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3144U - 空气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3144U
CN211953144U CN202020301697.7U CN202020301697U CN211953144U CN 211953144 U CN211953144 U CN 211953144U CN 202020301697 U CN202020301697 U CN 202020301697U CN 211953144 U CN211953144 U CN 211953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ter receiving
indoor
partition
receiv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016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学良
梁洪启
蒋贤国
赵希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016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53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3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31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系统,所述空气处理系统包括:壳体;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隔断,所述隔断设于壳体内,所述隔断被构造成在所述换热器的上游分隔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接水盘具有第一接水部,所述第一接水部设于所述隔断的下方,用于盛接所述隔断的冷凝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具有凝露风险低、利于人体健康等优点。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气处理系统,为了实现新风和空调风混合的工作模式,采用将室内回风与室外新风混合后进入盘管换热器,这种方式虽然可实现混风工作,但在室内回风与室外新风存在温差的情况下,在混合处易形成凝露,滋生细菌,不利于人体健康。
以夏季工况为例,室内回风温度较低,室外新风温度较高,虽然新风经全热交换器后温度会下降,但受限于全热交换器的热回收效率,温度必然高于室内回风温度,回风与新风的温度存在差异,则有可能在混风腔内产生凝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气处理系统,该空气处理系统具有凝露风险低、利于人体健康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包括:壳体;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隔断,所述隔断设于壳体内,所述隔断被构造成在所述换热器的上游分隔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接水盘具有第一接水部,所述第一接水部设于所述隔断的下方,用于盛接所述隔断的冷凝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具有凝露风险低、利于人体健康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壳体内构造有第一一级腔室和第二一级腔室,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二一级腔室内且在所述第二一级腔室内分隔出第一二级腔室和第二二级腔室,所述隔断设于所述第二二级腔室且在所述第二二级腔室内分隔出第一三级腔室和第二三级腔室;其中,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室内回风口、室内排风口、第二室内回风口、室外新风口和室外排风口,所述第一室内回风口与所述第二三级腔室连通,所述室内排风口与所述第一二级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室内回风口、所述室外新风口和所述室外排风口均与所述第一一级腔室连通,所述第一一级腔室通过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三级腔室连通且通过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一二级腔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回风口设有第一风阀,所述隔断设有第二风阀,所述室外新风口设有第三风阀,所述第二连通口设有第四风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空气处理系统,还包括:室外风机,所述室外风机设于所述第一一级腔室;室内风机,所述室内风机设于所述第一二级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空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设于第一一级腔室,所述第一过滤件具有第一单向过滤通道和第二单向过滤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单向过滤通道的一端朝向所述室外新风口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111连通,所述第一单向过滤通道仅允许流体从其所述一端至所述另一端单向流通;所述第二单向过滤通道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室内回风口且另一端朝向所述室外排风口,所述第二单向过滤通道仅允许流体从其所述一端至所述另一端单向流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空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二连通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接水盘还具有第二接水部,所述第二接水部与所述第一接水部连通,所述第二接水部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用于盛接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部高于所述第二接水部设置,所述第二接水部的最低处设有排水管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二接水部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第一直线部、折弯部和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接水部连接于所述折弯部且向所述折弯部的凸出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接水部设有第一插槽,所述隔断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对插,且所述第一接水部和所述隔断通过紧固件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的全热交换模式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的内循环模式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混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的净化模式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圆圈处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接水盘、换热器和隔断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
空气处理系统1、
壳体100、
第一一级腔室110、第二一级腔室120、第一二级腔室130、
第二二级腔室140、第一三级腔室150、第二三级腔室160、
第一室内回风口170、第一连通口111、第一单向过滤通道112、第二连通口151、
第四风阀152、第二室内回风口171、室内排风口180、室外新风口190、
室外排风口191、第二单向过滤通道113、第一风阀172、第三风阀192、
换热器200、
隔断300、螺纹孔310、第二风阀320、接水盘400、第一接水部410、
第二接水部420、排水管接口430、第一直线部421、折弯部422、
第二直线部423、第一插槽411、
室外风机10、第一过滤件11、第二过滤件12、
室内风机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1。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1包括壳体100、换热器200、隔断300和接水盘400。
换热器200设于壳体100内。隔断300设于壳体100内,隔断300被构造成在换热器200的上游分隔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接水盘400设于壳体100内,接水盘400具有第一接水部410,第一接水部410设于隔断300的下方,用于盛接隔断300的冷凝水。
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空气处理系统1一侧朝向室外,另一侧朝向室内侧。空气处理系统1通过将室内和室外的气体交换,达到调节空气的目的。壳体100作为空气处理系统1的保护的结构部件,其余各个部分组件均安装在壳体100内部,壳体100为其余各个部分组件提供保护。壳体100可为近似长方体的的结构,其内部具有容纳气体的空间。
在混风模式下,即室内回风经换热器200后排出到室外,室外新风经换热器200后送入室内的工作模式,隔断300在换热器200的上游分隔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即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在经过换热器200前被分隔,而不会混合,从而大幅降低凝露的可能。
接水盘400可以为长槽形容器且具有第一接水部410,第一接水部410设于隔断300的下方,可将隔断300表面产生的冷凝水全部接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1,通过设置隔断300,能够防止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在经过换热器200前混合,而且避免产生大量凝露。
并且,虽然隔断300的设置能够大幅降低凝露的产生,但在一些特殊工况下,例如当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存在较大温度差时,隔断300会产生少量凝露,且隔断300上的凝露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混合风产生的凝露,位置更加集中,在此情况下,通过在壳体100内设置接水盘400,且接水盘400的第一接水部410处于隔断300的下方,可收集产生的隔断300处的冷凝水并排出空气处理系统1,避免出现隔断300上冷凝水流向内机中,保证了空气处理系统1的正常运行。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1,能够有效减少凝露量,且即使产生少量凝露,也能够及时收集排除,避免细菌的滋生,利于人体健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00内构造有第一一级腔室110和第二一级腔室120,换热器200设于第二一级腔室120内且在第二一级腔室120内分隔出第一二级腔室130和第二二级腔室140,隔断300设于第二二级腔室140且在第二二级腔室140内分隔出第一三级腔室150和第二三级腔室160。
其中,壳体100设有第一室内回风口170、室内排风口180、第二室内回风口171、室外新风口190和室外排风口191,第一室内回风口170与第二三级腔室160连通,室内排风口180与第一二级腔室130连通,第二室内回风口171、室外新风口190和室外排风口191均与第一一级腔室110连通,第一一级腔室110通过第一连通口111与第一三级腔室150连通,第一一级腔室110通过第二连通口151与第一二级腔室130连通。
通过在壳体100内构造第一一级腔室110和第二一级腔室120,为壳体100中的气体分隔区域,并限定出流动路径,进而保证空气处理系统1具有不同的工作模式。具体地,第一一级腔室110构造在壳体100靠近室外的一侧,与第二室内回风口171、室外新风口190和室外排风口191连通。第二一级腔室120构造在壳体100靠近室内的一侧。第一一级腔室110和第二一级腔室120的形状可根据空气处理系统1的各个部件分布确定。
进一步地,第二一级腔室120内由换热器200分隔出第一二级腔室130和第二二级腔室140,换热器200靠近室外一侧为第二二级腔室140,换热器200靠近室内一侧为第一二级腔室130。第一二级腔室130与室内排风口180与连通。
更进一步地,第二二级腔室140由隔断300分隔出第一三级腔室150和第二三级腔室160,隔断300靠近室外一侧为第一三级腔室150,靠近室内一侧为第二三级腔室160。第二三级腔室160与第一室内回风口170连通。又由于第一一级腔室110与第一三级腔室150连通,第一一级腔室110与第一二级腔室130连通。因此,室外的气体及室内的气体进入空气处理系统1后,流经不同的腔室,经过过滤、换热、导流等方式的处理,实现了空气处理系统1的各项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所示,室内回风口设有第一风阀172,隔断300设有第二风阀320,室外新风口190设有第三风阀192,第二连通口151设有第四风阀152。
第一风阀172、第二风阀320、第三风阀192和第四风阀152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气流是否流通,也可以进一步对对气体流量和流速进行调节。如此,使气体沿壳体100内各个腔室的不同路径流动,进而空气处理系统1可实现不同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气处理系统1还包括室外风机10和室内风机20。室外风机10设于第一一级腔室110,室内风机20设于第一二级腔室130。例如,室外风机10临近室外排风口191设置,室内风机20临近室内排风口180设置,由此,为气体的流动提供动力,从而提高空气处理系统1的处理效率和处理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气处理系统1还包括第一过滤件11。第一过滤件11设于第一一级腔室110,第一过滤件11具有第一单向过滤通道112和第二单向过滤通道113。
其中,第一单向过滤通道112的一端朝向室外新风口190且另一端与第一连通口111连通,第一单向过滤通道112仅允许流体从其一端至另一端单向流通。第二单向过滤通道113的一端朝向第二室内回风口171且另一端朝向室外排风口191,第二单向过滤通道113仅允许流体从其一端至另一端单向流通。
具体地,第一过滤件11可以为全热交换滤芯,例如(HEPA高效过滤网),并采用单向透气膜实现气体的单向流通。其中,第一单向过滤通道112和第二单向过滤通道113为相互独立的两条,且可以彼此垂直的设置。第一单向过滤通道112和第二单向过滤通道113输送的气体相互隔离,互不影响。
当室内风机20工作时,第一过滤件11可对第一一级腔室110和第一三级腔室150的气体进行过滤,室外侧的气体经过室外新风口190进入第一一级腔室110,然后经过第一过滤件11的第一单向过滤通道112的单向过滤,进入第一三级腔室150,经换热器200进入第一二级腔室130,最后由室内风机20将气体输送至室内。
当室外风机10工作时,第一过滤件11可对第一一级腔室110的气体进行过滤,室内侧的气体经过第二室内回风口171进入第一一级腔室110,经第一过滤件11的第二单向过滤通道113的单向过滤,由室外风机10将气体输送至室外。
当然,第一过滤件11也可以同时对上述两个路径上的气流进行过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气处理系统1还包括第二过滤件12,第二过滤件12设于第二连通口151。第二过滤件12设置于第一一级腔室110和第一二级腔室130之间,将气体从第一一级腔室110过滤至第一二级腔室130。
下面举例描述空气处理系统1的不同工作模式。
空气处理系统1具有四种模式,如图2-图5所示,图中实线箭头为室外气体的流向,虚线箭头为室内气体的流向,空气处理系统1的四种模式分别为全热交换模式、内循环模式、混风模式和室内空气净化模式。
空气处理系统1处于全热交换模式时,如图2所示,室外风机10和室内风机20开启,第二风阀320和第三风阀192打开,第一风阀172和第四风阀152关闭。此时,室外的气体由室外新风口190通过第三风阀192进入第一一级腔室110,再经过第一过滤件11的第一单向过滤通道112进入第一三级腔室150,然后经过换热器200进入第一二级腔室130,最后由室内风机20输送至室内排风口180,最终输送至室内。同时,室内的气体由第二室内回风口171进入第一一级腔室110,经过第一过滤件11的第二单向过滤通道113后由室外风机10输送室外排风口191,最终输送至室外。因此,使用全热交换模式的空气处理系统1可同时进行室内和室外的气体交换。
空气处理系统1处于内循环模式时,如图3所示,室外风机10关闭,室内风机20开启,第一风阀172和第二风阀320打开,第三风阀192和第四风阀152关闭。此时,室内的气体由第一室内回风口170经过第一风阀172进入第二三级腔室160,一部分气体由第二三级腔室160通过换热器200直接进入第一二级腔室130,另一部分气体经第二风阀320过滤进入第一三级腔室150,然后通过换热器200进入第一二级腔室130,第一二级腔室130的气体由室内风机20输送至室内排风口180,进而输送至室内。因此,使用内循环模式的空气处理系统1能够对气体进行温度调节。
空气处理系统1处于内混风模式时,如图4所示,室外风机10和室内风机20开启,第一风阀172、第二风阀320和第三风阀192打开,第四风阀152关闭。此时,室内的一部分气体由第一室内回风口170进入空气处理系统1,气体流向与内循环模式的室内气体的流向相同。室内的另一部分气体由第二室内回风口171进入空气处理系统11,气体流向与全热交换模式的室内气体的流向相同。室外气体的流向与全热交换模式的室外气体的流向相同。因此,使用混风模式的空气处理系统1既具有全热模式的优点,又具有内循环模式优点。
空气处理系统1处于室内空气净化模式时,如图5所示,室外风机10关闭,室内风机20开启,第一风阀172、第二风阀320和第三风阀192关闭,第四风阀152关打开。此时,室内的气体经过第二室内回风口171进入第一一级腔室110,经过第二过滤件12过滤,通过第四风阀152进入第一二级腔室130,由室内风机20输送至室内排风口180,进而输送至室内。因此,使用室内空气净化模式的空气处理系统1能够对室内气体进行净化。
由此,空气处理系统1通过不同的工作模式,集成了温度调节、新风和净化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接水盘400还具有第二接水部420,第二接水部420与第一接水部410连通,第二接水部420和第一接水部410可为一体结构,第二接水部420设于换热器200的下方,用于盛接换热器200的冷凝水。如此,接水盘400能够收集隔断300的冷凝水和换热器200的冷凝水。
进一步地,第一接水部410高于第二接水部420设置,如图6和图8所示,第二接水部420的最低处设有排水管接口430。
由此,隔断300处的冷凝水沿第一接水部410限定的路径流向低处的第二接水部420内,通过第二接水部420设置排水管接口430,使冷凝水可由排水管接口430排出,避免了冷凝水的聚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第二接水部420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第一直线部421、折弯部422和第二直线部423,第一接水部410连接于折弯部422且向折弯部422的凸出方向延伸。第二接水部420的设置,适应了折弯型的换热器200的形状,并且折弯部422与第一接水部410相连通。因此,第二接水部420不仅能够收集换热器200落下的冷凝水,还能够收集第一接水部410流下的冷凝水。由第一接水部410和第二接水部420组成的接水盘400,能够收集空气处理系统1内的大部分冷凝水,保证了空气处理系统1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接水部410设有第一插槽411,隔断300设有第二插槽,第一插槽411和第二插槽对插,且第一接水部410和隔断300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意)紧固。
通过设置第一插槽411和第二插槽,保证第一接水部410处于隔断300的正下方,并且第一接水部410具有螺纹孔310(如图7所示),可配合紧固件将第一接水部410和隔断300进一步固定,当冷凝水流经第一接水部410时,接水盘400能够保持位置固定,进而隔断300处的冷凝水可顺利流入第一接水部410中,并完成储水与排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
隔断,所述隔断设于壳体内,所述隔断被构造成在所述换热器的上游分隔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接水盘具有第一接水部,所述第一接水部设于所述隔断的下方,用于盛接所述隔断的冷凝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构造有第一一级腔室和第二一级腔室,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二一级腔室内且在所述第二一级腔室内分隔出第一二级腔室和第二二级腔室,所述隔断设于所述第二二级腔室且在所述第二二级腔室内分隔出第一三级腔室和第二三级腔室;
其中,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室内回风口、室内排风口、第二室内回风口、室外新风口和室外排风口,所述第一室内回风口与所述第二三级腔室连通,所述室内排风口与所述第一二级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室内回风口、所述室外新风口和所述室外排风口均与所述第一一级腔室连通,所述第一一级腔室通过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三级腔室连通且通过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一二级腔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回风口设有第一风阀,所述隔断设有第二风阀,所述室外新风口设有第三风阀,所述第二连通口设有第四风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外风机,所述室外风机设于所述第一一级腔室;
室内风机,所述室内风机设于所述第一二级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设于第一一级腔室,所述第一过滤件具有第一单向过滤通道和第二单向过滤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单向过滤通道的一端朝向所述室外新风口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单向过滤通道仅允许流体从其所述一端至所述另一端单向流通;
所述第二单向过滤通道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室内回风口且另一端朝向所述室外排风口,所述第二单向过滤通道仅允许流体从其所述一端至所述另一端单向流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二连通口。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还具有第二接水部,所述第二接水部与所述第一接水部连通,所述第二接水部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用于盛接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部高于所述第二接水部设置,所述第二接水部的最低处设有排水管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水部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第一直线部、折弯部和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接水部连接于所述折弯部且向所述折弯部的凸出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部设有第一插槽,所述隔断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对插,且所述第一接水部和所述隔断通过紧固件紧固。
CN202020301697.7U 2020-03-11 2020-03-11 空气处理系统 Active CN211953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1697.7U CN211953144U (zh) 2020-03-11 2020-03-11 空气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1697.7U CN211953144U (zh) 2020-03-11 2020-03-11 空气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3144U true CN211953144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93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01697.7U Active CN211953144U (zh) 2020-03-11 2020-03-11 空气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531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53144U (zh) 空气处理系统
CN212618769U (zh)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0688560U (zh) 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
CN21924374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978653A (zh) 一种热回收型新风空调除湿一体机
KR20180003341U (ko) 열교환 환기시스템
CN212746706U (zh) 空调器
CN210320335U (zh) 室内机和空调
CN211953143U (zh) 空气处理系统
CN210861415U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210601981U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210601979U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210861414U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210601980U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215112938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器
CN217540935U (zh) 组合式水冷恒温恒湿洁净型空调机组
CN215909233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13146849U (zh) 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
CN21026751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900035U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219414975U (zh) 一种冷热水盘管组件以及新风空调机组
CN218820723U (zh) 一种除湿新风系统深度除湿调温模块
CN216667905U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17154384U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CN218583253U (zh) 一种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1 Haixin Road,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51,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