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5354U - 一种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5354U
CN219735354U CN202223466564.3U CN202223466564U CN219735354U CN 219735354 U CN219735354 U CN 219735354U CN 202223466564 U CN202223466564 U CN 202223466564U CN 219735354 U CN219735354 U CN 219735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flue gas
regulating valve
opening
chimn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665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665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5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5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5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燃气锅炉具有空气进入口和烟气排放口;该烟气放系统包括:排放烟道、烟囱、回收烟道、风机和送风通道;排放烟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烟气排放口和烟囱上,回收烟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排放烟道和风机的入风口上,送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空气进入口和风机的出风口上。其能够降低燃汽锅炉向大气排放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既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又能够达到国家环保管控标准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燃气锅炉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现有的燃气锅炉在使用过程中,其所产生的烟气直接通过烟囱排入大气中。随着随着国家环保管控标准及要求的提高,不同地区针对燃气导热油锅炉分别出台了≤80mg/m3、≤50mg/m3、≤30mg/m3的烟气氮氧化物(NOx)排放标准。现有的燃气导热锅炉所产生的烟气中氮氧化物(NOx)含量在大多在150mg/m3左右,并直接将产生的烟气全部排放至大气中。这样不仅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也很难达到国家环保管控标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其能够降低燃汽锅炉向大气排放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既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又能够达到国家环保管控标准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供了一种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所述燃气锅炉具有空气进入口和烟气排放口;
该烟气放系统包括:排放烟道、烟囱、回收烟道、风机和送风通道;
所述排放烟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烟气排放口和所述烟囱上,所述回收烟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排放烟道和所述风机的入风口上,所述送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空气进入口和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上。
较优地,还包括氮氧化物浓度检测器;
在所述回收烟道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门,所述氮氧化物浓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烟囱上,并与所述第一调节阀门电连接,用以根据流经所述烟囱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门的开启量。
较优地,还包括空气进入管;
所述空气进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风机的入风口上,另一端处于敞开状态。
较优地,在所述空气进入管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门,所述氮氧化物浓度检测器与所述第二调节阀门电连接,用以根据流经所述烟囱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门的开启量。
较优地,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烟囱上,并与所述第一调节阀门和所述第二调节阀门电连接,用以根据流经所述烟囱的烟气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门和所述第二调节阀门的开启量。
较优地,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送风通道上,并与所述第一调节阀门和所述第二调节阀门电连接,用以根据流经所述送风通道的气体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门和所述第二调节阀门的开启量。
较优地,还包括换热器;
所述换热器内部具有相互分隔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换热器表面上形成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换热器的表面上形成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
所述排放烟道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烟气排放口和所述第一开口上,所述第二管段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烟囱上;
所述送风通道包括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所述第三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上,所述第四管段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开口和所述空气进入口上。
较优地,当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时,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四管段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通过采用所述回收烟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排放烟道和所述风机的入风口上,所述送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空气进入口和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上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燃汽锅炉向大气排放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既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又能够达到国家环保管控标准的要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气锅炉;2-空气进入口;3-烟气排放口;4-排放烟道;5-烟囱;6-回收烟道;7-风机;8-送风通道;9-氮氧化物浓度检测器;10-第一调节阀门;11-空气进入管;12-第二调节阀门;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15-换热器;16-第一开口;17-第二开口;18-第三开口;19-第四开口;20-第一管段;21-第二管段;22-第三管段;23-第四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燃气锅炉1具有空气进入口2和烟气排放口3。该烟气放系统包括:排放烟道4、烟囱5、回收烟道6、风机7和送风通道8。排放烟道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烟气排放口3和烟囱5上,以使燃气锅炉1产生的烟气能够依次通过排放烟道4和烟囱5排放到大气中。回收烟道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排放烟道4和风机7的入风口上,送风通道8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空气进入口2和风机7的出风口上,这样可以通过风机7驱动排放烟道4中的至少部分烟气通过送风通道8重新送回到燃气锅炉1之内。由于重新送回燃气锅炉1内的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当氧化物,这就等同与减少了从排放烟道4流向烟囱5的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而使从烟囱5排放至大气中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得到了降低,不仅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能够使排入大气的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达到国家环保管控标准的要求。
具体地,如图1中,还包括氮氧化物浓度检测器9。在回收烟道6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门10,氮氧化物浓度检测器9设置在烟囱5上,用以实时采集从烟囱5排入大气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氮氧化物浓度检测器9与第一调节阀门10电连接,用以根据流经烟囱5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控制第一调节阀门10的开启量。采用这样的方式当进入烟囱5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过高时,氮氧化物浓度检测器9将第一调节门的开启量调大,进而增大从排放烟道4流入回收烟道6的烟气量,从而降低进入烟囱5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空气进入管11,空气进入管11的一端连接在风机7的入风口上,另一端处于敞开状态。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风机7在驱动回收烟道6内的烟气进入送风通道8的同时,也会将外部空气送入到送风通道8中,这样被回收的烟气和空气能够在送风通道内混合形成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在风机7的驱动作用下从空气进入口2进入燃气锅炉1之内,以对燃气锅炉内的燃烧的燃料进行助燃。由于混合气体中含有回收的烟气,这样就会使混和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受到抑制,也就是说进入送风通道8的烟气量越大,所形成的混合气体中氧的浓度越低,采用这样的混合气体对燃气锅炉内的燃料进行助燃,能够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进而使从烟气排放口3排出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得到控制。
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空气进入管11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门12,氮氧化物浓度检测器9与第二调节阀门电连接,用以根据流经烟囱5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控制第二调节阀门12的开启量。再具体工作中,氮氧化物浓度检测器9根据进入烟囱5中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同时调整第一调节阀门10和第二调节阀门12的开启量,在送风通道8内烟气与空气的比例得到优化。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3。第一温度传感器13设置在烟囱5上,并与第一调节阀门10和第二调节阀门12电连接,用以根据流经烟囱5的烟气温度控制第一调节阀门10和第二调节阀门12的开启量。在实际工作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3检测到从流经烟囱5的烟气温度过高时,可以控制第一调节阀门10增大开启量,这样就增大从排放烟道4进入回收烟道6的烟气热量,进而减小进入烟囱中烟气的热量,从而使从烟囱5排入空气的烟气温度得到降低。由于从回收烟道6流向送风通道8的烟气温度较高,而从空气进入管11流向送风通道8的温度较低,因此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3控制第一调节阀门10增大开启量的同时,还控制第二调节阀门12增大开启量,使进入送风通道8内的空气的量得到增加,进而使混合气体保持一个较低的温度状态,而温度较低的混合气体在进入对燃气锅炉内的燃料进行助燃时,能够吸收燃料燃烧时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燃料的燃烧速度和火焰温度,达到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14设置在送风通道8上,并与第一调节阀门10和第二调节阀门12电连接,用以根据流经送风通道8的气体温度控制第一调节阀门10和第二调节阀门12的开启量。在实际工作中,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3检测到从流经送风通道8的混合气体温度过高时,可以控制第一调节阀门10减小开启量,这样就减小了从排放烟道4进入回收烟道6的烟气同时还控制第二调节阀门12增大开启量,使进入送风通道8内的空气的量得到增加,进而使混合气体保持一个较低的温度状态。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还包括换热器15。换热器15内部具有相互分隔的第一通道(图未示出)和第二通道(图未示出),第一通道在换热器15表面上形成第一开口16和第二开口17,第二通道在换热器15的表面上形成第三开口18和第四开口19。排放烟道4包括第一管段20和第二管段21,第一管段2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烟气排放口3和第一开口16上,第二管段21分别连接在第二开口17和烟囱5上。送风通道8包括第三管段22和第四管段23,第三管段2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风机7的出风口和第三开口18上,第四管段23分别连接在第四开口19和空气进入口2上。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从燃气锅炉1排出的烟气先进入第一管段20再流经换热器15然后进入第二管段21,空气和被回收的烟气先进入第三管段22形成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流经换热器15并与从燃气锅炉1排出的烟气进行换热后,再通过第四管段23进入燃气锅炉,从而实现了对烟气锅炉1排放的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进而节约了能源。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制作中可如图中所示,当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14时,第二温度传感器14设置在第四管段23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所述燃气锅炉(1)具有空气进入口(2)和烟气排放口(3),其特征在于:
包括:排放烟道(4)、烟囱(5)、回收烟道(6)、风机(7)和送风通道(8);
所述排放烟道(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烟气排放口(3)和所述烟囱(5)上,所述回收烟道(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排放烟道(4)和所述风机(7)的入风口上,所述送风通道(8)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空气进入口(2)和所述风机(7)的出风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氮氧化物浓度检测器(9);
在所述回收烟道(6)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门(10),所述氮氧化物浓度检测器(9)设置在所述烟囱(5)上,并与所述第一调节阀门(10)电连接,用以根据流经所述烟囱(5)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门(10)的开启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空气进入管(11);
所述空气进入管(1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风机(7)的入风口上,另一端处于敞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气进入管(11)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门(12),所述氮氧化物浓度检测器(9)与所述第二调节阀门电连接,用以根据流经所述烟囱(5)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门(12)的开启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3);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3)设置在所述烟囱(5)上,并与所述第一调节阀门(10)和所述第二调节阀门(12)电连接,用以根据流经所述烟囱(5)的烟气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门(10)和所述第二调节阀门(12)的开启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14);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4)设置在所述送风通道(8)上,并与所述第一调节阀门(10)和所述第二调节阀门(12)电连接,用以根据流经所述送风通道(8)的气体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门(10)和所述第二调节阀门(12)的开启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换热器(15);
所述换热器(15)内部具有相互分隔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换热器(15)表面上形成第一开口(16)和第二开口(17),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换热器(15)的表面上形成第三开口(18)和第四开口(19);
所述排放烟道(4)包括第一管段(20)和第二管段(21),所述第一管段(2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烟气排放口(3)和所述第一开口(16)上,所述第二管段(21)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开口(17)和所述烟囱(5)上;
所述送风通道(8)包括第三管段(22)和第四管段(23),所述第三管段(2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风机(7)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开口(18)上,所述第四管段(23)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开口(19)和所述空气进入口(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14)时,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4)设置在所述第四管段(23)上。
CN202223466564.3U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 Active CN219735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6564.3U CN219735354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6564.3U CN219735354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5354U true CN219735354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61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66564.3U Active CN219735354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5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7482B (zh) 一种有机废气锅炉热力焚烧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205504966U (zh) 一种烟气再循环低氮炉窑
CN219735354U (zh) 一种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
CN202070278U (zh) 一种湿法烟气脱硫的净烟气加热系统
CN210473607U (zh) 一种燃煤锅炉全负荷scr脱硝系统
CN202082947U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加热炉装置
CN110252139A (zh) 一种scr脱硝系统及加热装置和脱硝方法
CN212482138U (zh) 一种低氮氧化物排放工业炉
CN102200388A (zh) 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及低氮氧化物的加热炉装置
CN103453526A (zh) 带有风量自动控制的燃烧器
CN209840076U (zh) 烟气外循环式nox减排结构
CN106679184A (zh) 一种烟气可循环的燃气快速热水器
CN111520739A (zh) 燃煤锅炉烟气一氧化碳调节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9974463A (zh) 车底式焙烧炉节能减排系统
CN205939204U (zh) 高效低排放锅炉烟气再循环装置
CN211526440U (zh) 垃圾焚烧烟气循环利用装置
CN211011419U (zh) Rto废气焚烧预热装置
CN216047699U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一次风空气与烟气混合系统
CN204901870U (zh) 一种保温炉用蓄热燃烧器
CN203717169U (zh) 低排放柴油机废气再循环系统
CN215446431U (zh) 新型分体式烟气再回流低氮燃烧器
CN2697466Y (zh) 单预热空气蓄热式燃烧器
CN219828831U (zh) 一种低氮燃气燃烧器
CN216114038U (zh) 一种节能环保燃烧器
CN217188864U (zh) 一种无ggh低温脱硝装置催化剂热解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