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61415U -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61415U
CN210861415U CN201921574313.2U CN201921574313U CN210861415U CN 210861415 U CN210861415 U CN 210861415U CN 201921574313 U CN201921574313 U CN 201921574313U CN 210861415 U CN210861415 U CN 210861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cavity
air inlet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743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学良
梁洪启
赵希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743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61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61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61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具有至少五个腔室,五个所述腔室分别为新风进风腔、浊气进风腔、洁气进风腔、室内出风腔和室外出风腔,所述洁气进风腔和所述室内出风腔之间可连通,所述腔室对应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风口;全热滤芯,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全热滤芯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新风进风腔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室内出风腔连通,所述浊气进风腔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室外出风腔连通;盘管换热器,位于所述洁气进风腔内;其中,所述盘管换热器和所述室内出风腔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所述盘管换热器和所述室内出风腔在所述壳体底面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接水盘内。本实用新型具有工作效率高、节能的优点。

Description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室内空气处理的装置一般具有空调器、新风机和净化器等,为了节省空间、使用方便,进而出现有一体机集成了温度调节、新风和净化的功能,然而现有的一体机为了兼并各项功能,会存在单项功能效率低下、功率消耗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具有工作效率高、节能降噪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至少五个腔室,五个所述腔室分别为新风进风腔、浊气进风腔、洁气进风腔、室内出风腔和室外出风腔,所述洁气进风腔和所述室内出风腔之间可连通,所述腔室对应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风口;
全热滤芯,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全热滤芯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新风进风腔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室内出风腔连通,所述浊气进风腔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室外出风腔连通;
盘管换热器,位于所述洁气进风腔内;
其中,所述盘管换热器和所述室内出风腔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所述盘管换热器和所述室内出风腔在所述壳体底面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接水盘内。
作为优选,所述室外出风腔的风口处设置有第二风阀,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室外出风腔的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新风进风腔的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阀,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新风进风腔的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浊气进风腔内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新风进风腔内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洁气进风腔内设置有第三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所述室外出风腔的风口为室外排风口,所述新风进风腔的风口为新风风口,所述室外排风口和所述新风风口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洁气进风腔的风口为洁气回风口,所述室内出风腔的风口为室内排风口,所述浊气进风腔的风口为浊气回风口,所述洁气回风口、所述室内排风口和所述浊气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室内排风口位于所述洁气回风口和所述浊气回风口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吊装所述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吊钩。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吊钩为四个,四个所述吊钩均布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室外出风腔和所述洁气进风腔相邻设置。
作为优选,还包括室外排风机和室内排风机,所述室外排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外出风腔内,所述室内排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出风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室内空气处理装置通过设置洁气进风腔和浊气进风腔,可以分别对应至室内的洁净空间和污浊空间,从而对不同空间的空气分开处理,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不分空间统一处理的方式,本室内空气处理装置所处理的室内空气质量更高,能够更好地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装置内设置了全热滤芯,通过将全热滤芯的其一通道连通浊气进风腔和室外出风腔,另一通道连通新风进风腔和室内出风腔,从而将排向室内的新风和排向室外的污浊空气进行能量传递,可以回收部分能量,具有节能的优点;
本装置通过将洁气进风腔和室内出风腔分开设置,且在洁气进风腔内设置盘管换热器,一方面,盘管换热器实现了对室内洁净空气的温度调节,另一方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盘管换热器设置在室内出风腔,存在当用户单独使用新风功能时,室外新风必须经过盘管换热器才能送到室内,而盘管换热器会造成新风风阻大、噪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新风功能由新风进风腔的新风通过全热滤芯直接从室内出风腔送出,没有盘管换热器的阻力,相同风量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风机转速较低,具有工作效率高、节能降噪的优点;
来自新风进风腔的新风和来自洁气进风腔的洁净空气进入室内出风腔时,由于两种风之间存在温差与风机接触会产生凝露,本装置通过在盘管换热器和室内出风腔的下方设置接水盘可以用来接收盘管换热器和室内出风腔内产生的凝露,进而可防止凝露对本装置性能产生影响,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2、本装置通过在室外排风腔的风口处设置第二风阀来控制室外排风的通断,以及在新风进风腔的风口处设置第一风阀来控制新风的通断;通过风阀的设置可以实现对新风、室内浊气排出的控制以及风量大小的调节。
3、本装置通过将连接室外的新风风口、室外排风口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壁上,连接室内的洁气回风口、室内排风口、浊气回风口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壁上,可以方便室外管道和室内管道的连接安装,具有便于安装的优点。
4、本装置通过在洁气进风腔、浊气进风腔和新风进风腔设置滤网,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杂物、颗粒,以防止其进入本装置内而影响本装置的正常使用,具有空气处理质量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室内空气处理装置中接水盘、盘管换热器和室内出风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室内空气处理装置中接水盘、盘管换热器和室内出风腔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在新风模式下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在混合模式下空气流动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壳体;101、第一侧壁;102、第二侧壁;103、第三侧壁;104、第四侧壁;105、第一隔板;106、第二隔板;107、第三隔板;108、第四隔板;109、第五隔板;11、新风进风腔;110、新风风口;12、浊气进风腔;
120、浊气回风口;13、洁气进风腔;130、洁气回风口;14、室内出风腔;140、室内排风口;15、室外出风腔;150、室外排风口;2、全热滤芯;3、盘管换热器;4、第三风阀;5、第二风阀;6、第一风阀;7、吊钩;8、室外排风机;9、室内排风机;10、接水盘;20、第一滤网;30、第二滤网;40、第三滤网;50、第四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5所示,本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全热滤芯2、盘管换热器3和接水盘10;
壳体1,具有至少五个腔室,五个腔室分别为新风进风腔11、浊气进风腔12、洁气进风腔13、室内出风腔14和室外出风腔15,各腔室对应地壳体1的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个风口;
具体地,本实施例是以五个腔室、五个风口为示例,新风进风腔11对应的风口为新风风口110,在新风风口110连接管道可以通向室外,可以从此新风风口110引入室外的新鲜空气;
浊气进风腔12对应的风口为浊气回风口120,在浊气回风口120连接管道可以通向室内污浊空间(例如厨房、卫生间等),进而从此浊气回风口120引入室内污浊空间的污浊空气;
洁气进风腔13对应的风口为洁气回风口130,在洁气回风口130连接管道可以通向室内洁净空间(例如客厅、卧室、书房等),进而从此洁气回风口130引入室内洁净空间的洁净空气;
室内出风腔14对应的风口为室内排风口140,在室内排风口140连接管道可以通向室内洁净空间(例如客厅、卧室、书房等),进而从此室内排风口140向室内循环换热后的洁净空气和新风;
室外出风腔15对应的风口为室外排风口150,在此室外排风口150连接管道可以通向室外,以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向室外。
全热滤芯2,连接在壳体1内,全热滤芯2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新风进风腔11和室内出风腔14分别连接在第一通道的两端,从而实现新风进风腔11通过全热滤芯2的第一通道与室内出风腔14连通;浊气进风腔12和室外出风腔15分别连接在第二通道的两端,从而实现浊气进风腔12通过全热滤芯2的第二通道与室外出风腔15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气流在全热滤芯2处进行能量传递。
盘管换热器3,设置在洁气进风腔13内;洁净空气从洁气回风口130进入洁气进风腔13,经过盘管换热器3换热后进入室内出风腔14,由室内排风口140循环到室内。
接水盘10,位于盘管换热器3和室内出风腔14的下方,且盘管换热器3在壳体1底面的投影,以及室内出风腔14在壳体1底面的投影,都落入接水盘10内,即接水盘10完全覆盖盘管换热器3和室内出风腔14在壳体1底面的投影,以使得盘管换热器3和室内出风腔14内的水分可流入接水盘10内。
本室内空气处理装置通过洁气进风腔13和浊气进风腔12的设置实现了对室内空间的分区处理;通过设置新风进风腔11实现了向室内引入新风的功能;通过将排向室外的污浊空气和排向室内的新风经过全热滤芯2,实现了两者气流的能量传递,可以回收部分能量;通过盘管换热器3实现了对空气进行制冷/制热处理的功能。
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室内空气处理装置通过设置洁气进风腔13和浊气进风腔12,可以分别对应至室内的洁净空间和污浊空间,从而对不同空间的空气分开处理,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不分空间统一处理的方式,本室内空气处理装置所处理的室内空气质量更高,能够更好地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装置内设置了全热滤芯2,通过将全热滤芯2的其一通道连通浊气进风腔12和室外出风腔15,另一通道连通新风进风腔11和室内出风腔14,从而将排向室内的新风和排向室外的污浊空气进行能量传递,可以回收部分能量,具有节能的优点;
本装置通过将洁气进风腔13和室内出风腔14分开设置,且在洁气进风腔13内设置盘管换热器3,一方面,盘管换热器3实现了对室内洁净空气的温度调节,另一方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盘管换热器3设置在室内出风腔14,存在当用户单独使用新风功能时,室外新风必须经过盘管换热器3才能送到室内,而盘管换热器3会造成新风风阻大、噪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新风功能由新风进风腔11的新风通过全热滤芯2直接从室内出风腔14送出,没有盘管换热器3的阻力,相同风量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风机转速较低,具有工作效率高、节能降噪的优点;
来自新风进风腔11的新风和来自洁气进风腔13的洁净空气进入室内出风腔14时,由于两股空气之间存在温差与风机接触会产生凝露,本装置通过在盘管换热器3和室内出风腔14的下方设置接水盘10可以用来接收盘管换热器3和室内出风腔14内产生的水分,进而可防止水分对本装置性能产生影响,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具体地,各腔室之间通过隔板隔开,隔板竖向设置在壳体1内,隔板包括:
第一隔板105,将室外出风腔15和新风进风腔11隔开;
第二隔板106,将新风进风腔11和浊气进风腔12隔开;
第三隔板107,将浊气进风腔12和室内出风腔14隔开;
第四隔板108,将室内出风腔14和洁气进风腔13隔开;
第五隔板109,将洁气进风腔13和室外出风腔15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新风风口110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风阀6,通过第一风阀6的打开或者关闭可以实现新风风口110与室外的连通或者与室外的切断,而且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风阀6的打开程度调节新风风口110处的排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对应室外排风口150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风阀5,通过第二风阀5的打开或者关闭可以实现室外排风口150与室外的连通或者与室外的切断,而且可以通过控制第二风阀5的打开程度调节室外排风口150处的排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隔板108上连接有第三风阀4,通过第三风阀4的打开或者关闭可以实现洁气进风腔13和室内出风腔14之间的连通或者切断。本装置在两腔之间设置第三风阀4来控制洁气进风腔13和室内出风腔14的通断,实现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的自动化控制,且将第三风阀4设置在盘管换热器3和室内出风腔14之间,洁气进风腔13的洁净空气通过盘管换热器3换热后经第三风阀4进入室内出风腔14循环到室内,相较于将第三风阀4设置在洁气进风腔13的风口和盘管换热器3之间的形式,存在洁气进风腔13的洁净空气需先通过第三风阀4再经过盘管换热器3换热,由于需经过第三风阀4而影响了空气到盘管换热器3的换热面积的问题,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具体地,本室内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室内排风机9和室外排风机8,室外排风机8位于室外出风腔15,对应室外排风口150设置,室内排风机9位于室内出风腔14,对应室内排风口140设置。室内排风机9和室外排风机8用于引导气流的流动,室内排风机9用于引导新风进风腔11和洁气进风腔13的空气到室内出风腔14所对应的室内排风口140;室外排风机8用于引导浊气进风腔的空气进入到室外出风腔15的室外排风口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浊气进风腔12内对应于浊气回风口120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滤网20,新风进风腔11内对应于新风风口110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滤网30,洁气进风腔13内对应于洁气回风口130的位置设置有第三滤网40。
本装置通过在洁气进风腔13、浊气进风腔12和新风进风腔11设置滤网,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杂物、颗粒,以防止其进入本装置内而影响本装置的正常使用,具有空气处理质量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具体地,壳体1的四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101、第二侧壁102、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104,其中,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相对设置,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104相对设置。根据腔室风口所连通的室外室内划分,本实施例中,将用来连通室外的室外排风口150和新风风口110设置在第一侧壁101上,将用来连通室内的室内排风口140、洁气回风口130和浊气回风口120设置在第二侧壁102上。可以方便室外管道和室内管道的连接安装,具有便于安装的优点。
进一步地,一般来说,由于浊气进风腔12所对应的室内污浊空间相对于洁净空间较小,可以将浊气进风腔12设置在壳体1的一侧,即将室内排风口140设置在接气回风口130和浊气回风口120之间,图示是以浊气进风腔12位于壳体1的右侧进行的示例,从而可以为其他腔室留余更大的空间进行排布设计,在使得本装置结构紧凑的同时保证了壳体最大化空间的利用。
具体地,将洁气进风腔13和室外出风腔15相邻布置,在第五隔板109上设置第四风阀50可以实现两腔之间的连通,进而洁气进风腔13和浊气进风腔12都可以与室外出风腔15连通,以方便将室内空气排至室外。
基于以上结构,本室内空气处理装置至少具有新风模式、制冷/制热模式和混合模式,其中,新风模式为向室内引入室外的新鲜空气,制冷/制热模式为向室内循环冷风或热风,实现室内空气的制冷或者制热,混合模式为同时进行新风模式和制冷/制热模式,即在向室内引入新风的同时,进行室内空气的制冷/制热。
为了实现以上模式的切换控制,本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在洁气进风腔13和室内出风腔14之间连接了第三风阀4,通过控制第三风阀4的打开或者关闭,实现洁气进风腔13和室内出风腔14的连通或者切断。本装置通过将第三风阀4设置在洁气进风腔13和室内出风腔14之间,同时将盘管换热器3设置在洁气进风腔13内,即在室内洁气的气流路径上,第三风阀4位于盘管换热器3的后方,可以避免第三风阀4对盘管换热器3换热面积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以下从气流流动路径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6所示,以下本示例以同时进行新风引入和室内污浊空气的排出进行说明(第一风阀6、第二风阀5处于打开状态):参见图5、图6所示,在室外排风机8作用下,室内污浊空间的污浊空气——浊气回风口120——第一滤网20过滤——浊气进风腔12——全热滤芯2热量传递——室外排风腔15——室外排风口150排出至室外;在室内排风机9作用下,室外新鲜空气——新风风口110——第二滤网30过滤——新风进风腔11——全热滤芯2热量传递——室内出风腔14——室内排风口140送至室内。
两路气流在全热滤芯2处进行热量传递,可以回收部分排至室外的能量。例如,夏季时节室内温度明显低于室外温度,来自室内污浊空间的污浊空气温度要低于来自室外新风的温度,污浊空气和新风在全热滤芯2处进行热量传递,污浊空气温度相对升高排向室外,新风温度相对降低进入室内。
图7所示为制冷/制热模式下本装置中洁净空气流动的示意图,结合图5、图7所示,在此制冷/制热模式下,第三风阀4处于打开状态,在室内排风机9额作用下,室内洁净空间的洁净空气——洁气回风口130——第三滤网40过滤——盘管换热器3换热——室内出风腔14——室内排风口140送至室内。此模式可以实现空调功能,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
图8所示为混合模式下本装置中空气流动的示意图,结合图5、图8所示,第三风阀4、第二风阀5、第一风阀6均处于打开状态,室外排风机8、室内排风机9均工作,室内污浊空间的污浊空气——浊气回风口120——第一滤网20过滤——浊气进风腔12——全热滤芯2热量传递——室外排风腔15——室外排风口150排出至室外;室外新鲜空气——新风风口110——第二滤网30过滤——新风进风11——全热滤芯2热量传递——室内出风腔14——室内排风口140送至室内;室内洁净空间的洁净空气——洁气回风口130——第三滤网40过滤——盘管换热器3换热——室内出风腔14——室内排风口140送至室内。此模式可以同时实现送入新风、温度调节以及排除污浊空气。
进一步地,由于第三风阀4、第二风阀5和第一风阀6的设置,除以上三种模式外,当只打开第一风阀6时,本室内空气处理装置还具有单独引入新风功能,当只打开第二风阀时,本室内空气处理装置还具有单独排出污浊空气的功能,此处不再详述。
关于本装置在用户处的安装,可以选择吊装在天花板的形式,参见图1、图2所示,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吊钩7,方便吊装操作。
具体地,由于壳体1的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104外没有设置风口,可以选择在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104上各设置两个吊钩7,四个吊钩7在壳体1上均布,这样更利于装置的安装,以及吊装的受力平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至少五个腔室,五个所述腔室分别为新风进风腔、浊气进风腔、洁气进风腔、室内出风腔和室外出风腔,所述洁气进风腔和所述室内出风腔之间可连通,所述腔室对应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风口;
全热滤芯,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全热滤芯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新风进风腔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室内出风腔连通,所述浊气进风腔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室外出风腔连通;
盘管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洁气进风腔内;
其中,所述盘管换热器和所述室内出风腔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所述盘管换热器和所述室内出风腔在所述壳体底面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接水盘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腔的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阀,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新风进风腔的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出风腔的风口处设置有第二风阀,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室外出风腔的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浊气进风腔内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新风进风腔内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洁气进风腔内设置有第三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所述室外出风腔的风口为室外排风口,所述新风进风腔的风口为新风风口,所述室外排风口和所述新风风口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洁气进风腔的风口为洁气回风口,所述室内出风腔的风口为室内排风口,所述浊气进风腔的风口为浊气回风口,所述洁气回风口、所述室内排风口和所述浊气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排风口位于所述洁气回风口和所述浊气回风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吊装所述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吊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吊钩为四个,四个所述吊钩均布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出风腔和所述洁气进风腔相邻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排风机和室内排风机,所述室外排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外出风腔内,所述室内排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出风腔内。
CN201921574313.2U 2019-09-20 2019-09-20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Active CN210861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4313.2U CN210861415U (zh) 2019-09-20 2019-09-20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4313.2U CN210861415U (zh) 2019-09-20 2019-09-20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61415U true CN210861415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93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74313.2U Active CN210861415U (zh) 2019-09-20 2019-09-20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61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99511A1 (en) Ventilating system
CN215295146U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
CN219140955U (zh) 一种洁净室空调系统
CN208139468U (zh) 一种家用空调器
CN112577122B (zh) 空调
CN210861415U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108644896B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10861414U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210601981U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210601980U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210601979U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216667818U (zh) 一种新风一体机
CN216667913U (zh) 一种新风一体机
CN214406253U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110529939B (zh) 室内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一体机
CN210602115U (zh) 室内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一体机
CN210511961U (zh) 室内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一体机
CN210601929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237646B (zh) 一种除湿机内机
JP5495804B2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及び建造物
CN220958682U (zh) 一种立式空调机组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CN217109880U (zh) 全热交换器及空调系统
CN211953144U (zh) 空气处理系统
CN216114510U (zh) 一种双向全热型新风壁挂机
CN218820723U (zh) 一种除湿新风系统深度除湿调温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