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3080U - 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 - Google Patents

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3080U
CN219733080U CN202320367570.9U CN202320367570U CN219733080U CN 219733080 U CN219733080 U CN 219733080U CN 202320367570 U CN202320367570 U CN 202320367570U CN 219733080 U CN219733080 U CN 219733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piece
limiting
piece
move
electronic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675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ca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ca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ca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ca Tech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3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3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其包含有一基座,具有一锁舌件及一活动件;该锁舌件可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移动;该活动件可于一第三位置与一第四位置间移动;一第一限位件,可与该锁舌件一同移动而于一第五位置及一第六位置间移动;一第二限位件,可受该活动件驱动而于一第七位置与一第八位置间移动,用以控制该锁舌件与该第一限位件的移动;一第三限位件,可于一第九位置与一第十位置间移动;定位该第二限位件于该第八位置,以使该锁舌件与该第一限位件维持可移动的状态。由此,本发明可以在通电一次后即可记忆开锁的状态直到下一次开门动作完成,解决使用者在开锁一段时间后需要重新解锁的问题。

Description

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电子锁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以记忆开锁状态的具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门锁通常是利用锁孔与对应于该锁孔的钥匙结构来达成锁设。然而,由于钥匙通常是由金属制成,不但会造成携带上的困难,而且容易被小偷破解,其安全性堪虑。因此随着科技的进步,使用电来控制的电子锁也开始流行。电子锁的开锁方式可通过指纹、密码、感应卡、远程遥控等功能,省去用户携带钥匙的不便之处。同时电子锁比传统门锁更难破解,相对提高使用上的安全性。
市面上已有许多电子锁产品,例如中国台湾的M590622号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了一种泛用型阴极锁,主要包含有一阴极锁、一面板座、一面板及一固定件。该阴极锁包含一门挡座、一主座、一电磁阀、一门挡块及一门挡,该门挡座设有一卡槽,该主座固定在该门挡座内,该电磁阀及该门挡块设在该主座内,该门挡可转动地枢接在该主座,该电磁阀用以控制该门挡块来限制该门挡的转动;该面板座设有一卡块,该面板座通过该卡块卡固在该卡槽内而固定在该门挡座上;该面板固定在该面板座上;以及该固定件固定该面板座及该面板。
上述的现有技术电子锁在使用上常会面临一个问题:由于电子阀在通电完毕后过一段时间就会回复原位,因此若使用者没有在解锁后马上开门的话,经过一段时间后该门挡块会再次阻挡该门挡,令使用者需要再次解锁才能把门打开,在使用上相对不方便。因此,如何使电子锁在解锁后维持其开启状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其可以在通电一次后持续记忆开锁状态直到下一次开门动作完成,解决现有技术电子锁在开锁一段时间后需要重新解锁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该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包含有:一基座,具有一锁舌件及一活动件;该锁舌件可受驱动而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移动;该活动件可受驱动而于一第三位置与一第四位置间移动;一第一限位件,设于该基座,一端相邻于该锁舌件;该第一限位件可与该锁舌件一同移动而于一第五位置与一第六位置间移动;当该锁舌件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限位件移动至该第五位置;当该锁舌件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限位件移动至该第六位置;一第二限位件,设于该基座,一端相邻于该活动件;该第二限位件可受该活动件驱动而于一第七位置与一第八位置间移动;当该第二限位件位于该第七位置时,该第二限位件顶抵于该第一限位件,使该第一限位件被定位于该第五位置;当该第二限位件位于该第八位置时,该第一限位件可于该第五位置与该第六位置间移动;以及一第三限位件,设于该基座,并相邻于该第二限位件;当该第二限位件从该第七位置移动至该第八位置时,该第三限位件位于第九位置时,与第二限位件形成卡合状态,该第三限位件可受驱动而于一第九位置与一第十位置间移动;其中,该电子锁具可于一未通电状态与一通电状态间转换;当该电子锁具处于该未通电状态时,该第二限位件位于该第七位置,以定位该第一限位件于该第五位置,使该锁舌件无法从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当该电子锁具处于该通电状态时,该活动件从该第三位置移动至该第四位置,驱动该第二限位件从该第七位置移动至该第八位置;当该活动件从该第四位置回复至该第三位置时,该第二限位件被该第三限位件定位于该第八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三限位件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该第二段自该第一段的一端垂直延伸,且该第二段远离该第一段的一端具有一扣段,该扣段相对该第二段翘起。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件具有一定位槽,对应于该基座的底面;当该第二限位件由该第七位置移动至该第八位置时,该第三限位件的该扣段伸入该定位槽以定位该第二限位件于该第八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件还具有一活动槽,连通于该定位槽;当该第二限位件位于该第八位置时,该活动槽对应于该第一限位件,使该第一限位件可沿该活动槽移动,可以在该第五位置与该第六位置间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件还具有一凹槽,位于该第二限位件相对该活动槽的一侧,并连通于该定位槽。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三限位件还具有一凸出段,设于该第一段并相邻于该第一限位件;当该第一限位件位于该第五位置时,该第一限位件与该凸出段间隔一预定距离;当该第一限位件由该第五位置移动至该第六位置时,该第一限位件顶抵于该第三限位件的该凸出段,使该第三限位件由该第九位置朝该第十位置移动,并使该扣段离开该定位槽。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含一第一复位弹性件,设于该基座且一端作用于该第一限位件,用以提供一第一弹力使该第一限位件产生由该第六位置朝该第五位置的方向移动的趋势;及一第二复位弹性件,设于该基座且一端作用于该第二限位件,用以提供一第二弹力使该第二限位件产生由该第八位置朝该第七位置的方向移动的趋势;其中该第二弹力的弹力方向垂直于该第一弹力的弹力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含一旋钮,连接于该第三限位件,该旋钮可供操作而驱动该第三限位件于一第九位置与一第十位置间移动;当该第三限位件移动至该第九位置时,该第三限位件贴合于该第二限位件的底面;当该第三限位件移动至该第十位置时,该第三限位件离开该第二限位件。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含一旋钮座,以可拆离的方式设于该基座;该旋钮座具有一旋钮孔,供容置该旋钮;当该第三限位件移动至该第九位置时,该第三限位件平行于该旋钮座的底面;当该第三限位件移动至该第十位置时,该第三限位件与该旋钮座的底面夹一不等于0的夹角。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含一第三复位弹性件,一端抵靠于该旋钮座,另一端作用于该第三限位件,以提供一第三弹力使该第三限位件产生由该第十位置朝该第九位置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以下即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目的、功效及结构组态,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限位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视角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限位组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视视角的剖视示意图,显示第二限位件位于第七位置的情形。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视角的剖视示意图,显示第一限位件被定位于第五位置的情形。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视视角的剖视示意图,显示第二限位件从第七位置移动至第八位置的情形。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视视角的剖视示意图,显示第二限位件位于第八位置的情形。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视角的剖视示意图,显示第一限位件被移动至第六位置的情形。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视角的剖视示意图,显示第一限位件推动第三限位件移动的情形。
附图标记
1 电子锁具
10 基座
100 容置空间
101 第一开口
102 第二开口
11 盖板
12 锁舌件
120 前锁舌
121 后锁舌
122 抵顶件
123 第一位置
124 第二位置
13 活动件
130 电磁管
131 铁芯
132 第三位置
133 第四位置
20 第一限位组
21 第一限位件
211 第一柱部
212 第二柱部
213 第三柱部
214 第五位置
215 第六位置
22 第一复位弹性件
30 第二限位组
31 侧板
32 第二限位件
321 活动槽
322 定位槽
323 凹槽
324 第七位置
325 第八位置
33 第二复位弹性件
40 第三限位组
41 旋钮座
410 旋钮孔
42 旋钮
420 枢轴
43 第三限位件
431 第一段
432 第二段
433 凸出段
434 扣段
435 第九位置
436 第十位置
44 第三复位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电子锁具1其主要包含有:一基座10、一第一限位组20、一第二限位组30及一第三限位组40。其中:
该基座10为一中空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00;该基座10的顶面还具有一第一开口101,侧面还具有一第二开口102,分别连通至该容置空间100。该基座10具有一盖板11、一锁舌件12及一活动件13。该盖板11以可拆离的方式设于该第一开口101,用以遮蔽该容置空间100至少一部分。该锁舌件12以可转动的方式枢接于该基座10的该容置空间100,一端从该容置空间100伸出。具体而言,该锁舌件12包含一前锁舌120、一后锁舌121及一抵顶件122。该前锁舌120与该后锁舌121通过至少一螺丝固定在一起,且该前锁舌120相较该后锁舌121远离该盖板11。该抵顶件122以可拆离的方式设于该后锁舌121远离该前锁舌120的一端。该锁舌件12用以供一门上的一锁舌(图未示)相互卡合,当进行开门动作时,该门的该锁舌会推动该锁舌件12由一第一位置123朝一第二位置124移动,使该锁舌脱离与该锁舌件12的卡合状态完成开门动作;当开门动作完成后,该锁舌件12会由该第二位置124回复至该第一位置123。该活动件13可沿该第一开口101设于该基座10的该容置空间100内,且该活动件13可受外力驱动而于一第三位置132及一第四位置133间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活动件13为一电磁管130与设于该电磁管130的轴向内部的一铁芯131的组合(如图6所示),通过外界提供电力使该电磁管130产生电流磁效应,以产生磁力驱动该铁芯131沿该电磁管130的轴向移动;当该活动件13位于该第三位置132时,该铁芯131的一端位于该电磁管130的端部;当该活动件13位于该第四位置133时,该铁芯131的一端从该电磁管130的端部伸出。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活动件亦可通过其他的力量驱动以达成移动,例如弹力、热力、压力或其他等效的驱动结构。
该第一限位组20包含一第一限位件21及一第一复位弹性件22。该第一限位件21设于该基座10的该容置空间100内,可与该锁舌件12一同移动而于一第五位置214与一第六位置215间移动。具体而言,该第一限位件21为一不规则的块状构件,具有一第一柱部211、一第二柱部212及一第三柱部213。其中,当该第一限位件21设于该基座10的该容置空间100内时,该第一柱部211沿该基座10的短向延伸;该第二柱部212连接于该第一柱部211并沿该第一柱部211的垂直方向该基座10的底面延伸;该第三柱部213连接于该第一柱部211并沿该第一柱部211的水平方向向该基座10中央延伸,该第三柱部213的底面抵靠于该基座10,且该第三柱部213的一端对应于该锁舌件12的该抵顶件122。该第一柱部211、该第二柱部212与该第三柱部213彼此相互垂直。该第一复位弹性件22设于该基座10与该第一限位件21之间,一端抵靠于该基座10,另一端抵靠于该第一限位件21的该第三柱部213,用以提供该第一限位件21一第一弹力,使该第一限位件21产生由该第六位置215朝该第五位置214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该第二限位组30包含一侧板31、一第二限位件32及一第二复位弹性件33。该侧板31以可拆离的方式固定于该基座10的短向一侧,用以封闭该基座10的该第二开口102。该第二限位件32可沿该第二开口102设于该基座10的该容置空间100内,相邻于该侧板31,一端相邻于该活动件13。具体而言,该第二限位件32为一块状构件,一端呈圆弧状,另一端呈平面状。该第二限位件32具有一活动槽321、一定位槽322及一凹槽323。该活动槽321位于该第二限位件32的圆弧状一端,对应于该第一限位件21的该第二柱部212。该定位槽322设于该第二限位件32的底侧,对应于该基座10的底面并连通于该活动槽321,该凹槽323设于该第二限位件32平面状的一端,位于该第二限位件32相对该活动槽321的一侧并连通于该定位槽322。该第二限位件32可受该活动件13驱动而于一第七位置324及一第八位置325间移动,当该第二限位件32位于该第七位置324时,该第二限位件32的圆弧端面抵靠于该第一限位件21;当该第二限位件32位于该第八位置325时,该第二限位件32的该活动槽321对应于该第一限位件21。该第二复位弹性件33设于该侧板31与该第二限位件32之间,一端抵靠于该侧板31,另一端抵靠于该第二限位件32,用以提供一第二弹力使该第二限位件32产生由该第八位置325朝该第七位置324的方向移动的趋势。其中,该第二复位弹性件33的弹力方向垂直于该第一复位弹性件22的弹力方向。
该第三限位组40包含一旋钮座41、一旋钮42、一第三限位件43及一第三复位弹性件44。该旋钮座41以可拆离的方式设于该基座10底部,具有一旋钮孔410。该旋钮42枢接于该旋钮座41的该旋钮孔410中,且该旋钮42在远离该旋钮座410的一侧设有一枢轴420。该第三限位件43为一弹片,枢设于该旋钮42的该枢轴420,并位于该第一限位件21与该第二限位件32下方。该第三限位件43具有一第一段431及一第二段432,该第一段431连接于该第二段432且该第一段431概垂直于该第二段432。其中,该第一段431中间部分具有一概呈三角形向上凸起的凸出段433,当该第一限位件21位于该第五位置214时,该凸出段433与该第一限位件21的该第二柱部212间隔一预定距离。该第二段432远离该第一段431的一端具有一向上翘起的一扣段434,当该第二限位件32位于该第七位置324时,该第二段432贴合于该第二限位件32的底面,且该扣段434沿该第二限位件32的一侧伸出。其中,该第三限位件43可受驱动而于一第九位置435与一第十位置436间移动,当该第三限位件43转动至该第九位置435时,该第三限位件43概平行于该旋钮座41的底面;当该第三限位件43转动至该第十位置436时,该第三限位件43离开该第二限位件32的底面并与该旋钮座41的底面夹一不等于0的夹角。该第三复位弹性件44设于该旋钮座41与该第三限位件43之间,一端抵靠于该旋钮座41,另一端抵靠于该第三限位件43,用以提供一第三弹力使该第三限位件43产生由该第十位置436朝该第九位置435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根据上述结构组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该电子锁具1其实际操作应用如下:
请参阅图5所示,在使用该电子锁具1时,可以预先通过一手工具(例如螺丝起子)转动该旋钮42以调整该第三限位件43转动至该第九位置435或第十位置436,以开启或关闭记忆功能。当该第三限位件43因该旋钮42转动至该第九位置435时,该第三限位件43概平行于该旋钮座41的底面,并贴合于该第二限位件32的底面,代表该电子锁具1的记忆功能启用;当该第三限位件43因该旋钮42转动至该第十位置436时,该第三限位件32与该旋钮座41的底面夹一不等于0的夹角,并离开该第二限位件32的底面,代表该电子锁具1的记忆功能已关闭。以下将说明该电子锁具1在记忆功能启用的状态下的具体动作。
该电子锁具1在记忆功能启用后可于一未通电状态与一通电状态之间转换。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当该电子锁具1处于该未通电状态时,该第二限位件32位于该第七位置324,因此该第一限位件21的该第二柱部212抵靠于该第二限位件32的圆弧端面并未对应于该活动槽321,使该第一限位件21被定位于该第五位置214,而该锁舌件12亦无法从该第一位置123移动至该第二位置124。此时若发生开门动作,则由于该门的该锁舌无法推动该锁舌件12,最终无法完成开锁动作,代表此时为门上锁的状态。
请参阅图8所示,当该电子锁具1处于该通电状态时,该活动件13会受驱动而从该第三位置132移动至该第四位置133,同时推动该第二限位件32由该第七位置324朝该第八位置325的方向移动,而该第二复位弹性件33也会一同被压缩。在该第二限位件32移动的过程中,该第三限位件43的该扣段434会被该第二限位件32推动使该第三限位件43由该第九位置435朝该第十位置436的方向移动,此时该扣段会贴合于该第二限位件32的底面,而该第三复位弹性件44也会一同被压缩。
请参阅图9所示,当该第二限位件32移动至该第八位置325时,该第三限位件43的该扣段434会对应于该第二限位件32的该定位槽322,此时通过该第三复位弹性件44的弹力瞬间使该第三限位件43回复至该第九位置435,由此该第三限位件43的该扣段434会伸入该第二限位件32的该定位槽322中并抵靠于该定位槽322的内壁面形成卡合状态。之后,即使该活动件13在通电结束后由该第四位置133回复至该第三位置132,该第二限位件32也不会被该第二复位弹性件33回复至该第七位置324,仍会被该第三限位件43定位于该第八位置325,使该第一限位件21与该锁舌件12持续保持可活动的状态。在完成下一次的开门动作前,无论通电与否该电子锁具1会一直保持开锁状态(或称记忆开锁状态)。
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示,当发生开门动作时,该门的该锁舌会推抵该锁舌件12向后转动,使该锁舌件12由该第一位置123朝该第二位置124移动,此时由于该第二限位件32位于该第八位置325,使该活动槽321对应于该第一限位件21,因此该第一限位件21可与该锁舌件12同步移动并从该第五位置214移动至该第六位置215,伸入该第二限位件32的该活动槽321中,而该第一复位弹性件22也会一同被压缩。待该第一限位件21进入该活动槽321内,该第一限位件21会推动该第三限位件43的该凸出段433,导致该第三限位件43由该第九位置435朝该第十位置436的方向移动,使该扣段434脱离该定位槽322。该第二限位件32随即于该第二复位弹性件33的作用下开始复位并贴平于该第一限位件21的侧面,该扣段434则贴合于该第二限位件32的底面。
待完成开门动作后(将门关起),该锁舌件12即从该第二位置124回复至该第一位置123。此时,该第一限位件21会在该第一复位弹性件22的弹力作用下从该第六位置215回复至该第五位置214。待该第一限位件21离开该第二限位件32的该活动槽321后,该第二限位件32亦在该第二复位弹性件33的弹力作用下从该第八位置325回复至该第七位置324。待该扣段434重新回复至该第二限位件32的一侧时,该第三限位件43亦在该第三复位弹性件44的弹力作用下回复至该第九位置435,使该第三限位件43的该第二段432贴合于该第二限位件32的底面。如此一来,该电子锁具1即回复到最初状态,其记忆功能便解除完成。
要补充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是通电开的电子锁具结构,即通电后才能进行开锁动作。在另一实施例中,亦可在移除该侧板后将该第二限位件32取出,改变其方向后再放入该基座10中,使该定位槽322背向该第三限位件43。由此,未通电状态时,该第二限位件32位于该第七位置324,该活动槽321对应于该第一限位件21,使该第一限位件21可与该锁舌件12同步移动并从该第五位置214移动至该第六位置215,伸入该第二限位件32的该活动槽321中,代表可进行开锁动作;当处于通电状态,该第二限位件32被该活动件13驱动而移动至该第八位置325时,该第一限位件21即被定位于该第五位置214无法移动。由此,该电子锁具可通过改变该第二限位件32的设置方向而改变成通电关的锁具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通过该第一限位件21、该第二限位件32与该第三限位件43之间的限位结构,可以使该电子锁具1在通电一次后便可记忆开锁状态直到下一次开门动作完成。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电子锁结构在开锁经过一段时间后便会锁上,本发明可以有效防止上述情况发生,进而提升使用者的开锁体验。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前所述的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其特征在于,该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包含有:
一基座,具有一锁舌件及一活动件;该锁舌件可受驱动而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移动;该活动件可受驱动而于一第三位置与一第四位置间移动;
一第一限位件,设于该基座,一端相邻于该锁舌件;该第一限位件可与该锁舌件一同移动而于一第五位置与一第六位置间移动;当该锁舌件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限位件移动至该第五位置;当该锁舌件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限位件移动至该第六位置;
一第二限位件,设于该基座,一端相邻于该活动件;该第二限位件可受该活动件驱动而于一第七位置与一第八位置间移动;当该第二限位件位于该第七位置时,该第二限位件顶抵于该第一限位件,使该第一限位件被定位于该第五位置;当该第二限位件位于该第八位置时,该第一限位件可于该第五位置与该第六位置间移动;以及
一第三限位件,设于该基座,并相邻于该第二限位件;当该第二限位件从该第七位置移动至该第八位置时,该第三限位件与该第二限位件形成卡合状态,该第三限位件可受驱动而于一第九位置与一第十位置间移动;
其中,该电子锁具可于一未通电状态与一通电状态间转换;当该电子锁具处于该未通电状态时,该第二限位件位于该第七位置,以定位该第一限位件于该第五位置,使该锁舌件无法从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当该电子锁具处于该通电状态时,该活动件从该第三位置移动至该第四位置,驱动该第二限位件从该第七位置移动至该第八位置;当该活动件从该第四位置回复至该第三位置时,该第二限位件被该第三限位件定位于该第八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限位件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该第二段自该第一段的一端垂直延伸,且该第二段远离该第一段的一端具有一扣段,该扣段相对该第二段翘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限位件具有一定位槽,对应于该基座的底面;当该第二限位件由该第七位置移动至该第八位置时,该第三限位件的该扣段伸入该定位槽以定位该第二限位件于该第八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限位件还具有一活动槽,连通于该定位槽;当该第二限位件位于该第八位置时,该活动槽对应于该第一限位件,使该第一限位件可沿该活动槽移动,可以在该第五位置与该第六位置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限位件还具有一凹槽,位于该第二限位件相对该活动槽的一侧,并连通于该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限位件还具有一凸出段,设于该第一段并相邻于该第一限位件;当该第一限位件位于该第五位置时,该第一限位件与该凸出段间隔一预定距离;当该第一限位件由该第五位置移动至该第六位置时,该第一限位件顶抵于该第三限位件的该凸出段,使该第三限位件由该第九位置朝该第十位置移动,并使该扣段离开该定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其特征在于,该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还包含一第一复位弹性件,设于该基座且一端作用于该第一限位件,用以提供一第一弹力使该第一限位件产生由该第六位置朝该第五位置的方向移动的趋势;及一第二复位弹性件,设于该基座且一端作用于该第二限位件,用以提供一第二弹力使该第二限位件产生由该第八位置朝该第七位置的方向移动的趋势;其中该第二弹力的弹力方向垂直于该第一弹力的弹力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其特征在于,该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还包含一旋钮,连接于该第三限位件,该旋钮可供操作而驱动该第三限位件于一第九位置与一第十位置间移动;当该第三限位件移动至该第九位置时,该第三限位件贴合于该第二限位件的底面;当该第三限位件移动至该第十位置时,该第三限位件离开该第二限位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其特征在于,该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还包含一旋钮座,以可拆离的方式设于该基座;该旋钮座具有一旋钮孔,供容置该旋钮;当该第三限位件移动至该第九位置时,该第三限位件平行于该旋钮座的底面;当该第三限位件移动至该第十位置时,该第三限位件与该旋钮座的底面夹一不等于0的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其特征在于,该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还包含一第三复位弹性件,一端抵靠于该旋钮座,另一端作用于该第三限位件,以提供一第三弹力使该第三限位件产生由该第十位置朝该第九位置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CN202320367570.9U 2023-01-05 2023-03-02 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 Active CN21973308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00427A TWI811174B (zh) 2023-01-05 2023-01-05 具記憶功能之電子鎖具
TW112100427 2023-01-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3080U true CN219733080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6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67570.9U Active CN219733080U (zh) 2023-01-05 2023-03-02 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3080U (zh)
TW (1) TWI81117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38446A (zh) * 2015-01-12 2016-11-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鎖具
US11377874B2 (en) * 2019-08-21 2022-07-05 Qianyan Cheng Auto-latching/locking mortise lock for sliding door
TWM602162U (zh) * 2020-05-20 2020-10-01 翔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預壓解鎖的鎖具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1174B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42609B (en) Safety door lock
JP3325003B2 (ja) 鞄 錠
AU2008267743B2 (en) A lock
JP3348169B2 (ja) 自動車用扉のロック装置
CN219733080U (zh) 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锁具
KR101598958B1 (ko) 래치볼트 방향 설정 자동 변환 기능을 갖는 모티스락
KR101695847B1 (ko) 일시 열림 조작 기능을 겸한 트리거 레버를 이용한 래치볼트의 좌, 우수 전환기능을 갖는 디지털 도어락용 모티스
JPH08218703A (ja) 錠装置
CN215717877U (zh) 一种室内门锁
CN221096129U (zh) 用于室内门控制的多功能智能锁芯
JPH0728355Y2 (ja) 電子錠
JPH07166743A (ja) 電子錠における非常用開錠装置
KR101480977B1 (ko) 전자식 잠금장치
CN219794939U (zh) 多功能强化锁结构
JP2877394B2 (ja)
JP3075703U (ja) 電子式キャビネット錠の錠心開閉構造
CN218029617U (zh) 一种密码扣锁
JPH0225898Y2 (zh)
CN219220032U (zh) 一种按键式门锁
JP2001262892A (ja) 家具における鍵の誤作動防止装置
JPH0213662Y2 (zh)
KR20180024584A (ko) 디지털 푸쉬 풀 도어락
JP3131400B2 (ja) 引戸扉等の錠
JP3544194B2 (ja) 引き違い戸用プッシュロック装置
JPH0341016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