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4933U - 电视支架 - Google Patents

电视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4933U
CN219734933U CN202320330630.XU CN202320330630U CN219734933U CN 219734933 U CN219734933 U CN 219734933U CN 202320330630 U CN202320330630 U CN 202320330630U CN 219734933 U CN219734933 U CN 219734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groove
section
television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306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俊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eisiq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isiq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isiq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isiq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306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4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4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4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支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视支架。电视支架包括连接部和安装部,连接部安装在承载物体上,安装部与电视的背部连接,连接部上设置有槽;安装部包括调节件,调节件与槽的内壁抵靠设置,以使安装部在一确定高度固定。本申请的这种设计在可调节电视至水平状态的前提下,适当缩小了调平操作空间。

Description

电视支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支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视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电视制造技术也在不断成熟,生产成本逐步降低,同时,液晶电视的重要附属部件--电视支架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成熟。
现有的电视支架为了便于调节液晶电视至水平状态,电视支架中的主体部分需能够相对于固定安装在墙壁上的连接部分进行上下微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该功能,通常都需要在主体部分靠近连接部分的一侧设置有可实现直线运动的丝杆组件,此时主体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需要有足够的调整空间才能使主体部分实现上下微动,但是如此设计就会增加整个电视支架的尺寸,从而在安装电视支架时就会占用较多的安装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视支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电视支架无法在较小的空间内调节液晶电视至水平状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视支架,电视支架包括连接部和安装部,连接部安装在承载物体上,安装部与电视的背部连接,连接部上设置有槽;安装部包括调节件,调节件与槽的内壁抵靠设置,以使安装部在一确定高度固定。
可选地,调节件包括形变结构,形变结构嵌入在槽内,并抵靠在槽的内槽壁上,以支撑安装部在确定高度固定。
可选地,安装部还包括搭载本体,搭载本体设置在连接部远离承载物体的一侧,并搭载电视,调节件设置在搭载本体靠近连接部的一侧。
可选地,安装部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在调节件上,槽自连接部的第一上表面延伸至连接部内部,限位件的下表面与第一上表面之间具有沿垂直方向设置的预设活动间隙,预设活动间隙大于等于零。
可选地,槽横截面的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减小;调节件还包括调节本体,形变结构包括第一固定体、第二固定体和变形体,调节本体与搭载本体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均固定连接在调节本体的下方,变形体设置在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之间,并可发生弹性形变;在形变结构逐渐靠近槽槽底的过程中,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相互远离的表面始终分别与槽中相对的两个槽壁相贴合,变形体的水平长度逐渐缩短;在形变结构逐渐远离槽槽底的过程中,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相互远离的表面始终分别与槽中相对的两个槽壁相贴合,变形体的水平长度逐渐增长。
可选地,变形体包括第一变形段和第二变形段,第一变形段和第二变形段间隔设置,第一变形段与第一固定体连接,并倾斜设置,第二变形段与第二固定体连接;在形变结构逐渐靠近槽槽底的过程中,第一变形段和第二变形段相互靠近的两端始终相抵接,第一变形段和第二变形段相互远离的两端之间的水平距离逐渐缩短;在形变结构逐渐远离槽槽底的过程中,第一变形段和第二变形段相互靠近的两端始终相抵接,第一变形段和第二变形段相互远离的两端之间的水平距离逐渐增长。
可选地,变形体还包括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第一加强段设置在第一变形段和第一固定体之间,第二加强段设置在第二变形段和第二固定体之间。
可选地,变形体还包括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间隔设置,第一竖直段设置在第一变形段靠近第二变形段的一侧,第二竖直段设置在第二变形段靠近第一变形段的一侧,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相互靠近的表面始终相贴合。
可选地,限位件设置在调节本体上,限位件的下表面与调节本体的下表面相平齐。
可选地,连接部包括连接本体和两个加强板,槽自连接本体的上表面延伸至连接本体内部,连接本体的上表面为连接部的第一上表面,两个加强板均设置在连接本体远离搭载本体的一侧,且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本体的上下两端,两个加强板均通过连接螺栓与承载物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调节件还包括调节本体,形变结构包括固定部分和变形部分,调节本体与搭载本体固定连接,固定部分固定连接在调节本体的下方,变形部分倾斜设置在调节本体的下方,且位于固定部分的一侧,变形部分下端与固定部分下端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变形部分上端与固定部分上端之间的水平距离,变形部分的上端可沿靠近或远离固定部分上端的方向移动;在形变结构逐渐靠近槽槽底的过程中,固定部分和变形部分相互远离的表面始终分别与槽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相抵接,变形部分的上端逐渐向固定部分的上端靠近;在形变结构逐渐远离槽槽底的情况下,固定部分和变形部分相互远离的表面始终分别与槽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相抵接,变形部分的上端逐渐向固定部分的上端远离。
可选地,形变结构还包括加强部分,加强部分设置在固定部分和变形部分之间,加强部分的第一端与固定部分固定连接,加强部分的第二端与变形部分固定连接。
可选地,限位件的第一端与变形部分的上端固定连接,限位件的第二端与调节本体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限位件的第一端与调节本体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可选地,连接部包括连接本体,连接本体为U型板,U型板的开口朝向承载物体设置,槽设置在U型板的上表面上,U型板的上表面为连接部的第一上表面;连接部还包括两个加强板,两个加强板均设置在连接本体远离搭载本体的一侧,且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本体的上下两端,两个加强板均通过连接螺栓与承载物体固定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电视支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应用中,首先将连接部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在承载物体上,然后将安装部嵌入至槽内,接着使电视与安装部实现固定连接,此时安装部将稳定停留在槽内;由于连接部的长度较长以及安装过程中存在有安装误差,因此连接部在固定安装至承载物体上后,有可能无法保持水平状态,此时对应安装的电视也将无法处于水平状态,因此在使电视与安装部实现连接后,安装人员需站在远处观察电视是否处于水平状态,当电视未处于水平状态时,则需判断此时电视中的两个上边角哪个更高,接着对电视中处于高处的上边角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驱动安装部中与处于高处的上边角对应的位置沿槽的槽深方向向下滑动,当该位置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两个上边角的连线方向将与水平方向相平行,电视也将恢复至水平状态;若此番操作导致两个上边角中的另一个上边角变高,此时既可对电视中位于高处的上边角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驱动安装部中与位于高处的上边角对应的位置向下移动,以使两个上边角的连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相平行,也可对电视中位于低处的上边角施加向上的拉力,从而驱动安装部中与位于低处的上边角对应的位置向上移动,以使两个上边角的连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相平行。若电视与两个承载本体实现连接后就处于水平状态,则无需对电视进行调整。由于调节件与槽的内壁抵靠设置,并可在外界施加的外力下沿槽的槽深方向在槽内滑动,因此本申请的这种设计在可调节电视至水平状态的前提下,适当缩小了调平操作空间,进而适当缩小了整个电视支架的尺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视支架和电视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视支架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电视支架和电视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电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电视支架的侧视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00、连接部;110、连接本体;111、槽;120、加强板;200、安装部;210、搭载本体;220、调节件;221、调节本体;222、第一固定体;223、第二固定体;224、变形体;2241、第一变形段;2242、第二变形段;2243、第一加强段;2244、第二加强段;2245、第一竖直段;2246、第二竖直段;225、固定部分;226、变形部分;227、加强部分;230、限位件;300、电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电视制造技术也在不断成熟,生产成本逐步降低,同时,液晶电视的重要附属部件--电视支架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成熟。现有的电视支架为了便于调节液晶电视至水平状态,电视支架中的主体部分需能够相对于固定安装在墙壁上的连接部分进行上下微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该功能,通常都需要在主体部分靠近连接部分的一侧设置有可实现直线运动的丝杆组件,此时主体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需要有足够的调整空间才能使主体部分实现上下微动,但是如此设计就会增加整个电视支架的尺寸,从而在安装电视支架时就会占用较多的安装空间。
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视支架,电视支架包括连接部100和安装部200,连接部100安装在承载物体上,安装部200与电视300的背部连接,连接部100上设置有槽111;安装部200包括调节件220,调节件220与槽111的内壁抵靠设置,以使安装部200在一确定高度固定,在调节件220固定的情况下,调节件220能够在外界施加的外力作用下沿槽111的槽深方向调节安装部200在槽111内的停留高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物体为承载墙壁,连接部100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在承载墙壁上,此时连接部100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相平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物体也可以为承载架或者其他能够承载电视支架的物体;安装部200设置有两个,两个安装部200与电视300背部中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安装孔位一一对应设置,安装部200与电视300的连接方式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详细阐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部200还可以设置为四个,四个安装部200与电视300背部的四个安装孔位一一对应设置,对应的,连接部100设置为两个,两个连接部10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此外,安装部200也可设置为一个,连接部100设置有一个,该安装部200与该连接部100对应设置;确定高度与安装部200在槽111内的停留高度为同一高度,都为调节件220的下表面与槽111的槽底沿垂直方向设置的间距,缩短停留高度意味着需带动安装部200向靠近槽111槽底的方向移动,因此需缩短停留高度时,对电视300施加向下的压力,就相当于对安装部200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便可驱动调节件220沿槽111的槽深方向向下移动,在此情况下,外力为该向下的压力,该外力不包括电视的重力;增长停留高度意味着需带动安装部200向远离槽111槽底的方向移动,因此需增长停留高度时,对电视300施加向上的拉力,就相当于对安装部200施加向上的拉力,从而便可驱动调节件220沿槽111的槽深方向向上移动,在此情况下,外力为该向上的拉力,该外力需能够抵抗电视的重力。
具体应用中,首先将连接部100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在承载物体上,然后将两个安装部200嵌入至槽111内,接着使电视300与两个安装部200实现固定连接,此时两个安装部200将稳定停留在槽111内;由于连接部100的长度较长以及安装过程中存在有安装误差,因此连接部100在固定安装至承载物体上后,有可能无法保持水平状态,此时对应安装的电视300也将无法处于水平状态,因此在使电视300与两个安装部200实现连接后,安装人员需站在远处观察电视300是否处于水平状态,当电视300未处于水平状态时,则需判断此时电视300中的两个上边角哪个更高,接着对电视300中处于高处的上边角施加向下的压力,也就相当于对与处于高处的上边角对应设置的安装部200施加向下的压力,以驱动该安装部200沿槽111的槽深方向向下滑动,当该安装部200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两个上边角的连线方向将与水平方向相平行,电视300也将恢复至水平状态;若此番操作导致两个上边角中的另一个上边角变高,此时既可对电视300中位于高处的上边角施加向下的压力,也就相当于对与处于高处的上边角对应设置的安装部200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驱动该安装部200向下移动,以使两个上边角的连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相平行,也可对电视300中位于低处的上边角施加向上的拉力,也就相当于对与位于低处的上边角对应设置的安装部200施加向上的拉力,从而驱动该安装部200向上移动,以使两个上边角的连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相平行。若电视300与两个安装部200实现连接后就处于水平状态,则无需对电视300进行调整。由于调节件220与槽111的内壁抵靠设置,并可在外界施加的外力下沿槽111的槽深方向在槽111内滑动,因此本申请的这种设计在可调节电视300至水平状态的前提下,适当缩小了调平操作空间,进而适当缩小了整个电视支架的尺寸。
参照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调节件220包括形变结构,形变结构嵌入在槽111内,并抵靠在槽111的内槽壁上,以支撑安装部200在确定高度固定,形变结构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以沿槽111的槽深方向调节安装部200在槽111内的停留高度。在此情况下,确定高度和安装部200在槽111内的停留高度均为形变结构的下表面与槽111的槽底沿垂直方向设置的间距。
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安装部200还包括搭载本体210,搭载本体210设置在连接部100远离承载物体的一侧,并搭载电视300,调节件220设置在搭载本体210靠近连接部100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搭载本体210为竖直设置的长条,且通过安装螺栓与电视300实现固定连接,搭载本体210靠近电视300的外表面与电视300靠近连接部100的外表面相贴合,如此设计可缩小电视支架的尺寸;此外,搭载本体210与调节件220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如此设计便于制造加工安装部200。
具体应用中,在将电视300与两个搭载本体210实现连接后,安装人员需站在远处观察电视300是否处于水平状态,当电视300未处于水平状态时,则需判断此时电视300中的两个上边角哪个更高,接着对电视300中处于高处的上边角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驱动两个形变结构中与处于高处的上边角对应设置的形变结构沿槽的槽深方向向下滑动,当该形变结构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两个上边角的连线方向将与水平方向相平行,电视300也将恢复至水平状态;若此番操作导致两个上边角中的另一个上边角变高,此时既可对电视300中位于高处的上边角施加向下的压力,以使两个上边角的连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相平行,也可对电视300中位于低处的上边角施加向上的拉力,以使两个上边角的连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相平行。若电视300与两个安装部200实现连接后就处于水平状态,则无需对电视300进行调整。
参照图2和图6,本实施例中的安装部200还包括限位件230,限位件230设置在调节件220上,槽111自连接部100的第一上表面延伸至连接部100内部,限位件230的下表面与第一上表面之间具有沿垂直方向间隔设置的预设活动间隙,预设活动间隙大于等于零。
具体应用中,需缩短停留高度时,对对应的形变结构施加向下的压力,该形变结构将沿槽的槽深方向向下滑动,当限位件230的下表面与第一上表面相抵接后,此时预设活动间隙为零,形变结构将无法继续沿槽的槽深方向向下移动,设置的限位件230限定了形变结构的移动范围。
参照图2和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槽111横截面的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减小;调节件220还包括调节本体221,形变结构包括第一固定体222、第二固定体223以及变形体224,调节本体221与搭载本体21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体222和第二固定体223均固定连接在调节本体221的下方,变形体224设置在第一固定体222和第二固定体223之间,并可沿水平方向弹性形变;在形变结构逐渐靠近槽111槽底的过程中,第一固定体222和第二固定体223相互远离的表面始终分别与槽111中相对的两个槽壁相贴合,变形体224的水平长度逐渐缩短;在形变结构逐渐远离槽111槽底的过程中,第一固定体222和第二固定体223相互远离的表面始终与槽111中相对的两个槽壁相贴合,变形体224的水平长度逐渐增长。
在本实施方式中,槽111的槽深方向与竖直方向相平行,槽111的纵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槽111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为槽111的长度方向,槽111横截面的宽度方向为槽111的宽度方向,槽111横截面的长度从上至下保持不变,槽111横截面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以使槽111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调节本体221水平设置,且与搭载本体210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而成,第一固定体222和第二固定体223均与调节本体221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而成。设置的调节本体221便于操作人员驱动形变结构在槽111内上下移动。
具体应用中,需驱动形变结构在槽111内上下移动以调节电视300至水平状态时,对调节本体221施加外力,以驱动形变结构在槽内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在形变结构向下移动时,形变结构中的变形体224的水平长度会缩短,以使第一固定体222和第二固定体223相互远离的表面能够始终与槽111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相贴合,从而保证在对调节件220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形变结构可利用第一固定体222与槽111槽壁之间的摩擦力和第二固定体223与槽111槽壁之间的摩擦力稳定地停留在槽111内;当形变结构向上移动时,形变结构中的变形体224的水平长度会增长,以使第一固定体222和第二固定体223相互远离的表面能够始终与槽111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相贴合,从而保证在对调节件220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形变结构可利用第一固定体222与槽111槽壁之间的摩擦力和第二固定体223与槽111槽壁之间的摩擦力稳定地停留在槽111内。
参照图3,本实施方式中的变形体224包括第一变形段2241和第二变形段2242,第一变形段2241和第二变形段2242间隔设置,第一变形段2241与第一固定体222连接,并倾斜设置,第二变形段2242与第二固定体223连接;在形变结构逐渐靠近槽111槽底的过程中,第一变形段2241和第二变形段2242相互靠近的两端始终相抵接,第一变形段2241和第二变形段2242相互远离的两端之间的水平距离逐渐缩短;在形变结构逐渐远离槽111槽底的过程中,第一变形段2241和第二变形段2242相互靠近的两端始终相抵接,第一变形段2241和第二变形段2242相互远离的两端之间的水平距离逐渐增长。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变形段2242倾斜设置,第一变形段2241和第二变形段2242以竖直方向为中心相对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变形段2241的斜度与第二变形段2242的斜度也可不同,但第一变形段2241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变形段2242的倾斜方向需交叉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变形段2242也可竖直设置。设置的第一变形段2241和第二变形段2242使变形体224的水平长度发生变化,从而保证在形变结构逐渐靠近或远离槽111槽底的过程中,在对调节件220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形变结构可稳定地停留在槽111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变形体224可为变形弹簧,变形弹簧水平设置,变形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体222靠近第二固定体223的一端固定连接,变形弹簧的第二端与第二固定体223靠近第一固定体222的一端固定连接。
参照图3,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可选方式,变形体224还包括第一加强段2243和第二加强段2244,第一加强段2243水平设置在第一变形段2241和第一固定体222之间,第二加强段2244水平设置在第二变形段2242和第二固定体223之间。具体的,第一加强段2243与第一变形段2241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而成,同时与第一固定体222也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而成,第二加强段2244与第二变形段2242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而成,同时与第二固定体223也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而成。设置的第一加强段2243和第二加强段2244加强了变形体224的刚性能力,降低了在形变结构逐渐靠近或远离槽111槽底的过程中,第一变形段2241和第二变形段2242发生弯折的可能性,保证了调节操作的正常开展。
参照图3,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变形体224还包括第一竖直段2245和第二竖直段2246,第一竖直段2245和第二竖直段2246间隔设置,第一竖直段2245设置在第一变形段2241靠近第二变形段2242的一侧,第二竖直段2246设置在第二变形段2242靠近第一变形段2241的一侧,第一竖直段2245和第二竖直段2246相互靠近的表面始终相贴合。具体的,第一竖直段2245竖直设置,且与第一变形段2241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而成,第二竖直段2246竖直设置,且与第二变形段2242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而成。设置的第一竖直段2245和第二竖直段2246增大了第一变形段2241和第二变形段2242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增强了变形体224的刚性能力。
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方式中的限位件230设置在调节本体221上,限位件230的下表面与调节本体221的下表面相平齐。具体的,限位件230设置在调节本体221靠近连接部100的一侧,且与调节本体221固定连接,限位件230的上表面与调节本体221的上表面相平齐。
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100包括连接本体110和两个加强板120,槽111自连接本体110的上表面延伸至连接本体110内部,连接本体110的上表面为连接部100的第一上表面,两个加强板120均设置在连接本体110远离搭载本体210的一侧,且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本体110的上下两端,两个加强板120均通过连接螺栓与承载物体固定连接。具体的,两个加强板120均与连接本体110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而成,加强板120上设置有供连接螺栓穿过的安装孔。设置的加强板120不仅便于使连接部100与承载物体实现固定连接,同时也增强了连接部100与承载物体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4至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调节件220还包括调节本体221,形变结构包括固定部分225和变形部分226,调节本体221与搭载本体210固定连接,固定部分225固定连接在调节本体221的下方,变形部分226倾斜设置在调节本体221的下方,且位于固定部分225的一侧,变形部分226下端与固定部分225下端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变形部分226上端与固定部分225上端之间的水平距离,变形部分226的上端可沿靠近或远离固定部分225上端的方向移动。在形变结构逐渐靠近槽111槽底的过程中,固定部分225和变形部分226相互远离的表面始终分别与槽111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相抵接,变形部分226的上端逐渐向固定部分225的上端靠近;在形变结构逐渐远离槽111槽底的过程中,固定部分225和变形部分226相互远离的表面始终分别与槽111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相抵接,变形部分226的上端逐渐向固定部分225的上端远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分225倾斜设置,且与调节本体221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固定部分225与变形部分226以竖直方向为中心相对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分225的斜度与变形部分226的斜度也可不同,但固定部分225的倾斜方向与变形部分226的倾斜方向需交叉设置,固定部分225也可竖直设置。设置的固定部分225和变形部分226保证了在形变结构逐渐靠近或远离槽111槽底的过程中,既可在对调节件220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使形变结构稳定地停留在槽111内,也可在对调节件220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使形变结构在槽111内滑动。
参照图6,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可选方式,形变结构还包括加强部分227,加强部分227水平设置在固定部分225和变形部分226之间,加强部分227的第一端与固定部分225固定连接,加强部分227的第二端与变形部分226固定连接。具体的,加强部分227的第一端与固定部分225的下端固定连接,加强部分227的第二端与变形部分226的下端固定连接。设置的加强部分227增强了形变结构的刚性能力。
参照图6,本实施方式中的限位件230的第一端与变形部分226的上端固定连接,限位件230的第二端与调节本体221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限位件230的第一端与调节本体221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具体的,限位件230水平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230也可倾斜设置,但需使限位件230的第二端位于限位件230第一端的下方。
参照图5和图6,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可选方式,连接部100包括连接本体110,连接本体110为U型板,U型板的开口朝向承载物体设置,槽111设置在U型板的上表面上,U型板的上表面为连接部100的第一上表面。如此设计既减轻了连接部100的整体重量,也降低了电视支架的制造成本。
参照图5和图6,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可选方式,连接部100还包括两个加强板120,两个加强板120均设置在连接本体110远离搭载本体210的一侧,且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本体110的上下两端,两个加强板120均通过连接螺栓与承载物体固定连接。具体的,两个加强板120均与连接本体110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而成,加强板120上设置有供连接螺栓穿过的安装孔。设置的加强板120不仅便于使连接部100与承载物体实现固定连接,同时也增强了连接部100与承载物体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2和图5,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两个安装部200均可沿槽111的延伸方向在槽111内滑动。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视支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首先将连接部100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在承载物体上,然后将两个安装部200嵌入至槽111内,接着使电视300与两个安装部200实现固定连接,此时两个安装部200将稳定停留在槽111内;由于连接部100的长度较长以及安装过程中存在有安装误差,因此连接部100在固定安装至承载物体上后,有可能无法保持水平状态,此时对应安装的电视300也将无法处于水平状态,因此在使电视300与两个安装部200实现固定连接后,安装人员需站在远处观察电视300是否处于水平状态,当电视300未处于水平状态时,则需判断此时电视300中的两个上边角哪个更高,接着对电视300中处于高处的上边角施加向下的压力,也就相当于对与处于高处的上边角对应设置的安装部200施加向下的压力,以驱动该安装部200沿槽的槽深方向向下滑动,当该安装部200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两个上边角的连线方向将与水平方向相平行,电视300也将恢复至水平状态;若此番操作导致两个上边角中的另一个上边角变高,此时既可对电视300中位于高处的上边角施加向下的压力,也就相当于对与处于高处的上边角对应设置的安装部200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驱动该安装部200向下移动,以使两个上边角的连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相平行,也可对电视300中位于低处的上边角施加向上的拉力,也就相当于对与位于低处的上边角对应设置的安装部200施加向上的拉力,从而驱动该安装部200向上移动,以使两个上边角的连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相平行。若电视300与两个承载本体实现连接后就处于水平状态,则无需对电视300进行调整。由于调节件220与槽111的内壁抵靠设置,并可在外界施加的外力下沿槽111的槽深方向在槽111内滑动,因此本申请的这种设计在可调节电视300至水平状态的前提下,适当缩小了调平操作空间,进而适当缩小了整个电视支架的尺寸。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视支架包括连接部(100)和安装部(200),所述连接部(100)安装在承载物体上,所述安装部(200)与电视(300)的背部连接,所述连接部(100)上设置有槽(111);所述安装部(200)包括调节件(220),所述调节件(220)与所述槽(111)的内壁抵靠设置,以使所述安装部(200)在一确定高度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20)包括形变结构,所述形变结构嵌入在所述槽(111)内,并抵靠在所述槽(111)的内槽壁上,以支撑所述安装部(200)在所述确定高度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00)还包括搭载本体(210),所述搭载本体(210)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00)远离所述承载物体的一侧,并搭载所述电视(300),所述调节件(220)设置在所述搭载本体(210)靠近所述连接部(10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00)还包括限位件(230),所述限位件(230)设置在所述调节件(220)上,所述槽(111)自所述连接部(100)的第一上表面延伸至所述连接部(100)内部,所述限位件(23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上表面之间具有沿垂直方向设置的预设活动间隙,所述预设活动间隙大于等于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111)横截面的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调节件(220)还包括调节本体(221),所述形变结构包括第一固定体(222)、第二固定体(223)和变形体(224),所述调节本体(221)与所述搭载本体(2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体(222)和所述第二固定体(223)均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本体(221)的下方,所述变形体(224)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体(222)和所述第二固定体(223)之间,并可发生弹性形变;
在所述形变结构逐渐靠近所述槽(111)槽底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固定体(222)和所述第二固定体(223)相互远离的表面始终分别与所述槽(111)中相对的两个槽壁相贴合,所述变形体(224)的水平长度逐渐缩短;在所述形变结构逐渐远离所述槽(111)槽底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固定体(222)和所述第二固定体(223)相互远离的表面始终分别与所述槽(111)中相对的两个槽壁相贴合,所述变形体(224)的水平长度逐渐增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体(224)包括第一变形段(2241)和第二变形段(2242),所述第一变形段(2241)和所述第二变形段(224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变形段(2241)与所述第一固定体(222)连接,并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变形段(2242)与所述第二固定体(223)连接;
在所述形变结构逐渐靠近所述槽(111)槽底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变形段(2241)和所述第二变形段(2242)相互靠近的两端始终相抵接,所述第一变形段(2241)和所述第二变形段(2242)相互远离的两端之间的水平距离逐渐缩短;在所述形变结构逐渐远离所述槽(111)槽底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变形段(2241)和所述第二变形段(2242)相互靠近的两端始终相抵接,所述第一变形段(2241)和所述第二变形段(2242)相互远离的两端之间的水平距离逐渐增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体(224)还包括第一加强段(2243)和第二加强段(2244),所述第一加强段(2243)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形段(2241)和所述第一固定体(222)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段(2244)设置在所述第二变形段(2242)和所述第二固定体(22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体(224)还包括第一竖直段(2245)和第二竖直段(2246),所述第一竖直段(2245)和所述第二竖直段(2246)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竖直段(2245)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形段(2241)靠近所述第二变形段(2242)的一侧,所述第二竖直段(2246)设置在所述第二变形段(2242)靠近所述第一变形段(2241)的一侧,所述第一竖直段(2245)和所述第二竖直段(2246)相互靠近的表面始终相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30)设置在所述调节本体(221)上,所述限位件(230)的下表面与所述调节本体(221)的下表面相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00)包括连接本体(110)和两个加强板(120),所述槽(111)自所述连接本体(110)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连接本体(110)内部,所述连接本体(110)的上表面为所述连接部(100)的第一上表面,两个所述加强板(120)均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110)远离所述搭载本体(210)的一侧,且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本体(110)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加强板(120)均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承载物体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20)还包括调节本体(221),所述形变结构包括固定部分(225)和变形部分(226),所述调节本体(221)与所述搭载本体(21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分(225)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本体(221)的下方,所述变形部分(226)倾斜设置在所述调节本体(221)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固定部分(225)的一侧,所述变形部分(226)下端与所述固定部分(225)下端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所述变形部分(226)上端与所述固定部分(225)上端之间的水平距离,所述变形部分(226)的上端可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部分(225)上端的方向移动;
在所述形变结构逐渐靠近所述槽(111)槽底的过程中,所述固定部分(225)和所述变形部分(226)相互远离的表面始终分别与所述槽(111)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相抵接,所述变形部分(226)的上端逐渐向所述固定部分(225)的上端靠近;在所述形变结构逐渐远离所述槽(111)槽底的过程中,所述固定部分(225)和所述变形部分(226)相互远离的表面始终分别与所述槽(111)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相抵接,所述变形部分(226)的上端逐渐向所述固定部分(225)的上端远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结构还包括加强部分(227),所述加强部分(227)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分(225)和所述变形部分(226)之间,所述加强部分(227)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分(225)固定连接,所述加强部分(227)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形部分(226)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30)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形部分(226)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230)的第二端与所述调节本体(221)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所述限位件(230)的第一端与所述调节本体(221)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00)包括连接本体(110),所述连接本体(110)为U型板,所述U型板的开口朝向所述承载物体设置,所述槽(111)设置在所述U型板的上表面上,所述U型板的上表面为所述连接部(100)的第一上表面;
所述连接部(100)还包括两个加强板(120),两个所述加强板(120)均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110)远离所述搭载本体(210)的一侧,且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本体(110)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加强板(120)均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承载物体固定连接。
CN202320330630.XU 2023-02-22 2023-02-22 电视支架 Active CN219734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0630.XU CN219734933U (zh) 2023-02-22 2023-02-22 电视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0630.XU CN219734933U (zh) 2023-02-22 2023-02-22 电视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4933U true CN219734933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5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0630.XU Active CN219734933U (zh) 2023-02-22 2023-02-22 电视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4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6503B (zh) 一种可调节液晶拼接显示墙
US20100207006A1 (en) Supporting apparatus for display device
US20160052378A1 (en) Vehicular Deflector Device
CN219734933U (zh) 电视支架
KR200485121Y1 (ko) 멀티비전의 디스플레이 고정장치
CN107309629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装配线托盘专用抬起定位承载装置
AU2020203072A1 (en) A supporting arm for a storage rack
CN214784971U (zh) 墙板与钢梁的安装结构
CN112503831A (zh) 抽屉外桶组件及冰箱
CN219337782U (zh) 安装座及具有其的机器人组件
CN219832101U (zh) Led显示单元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
CN219124035U (zh) 一种伺服电机减振结构
CN219013933U (zh) 一种接近开关的安装架
CN219469380U (zh) 一种电梯导轨模组
CN219555310U (zh) 一种嵌入式伺服驱动器安装结构
CN214784972U (zh) 墙板连接节点及建筑
CN216867050U (zh) 一种散热器安装结构、散热器组件及风机
CN216072613U (zh) 井道调节支架
CN112252506B (zh) 一种多级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
CN220864327U (zh) 一种埋件制作工装
CN113233056B (zh) 一种垃圾车称重自适应调节补偿的承载机构
CN221093312U (zh) 一种电梯轿厢侧支架
CN218863774U (zh) 一种用于钢架总成安装的拼接式支撑装置
CN210558774U (zh) 一种电梯空调固定装置
JP2013006699A (ja) エレベーターレールの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