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9993U - 一体式取样钳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取样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9993U
CN219699993U CN202320919464.7U CN202320919464U CN219699993U CN 219699993 U CN219699993 U CN 219699993U CN 202320919464 U CN202320919464 U CN 202320919464U CN 219699993 U CN219699993 U CN 219699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sleeve
forceps
distal end
out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194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东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194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9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9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9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一体式取样钳,包括相互连接的钳头组件和手柄组件,钳头组件包括内部设置通道的外管以及可移动地穿设在外管内的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一体成型,自然状态下,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远端相互远离,并伸出外管之外,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被逐渐收入外管的过程中,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远端逐渐相互靠近直至趋向闭合,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近端呈柱形、多面体或球形构造,手柄组件包括拉索以及连接在拉索远端的缺口拉杆,缺口拉杆的缺口适于包裹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近端。本实用新型的取样钳,钳头组件与拉索的连接是依托缺口拉杆与钳头组件上的柱形、多面体或球形构造进行对接配合,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体式取样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取样钳。
背景技术
临床手术中,取样钳通常配合内窥镜使用,针对人体的胃、肠以及支气管等消化道或者呼吸道进行活体组织采样,经过对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为医生提供诊断治疗的科学依据。
现有技术中,取样钳的钳头组件多为四连杆或者滑槽铆钉组合结构,这样的设计较为复杂,对于生产装配工人要求比较高,成品率不高,稍有尺寸加工或装配问题就会导致不良品出现。
中国专利CN204600545U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取样钳结构,但该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当中,拉索与钳头的装配方式为焊接或铆接,而实际上,无论焊接或铆接,在现实生产中都较难实现,原因在于,钳头外还套设有外管,钳头较短,但又需要先将钳头与外管装配完成之后,再与拉索进行固定,而如果先将拉索与钳头进行固定,则需要将较长的拉索(约1-1.5米)先穿过外管,再安排其他的零部件进行装配,由此可见,外管对于拉索和钳头之间的焊接或铆接固定方式产生了阻碍,降低了生产装配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取样钳钳头构造复杂导致装配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取样钳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体式取样钳,该一体式取样钳包括相互连接的钳头组件和手柄组件,钳头组件包括内部设置通道的套筒以及可移动地穿设在套筒内的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一体成型,自然状态下,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远端相互远离,并伸出套筒之外,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被逐渐收入套筒的过程中,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远端逐渐相互靠近直至趋向闭合,其中,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近端呈柱形、多面体或球形构造,手柄组件包括拉索以及连接在拉索远端的缺口拉杆,缺口拉杆的缺口适于包裹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近端。
进一步的,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座、设置在手柄座上的滑环以及外管,拉索穿设在外管之中,拉索的近端与滑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套筒的近端固定在外管的远端,外管的近端固定在手柄座上。
进一步的,拉索与缺口拉杆之间通过对接管连接,拉索的远端与对接管的近端相对固定,对接管的远端与缺口拉杆的近端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均包括相互连接的取样杯口以及连接段,两个连接段在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近端汇合连接,取样杯口与连接段之间通过弧形段连接,弧形段的近端朝向远离套筒一侧方向延伸并与取样杯口连接。
进一步的,套筒的远端固定设置有定位组件,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被逐渐收入套筒并趋向闭合后,将定位组件包裹。
进一步的,定位组件包括基座隔板以及设置于基座隔板上的定位针,基座隔板固定在套筒的远端。
进一步的,基座隔板焊接在套筒的远端,基座隔板端面面积小于套筒的通道的横截面面积。
进一步的,基座隔板呈跑道型板状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通过缺口拉杆被拉索牵引朝向套筒内移动,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远端逐渐相互靠近直至趋向闭合时,弧形段逐渐与套筒的远端抵接配合,阻止取样杯口被拖入套筒之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钳头组件是一体式夹钳形成,而不是现有技术中的两片式取样钳钳片,再配合连杆机构进行装配,产品零部件少,成型简单,降低装配难度,装配更加快速,更适宜自动化生产装配;
(2)相比于现有技术公开的一体式取样钳,本实施例的方案当中,钳头组件与拉索的连接是依托缺口拉杆与钳头组件上的柱形、多面体或球形构造进行对接配合,无需焊接,通过简易工装即可实现压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钳头组件闭合状态下的整体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钳头组件打开状态下的整体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钳头组件与对接管的装配主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钳自然打开状态下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钳受压闭合状态下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筒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筒远端被折弯之后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实用新型提供的缺口拉杆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钳头组件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是其中一个实施方式的定位组件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14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定位组件立体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式取样钳,该一体式取样钳包括相互连接的钳头组件200和手柄组件100,而钳头组件200包括内部设置通道的套筒202以及可移动地穿设在套筒202内的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套筒202为两端贯通的空心管,其中套筒202的远端设置有隔板,隔板可以是单独的元器件,也可以是从套筒202远端向外延伸的突出部2022,当隔板为单独的元器件时,将一体式的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挤压成闭合状态塞入套筒202之中,然后再将隔板焊接在套筒202的远端,而当隔板为从套筒202远端向外延伸的突出部2022时,例如图8-图9所示出的,先将一体式的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挤压成闭合状态塞入套筒202之中,然后再通过铆压工装将向外延伸的突出部2022向内折弯保持与套筒202的远端端面平齐,上述的步骤即可完成将一体式的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与套筒202的装配过程。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一体成型,自然状态下,参见图5和图6,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的远端相互远离,并伸出套筒202之外,而结合图2,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被逐渐收入套筒202的过程中,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的远端逐渐相互靠近直至趋向闭合,其中,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的近端呈柱形、多面体或球形构造,参见图1和图2,手柄组件100包括拉索103以及连接在拉索103的远端的缺口拉杆105,缺口拉杆105的缺口适于包裹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的近端,参见图6-图10,本实施方式当中,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的近端呈空心圆柱形,而缺口拉杆105包括杆部1051以及设置在杆部1051前端的缺口1052,缺口1052的横截面呈C型,恰好包裹在空心圆柱形的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的近端外侧,如前所述,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的近端还可以设置为多面体或者球形,相应的缺口拉杆109的缺口处为多面腔体或者球面腔,而当缺口拉杆109的缺口处为球面腔时,球面腔与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的球形近端可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将二者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同步推拉运动功能。
参见图1,手柄组件100还包括外管104、手柄座101以及滑环102,其中,滑环102可前后滑动的设置在手柄座101上,拉索103的近端与滑环102固定连接,滑环102在手柄座101上前后移动时,即可带动拉索103的远端前后移动,从而使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打开或闭合,手柄座101上还设置有拇指环104,以方便术者在操作时,拇指穿过拇指环104进行手柄组件100的握持。
参见图2和图5,本实施例的套筒202内壁相对靠近套筒202的近端一侧设置有环形凸台2021,该环形凸台2021自套筒202的内壁朝向拉索103延伸。当需要完成钳头组件200与拉索103的对接过程时,将外管104的远端塞入套筒202之中,套筒202内壁的环形凸台2021即可对外管104的远端进行轴向限位,使外管104的远端不会一直朝向套筒202的远端运动,当环形凸台2021与外管104的远端抵接之后,即可对套筒202与外管104的连接处进行激光焊接或者铆压压接处理,使二者保持相对有效固定。
结合图2,套筒202与外管104之间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当中,套筒202和外管104均为不锈钢材质制成,二者通过激光焊接或者铆压压接固定,拉索103穿设在外管104之中并伸入套筒202与钳头组件200连接,外管104的近端固定在手柄座101上,二者相对固定,滑环102与拉索103的近端固定连接。
参见图1、图3和图5,拉索103与缺口拉杆105之间通过对接管300进行连接,拉索103的远端与对接管300的近端焊接或者铆压压接使二者相对固定,对接管300的远端连接在缺口拉杆105的近端使二者相对固定,由于对接管300的存在,使得工艺上更易装配,因为实际产品中,缺口拉杆105较小较细,且拉索103也为细钢丝,人工进行焊接的工艺对于工人的视力水平要求比较高,而对接管300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对接管300为空心管,拉索103与缺口拉杆105穿设在对接管300之中后,在对接管两端进行激光焊接或者铆压压接即可进行三个零件(拉索103、对接管300以及缺口拉杆105)的相对固定。而实际生产中,先将连接好对接管300的缺口拉杆105与钳头组件200进行对接,即,将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的近端与对接管300的远端进行对接,当如图2-图8所示出的,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的近端为圆柱形,而缺口拉杆105的缺口1052的横截面呈C型,缺口1052从侧面直接就可以包住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的圆柱形的近端,实现了配接,然后再将这个组合穿过套筒202,安装好套筒202的隔板,即可将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相对套筒202周向进行限位。可以知晓的,在这个过程中,对接管300可以是同时连接了缺口拉杆105以及拉索103,此时,当缺口拉杆105与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完成装配之后,直接对套筒202和包裹拉索103的外管104进行连接固定即可。前述的连接可以是激光点焊,也可以铆压压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方式改为三段式连接方式,而缺口拉杆105与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之间的装配更加简单,通过卡入即可完成。
参见图6,根据本实施例的取样钳,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均包括相互连接的取样杯口以及连接段,两个连接段在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的近端汇合连接,形成连接端部203,取样杯口与连接段之间通过弧形段连接,具体来说,第一夹钳201A包括取样杯口2011A以及弧形段2012A,而第二夹钳201B则包括取样杯口2011B以及弧形段2012B,弧形段2012A或弧形段2012B的近端朝向远离套筒202一侧方向延伸并与对应的取样杯口2011A或者取样杯口2011B连接。参见图7,取样杯口2011A上还设置有通孔2013A,实际临床使用过程中,当取样钳夹住人体组织并收容到闭合状态下的钳头组件的过程中,由于人体组织的流动性以及弹性,需要给予人体组织一定的让位空间,避免对人体组织造成硬损伤,而通孔2013A则提供了这样的空间,使的人体组织在被夹闭牵拉到钳头组件200之中后,能够部分从通孔2013A之中挤出,方便钳头组件200对目标人体组织进行刮削采样。
如前所述的实施例当中,该取样钳的钳头组件200是一体式夹钳和套筒202组合形成,主要包含一体成型的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以及套设在外侧的套筒202,而现有技术中的两片式取样钳钳片,本实施例的方案不需要再配合连杆机构进行装配,本方案的钳头组件,产品零部件少,拉索107与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的近端只需卡接装配即可,成型简单,大幅降低装配难度,装配更加快速,更适宜自动化生产装配。
实施例二
参见图11和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取样钳,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套筒202的远端固定设置有定位组件500,并且套筒202不再设置隔板。具体来说,参见图2、图3以及图14,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被逐渐收入套筒202并趋向闭合后,将定位组件500包裹,而定位组件500包括基座隔板以及设置于基座隔板上的定位针,针对定位组件500,本实施例提供两种实施方式,其中如图13所示出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定位组件500A包括基座隔板501A以及设置在基座隔板501A上的定位针502A,定位针502A呈头端为尖锥状的柱形结构,而对比图14所示出的方案,基座隔板501B与基座隔板501A相同,不同点在于图14所示出的方案,定位针502B为头端削尖的片状结构,相比于图13所示出的方案,图14的方案更易于批量化生产,一体成型即可实现,而图13所示出的方案需要加工两个零部件,再另行焊接组装。
如图11所示出的,基座隔板固定在套筒202的远端,具体来说,基座隔板可以焊接在套筒202的远端,同时,基座隔板端面面积小于套筒202的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如此这样设置,装配时,即可将闭合状态下的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先塞入套筒202之中,然后将组装好的定位组件500固定在套筒202的远端,具体来说,将基座隔板焊接在套筒202的远端,由于基座隔板端面面积小于套筒202的通道的横截面面积,而如图13和图14所示出的,基座隔板呈跑道型板状结构。
参见图1,实际临床使用过程中,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通过缺口拉杆109被拉索107牵引,从而可以朝向套筒202内侧移动,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的远端逐渐相互靠近直至趋向闭合时,弧形段逐渐与套筒202的远端抵接配合,阻止取样杯口被完全拖入套筒202之中。
本实施例当中,定位组件500主要帮助术者对目标人体组织进行定位,当取样钳跟随内窥镜进入到人体自然腔道之中,到达目标人体组织附近后,操作手柄组件100使钳头组件200打开(主要是指将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从套筒202中推出打开),从而将定位组件500暴露出来,通过内窥镜镜头观察目标人体组织位置,进一步推送手柄组件100即可将定位组件上的定位针扎在目标人体组织上,这时再进行钳头组件200闭合操作,使第一夹钳201A和第二夹钳201B逐步闭合夹住目标人体组织,然后取样杯口的锋利边缘即可对目标人体组织进行刮削采样,采样完成后,人体组织逐步从取样杯口中滑出,带着采样结果的取样钳撤出人体之外,再打开钳头组件200,将采样结果放入化验瓶之中以供医学单位进行病理化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式取样钳,所述一体式取样钳包括相互连接的钳头组件和手柄组件,所述钳头组件包括内部设置通道的套筒以及可移动地穿设在套筒内的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所述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一体成型,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远端相互远离,并伸出所述套筒之外,所述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被逐渐收入所述套筒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远端逐渐相互靠近直至趋向闭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近端呈柱形、多面体或球形构造,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拉索以及连接在所述拉索远端的缺口拉杆,所述缺口拉杆的缺口适于包裹所述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近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取样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座、设置在手柄座上的滑环以及外管,所述拉索穿设在所述外管之中,所述拉索的近端与所述滑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取样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近端固定在所述外管的远端,所述外管的近端固定在所述手柄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取样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与缺口拉杆之间通过对接管连接,所述拉索的远端与所述对接管的近端相对固定,所述对接管的远端与所述缺口拉杆的近端相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取样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均包括相互连接的取样杯口以及连接段,两个连接段在所述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近端汇合连接,所述取样杯口与所述连接段之间通过弧形段连接,所述弧形段的近端朝向远离所述套筒一侧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取样杯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取样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远端固定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被逐渐收入所述套筒并趋向闭合后,将所述定位组件包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取样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基座隔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隔板上的定位针,所述基座隔板固定在所述套筒的远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取样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隔板焊接在所述套筒的远端,所述基座隔板端面面积小于所述套筒的通道的横截面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式取样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隔板呈跑道型板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取样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通过所述缺口拉杆被所述拉索牵引朝向所述套筒内移动,所述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远端逐渐相互靠近直至趋向闭合时,所述弧形段逐渐与所述套筒的远端抵接配合,阻止所述取样杯口被拖入所述套筒之中。
CN202320919464.7U 2023-04-21 2023-04-21 一体式取样钳 Active CN219699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9464.7U CN219699993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体式取样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9464.7U CN219699993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体式取样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9993U true CN219699993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82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19464.7U Active CN219699993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体式取样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99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14943B2 (ja) 内視鏡用穿刺針
US6273860B1 (en) Biopsy apparatus
US8062310B2 (en) Clipping instrument for an endoscopic surgical device
US8197396B2 (en) Treatment tool for endoscope and medical procedure
US5871453A (en) Moveable sample tube multiple biopsy sampling device
US6149607A (en) Multiple sample biopsy device
JP2008536530A (ja) 外科用器具のエンドエフェクタ、外科用器具、およびエンドエフェクタを形成する方法
WO2000007502A1 (en) Articulated medical device
JPH0630942A (ja) 生検装置
CN105686855B (zh) 连续取样活检钳
JPH11513574A (ja) 内視鏡検査用器具の打ち抜きuリン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178405B1 (en) Puncture needle for endoscope
EP0742728B1 (en) Dialysis combination and microdialysis probe and insertion means intendent for said combination
US20090264918A1 (en) Clevis assemblies for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of same
WO2000001304A1 (en) Disposable endoscopic biopsy device
CN205831834U (zh) 一种用于穿刺的活性钳
EP2745764B1 (en) Treatment instrument for endoscope
EP2767214B1 (en) Treatment instrument
CN219699993U (zh) 一体式取样钳
CN220423920U (zh) 一种双拉杆钳头组件及包含其的取样钳和热活检钳
JP3649730B2 (ja) 持ち運び型の検体管式の多数生検用検体採取装置
CN219680675U (zh) 一体式热活检钳
EP3967243B1 (en) Biopsy forceps and jaw assembly thereof
CN112168236A (zh) 侧取样活检钳
JPS6214806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