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0423U - 饮品设备 - Google Patents

饮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0423U
CN219720423U CN202320739983.5U CN202320739983U CN219720423U CN 219720423 U CN219720423 U CN 219720423U CN 202320739983 U CN202320739983 U CN 202320739983U CN 219720423 U CN219720423 U CN 219720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ssembly
water outlet
container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399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大军
许金元
王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Kingclean Intelligent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Kingclean Intelligent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Kingclean Intelligent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0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0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品设备,其包括机体;储水箱,用于提供净水;加热元件;第二出水口;放置底座,电连接安装在机体上;放置底座包括加热区,加热区位于第二出水口下方;接水容器,可放置在加热区上,接水容器包括容器主体、以及设于容器主体底部的第一容器加热组件;第一容器加热组件被配置为为接水容器中的液体进行再加热;其中,在接水容器放置在放置底座的加热区上,且确定对接水容器中的液体进行煮沸,或食物进行先泡后煮时:储水箱中的水经过加热元件加热后,自第二出水口流出;接水容器承接第二出水口流出的加热后的热水;加热区工作,对接水容器中的液体进行再次加热,以使得接水容器中的液体沸腾或保持沸腾。

Description

饮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饮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品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饮品设备中设置了加热模块,从而可以直接提供加热后的水。然而,一般的,饮品设备中,水经过加热后通过一段管路后流出。且,一般饮品设备的出水口与接水容器一般不会直接对接,即饮品设备的出水口与接水容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因此,经过加热的水流至接水容器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一些饮品设备中,为了保持接水容器中溶液的温度,在用以放置接水容器的底座上设置了保温组件。具体的,在接水容器中的液体温度降低至预设加热温度时,保温组件进行对其进行加热操作;在接水容器中的液体温度达到预设保持温度时,保温组件停止加热。然而,当需要使接水容器中的液体沸腾或保持沸腾时,则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经过加热的水流至接水容器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会有一定程度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使得接水容器中的水沸腾或保持沸腾的饮品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种饮品设备,所述饮品设备包括:
机体;储水箱,安装在所述机体上,用于提供净水;
加热元件,安装在所述机体上,用于根据用户操作,对自所述储水箱流出的液体进行加热;
第二出水口,用于根据用户操作,流出净水;
放置底座,电连接安装在所述机体上;所述放置底座包括加热区,所述加热区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下方;
接水容器,可放置在所述加热区上,所述接水容器包括容器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容器主体底部的第一容器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容器加热组件被配置为为所述接水容器中的液体进行再加热;
其中,在所述接水容器放置在所述放置底座的加热区上,且确定对接水容器中的液体进行煮沸,或食物进行先泡后煮时:所述储水箱中的水经过所述加热元件加热后,自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所述接水容器承接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的加热后的热水;所述加热区工作,对所述接水容器中的液体进行再次加热,以使得所述接水容器中的液体沸腾或保持沸腾。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器加热组件包括电发热结构以及与所述发热结构电连接的第一耦合器;所述饮品设备还包括电源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放置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耦合器匹配的第二耦合器;所述第二耦合器与所述电源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均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发热结构为发热管。
可选地,所述电发热结构大致呈环形。
可选地,所述电发热结构环绕所述第一耦合器设置。
可选地,所述饮品设备还包括若干个固定设于所述机体上的模式键;所述接水容器放置在所述放置底座上后,所述控制组件根据模式键的选择控制所述第一容器加热组件加热预设时间。
可选地,所述饮品设备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机体上的时间调整键;所述控制组件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键的操作,调整所述第一容器加热组件的加热时间。
可选地,所述接水容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容器主体底部的温度监测组件;所述温度监测组件用以监测接水容器内的水温。
可选地,所述第二耦合器包括对接主体,以及与所述对接主体匹配的零线端子和火线端子;所述零线端子和所述火线端子均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
所述对接主体上设有漏水孔;沿所述漏水孔的深度方向,所述零线端子和所述火线端子在所述对接主体上的投影偏离所述漏水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耦合器包括设于底部的耦合器下壳体;所述耦合器下壳体上设有排水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耦合器包括对接主体,以及与所述对接主体匹配的零线端子和火线端子;所述零线端子和所述火线端子均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
所述对接主体上设有漏水孔;所述零线端子和所述火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对接主体的大致相对的两侧;
所述对接主体具有若干个共轴线的对接环壁;所述零线端子设置在一个所述对接环壁上,所述火线端子设置在一个所述对接环壁上,且所述零线端子和所述火线端子均位于最外侧的对接环壁的内侧;以所述放置底座的底面为基准,所述零线端子和所述火线端子的高度,小于所述对接环壁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放置底座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放置底座与所述机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放置底座上设有集水区,所述集水区偏离所述第二耦合器设置。
可选地,所述放置底座的集水区设有集水槽。
可选地,所述放置底座还包括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集水槽中的集水盒、以及与所述集水盒匹配的集水盖板。
可选地,所述集水区位于所述第二耦合器的左侧;所述左侧,为操作者位于所述饮品设备的操作侧,并面对所述饮品设备时的左侧。
可选地,所述放置底座包括底座壳体;所述底座壳体上设有耦合器安装位;所述耦合器安装位具有安装环壁;所述第二耦合器包括对接主体,所述对接主体与所述安装环壁密封对接。
可选地,所述对接主体与所述安装环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接水容器还包括与所述容器主体匹配的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上设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处设有引流结构。
可选地,所述接水容器还包括与所述容器主体匹配的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上设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处设有柔性防尘盖;所述柔性防尘盖可在水流的作用下弯折,以形成进水间隙。
可选地,所述柔性防尘盖包括防尘部,所述防尘部的部分边缘自由悬空。
可选地,所述柔性防尘盖还包括与所述防尘部固定连接的固定部;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的内盖和外盖;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内盖和所述外盖夹持固定。
可选地,所述外盖具有插件,所述固定部具有与所述插件匹配的插槽;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内盖抵接;
或,所述内盖具有插件,所述固定部具有与所述插件匹配的插槽;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盖抵接。
可选地,所述插槽为环形插槽。
可选地,所述饮品设备还包括机体;所述接水容器还包括与所述容器主体匹配的盖体组件;所述容器主体底部设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处设有入水阀。
可选地,所述接水容器还包括:
盖体组件,与所述容器主体相匹配;
第一漏篮,用以与所述盖体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漏篮具有第一漏孔;以及
第二漏篮,用以与所述盖体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漏篮具有第二漏孔;所述第二漏孔的大小与所述第一漏孔的大小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漏篮具有第一固定连接部;所述第二漏篮具有第二固定连接部;所述盖体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匹配的第三固定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连接部匹配的第四固定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漏孔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漏孔的大小;
所述第一漏篮为金属漏篮;且/或,所述第二漏篮为玻璃漏篮。
可选地,所述饮品设备还包括:第一出水口,用于根据用户操作,流出净水。
可选地,所述饮品设备还包括:
储水箱,安装在所述机体上,所述储水箱内设有最高水位;所述饮品设备处于可使用状态时,所述储水箱的深度方向为第一方向-;以及
出水管路,其第一端与所述储水箱连通,第二端设有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出水管路具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具有至少一个止回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以所述储水箱的底壁为基准,所述止回位置的最低点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储水箱的最高水位,且所述止回位置与外部环境气压连通。
可选地,所述饮品设备还包括:
阀门组件,设于所述出水管路上,并位于所述止回位置与所述储水箱之间;所述阀门组件具有阀门进水口、第一阀门出水口以及第二阀门出水口;所述阀门进水口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第一阀门出水口与所述止回位置连通;所述第二阀门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阀门出水口为常开状态,所述第二阀门出水口为常闭状态。
实用新型的效果
上述饮品设备,可以通过第一容器加热组件为接水容器中的液体进行再加热,从而使得接水容器中的液体沸腾或保持沸腾,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设备的机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饮品设备除去接水容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接水容器的部分机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放置底座上的第二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图4所示耦合器的部分机构示意图。
图5b为图4中耦合器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的放大图。
图8为图1中放置底座的俯视图。
图9为图8所示放置底座的剖视图。
图10为图8所示放置底座除去第二耦合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所示放置底座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中接水容器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中A的放大图。
图14为图12中柔性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一漏篮与盖体组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第二漏篮与盖体组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中饮品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饮品设备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饮品设备穿过止回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0为图17所示饮品设备穿过止回进水口的局部剖视图。
图21为图17中止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所示止回机构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1所示止回机构的M-M向剖视图。
图24为图21所示止回机构沿第一截面的剖视图。
图25为图23所示止回机构的剖视图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3所示止回机构的剖视图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1中止回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17中水汽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所示水汽分离机构的N-N向剖视图。
图30为图17中加热管路与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30中加热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储水箱与出水管路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17所示饮品设备增加壳体和底座等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图32所示饮品设备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图32中水汽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图36所示水汽分离机构的P-P向剖视图。
图38为图36所示水汽分离机构的Q-Q向剖视图。
图39为图36所示水汽分离机构的R-R向剖视图。
图40为图36中水汽分离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图40中水汽分离主体的S-S向剖视图。
图42为图40中水汽分离主体的T-T向剖视图。
图43为图36中水汽分离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4为图34中水汽分离体体与储水箱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6为图45中饮品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7为图45中的阀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饮品设备;110、储水箱;111、止回阀;
120、出水管路;120a、冷水管路;120b、加热管路;120c、热水管路;121、出水通道;121a、进水口;121b、第一出水口;121c、止回位置;121d、第二出水口;123、止回机构;123a、止回通道;123b、止回进水口;123c、止回出水口;123d、排汽腔;123e、排汽通道;123f、排汽进口;123g、隔离壁;123h、水流档件;123i、档面;123j、导流结构;123k、导流面;123m、止回主体;123n、止回盖体;124、水汽分离机构;124a、排汽口;124b、水汽分离腔;124c、水汽分离进水口;124d、水汽分离主体;124e、水汽分离盖体;
130、连通管;131、连通通道;141、加热元件;150、水泵;
160、阀门组件;161、阀门进水口;162、第一阀门出水口;163、第二阀门出水口;
170、接水容器;171、容器主体;172、盖体组件;172a、入水口;172b、引流结构;172c、柔性防尘盖;172e、防尘部;172f、固定部;172g、插槽;172h、内盖;172j、外盖;172k、插件;172m、第三固定连接部;172n、第四固定连接部;172p、环盖;173、第一漏篮;173a、第一漏孔;173b、第一固定连接部;174、第二漏篮;174a、第二漏孔;174b、第二固定连接部;175、第一容器加热组件;175a、电发热结构;175b、第一耦合器;176、温度监测组件;177、加热壳体;
180、放置底座;182、第二耦合器;182a、对接主体;182b、零线端子;182c、火线端子;182d、地线端子;182e、第一信号线端子;182f、第二信号线端子;182g、漏水孔;182h、耦合器下壳体;182j、排水孔;184、集水区;184a、集水槽;184b、集水盒;184c、集水盖板;185、底座壳体;185a、耦合器安装位;185b、安装环壁;186、密封圈;187、第一固定孔;188、加热区;01、第二固定孔。a-a、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通过列举具体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局部特征可以被放大或缩小,以更加清楚的显示局部特征的细节;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中的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即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清楚的目的,不能理解为所指示特征的相对重要性或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若干个”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三个等;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的除外。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之上”、“上方”和“上面”、“下”、“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水平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的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的水平高度。
参见图1至图16,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设备100,包括机体、储水箱110、加热元件141、第二出水口121d、接水容器170以及放置底座180。
其中,储水箱110安装在机体上,用于提供净水。加热元件141安装在机体上,用于根据用户操作,对自储水箱110流出的液体进行加热。第二出水口121d用于根据用户操作,流出净水。放置底座180电连接安装在机体上。放置底座180包括加热区188,加热区188位于第二出水口121d下方。接水容器170可放置在所述加热区188上。接水容器170包括容器主体171、以及设于所述容器主体171底部的第一容器加热组件175。所述第一容器加热组件175被配置为:为所述接水容器170中的液体进行再加热。
在接水容器170放置在放置底座180的加热区188上,且确定对接水容器170中的液体进行煮沸,或食物进行先泡后煮时:储水箱110中的水经过加热元件141加热后,自第二出水口121d流出;接水容器(170)承接第二出水口121d流出的加热后的热水;所述加热区188工作,对所述接水容器170中的液体进行再次加热,以使得所述接水容器170中的液体沸腾或保持沸腾。
通过第一容器加热组件175为接水容器170中的液体进行再加热,从而使得接水容器170中的液体沸腾或保持沸腾,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且上述饮品设备100,流入接水容器170中的液体是经过加热元件141加热过的,在使用时,无需等待较长时间,即可使得接水容器170中的液体沸腾,使用方便。
具体地,参见图3和图4,第一容器加热组件175包括电发热结构175a以及与电发热结构175a电连接的第一耦合器175b。饮品设备100还包括固定设于机体上的放置底座180、电源组件和控制组件。放置底座180上设有与第一耦合器175b匹配的第二耦合器182。第二耦合器182与电源组件和控制组件均电连接。第一耦合器175b与第二耦合器182匹配,第一耦合器175b和第二耦合器182电连接,可以使得电发热结构175a能够通电,进而可以发热。
可选地,电发热结构175a为发热管。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电发热结构不限于发热管,还可以是任何其它可以发热的结构。
进一步地,可选地,电发热结构175a大致呈环形。同样的,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电发热结构的形状也不限于呈环形,还可以呈其它任何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更进一步地,电发热结构175a环绕所述第一耦合器175b设置,从而避免电发热结构175a与第一耦合器175b相互干涉。另外,电发热结构175a环绕所述第一耦合器175b设置,使得电发热结构175a具有更长的延伸长度,进而使得电发热结构175a具有一更高的发热效率,以提高加热速度。
再者,参见图3,容器主体171的底壁为金属底壁,电发热结构175a与容器主体171的底壁热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容器主体的玻璃底壁,金属底壁能够更加快速的将热量传递至容器主体171内,热量利用率更高。
参见图3和图12,接水容器170还包括设于容器主体171底侧的加热壳体177,电发热结构175a设于加热壳体177内,从而避免电发热结构175a产生的热量被过多的散发至外部环境中,进而提高热量利用率。
此外,现有技术中通过加热盘对玻璃容器进行加热时,若需要达到煮沸的状态,加热盘的温度需要远超过100℃,危险性较高。而图3和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电发热结构175a与容器主体171的金属底壁热接触,在需要达到煮沸的状态时所需要的温度高于100℃即可,危险性较低。
可选地,饮品设备100还包括若干个固定设于机体上的模式键。接水容器放置在所述放置底座上后,控制组件根据模式键的选择控制第一容器加热组件加热预设时间。可选地,模式键的模式包括:红茶、白茶、黑茶、花茶、灵芝虫草、石斛等。
示例性的,在用户需要煮茶时,触按“红茶”、“白茶”、“黑茶”、“花茶”、“灵梦虫草”、“石斛”任一茶品图标按键,任一茶品图标按键选中后,饮品设备提供不同的煮茶时间,若用户对时间有其他需求,可选择定时键“+”/“.”进行加热时间的设置;选择“开始/停止”按键,当接水容器170在机器上时,开始往接水容器170中注水;若无接水容器170,缺壶指示灯闪烁亮起,不往接水容器170中注水,在接水容器170没有提起离开机体的情况下,出水口121d开始注水,注水过程中可按“开始/停止”键停止注水;加热过程中,按下“开始/停止”按键,加热即可停止,若需要再加热,需要先按任一茶品图标按键,按“再加热”按键,继续加热;达到煮茶加热时间,将自动进行保温,加热而进入保温状态,并显示保温剩余时间;在进入保温状态时,按下“开始/停止”按键或长按“再加热”键5秒,保温功能取消;煮茶时显示的剩余煮水剩余时间,煮水程序结束后将自动跳至保温剩余时间;加热或保温过程中,中途取走接水容器170时机器报警滴滴三声,缺壶指示闪烁。另外,煮茶过程中可从左边取水口(即出水口121b)可进行取常温水、取热水。
可选地,饮品设备还包括固定设于机体上的时间调整键。控制组件根据时间调整键的操作,调整第一容器加热组件的加热时间。
可选地,在一些模式中,如红茶、白茶、黑茶、花茶等模式下,控制组件在控制第一容器加热组件加热预设时间后,自动进入保温状态。
具体参见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171底部设有温度监测组件176。温度监测组件176用以监测接水容器170内的水温。具体的,温度监测组件176与容器主体171的底壁热接触,进而可以监测容器主体171的底壁的温度,通过容器主体171的底壁温度,间接获取接水容器170中的水的温度。
可选地,温度监测组件176为NTC温度传感器。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温度监测组件不限于NTC温度传感器,还可以是其它任何可以监测接水容器中的水的温度的机构。
可选地,饮品设备上还设有开始/停止键。在选择模式键后,再操作开始/停止键,即可在加满水后,开始对应模式的加热操作。当然,若在加热过程中需要停止加热,可通过再次操作开始/停止键来实现。
可选地,饮品设备上还设有再加热键。当接水容器中的水未满且需要加满水后再加热时,在选择模式键后,再操作开始/停止键,即可在加满水后,开始对应模式的加热操作;当接水容器中的水未满时需要加热,在选择模式键后,再操作再加热键,即可开始对应模式的加热操作。
可选地,饮品设备上还设有显示结构,用以显示剩余加热/保温时间。
可选地,饮品设备上还设有可以监测接水容器是否放置到预设位置上的监测结构。如果接水容器位于预设位置,则上述操作(包括:加热操作)正常执行;若接水容器未位于预设位置,则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上述操作均不会执行。进一步可选地,饮品设备上还设有警报装置,控制组件在接收到需要加水或加热操作的信号后,若同时收到接水容器未在预设位置的信号,则控制警报装置发出警报。
可选地,饮品设备上还设有排水键。操作排水键,以排出储水箱中的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案件等均与控制组件连接,控制组件在接收到操作者的操作信号后,控制执行对应的程序。
具体的,参见图4、图5a和图5b,第二耦合器182包括对接主体182a,以及与对接主体182a匹配的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均与电源组件电连接。对接主体182a上设有漏水孔182g。沿漏水孔182g的深度方向,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在对接主体182a上的投影偏离漏水孔182g。从而,即使有水流从漏水孔流入第二耦合器182内,水流也不会落在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上,从而避免短路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耦合器182包括设于底部的耦合器下壳体182h;所述耦合器下壳体182h上设有排水孔182j。从而,通过漏水孔182g流入第二耦合器182中的水流,可以通过排水孔182j排出,进而更好的避免因水的累积而导致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短路的现象。
可选地,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设置在所述对接主体182a的大致相对的两侧,从物理空间上使得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相间隔,进而避免因水流同时与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接触而导致短路。因此,沿漏水孔182g的深度方向,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在对接主体182a上的投影,即使不完全偏离漏水孔182g设置,也能防止短路现象。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对接主体182a的形状,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设置在所述对接主体182a的大致相对的两侧,指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的圆心角在180度左右。当然,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随着对接主体182a的结构改变,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设置在所述对接主体182a的大致相对的两侧的定义相应改变。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对接主体182a具有若干个共轴线的对接环壁;零线端子182b设置在一个对接环壁上,火线端子182c设置在一个对接环壁上,且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均位于最外侧的对接环壁的内侧;以放置底座的底面为基准,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的高度,小于对接环壁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相邻对接环壁之间的间距减小,可避免人手深入相邻对接环壁之间,进而避免人手误触到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进而避免触电风险,以避免被灼伤。
此外,参见图5a,第二耦合器182还包括与对接主体182a匹配的地线端子182d。地线端子182d接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耦合器175b上也设有分别与零线端子182b、火线端子182c和地线端子182d一一对应的端子,从而实现第一耦合器175b和第二耦合器182的电连接,可以使得电发热结构175a能够通电,进而可以发热。
此外,第二耦合器182还包括与对接主体182a匹配的第一信号线端子182e和第二信号线端子182f。第一信号线端子182e和第二信号线端子182f与控制组件电连接,以将接水容器170是否放置在放置底座180上的信号传递给控制组件。因此,控制组件可以控制第二出水口121d闭合。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耦合器175b上也具有分别与第一信号线端子182e和第二信号线端子182f对接的信号线端子。可选地,可以通过第一耦合器175b上两信号线端子之间的电压值,来判断接水容器170是否放置在放置底座180上。
参见图1和图2,漏水孔182g与第二出水口121d对应设置。因此,即使将接水容器170拿开,第二出水口121d中有水滴低落,水滴可以落在漏水孔182g内,避免放置底座180上表面有水滞留。
此外,饮品设备100还包括设于机体上的第一出水口121b。第一出水口121b用于根据用户操作,流出净水即饮品设备100包含两个出水口。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饮品设备不限于仅包括两个出水口,还可以只包括一个出水口,或者多于两个出水口。
可选地,参见图1、图2和图6,所述放置底座180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一般的,控制组件和电源组件10设置在机体上。而本申请中,将第二耦合器182设置在放置底座180上。第二耦合器182需要通过导线与电源组件10和控制组件连接。放置底座180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可以保证第二耦合器182与电源组件10和控制组件电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更好的保证饮品设备100电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更好的保证饮品设备的运行。
可选地,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放置底座与机体可拆卸连接。从而,在放置底座上的结构需要清洁、检修或更换时,可以通过将放置底座拆卸后进行,方便作业。此外,在饮品设备的存放或运输时,也可以通过拆卸底座的方式,减小饮品设备的占地面积,便于存放和运输。
进一步地,可选地,放置底座与机体通过插拔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当然,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放置底座与机体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不限于此。
具体地,参见图6和图7,放置底座180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87,机体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187匹配的第二固定孔01,放置底座180与机体通过与第一固定孔187和第二固定孔01匹配的螺钉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放置底座和机体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销连接或卡合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参见图2所述放置底座180上设有集水区184,所述集水区184偏离所述第二耦合器182设置。集水区184的设置,可以用来收集废水。集水区184偏离第二耦合器182,可以避免收集的废水误流至第二耦合器182而导致第二耦合器182短路的情况。
进一步地,参见图9,所述放置底座180的集水区184设有集水槽184a。
更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底座180还包括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集水槽184a中的集水盒184b、以及与所述集水盒184b匹配的集水盖板184c。废水流至集水盒184b中。通过拆卸集水盒184b,以方便的将集水盒184b中的废水排出。集水盖板184c的设置,可以避免集水盒184b的开口直接暴露,进而避免杂物落在集水盒184b中,也避免集水盒184b中因落入杂物而导致集水盒184b中的废水飞溅。
明显的,集水盖板184c为镂空盖板,因此废水在流动至集水区184时,可以直接通过集水盖板184c的镂空处落至集水盒184b中。另外集水盖板184c的设置,使得放置底座180的集水区184可以放置物体。
此外,参见图1和图2,集水区184与第一出水口121b对应设置,即集水区184位于第一出水口121b的下侧。从而,即使第一出水口121b有水流出,流出的水也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集水区184。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集水区184也可以不与第一出水口121b对应设置。
参见图1、图2和图8,所述集水区184位于所述第二耦合器182的左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左侧,为操作者位于所述饮品设备100的操作侧,并面对所述饮品设备100时的左侧。可以理解的是,饮品设备100的操作侧为图8所示视图方向的底侧、第二耦合器182的左侧为图8所示视图方向的左侧。根据一般用户的操作习惯,用户多数情况下习惯使用右手取放接水容器190。相应的,一般接水容器190的出水口大致位于接水容器190的左侧,即大致面向设置集水区184的一侧设置,参见图1。因此,在取放接水容器190时,若接水容器190中的水流通过其出水口流出,则使得流出的水流可以流至集水区184,便于对流出的水流的收集,且能避免饮品设备100周围环境的潮湿程度,进而避免因潮湿而导致饮品设备100的寿命降低。
参见图10和图11,所述放置底座180包括底座壳体185。所述底座壳体185上设有耦合器安装位185a。所述耦合器安装位185a具有安装环壁185b。所述第二耦合器182包括对接主体182a,所述对接主体182a与所述安装环壁185b密封对接,以实现第二耦合器182的密封安装,避免水流等通过第二耦合器182边缘渗入放置底座180的内部。
可选地,所述对接主体182a与所述安装环壁185b之间设有密封圈186。即通过密封圈186实现第二耦合器182的密封安装。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耦合器密封安装的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使用其它任何可以实现密封效果的密封方式。
参见图12,接水容器170包括相互匹配的容器主体171和盖体组件172。盖体组件172上设有入水口172a,入水口172a处设有引流结构172b。从而使得水流能够顺利的流入接水容器170内。
参见图12至图14,盖体组件172上设有入水口172a,入水口172a处设有柔性防尘盖172c。柔性防尘盖172c可在水流的作用下弯折,以形成进水间隙。可以理解的是,柔性防尘盖172c的弯折方向为图12和图14中的b向。在不加水时,入水口172a大致被柔性防尘盖172c盖住,从而避免外界的灰尘通过入水口172a进入容器主体171的内腔。在加水时,柔性防尘盖172c在水流的作用下弯折以形成进水间隙。停止加水后,柔性防尘盖172c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复位。
具体的,柔性防尘盖172c包括防尘部172e,防尘部172e的部分边缘自由悬空。如此,防尘部172e可在水流的作用下弯折,以形成进水间隙。
更具体的,参见图14,防尘部172e的自由悬空的部分区域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度,从而在水流的作用下防尘部172e可以发生较大的形变,以形成较大的进水间隙,进而使得水流能够更加顺利的进入容器主体171的内腔。
参见图12至图14,柔性防尘盖172c还包括与防尘部172e固定连接的固定部172f。盖体组件172还包括固定连接的内盖172h和外盖172j。固定部172f通过内盖172h和外盖172j夹持固定。
更具体的,外盖172j具有插件172k,固定部172f具有与插件172k匹配的插槽172g。固定部172f与内盖172h抵接。插件172k与插槽172g的设置,可以避免固定部172f从外盖172j和内盖172h之间滑脱,即使得固定部172f可以更好的固定在盖体组件172上,进而柔性防尘盖172c可以更好的固定在盖体组件172上。
更具体的,插槽172g为环形插槽。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插件设置在内盖上,固定部上的插槽调整位置,以与内盖上的插件匹配;相应的,固定部与外盖抵接。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防止固定部的滑脱,还可以采用其它常规或非常规的方式进行限位,防止固定部滑脱即可。
参见图12、图15和图16,接水容器170还包括第一漏篮173和第二漏篮174。其中,第一漏篮173用以与盖体组件172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漏篮173具有第一漏孔173a。第二漏篮174用以与盖体组件172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漏篮174具有第二漏孔174a。第二漏孔174a的大小与第一漏孔173a的大小不同。第一漏篮173和第二漏篮174的设置,可以增加接水容器170的适用范围。
第一漏篮173具有第一固定连接部173b。第二漏篮174具有第二固定连接部174b。盖体组件172具有与第一固定连接部173b匹配的第三固定连接部172m,以及与第二固定连接部174b匹配的第四固定连接部172n。
具体地,参见图15,第一固定连接部173b为设于第一漏篮173顶壁内侧的凸起部。第三固定连接部172m为设于内盖172h外侧的凹槽。安装时,第一漏篮173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第一漏篮173可以部分套设在内盖172h上。并在第一固定连接部173b位于与第三固定连接部172m对应的位置时,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复原,以插设在第三固定连接部172m内。
进一步地,第三固定连接部172m成环状。因此,第一漏篮173在安装时,第一固定连接部173b均能更顺利地与第三固定连接部172m匹配,无需将第一固定连接部173b和内盖172h周向旋转对准。
参见图16,盖体组件172还包括环盖172p。环盖172p环绕内盖172h和外盖172j设置。第二固定连接部174b为设于第二漏篮174开口处的翻边结构。第四固定连接部172n为设于盖体组件172上的限位槽。
进一步地,内盖172h和外盖172j固定连接。内盖172h和外盖172j可作为一个整体,与环盖172p可拆卸连接。第四固定连接部172n由环盖172p与内盖172h围成。将内盖172h和外盖172j整体从环盖172p上拆卸,即可实现第二漏篮174的安装和拆卸。
具体到图15和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漏孔173a的大小小于第二漏孔174a的大小。
可选地,第一漏篮173为金属漏篮,用于泡茶时使用,如红茶、绿茶、白茶等。可选地,第二漏篮174为玻璃漏篮,用于泡花茶等时使用。由于玻璃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特点,因此可以方便的看到被浸泡的花等,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参见图17至图33,饮品设备100还包括出水管路120。其中,储水箱110内设有最高水位。饮品设备100处于可使用状态时,储水箱110的深度方向为第一方向a-a。可以理解的是,储水箱110的深度方向,指饮品设备100在使用安装后,储水箱110的垂直方向,具体如图19所示。出水管路120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水箱110连通,第二端设有第一出水口121b。可以理解的是,出水管路120的第一端设有进水口121a。出水管路120具有出水通道121。出水通道121具有至少一个止回位置121c。沿第一方向a-a,以储水箱110的底壁为基准,止回位置121c的高度H1,大于储水箱110的最高水位的高度H0,且止回位置与外部环境气压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图23示例性的给出了出水通道121上的一个止回位置121c。出水通道121中,位于止回位置121c和储水箱110最高水位之间的位置,也均为止回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可行的实施例中,出水通道也可以具有一个止回位置,且沿第一方向,以储水箱的底壁为基准,止回位置的高度等于储水箱的最高水位的高度。
出水管路120的出水通道121中具有止回位置121c,止回位置121c与外部环境气压连通,使得止回位置121c的气压与储水箱110内的气压相同,从而使得出水管路120中的水位与储水箱110内的水位保持一致,即使得出水通道121内的水位保持等于或低于储水箱110内的最高水位,进而避免水流通过止回位置121c流至第一出水口121b位置。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出水管路120的第一出水口121b滴水的现象。换言之,即使止回阀损坏,也能避免因储水箱110内的水流出而导致第一出水口121b产生滴水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一般的,储水箱110与外部环境气压连通,故储水箱110内的气压等于外部环境气压。从而饮品设备100在不作业时,即使止回位置121c与进水口121a之间无止回阀,储水箱110内的水位高度也与出水通道121内的水的水位高度保持持平,水流也不会通过止回位置121c流至第一出水口121b的位置。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饮品设备100作业时,在隔膜泵的作用下,水流可以通过止回位置121c流至第一出水口121b处。
本实施例中,出水管路120上设有与储水箱110固定的止回机构123,止回机构123具有止回通道123a,止回通道123a具有止回位置121c;止回通道123a具有止回进水口123b和止回出水口123c。
本实施例中,止回机构123与储水箱110直接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止回机构123与储水箱110还可以通过其它结构间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止回通道123a中并不是整体均为止回位置121c。需要说明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止回通道123a,使其每个位置均为止回位置121c。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将止回机构123增设在传统的饮品设备中的方式,解决传统的饮品设备的出水口易滴水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利用传统的饮品设备,避免已有设备的浪费。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将止回机构设置在传统的饮品设备上的方式,也需要适当改变原本饮品设备上的一些结构,例如:在储水箱的侧壁或顶壁上设置过孔等结构,以实现止回机构与储水箱的固定连接;调整出水管路,以使得止回机构能够置于出水管路中,进而使得止回通道能衔接至出水通道中。
具体的,参见图17,本实施例中,出水管路120包括依次设置的冷水管路120a、加热管路120b和热水管路120c。止回机构123设于热水管路120c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止回机构123不限于设置在热水管路120c上,还可以设置在冷水管路120a上。
参见图19,图21-图27,本实施例中,止回机构123具有排汽腔123d以及连通止回通道123a和排汽腔123d内的排汽通道123e;排汽腔123d与外部环境气压连通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排汽通道123e用以将止回通道123a中的汽流排出至排汽腔123d内,且允许汽流在排汽腔123d和止回通道123a之间流动。从而,一方面,避免止回通道123a内的水流流入排汽腔123d内;另一方面,排汽腔123d内的水汽可以统一排出。再一方面,在止回机构123内可以实现一次水汽分离,从而使得流出止回出水口123c的水流更加平稳和顺畅。
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止回通道可以直接与外部环境气压连通。
本实施例中,止回机构123包括止回主体123m和止回盖体123n。止回主体123m和止回盖体123n对接形成止回通道123a和排汽腔123d。止回进水口123b和止回出水口123c均位于止回主体123m上,水流档件123h和导流结构123j均位于止回盖体123n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止回结构不限于通过止回主体和止回盖体组合形成,具体通过对接后能形成前述止回机构所需要的结构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饮品设备100还包括设于出水管路120末端的水汽分离机构124。水汽分离机构124具有排汽口124a。排汽腔123d具有排汽进口123f。排汽口124a与排汽进口123f与排汽腔123d对接。从而,将水汽分离机构124中排出的汽流通过排汽腔123d流出。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水口121b也设置在水汽分离机构124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止回机构123和水汽分离机构124实现两次水汽分离,从而使得从第一出水口121b流出的水流更加平稳和顺畅,避免水流飞溅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排汽腔123d与止回通道123a通过隔离壁123g隔离。止回通道123a内设有与隔离壁123g间隔设置的水流档件123h,水流档件123h在隔离壁123g所在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排汽通道123e,以防止止回通道123a内的水流通过排汽通道123e流入排汽腔123d。如此,止回通道123a内的水流通过止回出水口123c流出,气流依次通过水流档件123h与隔离壁123g之间的间隔、排汽通道123e、排汽腔123d流出,从而更好的实现水汽分离。
本实施例中,隔离壁123g呈板状。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隔离壁123g不限于呈板状,还可以呈任意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隔离壁与止回通道123a的至少部分侧壁一体成型,也与排汽腔123d的至少部分侧壁一体成型,从而能够更好的将止回通道123a和排汽腔123d隔离。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水流档件123h也呈板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水流档件也不限于呈板状,还可以呈任意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水流档件123h的远离排汽通道123e的表面为档面123i,档面123i上设有导流结构123j。导流结构123j用以引导水流向止回出水口123c方向流动。以使得流入止回通道123a内的水流能够更加顺利的从止回出水口123c流出。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导流结构123j与止回出水口123c相对设置。导流结构123j包括若干个间隔设于水流档件123h的档面123i上的导流筋。从而,流动至被导流结构123j阻挡的水流,提前转向后向止回出水口123c的方向流动;而未被导流结构123j阻挡的水流,在继续流动的过程中,在自身惯性和重力的作用下向止回出水口123c方向流动或被水流档件123h阻挡后转向止回出水口123c的方向流动。从而,使得止回通道123a内的水流能够更加均匀的从止回出水口123c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导流结构的位置和形状均不限于此,能引导水流向止回出水口的方向流动即可。
本实施例中,导流结构123j与水流档件123h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导流结构123j与水流档件123h还可以分别成型,然后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导流结构123j具有导流面123k,导流面123k为平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导流面不限于平面,还可以呈其它任意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例如,导流面具有若干个沿导流方向的导流槽,以更好的引导水流沿导流方向流动。
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第一方向a-a的表面上,隔离壁123g和水流档件123h的投影均位于止回出水口123c的投影的远离止回进水口123b的投影的一侧。从而,由止回进水口123b流入止回通道123a的水流首先流经止回出水口123c,也能避免水流流入排汽腔123d内。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隔离壁和水流档件的设置不限于此。相应的,止回通道与排汽腔的分布也可以相应调整。如:隔离墙环绕排汽腔,相应的止回通道环绕排汽腔设置;或隔离墙环绕止回通道设置,相应的排汽腔环绕止回通道设置。
止回出水口123c设于止回通道123a的底壁上,且止回通道123a的底壁向止回出水口123c的方向倾斜。从而,避免使得止回进水口123b进入止回通道123a内的水流能在重力的作用下更加顺利的从止回出水口123c流出,避免水在止回通道123a内留存。因此,在饮品设备100停止使用后,也不会存在残留的水从止回出水口123c流出的现象,进而避免出水通道121的第一出水口121b因此而产生滴水现象。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止回通道123a的底壁向止回出水口123c的方向倾斜”,指的是止回通道123a的底壁大体上向止回出水口123c倾斜,即可能存在局部位置不倾斜的情况,如本实施例中环绕止回进水口123b顶端的区域。
本实施例中,止回进水口123b设于止回通道123a的底壁上,且止回进水口123b的顶端为止回位置,止回进水口123b的顶端高于止回出水口123c的顶端,从而便于止回进水口123b流入的水能更加顺利的从止回出水口123c流出。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止回进水口还可以设置在止回通道的侧壁上或顶壁上等位置。
本实施例中,止回进水口123b的内径小于止回出水口123c的内径。从而避免流入止回通道123a中的水在水流通道内积存,以更加顺利、及时的从止回出水口123c流出。
本实施例中,止回位置121c通过连通通道131与储水箱110连通,储水箱110与外部环境气压连通,从而实现止回位置121c与外部环境气压连通。连通通道131的与所述储水箱110连通的开口高于所述储水箱110的最高水位。从而,一方面,避免汽流排放至外部环境而增加外部环境的湿度,进而避免对饮品设备100等的侵蚀;另一方面,汽流流至储水箱110中,汽流液化后留在储水箱110中,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止回机构123上固定设有连通管130,连通管130的内腔形成连通通道131,即通过连通管130设置连通通道131。储水箱110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孔,连通管130固定插设于固定孔内。
可选地,连通管130为硬质管,从而可以通过连通管130实现止回机构123和储水箱110的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止回机构和储水箱的固定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连通管130与止回机构123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连通管130与止回机构123还可以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a-a,以储水箱110的底壁为基准,第一出水口121b低于储水箱110的最高水位,从而便于用户接水。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出水管路上还可以设置有多个出水口,且部分出水口位于高于储水箱的最高水位。
本实施例中,储水箱110为净水箱。
本实施例中,饮品设备100还包括过滤组件(未图示)。过滤组件具有出水端,过滤组件的出水端与储水箱110连通。
本实施例中,饮品设备100还包括原水箱(未图示)。原水箱通过管路与过滤组件连通,以向过滤组件供应原水。
或者饮品设备100还包括原水进水管。原水进水管与过滤组件连通,以向过滤组件供应原水。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2,饮品设备100还包括止回阀111,止回阀设于所述储水箱110的与出水管路120的第一端连通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饮品设备100还包括水泵150以及加热组件,水泵设于出水管路120上。加热组件设于出水管路120上。水泵150泵出的水流经加热组件加热后,由出水管路120第二端的第一出水口121b流出。其中,水泵150为隔膜泵。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插设在加热管路120b内的加热元件141。具体的,加热元件141为加热棒,加热元件141沿加热管路120b延伸的方向延伸。进一步的,参见图30和图31,加热元件141上设有螺旋状的凸起,以增加加热元件141与净水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加快速的给净水加热。
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加热组件不限于此,还可以是插设在加热管路内,且呈螺旋状或U型等形状的加热管;也可是环绕设于加热管路外壁上,且呈螺旋延伸的加热管;也可以是若干个套设在加热管路上的加热环等。
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a-a,储水箱110位于饮品设备100的中上部,参见图33;储水箱110与出水管路120对接的位置,位于储水箱110的底部,参见图32。从而,便于储水箱110中的水通过出水管路120流出。沿第一方向a-a,第一出水口121b位于饮品设备200的中下部,从而便于用户接水。
如图34-图4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设备200,与饮品设备100不同的是:水汽分离机构124固定设于储水箱110上;水汽分离机构124具有水汽分离腔124b,以及连通水汽分离腔124b的第一出水口121b、排汽口124a和水汽分离进水口124c;水汽分离进水口124c与第一出水口121b之间具有止回位置121c。即水汽分离机构124上设置有止回位置121c。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水汽分离进水口124c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a-a的夹角小于等于90度;且水汽分离进水口124c为止回位置121c。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止回位置的设置不限于此,还可以是水汽分离进水口上的任意其它位置,或水汽分离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某个位置等。
换言之,饮品设备200与饮品设备100不同的是,饮品设备200直接在水汽分离机构124上设置止回位置121c,未设置饮品设备100中的止回机构,结构更加简单,组装也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4和图44,本实施例中,止回位置121c通过连通通道131与储水箱110连通,储水箱110与外部环境气压连通,从而实现止回位置121c与外部环境气压连通。连通通道131的与储水箱110连通的开口高于储水箱110的最高水位。从而,一方面,避免汽流排放至外部环境而增加外部环境的湿度,进而避免对饮品设备100等的侵蚀;另一方面,汽流流至储水箱110中,汽流液化后留在储水箱110中,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水汽分离机构124上固定设有连通管130,连通管130的内腔形成连通通道131,即通过连通管130设置连通通道131。储水箱110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孔,连通管130固定插设于固定孔内。
可选地,连通管130为硬质管,从而可以通过连通管130实现水汽分离机构124和储水箱110的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水汽分离机构和储水箱的固定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水汽分离机构124具有排气口124a,连通管130固定套设在排气口124a的外壁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连通管与水汽分离机构还可以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水汽分离机构124包括水汽分离主体124d和水汽分离盖体124e。水汽分离主体124d和水汽分离盖体124e对接形成水汽分离腔124b。水汽分离进水口124c和排汽口124a设置在水汽分离盖体124e上,第一出水口121b设于水汽分离主体124d上。
参见图45至图47,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设备300,与饮品设备100不同的是,饮品设备300还包括第二出水口121d以及阀门组件160。
其中,第二出水口121d设于机体上。阀门组件160设于出水管路120上,并位于止回位置121c与储水箱110之间。图46中所示的止回机构123与饮品设备100中的止回机构123相同,止回位置121c参考图23所示。阀门组件160具有阀门进水口161、第一阀门出水口162以及第二阀门出水口163。阀门进水口161与储水箱110连通。第一阀门出水口162与止回位置121c连通。第二阀门出水口163与第二出水口121d连通。第一阀门出水口162为常开状态,第二阀门出水口163为常闭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阀门出水口162为常开状态,指在饮品设备未操作的情况下(例如,饮品设备处于待机状态),第一阀门出水口162处于打开状态,即流入阀门组件160中的水流可以由第一阀门出水口162流出。第二阀门出水口163为常闭状态,指在饮品设备未操作的情况下,第二阀门出水口163处于关闭状态,即流入阀门组件160中的水流不可由第二阀门出水口163流出。示例性的,在饮品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第一阀门出水口162为常开状态,第二阀门出水口163为常闭状态时,若储水箱110漏水,因二阀门出水口163为常闭状态,水无法从与第二阀门出水口163连通的第二出水口121d流出,此时,由第一阀门出水口162流出的水,经止回位置121c阻止,无法从第一出水口121b流出。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饮品设备300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使得第一阀门出水口162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阀门出水口163处于打开状态;例如,用户需要从第二出水口121d出水的使用场景。
饮品设备300设置了第一出水口121b和第二出水口121d两个出水口。由第一出水口121b流出的水流,需要首先经过止回位置121c。如前所述,止回位置121c的设置,可以在饮品设备300未使用时,避免第一出水口121b处产生滴水现象。由第二出水口121d流出的水流,需要经过阀门组件160,且与第二出水口121d对接的第二阀门出水口163为常闭状态,从而可以在饮品设备300未使用时,避免第二出水口121d处产生滴水现象。
参见图46,阀门组件160的高度,低于储水箱110的最高水位。如前,止回位置121c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出水口121b滴水;第二阀门出水口163处于常闭状态,从而可以避免第二出水口121d滴水。因此,即使阀门组件160的高度低于储水箱110的最高水位,也不会引起第一出水口121b和第二出水口121d的滴水。此外,由于阀门组件160的高度可以低于储水箱110的最高水位,从而便于阀门组件160在饮品设备上的位置设置。
图46和图4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阀门组件160包括两个阀门出水口。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阀门组件上阀门出水口的个数不限于两个,还可以多于两个。例如,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阀门组件还具有第三阀门出水口。饮品设备还包括设于机体上的第三出水口。第三阀门出水口与第三出水口连通。第三阀门出水口为常闭状态。
参见图46,沿出水管路120的延伸路径,阀门组件160位于加热组件和止回位置121c之间。在需要取热水时,控制加热组件运行,即可使得流入阀门组件160中的水流为被加热过的水流。
应当理解,以上实施例均为示例性的,不用于包含权利要求所包含的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各种变形和改变。同样的,也可以对以上实施例的各个技术特征进行任意组合,以形成可能没有被明确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实施例。因此,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不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

Claims (32)

1.一种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饮品设备包括:
机体;
储水箱(110),安装在所述机体上,用于提供净水;
加热元件(141),安装在所述机体上,用于根据用户操作,对自所述储水箱(110)流出的液体进行加热;
第二出水口(121d),用于根据用户操作,流出净水;
放置底座(180),电连接安装在所述机体上;所述放置底座(180)包括加热区(188),所述加热区(188)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121d)下方;
接水容器(170),可放置在所述加热区(188)上,所述接水容器(170)包括容器主体(171)、以及设于所述容器主体(171)底部的第一容器加热组件(175);所述第一容器加热组件(175)被配置为为所述接水容器(170)中的液体进行再加热;
其中,在所述接水容器(170)放置在所述放置底座(180)的加热区(188)上,且确定对接水容器(170)中的液体进行煮沸,或食物进行先泡后煮时:所述储水箱(110)中的水经过所述加热元件(141)加热后,自所述第二出水口(121d)流出;所述接水容器(170)承接所述第二出水口(121d)流出的加热后的热水;所述加热区(188)工作,对所述接水容器(170)中的液体进行再次加热,以使得所述接水容器(170)中的液体沸腾或保持沸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加热组件(175)包括电发热结构(175a)以及与所述发热结构(175a)电连接的第一耦合器(175b);
所述饮品设备还包括电源组件(10)和控制组件;所述放置底座(18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耦合器(175b)匹配的第二耦合器(182);所述第二耦合器(182)与所述电源组件(10)和所述控制组件均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发热结构(175a)为发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发热结构(175a)大致呈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发热结构(175a)环绕所述第一耦合器(175b)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饮品设备还包括若干个固定设于所述机体上的模式键;所述接水容器(170)放置在所述放置底座(180)上后,所述控制组件根据模式键的选择控制所述第一容器加热组件(175)加热预设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饮品设备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机体上的时间调整键;所述控制组件根据所述时间调整键的操作,调整所述第一容器加热组件(175)的加热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容器(170)还包括设于所述容器主体(171)底部的温度监测组件(176);所述温度监测组件(176)用以监测接水容器(170)内的水温。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耦合器(182)包括对接主体(182a),以及与所述对接主体(182a)匹配的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所述零线端子(182b)和所述火线端子(182c)均与所述电源组件(10)电连接;
所述对接主体(182a)上设有漏水孔(182g);沿所述漏水孔(182g)的深度方向,所述零线端子(182b)和所述火线端子(182c)在所述对接主体(182a)上的投影偏离所述漏水孔(182g)。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耦合器(182)包括设于底部的耦合器下壳体(182h);所述耦合器下壳体(182h)上设有排水孔(182j)。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耦合器(182)包括对接主体(182a),以及与所述对接主体(182a)匹配的零线端子(182b)和火线端子(182c);所述零线端子(182b)和所述火线端子(182c)均与所述电源组件(10)电连接;
所述对接主体(182a)上设有漏水孔(182g);所述零线端子(182b)和所述火线端子(182c)设置在所述对接主体(182a)的大致相对的两侧;
所述对接主体(182a)具有若干个共轴线的对接环壁;所述零线端子(182b)设置在一个所述对接环壁上,所述火线端子(182c)设置在一个所述对接环壁上,且所述零线端子(182b)和所述火线端子(182c)均位于最外侧的对接环壁的内侧;以所述放置底座的底面为基准,所述零线端子(182b)和所述火线端子(182c)的高度,小于所述对接环壁的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9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底座(180)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底座(180)与所述机体可拆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2-5、9-11任一项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底座(180)上设有集水区(184),所述集水区(184)偏离所述第二耦合器(182)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底座(180)的集水区(184)设有集水槽(184a)。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底座(180)还包括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集水槽(184a)中的集水盒(184b)、以及与所述集水盒(184b)匹配的集水盖板(184c)。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区(184)位于所述第二耦合器(182)的左侧;所述左侧,为操作者位于所述饮品设备的操作侧,并面对所述饮品设备时的左侧。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底座(180)包括底座壳体(185);所述底座壳体(185)上设有耦合器安装位(185a);所述耦合器安装位(185a)具有安装环壁(185b);所述第二耦合器(182)包括对接主体(182a),所述对接主体(182a)与所述安装环壁(185b)密封对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主体(182a)与所述安装环壁(185b)之间设有密封圈(186)。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容器(170)还包括与所述容器主体(171)匹配的盖体组件(172);所述盖体组件(172)上设有入水口(172a),所述入水口(172a)处设有引流结构(172b)。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容器(170)还包括与所述容器主体(171)匹配的盖体组件(172);所述盖体组件(172)上设有入水口(172a),所述入水口(172a)处设有柔性防尘盖(172c);所述柔性防尘盖(172c)可在水流的作用下弯折,以形成进水间隙。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防尘盖(172c)包括防尘部(172e),所述防尘部(172e)的部分边缘自由悬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防尘盖(172c)还包括与所述防尘部(172e)固定连接的固定部(172f);所述盖体组件(172)还包括固定连接的内盖(172h)和外盖(172j);所述固定部(172f)通过所述内盖(172h)和所述外盖(172j)夹持固定。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72j)具有插件(172k),所述固定部(172f)具有与所述插件(172k)匹配的插槽(172g);所述固定部(172f)与所述内盖(172h)抵接;
或,所述内盖(172h)具有插件(172k),所述固定部(172f)具有与所述插件(172k)匹配的插槽(172g);所述固定部(172f)与所述外盖(172j)抵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72g)为环形插槽。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饮品设备还包括机体;所述接水容器(170)还包括与所述容器主体(171)匹配的盖体组件(172);所述容器主体(171)底部设有入水口(172a),所述入水口(172a)处设有入水阀。
27.根据权利要求1-5、8-11、18-26任一项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容器(170)还包括:
盖体组件(172),与所述容器主体(171)相匹配;
第一漏篮(173),用以与所述盖体组件(172)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漏篮(173)具有第一漏孔(173a);以及
第二漏篮(174),用以与所述盖体组件(172)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漏篮(174)具有第二漏孔(174a);所述第二漏孔(174a)的大小与所述第一漏孔(173a)的大小不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篮(173)具有第一固定连接部(173b);所述第二漏篮(174)具有第二固定连接部(174b);所述盖体组件(172)具有与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173b)匹配的第三固定连接部(172m),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连接部匹配的第四固定连接部(172n)。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孔(173a)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漏孔(174a)的大小;
所述第一漏篮(173)为金属漏篮;且/或,所述第二漏篮(174)为玻璃漏篮。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饮品设备还包括:
第一出水口(121b),用于根据用户操作,流出净水。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储水箱(110),安装在所述机体上,所述储水箱(110)内设有最高水位;所述饮品设备处于可使用状态时,所述储水箱(110)的深度方向为第一方向(a-a);以及
出水管路(120),其第一端与所述储水箱(110)连通,第二端设有所述第一出水口(121b);所述出水管路(120)具有出水通道(121);所述出水通道(121)具有至少一个止回位置(121c);沿所述第一方向(a-a),以所述储水箱(110)的底壁为基准,所述止回位置(121c)的最低点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储水箱(110)的最高水位,且所述止回位置(121c)与外部环境气压连通。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饮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饮品设备还包括:
阀门组件(160),设于所述出水管路(120)上,并位于所述止回位置(121c)与所述储水箱之间;所述阀门组件(160)具有阀门进水口(161)、第一阀门出水口(162)以及第二阀门出水口(163);所述阀门进水口(161)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第一阀门出水口(162)与所述止回位置(121c)连通;所述第二阀门出水口(163)与所述第二出水口(121d)连通;所述第一阀门出水口(162)为常开状态,所述第二阀门出水口(163)为常闭状态。
CN202320739983.5U 2022-09-09 2023-04-06 饮品设备 Active CN21972042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2715 2022-09-09
CN2022111027159 2022-09-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0423U true CN219720423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3039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39983.5U Active CN219720423U (zh) 2022-09-09 2023-04-06 饮品设备
CN202310360350.8A Pending CN117678900A (zh) 2022-09-09 2023-04-06 饮水设备
CN202310360345.7A Pending CN117678896A (zh) 2022-09-09 2023-04-06 饮品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60350.8A Pending CN117678900A (zh) 2022-09-09 2023-04-06 饮水设备
CN202310360345.7A Pending CN117678896A (zh) 2022-09-09 2023-04-06 饮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1972042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8896A (zh) 2024-03-12
CN117678900A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3360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ильтрации воды с емкостью для сбора отфильтрованной воды и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ым элементом
TW542706B (en) Coffee maker
CN102762135B (zh) 加热的液体用的容器和电器装置
US4205598A (en) Electric coffee maker
CN1980586A (zh) 咖啡机
CN219720423U (zh) 饮品设备
CN106308518A (zh) 底部上水蒸茶壶
CN219720435U (zh) 饮水设备
CN1332614C (zh) 带有排放底座的电烧煮设备
US4414884A (en) Coffeemaker with coffee spreader
RU2280400C1 (ru) Кофеварка и микроволновая печь с такой кофеваркой
CN107997523A (zh) 一种用于泡茶的茶壶
CN209915797U (zh) 多功能烹饪锅
CN209733477U (zh) 一种蒸烤组合机
CN209883803U (zh) 一种蒸烤组合机
CN209547809U (zh) 一种具有防滴水功能的炒锅
CN111387817B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3371310U (zh) 一种多功能高压煎煲壶
CN213309160U (zh) 一种使用体验好的空气炸锅
CN217827568U (zh) 一种具有蒸汽加湿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19479819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13248579U (zh) 一种蒸汽式空气炸锅的进水结构
CN216754220U (zh) 一种新型煮茶器
CN210144486U (zh) 一种蒸蛋器
CN216907597U (zh) 一种排水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