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7884U - 一种喇叭组件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喇叭组件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7884U
CN219697884U CN202321092155.3U CN202321092155U CN219697884U CN 219697884 U CN219697884 U CN 219697884U CN 202321092155 U CN202321092155 U CN 202321092155U CN 219697884 U CN219697884 U CN 219697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ection
horn
main body
circuit board
loud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921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家冬
李琳
夏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zhiwa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zhiw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zhiwa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zhiw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921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7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7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7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喇叭组件及耳机;所述喇叭组件包括喇叭、麦克风、柔性电路板和连接器;所述喇叭具有电连接部;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麦克风安装在喇叭上,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麦克风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喇叭的电连接部上,且基于此,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柔性电路板的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部分相对固定,所以,在将所述喇叭组件组装进耳机内时,无需再调整柔性电路板的此部分的布置位置,可保证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喇叭组件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喇叭组件及耳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部分耳机包括主板和与主板连接的喇叭组件,而喇叭组件包括喇叭、麦克风和将两者连接在主板上的连接线,麦克风用于拾音以实现耳机的降噪。此种结构的耳机,其喇叭组件如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214544743U公开的主动降噪声学结构所示,其包括壳体、喇叭、咪头和FPC排线,其中,壳体为耳机的一部分,壳体设有音腔,音腔内壁设有安装槽,喇叭安装于壳体内,咪头固定于安装槽中且位于喇叭的下方,FPC排线的第一连接端与咪头连接、第二连接端与喇叭连接、第三连接端设有连接器。在该主动降噪声学结构的方案中,喇叭和咪头是分别布置在壳体内的,基于此,将其组装形成耳机时,由于喇叭和咪头分开布置,所以在固定咪头后还需要调整FPC排线的连接喇叭和咪头部分的布置位置,以避免喇叭压着FPC排线时使FPC排线弯折或偏离预设位置,影响FPC排线与主板的连接,而调整FPC排线的布置位置,此举会影响耳机的组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喇叭组件,将其组装进耳机内时,可保证耳机的组装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喇叭组件,包括:
喇叭,包括喇叭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喇叭主体上的电连接部;
麦克风,设于所述喇叭主体上;
柔性电路板,包括电路板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主体上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麦克风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连接部相连接;
连接器,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主体上,用于与控制电路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喇叭主体包括背向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三侧面;所述电路板主体包括:
第一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贴着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贴合面贴着所述第三侧面。
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正极和负极;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的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所述正极连接部与所述正极连接;所述负极连接部与所述负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喇叭还包括:
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定位部与第二侧面接触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包括:
定位凸起及第一定位柱;所述定位凸起设于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定位凸起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主体还包括:
第二主体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另一端背离所述喇叭延伸且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起远离所述喇叭主体的一侧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形成布置空间;
第二主体部包括:
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
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均位于所述布置空间内;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另一端背离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背离所述喇叭的中心延伸且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另一端背离所述喇叭延伸且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体部还包括:
依次连接第四连接段和第五连接段;所述第四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段连接,另一端背离所述第三连接段延伸且与所述第五连接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段位于所述第四连接段的远离所述喇叭的一侧,所述第五连接段的另一端背离所述喇叭延伸且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喇叭主体还包括安装槽,所述麦克风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电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喇叭还包括:
第二定位柱,设于所述第三侧面上,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插设于耳机壳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耳机,包括:
耳机壳;
如上所述的喇叭组件;所述喇叭组件设于所述耳机壳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喇叭组件及耳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喇叭包括喇叭主体和设于喇叭主体上的电连接部,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麦克风设于喇叭主体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麦克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连接部连接;基于此,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部分相对固定,所以,在将所述喇叭组件组装进耳机内时,无需再调整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此部分的布置位置,可保证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组件的另一个结构图;
图3是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的结构图;
图4是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的另一个结构图;
图5是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中,1、喇叭;10、喇叭主体;11、电连接部;11a、正极;11b、负极;12、安装槽;13、定位部;131、定位凸起;132、第一定位柱;14、第二定位柱;2、麦克风;3、柔性电路板;31、电路板主体;311、第一主体部;311a、第一贴合面;311b、第二贴合面;312、第二主体部;312a、第一连接段;312b、第二连接段;312c、第三连接段;312d、第四连接段;312e、第五连接段;32、第一连接部;33、第二连接部;331、正极连接部;332、负极连接部;4、连接器;A、第一侧面;B、第二侧面;C、第三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现有技术中,耳机包括喇叭组件、控制电路板等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喇叭组件,包括喇叭1、麦克风2、柔性电路板3和连接器4。喇叭1包括喇叭主体10以及设置于喇叭主体10上的电连接部11。麦克风2设于喇叭主体10上。柔性电路板3包括电路板主体31以及设置于电路板主体31上的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第一连接部32与麦克风2相连接,第二连接部33与正极11a和负极11b相连接。连接器4连接在电路板主体31上,用于与控制电路板连接。
麦克风2设于喇叭主体10上,第一连接部32和麦克风2连接,第二连接部33与电连接部11连接;基于此,柔性电路板3的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柔性电路板3的位于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之间的部分相对固定,所以,在将喇叭组件组装进耳机内时,无需再调整柔性电路板3的此部分的布置位置,可保证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喇叭主体10包括背向设置的第一侧面A和第二侧面B以及连接第一侧面A和第二侧面B的第三侧面C;
如图2和图5所示,电路板主体31包括连接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的第一主体部311。具体而言,第一主体部311包括第一贴合面311a和第二贴合面311b;第一贴合面311a贴着第一侧面A;第二贴合面311b贴着第三侧面C。此种结构的柔性电路板3,其与喇叭主体10整齐配合,基于此,可以使得喇叭组件的结构更为紧凑。
在实际应用中,电连接部11包括设于第二侧面B上的正极11a和负极11b,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正极11a和负极11b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基于此,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33包括与第一主体部311连接的正极连接部331和负极连接部332,第一主体部311位于正极连接部331和负极连接部332之间;正极连接部331与正极11a连接;负极连接部332与负极11b连接。此结构下的柔性电路板3,其第一主体部311位于喇叭的正极11a和负极11b之间,充分利用了喇叭的正极11a和负极11b之间的位置,相对于将正极连接部331和负极连接部332设于第一主体部311的同一侧,可节省电路板主体31的用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喇叭主体10的第一侧面A上设有安装槽12,麦克风2设于安装槽12内;而喇叭1的电连接部11设于喇叭主体10的第二侧面B上,即正极11a和负极11b是设于第二侧面B上的。基于此,如图1和图2所示,柔性电路板3的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分设在喇叭主体10的第一侧面A和第二侧面B,即,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间隔布置,便于柔性电路板3连接电连接部11和麦克风2。
在实际应用时,麦克风2为降噪用拾音麦克风2,第一侧面A为喇叭主体10的播音侧,将麦克风2设置在第一侧面A上,有利于麦克风2拾音。
在实际应用中,耳机还包括电池支架、电池等结构,其中,电池设于电池支架内且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而在耳机的一些结构中,喇叭1可与电池支架连接在一起,以使得耳机的结构更为紧凑,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喇叭1还包括定位部13,定位部13设于第二侧面B上,通过定位部13使电池支架定位连接在喇叭主体10上。具体而言,定位部13与第二侧面B接触的面积小于第二侧面B的面积,以预留正极11a和负极11b以及第二连接部33的安装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定位部13包括定位凸起131和第一定位柱132;定位凸起131设于第二侧面B上,第一定位柱132设于定位凸起131的侧壁上。其中,定位凸起131的远离喇叭主体10的一侧用于与电池支架接触连接,而第一定位柱132垂直于第二侧面B,用于插设于电池支架上,喇叭1通过定位凸起131和第一定位柱132来将电池支架限定于耳机内。进一步地,可在定位凸起131与电池之间设置粘胶层,通过粘胶层来连接二者,使得喇叭1和电池支架稳定连接。具体而言,电池支架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定位柱132配合的卡槽,第一定位柱132插入卡槽,以使电池支架与喇叭主体10定位配合。在第一定位柱132与卡槽配合时,电池支架位于喇叭主体10的远离第一侧面A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路板主体31还包括第二主体部312,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主体部311连接,另一端背离喇叭1延伸且与连接器4连接,第二主体部312的设置使得连接器4远离喇叭1,使得控制电路板可灵活设于耳机内。
进一步地,定位凸起131的远离喇叭主体10的一侧的所在平面与第二侧面B之间形成布置空间。第二主体部3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312a、第二连接段312b和第三连接段312c;第一连接段312a和第二连接段312b均位于布置空间内;第一连接段312a的一端与第一主体部311连接,另一端背离第一主体部311延伸且与第二连接段312b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段312b的另一端背离喇叭1的中心延伸且与第三连接段312c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接段312c的另一端背离喇叭1延伸且与连接器4连接。
具体而言,参考图5,第一连接段312a垂直于第二侧面B。第二连接段312b垂直于第一连接段312a且位于第一连接段312a的远离定位凸起131的一侧。第三连接段312c垂直于第二连接段312b且位于第二连接段312b的远离第二侧面B的一侧。由于第一连接段312a和第二连接段312b存在垂直关系,第二连接段312b与第三连接段312c存在垂直关系,此种结构下的第二主体部312,其结构更为稳定。
而且,由于电池支架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第一连接段312a和第二连接段312b均位于布置空间内,不会与电池支架产生干涉,而第二连接段312b的设置使得第三连接段312c远离定位凸起131,以预留足够的空间给电池支架安装。在实际应用中,优选地,第二连接段312b的远离第二侧面B的一侧与定位凸起131的第四侧面D平齐。第三连接段312c的靠近第二连接段312b的一侧贴着电池支架的外壁。此结构下,可使得柔性电路板3的结构更为整齐,使得耳机的结构更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体部312还包括依次连接第四连接段312d和第五连接段312e,第四连接段312d位于第三连接段312c的远离第一连接段312a的一侧,第四连接段312d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段312c连接,另一端背离第三连接段312c延伸且与第五连接段312e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接段312e位于第四连接段312d的远离喇叭1的一侧,第五连接段312e的另一端背离喇叭1延伸且与连接器4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5所示,第四连接段312d垂直于第三连接段312c且位于第三连接段312c的远离第一连接段312a的一侧;第五连接段312e垂直于第四连接段312d且位于第四连接段312d的远离第二侧面B的一侧。第四连接段312d的设置使得第五连接段312e远离电池支架,基于此,第四连接段312d和第五连接段312e配合使得第二主体部312形成避让控制电路板的边缘的避让部,使得柔性电路板3与边缘突出于电池支架外壁的控制电路板配合时,第三连接段312c也能贴着电池支架的外壁。
第五连接段312e还包括弯曲段,弯曲段在连接器4与控制电路板连接时弯曲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喇叭1还包括用于插设于耳机壳上的第二定位柱14,其设于第三侧面C上,在实际使用中,喇叭组件通过第二定位柱14与耳机壳定位配合。作为第二定位柱14的一种具体实现,第二定位柱14的在其轴线方向的一端与第一侧面A平齐,另一端与第二侧面B平齐。
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壳和如上的喇叭组件;喇叭组件设于耳机壳内。基于喇叭组件,耳机具备组装难度低,结构紧凑等优点。
具体来说,耳机可以为无线耳机,也可以为有线耳机,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喇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喇叭(1),包括喇叭主体(10)以及设于所述喇叭主体(10)上的电连接部(11);
麦克风(2),设于所述喇叭主体(10)上;
柔性电路板(3),包括电路板主体(31)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主体(31)上的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所述第一连接部(32)与所述麦克风(2)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3)与所述电连接部(11)相连接;
连接器(4),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主体(31)上,用于与控制电路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主体(10)包括背向设置的第一侧面(A)和第二侧面(B)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面(A)和所述第二侧面(B)的第三侧面(C);所述电路板主体(31)包括:
第一主体部(31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3);所述第一主体部(311)包括第一贴合面(311a)和第二贴合面(311b);所述第一贴合面(311a)贴着所述第一侧面(A);所述第二贴合面(311b)贴着所述第三侧面(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喇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11)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侧面(B)上的正极(11a)和负极(11b);
所述第二连接部(33)包括与所述第一主体部(311)连接的正极连接部(331)和负极连接部(332);所述正极连接部(331)与所述正极(11a)连接;所述负极连接部(332)与所述负极(11b)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喇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1)还包括:
定位部(13),设于所述第二侧面(B)上,所述定位部(13)与第二侧面(B)接触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侧面(B)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喇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3)包括:
定位凸起(131)及第一定位柱(132);所述定位凸起(131)设于所述第二侧面(B)上,所述定位柱(132)设于所述定位凸起(131)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喇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主体(31)还包括:
第二主体部(312),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部(311)连接,另一端背离所述喇叭(1)延伸且与所述连接器(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喇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131)远离所述喇叭主体(10)的一侧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侧面(B)之间形成布置空间;
第二主体部(312)包括:
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312a)、第二连接段(312b)和第三连接段(312c);
所述第一连接段(312a)和所述第二连接段(312b)均位于所述布置空间内;所述第一连接段(312a)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部(311)连接,另一端背离所述第一主体部(311)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12b)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312b)的另一端背离所述喇叭(1)的中心延伸且与所述第三连接段(312c)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312c)的另一端背离所述喇叭(1)延伸且与所述连接器(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喇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312)还包括:
依次连接第四连接段(312d)和第五连接段(312e);所述第四连接段(312d)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段(312c)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312a)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段(312d)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段(312c)连接,另一端背离所述第三连接段(312c)延伸且与所述第五连接段(312e)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段(312e)位于所述第四连接段(312d)的远离所述喇叭(1)的一侧,所述第五连接段(312e)的另一端背离所述喇叭(1)延伸且与所述连接器(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喇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主体(10)还包括安装槽(12),所述麦克风(2)设于所述安装槽(12)内;所述电连接部(11)设于所述第二侧面(B)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喇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1)还包括:
第二定位柱(14),设于所述第三侧面(C)上,所述第二定位柱(14)用于插设于耳机壳上。
1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壳;
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喇叭组件;所述喇叭组件设于所述耳机壳内。
CN202321092155.3U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喇叭组件及耳机 Active CN219697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2155.3U CN219697884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喇叭组件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2155.3U CN219697884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喇叭组件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7884U true CN219697884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3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92155.3U Active CN219697884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喇叭组件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7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04006A1 (zh) 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060089054A1 (en) Earphone jack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105959887B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210093485U (zh) 一种扬声器
US20130148837A1 (en) Multi-functional microphon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842530B2 (en) Electric acoustic converter having a rear surface terminal
CN216122815U (zh) 无线耳机
CN109246557B (zh) 一种扬声器
CN219697884U (zh) 一种喇叭组件及耳机
CN212936200U (zh) 发声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JP4389426B2 (ja) スピーカ
CN109040918B (zh) 一种音腔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08376868B (zh) 耳机插座及电子设备
CN219697883U (zh) 一种播音组件及耳机
CN111479189A (zh) 头戴式耳机
CN217335881U (zh) 降噪平板喇叭及头戴式耳机
US10149030B2 (en) Microphone
CN213073051U (zh) 一种防静电放电的耳机
CN201207730Y (zh) 超薄微型麦克风
CN113473329A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12850951U (zh) 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
CN215734758U (zh) 一种降噪蓝牙耳机
CN219478101U (zh) 一种抗静电干扰的开放式耳机机芯
CN215773521U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12344026U (zh) 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