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4426U - 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64426U
CN217764426U CN202221837126.0U CN202221837126U CN217764426U CN 217764426 U CN217764426 U CN 217764426U CN 202221837126 U CN202221837126 U CN 202221837126U CN 217764426 U CN217764426 U CN 2177644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ir
pipeline
oxygen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71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坤鹏
陆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Qianyi H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Qianyi H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Qianyi H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Qianyi H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371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644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644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644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行业工业炉窑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在炉体的加热区内设有若干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包括煤气喷嘴和空气蓄热喷嘴,煤气送气单元包括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和煤气输送管路,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通过煤气输送管路与每个煤气喷嘴分别连接,空气送气单元包括空气输送管路,空气输送管路与每个空气蓄热喷嘴分别连接,烟气排放单元包括空烟排放管路、炉尾烟气排放管路和烟气环保处理组件,空烟排放管路与每个空气蓄热喷嘴连接,空烟排放管路与炉尾烟气排放管路汇合后与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低热值煤气预热、空气蓄热技术,降低加热炉烟气排放中的有害气体。

Description

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行业工业炉窑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
背景技术
传统冶金行业长流程钢铁企业普遍采用低热值煤气作为工业炉窑燃料,以高炉煤气为例,当其作为唯一燃料时,普遍采用空煤气双蓄热技术才能满足轧钢加热炉生产温度,根据其本身特点,采用空煤气双蓄热的加热炉普遍存在以下特点:(1)从空气蓄热室和煤气蓄热式分别排出O2较高的烟气和含CO较高的烟气,考虑安全因素两种烟气不能掺混,需要两套排烟系统分别进行排放,根据环保要求进行烟气环保处理时,需要设置两套环保处理装置;(2)由于蓄热式燃烧技术需要往复换向,导致煤气、煤烟换向阀后的公共段内煤气会随烟气排出,煤烟烟气中CO平均排放浓度一般为6000-30000mg/m3,部分加热炉煤烟烟气CO排放浓度甚至可达50000mg/m3以上;(3)烟气NOx排放浓度一般在150mg/m3以上,部分甚至在200-350mg/m3,仅有小部分温度低于1100℃的加热炉在投产初期情况下可控制在100-150mg/m3,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Nox排放浓度数值也会陆续加大;(4)烟气温度普遍低于180℃,较大比例的低热值燃气加热炉烟气排放温度处于80-140℃之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国家及地方环保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如部分省份环保标准要求工业炉窑烟气CO排放低于6000mg/m3(个别省份标准要求CO排放不超过1000mg/m3)、烟气NOx排放不得高于100mg/m3、烟气SO2排放不得高于50mg/m3,这就要求冶金行业工业炉窑必须降低烟气污染物的排放,并且根据当前环保行业发展趋势,对工业炉窑烟气排放的要求会更加严格。
冶金行业工业炉窑污染物排放中,SO2主要来源于燃料中,各个工业炉窑根据燃料情况不同,烟气含硫量各不相同,且烟气SO2末端治理方法较多,经过脱硫设施的治理可以满足排放指标要求。针对低热值煤气双蓄热加热炉烟气中CO和NOx治理方法,一般采用如下方式:(1)当前解决CO排放超标且已经在实施的技术就是通过烟气循环技术将换向公共段烟气反吹到炉内,采用该烟气循环反吹技术不光浪费风机电能,在追求低排放时影响燃烧效果、浪费燃料,从结果上看也仅能降低部分CO排放指标,部分工业炉窑可以满足排放指标,但从长远看无法满足更高的环保要求;(2)烟气中氮氧化物当前较为经济和成熟的处理方法一般采用低温SCR脱硝,但催化反应温度需要在180℃以上,效率较高的温度区间为200-450℃,但烟气排放温度一般低于180℃、甚至在140℃以下,还需要对烟气进行升温处理,为考虑节能还需要对烟气进行二次换热降温,增加了一次性固定投资和使用成本。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以解决传统低热值煤气双蓄热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采用了低热值煤气预热、空气蓄热技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包括加热炉炉体、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煤气送气单元、空气送气单元和烟气排放单元,在加热炉炉体的每个加热区内设有若干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包括煤气喷嘴和空气蓄热喷嘴,煤气送气单元包括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和煤气输送管路,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通过煤气输送管路与每个煤气喷嘴分别连接,空气送气单元包括空气输送管路,空气输送管路与每个空气蓄热喷嘴分别连接,烟气排放单元包括空烟排放管路、炉尾烟气排放管路和烟气环保处理组件,空烟排放管路与每个空气蓄热喷嘴连接,空烟排放管路与炉尾烟气排放管路汇合后与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连接,再与烟气环保处理组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煤气输送管路包括煤气输送主管路、煤气输送加热区支路和煤气输送喷嘴支路,煤气输送主管路分支出多个煤气输送加热区支路,每个煤气输送加热区支路分支出多个煤气输送喷嘴支路,在煤气输送加热区支路上,设有煤气流量计和煤气自动调节阀,在每个煤气输送喷嘴支路上,设有煤气气动快切阀和煤气手动调节阀。
进一步优选,所述空气输送管路包括空气输送主管路、空气输送加热区支路和空气输送喷嘴支路,空气输送主管路分支出多个空气输送加热区支路,每个空气输送加热区支路分支出多个空气输送喷嘴支路,在每个空气输送加热区支路上,设有空气流量计和空气自动调节阀;
所述空烟排放管路包括空烟排放主管路、空烟排放加热区支路和空烟排放喷嘴支路,空烟排放主管路分支出多个空烟排放加热区支路,每个空烟排放加热区支路分支出多个空烟排放喷嘴支路,在空烟排放加热区支路上,设有烟气自动调节阀;
每个空烟排放喷嘴支路连接在空气输送喷嘴支路上,在每个空烟排放喷嘴支路上,设有第一气动两通换向阀和烟气手动调节阀,在每个空气输送喷嘴支路上,设有第二气动两通换向阀和空气手动调节阀,在空烟排放喷嘴支路与空气输送喷嘴支路的连接点和所述空气蓄热喷嘴之间的空气输送喷嘴支路上,设有空烟手动调节阀。
进一步优选,还包括冷风稀释管路,冷风稀释管路一端与所述空气输送管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炉尾烟气排放管路连接,在冷风稀释管路上设有冷风手动调节阀和冷风自动调节切断阀。
进一步优选,所述煤气送气单元还包括煤气控制阀组,煤气控制阀组按照煤气输送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动蝶阀、电动盲板阀和气动快切阀,在所述煤气输送管路上连接氮气吹扫放散管路。
进一步优选,所述空烟排放管路先与空烟引风机连接,再分支出两个支路,一个支路与所述炉尾烟气排放管路汇接,另一个支路与所述烟气环保处理组件连接;烟气环保处理组件包括脱硫装置、脱硝装置、除尘装置和第二余热回收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烟气环保处理组件最后与烟气引风机连接,在炉尾烟气排放管路上或所述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烟气出口侧设置第一余热回收装置。
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煤气喷嘴和一个或多个所述空气蓄热喷嘴,每组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中的煤气喷嘴和空气蓄热喷嘴相互上下或左右设置。
进一步优选,所述空气送气单元还包括空气鼓风机,空气鼓风机与空气输送管路连接。
进一步优选,还设有全氧送气单元,全氧送气单元包括全氧烧嘴和氧气送气管路,全氧烧嘴设置在所述加热炉炉体的高温段,氧气送气管路包括氧气送气主管路和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氧气送气主管路分支出多个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每个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连接一个全氧烧嘴。
进一步优选,在所述氧气送气主管路上、按距离所述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由远及近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氧气手动阀门、第一氧气压力传感器、氧气自动调节阀、氧气自动切断阀、第二氧气手动阀门和第二氧气压力传感器,在所述第一氧气手动阀门靠近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一侧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阻火器,所述第二氧气手动阀门远离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一侧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阻火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烟气CO排放浓度降低至小于2000mg/m3,甚至1000mg/m3以下,可以满足当前最为严格的地方环保标准;
2)烟气脱硫脱硝温度处于合适的催化温度区间,且不必再增加额外热源。减少了二次加热和换热过程,简化了流程,降低了一次投资和烟气环保处理成本;
3)与原低热值煤气双蓄热加热炉有两种烟气环保处理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热炉只有一种烟气,在需要进行环保处理时,只需要设置一套环保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的加热炉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上下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左右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低热值富氧烧嘴富氧管路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包括加热炉炉体20、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煤气送气单元、空气送气单元和烟气排放单元,在加热炉炉体20的每个加热区内设有若干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包括煤气喷嘴1和空气蓄热喷嘴2,煤气送气单元包括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和煤气输送管路4,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通过煤气输送管路4与每个煤气喷嘴1分别连接,空气送气单元包括空气输送管路5,空气输送管路5与每个空气蓄热喷嘴2分别连接,烟气排放单元包括空烟排放管路6、炉尾烟气排放管路7和烟气环保处理组件,空烟排放管路6与每个空气蓄热喷嘴2连接,空烟排放管路6与炉尾烟气排放管路7汇合后与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连接,再与烟气环保处理组件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时,烟气先进入到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中进行预热,预热到200-450℃后,通过煤气输送管路4将煤气送到煤气喷嘴1,空气通过空气输送管路5被送到空气蓄热喷嘴2,空气在空气蓄热喷嘴2的蓄热体内通过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蓄热,蓄热至700-1200℃,煤气喷嘴1将预热后的煤气喷出,空气蓄热喷嘴2将蓄热后的空气喷出,二者在加热炉内弥漫燃烧,对钢坯进行加热;燃烧产生的烟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到空气蓄热喷嘴2中,在蓄热体中对空气进行加热,然后经过空烟排放管路6将对空气蓄热完的烟气排出,剩余的一部分烟气经过炉尾烟气排放管路7排出,与空烟排放管路6排放的烟气汇合,一起进入到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中,对煤气进行预热,预热完成后烟气再经过烟气环保处理组件进行环保处理,处理到符合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空气蓄热喷嘴2的蓄热体可以采用蜂窝体,也可以采用陶瓷小球;宜选用蓄热性能良好的蓄热材料。为保证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使用寿命,优选地,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提高不锈钢材质比例,以及全部采用不锈钢材质。煤气喷嘴1的喷枪宜采用不锈钢,根据所处温度段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材质。
本实用新型通过预热煤气达到200-450℃,蓄热空气达到700-1200℃,没有低热值煤气蓄热式的公共区域,能够达到充分燃烧,极大降低了烟气中CO含量。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对某公司轧钢部三轧加热炉烟气CO减排项目中,加热炉排放烟气的CO进行三次检测,检测结果分别为856mg/m3、785mg/m3、860mg/m3,均低于执行标准1000mg/m3
为了对煤气输送管路4输送的煤气进行调控,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煤气输送管路4包括煤气输送主管路401、煤气输送加热区支路402和煤气输送喷嘴支路403,煤气输送主管路401分支出多个煤气输送加热区支路402,每个煤气输送加热区支路402分支出多个煤气输送喷嘴支路403,在煤气输送加热区支路402上,设有煤气流量计4021和煤气自动调节阀4022,在每个煤气输送喷嘴支路403上,设有煤气气动快切阀4031和煤气手动调节阀4032。
煤气在输送过程中,预热后,先经过煤气输送主管路401,再经过煤气输送加热区支路402,在煤气输送加热区支路402上通过煤气流量计4021计量煤气流量,通过煤气自动调节阀4022进行流量的自动调节,再经过煤气输送喷嘴支路403进入到煤气喷嘴1,在煤气输送喷嘴支路403上,通过煤气气动快切阀4031、煤气手动调节阀4032进行调节。
为了对空气输送管路5、空烟排放管路6输送的空气和排放的烟气进行调控,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空气输送管路5包括空气输送主管路501、空气输送加热区支路502和空气输送喷嘴支路503,空气输送主管路501分支出多个空气输送加热区支路502,每个空气输送加热区支路502分支出多个空气输送喷嘴支路503,在每个空气输送加热区支路502上,设有空气流量计5021和空气自动调节阀5022;
所述空烟排放管路6包括空烟排放主管路601、空烟排放加热区支路602和空烟排放喷嘴支路603,空烟排放主管路601分支出多个空烟排放加热区支路602,每个空烟排放加热区支路602分支出多个空烟排放喷嘴支路603,在空烟排放加热区支路602上,设有烟气自动调节阀6021;
每个空烟排放喷嘴支路603连接在空气输送喷嘴支路503上,在每个空烟排放喷嘴支路603上,设有第一气动两通换向阀6031和烟气手动调节阀6032,在每个空气输送喷嘴支路503上,设有第二气动两通换向阀5031和空气手动调节阀5032,在空烟排放喷嘴支路603与空气输送喷嘴支路503的连接点和所述空气蓄热喷嘴2之间的空气输送喷嘴支路503上,设有空烟手动调节阀5033。
当需要进空气时,第一气动两通换向阀6031关闭,第二气动两通换向阀5031打开,空气经过空气输送主管路501、空气输送加热区支路502和空气输送喷嘴支路503进入到空气蓄热喷嘴2,通过空气输送加热区支路502上的空气流量计5021对空气进行流量检测,通过空气自动调节阀5022对空气流量进行调节,通过空气手动调节阀5032进行手动调节;
当需要排烟气时,第一气动两通换向阀6031打开,第二气动两通换向阀5031关闭,烟气经过空气蓄热喷嘴2后,经由空烟排放喷嘴支路603、空烟排放加热区支路602和空烟排放主管路601排出,通过空烟手动调节阀5033、烟气手动调节阀6032、烟气自动调节阀6021对烟气进行调节。
以上两个过程中,换向阀是换向调节,有换向时间,燃烧侧和排烟侧交替换向工作。
对一组烧嘴而言,燃烧和排烟交替进行,每次换向就是一个换向周期。当一组烧嘴燃烧时,其炉墙另一侧的某个烧嘴应处于排烟状态,实现炉压的平衡。对应排烟的烧嘴一般是沿炉墙两侧对称布置,也可以是附近其它烧嘴,组成一对烧嘴。
低热值煤气环保燃烧器的工作状态可以分为:燃烧-关闭-排烟共3种状态,其工作状态的转换可以是:燃烧-排烟-燃烧-排烟,也可以是:燃烧-关闭-排烟-关闭-燃烧-关闭-排烟-关闭。在一个换向周期内,该燃烧器可以持续燃烧或者持续排烟,也可以燃烧+关闭,或者排烟+关闭。
为了进一步给烟气降温,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冷风稀释管路12,冷风稀释管路12一端与所述空气输送管路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炉尾烟气排放管路7连接,在冷风稀释管路12上设有冷风手动调节阀1201和冷风自动调节切断阀1202。通过冷风稀释管路12保证进入到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内的烟气温度不超温。
为了进一步对煤气输送进行控制,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煤气送气单元还包括煤气控制阀组,煤气控制阀组按照煤气输送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动蝶阀8、电动盲板阀9和气动快切阀10,在所述煤气输送管路4上连接氮气吹扫放散管路11。
为了给空烟排放动力,同时为了全面对烟气进行环保处理,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空烟排放管路6先与空烟引风机13连接,再分支出两个支路,一个支路与所述炉尾烟气排放管路7汇接,另一个支路与所述烟气环保处理组件连接;烟气环保处理组件包括脱硫装置14、脱硝装置15、除尘装置16和第二余热回收装置17中的一个或多个,烟气环保处理组件最后与烟气引风机18连接,在炉尾烟气排放管路7上设置第一余热回收装置22。其中第一余热回收装置22的作用是降低进入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的烟气温度,保护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不超温,提高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内煤气安全性,同时使烟气温度更加适合脱硫装置14、脱硝装置15的最佳反应温度。若根据工艺需要将第一余热回收装置22设置在脱硫装置14前,则是为了降低烟气温度,使烟气温度更加适合脱硫装置14、脱硝装置15的最佳反应温度。如果烟气温度已经在最佳反应温度,则第一余热回收装置22可以不设置。
这样设置来调节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烟气流量,进一步调整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设计外形尺寸;优选的与所述烟气环保处理组件连接的支路上,按烟气排放顺序依次设置手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手动调节阀。
由于烟气温度处于干法脱硫活性温度区间(烟气脱硫吸附剂以小苏打或碳酸钙粉为例),优选地,所述的脱硫装置14采用干法脱硫,可以有效降低脱硫生产成本和耗材费用。
参考图2和图3,根据具体情况,每个所述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煤气喷嘴1和一个或多个所述空气蓄热喷嘴2,每组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中的煤气喷嘴1和空气蓄热喷嘴2相互上下或左右设置。采用上下布置时,上部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的煤气喷嘴1在下面、空气蓄热喷嘴2在上面,下部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的煤气喷嘴1在上面、空气蓄热喷嘴2在下面,此种布置可以减少钢坯加热氧化烧损;采用左右布置时,可以是空气蓄热喷嘴2和煤气喷嘴1成对布置,也可以空气蓄热喷嘴2在中间,煤气喷嘴1在左右两侧设置若干根煤气喷枪,便于混合均匀、燃烧完全。
为了给空气输送动力,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空气送气单元还包括空气鼓风机19,空气鼓风机19与空气输送管路5连接。
在本加热炉中,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可以单组控制,也可以分区整体控制。在分区控制时,可以依据设定的空燃比采用双交叉限幅控制;单组控制时,可以实现间拔燃烧或者脉冲燃烧。通过煤气气动切断阀、空气气动切断阀和空烟气动切断阀的开闭配合,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中的空气蓄热式喷嘴进行交替燃烧和排烟过程。在每组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中,空气蓄热喷嘴2喷出空气时,对应的煤气喷嘴1喷出煤气,到炉内进行混合燃烧;当空气蓄热喷嘴2排出烟气时,对应的煤气喷嘴1切断煤气停止燃烧。
加热炉炉体20为耐火砌筑炉墙和耐火砌筑炉顶,一般采用耐火纤维、耐火砖和耐火浇注料等组合砌筑,优选地采用纤维模块结构,可以提高炉体保温性。
实施例2、
在一些炉温要求较高的加热炉,优选地,在高温段设置平焰烧嘴或者直焰烧嘴或者二者的组合,此部分烧嘴可以采用高热值燃气烧嘴,当采用低热值煤气时,优选地,采用低热值煤气全氧烧嘴或低热值煤气富氧烧嘴。当采用低热值煤气全氧或者富氧烧嘴时,必须配置氧气管道及相关阀组。优选地,氧气管道采用脱脂的不锈钢管道;优选的氧气阀组配置,每个加热区至少一个控制阀组,每个烧嘴氧气管道配置氧气专用手阀、氧气专用自动切断阀,对应的每个烧嘴煤气管道配置手动阀门和气动切断阀。
参考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设有全氧送气单元,全氧送气单元包括全氧烧嘴23和氧气送气管路24,全氧烧嘴23设置在所述加热炉炉体20的高温段,氧气送气管路24包括氧气送气主管路2401和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2402,氧气送气主管路2401分支出多个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2402,每个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2402连接一个全氧烧嘴23。
为了方便监测和控制,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所述氧气送气主管路2401上、按距离所述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2402由远及近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氧气手动阀门25、第一氧气压力传感器26、氧气自动调节阀27、氧气自动切断阀28、第二氧气手动阀门29和第二氧气压力传感器30,在所述第一氧气手动阀门25靠近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2402一侧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阻火器31,所述第二氧气手动阀门29远离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2402一侧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阻火器32。
所述全氧送气单元还设有全氧氮气吹扫管路33和置换排污管路34;在所述第一氧气压力传感器26的两侧,设有氧气流量计35和氧气温度传感器36。
每个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2402上设置氧气专用手阀37、氧气专用自动切断阀38。
如若选择富氧供氧系统,增加空气-氧气混合器、氧气分析仪表、压力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及空气鼓风机调节空气氧气适宜比例再空-氧混合器混合后输送到每个富氧烧嘴支管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在空烟烟气、炉尾烟气、每次混合后的烟气、环保处理前烟气、环保处理后烟气、最终排放烟气设置温度检测仪,对这些位置的烟气温度进行测量;优选地,每个空气蓄热喷嘴2后以及每加热区空烟集管后的烟气管道设置测温点,根据所测温度对加热炉燃烧系统进行优化控制。
在煤气输送主管路401设置热值仪,根据热值仪检测到的煤气实时热值,由计算机计算出所需的空燃比,对加热炉燃烧系统进行优化控制。
在空烟排放管路6、炉尾烟气排放管路7设置O2、CO检测仪,以便对加热炉燃烧系统进行优化控制。
在烟气环保处理组件前、后管路设置O2、CO、SO2、NOx检测仪,以便对环保处理系统进行优化控制。
加热炉内设置钢坯在线加热高温计,对炉内钢坯直接测温,将测量结果反馈到计算机系统,对燃烧控制进行优化并实施控制。

Claims (10)

1.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炉炉体(20)、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煤气送气单元、空气送气单元和烟气排放单元,在加热炉炉体(20)的每个加热区内设有若干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包括煤气喷嘴(1)和空气蓄热喷嘴(2),煤气送气单元包括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和煤气输送管路(4),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通过煤气输送管路(4)与每个煤气喷嘴(1)分别连接,空气送气单元包括空气输送管路(5),空气输送管路(5)与每个空气蓄热喷嘴(2)分别连接,烟气排放单元包括空烟排放管路(6)、炉尾烟气排放管路(7)和烟气环保处理组件,空烟排放管路(6)与每个空气蓄热喷嘴(2)连接,空烟排放管路(6)与炉尾烟气排放管路(7)汇合后与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连接,再与烟气环保处理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输送管路(4)包括煤气输送主管路(401)、煤气输送加热区支路(402)和煤气输送喷嘴支路(403),煤气输送主管路(401)分支出多个煤气输送加热区支路(402),每个煤气输送加热区支路(402)分支出多个煤气输送喷嘴支路(403),在煤气输送加热区支路(402)上,设有煤气流量计(4021)和煤气自动调节阀(4022),在每个煤气输送喷嘴支路(403)上,设有煤气气动快切阀(4031)和煤气手动调节阀(40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送管路(5)包括空气输送主管路(501)、空气输送加热区支路(502)和空气输送喷嘴支路(503),空气输送主管路(501)分支出多个空气输送加热区支路(502),每个空气输送加热区支路(502)分支出多个空气输送喷嘴支路(503),在每个空气输送加热区支路(502)上,设有空气流量计(5021)和空气自动调节阀(5022);
所述空烟排放管路(6)包括空烟排放主管路(601)、空烟排放加热区支路(602)和空烟排放喷嘴支路(603),空烟排放主管路(601)分支出多个空烟排放加热区支路(602),每个空烟排放加热区支路(602)分支出多个空烟排放喷嘴支路(603),在空烟排放加热区支路(602)上,设有烟气自动调节阀(6021);
每个空烟排放喷嘴支路(603)连接在空气输送喷嘴支路(503)上,在每个空烟排放喷嘴支路(603)上,设有第一气动两通换向阀(6031)和烟气手动调节阀(6032),在每个空气输送喷嘴支路(503)上,设有第二气动两通换向阀(5031)和空气手动调节阀(5032),在空烟排放喷嘴支路(603)与空气输送喷嘴支路(503)的连接点和所述空气蓄热喷嘴(2)之间的空气输送喷嘴支路(503)上,设有空烟手动调节阀(50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风稀释管路(12),冷风稀释管路(12)一端与所述空气输送管路(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炉尾烟气排放管路(7)连接,在冷风稀释管路(12)上设有冷风手动调节阀(1201)和冷风自动调节切断阀(12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送气单元还包括煤气控制阀组,煤气控制阀组按照煤气输送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动蝶阀(8)、电动盲板阀(9)和气动快切阀(10),在所述煤气输送管路(4)上连接氮气吹扫放散管路(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烟排放管路(6)先与空烟引风机(13)连接,再分支出两个支路,一个支路与所述炉尾烟气排放管路(7)汇接,另一个支路与所述烟气环保处理组件连接;烟气环保处理组件包括脱硫装置(14)、脱硝装置(15)、除尘装置(16)和第二余热回收装置(17)中的一个或多个,烟气环保处理组件最后与烟气引风机(18)连接,在炉尾烟气排放管路(7)上或所述煤气-烟气换热预热器(3)烟气出口侧设置第一余热回收装置(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煤气喷嘴(1)和一个或多个所述空气蓄热喷嘴(2),每组低热值煤气燃烧器单元中的煤气喷嘴(1)和空气蓄热喷嘴(2)相互上下或左右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送气单元还包括空气鼓风机(19),空气鼓风机(19)与空气输送管路(5)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全氧送气单元,全氧送气单元包括全氧烧嘴(23)和氧气送气管路(24),全氧烧嘴(23)设置在所述加热炉炉体(20)的高温段,氧气送气管路(24)包括氧气送气主管路(2401)和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2402),氧气送气主管路(2401)分支出多个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2402),每个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2402)连接一个全氧烧嘴(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氧气送气主管路(2401)上、按距离所述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2402)由远及近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氧气手动阀门(25)、第一氧气压力传感器(26)、氧气自动调节阀(27)、氧气自动切断阀(28)、第二氧气手动阀门(29)和第二氧气压力传感器(30),在所述第一氧气手动阀门(25)靠近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2402)一侧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阻火器(31),所述第二氧气手动阀门(29)远离氧气送气全氧烧嘴支路(2402)一侧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阻火器(32)。
CN202221837126.0U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 Active CN2177644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7126.0U CN217764426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7126.0U CN217764426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64426U true CN217764426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73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7126.0U Active CN217764426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644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82821U (zh) 辐射管间接加热装置
CN104791777A (zh) 一种利用烟气自循环降低nox的燃烧方法
CN103363811A (zh) 一种高温烟气掺氧气的燃烧方法
CN101839473A (zh) 烟气循环高温空气节能环保燃烧技术
CN115574595A (zh) 氨燃烧还原低NOx排放连续加热炉窑及控制方法
CN101915502A (zh) 一种用回收烟气调制燃油(气)反射炉氧气氛的方法
CN100513871C (zh) 一种低氧高温空气燃烧方法及其装置
CN217764426U (zh) 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
CN110425550A (zh) 一种焦油尾气及沥青烟的净化治理装置及工艺
CN216047807U (zh) 一种开放式燃烧器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15265196A (zh) 一种超低排放的低热值煤气加热炉
CN113606579A (zh) 水冷直燃加热装置及烟气脱硝系统
CN210441681U (zh) 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的低氮燃烧装置
CN212157144U (zh) 生物质低氮气化装置
CN203116001U (zh) 一种低氮粉体燃料燃烧器
CN113154365A (zh) 一种超临界co2燃煤锅炉超低排放研究的实验系统
CN114234180B (zh) 一种高效低氮排放的熔炼炉燃烧明火加热方法及系统
CN207132330U (zh) 一种小型窑炉燃烧系统
CN202201922U (zh) 一种数字脉冲式热处理炉
CN111442276A (zh) 一种低氮氧化物蓄热式烧嘴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15723213U (zh) 水冷直燃加热装置及烟气脱硝系统
CN101898075A (zh) 烟气反馈节能脱硝燃烧技术
CN218442255U (zh) 一种蓄热式无氮燃烧加热系统
CN220507734U (zh) 同步脱除烟气中一氧化碳的燃烧系统
CN217403173U (zh) 高炉煤气纯氧加热炉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