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3738U - 一种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3738U
CN219953738U CN202321014770.2U CN202321014770U CN219953738U CN 219953738 U CN219953738 U CN 219953738U CN 202321014770 U CN202321014770 U CN 202321014770U CN 219953738 U CN219953738 U CN 219953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
heat conducting
cover body
pum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47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克峰
周太平
龚乃平
骆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cker Heating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cker Heating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cker Heating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cker Heating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47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3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3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3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泵盖及加热泵,其中,该加热泵盖包括:盖体,盖体包括安装面以及与安装面对立的加热面,盖体沿安装面向加热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安装环槽;盖体的中心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将外部的水流引入盖体的加热面一侧,安装环槽绕通孔设置;加热片,加热片嵌装设置在安装环槽内;导热环片,导热环片设置在安装环槽的上方,并与加热片上表面和盖体的安装面均贴合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环槽的上方设置导热环片,可将加热片上方的热量传导至盖体上,增强水流与盖体之间热交换,在提高盖体对水流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加热片上方的温度,因此使加热泵盖的功率进一步提高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泵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家具逐渐走进人们生活中,例如自动洗碗机、热水器以及饮水机等,为实现如提高洗涤效果、为用户提供温热水等功能,这类器具可实现通过泵体驱动水流的同时,对泵体内部的水流加热,从而快速产生热水为用户提供便捷。
在现有技术中,CN217682240U公开了一种加热泵盖,通过将加热体置入加热壳体内的加热容置腔中,并使加热体内的加热单元沿宽度方向均匀分布,以使加热均匀,但此种加热泵盖使用时大部分表面与空气接触,并未参与到加热水流的工作中导致热效率较低,当需要增大功率时,加热单元的寿命、以及其他部件承受温度的极限均会成为限制条件,导致现有技术中加热泵盖功率难以继续提升。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泵使用时大部分表面与空气接触,并未参与到加热水流的工作中导致热效率较低,当需要增大功率时,加热单元的寿命、以及其他部件承受温度的极限均会成为限制条件,导致现有技术中加热泵盖功率难以继续提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加热泵盖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安装面以及与所述安装面对立的加热面,所述盖体沿所述安装面向所述加热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安装环槽;所述盖体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将外部的水流引入所述盖体的加热面一侧,所述安装环槽绕所述通孔设置;
加热片,所述加热片嵌装设置在所述安装环槽内;
导热环片,所述导热环片设置在所述安装环槽的上方,并与所述加热片上表面和所述盖体的安装面均贴合设置,所述导热环片用于将所述加热片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盖体上。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加热泵盖包括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
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检测加热介质和所述加热片的温度,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环片上;
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安全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加热片的温度,所述安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环片上。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导热环片包括让位部,所述让位部镂空设置;
所述加热片的一端或两端从所述安装环槽内沿所述让位部贯穿所述导热环片,并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和安全装置电路连接。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让位部为宽度尺寸与所述加热片宽度尺寸适配的镂空槽;
或,所述让位部为所述导热环片上断开设置的缺口。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加热片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
所述第一电极柱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对应的一端电路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柱与所述安全装置对应的一端电路连接。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导热环片的让位部上,对应所述加热片的位置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向所述安装环槽的底部折弯设置,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加热片的位置。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加热片包括加热段和非加热段,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热环片上与所述非加热段对应的位置上;
或,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热环片上部分为非加热段对应的位置上;
所述安全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热环片上加热段对应的位置上。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温控组件包括:
感温基板,所述感温基板包括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所述感温基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环片上,与所述导热环片贴合连接;
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孔位内,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为自动复位控制装置;
所述安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孔位内,所述安全装置为不可复位安全装置。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与所述安全装置分离设置。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导热环片上竖直设置有若干安装柱,所述感温基板通过所述安装柱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环片上。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导热环片为导热材料制成的构件。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盖体上对应所述安装环槽的位置还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安装环槽的宽度尺寸,所述安装环槽设置在所述定位槽的内部;
所述导热环片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且对应扣设在所述安装环槽上。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导热环片朝向所述盖体中心的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
所述导热环片背离所述盖体中心的一侧与所述定位槽的侧壁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所述导热环片上环周设置有若干引脚,若干所述引脚用于与所述定位槽的侧壁接触。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导热环片的所述引脚根部设置有若干隔离孔,所述隔离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隔离孔用于减少加热片向所述定位槽侧壁的热量传递。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导热环片的下表面与所述定位槽的上表面间隔预定距离设置,所述预定距离为0.1mm至10mm。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导热环片上环周设置有若干工艺孔,所述工艺孔贯穿所述导热环片设置,所述工艺孔用于在所述导热环片、所述加热片和所述盖体之间填充导热填料。
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定位槽的侧壁呈预定夹角设置,所述预定夹角为30度至90度,所述导热环片贴合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
一种加热泵,其中,所述加热泵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泵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环槽的上方设置导热环片,可将加热片上方的热量传导至盖体上,增强水流与盖体之间热交换,在提高盖体对水流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加热片上方的温度,因此使加热泵盖的功率进一步提高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热泵盖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热泵盖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热泵盖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加热泵盖的横剖面图。
在图1至图4中:100、盖体;101、安装面;102、加热面;110、安装环槽;120、通孔;130、定位槽;200、加热片;211、第一电极柱;212、第二电极柱;213、延伸导线;300、导热环片;310、让位部;311、限位件;320、引脚;330、安装柱;340、工艺孔;400、温控组件;410、感温基板;411、第一孔位;412、第二孔位;413、定位孔;420、安全装置;430、温度控制装置;500、接地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所述“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现有技术中,CN217682240U公开了一种加热泵盖,通过将加热体置入加热壳体内的加热容置腔中,并使加热体内的加热单元沿宽度方向均匀分布,以使加热均匀,但此种加热泵盖使用时大部分表面与空气接触,并未参与到加热水流的工作中导致热效率较低,当需要增大功率时,加热单元的寿命、以及其他部件承受温度的极限均会成为限制条件,导致现有技术中加热泵盖功率难以继续提升。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泵盖,如图1和图4所示,该加热泵盖包括:盖体100,盖体100包括安装面101以及与安装面101对立的加热面102,盖体100沿安装面101向加热面102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安装环槽110;盖体100的中心设置有通孔120,通孔120用于将外部的水流引入盖体100的加热面102一侧,安装环槽110绕通孔120设置;加热片200,加热片200嵌装设置在安装环槽110内;导热环片300,导热环片300设置在安装环槽110的上方,并与加热片200上表面和盖体100的安装面101均贴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环槽110的上方设置导热环片300,可将加热片200上方的热量传导至盖体100上,增强水流与盖体之间热交换,在提高盖体100对水流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加热片200上方的温度,因此使加热泵盖的功率进一步提高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加热泵盖的主体由盖体100、加热片200以及导热环片300组成,其中,盖体100上设置有安装环槽110,加热片200设置在安装环槽110内(如图4所示),由于盖体100区分与水流接触的一面和与外侧空气接触的一面,因此为便于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将盖体100的两侧分别命名为安装面101和加热面102,其中,安装面101为与外侧空气接触的一面,用于安装功能部件,加热面102为与泵体内水流接触的一面,用于对水流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安装环槽110沿安装面101向加热面102的一侧凸出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将加热片200的三侧均置于盖体100与水流接触的一侧内,从而实现对水流更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接触效率,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加热片200的上侧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导致加热效率降低,还在安装环槽110的上方设置有一导热环片300,该导热环片300采用易于导热的材料制成,例如铜、铝、铁等材料,导热环片300扣设在安装环槽110的上方,且与加热片200以及盖体100贴合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加热片200发热后,其下侧三个面的热量被盖体100传导,并与水流发生热交换实现对水加热,其上顶面的热量被导热环片300传导至盖体100上,同样与水流发生热交换,进而实现更进一步的加热,减少了热量损失,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可充分利用加热片200产生的热量,提高对水流加热的热效率,又可降低盖体100上其他功能部件的温度,从而在原功能部件不变的情况下,具有进一步提高功率的空间,可实现在与现有技术加热泵盖使用寿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更大功率设置的效果,满足用户对于加热泵盖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为保证加热泵盖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还在上述导热环片300上贴合设置有温控组件400,该温控组件400与导热环片300固定连接,温控组件400用于对导热环片300上的温度进行监控,从而避免温度过高产生安全隐患,当温控组件400检测到导热环片300上的温度超出设定温度时,说明此时加热片200处于干烧或存在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情况,此时温控组件400能够起到及时切断电源,关闭加热片200的功能。
进一步地,为实现将加热片200与温控组件400进行电路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在上述导热环片300上设置有一让位部310,让位部310镂空设置,且让位部310的宽度尺寸与加热片200的宽度尺寸适配,在实际安装时,加热片200的端部沿一定弧度折弯设置,使加热片200的端部从安装环槽110内沿让位部310贯穿至导热环片300的上方,从而能够实现与温控组件400电路连接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让位部310可设置为两种结构形式,其一为宽度尺寸与加热片的宽度尺寸适配的镂空槽形结构,使加热片200的端部可沿让位部310穿出,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减小安装环槽110与外部空气接触的面积,从而保证导热环片300传导热量的热效率;其二为让位部310为导热环片300上断开设置的缺口,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便于生产制作与安装,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让位部310中穿出的加热片200端部可以是一端或两端,对应地,加热片200的结构样式不相同,例如,当让位部310中穿出的加热片200端部为两端同时穿出时,此时加热片200为两端分别设置电极的样式,以实现对加热片200的电能供给;当让位部310中穿出的加热片200端部为一端穿出时,此时加热片200为一端设置两个平行电极的样式,以实现对加热片200的电能供给。
在上述实施例中,加热片200的内部设置有加热丝,加热丝呈螺旋状并设置在加热片200内,加热丝焊接有两个电极,用于与外接电源的连接,从而通过加热丝的高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丝的两个电极均从加热片200穿过让位部310的端部穿出,与温控组件400连接,在实际使用时温控组件400再与电源连接,可实现通过温控组件400切断加热片200电源供应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上述加热片200还包括加热段和非加热段,如图2所示,加热片200的形状为具有缺口的环形,加热片200上与温控组件400连接的一端沿一定弧度折弯抬起。为实现加热片200通过盖体100对水加热后的水温以及加热片200表面温度的同步监测,在本实施例中将加热片200上位于安装环槽110内的一端的一段设置为非加热段,即该段部位内不设置加热丝,不产生热量,而在加热片200上的其他部位段则设置为加热段,即该部位内设置加热丝,产生热量。上述温控组件400在实际设置时,温控组件400的安全装置与加热段对应,温度控制装置与非加热段对应,由于温控组件400设置在导热环片300上,导热环片300与盖体100贴合,因此在对应非加热段的导热环片300部位时,温控组件400实际检测的是水传递到导热环片300处的温度,而在对应加热段的导热环片300部位时,加热段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环片300直接传导至温控组件400,即温控组件400实际检测的是加热片200和水热平衡后的温度。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上述温控组件400具体由感温基板410、温度控制装置430和安全装置420组成,其中,感温基板410用于承接固定温度控制装置430和安全装置420,感温基板410采用易于导热的材料制成,例如铜、铝等,感温基板410上设置有第一孔位411和第二孔位412,第一孔位411与上述加热片200上的加热段位置对应,第二孔位412与上述加热片200上的非加热段或部分非加热段对应,安全装置420嵌合设置在第一孔位411中,因此安全装置420实际用于检测加热片200和加热介质如水平衡后的温度,在异常情况下如缺水时其实际上检测的是加热片200的温度。温度控制装置430则嵌合在第二孔位412中,因此温度控制装置430用于检测盖体100和加热介质如水平衡后的温度,由于第二孔处于加热片200的非加热段或部分非加热段,因此其实际上用于间接检测水的温度,在异常情况下如缺水时其检测的的是通过加热片200的加热段传递到导热环片300在第二孔处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温控组件400也可不设置感温基板410,温控组件400直接固定到导热环片300上。在本实施例中安全装置420和温度控制装置430为独立结构,在实际安装时分离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温度控制装置430和安全装置420均为温控电闸开关装置,此类装置为现有技术,可通过市面上的温控电闸进行配置,在实际选择时,温度控制装置430所采用的开关的第一温度阈值应低于安全装置420所采用的开关的第二温度阈值;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装置430为自动复位温度控制装置430,即温度控制装置430在检测到温度高于阈值进行跳闸步骤后,待温度冷却至低于一定温度后可自动进行恢复,安全装置420为不可复位安全装置420,即安全装置420在检测到温度高于阈值进行跳闸步骤后,不可进行自动恢复,需工作人员重新替换新的安全装置420后方可重新使用。
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在温度控制装置430所对应的加热片200的非加热段部位,该部位仅检测与水流进行热交换后的盖体温度,在盖体温度超过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断加热片200,但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是又可自动恢复加热,因此可以间接控制水的温度在设定的温度区间。
而安全装置420所对应的加热片200的加热段部位,检测的是与加热片200对应导热环片300的温度,其正常工作时的温度远低于第二温度阈值,当超出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发生时,说明盖体100在传导了加热片200温度的基础上,并未与水流进行热交换,存在热量快速积聚的情况,可能存在干烧,在此种情况发生时如温度控制装置430并未及时切断电源,说明温度控制装置430存在故障或其他非常规情况发生,因此通过安全装置420切断电源,以防止用电火灾事故发生,降低安全隐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述加热片200的加热段的端部,即穿过让位部3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柱211和第二电极柱212,第一电极柱211和第二电极柱212分别与位于加热片200内部的加热丝的两端连接,第一电极柱211和第二电极柱212与温控组件400连接以形成电路回路。具体地,第一电极柱211与温控组件400上对应非加热段的一端电路连接,第二电极柱212与温控组件400上对应加热段的一端电路连接,同时,由于泵盖的中心还应设置有通孔120,因此在实际设置时,上述安装环槽110应环绕该通孔120同心设置,并在第二电极柱212上还设置有一延伸导线213,该延伸导线213环绕通孔120,并与温控组件400上对应加热段的一端电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为实现对上述温控组件400进行安装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还在上述导热环片300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柱330,对应地,在上述感温基板410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孔413,安装柱330在定位孔413内部贯穿,在实际设置时,将感温基板410的定位孔413对应套入安装柱330上,最后再使用螺母旋合的方式将感温基板410固定在导热环片30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导热环片300的让位部310上与非加热段对应的一侧还设置有一限位件311,该限位件311为一片状构件,与导热环片300一体设置,并向安装环槽110底部的方向折弯设置,在实际安装时,该限位件311用于与加热片200配合定位,即在装配时将限位件311与加热片200的非加热段的端部抵接,以便于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装配,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加热片200加热段和非加热段的尺寸固定,导热环片300上设置的安装柱330的位置固定,在工人将加热片200扣设在安装环槽110上后,并将限位件311与加热片200上非加热段的端部形成抵接后,两个安装柱330的位置自然分别与加热片200的非加热段和加热段对应,因此在安装温控组件400后,可自然形成对加热片200的非加热段和加热段的温度监控,从而提高加热泵盖产品制作过程中的防呆性,保障产品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为便于导热环片300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还在盖体100上对应安装环槽110的位置设置有一定位槽130,定位槽130同样沿盖体100的安装面101向加热面102一侧凸出设置,且定位槽130的宽度尺寸大于安装环槽110的宽度尺寸,安装环槽110位于定位槽130的内部,在实际安装时,工人可将导热环片300扣设在定位槽130内,形成对安装环槽110上方的扣设对应,导热环片300朝向盖体100中心的一侧与定位槽130间隔,同时,为提高导热环片300的稳定性,在导热环片300上背离盖体100中心的一侧环周设置有若干引脚320,若干引脚320沿导热环片300所在的平面凸出导热环片300的边缘设置,在安装导热环片300时,若干引脚320与定位槽130的侧壁接触,以限制导热环片300在定位槽内130处的径向位置,保证导热环片位置的一致性。
在实际设置时,引脚320上的根部还可设置若干隔离孔,隔离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该通孔用于减少加热片200向定位槽130侧壁的热量传递。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定位槽130上设置安装环槽110的两侧还可设置一定的高低差,即将导热环片300的下表面与定位槽130外侧的上表面之间间隔预定距离设置,该预定距离为0.1mm至10mm,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可减少加热片200与安装环槽110外侧的接触面积,从而将热量集中到盖体100内侧的区域中,以实现提高对水流加热效率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热环片300背离盖体中心的一侧与定位槽130的侧壁间隔预定距离设置,即仅通过引脚320进行固定,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减少导热环片300与定位槽130侧壁之间的热量传导,使导热环片300将更多的热量传导至盖体的中心区域,从而能够与盖体100加热面102一侧的水流形成充分的热交换,提高加热效率。
在不同的泵盖类型中,盖体100的安装面101与定位槽130的侧壁之间设置的角度存在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00的安装面101与定位槽130的侧壁呈预定夹角设置,该预定夹角为30度至90度,对应地,导热环片300贴合设置在在该安装面101上,即无论盖体100的形状如何,导热环片300与盖体100的安装面101始终呈贴合状态设置,以实现将加热片200的温度传导至盖体100上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盖体100上还可设置接地片500,接地片500采用易于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在将加热泵盖安装在夹具中后,可将接地片500使用导线与地面形成连接,以避免加热泵盖使用过程中因发生故障、漏电对用户造成伤害。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加热泵盖通过在安装环槽110上设置导热环片300,可将加热片200上侧的热量传导至盖体100上,增强水流与盖体100之间的热交换,减少加热片200与空气交换热量的面积,从而在原功能部件选材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具有进一步提高功率的空间,可实现在与现有技术加热泵盖使用寿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更大功率设置的效果,满足用户对于加热泵盖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上述导热环片300上环周设置有若干个工艺孔340,若干个工艺孔340贯穿导热环片300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工艺孔340的目的在于将导热环片300与盖体100的安装面101进行组合固定,具体实施例,可将导热环片300贴合设置在盖体100的安装面101上,并进行定位,然后将焊料置入工艺孔340中,并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焊料将盖体100与导热环片300粘合固定,形成对导热环片300的安装固定,通过设置工艺孔340,有效简化了焊料的填充,提高了焊接的品质。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热泵,该加热泵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泵盖,其中,该加热泵盖包括:盖体,盖体包括安装面以及与安装面对立的加热面,盖体沿安装面向加热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安装环槽;盖体的中心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将外部的水流引入盖体的加热面一侧,安装环槽绕通孔设置;加热片,加热片嵌装设置在安装环槽内;导热环片,导热环片设置在安装环槽的上方,并与加热片上表面和盖体的安装面均贴合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环槽的上方设置导热环片,可将加热片上方的热量传导至盖体上,增强水流与盖体之间热交换,在提高盖体对水流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加热片上方的温度,因此使加热泵盖的功率进一步提高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泵盖及加热泵,其中,该加热泵盖包括:盖体,盖体包括安装面以及与安装面对立的加热面,盖体沿安装面向加热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安装环槽;盖体的中心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将外部的水流引入盖体的加热面一侧,安装环槽绕通孔设置;加热片,加热片嵌装设置在安装环槽内;导热环片,导热环片设置在安装环槽的上方,并与加热片上表面和盖体的安装面均贴合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环槽的上方设置导热环片,可将加热片上方的热量传导至盖体上,增强水流与盖体之间热交换,在提高盖体对水流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加热片上方的温度,因此使加热泵盖的功率进一步提高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泵盖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安装面以及与所述安装面对立的加热面,所述盖体沿所述安装面向所述加热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安装环槽;所述盖体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将外部的水流引入所述盖体的加热面一侧,所述安装环槽绕所述通孔设置;
加热片,所述加热片嵌装设置在所述安装环槽内;
导热环片,所述导热环片设置在所述安装环槽的上方,并与所述加热片上表面和所述盖体的安装面均贴合设置,所述导热环片用于将所述加热片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盖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泵盖包括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
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检测加热介质和所述加热片的温度,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环片上;
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安全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加热片的温度,所述安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环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环片包括让位部,所述让位部镂空设置;
所述加热片的一端或两端从所述安装环槽内沿所述让位部贯穿所述导热环片,并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和安全装置电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部为宽度尺寸与所述加热片宽度尺寸适配的镂空槽;
或,所述让位部为所述导热环片上断开设置的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
所述第一电极柱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对应的一端电路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柱与所述安全装置对应的一端电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环片的让位部上,对应所述加热片的位置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向所述安装环槽的底部折弯设置,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加热片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包括加热段和非加热段,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热环片上与所述非加热段对应的位置上;
或,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热环片上部分为非加热段对应的位置上;
所述安全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热环片上加热段对应的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包括:
感温基板,所述感温基板包括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所述感温基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环片上,与所述导热环片贴合连接;
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孔位内,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为自动复位控制装置;
所述安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孔位内,所述安全装置为不可复位安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与所述安全装置分离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环片上竖直设置有若干安装柱,所述感温基板通过所述安装柱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环片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环片为导热材料制成的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对应所述安装环槽的位置还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安装环槽的宽度尺寸,所述安装环槽设置在所述定位槽的内部;
所述导热环片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且对应扣设在所述安装环槽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环片朝向所述盖体中心的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
所述导热环片背离所述盖体中心的一侧与所述定位槽的侧壁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所述导热环片上环周设置有若干引脚,若干所述引脚用于与所述定位槽的侧壁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环片的所述引脚根部设置有若干隔离孔,所述隔离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隔离孔用于减少加热片向所述定位槽侧壁的热量传递。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环片的下表面与所述定位槽外侧的上表面间隔预定距离设置,所述预定距离为0.1mm至10mm。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环片上环周设置有若干工艺孔,所述工艺孔贯穿所述导热环片设置,所述工艺孔用于在所述导热环片、所述加热片和所述盖体之间填充导热填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定位槽的侧壁呈预定夹角设置,所述预定夹角为30度至90度,所述导热环片贴合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
18.一种加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泵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泵盖。
CN202321014770.2U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Active CN219953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4770.2U CN219953738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4770.2U CN219953738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3738U true CN219953738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9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4770.2U Active CN219953738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3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48038A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temperature sensor in a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CN107844141B (zh) 一种温控装置以及电暖器
CN219953738U (zh) 一种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EP3327368B1 (en) Cordless liquid heating apparatus
CN116538140A (zh) 一种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CN219733734U (zh) 一种结合温控组件的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CN210040061U (zh) 一种ptc断电复位温控器
CN211692951U (zh) 用于集成加热泵的泵盖组件及集成加热泵
CN218410311U (zh) 一种流通式加热器的温控器支架
CN209763318U (zh) 一种加热组件、电加热装置和天花机
CN210568649U (zh) 数码管组件和家用电器
CN216895056U (zh) 一种加热泵盖以及加热泵
CN219742544U (zh) 料理杯组件及料理机
EP0893038B1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electrically powered liquid heating appliances and controls therefor
CN114738321B (zh) 一种刀片式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CN218885169U (zh) 一种实现带电快速安装的传感装置
CN215899443U (zh) 一种加热装置和烹饪设备
CN209845331U (zh) 加热装置及具有该加热装置的泵
CN217723240U (zh) 一种地线安装便捷的温控器机构
CN21977582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8672331U (zh) 电暖器
CN214230903U (zh) 烹饪器具
CN212277140U (zh) 一种延长使用寿命的热熔断体
CN210408337U (zh) 电热装置及洗碗机
CN220321599U (zh) 一种煮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