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3794U - 极耳焊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极耳焊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3794U
CN219703794U CN202321197968.9U CN202321197968U CN219703794U CN 219703794 U CN219703794 U CN 219703794U CN 202321197968 U CN202321197968 U CN 202321197968U CN 219703794 U CN219703794 U CN 219703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tab
module
pole piece
weld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979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泽喜
李英豫
王琨
呙德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979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3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3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3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芯制造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极耳焊接装置,该极耳焊接装置包括第一焊接模组和第二焊接模组,第一焊接模组和第二焊接模组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供极片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以及为极片和极耳的焊接提供容置场所,第一焊接模组用于与第二焊接模组配合对位于容置空间内的极耳与极片进行焊接,第一焊接模组包括至少两个焊头和用于驱动至少两个焊头朝向或背对第二焊接模组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每个焊头都设有多个用于将极耳焊接于极片上的焊接凸块。该极耳焊接装置通过至少两个焊头可以同时对极耳的不同区域进行焊接操作,使得大尺寸极耳的焊接不需要分两次进行操作,提高了大尺寸极耳的焊接效率。

Description

极耳焊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芯是锂电池和电容器中的重要部件。电芯的制造方式一般为:先在极片上焊接极耳以作为电极,然后将完成极耳焊接后的极片卷绕形成电芯。大容量的锂电池和电容器,所用到的极片尺寸也比较大。若是给这种大尺寸的极片焊接普通长度的极耳,则会产生如下问题:因为极耳与极片的接触面积比较小,所以在充放电时需要很长时间,从而容易导致电极过度充放电而发热短路的不良现象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针对大容量的锂电池和电容器,需要焊接更长的极耳,以增加极耳与极片的接触面积。然而,相关技术提供的极耳焊接装置,在一次焊接动作中只能焊接一般长度的极耳。如果要焊接较长的极耳,则需要进行两次焊接动作(即采用分段式焊接),这样进行重复的焊接动作,会导致电芯的制造需要更长的时间,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容量锂电池和电容器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耳焊接装置,其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大尺寸极耳焊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一种极耳焊接装置,包括第一焊接模组和第二焊接模组,所述第一焊接模组和所述第二焊接模组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供极片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以及为所述极片和极耳的焊接提供容置场所,所述第一焊接模组用于与所述第二焊接模组配合对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极耳与所述极片进行焊接,所述第一焊接模组包括至少两个焊头和用于驱动至少两个所述焊头朝向或背对所述第二焊接模组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每个所述焊头都设有多个用于将所述极耳焊接于所述极片上的焊接凸块。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动力构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分别用于驱动不同的所述焊头运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动力构件的数量与所述焊头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分别用于驱动单个所述焊头运动;且/或,
所述焊头为超声波焊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一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到所述第二焊接模组的距离大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到所述第二焊接模组的距离;且/或,
所述第一动力构件为气缸或液压缸或者电机与丝杆传动副的组合或者电机与齿轮齿条传动副的组合或者电机与带传动副的组合。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焊接模组还包括第一固定构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运动构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上;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运动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可滑动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运动构件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一个所述焊头连接,以用于在所述第一动力构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焊头朝向或背对所述第二焊接模组运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座形成有至少两组用于导引所述第一运动构件滑动的导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上方,至少另一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下方;且/或,
所述第一运动构件包括导杆、滑块和连接座,所述焊头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导杆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构件,所述滑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动力构件、所述导杆、所述连接座连接,以用于在所述第一动力构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导杆、所述连接座、所述焊头朝向或背对所述第二焊接模组运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至少两个所述焊头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90°±10°的夹角;且/或,
所述第一焊接模组设于所述第二焊接模组的上方。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焊接模组包括支撑座、剥离部件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座用于为焊接中的所述极片提供支撑;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剥离部件推动所述极片朝向所述第一焊接模组运动,以使焊接完所述极耳后的所述极片脱离所述支撑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焊接模组还包括至少两个辊筒,至少两个所述辊筒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支撑座相对的两侧,以用于导引所述极片移动通过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剥离部件至少局部设于至少一个所述辊筒与所述支撑座之间形成的间隙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焊接模组还包括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用于从至少一个所述辊筒与所述支撑座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吸除焊接所述极耳与所述极片时产生的粉尘。
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极耳焊接装置,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焊头,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至少两个焊头运动,以使得至少两个焊头可以同时运动至与第二焊接模组配合的位置,从而使得至少两个焊头可以同时对极耳的不同区域进行焊接操作,进而使得大尺寸极耳的焊接不需要分两次进行操作,有效提高了大尺寸极耳的焊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焊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焊接装置的主视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焊接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焊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焊接模组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焊接模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焊接区域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极耳焊接装置;100、第一焊接模组;110、焊头;111、焊接凸块;120、第一驱动机构;121、第一动力构件;122、第一运动构件;1221、导杆;1222、滑块;1223、连接座;1224、连接板;130、第一固定构件;131、第一固定座;132、第二固定座;1321、导孔;200、第二焊接模组;210、支撑座;220、剥离部件;230、第二驱动机构;240、辊筒;250、吸尘装置;260、第二固定构件;300、容置空间;20、极片;30、极耳;31、焊接区域;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元件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焊接装置10,主要用于将极耳30焊接于极片20上,以使极耳30形成电极。极耳焊接装置10包括第一焊接模组100和第二焊接模组200,第一焊接模组100和第二焊接模组200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300,容置空间300用于供极片20沿第一方向X移动通过以及为极片20和极耳30的焊接提供容置场所,第一焊接模组100用于与第二焊接模组200配合对位于容置空间300内的极耳30与极片20进行焊接。第一焊接模组100和第二焊接模组200间隔设置,第一焊接模组100和第二焊接模组200之间的间隙形成容置空间300。第一焊接模组100和第二焊接模组200中的一者用于为极片20和极耳30的焊接提供支撑、定位,另一者用于输出焊接过程所用的能量。
参照图1、图2和图8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焊接模组100包括至少两个焊头110和用于驱动至少两个焊头110朝向或背对第二焊接模组200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20。焊头110用于输出焊接过程所用的能量,第一驱动机构120用于驱动焊头110运动。本实施方案中,在第一驱动机构120的驱动下,至少两个焊头110可以同时运动至与第二焊接模组200配合的位置,从而使得至少两个焊头110可以同时对极耳30的不同区域进行焊接操作,在保证极耳30与极片20具有足够接触面积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大尺寸极耳30的焊接效率。
参照图4、图5和图8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个焊头110都设有多个用于将极耳30焊接于极片20上的焊接凸块111。在焊接时,每个焊接凸块111可以焊接形成一个焊点。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焊头110为超声波焊头110,即极耳30与极片20的焊接采用的是超声波焊接。超声波焊接是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物体(本实施例为极耳30与极片20)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本实施方案中,采用超声波焊接极耳30与极片20,具有如下优点:焊接时间短;不需任何助焊剂、气体、焊料;焊接无火花,环保安全;焊接后导电性好。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至少两个焊头110沿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形成大于0°且小于180°的夹角,即至少两个焊头110的分布方向并不是沿极片20的移动方向分布,这样利于增加极耳焊接装置10在一次焊接操作可焊接极耳30的长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至少两个焊头110沿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形成90°±45°的夹角。如果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形成的夹角过于接近0°或180°,则需要耗费更多的极耳30的材料,才能保证极耳30与极片20具有足够大的焊接接触面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形成90°±10°的夹角。本实施方案中,至少两个焊头110的分布方向与极片20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
参照图1、图2和图8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形成90°的夹角。本实施方案中,至少两个焊头110的分布方向与极片20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这样,在极耳30长度不变的情形下,最大化极耳30与极片20的接触面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为两个相互垂直的水平方向,这样利于简化极耳焊接装置10的结构设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方向Y为极片20的宽度方向,即至少两个焊头110沿极片2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焊接模组100设于第二焊接模组200的上方。焊头110可以在第一驱动机构120的驱动下相对第二焊接模组200进行升降运动。焊接时,第一焊接模组100位于极片20的上方,第二焊接模组200位于极片20的下方。本实施方案中,将用于输出焊接能量的焊头110设在上方,将用于提供支撑、定位的第二焊接模组200设于下方,一方面利于第二焊接模组200更好地为极片20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利于减少粉尘对焊头110的污染现象,再一方面利于降低极耳焊接装置10的结构设计难度。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8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驱动机构12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动力构件121,至少两个第一动力构件121分别用于驱动不同的焊头110运动,即至少两个焊头110由两个不同的第一动力构件121分别驱动运动。本实施方案中,将至少两个焊头110设为由不同的第一动力构件121驱动运动,这样,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极耳30的焊接尺寸需求,选择性地控制不同的第一动力构件121工作,从而使得极耳焊接装置10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极耳30的焊接要求。例如:如果要焊接的极耳30长度较大,单个焊头110一次无法完成焊接,则可以同时控制至少两个第一动力构件121分别驱动至少两个焊头110同时运动至与第二焊接模组200配合的位置,以使得至少两个焊头110可以同时对极耳30的不同长度区域进行焊接操作,从而利于保证大尺寸极耳30的焊接效率;而如果要焊接的极耳30长度较小,单个焊头110一次即可焊接,则可以只控制一个第一动力构件121驱动一个焊头110运动至与第二焊接模组200配合的位置,以使得可以通过单个焊头110对极耳30进行焊接操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动力构件121的数量与焊头110的数量相同,且每个第一动力构件121分别用于驱动单个焊头110运动,这样,使得每个焊头110都可以单独运动,从而可以使得调试更简单,焊接更稳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需要至少两个焊头110进行焊接极耳30时,至少两个第一动力构件121可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至少两个焊头110同步运动至焊接极耳30的位置,焊头110运动至焊接极耳30的位置,即为:焊头110运动至与第二焊接模组200配合焊接极耳30的位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焊接模组100所包括的焊头110数量为两个,第一动力构件121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个第一动力构件121分别用于单独驱动一个焊头110运动。极耳30具有两个焊接区域31,两个焊头110分别用于对极耳30两个焊接区域31进行焊接工作。当然,具体应用中,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焊头110和第一动力构件121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一个第一动力构件121到第二焊接模组200的距离大于另一个第一动力构件121到第二焊接模组200的距离。本实施方案,通过优化至少两个第一动力构件121的空间布局,可以利于减少极耳焊接装置10的横向尺寸。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动力构件121为气缸,气缸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污染小的特性。当然,具体应用中,第一动力构件121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第一动力构件121也可以为液压缸,或者电机与丝杆传动副的组合,或者电机与齿轮齿条传动副的组合,或者电机与带传动副的组合等。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焊接模组100还包括第一固定构件130,第一驱动机构12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运动构件122,至少两个第一动力构件121安装于第一固定构件130上;至少两个第一运动构件122分别与第一固定构件130可滑动连接,且每个第一运动构件122分别与一个第一动力构件121、一个焊头110连接,以用于在第一动力构件121的驱动下带动焊头110朝向或背对第二焊接模组200运动。第一固定构件130为第一焊接模组100的主支撑构件,第一焊接模组100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构件130安装于面板、支架等安装结构上。第一运动构件122用于在第一动力构件121的驱动下带动焊头110相对第一固定构件130运动。极耳焊接装置10在焊接工作过程中,第一固定构件130静止不动,第一动力构件121驱动第一运动构件122和焊头110相对第一固定构件130运动。
参照图1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固定构件130包括第一固定座131和第二固定座132,第二固定座132与第一固定座131连接,第一动力构件121连接于第二固定座132,第一运动构件122与第二固定座132可滑动连接。第一焊接模组100可以通过第一固定座131安装于面板、支架等安装结构上。本实施方案中,将第一固定构件130分为第一固定座131和第二固定座132两个部件设置,一个部件用于第一焊接模组100与其它结构的连接,另一个部件用于安装第一动力构件121,这样,可以利于降低第一固定构件130的设计难度。当然,具体应用中,第一固定构件130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第一固定构件130也可以为一个整体的部件,即第一固定座131和第二固定座13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作为另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第一固定构件130也可以分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部件。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固定座132安装于第一固定座131的下方。本实施方案中由于第二焊接模组200位于第一焊接模组100的下方,所以将第二固定座132设于第一固定座131的下方,利于减小第一动力构件121的运动行程。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至少一个第一动力构件121安装于第二固定座132的上方,至少另一个第一动力构件121安装于第二固定座132的下方。本实施方案中,将至少两个第一动力构件121分别安装于第二固定座132的上、下表面,这样利于采用较小体积的第二固定座132满足至少两个第一动力构件121的安装需求,从而利于减小极耳焊接装置10体积。当然,具体应用中,至少两个第一动力构件121在第二固定座132的安装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将至少两个第一动力构件121都安装于第二固定座132的下方或都安装于第二固定座132的上方。
参照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固定座132形成有至少两组用于导引第一运动构件122滑动的导孔1321,第一运动构件122至少局部穿设导孔1321内,且第一运动构件122穿设于导孔1321内的部分,可相对导孔1321运动。导孔1321的设置,可对第一运动构件122的运动起到导向、限位作用,从而利于保证焊头110运动的精度。
参照图1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运动构件122包括导杆1221、滑块1222和连接座1223,焊头110与连接座1223连接,导杆1221可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构件130,滑块1222分别与第一动力构件121、导杆1221、连接座1223连接,以用于在第一动力构件121的驱动下,带动导杆1221、连接座1223、焊头110朝向或背对第二焊接模组200运动。连接座1223主要用于与焊头110连接。导杆1221主要用于与第一固定构件130导向连接,以提高第一运动构件122和焊头110运动的稳定性。滑块1222主要用于将第一动力构件121输出的动力分别传递至导杆1221和连接座1223。本实施方案中,将第一运动构件122分为导杆1221、滑块1222和连接座1223至少三个部件设置,一个部件用于与第一固定构件130的连接,另一个部件用于与第一动力构件121连接,再一个部件用于与焊头110连接,这样,可以利于降低第一运动构件122的设计难度。当然,具体应用中,第一运动构件122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第一运动构件122也可以为一个整体的部件,即导杆1221、滑块1222和连接座1223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作为另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第一运动构件122也可以分为两个部件,即滑块1222可与导杆1221或连接座1223集为一体设计;或者,作为再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第一运动构件122也可以分为四个或四个以上的部件设计。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导杆1221局部可滑动地穿设于导孔1321内。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个第一运动构件122都包括两个导杆1221,每个导杆1221的一端都与滑块1222连接。第二固定座132上设有与导杆1221数量相同的导孔1321。本实施方案中,每个焊头110通过两个导杆1221导向运动,利于提高焊头110运动的稳定性和精度。当然,具体应用中,导杆1221的数量设置不限于此,例如,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每个第一运动构件122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导杆1221,或者,每个第一运动构件122也可以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导杆1221。
参照图1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运动构件122都包括连接板1224,同一个第一运动构件122的两个导杆1221的一端都与连接板1224连接。连接板1224的设置,可以利于提高第一焊接模组100的结构稳固性。
参照图1、图6、图7和图8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焊接模组200包括支撑座210、剥离部件220和第二驱动机构230,支撑座210用于为焊接中的极片20提供支撑;第二驱动机构230用于驱动剥离部件220推动极片20朝向第一焊接模组100运动,以使焊接完极耳30后的极片20脱离支撑座210。在焊接操作时,焊头110在第一驱动机构120的驱动下朝向支撑座210运动,以将极片20压紧于支撑座210上。当极耳30焊接完成后,第二驱动机构230驱动剥离部件220朝向第一焊接模组100运动,以使极片20与支撑座210分离。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焊头110与支撑座210沿第三方向Z间隔分布。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三方向Z为竖直方向,焊头11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于支撑座210的正上方。本实施俺中,竖直方向为极耳焊接装置10的高度方向。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支撑座210的数量与焊头110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支撑座210分别与一个焊头110一一对位设置。本实施方案中,第二焊接模组200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座210,将用于与不同焊头110配合的支撑座210分开安装设计,这样可以使得调试更简单。当然,具体应用中,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至少两个支撑座210也可以集为一体设计。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驱动机构230包括第二动力构件,第二动力构件为气缸,气缸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污染小的特性。当然,具体应用中,第二动力构件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第二动力构件也可以为液压缸,或者电机与丝杆传动副的组合,或者电机与齿轮齿条传动副的组合,或者电机与带传动副的组合等。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剥离部件220为杆状部件或者板状部件。当然,剥离部件220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部件。
参照图1、图6、图7和图8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焊接模组200还包括至少两个辊筒240,至少两个辊筒240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于支撑座210相对的两侧,以用于导引极片20移动通过容置空间300;剥离部件220至少局部设于至少一个辊筒240与支撑座210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当极片20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作用下移动时,至少一个辊筒240用于导引极片20移动至容置空间300内,至少一个辊筒240用于导引极片20移动出容置空间300外。当极耳30焊接完成后,第二驱动机构230驱动剥离部件220从辊筒240与支撑座210之间形成的间隙向上运动,以顶起完成极耳30焊接的焊片,从而使完成极耳30焊接的极片20与支撑座210分离。
参照图1、图6和图8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焊接模组200还包括吸尘装置250,吸尘装置250用于吸除焊接极耳30与极片20时产生的粉尘,这样,一方面可及时处理粉尘,从而利于减少粉尘污染现象,另一方面利于防止粉尘对电芯性能的影响。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吸尘装置250用于从至少一个辊筒240与支撑座210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吸除焊接极耳30与极片20时产生的粉尘。吸尘装置250从辊筒240与支撑座210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吸除粉尘,利于提高极耳焊接装置10的结构紧凑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吸尘装置250包括吸尘管、抽吸部件和集尘容器,吸尘管至少局部设于至少一个辊筒240与支撑座210之间形成的间隙下方,抽吸部件用于通过吸尘管将粉尘吸入集尘容器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辊筒240和吸尘装置250的数量都为两个,两个辊筒240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于支撑座210相对的两侧。每个吸尘装置250分别用于从一个辊筒240与支撑座210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吸除焊接极耳30与极片20时产生的粉尘,这样,利于保证粉尘吸除的彻底性。当然,具体应用中,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吸尘装置250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吸尘装置250的数量也可以只设置一个,一个吸尘装置250可以只从一个辊筒240与支撑座210的间隙下方吸除粉尘,或者,一个吸尘装置250可以同时从两个辊筒240与支撑座210的间隙下方吸除粉尘。
参照图1和图6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焊接模组200还包括第二固定构件260,支撑座210安装于第二固定构件260上。第二固定构件260为第二焊接模组200的主支撑构件,第二焊接模组200可以通过第二固定构件260安装于面板、支架等安装结构上。当然,具体应用中,也可以将第二固定构件260与支撑座210集成为一体设计。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驱动机构230、辊筒240、吸尘装置250都安装于第二固定构件260上。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的极耳焊接装置10用于电芯制造设备中,电芯制造设备除了包括上述极耳焊接装置10外,还包括极片牵引装置、极片裁切装置、极耳牵引装置、极耳裁切装置、极片卷绕装置等。极片牵引装置用于牵引极片20移动,极片裁切装置用于裁切出第一预设尺寸的极片20,极耳牵引装置用于牵引极耳30运动,极耳裁切装置用于裁切出第二预设尺寸的极耳30,极片卷绕装置用于将完成极耳30焊接后的极片20卷绕形成电芯。电芯可用于制造锂电池或电容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极耳焊接装置10的工作原理包括:当极片20行进到极耳焊接装置10时,极耳30同步就位。上焊接模组(即第一焊接模组100)中的两个气缸(即两个第一动力构件121)会同时工作,通过驱动第一运动构件122带动安装在第一运动构件122的焊头110运动,以使焊头110与下焊接模组(即第二焊接模组200)中的支撑座210配合将极耳30焊接在极片20上。焊接完成后,下焊接模组中的气缸(即第二驱动机构230)再驱动拨杆(即剥离部件220)将极片20拨起。安装在下焊接模组两侧的吸尘管可以吸除焊接极耳30时产生的粉尘。本实施方案提供的极耳焊接装置10可同时一次焊接极耳30的两个长度区域,相对于分段式的两次焊接方案而言,本实施方案极大幅度地提升了生产速度。并且采用两个气缸分别驱动两个焊头110运动以及采用两个支撑座210分开安装的设计,可以使得极耳焊接装置10的调试更简单,焊接更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极耳焊接装置,包括第一焊接模组和第二焊接模组,所述第一焊接模组和所述第二焊接模组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供极片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以及为所述极片和极耳的焊接提供容置场所,所述第一焊接模组用于与所述第二焊接模组配合对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极耳与所述极片进行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模组包括至少两个焊头和用于驱动至少两个所述焊头朝向或背对所述第二焊接模组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每个所述焊头都设有多个用于将所述极耳焊接于所述极片上的焊接凸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动力构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分别用于驱动不同的所述焊头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构件的数量与所述焊头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分别用于驱动单个所述焊头运动;且/或,
所述焊头为超声波焊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到所述第二焊接模组的距离大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到所述第二焊接模组的距离;且/或,
所述第一动力构件为气缸或液压缸或者电机与丝杆传动副的组合或者电机与齿轮齿条传动副的组合或者电机与带传动副的组合。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模组还包括第一固定构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运动构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上;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运动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可滑动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运动构件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一个所述焊头连接,以用于在所述第一动力构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焊头朝向或背对所述第二焊接模组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座形成有至少两组用于导引所述第一运动构件滑动的导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上方,至少另一个所述第一动力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下方;且/或,
所述第一运动构件包括导杆、滑块和连接座,所述焊头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导杆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构件,所述滑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动力构件、所述导杆、所述连接座连接,以用于在所述第一动力构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导杆、所述连接座、所述焊头朝向或背对所述第二焊接模组运动。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焊头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90°±10°的夹角;且/或,
所述第一焊接模组设于所述第二焊接模组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模组包括支撑座、剥离部件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座用于为焊接中的所述极片提供支撑;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剥离部件推动所述极片朝向所述第一焊接模组运动,以使焊接完所述极耳后的所述极片脱离所述支撑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模组还包括至少两个辊筒,至少两个所述辊筒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支撑座相对的两侧,以用于导引所述极片移动通过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剥离部件至少局部设于至少一个所述辊筒与所述支撑座之间形成的间隙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模组还包括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用于从至少一个所述辊筒与所述支撑座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吸除焊接所述极耳与所述极片时产生的粉尘。
CN202321197968.9U 2023-05-17 2023-05-17 极耳焊接装置 Active CN219703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7968.9U CN219703794U (zh) 2023-05-17 2023-05-17 极耳焊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7968.9U CN219703794U (zh) 2023-05-17 2023-05-17 极耳焊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3794U true CN219703794U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14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97968.9U Active CN219703794U (zh) 2023-05-17 2023-05-17 极耳焊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37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10037902A (ko) 이차전지의 초음파 용접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205032844U (zh) 极耳预焊装置及其抚平机构
CN102000919B (zh) 一种动力电池激光焊接夹具
CN202479680U (zh) 二次电池点焊机
CN217142691U (zh) 焊接设备及电池焊接设备
CN110434527B (zh) 一种便携式锂电池盖板焊接装置
CN105690091B (zh) 动力电池全自动生产机器人系统
CN219703794U (zh) 极耳焊接装置
CN109014554B (zh) 软包装电池极耳超声波焊接方法及设备
CN214161738U (zh) 正负极焊接一体机
TWM451543U (zh) 動力電池用導電探針之對位裝置
CN213560504U (zh) 交流凸点焊机
CN209986401U (zh) 一种动龙门激光焊接直驱电机工作台
CN207642487U (zh) 蜂窝焊接设备
CN219151252U (zh) 一种折弯装置及折弯预压装设备
CN219581921U (zh) 一种动力电池上压板激光焊接设备
CN221159146U (zh) 电芯极耳焊接工装
CN219106223U (zh) 电芯Block堆叠装置
CN215034437U (zh) 一种锂电池电芯蝴蝶焊用的超声波焊接设备
CN219132587U (zh) 一种异形电池隔膜废料切割设备
CN220347445U (zh) 一种igbt倒装超声波焊接设备
CN220963694U (zh) 一种锂电池自动电池补液装置
CN220838424U (zh) 电池压装预焊模组和电池加工装置
CN219465020U (zh) 焊带跟随装置及串焊机
CN220574842U (zh) 一种电池极组极耳的裁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