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4944U - 一种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4944U
CN219694944U CN202320833019.9U CN202320833019U CN219694944U CN 219694944 U CN219694944 U CN 219694944U CN 202320833019 U CN202320833019 U CN 202320833019U CN 219694944 U CN219694944 U CN 219694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detected
detection area
conveying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330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兴强
许东广
戎永欣
王中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Zhongchuangxin Aviation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Zhongchuangxin Aviation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Zhongchuangxin Aviation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330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4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4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4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传送组件、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传送组件设有传送面,传送面用于传输待检物料至检测装置的定位检测区;第一光源设于传送组件的背离传送面的一侧,第一光源的光束用于穿透传送面并照射定位检测区;第二光源设于传送面的背离待检物料的一侧,第二光源的光束照射待检物料的局部检测区,局部检测区位于定位检测区之内;局部检测区的光强强于定位检测区的光强。该检测装置通过增设第二光源,在传输面透光率变差之后,第二光源的光波仍然可以穿透传送面,并照射到待检物料的局部检测区,从而保证检测装置能够获取局部检测区的清晰图像,进而提升监测装置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二次电池制造过程中,电池的极片经裁切后,通过传送装置传送至叠片台进行叠片。在传送过程中,可通过自动检测装置对极片位置以及状态信息(例如开裂、弯折等信息)进行检测,以便于后续的自动对位叠片,并可防止不合格的极片流向下道工序。现有的自动检测装置通常利用传送组件将待检极片至定位检测区,并利用图像采集模块获取待检极片的图像信息,根据图像信息判断待检极片的位置以及是否开裂或翻折等。在拍摄图像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在送带的背离待测极片的一侧设置光源,以提高背光。
检测装置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极片或环境引入的污垢易沉积于传送装置的传送带表面导致传送带变黑,传送带的透光率变差,甚至光源无法穿透传送带,图像采集模块无法获取极片的清晰图像,从而影响自动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可能出现漏检,导致不合格的极片流向下道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检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传送带透光率变差导致视觉检测系统无法获取清晰图像,从而影响视觉检测系统的检测精准度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装置包括传送组件、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传送组件设有传送面,传送面用于传输待检物料至检测装置的定位检测区;第一光源设于传送组件的背离传送面的一侧,第一光源的光束用于穿透传送面并照射定位检测区;第二光源设于传送面的背离待检物料的一侧,第二光源的光束照射待检物料的局部检测区,局部检测区位于定位检测区之内;局部检测区的光强强于定位检测区的光强。
本申请提供的检测装置通过传送面将待检物料传送至定位检测区,在第一光源的照射下,检测装置可获取待检物料的位置信息。由于待检物料的位置信息可借由较弱的光即可获得,因此,即使第一光源的光束在传输面的透过率降低之后,也可使待检物料准确成像并经由边缘轮廓信息获得其位置信息。而通过在定位检测区内的局部设置第二光源,第二光源的光束照射待检物料的局部检测区,从而使局部检测区的光强强于定位检测区的光强,即使第一光源的光束在传输面的透过率降低之后,第二光源的光波仍然可以穿透传送面,并照射到待检物料的局部检测区,从而保证检测装置能够获取待测物料在局部检测区的清晰图像,进而提高对局部检测区检测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检测装置传输电池极片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0-传送组件;110-工作台;120-传送带;200-第二光源;300-结构梁;400-电池极片;410-极片本体;420-极耳;
01-凹槽;02-腔室;03-避让口;04-吸附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俯视图,请参照图1和图2,该检测装置包括传送组件100、第一光源(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光源200,传送组件100设有传送面,传送面用于传输待检物料至检测装置的定位检测区;第一光源设于传送组件100的背离传送面的一侧,第一光源的光束用于穿透传送组件100并照射定位检测区;第二光源200设于传送面的背离待检物料的一侧,第二光源200的光束照射待检物料的局部检测区,局部检测区位于定位检测区之内;局部检测区的光强强于定位检测区的光强。
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局部检测区的光照强度,第二光源200的光强强于第一光源的光强。
需要说明的是,局部检测区可以对应待检物料的部分区域,也可以对应物料的全部区域,具体根据实际检测需要进行设定。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传送组件100包括工作台110和设于工作台110表面的传送带120,传送带120的背离工作台110的表面为传送面,传送带120为透光传送带120,从而使第一光源或者第二光源200的光波能够穿透传送带120,并照射待检物料。
其中,第一光源设于工作台的背离传送带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不对第一光源与工作台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只要第一光源的光波能够为定位检测区提供背光即可。
可以理解是,本申请中不对第一光源的类型进行限定。具体地,第一光源可为灯泡或者LED光源。
其中,为了保证第一光源能够均匀发光,第一光源优选为发光板,且发光板的照射面积大于等于定位检测区的面积,从而使发光板能为定位检测区提供均匀光强的背光。
其中,第二光源200设于传送带120的背离待检物料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不对第二光源200与传送带120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只要第二光源200的光波能够穿透传送带120并照射待检物料的局部检测区即可。
可以理解是,本申请中不对第二光源的类型进行限定。具体地,第二光源可为灯泡或者LED光源。
其中,为了保证第二光源能够均匀发光,第二光源优选为发光板,且发光板的照射面积大于等于局部检测区的面积,从而使发光板能为局部检测区提供均匀光强的背光。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光源照射定位检测区,第二光源照射局部检测区,且局部检测区位于定位检测区之内,当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都为均匀发光的发光板时,第一光源的照射面积大于第二光源的照射面积,又因为第二光源的光强强于第一光源的光强,从而既能保证光源能够照射待检物料的局部检测区,又避免将第一光源设为强光源,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工作台110的朝向传送带120的一侧设有凹槽01,传送带120覆盖在凹槽01的开口并与凹槽01形成腔室02,第二光源200设于凹槽01内。
其中,自工作台110至传送带120方向,第二光源200能够在凹槽01内移动,从而使第二光源200靠近或者远离传送带12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光源200和传送带120之间的距离越小,第二光源200发射的光波到达传送带120处的光强度越强,从而保证第二光源200的光波能够穿透传送带120并照射到待检物料的局部检测区。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实施例中的传送带120可以通过真空吸附或者电磁吸附的方式吸附于工作台110的表面。
以真空吸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继续参照图1和图2,腔室02为真空腔室,凹槽01设有多个,任一凹槽01均沿待检物料的传输方向设置,相邻两个凹槽01之间设有结构梁300,传送带120设有吸附孔04,吸附孔04对应结构梁300设置,通过抽真空可使物料通过吸附孔04吸附于传送带120的表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凹槽01的宽度方向,结构梁300设有贯穿结构梁300的避让口03;第二光源200沿凹槽0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第二光源200穿设避让口03,从而使第二光源200的光波能够均匀照射待检物料的局部检测区。
在传送组件工作过程中,传送带通常需要同时传送多个待检物料,为了提升检测效率,沿待检物料的传输方向,定位检测区包括等间距设置的多个待检物料的检测位,每个检测位对应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光源,从而为局部检测区提供均匀的光照,上述设置方式能够对多个待检物料同时进行检测,进而大幅提升检测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不对待检物料进行限定。下面以待检物料为电池极片进行说明,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检测装置传输电池极片的示意图,参照图3,电池极片400包括极片本体410以及与极片本体410连接的极耳420,第二光源200对应极片本体410或极耳420设置,具体根据实际检测需要进行设定即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需要对极耳420翻折情况进行检测时,局部检测区为极耳区,第二光源200用于照射极耳区。极片在定位检测区内运动时,第一光源提供的背光可使检测组件的摄像模块获得电池极片400的整体轮廓图像。检测组件根据获得的轮廓图像获取电极极片的位置信息以便于后续的自动对位叠片。第二光源可用于为极耳区提供更强的背光强度,以使检测组件获取的极耳区的图像更为清晰,防止对极耳区的弯折情况作出误判,减少误判的几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摄像组件,摄像组件设于待检物料的背离传送面的一侧,用于获取待检物料的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照射下的图像信息,根据图像信息对待检物料进行定位,并对待检物料的局部检测区进行检测,从而筛查出不合格的极片,以对不合格的极片进行报废处理,避免其进入下道工序,从而提升电池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设有传送面,所述传送面用于传输待检物料至所述检测装置的定位检测区;
第一光源,设于所述传送组件的背离所述传送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束用于穿透所述传送面并照射所述定位检测区;
第二光源,设于所述传送面的背离所述待检物料的一侧,所述第二光源的光束照射所述待检物料的局部检测区,所述局部检测区位于所述定位检测区之内;
所述局部检测区的光强强于所述定位检测区的光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的光强强于所述第一光源的光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工作台和设于所述工作台表面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背离所述工作台的表面为所述传送面,所述传送带为透光传送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的朝向所述传送带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传送带覆盖在所述凹槽的开口并与所述凹槽形成腔室,所述第二光源设于所述凹槽内;
自所述工作台至所述传送带方向,所述第二光源能够在所述凹槽内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有多个,任一所述凹槽均沿所述待检物料的传输方向设置,相邻两个凹槽之间设有结构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为真空腔室,所述传送带设有吸附孔,所述吸附孔对应所述结构梁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凹槽的宽度方向,所述结构梁设有贯穿所述结构梁的避让口;
所述第二光源沿所述凹槽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光源穿设所述避让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待检物料的传输方向,所述定位检测区包括等间距设置的多个所述待检物料的检测位,每个所述检测位对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光源。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物料为电池极片,所述电池极片包括极片本体以及与所述极片本体连接的极耳,所述第二光源对应所述极片本体或所述极耳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设于所述待检物料的背离所述传送面的一侧,用于获取所述待检物料的在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照射下的图像信息。
CN202320833019.9U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694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3019.9U CN219694944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3019.9U CN219694944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4944U true CN219694944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2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33019.9U Active CN219694944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4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24015B1 (ko) 유리기판 표면 불량 검사 장치 및 검사 방법
TWI476400B (zh) 基板檢查裝置及基板檢查裝置用透射照明裝置
KR102261757B1 (ko) 배터리 전극 검사 시스템
CN103038603A (zh) 用于晶片锯痕的三维检查的装置和方法
JP2012159457A (ja) 積分球装置及び光測定方法
JP2014092373A (ja) 光学ガラス母材の自動品質検査装置及び光学ガラス母材の自動品質検査方法
KR20060053847A (ko) 유리판의 결점 검사 방법 및 그 장치
TWI497059B (zh) Multi - surface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5090147B2 (ja) 欠陥検査方法、欠陥検査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ライン状光源装置
CN219694944U (zh) 一种检测装置
JP2012242148A (ja) 透明体ボトルの外観検査装置及び外観検査方法
CN111458294A (zh) 检查装置
KR102331995B1 (ko) 배터리 전극 검사 시스템의 이미지 전송장치
KR20020064167A (ko) 스파크 플러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CN210166319U (zh) 用于在线式灯检机的灯检光源系统
JP2014240832A (ja) 被検査物の検査方法、被検査物の検査装置および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KR102357695B1 (ko) 외관 검사 시스템
CN113490844A (zh) 异物检查装置及异物检查方法
JP2019070545A (ja) 表面検査装置および表面検査方法
KR20190001789A (ko) 멀티 광학 디스플레이 검사 장치
JP2012068211A (ja) シート部材の歪み検査装置及びシート部材の歪み検査方法
JP5846882B2 (ja) 錠剤の検出用照明装置
CN220490700U (zh) 一种应用于微小工件的低角度检测光源及检测装置
JPH04168351A (ja) 透光体の欠陥検知装置
CN217521038U (zh) Pcb光学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