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7328U - 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7328U
CN219717328U CN202320399021.XU CN202320399021U CN219717328U CN 219717328 U CN219717328 U CN 219717328U CN 202320399021 U CN202320399021 U CN 202320399021U CN 219717328 U CN219717328 U CN 2197173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orizontal type
plastic part
terminal strip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990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文
何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oyu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uoy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uoyu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uoy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990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73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73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73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包括:第一外壳;塑胶件,所述塑胶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端子排,所述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塑胶件内,且所述端子排的两端外露于所述塑胶件;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Type-C母座具有由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构成的双外壳结构,从而能够增强卧式Type-C母座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的连接强度,提升卧式Type-C母座的破坏力,使得卧式Type-C母座不易被破坏。

Description

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
背景技术
USB接口具有三种不同外观的接口,即Type-A、Type-B与Type-C,Type-C拥有比Type-A、Type-B均小的多的体积,是最新的USB外形标准。另外,Type-C是一种既可以应用于主设备,又可以应用于外部设备的接口类型,能够支持双面盲插,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卧式Type-C母座一般具有外壳、塑胶主体与端子排等,端子排被包覆在塑胶主体内,外壳套设在塑胶主体上,在与终端设备连接时,主要通过外壳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实现连接。然而,Type-C母座主要通过外壳与电路板实现连接,这样,当Type-C母座与电路板连接后会使得Type-C母座的与电路板的连接强度不够,容易被破坏。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以解决现有卧式Type-C母座安装于终端设备后与电路板的连接强度不够所导致的容易被破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卧式Type-C母座,其包括:
第一外壳;
塑胶件,所述塑胶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
端子排,所述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塑胶件内,且所述端子排的两端外露于所述塑胶件;
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两侧;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外壳还包括:防尘部;
所述防尘部位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后端,并抵接于所述塑胶件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塑胶件包括:固定部、上塑胶部与下塑胶部;所述端子排包括:上端子排与下端子排;其中,
所述上塑胶部与所述下塑胶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所述上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上塑胶部内,且所述上端子排的前端外露于所述上塑胶部的上端面,所述上端子排的后端依次穿过所述上塑胶部与所述固定部;
所述下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下塑胶部,且所述下端子排的前端外露于所述下端子排的下端面,且所述下端子排的后端依次穿过所述下塑胶部与所述固定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卧式Type-C母座还包括:中夹片;所述中夹片设置在所述上端子排与所述下端子排之间并外露于所述塑胶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外壳还包括: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
所述第一卡接部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顶壁的内表面;
所述第二卡接部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底壁的内表面;
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外壳还包括: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一限位部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顶壁的内表面与底壁的内表面,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适配的第一限位槽;
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侧面;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适配的第二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端子排的后端呈L型;所述下端子排的后端呈L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包括:第一外壳;塑胶件,所述塑胶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端子排,所述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塑胶件内,且所述端子排的两端外露于所述塑胶件;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Type-C母座具有由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构成的双外壳结构,从而能够增强卧式Type-C母座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的连接强度,提升卧式Type-C母座的破坏力,使得卧式Type-C母座不易被破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中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塑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塑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卧式Type-C母座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卧式Type-C母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用新型中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1、第一外壳;11、第一连接部;12、第一卡接部;13、第二卡接部;14、第一限位部;15、第二限位部;2、塑胶件;21、固定部;211、第一限位槽;212、第二限位槽;22、上塑胶部;221、定位柱;23、下塑胶部;231、定位孔;3、端子排;31、上端子排;32、下端子排;4、第二外壳;41、第二连接部;42、防尘部;43、第一通孔;5、中夹片;51、卡勾部;5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的较佳实施例。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包括:第一外壳1、塑胶件2、端子排3与第二外壳4。所述塑胶件2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内;所述端子排3部分被包覆于所述塑胶件2内,且所述端子排3的两端外露于所述塑胶件2;所述第二外壳4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1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外壳1与所述第二外壳4均为金属外壳,所述第一外壳1具有容置所述塑胶件2的腔体,所述第二外壳4具有容置所述第一外壳1的腔体。所述塑胶件2将所述端子排3包覆以防止短路,且所述端子排3的两端,即前端与后端外露于所述塑胶件2,其中所述端子排3的后端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连接,所述端子排3的前端与Type-C公头的端子排对应连接。在卧式Type-C母座安装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上之后,所述第一外壳1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外壳4套设于所述第一外壳1上之后并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连接。这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Type-C母座具有由所述第一外壳1与所述第二外壳4构成的双外壳结构,从而能够增强卧式Type-C母座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的连接强度,提升卧式Type-C母座的破坏力,使得卧式Type-C母座不易被破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外壳4套设于所述第一外壳1上后,所述第一外壳1与所述第二外壳4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请参阅图1与图2,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塑胶件2包括:固定部21、上塑胶部22与下塑胶部23;所述端子排3包括:上端子排313与下端子排323。其中,所述上塑胶部22与所述下塑胶部23相对设置在所述固定部21上;所述上端子排313部分被包覆于所述上塑胶部22内,且所述上端子排313的前端外露于所述上塑胶部22的上端面,所述上端子排313的后端依次穿过所述上塑胶部22与所述固定部21;所述下端子排323部分被包覆于所述下塑胶部23,且所述下端子排323的前端外露于所述下端子排323的下端面,且所述下端子排323的后端依次穿过所述下塑胶部23与所述固定部21。
具体地,所述固定部21主要配合所述第一外壳1起到支架作用。所述上端子排313的前端外露于所述上塑胶部22的上表面,所述下端子排323的前端外露于所述下塑胶部23的下表面,以满足正反插的功能。所述上端子排313的后端以及所述下端子排323的后端穿设于所述固定部21,以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实现连接。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卧式Type-C母座还包括:中夹片5;所述中夹片5设置在所述上端子排313与所述下端子排323之间并外露于所述塑胶件2。
具体地,所述中夹片5位于所述上端子排313与所述下端子排323之间,所述中夹片5的两侧设置有卡勾部51,所述卡勾部51外露于所述塑胶件2,当卧式Type-C母座与Type-C公头配合连接时,卧式Type-C母座通过所述卡勾部51与Type-C公头实现连接。
请参阅图4与图5,进一步地,所述上塑胶部22上间隔设置有定位柱221,所述下塑胶部23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221适配的定位孔231,所述中夹片5与所述定位孔23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52,所述定位柱221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52与所述定位孔231。当所述中夹片5被夹持在所述上塑胶部22与所述下塑胶部23之间,所述上塑胶部22与所述下塑胶部23之间通过所述定位柱221实现连接。
请参阅图2与图6,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端子排313的后端呈L型,所述下端子排323的后端呈L型,以使卧式Type-C母座能够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平行设置。
请参阅图1与图6,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1包括: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两侧。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1设置有两个,并分布在所述第一外壳1两侧,当卧式Type-C母座安装与终端设备上的电路板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电路板上的插槽实现连接,以防止卧式Type-C母座松动。
请继续参阅图1与图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壳4包括:第二连接部41;所述第二连接部41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4两侧;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41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间隔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部41位于所述第二外壳4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4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且所述第二连接部4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错开设置。当卧式Type-C母座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实现连接后,所述第一外壳1的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二外壳4的第二连接部41均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连接,以使卧式Type-C母座稳定安装于终端设备上,不易被折弯破坏,从而增强了卧式Type-C母座的不被破坏的能力。
请继续参阅图1与图6,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外壳4还包括:防尘部42。所述防尘部42位于所述第二外壳4的后端,并抵接于所述塑胶件2的侧面。
具体地,所述防尘部42位于卧式Type-C母座的后端,可以隔挡卧式Type-C母座的后部,并抵接于所述塑胶件2,从而可以起防尘的作用。
请参阅图1与图7,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1还包括:第一卡接部12与第二卡接部13;所述第一卡接部12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的顶壁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卡接部13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的底壁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外壳4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43。
具体地,所述第一卡接部12与所述第二卡接部13均为弹片。所述第一卡接部12与所述第二卡接部13的一端均朝向所述第一外壳1的内部倾斜翘起。当卧式Type-C母座与Type-C公头实现连接时,所述第一卡接部12与所述第二卡接部13产生一定的形变,位于所述第一外壳1顶壁的所述第一卡接部12向上翘起并抵接于Type-C公头,位于所述第一外壳1的底壁的所述第二卡接部13则向下翘起并抵接于Type-C公头,以使Type-C公头与卧式Type-C母座稳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外壳4与所述第一外壳1的第一卡接部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43,以为所述第一卡接部12提供变形空间,起到避位的作用。
请参阅图8与图9,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1还包括:第一限位部14与第二限位部15。所述第一限位部14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的顶壁的内表面与底壁的内表面,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4适配的第一限位槽211;所述第二限位部15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的侧面;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5适配的第二限位槽212。
具体地,在将所述第一外壳1安装于所述塑胶件2上时,所述第一外壳1上的第一限位部14抵接于所述固定部21上的第一限位槽211中,可以限制所述第一外壳1进一步向前运动,起到定位的作用,同时对所述塑胶件2在所述第一外壳1内的位置具有限位作用。
所述第二限位部15为弹片结构,所述第二限位部15位于所述第一外壳1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连接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外壳1安装于所述塑胶件2的过程中,因所述第二限位部15为弹片,具有一定弹性,所述第二限位部15可滑入所述固定部21上的第二限位槽212中,这样便能限制所述第一外壳1在所述固定部21前后方向上移动,加强了所述第一外壳1与所述塑胶件2的安装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包括:第一外壳;塑胶件,所述塑胶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端子排,所述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塑胶件内,且所述端子排的两端外露于所述塑胶件;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Type-C母座具有由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构成的双外壳结构,从而能够增强卧式Type-C母座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的连接强度,提升卧式Type-C母座的破坏力,使得卧式Type-C母座不易被破坏。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外壳;
塑胶件,所述塑胶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
端子排,所述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塑胶件内,且所述端子排的两端外露于所述塑胶件;
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两侧;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还包括:防尘部;
所述防尘部位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后端,并抵接于所述塑胶件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件包括:固定部、上塑胶部与下塑胶部;所述端子排包括:上端子排与下端子排;其中,
所述上塑胶部与所述下塑胶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所述上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上塑胶部内,且所述上端子排的前端外露于所述上塑胶部的上端面,所述上端子排的后端依次穿过所述上塑胶部与所述固定部;
所述下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下塑胶部,且所述下端子排的前端外露于所述下端子排的下端面,且所述下端子排的后端依次穿过所述下塑胶部与所述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夹片;所述中夹片设置在所述上端子排与所述下端子排之间并外露于所述塑胶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还包括: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
所述第一卡接部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顶壁的内表面;
所述第二卡接部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底壁的内表面;
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还包括: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一限位部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顶壁的内表面与底壁的内表面,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适配的第一限位槽;
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侧面;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适配的第二限位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排的后端呈L型;所述下端子排的后端呈L型。
CN202320399021.XU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 Active CN2197173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9021.XU CN219717328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9021.XU CN219717328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7328U true CN219717328U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05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99021.XU Active CN219717328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73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41064B2 (ja) インサート成形端子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組み立て体
US76996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retaining mechanism
CN219717328U (zh) 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
CN219779264U (zh) 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
US1041138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s having supporting portion
CN219717350U (zh) 一种卧式防尘Type-C母座
CN217009648U (zh) 一种立式Type-C母座
CN217281331U (zh) 一种防止塑胶件上下抖动的卧式Type-C母座
CN219498295U (zh) 一种防偏移的预定角度弯折的Type-C母座
CN112908758A (zh) 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9717342U (zh) 一种防松动的预定角度弯折卧式Type-C母座
JP3258745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取付具
CN213401611U (zh) 插接端子和充电器
CN220382450U (zh) 一种Type-C连接器转Type-A连接器的转接器
CN209860266U (zh) Usb母头连接器
CN213366878U (zh) 防内缩式连接器
US2012010075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11958109U (zh) 一种usb连接器
CN220604995U (zh) 一种接线结构、公插件以及母插件
CN220692376U (zh) 一种新型hdmi连接器
CN218070442U (zh) 一种防止正负极端子短路的Type-C公头及充电线
CN210642449U (zh) 一种电子烟的供电装置及电子烟
CN215867879U (zh) 易安装扫码器
CN217522294U (zh) 增强插拔力的Type-C连接器
CN220422219U (zh) 一种蓝牙灯板限位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