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8354U - 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8354U
CN219728354U CN202320698308.2U CN202320698308U CN219728354U CN 219728354 U CN219728354 U CN 219728354U CN 202320698308 U CN202320698308 U CN 202320698308U CN 219728354 U CN219728354 U CN 219728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reduction
preset direction
reduction cavity
reinforcing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830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9830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8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8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8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汽车前围结构包括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以及加强梁;汽车前围板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加强结构包括加强件以及加强座,加强件位于汽车前围板沿第二预设方向的一侧;加强座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加强座分别位于加强件沿第一预设方向的两侧,加强座与汽车前围板以及加强件连接;加强梁位于汽车前围板与加强件之间,加强梁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且与汽车前围板、加强件以及加强座连接;加强梁内设置有沿第二预设方向排布的第一降噪腔体和第二降噪腔体,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均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以贯穿加强件。降低前围板因振动产生的噪声辐射,减小发动机舱噪声向驾驶室的传递,降低驾驶舱内的噪声。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源,发动机产生的噪声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之一,汽车的汽车前围板位于驾驶舱与发动机舱之间,起到隔热、传力和保护驾驶舱空间的作用。
然而,汽车前围板距离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较近,发动机运行时会将振动传递给前围板,导致前围板因振动产生较大噪声,从而导致驾驶舱内的噪声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可以减小发动机舱噪声向驾驶室的传递,降低驾驶舱内的噪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包括:汽车前围板,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加强结构,包括加强件以及加强座,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汽车前围板沿第二预设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以及所述汽车前围板的厚度方向互相垂直;所述加强座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加强座分别位于所述加强件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两侧,所述加强座与所述汽车前围板以及所述加强件连接;加强梁,位于所述汽车前围板与所述加强件之间,所述加强梁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汽车前围板、所述加强件以及所述加强座连接;所述加强梁内设置有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排布的第一降噪腔体和第二降噪腔体,所述第一降噪腔体以及所述第二降噪腔体均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以贯穿所述加强件。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长方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支撑性,可以较好的提高加强梁的稳定性和支撑性,可以防止第一降噪腔体和第二降噪腔体发生变形,此外,使得噪音进入第一降噪腔体和第二降噪腔体后噪音可以在腔体的内侧壁面之间反复反射,从而使得噪音可以在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内充分震荡衰减,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前围结构的隔声性能。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1,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2,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以及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1,与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2;其中,所述b1大于或等于所述a1的0.9倍,所述b2大于或等于所述a2的0.9倍。可以增大噪音在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中沿第二预设方向传播时的路径长度和能耗,以使得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具有更好的隔声性能。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1,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2,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以及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1,与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2;其中,所述a1与所述a2相等,所述b1与所述b2不相等。便于将第一降噪腔体与第二降噪腔体一起加工成型,同时使得加强梁可以对沿更多角度传播的噪音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降噪腔体位于所述第一降噪腔体远离所述汽车前围板的一侧,所述b2大于或等于所述b1的1.2倍,且小于或等于所述b1的1.5倍。使得在加强梁沿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有限的基础上,保证第一降噪腔体在第二预设方向上具有足够长度,以保证第一降噪腔体的降噪效果,同时使得第一降噪腔体与加强件在第二预设方向上具有足够的间距,这样可以防止第一降噪腔体中的噪音直接传递至加强件。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梁靠近所述汽车前围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加强梁以及所述汽车前围板连接。第一翻边可以便于汽车前围板与加强梁的连接。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梁一体成型。进一步提高加强梁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加强梁的稳定性和支撑性,此外,还可以提升第一降噪腔体和第二降噪腔体的密封性,进一步提升第一降噪腔体和第二降噪腔体的降噪效果。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的整体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加强件的第一锐角处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加强梁连接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加强件的第二锐角处连接有用于与汽车的地板连接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可以较好的提高加强件的稳定性和支撑性,使得加强件能够为加强梁和汽车前围板等部件提供稳固的支撑。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内设置有多组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排布的第三降噪腔体,每组所述第三降噪腔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吸能腔,所述第三吸能腔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以贯穿所述加强件。第三降噪腔体能较好吸收车辆正面碰撞的能量,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从而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好的碰撞保护,此外,第三降噪腔体同样可以起到降噪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前围结构的隔声性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体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所述车体具有发动机舱以及驾驶舱,所述汽车前围板位于所述发动机舱与所述驾驶舱之间,所述汽车前围板、所述加强座以及所述加强件均与所述车体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能较好吸收车辆正面碰撞的能量,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从而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好的碰撞保护,并且汽车前围板振动产生的噪声传递至加强梁时,噪声会在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内震荡衰减,而且相对于固体传音,噪音通过空气传播时能耗更大,因此,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也可以起到隔声效果,从而可以利用第一降噪腔体以及第二降噪腔体提升汽车前围结构的隔声性能,降低前围板因振动产生的噪声辐射,减小发动机舱噪声向驾驶室的传递,降低驾驶舱内的噪声,从而可以提升乘客舒适性;此外,第一降噪腔体与第二降噪腔体沿第二预设方向排布,汽车前围板产生的噪声传递至驾驶舱的过程中,需要依次经过第一降噪腔体与第二降噪腔体,因此,第一降噪腔体与第二降噪腔体可以起到双重隔声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前围结构的隔声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汽车前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汽车前围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加强梁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加强梁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加强件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加强件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加强座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加强座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汽车前围板;20、加强结构;21、加强件;211、第三降噪腔体;211a、第三吸能腔;22、加强座;221、第一部分;222、第二部分;222a、第四降噪腔体;223、加强组件;223a、加强筋;223b、交叉节点;23、连接板;30、加强梁;31、第一降噪腔体;32、第二降噪腔体;41、第一翻边;42、第二翻边;43、第三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汽车的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源,发动机产生的噪声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之一,汽车的汽车前围板位于驾驶舱与发动机舱之间,起到隔热、传力和保护驾驶舱空间的作用。
然而,目前相关技术中,汽车的汽车前围结构一般由前围钣金、前围内隔音垫以及前围外隔音垫构成,汽车的地板系统一般由地板钣金和地毯构成,汽车前围结构的下端为前围内隔音垫和地毯搭接的区域,此区域也为前排乘客腿部的伸展区域,受腿部空间的限制,此区域前围内隔音垫和地毯的厚度很薄,并且地毯通常不具有吸音材料,这样会导致汽车前围结构的隔声性能降低;同时,前围钣金通常由一大张基板与若干加强板组成,一大张基板的设计会导致前围钣金更容易因振动产生辐射噪声。此外,汽车前围板距离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较近,发动机运行时会将振动传递给前围板,导致前围板振动产生较大噪声,从而导致驾驶舱内的噪声较大。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以解决发动机运行时会将振动传递给前围板,导致前围板因振动产生较大噪声,从而导致驾驶舱内的噪声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汽车前围结构包括汽车前围板10、加强结构20以及加强梁30。
汽车前围板10沿第一预设方向XX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将汽车前围板10应用于汽车时,汽车前围板10安装于汽车的发动机舱与驾驶舱之间,第一预设方向XX与汽车的宽度方向平行,汽车前围板10可以起到隔热、传力和保护驾驶舱空间的作用,此外,汽车前围板10还可以对来自汽车的发动机的激励进行一定的衰减,达到减振降噪的作用。
加强结构20包括加强件21以及加强座22,加强件21位于汽车前围板10沿第二预设方向YY的一侧,第二预设方向YY与第一预设方向XX以及汽车前围板10的厚度方向互相垂直;加强座2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加强座22分别位于加强件21沿第一预设方向XX的两侧,加强座22与汽车前围板10以及加强件2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将汽车前围结构应用于汽车时,第二预设方向YY与汽车的高度方向平行。
加强梁30位于汽车前围板10与加强件21之间,加强梁30沿第一预设方向XX延伸,且与汽车前围板10、加强件21以及加强座2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加强件21通过加强梁30与汽车前围板10连接,利用加强件21以及加强梁30可以对汽车前围板10下方的区间进行防护,同时利用两个加强座22为加强件21、加强梁30以及汽车前围板10提供支撑和加强,可以较好提高汽车前围结构的扭转刚度和防护范围,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好的碰撞保护。还需要说明的是,加强结构20以及加强梁30可以改变汽车前围结构的共振频率,可以降低汽车的发动机的激励引起汽车前围结构共振的异响风险,提高了汽车前围结构的减振降噪效果,从而可以提高了驾驶室的舒适性,并提升前围总成结构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
具体的,如图2至图4所示,加强梁30内设置有沿第二预设方向YY排布的第一降噪腔体31和第二降噪腔体32,第一降噪腔体31以及第二降噪腔体32均沿第一预设方向XX延伸以贯穿加强件2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降噪腔体31以及第二降噪腔体32能较好吸收车辆正面碰撞的能量,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从而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好的碰撞保护,并且汽车前围板10振动产生的噪声传递至加强梁30时,噪声会在第一降噪腔体31以及第二降噪腔体32内震荡衰减(如图4),而且相对于固体传音,噪音通过空气传播时能耗更大,因此,第一降噪腔体31以及第二降噪腔体32也可以起到隔声效果,从而可以利用第一降噪腔体31以及第二降噪腔体32提升汽车前围结构的隔声性能,降低前围板因振动产生的噪声辐射,减小发动机舱噪声向驾驶室的传递,降低驾驶舱内的噪声,从而可以提升乘客舒适性;此外,第一降噪腔体31与第二降噪腔体32沿第二预设方向YY排布,汽车前围板10产生的噪声传递至驾驶舱的过程中,需要依次经过第一降噪腔体31与第二降噪腔体32,因此,第一降噪腔体31与第二降噪腔体32可以起到双重隔声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前围结构的隔声性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加强梁30中可以仅设置有第一降噪腔体31与第二降噪腔体32这两个降噪腔体,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在加强梁30中设置更多的降噪腔体,例如可以设置3个、4个或更多个降噪腔体,且多个降噪腔体沿第二预设方向YY依次排布。
其中,第一降噪腔体31与第二降噪腔体32可以相邻设置,这样,第一降噪腔体31与第二降噪腔体32可以共用一条侧边;当然,根据实际需求,第一降噪腔体31与第二降噪腔体32之间也可以设置有其他降噪腔体。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降噪腔体31的横截面和第二降噪腔体32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可以理解的是,长方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支撑性,可以较好的提高加强梁30的稳定性和支撑性,可以防止第一降噪腔体31和第二降噪腔体32发生变形,使得加强梁30能够为汽车前围板10等部件提供稳固的支撑;此外,横截面为长方形的腔体具有两两相对的四个内侧壁面,使得噪音进入第一降噪腔体31和第二降噪腔体32后噪音可以在腔体的内侧壁面之间反复反射,从而使得噪音可以在第一降噪腔体31以及第二降噪腔体32内充分震荡衰减,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前围结构的隔声性能。
进一步的,加强梁30的横截面也可以呈长方形,以进一步提高加强梁30的稳定性和支撑性。
具体的,第一降噪腔体31的横截面沿第三预设方向ZZ的长度为a1,第二降噪腔体32的横截面沿第三预设方向ZZ的长度为a2,第三预设方向ZZ与第一预设方向XX以及第二预设方向YY相互垂直,可以理解的是,将汽车前围结构应用于汽车时,第三预设方向ZZ与汽车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降噪腔体31的横截面沿第二预设方向YY的长度为b1,与第二降噪腔体32的横截面沿第二预设方向YY的长度为b2。
可以理解的是,当a1小于b1时,第一降噪腔体31的横截面沿第三预设方向ZZ延伸的侧边即为第一降噪腔体31的宽边,第一降噪腔体31的横截面沿第二预设方向YY的侧边即为第一降噪腔体31的横截面的长边,同理可知,当a2小于b2时,第二降噪腔体32的横截面沿第三预设方向ZZ的侧边即为第二降噪腔体32的横截面的宽边,第二降噪腔体32的横截面沿第二预设方向YY的侧边即为第二降噪腔体32的横截面的长边。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b1大于或等于a1的0.9倍,b2大于或等于a2的0.9倍,在加强梁30沿第三预设方向ZZ的长度有限的基础上,使得第一降噪腔体31以及第二降噪腔体32在第二预设方向YY上具有足够的长度,可以增大噪音在第一降噪腔体31以及第二降噪腔体32中沿第二预设方向YY传播时的路径长度和能耗,以使得第一降噪腔体31以及第二降噪腔体32具有更好的隔声性能,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前围结构的隔声性能。其中,b1可以为a1的0.9倍、1倍、1.2倍、1.5倍或其他倍数,b2可以为a2的0.9倍、1倍、1.2倍、1.5倍或其他倍数。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a1与a2相等,以消除第一降噪腔体31与第二降噪腔体32在第三预设方向ZZ上的长度差异性,便于将第一降噪腔体31与第二降噪腔体32一起加工成型。进一步的,b1与b2不相等,使得第一降噪腔体31与第二降噪腔体32在第二预设方向YY上具有长度差异性,使得加强梁30可以对沿更多角度传播的噪音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例如,参见图4所示,第一降噪腔体31对沿某一角度传播的噪音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第二降噪腔体32对沿另一角度传播的噪音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
更进一步的,第二降噪腔体32位于第一降噪腔体31远离汽车前围板10的一侧,b2大于或等于b1的1.2倍,且小于或等于b1的1.5倍,以使得在加强梁30沿第二预设方向YY的长度有限的基础上,保证第一降噪腔体31在第二预设方向YY上具有足够长度,以保证第一降噪腔体31的降噪效果,同时使得第一降噪腔体31与加强件21在第二预设方向YY上具有足够的间距,这样可以防止第一降噪腔体31中的噪音直接传递至加强件21。其中,b2可以为b1的1.2倍、1.3倍、1.4倍、1.5倍或其他倍数。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加强梁30靠近汽车前围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边41,第一翻边41沿第一预设方向XX延伸,且与加强梁30以及汽车前围板1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翻边41可以便于汽车前围板10与加强梁30的连接,其中,第一翻边41可以是通过对加强梁30的边缘部分进行弯折形成的,第一翻边41可以通过铆接、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与汽车前围板10连接。
其中,第一翻边41沿第二预设方向YY的长度为b3,b3可以为b1的0.8倍,以使得第一翻边41在第二预设方向YY上具有足够的长度,便于第一翻边41与汽车前围板10的连接,此外,也可以防止第一翻边41在第二预设方向YY上的长度过长导致第一翻边41容易发生弯折。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翻边41在预设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与汽车前围板10在预设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预设平面与第二预设方向YY垂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翻边41是一个随型的结构,加强梁30和第一翻边41的形状可以根据汽车前围板10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得第一翻边41与汽车前围板10的连接更加紧凑。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加强梁30一体成型,可以进一步提高加强梁30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加强梁30的稳定性和支撑性,此外,还可以提升第一降噪腔体31和第二降噪腔体32的密封性,进一步提升第一降噪腔体31和第二降噪腔体32的降噪效果。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加强梁30沿第一预设方向XX的长度为L,L可以为1003毫米,a1以及a2可以均为41.5毫米,b1可以为40毫米,b2可以为57毫米,b3可以为36毫米;当然,根据实际需求,L、a1、a2、b1、b2以及b3的具体数值也可以为其他数值。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1的横截面的整体呈直角三角形,加强件21的第一锐角处连接有用于与加强梁30连接的第二翻边42,第二翻边42沿第一预设方向XX延伸;加强件21的第二锐角处连接有用于与汽车的地板连接的第三翻边43,第三翻边43沿第一预设方向XX延伸。可以理解的是,直角三角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支撑性,通过将加强件21的横截面设计成直角三角形,可以较好的提高加强件21的稳定性和支撑性,使得加强件21能够为加强梁30和汽车前围板10等部件提供稳固的支撑,此外,第二翻边42可以便于加强梁30与加强件21的连接,第三翻边43可以便于将加强件21固定于汽车的地板上。其中,第二翻边42和第三翻边43可以是通过对加强件21的边缘部分进行弯折形成的,第二翻边42可以通过铆接、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与加强梁30连接,第三翻边43可以通过铆接、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与汽车的地板连接。
进一步的,将汽车前围结构应用于汽车时,加强件21的横截面的斜边可以朝向汽车的驾驶舱布置,有利于增大驾驶空间。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1内设置有多组沿第二预设方向YY排布的第三降噪腔体211,每组第三降噪腔体2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吸能腔211a,第三吸能腔211a沿第一预设方向XX延伸以贯穿加强件21。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降噪腔体211能较好吸收车辆正面碰撞的能量,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从而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好的碰撞保护,此外,第三降噪腔体211同样可以起到降噪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前围结构的隔声性能。
进一步的,所有第三降噪腔体211中第三吸能腔211a的数量或/和第三吸能腔211a的形状均不相同。以图5和图6中第三降噪腔体211设置有三层为例,第一层第三降噪腔体211包括1个第三吸能腔211a,且第一层第三降噪腔体211中的第三吸能腔211a的整体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第二层第三降噪腔体211包括2个第三吸能腔211a,且第二层第三降噪腔体211中的第三吸能腔211a的整体形状分别为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第三层第三降噪腔体211包括3个第三吸能腔211a,且第三层第三降噪腔体211中的第三吸能腔211a的整体形状分别为长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差异化的设计使得第三降噪腔体211能在吸能缓冲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抵抗变形的能力,防止发生碰撞后驾驶舱的空间急剧变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1远离加强梁30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23,连接板23靠近加强件21的中间部分设置且与加强件21连接,连接板23可以增强加强件21的中间部分的结构强度。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加强座22包括第一部分221以及与第一部分221连接的第二部分222,第一部分221位于汽车前围板10沿第三预设方向ZZ的一侧,第二部分222位于汽车前围板10沿第三预设方向ZZ的另一侧;其中,第一部分221用于与汽车的发动机舱连接,第二部分222用于与汽车的驾驶舱连接,利用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分别与发动机舱和驾驶舱连接,能够将发动机舱与驾驶舱以及汽车前围结构紧密的连接起来,较好的提高了汽车前围结构与车体的连接刚度。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两个加强座22相互面向的一侧连接有加强组件223,加强组件223位于第一部分221,加强组件223包括多个加强筋223a,多个加强筋223a相互交叉且连接于交叉节点223b。可以理解的是,加强组件223可以提升第一部分221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使得加强座22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和支撑性能。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222具有多层沿第二预设方向YY排布的第四降噪腔体222a,第四降噪腔体222a能较好吸收车辆发生碰撞时的能量,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第四降噪腔体222a也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可以进一步为乘客提供更好的碰撞保护。
基于上述的汽车前围结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汽车包括车体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汽车前围结构,车体具有发动机舱以及驾驶舱,汽车前围板10位于发动机舱与驾驶舱之间,汽车前围板10、加强座22以及加强件21均与车体连接。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汽车前围板,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
加强结构,包括加强件以及加强座,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汽车前围板沿第二预设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以及所述汽车前围板的厚度方向互相垂直;所述加强座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加强座分别位于所述加强件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两侧,所述加强座与所述汽车前围板以及所述加强件连接;
加强梁,位于所述汽车前围板与所述加强件之间,所述加强梁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汽车前围板、所述加强件以及所述加强座连接;所述加强梁内设置有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排布的第一降噪腔体和第二降噪腔体,所述第一降噪腔体以及所述第二降噪腔体均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以贯穿所述加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1,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2,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以及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1,与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2;
其中,所述b1大于或等于所述a1的0.9倍,所述b2大于或等于所述a2的0.9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1,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三预设方向的长度为a2,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以及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1,与所述第二降噪腔体的横截面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长度为b2;
其中,所述a1与所述a2相等,所述b1与所述b2不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降噪腔体位于所述第一降噪腔体远离所述汽车前围板的一侧,所述b2大于或等于所述b1的1.2倍,且小于或等于所述b1的1.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靠近所述汽车前围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加强梁以及所述汽车前围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的整体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加强件的第一锐角处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加强梁连接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加强件的第二锐角处连接有用于与汽车的地板连接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内设置有多组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排布的第三降噪腔体,每组所述第三降噪腔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吸能腔,所述第三吸能腔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以贯穿所述加强件。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所述车体具有发动机舱以及驾驶舱,所述汽车前围板位于所述发动机舱与所述驾驶舱之间,所述汽车前围板、所述加强座以及所述加强件均与所述车体连接。
CN202320698308.2U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9728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8308.2U CN219728354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8308.2U CN219728354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8354U true CN219728354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64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8308.2U Active CN219728354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8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72454B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5246139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5768838B2 (ja) 車両の骨格構造
JP6052408B2 (ja) 車体の前部構造
US9540047B2 (en)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coping with front collision
JP6724990B2 (ja) 自動車の外装パネル
US11007957B2 (en) Bumper structural body
JP2015113060A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WO2018021422A1 (ja) 衝撃吸収部材
JP2018118647A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6020381B2 (ja) 車両の骨格構造
JP6414298B1 (ja) 車体構造
JP5510778B2 (ja) ダッシュパネル周辺の車体構造
CN219728354U (zh) 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JP3949138B2 (ja) 端壁モジュール
JP6703322B1 (ja) 自動車骨格部材および電気自動車
JP2006502047A5 (zh)
JPWO2015025573A1 (ja) 自動車車体の壁体構造
JP6156306B2 (ja) 車両カウル構造
JP6179383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7449173B2 (ja) 車両用前方構造
CN218577876U (zh) 一种汽车前围板及汽车
KR100802920B1 (ko) 차량의 배기계 센터 행거 마운팅부의 구조
CN218662067U (zh) 机舱纵梁与a柱连接结构和车辆
CN218577877U (zh) 一种汽车前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