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0514U - 用于蓄热式加热炉的助燃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蓄热式加热炉的助燃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80514U
CN218380514U CN202221916940.1U CN202221916940U CN218380514U CN 218380514 U CN218380514 U CN 218380514U CN 202221916940 U CN202221916940 U CN 202221916940U CN 218380514 U CN218380514 U CN 218380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combustion
gas
supporting
enriched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169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龙伟
赵建明
吴宏
陈中
王宝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ISDI Therm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ISDI Therm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ISDI Therm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ISDI Therm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169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80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80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80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蓄热式加热炉的助燃调节系统,属于工业炉窑助燃气体系统领域。本系统包括蓄热式加热炉本体系统、助燃空气系统Ⅰ、富氧气体系统Ⅱ、贫氧气体系统Ⅲ与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根据加热炉的不同工作状态,自动选择向助燃空气系统Ⅰ中掺入来自富氧气体系统Ⅱ的富氧气体或者来自贫氧气体系统Ⅲ的贫氧气体,或者仅有助燃空气系统Ⅰ的助燃空气但富氧气体与贫氧气体均不掺入;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常规加热炉的节能减排改进,可灵活调节助燃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使加热炉在正常生产时具有更高的燃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在非正常生产时,污染物排放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用于蓄热式加热炉的助燃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蓄热式加热炉的助燃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冶金行业中各种工业炉窑采用燃烧碳氢燃料(如:天然气、混合煤气、高炉煤气等等)燃烧释放热量为工件进行加热,在燃烧反应过程中,氧气作为氧化剂参与燃烧反应。空气作为一种常见的含氧气体且取自于大自然,因此被广泛的作为助燃气体用于燃烧反应。
一般而言,燃烧反应的强度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燃烧能达到的理论燃烧温度也随氧浓度升高而升高。然而,在高温条件下,原本几乎不参与氧化反应的惰性气体(如氮气)也开始参与反应,生成大量的污染物(如NO、NO2等等),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工业炉窑采用单一空气作为助燃气体已不能满足节能、减排要求。
传统的蓄热式加热炉在正常生产时,产生的烟气经过蓄热回收后仍有约180℃,而助燃气体中大量未参与燃烧反应的惰性气体(如氮气)也会被加热至约180℃随燃烧产物排出,带走大量热量,降低燃料利用率,引起能耗增加。根据燃烧反应原理,当提高助燃气体氧气浓度后,所需的助燃气体量降低,助燃气体带入的不参与反应的惰性气体量也随之减少,排烟热损失相应减少,燃料利用率提高。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还需要考虑生产成本等因素。传统的燃烧系统采用空气作为助燃气体,因空气可广泛的取自于大自然,基本不需要成本,而采用富氧燃烧后,富氧的氧气往往需要单独制备,需要投入生产成本,当富氧气体的使用成本高于节约的燃料成本时,采用富氧气体生产就不具备经济性。
另外,传统的蓄热式加热炉采用空气作为助燃气体,氧气浓度固定,其燃烧反应的理论燃烧温度一致,当加热炉在低负荷运行时,燃烧器无法工作在最佳状态,造成污染物大量生成。根据燃烧反应理论,降低助燃气体的氧气浓度,可以降低燃烧反应理论温度,从而降低惰性气体与氧气反应强度,降低污染物生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蓄热式加热炉的助燃调节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蓄热式加热炉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式加热炉本体系统、助燃空气系统Ⅰ、富氧气体系统Ⅱ、贫氧气体系统Ⅲ与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根据加热炉的不同工作状态,自动选择向助燃空气系统Ⅰ中掺入来自富氧气体系统Ⅱ的富氧气体或者来自贫氧气体系统Ⅲ的贫氧气体,或者仅有助燃空气系统Ⅰ的助燃空气但富氧气体与贫氧气体均不掺入;
所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的调节方式为:
当检测到加热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超标时,启动贫氧气体系统Ⅲ,向助燃助燃空气系统Ⅰ中掺入贫氧气体,降低助燃气体氧气浓度,从而降低加热炉火焰燃烧温度,减少污染物生成;
当检测到加热炉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超标时,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综合判断富氧气体系统Ⅱ中富氧气体成本;
若采用富氧气体燃烧时所节约的燃料成本高于掺入的富氧气体价格(盈利状态),则启动富氧气体系统Ⅱ向助燃空气系统Ⅰ掺入富氧气体,加热炉燃烧系统按富氧燃烧运行;
若采用富氧气体燃烧时所节约的燃料成本低于掺入的富氧气体价格(亏损状态),加热炉运行在常规燃烧模式,仅有助燃空气系统Ⅰ运行,富氧气体系统Ⅱ与贫氧气体系统Ⅲ均停止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式加热炉本体系统由蓄热式加热炉本体1、空烟系统、煤烟系统组成;煤烟系统由蓄热式烧嘴煤气侧箱体3、煤烟排烟风机前管道4、煤烟排烟风机5、煤烟排烟风机后管道6、煤烟烟囱7组成;空烟系统由蓄热式烧嘴空气侧箱体8、空烟风机前管道9、空烟排烟风机10、空烟风机后管道11、空烟烟囱12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煤烟系统的蓄热式烧嘴煤气侧箱体3和空烟系统的蓄热式烧嘴空气侧箱体8与蓄热式加热炉本体1连接,加热炉本体1产生的烟气经煤烟系统和空烟系统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助燃空气系统Ⅰ由助燃风机25、空气流量检测设备26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富氧气体系统Ⅱ由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前管道20、富氧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1、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22、富氧气体流量检测设备23、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后管道24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贫氧气体系统Ⅲ由引风机前调节切断阀组13、引风机前管道14、引风机15、引风机后氧浓度检测设备16、引风机后管道17、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引风机后流量检测设备19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由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2、空气流量检测设备与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间管道27、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8、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后管道29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富氧气体系统Ⅱ的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后管道24接入空气流量监测设备与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间管道27;贫氧气体系统Ⅲ引风机后管道17接入空气流量监测设备与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间管道27。
进一步地,所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选择常规燃烧时,助燃空气系统Ⅰ运行,但富氧气体系统Ⅱ与贫氧气体系统Ⅲ不运行;富氧气体系统Ⅱ中的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22关闭;贫氧系统Ⅲ中的引风机前调节切断阀组13与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关闭,且引风机15停止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选择富氧燃烧时并设定好助燃气体系统运行的氧浓度时,助燃空气系统Ⅰ与富氧气体系统Ⅱ运行,但贫氧气体系统Ⅲ不运行;贫氧系统Ⅲ中的引风机前调节切断阀组13、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关闭,引风机15停止运行;助燃空气系统Ⅰ中的助燃风机25运行,通过空气流量监测设备26检测空气流量;富氧气体系统Ⅱ中的富氧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1检测富氧气体氧浓度,富氧气体流量检测设备23检测富氧气体流量,通过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22控制掺入的富氧气体量,使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8检测到的助燃气体氧浓度达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所设定的氧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选择贫氧燃烧并设定好助燃气体系统运行的氧浓度时,助燃空气系统Ⅰ与贫氧气体系统Ⅲ运行,但富氧气体系统Ⅱ不运行;富氧气体系统Ⅱ中的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22关闭;贫氧气体系统Ⅲ中引风机前调节切断阀组13、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打开,引风机15启动运行,由引风机后氧浓度检测设备16检测贫氧气体中氧浓度,引风机后流量检测设备19检测贫氧气体流量,通过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控制掺入的贫氧气体量,使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8检测到的助燃气体氧浓度达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所设定的氧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助燃空气系统Ⅰ提供的助燃空气由助燃风机25从大气中吸入。
进一步地,所述富氧气体系统Ⅱ提供的富氧气体由车间富氧气体管网提供。
进一步地,所述贫氧气体系统Ⅲ提供的贫氧气体是经加热炉空烟系统排出的加热炉烟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加热炉的助燃空气系统中增加富氧气体系统、贫氧气体系统和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根据加热炉的不同工作状态,自动选择向助燃空气系统Ⅰ中掺入来自富氧气体系统Ⅱ的富氧气体或者来自贫氧气体系统Ⅲ的贫氧气体,或者仅有助燃空气系统Ⅰ的助燃空气但富氧气体与贫氧气体均不掺入。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常规加热炉的节能减排改进,可灵活调节助燃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使加热炉在正常生产时具有更高的燃料利用率,以节约燃料,降低生产成本;并在非正常生产时,污染物排放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较于单纯使用助燃空气系统Ⅰ,富氧气体系统Ⅱ可以减少排烟热损失,提高燃料利用率,通过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采集加热炉的排放数据、燃料节约成本与富氧气体使用成本等等。经过精确计算后,设定合理的助燃气体氧浓度,使双蓄热加热炉运行时成本最低,污染物排放不超标。而贫氧气体系统Ⅲ的引入,可以使双蓄热加热炉的助燃气体氧浓度低于21%运行,通过降低助燃气体氧浓度,可以降低燃料理论燃烧温度来降低燃烧产物中惰性气体与氧气反应强度,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燃烧烟气中的污染物氮氧化合物的生成与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Ⅰ-助燃空气系统、Ⅱ-富氧气体系统、Ⅲ-贫氧气体系统、Ⅳ-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1-蓄热式加热炉本体、2-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3-蓄热式烧嘴煤气侧箱体、4-煤烟排烟风机前管道、5-煤烟排烟风机、6-煤烟排烟风机后管道、7-煤烟烟囱、8-蓄热式烧嘴空气侧箱体、9-空烟风机前管道、10-空烟排烟风机、11-空烟风机后管道、12-空烟烟囱、13-引风机前调节切断阀组、14-引风机前管道、15-引风机、16-引风机后氧浓度检测设备、17-引风机后管道、18-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9-引风机后流量检测设备、20-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前管道、21-富氧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2-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23-富氧气体流量检测设备、24-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后管道、25-助燃风机、26-空气流量检测设备、27-空气流量检测设备与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间管道、28-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9-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用于蓄热式加热炉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式加热炉本体系统、助燃空气系统Ⅰ、富氧气体系统Ⅱ、贫氧气体系统Ⅲ与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根据加热炉的不同工作状态,自动选择向助燃空气系统Ⅰ中掺入来自富氧气体系统Ⅱ的富氧气体或者来自贫氧气体系统Ⅲ的贫氧气体,或者仅有助燃空气系统Ⅰ的助燃空气但富氧气体与贫氧气体均不掺入;
助燃空气系统Ⅰ提供的助燃空气由助燃风机25从大气中吸入。
富氧气体系统Ⅱ提供的富氧气体由车间富氧气体管网提供。
贫氧气体系统Ⅲ提供的贫氧气体是经加热炉空烟系统排出的加热炉烟气。
实施例2
参照图1:
蓄热式加热炉本体系统由蓄热式加热炉本体1、空烟系统、煤烟系统组成。
煤烟系统由蓄热式烧嘴煤气侧箱体3、煤烟排烟风机前管道4、煤烟排烟风机5、煤烟排烟风机后管道6、煤烟烟囱7组成。
空烟系统由蓄热式烧嘴空气侧箱体8、空烟风机前管道9、空烟排烟风机10、空烟风机后管道11、空烟烟囱12组成。
煤烟系统的蓄热式烧嘴煤气侧箱体3和空烟系统的蓄热式烧嘴空气侧箱体8与蓄热式加热炉本体1连接,加热炉本体1产生的烟气经煤烟系统和空烟系统排出。
助燃空气系统Ⅰ由助燃风机25、空气流量检测设备26组成。
富氧气体系统Ⅱ由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前管道20、富氧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1、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22、富氧气体流量检测设备23、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后管道24组成。
贫氧气体系统Ⅲ由引风机前调节切断阀组13、引风机前管道14、引风机15、引风机后氧浓度检测设备16、引风机后管道17、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引风机后流量检测设备19组成。
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由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2、空气流量检测设备与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间管道27、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8、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后管道29组成。进一步地,所述富氧气体系统Ⅱ的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后管道24接入空气流量监测设备与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间管道27;贫氧气体系统Ⅲ引风机后管道17接入空气流量监测设备与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间管道27。
实施例3
参照图2,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根据采集到的加热炉污染物排放浓度、燃料单价、富氧气体单价等参数进行综合计算来决定是否启动富氧系统,其判断条件如下:
1)加热炉污染物排放浓度低于排放标准;
2)综合燃料单价和富氧气体单价,计算此时采用富氧燃烧在运行成本上是降低的(节约燃料的价值高于富氧气体的使用成本);
在以上第1、第2点均成立的条件下,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决定加热炉采用富氧燃烧模式。当决定采用富氧燃烧模式后,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根据加热炉现有污染物排放浓度与排放标准的差值,设定助燃气体的最终氧气浓度,如28%等等。
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选择富氧燃烧时并设定好助燃气体系统运行的氧浓度时,助燃空气系统Ⅰ与富氧气体系统Ⅱ运行,但贫氧气体系统Ⅲ不运行;贫氧系统Ⅲ中的引风机前调节切断阀组13、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关闭,引风机15停止运行;助燃空气系统Ⅰ中的助燃风机25运行,通过空气流量监测设备26检测空气流量;富氧气体系统Ⅱ中的富氧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1检测富氧气体氧浓度,富氧气体流量检测设备23检测富氧气体流量,通过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22控制掺入的富氧气体量,使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8检测到的助燃气体氧浓度达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所设定的氧浓度。
实施例4
参照图2,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根据采集到的加热炉污染物排放浓度、燃料单价、富氧气体单价等参数进行综合计算来决定是否仅采用助燃空气模式,其判断条件如下:
1)加热炉污染物排放浓度低于排放标准;
2)综合燃料单价和富氧气体单价,计算此时采用富氧燃烧在运行成本上是升高的(节约燃料的价值低于富氧气体的使用成本);
在以上第1、第2点均成立的条件下,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决定加热炉采用助燃空气模式。此时富氧气体系统Ⅱ和贫氧气体系统Ⅲ均停止工作,加热炉处于经济运行状态。
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选择常规燃烧时,助燃空气系统Ⅰ运行,但富氧气体系统Ⅱ与贫氧气体系统Ⅲ不运行;富氧气体系统Ⅱ中的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22关闭;贫氧系统Ⅲ中的引风机前调节切断阀组13与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关闭,且引风机15停止运行。
实施例5
参照图2,在加热炉保温待轧等非正常工况时,加热炉燃烧系统工作在非正常状态,污染物排放超标,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决定启动贫氧系统。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根据污染物排放超标数据的多少,设定助燃气体的最终氧气浓度,如19%等等。
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选择贫氧燃烧并设定好助燃气体系统运行的氧浓度时,助燃空气系统Ⅰ与贫氧气体系统Ⅲ运行,但富氧气体系统Ⅱ不运行;富氧气体系统Ⅱ中的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22关闭;贫氧气体系统Ⅲ中引风机前调节切断阀组13、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打开,引风机15启动运行,由引风机后氧浓度检测设备16检测贫氧气体中氧浓度,引风机后流量检测设备19检测贫氧气体流量,通过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控制掺入的贫氧气体量,使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8检测到的助燃气体氧浓度达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所设定的氧浓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但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如通过改变富氧气体种类、改变贫氧气体种类及吸取点、增加或者减少系统中的调节切断阀组、风机及检测设备数量等等。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4)

1.用于蓄热式加热炉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式加热炉本体系统、助燃空气系统Ⅰ、富氧气体系统Ⅱ、贫氧气体系统Ⅲ与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根据加热炉的不同工作状态,自动选择向助燃空气系统Ⅰ中掺入来自富氧气体系统Ⅱ的富氧气体或者来自贫氧气体系统Ⅲ的贫氧气体,或者仅有助燃空气系统Ⅰ的助燃空气;
所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的调节方式为:
当检测到加热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超标时,启动贫氧气体系统Ⅲ,向助燃空气系统Ⅰ中掺入贫氧气体;
当检测到加热炉污染物排放浓度低于排放标准时,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综合判断富氧气体系统Ⅱ中富氧气体成本;
若采用富氧气体燃烧时所节约的燃料成本高于掺入的富氧气体价格,则启动富氧气体系统Ⅱ向助燃空气系统Ⅰ掺入富氧气体,加热炉燃烧系统按富氧燃烧运行;
若采用富氧气体燃烧时所节约的燃料成本低于掺入的富氧气体价格,加热炉运行在常规燃烧模式,仅有助燃空气系统Ⅰ运行,富氧气体系统Ⅱ与贫氧气体系统Ⅲ均停止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式加热炉本体系统由蓄热式加热炉本体(1)、空烟系统、煤烟系统组成;煤烟系统进一步地由蓄热式烧嘴煤气侧箱体(3)、煤烟排烟风机前管道(4)、煤烟排烟风机(5)、煤烟排烟风机后管道(6)、煤烟烟囱(7)组成;空烟系统由蓄热式烧嘴空气侧箱体(8)、空烟风机前管道(9)、空烟排烟风机(10)、空烟风机后管道(11)、空烟烟囱(12)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烟系统的蓄热式烧嘴煤气侧箱体(3)和空烟系统的蓄热式烧嘴空气侧箱体(8)与蓄热式加热炉本体(1)连接,加热炉本体(1)产生的烟气经煤烟系统和空烟系统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空气系统Ⅰ由助燃风机(25)、空气流量检测设备(26)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氧气体系统Ⅱ由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前管道(20)、富氧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1)、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22)、富氧气体流量检测设备(23)、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后管道(24)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贫氧气体系统Ⅲ进一步地由引风机前调节切断阀组(13)、引风机前管道(14)、引风机(15)、引风机后氧浓度检测设备(16)、引风机后管道(17)、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引风机后流量检测设备(19)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由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2)、空气流量检测设备与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间管道(27)、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8)、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后管道(29)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空气系统Ⅰ由助燃风机(25)、空气流量检测设备(26)组成;富氧气体系统Ⅱ由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前管道(20)、富氧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1)、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22)、富氧气体流量检测设备(23)、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后管道(24)组成;
贫氧气体系统Ⅲ进一步地由引风机前调节切断阀组(13)、引风机前管道(14)、引风机(15)、引风机后氧浓度检测设备(16)、引风机后管道(17)、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引风机后流量检测设备(19)组成;
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由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2)、空气流量检测设备与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间管道(27)、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8)、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后管道(29)组成;
富氧气体系统Ⅱ的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后管道(24)接入空气流量监测设备与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间管道(27);贫氧气体系统Ⅲ引风机后管道(17)接入空气流量监测设备与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间管道(2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选择常规燃烧时,助燃空气系统Ⅰ运行,但富氧气体系统Ⅱ与贫氧气体系统Ⅲ不运行;富氧气体系统Ⅱ中的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22)关闭;贫氧系统Ⅲ中的引风机前调节切断阀组(13)与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关闭,且引风机(15)停止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选择富氧燃烧时并设定好助燃气体系统运行的氧浓度时,助燃空气系统Ⅰ与富氧气体系统Ⅱ运行,但贫氧气体系统Ⅲ不运行;贫氧系统Ⅲ中的引风机前调节切断阀组(13)、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关闭,引风机(15)停止运行;助燃空气系统Ⅰ中的助燃风机(25)运行,通过空气流量监测设备(26)检测空气流量;富氧气体系统Ⅱ中的富氧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1)检测富氧气体氧浓度,富氧气体流量检测设备(23)检测富氧气体流量,通过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22)控制掺入的富氧气体量,使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8)检测到的助燃气体氧浓度达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所设定的氧浓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选择贫氧燃烧并设定好助燃气体系统运行的氧浓度时,助燃空气系统Ⅰ与贫氧气体系统Ⅲ运行,但富氧气体系统Ⅱ不运行;富氧气体系统Ⅱ中的富氧气体调节切断阀组(22)关闭;贫氧气体系统Ⅲ中引风机前调节切断阀组(13)、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打开,引风机(15)启动运行,由引风机后氧浓度检测设备(16)检测贫氧气体中氧浓度,引风机后流量检测设备(19)检测贫氧气体流量,通过引风机后调节切断阀组(18)控制掺入的贫氧气体量,使助燃气体氧浓度检测设备(28)检测到的助燃气体氧浓度达到氧浓度选择控制系统Ⅳ所设定的氧浓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空气系统Ⅰ提供的助燃空气从大气中吸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氧气体系统Ⅱ提供的富氧气体由车间富氧气体管网提供。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贫氧气体系统Ⅲ提供的贫氧气体是经加热炉空烟系统排出的加热炉烟气。
CN202221916940.1U 2022-07-22 2022-07-22 用于蓄热式加热炉的助燃调节系统 Active CN218380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6940.1U CN218380514U (zh) 2022-07-22 2022-07-22 用于蓄热式加热炉的助燃调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6940.1U CN218380514U (zh) 2022-07-22 2022-07-22 用于蓄热式加热炉的助燃调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80514U true CN218380514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62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16940.1U Active CN218380514U (zh) 2022-07-22 2022-07-22 用于蓄热式加热炉的助燃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80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3811A (zh) 一种高温烟气掺氧气的燃烧方法
CN206222294U (zh) 一种烟气再回收系统
CN215197532U (zh) 一种磨煤机进风配置系统
CN218380514U (zh) 用于蓄热式加热炉的助燃调节系统
CN201706903U (zh) 一种控制炉内压力并回收烟气热能的装置
CN216047807U (zh) 一种开放式燃烧器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6224948A (zh) 一种自适应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方法
CN107166428B (zh) 一种基于烟气再循环的层燃锅炉烟气含氧量控制系统
CN205859997U (zh) 一种乏气送粉系统
CN212482138U (zh) 一种低氮氧化物排放工业炉
CN110425565B (zh) 一种降低水冷壁高温腐蚀的锅炉运行控制方法
CN207849356U (zh) 一种高效多腔室锅炉燃烧器
CN207279689U (zh) 一种基于烟气再循环的层燃锅炉烟气含氧量控制系统
CN215063580U (zh) 一种粮食烘干塔的控制系统
CN217764426U (zh) 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
CN219002557U (zh) 蓄热式加热炉空烟及煤烟分别脱硝用工艺系统
CN206018595U (zh) 链条炉排锅炉复合燃烧控制系统
CN217103618U (zh) 一种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套筒石灰窑装置
CN219735354U (zh) 一种燃气锅炉的烟气排放系统
CN218442255U (zh) 一种蓄热式无氮燃烧加热系统
CN218348686U (zh) 一种煤矿低浓度瓦斯同煤粉锅炉掺烧装置
CN114234180B (zh) 一种高效低氮排放的熔炼炉燃烧明火加热方法及系统
CN216790163U (zh) 一种烟气再循环系统
CN215766398U (zh) 一种熔盐炉低氮燃烧系统
CN212523669U (zh) 一种水泥粉磨系统烟气脱硝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