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4708U - 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4708U
CN219704708U CN202321003596.1U CN202321003596U CN219704708U CN 219704708 U CN219704708 U CN 219704708U CN 202321003596 U CN202321003596 U CN 202321003596U CN 219704708 U CN219704708 U CN 219704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lamping
closing
arms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35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德虎
王应山
孙运曙
李金花
邓达钧
阳光灿
李东云
田雪东
曲艳文
朱洪强
罗金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Jiaji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Jiaji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Jiaji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ming Jiaji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035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4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4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4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包括夹持臂、钩脚及开合组件;通过将两铰接的夹持臂与开合组件连接,能够在需要夹紧或脱离两夹持臂之间的圆筒状构件时,通过向上提拉开合组件中的提升钩,使与提升钩铰接的开合臂驱动两夹持臂夹紧圆筒状构件;而,通过放下开合组件中的提升钩,使与提升钩铰接的开合臂,在弹簧恢复自然状态过程中,驱动两夹持臂张开并使圆筒状构件脱离;以解决现有在用剪刀状的夹持臂夹持圆筒状构件时,靠人工推动夹持臂使其张开或夹紧而引发的不便及浪费人力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航车的自动夹持钩。
背景技术
在钢构件生产厂房中,大部分构件组装及生产都是在产房内进行的。在钢构件组装或生产过程中,一般需要将钢构件吊运至相应的组装工位或加工工位进行组装,但部分钢构件原材料重量比较重,靠人工搬运不仅难度大,而且生产效率还低。
针对以上出现的状况,现有技术是采用夹持剪、钢绳及航车的配合来缓解人工部分辛劳,其具体连接结构为:钢绳一端系于航车挂钩上,钢绳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构成夹持剪的两夹持臂一端,两夹持臂之间通过销子形成铰接,在两夹持臂另一端分别设置有钩脚;使用时,借助航车上的挂钩将夹持剪移至放置钢构件的位置,挂钩向下移动,使夹持剪与地面放置的圆筒状钢构件接触;当夹持剪与圆筒状钢构件接触时,人工拉动两夹持臂张开,使两夹持臂上的钩脚分别钩住圆筒状钢构件两端,挂钩向上移动,在钢绳的拉扯下,两夹持臂便闭合夹紧圆筒状构件,之后通过航车将夹紧的圆筒状构件吊运至指定位置,使挂钩带动夹持剪向下运动并使圆筒状构件与地面接触;当圆筒状构件与地面接触时,人工辅助拉动夹持臂张开,使圆筒状构件从两夹持臂之间脱离,完成对圆筒状构件的吊运过程。
但以上采用夹持剪、钢绳及航车的配合来吊运钢构件的方式还存在以下缺陷:
在生产较大的圆筒状构件时,所采用的夹持剪尺寸便很大及质量更重,若还靠人工推动夹持臂张开对圆筒状构件夹持或人工推动夹持臂卸下圆筒状构件,很难使两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角张开,加之所张开的夹持距离过长,所需的人工推力越大,这样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安全性还低。
由此,有必要对夹持钩夹持的结构进行改进及设计,以此解决现有在用剪刀状的夹持臂夹持或卸下圆筒状构件时,靠人工推动夹持臂使其张开或夹紧而引发的不便及浪费人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以此解决在用剪刀状的夹持臂夹持圆筒状构件时,靠人工推动夹持臂使其张开或夹紧而引发的不便及浪费人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航车的自动夹持钩,包括夹持臂、钩脚及开合组件;所述夹持臂一端分别设置有钩脚,夹持臂之间通过挂接销铰接,两夹持臂另一端与开合组件连接;开合组件包括开合臂、提升钩及弹簧;两开合臂一端分别与夹持臂一端铰接,两开合臂另一端分别与提升钩侧部活动连接,提升钩一端通过两支弹簧分别与挂接销连接,提升钩表面开设有挂接钢绳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提升钩包括主挂杆及侧耳;主挂杆通过连接销一分别与两侧耳连接,侧耳上开设有销孔一,销孔一内固定的连接销一分别与两开合臂上的销孔四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通孔开设在主挂杆侧部,主挂杆一端两侧壁分别设置有上挂耳。
进一步,所述挂接销包括销轴及下挂耳;销轴两端分别与下挂耳连接,销轴与两夹持臂上开设的销孔二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弹簧一端挂接于上挂耳,弹簧另一端挂接于下挂耳。
进一步,所述夹持臂另一端分别开设有销孔三,销孔三通过连接销二与两开合臂一端转动连接,连接销二分别设置于两开合臂一端。
进一步,所述钩脚设置为矩形块,钩脚与夹持臂连接处的夹角设置为75°或85°中的任意一个。
进一步,所述两支弹簧呈V型对称分布。
工作时:将系于航车挂钩上的钢绳一端连于提升钩的通孔上,借助航车将自动夹持钩移至圆筒状构件放置位,在自然状态下的弹簧作用下,提升钩通过开合臂使两夹持臂打开,一夹持臂上的钩脚先钩接于圆筒构件一端内侧,在航车挂钩平移带动下,另一夹持臂上的钩脚再钩接于圆筒构件另一端内侧;这时,稍微向上提升航车挂钩,向上运动的提升钩通过开合臂驱动夹持臂闭合,使两夹持臂夹紧圆筒状构件,完成对圆筒状构件的夹紧过程。
之后,通过航车将夹紧的圆筒状构件吊运至指定位置,航车挂钩便向下运动,使圆筒构件与地面接触,原先被提升钩拉伸的弹簧便恢复成自然状态,在弹簧恢复成自然状态的过程中,弹簧通过提升钩及开合臂驱动两夹持臂打开,使两夹持臂之间的圆筒状构件脱离,完成对圆筒状构件地吊运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将两铰接的夹持臂与开合组件连接,能够在需要夹紧或脱离两夹持臂之间的圆筒状构件时,通过向上提拉开合组件中的提升钩,使与提升钩活动连接的开合臂驱动两夹持臂夹紧圆筒状构件;而,通过放下开合组件中的提升钩,使与提升钩活动连接的开合臂,在弹簧恢复自然状态过程中,驱动两夹持臂张开并使圆筒状构件脱离;以解决现有在用剪刀状的夹持臂夹持圆筒状构件时,靠人工推动夹持臂使其张开或夹紧而引发的不便及浪费人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前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开合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夹持臂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挂接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提升钩集成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提升钩与连接销一集成示意图。
图中,1-夹持臂,2-钩脚,3-开合组件,4-挂接销,5-开合臂,6-提升钩,7-弹簧,8-通孔,9-主挂杆,10-侧耳,11-销孔一,12-连接销一,13-上挂耳,14-销轴,15-下挂耳,16-销孔二,17-销孔三,18-连接销二,19-销孔四。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包括夹持臂1、钩脚2及开合组件3;夹持臂1一端分别设置有钩脚2,夹持臂1之间通过挂接销4铰接,两夹持臂1另一端与开合组件3连接;开合组件3包括开合臂5、提升钩6及弹簧7;两开合臂5一端分别与夹持臂1一端铰接,两开合臂5另一端分别与提升钩6侧部活动连接,提升钩6一端通过两支弹簧7分别与挂接销4连接,提升钩6表面开设有挂接钢绳的通孔8。
工作时,将系于航车挂钩上的钢绳一端连于提升钩6的通孔8上,借助航车将自动夹持钩移至圆筒状构件放置位,在自然状态下的弹簧7作用下,提升钩6通过开合臂5使两夹持臂1打开,一夹持臂1上的钩脚2先钩接于圆筒构件一端内侧,在航车挂钩平移带动下,另一夹持臂1上的钩脚2再钩接于圆筒构件另一端内侧;这时,稍微向上提升航车挂钩,向上运动的提升钩通过开合臂驱动夹持臂闭合,使两夹持臂夹紧圆筒状构件,完成对圆筒状构件的夹紧过程。
之后,通过航车将夹紧的圆筒状构件吊运至指定位置,航车挂钩便向下运动,使圆筒构件与地面接触,原先被提升钩6拉伸的弹簧7便恢复成自然状态,在弹簧7恢复成自然状态的过程中,弹簧7通过提升钩6及开合臂5驱动两夹持臂1打开,使两夹持臂1之间的圆筒状构件脱离,完成对圆筒状构件地吊运过程。
请参阅图2、图3、图6及图7,为使提升钩6使用时间延长,将提升钩6分为受钢绳拉力最多的主挂杆9及受开合臂5拉力的侧耳10,避免因提升钩6单一点处受力出现变形致损害的状况;具体的,主挂杆9通过连接销一12分别与两侧耳10连接,连接销一12嵌设在主挂杆9内部并向两对称侧壁延伸,两侧耳10分别设置在主挂杆9侧壁并与连接销一12固定连接,以完成侧耳10与主挂杆9之间的连接;在本方案中,在侧耳10上开设有销孔一11,销孔一11内固定的连接销一12分别与两开合臂5上的销孔四19转动连接。
实际使用时,以自动夹持钩使用时的状态为参照,在弹簧7使提升钩6向上或向下带动过程中,提升钩6使开合臂5发生相对转动,由于提升钩6中侧耳10与开合臂5形成活动连接,故相对转动的开合臂5一方面不会与提升钩6发生干涉,另一方面还使开合臂5完成闭合及张开的动作。
请参阅图1及图2,用于挂接航车起吊钢绳的通孔8,开设在主挂杆9侧部;在方案中,为便于弹簧7后续地安装,故在长条状的主挂杆9一端两侧壁分别设置有上挂耳13,两上挂耳13呈对称设置,上挂耳13设置为带有耳孔的弧形板,耳孔用于挂接于弹簧7一端。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为使两夹持臂1之间形成铰接和便于后续弹簧地安装,故将挂接销4设置为销轴14及下挂耳15两部分;具体的,销轴14两端分别与下挂耳15连接,两下挂耳15呈对称设置,下挂耳15为带有耳孔的弧形板,下挂耳15一方面便于弹簧7后续地安装,另一方面便于对两夹持臂1进行限位,避免夹持臂1从销轴14上滑出;至于,销轴14则配合两夹持臂1上开设的销孔二16形成铰接,以使两夹持臂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不会出现干涉状况;其中,耳孔用于挂接弹簧7一端。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为便于将弹簧7安装于提升钩6与挂接销4之间,将弹簧7一端挂接于提升钩6中的上挂耳13上,而弹簧7另一端挂接于挂接销4中的下挂耳14上;实际使用时,若弹簧7出现失效,还可将新的弹簧借助上挂耳13及下挂耳14,更换至自动夹持钩设备上,进一步提高该设备地实用性;其中,连接销二18可设置为带有限位螺母连接销子。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为使开合臂5一端与夹持臂1形成铰接配合,在两夹持臂1另一端分别开设有销孔三17,销孔三17通过连接销二18与两开合臂5一端转动连接,连接销二18分别设置于两开合臂5一端。
实际使用时,在弹簧7使开合臂5张开或闭合过程中,以夹持臂1为参照,开合臂5会绕与夹持臂1连接处发生相对转动,由于开合臂5一端与夹持臂1形成铰接,相对转动的开合臂5一方面不会与夹持臂1发生干涉,另一方面使两夹持臂1张开或闭合。
请参阅图1及图2,钩脚2设置可为矩形块或长块状中的任意一种;在两钩脚2分别钩持圆筒状构件两端内侧时,为使钩脚2与圆筒状构件内壁良好抵接,故将钩脚2与夹持臂1连接处的夹角设置为75°或85°中的任意一个;在本申请中,钩脚2与夹持臂1连接处的夹角优先为85°,也可根据实际工况,具体设置钩脚2与夹持臂1连接处的夹角。
请参阅图1及图2,在开合臂5在弹簧7作用下,为使夹持臂1张开与闭合过程更稳定,将两支弹簧7呈V型对称分布;具体的,两支弹簧7以使用放置状态为参照,呈前后分布设置;在使用过程中,为避免两弹簧7之间发生干涉,在两弹簧7之间预留有一定间隙,使弹簧7在张开或闭合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涉。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8)

1.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臂(1)、钩脚(2)及开合组件(3);所述夹持臂(1)一端分别设置有钩脚(2),夹持臂(1)之间通过挂接销(4)铰接,两夹持臂(1)另一端与开合组件(3)连接;开合组件(3)包括开合臂(5)、提升钩(6)及弹簧(7);两开合臂(5)一端分别与夹持臂(1)一端铰接,两开合臂(5)另一端分别与提升钩(6)侧部活动连接,提升钩(6)一端通过两支弹簧(7)分别与挂接销(4)连接,提升钩(6)表面开设有挂接钢绳的通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钩(6)包括主挂杆(9)及侧耳(10);主挂杆(9)通过连接销一(12)分别与两侧耳(10)连接,侧耳(10)上开设有销孔一(11),销孔一(11)内固定的连接销一(12)分别与两开合臂(5)上的销孔四(19)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8)开设在主挂杆(9)侧部,主挂杆(9)一端两侧壁分别设置有上挂耳(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销(4)包括销轴(14)及下挂耳(15);销轴(14)两端分别与下挂耳(15)连接,销轴(14)与两夹持臂(1)上开设的销孔二(16)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7)一端挂接于上挂耳(13),弹簧(7)另一端挂接于下挂耳(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1)另一端分别开设有销孔三(17),销孔三(17)通过连接销二(18)与两开合臂(5)一端转动连接,连接销二(18)分别设置于两开合臂(5)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钩脚(2)设置为矩形块,钩脚(2)与夹持臂(1)连接处的夹角设置为75°或85°中的任意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弹簧(7)呈V型对称分布。
CN202321003596.1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 Active CN219704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3596.1U CN219704708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3596.1U CN219704708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4708U true CN219704708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9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3596.1U Active CN219704708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4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76839Y (zh) 预应力混凝土管模自重自锁气动吊运装置
CN218539003U (zh) 一种大型套圈自动夹紧起吊装置
CN109505540A (zh) 一种海上平台自动化修井机上管机械手
CN109607395A (zh) 一种机械臂
CN113371651B (zh) 一体式电缆沟盖板起吊与搬运设备
CN219704708U (zh) 一种用于圆筒状钢构件的夹持工具
CN215160301U (zh) 一种用于吊装轮毂的吊具
CN202321987U (zh) 坩埚自动吊具
JP4002257B2 (ja) 受動体係合式ベルクランク吊り具
CN2878309Y (zh) 一种吊装重物的夹具
CN117163819A (zh) 一种无动力混凝土管自动开闭翻转吊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03767856U (zh) 自动开合式钢管吊钳
CN203269355U (zh) 一种用于吊装混凝土管的吊具
CN209411597U (zh) 一种变速箱壳体旋转起吊吊具
CN208292505U (zh) 一种抓取机构
CN112726526A (zh) 机械自动抓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20845118U (zh) 一种可翻转的内孔工字轮吊具
CN220165620U (zh) 一种井筒简易吊装装置
CN219860128U (zh) 一种板件翻转吊具
CN215828166U (zh) 抱持式吊运装置
CN217025027U (zh) 一种起重机吊钩闭锁装置
CN2379452Y (zh) 吊装卷钢板自动夹具
CN216190418U (zh) 一种电缆盖板开启专用工具
CN216549251U (zh) 一种新型电石锅吊装工具
CN217676377U (zh) 一种多功能伸缩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