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3734U - 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3734U
CN219733734U CN202321101766.XU CN202321101766U CN219733734U CN 219733734 U CN219733734 U CN 219733734U CN 202321101766 U CN202321101766 U CN 202321101766U CN 219733734 U CN219733734 U CN 219733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control assembly
heating element
heating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017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太平
赵克峰
姚沅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cker Heating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cker Heating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cker Heating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cker Heating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017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3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3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3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及加热泵,其中,该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包括:盖体,盖体包括安装面以及与安装面对立的加热面,盖体上沿安装面向加热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加热元件;导热片,导热片固定设置在安装面上;温控组件,温控组件的一端设置在导热片上,另一端贴合设置在加热元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体的安装面上设置导热片,导热片固定温控组件的同时,使温控组件的一端与导热片接触,另一端与加热元件接触,温控组件监控与水流热交换后的盖体和加热元件热平衡后的温度,可降低盖体内侧空气、气泡、水垢等对温控组件引起的检测误差,避免温控组件出现误动作。

Description

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泵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家具逐渐走进人们生活中,例如自动洗碗机、热水器以及饮水机等,为实现如提高洗涤效果、为用户提供温热水等功能,这类夹具可实现通过泵体驱动水流的同时,对泵体内部的水流加热,从而快速产生热水为用户提供便捷。
在现有技术中,CN106930979A公开了一种流体泵,可通过设置在泵盖上的加热元件对泵内水流进行快速加热,为防止干烧损坏器械,工作人员还会在加热元件上设置温控器以控制电路切断,现有技术流体泵在泵壳内有空气、气泡、水垢的情况下,加热元件对应部位热量快速积聚,容易导致温控器产生误动作,影响加热泵的正常使用。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中流体泵的加热元件上设置有温控器,温控器通过监控加热元件的温度以避免出现干烧情况,在加热泵内有空气、气泡、水垢的情况下,加热元件对应部位热量快速积聚,容易引起温控器误操作,影响加热泵正常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安装面以及与所述安装面对立的加热面,所述盖体上沿所述安装面向所述加热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加热元件;
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
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导热片上,另一端贴合设置在所述加热元件上。
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温控组件包括:
温控器,所述温控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片上;
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片上,且与所述温控器间隔预定距离设置;
所述温控器和所述安全装置均与所述加热元件位置对应。
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加热段和非加热段,所述导热片设置在对应所述加热段与所述非加热段连接的位置上;
所述温控器的一端贴合设置在所述非加热段上,所述温控器为自动复位温控器;
所述安全装置的一端贴合设置在所述加热段上,所述安全装置为不可复位温控装置。
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一端或两端沿预定角度倾斜设置;
所述加热元件包括设置在端部的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分别与所述温控器和所述安全装置电路连接。
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盖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进水口;
所述第一电极柱与所述温控器电路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柱上设置有延伸导线,所述延伸导线环绕所述进水口,并与所述安全装置电路连接。
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进水口朝向所述安装面的一侧凸出设置;
所述导热片包括第一安装边,所述第一安装边与所述进水口适配;
所述导热片包括第二安装边,所述第二安装边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形状适配。
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导热片的上表面与所述加热元件的上表面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温控器和所述安全装置的底部均设置有集温板,所述集温板的一端与所述导热片贴合连接,所述集温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元件贴合连接。
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导热片上垂直所述安装面设置有若干螺柱;
所述集温板上设置有螺孔,所述集温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导热片上。
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若干接地片,若干所述接地片用于引导电流。
一种加热泵,其中,所述加热泵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体的安装面上设置导热片,导热片固定温控组件的同时,使温控组件的一端与导热片接触,另一端与加热元件接触,温控组件监控与水流热交换后的盖体的和加热元件热平衡后的温度,可降低盖体内侧空气、气泡、水垢等对温控组件检测产生的影响,避免温控组件出现误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的横剖面图。
在图1至图4中:100、盖体;101、安装面;102、加热面;110、安装槽;120、进水口;130、接地片;200、加热元件;210、第一电极柱;220、第二电极柱;230、延伸导线;300、导热片;310、第一安装边;320、第二安装边;330、螺柱;400、温控组件;401、集温板;402、螺孔;410、温控器;420、安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所述“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现有技术中,CN106930979A公开了一种流体泵,可通过设置在泵盖上的加热元件对泵内水流进行快速加热,为防止干烧损坏器械,工作人员还会在加热元件上设置温控器以控制电路切断,现有技术流体泵在泵壳内有空气、气泡、水垢的情况下,加热元件对应部位热量快速积聚,容易导致温控器产生误动作,影响加热泵的正常使用。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如图1和图4所示,其中,该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包括:盖体100,盖体100包括安装面101以及与安装面101对立的加热面102,盖体100上沿安装面101向加热面102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安装槽110,安装槽110内设置有加热元件200;导热片300,导热片300固定设置在安装面101上;温控组件400,温控组件400的一端设置在导热片300上,另一端贴合设置在加热元件200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体100的安装面101上设置导热片300,导热片300固定温控组件400的同时,使温控组件400的一端与导热片300接触,另一端与加热元件200接触,温控组件400监控与水流热交换后的盖体100和加热元件200热平衡后的温度,可降低盖体100内侧空气、气泡、水垢等对温控组件400检测产生的影响,避免温控组件400出现误动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的主体由盖体100、导热片300和温控组件400组成,其中,盖体100上设置有安装槽110,安装槽110呈环形设置在盖体100的中部,安装槽110内设置有加热元件200,为便于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将盖体100的两侧分别命名为安装面101和加热面102,其中,安装面101为与外侧空气接触的一面,用于安装功能部件,加热面102为与泵体内水流接触的一面,用于对水流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安装槽110沿安装面101向加热面102的一侧凸出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将加热元件200的三侧均置于盖体100与水流接触的一侧内,从而实现对水流更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加热效率。
导热片300具体为一片状结构,采用易于导热的材料制成,例如铜、铝等材料,在实际设置时,导热片300可采用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设置在安装面101上,在本申请中,设置导热片300的作用一方面用于固定温控组件400,另一方面可将盖体100的温度均匀地传导至导热片300上,从而便于温控组件400对盖体100温度进行准确的监控,防止因盖体100内侧空气、气泡、水垢等对温控组件400检测产生的影响造成误动作的发生。
具体地,如图2所示,温控组件400在实际设置时与加热元件200电路连接,且控温组件还与电源连接,从而用于控制加热元件200的紧急关闭,控温组件在实际设置时具体包括温控器410和安全装置420,温控器410和安全装置420均固定设置在导热片300上,且温控器410与安全装置420间隔预定距离设置,在实际设置时,温控器410与安全装置420均匀加热元件200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温控器410与安全装置420均为温控电闸开关装置,即预设有温度阈值,当温控器410或安全装置420监测到的温度超过其各自的温度阈值时,则产生跳闸动作,将加热元件200的电源供给切断,以避免因电器意外故障造成干烧,引起火灾等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加热元件200还包括加热段和非加热段,如图2所示,加热元件200的形状为具有缺口的环形,加热元件200上与温控组件400连接的一端沿一定弧度折弯抬起,为实现对盖体100上加热后水流温度和加热片温度的同步监测,在本实施例中将加热元件200上的一段设置为非加热段,即该段部位内不设置加热丝,不产生热量,而在加热元件200上的其他部位段则设置为加热段,即该部位内设置加热丝,产生热量。
对应地,上述温控器410的一端贴合设置在加热元件200的非加热段上,且在实际设置时,该温控器410为自动复位温控器410;同时,上述安全装置420的一端贴合设置在加热段上,安全装置420为不可复位安全装置420;
关于温控器410的部分中,由于温控器410固定设置在导热片300上,同时温控器410对应的加热元件200为非加热段,因此在实际使用时,温控器410监控的温度为经与水流热交换之后的盖体100的温度,即通过温控器410可检测正常工作时水流的温度,从而控制水的温度在设定的温度区间,在异常情况下如缺水干烧时,由于没有水将热量带走,因此检测的是加热元件通过热传导到温控器处的温度,当温度高于设定阈值时自动切断加热元件200的电源,避免温度持续升高,引起着火等意外。从而对加热泵盖进行保护,同时,也可弱化盖体100区域结垢对温控器410检测水温的影响,提高水温控制的精度。
关于安全装置420的部分中,由于安全装置420固定设置在导热片300上,同时安全装置420对应的加热元件200为加热段,因此安全装置420的阈值温度设置应显著高于温控器410的阈值温度,安全装置420监测的是经水流热交换后盖体100与加热元件200热平衡后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若盖体100的加热面102一侧存在空气、气泡、水垢等情况时,相对于直接检测加热元件200的温度,增加导热片300后其致使热量聚集所提高的温度相对比较低,即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相当于弱化了盖体100中部分区域温度上升对安全装置420的影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避免因空气、气泡、水垢等的存在导致安全装置420产生误操作,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盖体100的温度被温控器410监控,当盖体100温度产生异常时,温控器410首先切断电源,另一种情况是盖体100温度产生异常时,温控器410并未切断电源,说明温控器410可能损坏了,此情况下安全装置420待温度达到其阈值时切断电源,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切断电源的顺序与最终客户的使用要求相关,也可能是温度异常如干烧发生时安全装置420先动作,温控器410后动作,取决于客户的控制策略。安全装置420为不可复位安全装置420,即当安全装置420发生跳闸后,需通过专业人员检修并替换安全装置420方可使用,以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上述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包括两种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加热元件200的一端沿预定角度倾斜设置,在倾斜设置的该端上,设置有第一电极柱210和第二电极柱220,第一电极柱210和第二电极柱220与设置在加热元件200内部的加热丝的两端连接,用于对加热丝形成电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柱210和第二电极柱220分别与温控器410和安全装置420电路连接,从而形成上述由温控组件400保护的电路连接关系。
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可将上述加热元件200的两端沿预定角度倾斜设置,在倾斜设置的这两端中,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柱210和第二电极柱220,第一电极柱210和第二电极柱220与设置在加热元件200内的加热丝的两端连接,用于对加热丝形成电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柱210和第二电极柱220分别与温控器410和安全装置420电路连接,从而形成上述有温控组件400保护的电路连接关系。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为实现在加热泵盖中连接水流入口,在本实施例中还在盖体100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进水口120,进水口120为圆形,可用于连接输送水流的管道,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极柱210与温控器410电路连接,同时,为避免因进水口120干涉电路连接导致对加热泵盖的安装造成难度,在本实施例中还在第二电极柱220上设置有延伸导线230,延伸导线230环绕进水口120设置,并与安全装置420电路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进水口120在实际设置时,朝向安装面101的一侧凸出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便于与输送水流的管道进行组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和固定导热片300,导热片300包括第一安装边310和第二安装边320,其中,第一安装边310即为与进水口120对应的一侧,第二安装边320即为背离进水口120、与加热元件200对应的一侧,在实际设置时,第一安装边310与进水口120适配,以便于工作人员在制作过程中对导热片300安装定位,同时,由于进水口120向安装面101的一侧凸出,提供了进水口120与第一安装边310焊接固定的空间;第二安装边320的形状与加热元件200的形状适配,即在上述实施例中,加热元件200被设置为圆环形状,则第二安装边320为与圆环内侧弧度适配的形状,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加热元件200与导热片300位置对应,以便于形成上述导热组件同时检测加热元件200和导热片300热量的结构样式。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为使加热泵盖整体的厚度降低,减小安装加热泵盖所需的安装空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将上述导热片300的上表面与加热元件200的上表面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这样设置一方面便于温控器410和安全装置420直接安装,另一方面可保证加热泵盖结构紧凑。在具体设置时,在上述温控器410和安全装置420的底部还分别设置有集温板401(如图2和图4所示),集温板401采用易于导热的材料制成,例如铜、铝等,集温板401的一端与上述导热片300贴合连接,另一端与加热元件200的上表面贴合连接,因此在实际使用时,集温板401上的温度实际上是经与水流热交换后的盖体100的温度与加热元件200热平衡后温度,从而大大弱化了加热面102中空气、气泡、水垢等对温控组件400检测准确性的影响,避免温控组件400产生误操作。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导热片300上设置有若干螺柱330,螺柱330沿导热片300的上表面垂直设置,对应地,在上述集温板401上设置有螺孔402,螺孔402与螺柱330相互适配,在实际安装时,由于导热片300固定设置在盖体100的安装面101上,集温板401通过螺孔402与螺柱330的对应关系,能够准确定位安装,并通过与螺母结合的螺栓结构完全固定在加热元件200和导热片300上,一方面实现上述对加热元件200和导热片300的温度监控,另一方面便于更换维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上述盖体100上还设置有若干接地片130,接地片130用于采用易于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在将加热泵盖安装在器具中后,可将接地片130连接接地导线,确保加热泵盖可靠接地,避免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通过设置导热片300,并在导热片300上设置温控组件400,使控温组件的一端贴合在导热片300上,另一端贴合在加热元件200上,控温组件中的温控器410和安全装置420监测的温度为加热元件200与盖体100热平衡后温度,而并非现有技术中加热泵盖监测盖体100上某一点和加热元件200表面的温度,因此可避免因盖体100加热面102上存在空气、气泡、水垢等对温度产生的影响,防止产生误操作。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热泵,该加热泵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该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包括:盖体,盖体包括安装面以及与安装面对立的加热面,盖体上沿安装面向加热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加热元件;导热片,导热片固定设置在安装面上;温控组件,温控组件的一端设置在导热片上,另一端贴合设置在加热元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体的安装面上设置导热片,导热片固定温控组件的同时,使温控组件的一端与导热片接触,另一端与加热元件接触,温控组件监控加热元件200与盖体100热平衡后温度,可降低盖体内侧空气、气泡、水垢等对温控组件检测产生的影响,避免温控组件出现误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及加热泵,其中,该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包括:盖体,盖体包括安装面以及与安装面对立的加热面,盖体上沿安装面向加热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加热元件;导热片,导热片固定设置在安装面上;温控组件,温控组件的一端设置在导热片上,另一端贴合设置在加热元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体的安装面上设置导热片,导热片固定温控组件的同时,使温控组件的一端与导热片接触,另一端与加热元件接触,温控组件监控加热元件200与盖体100热平衡后温度,可降低盖体内侧空气、气泡、水垢等对温控组件检测产生的影响,避免温控组件出现误动作。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安装面以及与所述安装面对立的加热面,所述盖体上沿所述安装面向所述加热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加热元件;
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
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导热片上,另一端贴合设置在所述加热元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包括:
温控器,所述温控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片上;
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片上,且与所述温控器间隔预定距离设置;
所述温控器和所述安全装置均与所述加热元件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加热段和非加热段,所述导热片设置在对应所述加热段与所述非加热段连接的位置上;
所述温控器的一端贴合设置在所述非加热段上,所述温控器为自动复位温控器;
所述安全装置的一端贴合设置在所述加热段上,所述安全装置为不可复位温控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的一端或两端沿预定角度倾斜设置;
所述加热元件包括设置在端部的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分别与所述温控器和所述安全装置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进水口;
所述第一电极柱与所述温控器电路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柱上设置有延伸导线,所述延伸导线环绕所述进水口,并与所述安全装置电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朝向所述安装面的一侧凸出设置;
所述导热片包括第一安装边,所述第一安装边与所述进水口适配;
所述导热片包括第二安装边,所述第二安装边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形状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的上表面与所述加热元件的上表面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温控器和所述安全装置的底部均设置有集温板,所述集温板的一端与所述导热片贴合连接,所述集温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元件贴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上垂直所述安装面设置有若干螺柱;
所述集温板上设置有螺孔,所述集温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导热片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若干接地片,若干所述接地片用于引导电流。
10.一种加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泵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
CN202321101766.XU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Active CN219733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1766.XU CN219733734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1766.XU CN219733734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3734U true CN219733734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26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01766.XU Active CN219733734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37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0672B2 (en) Heated pump with boiling protection
EP3491252B1 (en) Centrifugal pump cover
JP3618902B2 (ja) 系統連系インバータ装置
US20210104797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apparatus
EP3561381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heating system component for a simple and safe operation and a heating system component therefor
JP6152885B2 (ja) 電池異常判定装置
CN219733734U (zh) 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US9677757B2 (en) Automatic water-adding vaporization pot
CN201209952Y (zh) 多风机暖风装置的超温防护结构
CN107210145A (zh) 具有两个并联连接的电流通路的继电器
CN110579286B (zh) 一种电能表的测温装置
CN219953738U (zh) 一种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CN209763318U (zh) 一种加热组件、电加热装置和天花机
CN209747406U (zh) 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
CN116538140A (zh) 一种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CN212378919U (zh) 温度传感器装置及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
EP4245998A1 (en) Blade-heating heat pump cover and heat pump
US20230228453A1 (en) Heating pump cover and heating pump
CN218885169U (zh) 一种实现带电快速安装的传感装置
CN214588612U (zh) 一种自动复位温度敏感控制器
JP4383772B2 (ja) 温度センサの取付構造
CN215738478U (zh) 一种饮品加热装置及饮品加热容器
CN219227852U (zh) 一种电锅炉用低压电极加热体
CN216080341U (zh) 加热膜组及装置
JP6278815B2 (ja) 端子台および電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