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7406U - 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47406U
CN209747406U CN201920961248.2U CN201920961248U CN209747406U CN 209747406 U CN209747406 U CN 209747406U CN 201920961248 U CN201920961248 U CN 201920961248U CN 209747406 U CN209747406 U CN 209747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heating wire
heater
base plat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12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升
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CLEV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LEV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LEV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LEV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12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47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47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47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包括静触点、动触点、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发热丝、发热丝支撑架和壳体;静触点固定在第一底板上,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固定在绝缘的发热丝支撑架上,动触点固定于壳体上,发热丝成螺旋状套设于用于固定动触点的双金属片外部,发热丝的底部放置于发热丝支撑架上位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中间的位置,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发热丝由于电流的经过而温度升高,且通过对双金属片螺旋状的包覆使得热量迅速传递至双金属片,使得温度快速升高到设定值后其通过形变而将动触点和静触点分离,从而使得回路被切断,起到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和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日渐繁荣,小电流型电机的使用量也日益增多,保护器是电机必须的安全装置,用户在小功率电机过电流和发生意外堵转时起到保护作用。
电流流过外壳的端子、双金属片以及闭合的触点,然后由底板上的端子连接所连设备形成回路,电流通过底板上面的发热体,温度或电流升高时,热量迅速传到双金属片,当温度达到热保护器断开温度,双金属片迅速动作,触点打开,这样切断了电路,当热保护器温度下降到复位温度时,双金属片又迅速复位,触点闭合。每一个温度规格的热保护器都有经过特别制造的双金属片所保证,每一个热保护器断开温度都要校准和检验,在所要求的循环寿命中,器件能提供最佳的断开和复位性能,从而达到使之连续可靠的工作目的。
但目前常规的发热体均采用发热丝,平面固定于底板上,此种设计的缺陷在于热量过于集中,热传递的时间较长,从而使得切断动作存在延时。
进行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丝型保护器,通过将发热丝环绕在双金属片周围,可使得热传递的速度提高从而加速双金属片的变形,通过迅速切断而提高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包括:静触点、动触点、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发热丝、发热丝支撑架和壳体;
所述静触点固定在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固定在绝缘的所述发热丝支撑架上,所述动触点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发热丝成螺旋状套设于用于固定所述动触点的双金属片外部,所述发热丝的底部放置于所述发热丝支撑架上位于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中间的位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丝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电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对设置的两端面上对称设置有两插槽,螺旋状的所述发热丝两端分别设置有两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插设在于所述插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与所述片状结构至少在一个方向上设置有间隙,且在所述间隙中设置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用于保证所述插槽和片状结构的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丝支撑架的边缘设置有对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至少局部进行包覆的凸沿,用于对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丝支撑架至少包括对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进行依托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的两侧延伸有两带状结构,两所述带状结构环绕所述发热丝后对接,对所述发热丝进行包覆。
进一步地,在两所述带状结构的对接处,其中一所述带状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槽口,另一所述带状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槽口对应的凸块,所述凸块插设于所述槽口中。
进一步地,所述槽口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且上底作为其开口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丝型保护器在工作的过程中,电流依次通过外壳的端子、双金属片、动触点、静触点、第一底板、发热丝、第二底板和第二底板上的端子,其中,发热丝由于电流的经过而温度升高,且通过对双金属片螺旋状的包覆使得热量迅速传递至双金属片,双金属片的正面是热膨胀系数较大的表面,背面是热膨胀系数较小的表面,通过上述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使得温度快速升高到设定值后其通过形变而将动触点和静触点分离,从而使得回路被切断,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丝型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热丝的主视图;
图3为发热丝的俯视图;
图4为整个回路中各零部件的连接示意图(发热丝未示出);
图5为插槽和弹性体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发热丝支撑架的展开示意图;
图7为发热丝支撑架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静触点1、动触点2、第一底板3、第二底板4、发热丝5、片状结构51、发热丝支撑架6、支撑面61、带状结构62、槽口62a、凸块62b、折弯角62c、凸沿63、双金属片7、插槽8、弹性体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包括:静触点1、动触点2、第一底板3、第二底板4、发热丝5、发热丝支撑架6和壳体;静触点1固定在第一底板3上,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均固定在绝缘的发热丝支撑架6上,动触点2固定于壳体上,发热丝5成螺旋状套设于用于固定动触点2的双金属片7外部,发热丝5的底部放置于发热丝支撑架6上位于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中间的位置,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丝型保护器在工作的过程中,电流依次通过外壳的端子、双金属片7、动触点2、静触点1、第一底板3、发热丝5、第二底板4和第二底板4上的端子,其中,发热丝5由于电流的经过而温度升高,且通过对双金属片7螺旋状的包覆使得热量迅速传递至双金属片7,双金属片7的正面是热膨胀系数较大的表面,背面是热膨胀系数较小的表面,通过上述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使得温度升高到设定值后其通过形变而将动触点2和静触点1分离,从而使得回路被切断,起到保护作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3和4所示,发热丝5两端分别与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电连接,具体为,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相对设置的两端面上对称设置有两插槽8,螺旋状的发热丝5两端分别设置有两片状结构51,片状结构51插设在于插槽8内。通过插入式的结构,使得发热丝5在X、Y和Z三个方向上均获得有效的限制,避免了直线运动和转动情况的发生,尤其插入的结构为片状结构51,可通过插槽8各面与片状结构51各面的贴合提高安装的精度,避免因晃动而带来的切断失效等。
如图5所示,插槽8与片状结构51至少在一个方向上设置有间隙,且在间隙中设置有弹性体9,弹性体9用于保证插槽8和片状结构51的贴合。因为插入时的连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个加工面的尺寸精度要求,使得加工和装配难度均得到提升,为了减少上述结构而带来的成本问题,通过弹性体9的设置,使得挤压下的片状结构51必然保持至少一个面与插槽8稳定的贴合,从而降低了加工的要求,实现了电连接的可靠性。
其中,弹性体可优选弹簧结构,也可选择橡胶类的弹性体。
为了实现两底板的准确定位,从而保证发热丝5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如图6和7所示,发热丝支撑架6的边缘设置有对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至少局部进行包覆的凸沿63,用于对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进行定位。
实施例二: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包括:静触点1、动触点2、第一底板3、第二底板4、发热丝5、发热丝支撑架6和壳体;静触点1固定在第一底板3上,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均固定在绝缘的发热丝支撑架6上,动触点2固定于壳体上,发热丝5成螺旋状套设于用于固定动触点2的双金属片7外部,发热丝5的底部放置于发热丝支撑架6上位于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中间的位置,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电连接。
其工作原理如实施例一中所述,不同点在于对热量的集中性进行了优化。发热丝支撑架6至少包括对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进行依托的支撑面61,支撑面61的两侧延伸有两带状结构62,两带状结构62环绕发热丝5后对接,对发热丝5进行包覆。通过上述包覆,一方面可对热量进行更加集中的收集,另一方面可实现发热丝5更好的固定。
其中,在两带状结构62的对接处,其中一带状结构62上设置有至少一槽口62a,另一带状结构62上设置有与槽口62a对应的凸块62b,凸块62b插设于槽口62a中。过上述方式可使得两带状结构62在连接成环状体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实现对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槽口62a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且上底作为其开口端。通过上述方式可使得凸块62b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插入槽口62a后,可实现二者的固定,无需通过其他的粘接方式等,减少了工艺流程,通过壳体的包覆,可保证二者的可靠连接。
其中,为了适应壳体的形状,可将带状结构62预制为特定形状,如图7中所示,壳体为矩形体,因此带状结构62上可设置折弯角62c,从而可使其在连接后,可直接形成截面为矩形的环状结构。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静触点(1)、动触点(2)、第一底板(3)、第二底板(4)、发热丝(5)、发热丝支撑架(6)和壳体;
所述静触点(1)固定在所述第一底板(3)上,所述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均固定在绝缘的所述发热丝支撑架(6)上,所述动触点(2)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发热丝(5)成螺旋状套设于用于固定所述动触点(2)的双金属片(7)外部,所述发热丝(5)的底部放置于所述发热丝支撑架(6)上位于所述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中间的位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丝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5)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电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相对设置的两端面上对称设置有两插槽(8),螺旋状的所述发热丝(5)两端分别设置有两片状结构(51),所述片状结构(51)插设在于所述插槽(8)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丝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8)与所述片状结构(51)至少在一个方向上设置有间隙,且在所述间隙中设置有弹性体(9),所述弹性体(9)用于保证所述插槽(8)和片状结构(51)的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丝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支撑架(6)的边缘设置有对所述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至少局部进行包覆的凸沿(63),用于对所述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进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丝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支撑架(6)至少包括对所述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进行依托的支撑面(61),所述支撑面(61)的两侧延伸有两带状结构(62),两所述带状结构(62)环绕所述发热丝(5)后对接,对所述发热丝(5)进行包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丝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两所述带状结构(62)的对接处,其中一所述带状结构(62)上设置有至少一槽口(62a),另一所述带状结构(62)上设置有与所述槽口(62a)对应的凸块(62b),所述凸块(62b)插设于所述槽口(62a)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丝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62a)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且上底作为其开口端。
CN201920961248.2U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 Active CN209747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1248.2U CN209747406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1248.2U CN209747406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47406U true CN209747406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23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1248.2U Active CN209747406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474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6708A (zh) * 2022-01-06 2022-05-06 苏州工业园区凯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保护开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6708A (zh) * 2022-01-06 2022-05-06 苏州工业园区凯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保护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43321A1 (en) External operation thermal protector
US6503647B1 (en) Battery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5886600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ブレーカーの製造方法
JP2005129471A (ja)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CN209747406U (zh) 一种发热丝型保护器
EP0255347A2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rmal control units
JP5208171B2 (ja) 通電端子、および通電端子用アダプタ
KR100673294B1 (ko) 압축기 모터 과부하보호 장치
CN210692429U (zh) 一种温度保护器
CN102947907B (zh) 热响应电开关
CN1260760C (zh) 热敏开关
CN1134807C (zh) 电热元件的热控制的改进
CN111900032A (zh) 一种高敏热保护器
KR101746149B1 (ko) 압축기 모터의 과부하 보호장치
CN201868331U (zh) 一种内置式单引线脚压缩机保护器
CN216849823U (zh) 一种热双金属元件结构
JP6216152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EP0869699A2 (en) Electric element assembly
JP2008508746A (ja) セラミック素体の破壊時における伝播の防止のための安全装置
CN220155438U (zh) 一种防水突跳式温控器
KR200485353Y1 (ko) 압축기 모터의 과부하 보호장치
KR100562170B1 (ko) 세라믹소체 파괴시 진행성 방지를 위한 전자장치
KR101087149B1 (ko) 정온도 계수 써미스터 모듈
EP2887374B1 (en) Protection device f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in particular electric motors, compressors and transformers
KR101710679B1 (ko) 압축기 모터의 과부하 보호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