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3633U -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3633U
CN219693633U CN202320147124.7U CN202320147124U CN219693633U CN 219693633 U CN219693633 U CN 219693633U CN 202320147124 U CN202320147124 U CN 202320147124U CN 219693633 U CN219693633 U CN 219693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upper cover
air supply
air
atom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71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Chongqing Haier Refrigeratio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Chongqing Haier Refrigeratio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Chongqing Haier Refrigeratio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71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3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3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3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该雾化解冻装置包括:容器总成,其内限定有容中空腔,用于盛放待解冻物;送风组件,配置为受控地向所述待解冻物吹风;以及雾化组件,配置为受控地产生加湿气流,且将所述加湿气流供应到所述送风组件与所述待解冻物之间的送风路径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够提高待解冻物的解冻速度和解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材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食材的解冻方式通常为自然解冻,自然解冻是指将冻结的食材置于室温环境下,依靠环境温度进行化冻。但是此种解冻方式存在解冻速度慢、解冻不彻底的问题,由于食材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沾染细菌导致腐烂变质。
为能够快速地进行解冻,现有的做法中甚至有将食材搁置在微波炉等高温环境下进行加热,此种方式虽然能够提高解冻速度,但是过高的温度也会对食材产生破坏,导致食材的表面被熟化,熟化后的食材产生难闻气味,肉质发生改变,严重影响后续的烹饪口感,因此还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高待解冻物的解冻速度和解冻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容器总成的空气循环流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雾化解冻装置的冰箱。
特别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解冻装置,包括:
容器总成,其内限定有容中空腔,用于盛放待解冻物;
送风组件,配置为受控地向待解冻物吹风;以及
雾化组件,配置为受控地产生加湿气流,且将加湿气流供应到送风组件与待解冻物之间的送风路径上。
可选地,容器总成包括容器主体和上盖组件,上盖组件扣合在容器主体的顶部,与容器主体之间限定出容中空腔,送风组件和雾化组件集成在上盖组件内。
可选地,上盖组件包括:
上盖主体,其具有槽口向下的安装槽;和
上盖支架,其设置在安装槽内,且与安装槽的顶壁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
送风组件设置在上盖支架的一端,以在送风过程中使容器主体内的空气从上盖支架的另一端经气流通道被吸入送风组件。
可选地,送风组件在上盖支架上朝向容器主体的底壁中央倾斜设置。
可选地,上盖支架形成有储水盒,储水盒用于存储加湿用水,雾化组件固定至储水盒,以将加湿用水转换成加湿气流并供应到送风组件与待解冻物之间的送风路径上。
可选地,上盖主体与储水盒的对应区域开设有向下贯穿的补水口。
可选地,雾化解冻装置还包括:
控温组件,设置在上盖支架远离送风组件的一端,配置为对从容器主体进入气流通道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形成加热气流。
可选地,容器总成的一侧开设有取放口,且于取放口处设置有取放门,取放门用于启闭取放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内部限定有储物间室,储物间室内设置有上述中任意一种雾化解冻装置。
可选地,储物间室的内部温度为1℃~35℃和/或内部湿度为≥10%;
容器总成的容中空腔的内部温度为4℃~25℃和或内部湿度为≥50%。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解冻装置,其送风组件用于朝向待解冻物吹风,使得常温气流被持续地吹送至待解冻物,常温气流接近待解冻物时,待解冻物通过与常温气流不断地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提高自身的解冻速度。在吹风过程中,雾化组件还能够将产生的加湿气流供应到送风组件与待解冻物之间的送风路径上,这样可以使吹送至待解冻物表面的常温气流中携带有一定的湿气,湿气可以使维持待解冻物的表面湿润,防止待解冻物被风干,从而保障了待解冻物的新鲜程度以及烹饪后的口感。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解冻装置,其上盖组件扣合在容器主体的顶部,使得容器主体的内部呈密封或半密封状态,上盖主体具有槽口向下的安装槽,上盖支架设置在安装槽内,且与安装槽的顶壁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送风组件被设置在上盖支架的一端。送风组件在向下送风时,容器主体内的空气会从上盖支架的另一端被挤入气流通道内,而后再经气流通道被吸入送风组件,这样可以使空气在容器总成内循环流动,有利于带动加湿气流顺畅流动,提高加湿气流的利用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储物间室的示意性内部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雾化解冻装置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雾化解冻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盖主体、上盖支架和上盖内框的示意性安装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机与待解冻物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冰箱;110、箱体;120、门体;200、雾化解冻装置;211、容器主体;211a、取放门;212、上盖主体;212a、顶板;212b、侧板;212c、补水口;213、上盖支架;213a、储水槽;213b、安装孔;214、上盖内框;214a、衬板;214b、托板;220、送风组件;230、雾化组件;231、雾化喷头;240、控温组件;241、加热片;242、翅片;300、待解冻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10,该冰箱10可以是对开门冰箱10,也可以是单侧开门冰箱1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的示意性结构,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储物间室的示意性内部图。
参照图1和图2,冰箱10可以包括箱体110和门体120,箱体110的内部限定有储物间室,门体120设置在箱体110的前侧,其与门体120可枢转地连接,以打开或关闭储物间室。储物间室内设置有雾化解冻装置200,雾化解冻装置200能够对待解冻物300进行解冻,以提高解冻速度和解冻效果。
参照图3至图5,雾化解冻装置200至少包括容器总成、送风组件220和雾化组件230,其中,容器总成内限定有容中空腔,容中空腔可以用于盛放待解冻物300,送风组件220配置为受控地向待解冻物300吹风,雾化组件230配置为受控地产生加湿气流,且将加湿气流供应到送风组件220与待解冻物300之间的送风路径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送风组件220在朝向待解冻物300吹风的过程中,可以将常温气流持续地吹送至待解冻物300,常温气流接近待解冻物300时,待解冻物300通过与常温气流不断地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提高自身的解冻速度。
由于在吹风过程中,雾化组件230能够将产生的加湿气流供应到送风组件220与待解冻物300之间的送风路径上,如此可以使吹送至待解冻物300表面的常温气流中携带有一定的湿气,湿气可以使维持待解冻物300的表面湿润,防止待解冻物300被风干,保障了待解冻物300的新鲜程度以及烹饪后的口感。
容器总成可以包括容器主体211和上盖组件,上盖组件扣合在容器主体211的顶部,上盖组件与容器主体211之间限定出上述中的容中空腔,容中空腔可以为密封或半密封状态,送风组件220和雾化组件230均集成在上盖组件内。当送风组件220或雾化组件230发生故障时,可以将上盖组件从容器主体211上取下,从而较为方便地对送风组件220或雾化组件230进行更换,有利于降低维修难度。
上盖组件可以包括上盖主体212和上盖支架213,其中,上盖主体212具有槽口向下的安装槽,上盖支架213设置在安装槽内,上盖支架213与安装槽的顶壁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送风组件220被固定在上盖支架213的一端。如此设置,在送风组件220向下送风的过程中,容器主体211内的空气会从上盖支架213的另一端被挤入气流通道内,而后再经气流通道被吸入到送风组件220中。这样可以使空气在容器总成内循环流动,可防止加湿气流吹送不到位或滞留在待解冻物300的上方,提高了加湿气流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送风组件220可以在上盖支架213上朝向容器主体211的底壁中央倾斜设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待解冻物300搁置在容器主体211的底壁中央,以使送风组件220直吹待解冻物300。在吹风过程中,由于送风组件220是倾斜设置的,因此可以使空气从容器主体211的上方一侧向底壁中央流动,这样更加有利于带动空气在容器总成内循环流动。
特别地,雾化解冻装置200还可以包括控温组件240,控温组件240可以设置在上盖支架213远离送风组件220的一端,配置为对从容器主体211进入气流通道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形成加热气流,加热气流可以维持容器总成的内部温度,从而为待解冻物300的解冻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前文提到,送风组件220将常温气流吹送至待解冻物300是指雾化解冻装置200被搁置在常温环境下使用而言的,常温一般为25℃左右,该温度下的气流被吹送至待解冻物300可以起到显著的辅助解冻作用。因此,当雾化装置所处的环境为低温环境时,例如5℃以下,为获得较快的解冻速度和较好的解冻效果,可以通过控温组件240产生的加热气流来维持容器总成的内部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上盖主体212可以包括顶板212a,顶板212a可以为矩形板,顶板212a的四周向下延伸形成有侧板212b,各侧板212b与顶板212a之间共同围成上述中的安装槽。
上盖支架213可以在安装槽内横向延伸,其用于安装送风组件220的一端可以是向下弯折设置的。这样,当送风组件220被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时,送风组件220可以朝向容器主体211的底壁中央倾斜。
控温组件240可以包括加热片241以及设置在加热片241外周的翅片242,翅片24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翅片242沿着上盖支架213的横向或纵向间隔排布,彼此之间形成有供气流通过的间隙。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各翅片242间隔被布置在加热片241的同一侧,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加热片241阻碍容器主体211内的空气向气流通道内流动。
在实际应用中,加热片241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到各翅片242上,以增大加热片241的加热面积,从而在空气流经各翅片242之间时,通过翅片242可以较为充分地对空气进行加热,提高了加热片241的加热效率。
送风组件220可以为风机,具体可以为轴流风机,轴流风机的转轴从上至下朝向储物间室的底壁中央倾斜设置。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对控温组件240、送风组件220和雾化组件230的布局方式进行调整,还可以使送风组件220为离心风机。
雾化组件230可以包括储水盒和雾化喷头231,储水盒用于存储加湿用水,雾化喷头231固定至储水盒,用于将加湿用水转换成加湿气流,并供应到送风组件220与待解冻物300之间的送风路径上。
具体地,雾化喷头231可以为超声波雾化喷头231,超声波雾化喷头231具有一定的喷雾距离,其产生的加湿气流的流动速度较缓,几乎不会对送风组件220的送风路径产生较大影响。这样,加湿气流能够与加热气流进行混合,从而被顺利地吹送至待解冻物300,实现待解冻物300的快速解冻。
在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储水盒也可以由上盖支架213的部分形成。例如上盖支架213具有一段向下延伸的延伸部,上盖支架213对应延伸部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有向上开口的储水槽213a,该储水槽213a即为雾化组件230的储水盒。
进一步地,储水盒的底壁可以从两侧至中间逐渐倾斜向下延伸,使得储物盒的底壁呈V形,储水盒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储水盒底壁最低点的安装孔213b,雾化喷头231可以设置在安装孔213b内。这样,当储水盒内的加湿用水较少时,加湿用水可以朝向储水盒的底壁中间汇聚,以维持雾化喷头231的喷雾量。
上盖主体212与储水盒的对应区域开设有向下贯穿的补水口212c。补水口212c可以为圆形开口、矩形开口等,当储水盒内的加湿用水不足时,可以通过该补水口212c直接向储水盒内加水,操作较为方便简单。为防止异物进入储水盒,还可以在补水口212c处设置补水塞,补水塞的形状与补水口212c的形状相适配,其插装在补水口212c内以对补水口212c进行封堵。
上盖组件还可以包括上盖内框214,上盖内框214包括四个衬板214a,四个衬板214a首尾依次连接形成矩形框体结构,横向或纵向的两个衬板214a之间连接有多个托板214b。在上盖组件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控温组件240、送风组件220、雾化组件230安装在上盖支架213上,然后将上盖支架213置于上盖主体212的安装槽内,最后将上盖内框214装嵌在安装槽内。上盖内框214的尺寸略大于上盖支架213的尺寸,其装嵌在安装槽内以后,托板214b能够对上盖支架213进行承托,防止上盖支架213从安装槽内脱出。
上盖组件可以从上至下整体插入至容器主体211内,上盖主体212的顶面可以与容器主体211的上沿相平齐。这样,不仅可以使上盖组件与容器主体211稳定地连接在一起,还可以提高容器总成的美观度。
为便于待解冻物300的取放,在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容器总成的一侧还开设有取放口,通过取放口可以直接进行取放操作,而无需拆卸上盖组件,若上盖组件被反复拆卸容易出现安装不牢固的问题。
取放口处可以设置有取放门211a,取放门211a以铰接或滑动的方式与容器主体211连接,主要用于启闭取放口,同时保持容器主体211内相对的密封或半密封状态,以在送风组件220向下吹风时,容器主体211内的空气能够受压朝向上方的气流通道流动。
参照图6,可以在储物间室内限定出一块区域作为搁置待解冻物300的解冻区,当待解冻物300搁置在解冻区内时,送风组件220与待解冻物300之间的送风路径的长度L应被控制在10cm~40cm,例如L可以为20cm、25cm、30cm等。经实验证明,将送风路径的长度L控制在10cm~40mm时,送风组件220的吹拂力度较为适宜,加湿气流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较小,有利于提高加湿气流的利用率以及作用效果。
此外,还可以将风机的转轴的中心作为风机的中心点,雾化喷头231与风机被设置成使得所述雾化喷头231的加湿出口距离所述风机的中心点的直线距离≤30cm,例如10cm、20cm、30cm等,目的是确保雾化喷头231吹出的加湿气流能够被风机较好地吹送至待解冻物300,提高加湿气流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喷头231的喷雾距离可以为5cm~30cm,风机的叶轮半径可以为≤15cm,风机的风速可以为0.5m/s~3.5m/s。
储物间室的内部温度可以为1℃~35℃,储物间室的内部湿度可以为≥10%,相当于为雾化解冻装置200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容器总成的容中空腔的内部温度可以为4℃~25℃,容器总成的容中空腔的内部湿度可以为≥50%,优选地,容中空腔的内部温度可以为25℃、内部湿度为85%,经实验证明,该温度条件和湿度条件下,待解冻物300的解冻速度较快、解冻效果较好。
根据上述任意一个可选实施例或多个可选实施例的组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解冻装置200,其送风组件220用于朝向待解冻物300吹风,使得常温气流被持续地吹送至待解冻物300,常温气流接近待解冻物300时,待解冻物300通过与常温气流不断地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提高自身的解冻速度。在吹风过程中,雾化组件230还能够将产生的加湿气流供应到送风组件220与待解冻物300之间的送风路径上,这样可以使吹送至待解冻物300表面的常温气流中携带有一定的湿气,湿气可以使维持待解冻物300的表面湿润,防止待解冻物300被风干,从而保障了待解冻物300的新鲜程度以及烹饪后的口感。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解冻装置200,其上盖组件扣合在容器主体211的顶部,使得容器主体211的内部呈密封或半密封状态,上盖主体212具有槽口向下的安装槽,上盖支架213设置在安装槽内,且与安装槽的顶壁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送风组件220被设置在上盖支架213的一端。送风组件220在向下送风时,容器主体211内的空气会从上盖支架213的另一端被挤入气流通道内,而后再经气流通道被吸入送风组件220,这样可以使空气在容器总成内循环流动,有利于带动加湿气流顺畅流动,提高加湿气流的利用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雾化解冻装置200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总成,其内限定有容中空腔,用于盛放待解冻物;
送风组件,配置为受控地向所述待解冻物吹风;以及
雾化组件,配置为受控地产生加湿气流,且将所述加湿气流供应到所述送风组件与所述待解冻物之间的送风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总成包括容器主体和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扣合在所述容器主体的顶部,与所述容器主体之间限定出所述容中空腔,所述送风组件和所述雾化组件集成在所述上盖组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包括:
上盖主体,其具有槽口向下的安装槽;和
上盖支架,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安装槽的顶壁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
所述送风组件设置在所述上盖支架的一端,以在送风过程中使所述容器主体内的空气从所述上盖支架的另一端经所述气流通道被吸入所述送风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组件在所述上盖支架上朝向所述容器主体的底壁中央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支架形成有储水盒,所述储水盒用于存储加湿用水,所述雾化组件固定至所述储水盒,以将所述加湿用水转换成加湿气流并供应到所述送风组件与所述待解冻物之间的送风路径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主体与所述储水盒的对应区域开设有向下贯穿的补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温组件,设置在所述上盖支架远离所述送风组件的一端,配置为对从所述容器主体进入所述气流通道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形成加热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总成的一侧开设有取放口,且于所述取放口处设置有取放门,所述取放门用于启闭所述取放口。
9.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限定有储物间室,所述储物间室内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物间室的内部温度为1℃~35℃和/或内部湿度为≥10%;
所述容器总成的容中空腔的内部温度为4℃~25℃和或内部湿度为≥50%。
CN202320147124.7U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Active CN219693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7124.7U CN219693633U (zh)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7124.7U CN219693633U (zh)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3633U true CN219693633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38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7124.7U Active CN219693633U (zh)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3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4802C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
JP4846696B2 (ja) 送風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加熱調理器
CN110081648A (zh) 一种温度、湿度均可调节的制冷制热设备
US6658995B1 (en) Proofer
KR101246341B1 (ko) 건조기
CN219693633U (zh)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CN111685577A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7197128U (zh) 一种鼓风干燥箱
CN219531320U (zh)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CN219889883U (zh) 一种冰箱
CN220771527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19346925U (zh)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CN105806076A (zh) 一种低温烘干机
CN219693672U (zh) 一种冰箱及其解冻装置
CN220338819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20338820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20355833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10128540U (zh) 一种温度、湿度均可调节的制冷制热设备
KR20190026099A (ko) 창고형 농수산물 건조시스템
CN220624532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20355834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07333298U (zh) 制冷器具及其鼓风机
CN220771526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20601902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20601901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