状,且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的正投影的边缘形状和第二进口1c的正投影的边缘形状之间的各向宽度差值范围为15-20mm,以避免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影响第二进口1c。
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竖直投影面上可以理解为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和第二进口1c在垂直面上的投影面积。
例如,在图4-图5的实例中,在前后方向上,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二进口1c的正投影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形成为格栅状或者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包括多个顺序排布的通风微孔,以保证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的有效的进风量,同时可以阻止外界杂物进入第二进口1c,保证第二进口1c的室内空气内循环的正常工作。
其中,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形成为格栅状或者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包括多个顺序排布的通风微孔,使得第二室内风进口101b的设计减少机壳101整体结构的影响,保证机壳101后侧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200。
根据本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的空调室内机200,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内设有风道腔,所述基座设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新风出口,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分别与所述风道腔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在上下方向间隔且正对设置;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风道腔内,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分别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进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口位于所述基座的下部且与所述过滤组件的底部正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口形成为长条状,所述第二进口沿所述过滤组件的宽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其的第一开关门;和/或
所述第二进口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其的第二开关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抽拉口,所述过滤组件通过所述抽拉口可拆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设有抽拉轨道,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抽拉轨道滑动配合,所述抽拉轨道形成为弧形轨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口为多个且朝向不同的方向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朝上延伸的多个新风出风通道,每个所述新风出风通道设有所述新风出口。
9.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第一室内风进口、第二室内风进口、新风过孔、新风出风口和室内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换热风道,所述第一室内风进口和所述室内出风口分别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
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新风过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二室内风进口连通,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同一竖直投影面上,所述第二室内风进口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进口的正投影。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室内风进口形成为格栅状或者所述第二室内风进口包括多个顺序排布的通风微孔。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320175040.4U 2023-01-17 2023-01-17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9735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5040.4U CN219735470U (zh) 2023-01-17 2023-01-17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5040.4U CN219735470U (zh) 2023-01-17 2023-01-17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5470U true CN219735470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9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5040.4U Active CN219735470U (zh) 2023-01-17 2023-01-17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5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50062B1 (ko) 환기장치
CN104110814A (zh) 冷风扇
CN216953357U (zh) 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833475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09470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735470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47609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09625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14249963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91512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511492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24374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0531087B1 (ko) 환기기능을 구비한 공기청정기
CN212204780U (zh) 空气处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14183839A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787584U (zh) 空调器
CN214009453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481306U (zh) 移动空调器
CN214249814U (zh) 空气净化装置、室内机组件及空调器
CN218511084U (zh) 一种全热交换新风装置
CN214791499U (zh) 用于空调器的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26751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861415U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210601979U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211177135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