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2164U - 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2164U
CN219712164U CN202320983324.6U CN202320983324U CN219712164U CN 219712164 U CN219712164 U CN 219712164U CN 202320983324 U CN202320983324 U CN 202320983324U CN 219712164 U CN219712164 U CN 219712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assembly
adjusting nut
preload adjustment
pre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833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邦付
石光辉
陈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u'an Intelligent Suspen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u'an Intelligent Suspen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u'an Intelligent Suspen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u'an Intelligent Suspen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833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2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2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2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包括可沿位于减震总成内的减震弹簧轴向移动的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可带动调节减震弹簧进行轴向压缩;调节螺母呈中空的柱状且内部螺接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外套设有位置固定的端盖体并通过端盖体限定调节组件的轴向位置,调节组件可旋转运动,调节组件远离减振总成的一端伸出并作为调节部。采用本实用新型,限位部与调节螺母外壁形成卡接结构,在调节组件转动时,与调节组件螺接的调节螺母将沿轴向移动;调节螺母与减震总成抵接,调节螺母的轴向移动将改变减震弹簧的轴向压缩量,以实现减震总成的调节,满足不同人群对减震弹簧软硬度的不同需求;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有效地控制了预载调节机构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摩托车行业的发展,摩托车由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逐渐晋升为一种娱乐工具;摩托车排量的提升和用户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要求摩托车减震器在功能性上的搭载势在必行,通过预载调节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摩托车舒适性、操控性的需求。
国内摩托车减震器现阶段多为不可调节状态,不同用户、不同路况下减震器的舒适性无法全部满足,导致体验感较差;此外,预压可调端盖组合结构复杂,装配困难,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减振器可调式端盖组合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包括可沿位于减震总成内的减震弹簧轴向移动的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可带动调节减震弹簧进行轴向压缩;调节螺母呈中空的柱状且内部螺接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外套设有位置固定的端盖体并通过端盖体限定调节组件的轴向位置,调节组件可旋转运动,调节组件远离减振总成的一端伸出并作为调节部;端盖体朝向调节螺母伸出有限位部,限位部的内壁与调节螺母外壁形成卡接结构,并限制调节螺母的转动。
采用所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调节组件的调节部伸出,因而转动调节部时,将带动调节组件转动;由于调节组件的轴向通过位置固定的端盖体限定,因而调节组件转动时自身的轴向位置不变;由于端盖体的限位部与调节螺母外壁形成卡接结构,使得调节螺母将不可相对端盖体转动,在调节组件转动时,与调节组件螺接的调节螺母将沿轴向移动;由于调节螺母与减震总成抵接,因而,在调节螺母轴向移动时,将带动减震总成内减震弹簧的轴向长度的改变,进而改变减震弹簧的轴向压缩量,以实现减震总成的调节,满足不同人群对减震弹簧软硬度的不同需求,提高驾驶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有效地控制了预载调节机构的成本。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包括预压调节盖和螺接并套设在预压调节盖外的转换隔套,调节组件通过转换隔套与调节螺母螺接。设置转换隔套,方便预压调节盖穿入端盖体内,并使得预压调节盖轴向位置被端盖体限制,即端盖体卡在调节组件外周以限制调节组件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预压调节盖、转换隔套远离调节部的一端设有挡圈,挡圈卡入预压调节盖外壁的卡槽并凸起,挡圈凸起部分卡入转换隔套端部的卡槽内。挡圈起到防松的效果,防止预压调节盖、转换隔套的松动;预压调节盖、转换隔套通过螺接固定,螺接后将通过一定的扭力打紧二者,提高二者连接后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预压调节盖和端盖体间设有换挡组件,换挡组件卡在预压调节盖内并沿预压调节盖的径向设置,换挡组件径向可伸出预压调节盖并与端盖体内壁抵接。换挡组件抵接在端盖体的内壁,通过旋转预压调节盖,将带动换挡组件一起转动,并改变换挡组件在端盖体上的抵接位置。
进一步地,换挡组件设有沿预压调节盖径向设置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通过钢珠和端盖体抵接。通过压缩弹簧将钢珠抵紧在端盖体的内壁。
进一步地,端盖体内壁沿换挡组件轴向开设有多个可容纳钢珠的弧形换挡槽,换挡槽槽底与预压调节盖外壁的距离小于钢珠的直径。弧形换挡槽可容纳钢珠,使得预压调节盖转动时,由于钢珠落入换挡槽内,产生换挡声和档位停顿感,使得用户能直接感受到档位的变动。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还包括套在预压调节盖上的平垫圈,并通过平垫圈与端盖体的一端内壁抵接,预压调节盖穿出端盖体套的另一端并为调节部。调节组件转动时,通过平垫圈抵接摩擦转动。
进一步地,调节部呈台阶状并与端盖体具有一定间隙。间隙方便整个调节组件的转动,避免调节组件的卡死。
进一步地,端盖体面向平垫圈的一侧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垫片,垫片凸出端盖体的平面并与平垫圈抵接。垫片与平垫圈抵接,在调节组件转动时,平垫圈、垫片进行摩擦,减少接触面积,便于调节组件的转动。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端盖体间设有O形密封圈;限位部内壁朝向调节组件伸出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条状限位卡,限位卡沿调节螺母的轴向分布,调节螺母的外壁设有容纳限位卡的U形的限位槽。O形密封圈进行封油,避免减震总成一侧的机油外流;限位卡、限位槽配合使用,使得转动调节组件时,调节螺母和端盖体不发生相对转动;即使得调节螺母随着调节组件的转动不进行转动,且调节螺母沿轴向移动,以改变减震总成内减震弹簧的压缩量。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调节组件的调节部伸出,因而转动调节部时,将带动调节组件转动;由于调节组件的轴向通过位置固定的端盖体限定,因而调节组件转动时自身的轴向位置不变;由于端盖体的限位部与调节螺母外壁形成卡接结构,使得调节螺母将不可相对端盖体转动,在调节组件转动时,与调节组件螺接的调节螺母将沿轴向移动;由于调节螺母与减震总成抵接,因而,在调节螺母轴向移动时,将带动减震总成内减震弹簧的轴向长度的改变,进而改变减震弹簧的轴向压缩量,以实现减震总成的调节,满足不同人群对减震弹簧软硬度的不同需求,提高驾驶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有效地控制了预载调节机构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1轴向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部分零件的结构图。
图5示出了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调节螺母;11、限位槽;
21、调节部;22、预压调节盖;23、转换隔套;24、挡圈;
30、端盖体;31、限位部;32、限位卡;
41、压缩弹簧;42、钢珠;
50、平垫圈;
60、O形密封圈;
70、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调节机构中弹簧软硬的预载调节为隐藏式调节,避免与摩托车整车设计相关件之间发生干涉现象,让其适应性更强,弹簧软硬调节可以设定15至45段调节范围,并且调节时能够产生清晰的档位停顿感,增加用户体验感。
结构工作原理:可调弹簧预载可设为隐藏式的,通过旋转预载调节盖,预载调节盖360°自转,产生明显档位响声,带动调节螺母10轴向产生位移,使得调节螺母10推动档位调节片和衬管轴向移动,推动减震总成内的减震弹簧的轴向移动,达到弹簧软硬调节的目的,即可调节整个减震器支撑的软硬及改变减震弹簧的支撑力值,满足不同人群对摩托车减震器软硬性能或者舒适性的需求。(调节减震弹簧的预载量时,减震弹簧长度压缩,预载增大;减震弹簧长度增大,预载减小)
如图3,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包括端部伸出的调节部21,且调节组件设有预压调节盖22、转换隔套23、挡圈24。换挡组件设有压缩弹簧41、钢珠42。
如图1与图3,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包括可沿位于减震总成内的减震弹簧轴向移动的调节螺母10,调节螺母10可带动调节减震弹簧进行轴向压缩;调节螺母10呈中空的柱状且内部螺接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外套设有位置固定的端盖体30并通过端盖体30限定调节组件的轴向位置,调节组件可旋转运动,调节组件远离减振总成的一端伸出并作为调节部21;端盖体30朝向调节螺母10伸出有限位部,限位部的内壁与调节螺母10外壁形成卡接结构,并限制调节螺母10的转动。
采用所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调节组件的调节部21伸出,因而转动调节部21时,将带动调节组件转动;由于调节组件的轴向通过位置固定的端盖体30限定,因而调节组件转动时自身的轴向位置不变;由于端盖体30的限位部与调节螺母10外壁形成卡接结构,使得调节螺母10将不可相对端盖体30转动,在调节组件转动时,与调节组件螺接的调节螺母10将沿轴向移动;由于调节螺母10与减震总成抵接,因而,在调节螺母10轴向移动时,将带动减震总成内减震弹簧的轴向长度的改变,进而改变减震弹簧的轴向压缩量,以实现减震总成的调节,满足不同人群对减震弹簧软硬度的不同需求,提高驾驶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有效地控制了预载调节机构的成本。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包括预压调节盖22和螺接并套设在预压调节盖22外的转换隔套23,调节组件通过转换隔套23与调节螺母10螺接。设置转换隔套23,方便预压调节盖22穿入端盖体30内,并使得预压调节盖22轴向位置被端盖体30限制,即端盖体30卡在调节组件外周以限制调节组件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预压调节盖22、转换隔套23远离调节部21的一端设有挡圈24,挡圈24卡入预压调节盖22外壁的卡槽并凸起,挡圈24凸起部分卡入转换隔套23端部的卡槽内。挡圈24起到防松的效果,防止预压调节盖22、转换隔套23的松动;预压调节盖22、转换隔套23通过螺接固定,螺接后将通过一定的扭力打紧二者,提高二者连接后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预压调节盖22和端盖体30间设有换挡组件,换挡组件卡在预压调节盖22内并沿预压调节盖22的径向设置,换挡组件径向可伸出预压调节盖22并与端盖体30内壁抵接。换挡组件抵接在端盖体30的内壁,通过旋转预压调节盖22,将带动换挡组件一起转动,并改变换挡组件在端盖体30上的抵接位置。
如图4和图5,进一步地,换挡组件设有沿预压调节盖22径向设置的压缩弹簧41,压缩弹簧41通过钢珠42和端盖体30抵接。通过压缩弹簧41将钢珠42抵紧在端盖体30的内壁。
进一步地,端盖体30内壁沿换挡组件轴向开设有多个可容纳钢珠42的弧形换挡槽,换挡槽槽底与预压调节盖22外壁的距离小于钢珠42的直径。弧形换挡槽可容纳钢珠42,使得预压调节盖22转动时,由于钢珠42落入换挡槽内,产生换挡声和档位停顿感,使得用户能直接感受到档位的变动。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还包括套在预压调节盖22上的平垫圈50,并通过平垫圈50与端盖体30的一端内壁抵接,预压调节盖22穿出端盖体30套的另一端并为调节部21。调节组件转动时,通过平垫圈50抵接摩擦转动。
进一步地,调节部21呈台阶状并与端盖体30具有一定间隙。间隙方便整个调节组件的转动,避免调节组件的卡死。
进一步地,端盖体30面向平垫圈50的一侧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垫片70,垫片凸出端盖体30的平面并与平垫圈50抵接。垫片与平垫圈50抵接,在调节组件转动时,平垫圈50、垫片进行摩擦,减少接触面积,便于调节组件的转动。
如图2,进一步地,调节组件、端盖体30间设有O形密封圈60;限位部内壁朝向调节组件伸出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条状限位卡32,限位卡32沿调节螺母10的轴向分布,调节螺母10的外壁设有容纳限位卡32的U形的限位槽11。O形密封圈60进行封油,避免减震总成一侧的机油外流;限位卡32、限位槽11配合使用,使得转动调节组件时,调节螺母10和端盖体30不发生相对转动;即使得调节螺母10随着调节组件的转动不进行转动,且调节螺母10沿轴向移动,以改变减震总成内减震弹簧的压缩量。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非由上述描述的实施方式来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减震弹簧轴向移动的调节螺母,减震弹簧安装在减震总成内,所述调节螺母可带动调节所述减震弹簧进行轴向压缩;所述调节螺母呈中空的柱状且内部螺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外套设有位置固定的端盖体并通过所述端盖体限定所述调节组件的轴向位置,所述调节组件可旋转运动,所述调节组件远离所述减震总成的一端伸出并作为调节部;所述端盖体朝向所述调节螺母伸出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内壁与所述调节螺母外壁形成卡接结构,并限制所述调节螺母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预压调节盖和螺接并套设在所述预压调节盖外的转换隔套,所述调节组件通过所述转换隔套与所述调节螺母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调节盖、所述转换隔套远离所述调节部的一端设有挡圈,所述挡圈卡入所述预压调节盖外壁的卡槽并凸起,所述挡圈凸起部分卡入所述转换隔套端部的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调节盖和所述端盖体间设有换挡组件,所述换挡组件卡在所述预压调节盖内并沿所述预压调节盖的径向设置,所述换挡组件径向可伸出所述预压调节盖并与所述端盖体内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组件设有沿所述预压调节盖径向设置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通过钢珠和所述端盖体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体内壁沿所述换挡组件轴向开设有多个可容纳所述钢珠的弧形换挡槽,所述换挡槽槽底与所述预压调节盖外壁的距离小于所述钢珠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套在所述预压调节盖上的平垫圈,并通过所述平垫圈与所述端盖体的一端内壁抵接,所述预压调节盖穿出所述端盖体套的另一端并为调节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呈台阶状并与所述端盖体具有一定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体面向所述平垫圈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垫片,所述垫片凸出所述端盖体的平面并与所述平垫圈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所述端盖体间设有O形密封圈;所述限位部内壁朝向所述调节组件伸出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条状限位卡,所述限位卡沿所述调节螺母的轴向分布,所述调节螺母的外壁设有容纳所述限位卡的U形的限位槽。
CN202320983324.6U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 Active CN219712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3324.6U CN219712164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3324.6U CN219712164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2164U true CN219712164U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15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83324.6U Active CN219712164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2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18831B2 (ja) ラック軸支持装置および車両用操舵装置
WO2010074322A1 (ja) 車高調整装置
CA2537339C (en) Track system,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2245811A (ja) 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19712164U (zh) 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
CN116357697A (zh) 基于准零刚度的压缩阻尼连续可调减震装置及减振方法
CN101285521B (zh) 用于转向装置的支撑轭的自动间距补偿器
JP2011011683A (ja) 車高調整用ポンプ
CN113623349A (zh) 一种可变阻尼的无刷电机减震组件
US20070096376A1 (en) Front fork
US6199672B1 (en) Dust cover mounting structure
KR101091218B1 (ko) 감쇠부를 구비한 서포트 요크가 설치된 조향장치
JP4708392B2 (ja) 電磁式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CN207961389U (zh) 一种汽车减振器
JP5506451B2 (ja) 油圧緩衝器
CN207961395U (zh) 汽车减振器
JP2014009806A (ja) コイルスプリングのフリクション低減機構
CN103241085B (zh) 汽车底盘悬架控制臂连接的球窝衬套结构
KR101405698B1 (ko) 자동차 조향장치의 랙바 지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자동차 조향장치
JP2003172394A (ja)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力調整装置
CN220566487U (zh) 一种新型摩托车前叉减震器
CN219673164U (zh) 减震器预载阻尼可调装置
KR100570336B1 (ko) 스트로크 가변장치를 구비한 쇼크업소버
CN219827570U (zh) 预载阻尼可调减震器
CN220791910U (zh) 调节式避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