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1320U -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1320U
CN219531320U CN202320146859.8U CN202320146859U CN219531320U CN 219531320 U CN219531320 U CN 219531320U CN 202320146859 U CN202320146859 U CN 202320146859U CN 219531320 U CN219531320 U CN 219531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er
fan
upper cover
atomizing
tha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68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Chongqing Haier Refrigeratio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Chongqing Haier Refrigeratio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Chongqing Haier Refrigeratio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68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1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1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13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该雾化解冻装置包括:雾化器,用于产生加湿气流;和风机,用于向待解冻物吹风,以将所述加湿气流至少部分地被吹送至所述待解冻物;所述雾化器和所述风机被设置成使得所述雾化器的加湿出口距离所述风机的中心点的直线距离≤30c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加湿气流的利用率,确保加湿气流被顺利地吹送至待解冻物。

Description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材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食材的解冻方式通常为自然解冻,自然解冻是指将冻结的食材置于室温环境下,依靠环境温度进行化冻。但是此种解冻方式存在解冻速度慢、解冻不彻底的问题,由于食材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沾染细菌导致腐烂变质。
为能够快速地进行解冻,现有的做法中甚至有将食材搁置在微波炉等高温环境下进行加热,此种方式虽然能够提高解冻速度,但是过高的温度也会对食材产生破坏,导致食材的表面被熟化,熟化后的食材产生难闻气味,肉质发生改变,严重影响后续的烹饪口感,因此还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对待解冻物进行雾化解冻,提高加湿气流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加湿气流的作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冰箱。
特别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解冻装置,包括:
雾化器,用于产生加湿气流;和
风机,用于向待解冻物吹风,以将加湿气流至少部分地被吹送至待解冻物;
雾化器和风机被设置成使得雾化器的加湿出口与风机的中心点的直线距离≤30cm。
可选地,雾化器的喷雾距离为5cm~30cm;和/或
风机的叶轮半径为≤15cm。
可选地,风机的风速为0.5m/s~3.5m/s。
可选地,雾化解冻装置还包括:
容器总成,其内限定有容中空腔,雾化器和风机均设置在容中空腔内,且雾化器产生的加湿气流被供应到风机与待解冻物之间的送风路径上。
可选地,容中空腔内设置有横向延伸的上盖支架,风机固定在上盖支架的一端,且其转轴从上至下朝向容器的底壁中央倾斜设置。
可选地,上盖支架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雾化器固定在延伸部邻近风机的一侧,且其加湿出口低于风机的中心点。
可选地,上盖支架的顶面与延伸部的对应区域向下凹陷形成有储水槽,储水槽用于容装加湿用水,雾化器与储水槽的内部连通,以将加湿用水转换成加湿气流。
可选地,储水槽的底壁从两侧至中央逐渐倾斜向下延伸,储水槽的侧壁形成有连通至其底壁中央的安装孔,雾化器安装在安装孔内。
可选地,上盖支架与容中空腔的顶壁之间预留有气流通道,雾化器设置在气流通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内部形成有储物间室,储物间室内设置有上述中任意一种雾化解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解冻装置,在常温环境下通过风机向待解冻物吹风可以将常温气流吹送至待解冻物的表面,使得待解冻物不断地与常温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解冻速度。在吹风过程中,雾化器产生的加湿气流也会被吹送至待解冻物表面,加湿气流可以维持待解冻物的表面湿润,防止待解冻物被风干。由于雾化器的加湿出口与风机的中心点的直线距离被控制在30cm以内,使得从加湿出口吹出的加湿气流,在风机的作用下,大部分能够被吹送至待解冻物,提高了加湿气流的利用率,可维持待解冻物解冻后的新鲜程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解冻装置,其均加热片产生的加热气流能够被吸入到风机中,从而调节风机的送风温度。雾化器产生的加湿气流与加热片产生的加热气流混合后,自身也会携带一定的温度,吹拂至待解冻物表面后,有利于加快解冻速度,提高加湿气流的作用效果。由于加湿气流是被供应到风机与待解冻物之间的送风路径上的,因此,可以减少加湿气流向四周挥散,有利于加湿气流被顺利吹送至待解冻物。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储物间室的示意性内部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雾化解冻装置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雾化解冻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盖主体、上盖支架和上盖内框的示意性装配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雾化器与风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机与待解冻物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冰箱;110、箱体;120、门体;200、雾化解冻装置;211、容器主体;211a、取放门;212、上盖主体;212a、顶板;212b、侧板;212c、补水口;213、上盖支架;213a、储水槽;213b、安装孔;214、上盖内框;214a、衬板;214b、托板;220、雾化器;230、风机;240、加热片;241、翅片;300、待解冻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10,该冰箱10可以是对开门冰箱10,也可以是单侧开门冰箱1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的示意性结构,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储物间室的示意性内部图。
参照图1和图2,冰箱10可以包括箱体110和门体120,箱体110的内部限定有储物间室,门体120设置在箱体110的前侧,其与门体120可枢转地连接,以打开或关闭储物间室。储物间室内设置有雾化解冻装置200,雾化解冻装置200能够对待解冻物300进行解冻,以提高解冻速度和解冻效果。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雾化解冻装置200的示意性分解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雾化解冻装置200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盖主体212、上盖支架213和上盖内框214的示意性装配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雾化器220与风机230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参照图3至图6,雾化解冻装置200可以包括雾化器220和风机230,其中,雾化器220用于产生加湿气流,风机230用于向待解冻物300吹风,从而将加湿气流至少部分地被吹送至待解冻物300,雾化器220和风机230被设置成使得雾化器220的加湿出口与风机230的中心点的直线距离≤30cm。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常温环境下通过风机230向待解冻物300吹风可以将常温气流吹送至待解冻物300的表面,使得待解冻物300不断地与常温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解冻速度。在吹风过程中,雾化器220产生的加湿气流也会被吹送至待解冻物300表面,加湿气流可以维持待解冻物300的表面湿润,防止待解冻物300被风干。由于雾化器220的加湿出口与风机230的中心点的直线距离被控制在30cm以内,使得从加湿出口吹出的加湿气流,在风机230的作用下,大部分能够被吹送至待解冻物300,提高了加湿气流的利用率,可维持待解冻物300解冻后的新鲜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风机230的中心点是指风机230的转轴中心,雾化器220的加湿出口位于以风机230的中心点为圆心、半径为30cm的球形区域内。可以理解,雾化器220产生的加湿气流既可以被供应到风机230的进风路径上,也可以被供应到风机230的送风路径上。
雾化器220的喷雾距离可以为5cm~30cm,例如,10cm、20cm、30cm。风机230的叶轮半径可以为≤15cm,例如10cm、15cm。通过严格控制雾化器220的喷雾距离以及风机230的叶轮半径,以满足雾化器220的加湿出口与风机230的中心点的直线距离处于30cm以内的要求。这样,在风机230的送风过程中,可以保障加湿气流被顺利地吹送至待解冻物300。
风机230的风速可以为0.5m/s~3.5m/s,例如,1.0m/s、2.0m/s、2.8m/s。优选地,风机230的风速为2.8m/s,在该风速下,加湿气流能够被最大限度地吹送至待解冻物300,同时也可避免待解冻物300被风干,兼顾了待解冻物300的加湿程度和风干程度,保障了解冻后的食用口感。
可以理解,雾化器220在工作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加湿气流,导致储物间室的内部湿度较大,加湿气流附着在储物间室的侧壁形成小液滴,小液滴会汇聚在储物间室的底部,使储物间室内产生积水,后续清理起来十分不便。为解决上述问题,雾化解冻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容器总成,容器总成内限定有容中空腔,雾化器220和风机230均设置在容中空腔内,待解冻物300可以搁置在容中空腔进行解冻。
在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雾化器220产生的加湿气流被供应到风机230与待解冻物300之间的送风路径上。这样,可以缩短加湿气流的流动路径,减少加湿气流向四周的挥散量,使得更多的加湿气流能够被吹送至待解冻物300,有利于提高加湿气流的利用率。
雾化器220可以为超声波雾化喷头,超声波雾化喷头具有一定的喷雾距离,其产生的加湿气流的流动速度较缓,几乎不会对风机230的送风路径产生较大影响。这样,加湿气流可以与加热气流充分混合,从而被顺利地吹送至待解冻物300,以实现待解冻物300的快速解冻。
容器总成可以包括容器主体211和上盖组件,上盖组件扣合在容器主体211的顶部,上盖组件与容器主体211之间限定出上述中的容中空腔,该容中空腔可以为密封或半密封状态,雾化器220和风机230安装在上盖组件内。
为便于待解冻物300的取放,可以在容器主体211的一侧还开设取放口,通过取放口可以直接进行取放操作,而无需拆卸上盖组件,若上盖组件被反复拆卸容易出现安装不牢固的问题。取放口处可以设置有取放门211a,取放门211a以铰接或滑动的方式与容器主体211连接,主要用于启闭取放口,保持容器主体211内相对的密封或半密封状态。
上盖组件可以包括上盖主体212和上盖支架213,其中,上盖主体212具有槽口向下的安装槽,上盖支架213设置在安装槽内,上盖支架213与安装槽的顶壁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风机230被固定在上盖支架213的一端。如此设置,在风机230向下送风的过程中,容器主体211内的空气会从上盖支架213的另一端被挤入气流通道内,而后再经气流通道被吸入到风机230中。这样可以使空气在容器总成内循环流动,可防止加湿气流吹送不到位或滞留在待解冻物300的上方,提高了加湿气流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风机230可以在上盖支架213上朝向容器主体211的底壁中央倾斜设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待解冻物300搁置在容器主体211的底壁中央,以使风机230直吹待解冻物300。在吹风过程中,由于风机230是倾斜设置的,因此可以使空气从容器主体211的上方一侧向底壁中央流动,这样更加有利于带动空气在容器总成内循环流动。
上盖主体212可以包括顶板212a,顶板212a可以为矩形板,顶板212a的四周向下延伸形成有侧板212b,各侧板212b与顶板212a之间共同围成上述中的安装槽。上盖支架213可以在安装槽内横向延伸,其用于安装风机230的一端可以是向下弯折设置的。这样,当风机230被固定在上盖支架213上时,风机230的转轴可以从上至下朝向容器主体211的底壁中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上盖支架213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雾化器220固定在延伸部邻近风机230的一侧,且其加湿出口低于风机230的中心点。这样,风机230在送风过程中,可以顺带将从加湿出口吹出的加湿气流吹送至待解冻物300。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可选实施例中,雾化器220固定在上盖支架213与上盖主体212的顶壁之间的气流通道内。这样,气流通道内的气体被吸入风机230的过程中,加湿气流也可顺带被吸入风机230,由风机230吹送至待解冻物300。
上盖组件还可以包括上盖内框214,上盖内框214包括四个衬板214a,四个衬板214a首尾依次连接形成矩形框体结构,横向或纵向的两个衬板214a之间连接有多个托板214b。在上盖组件的装配过程中,先将风机230和雾化器220安装在上盖支架213上,再将上盖支架213置于上盖主体212的安装槽内,最后将上盖内框214装嵌在安装槽内,上盖内框214的托板214b能够对上盖支架213进行承托,防止上盖支架213从安装槽内脱出。
上盖组件可以从上至下整体插入至容器主体211内,上盖主体212的顶面可以与容器主体211的上沿相平齐。这样,不仅可以使上盖组件与容器主体211稳定地连接在一起,还可以提高容器总成的美观度。
上盖支架213的顶面与延伸部的对应区域向下凹陷形成有储水槽213a,储水槽213a用于容装加湿用水。储水槽213a的底壁从两侧至中央逐渐倾斜向下延伸,储水槽213a的侧壁形成有连通至其底壁中央的安装孔213b,雾化器220可以设置在安装孔213b内,以在工作时将加湿用水转换成加湿气流。
上盖主体212与储水槽213a的对应区域开设有向下贯穿的补水口212c。补水口212c可以为圆形开口、矩形开口等,当储水槽213a内的加湿用水不足时,可以通过该补水口212c直接向储水槽213a内加水,操作较为方便简单。为防止异物进入储水槽213a,还可以在补水口212c处设置补水塞,补水塞的形状与补水口212c的形状相适配,其插装在补水口212c内以对补水口212c进行封堵。
雾化解冻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加热片240,加热片240可以设置在上盖支架213远离风机230的一端,配置为对从容器主体211进入气流通道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形成加热气流,加热气流可以维持容器主体211的内部温度,从而为待解冻物300的解冻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前文提到,风机230将常温气流吹送至待解冻物300是指雾化解冻装置200被搁置在常温环境下使用而言的,常温一般为25℃左右,该温度下的气流被吹送至待解冻物300可以起到显著的辅助解冻作用。因此,当雾化装置所处的环境为低温环境时,例如5℃以下,为获得较快的解冻速度和较好的解冻效果,可以通过加热片240产生的加热气流来维持容器主体211的内部温度。
加热片240的外周可以设置有多个翅片241,多个翅片241可以沿着上盖支架213的横向或纵向间隔排布,彼此之间形成有供气流通过的间隙。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各翅片241间隔被布置在加热片240的同一侧,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加热片240阻碍容器主体211内的空气向气流通道内流动。
在实际应用中,加热片240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到各翅片241上,以增大加热片240的加热面积,从而在空气流经各翅片241之间时,通过翅片241可以较为充分地对空气进行加热,提高了加热片240的加热效率。
参照图7,可以在容器主体211内限定出一块区域作为搁置待解冻物300的解冻区,当待解冻物300搁置在解冻区内时,风机230与待解冻物300之间的送风路径的长度L应被控制在10cm~40cm,例如L可以为20cm、25cm、30cm等。经实验证明,将送风路径的长度L控制在10cm~40mm时,风机230的吹拂力度较为适宜,加湿气流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较小,有利于提高加湿气流的利用率以及作用效果。
储物间室的内部温度可以为1℃~35℃,储物间室的内部湿度可以为≥10%,相当于为雾化解冻装置200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容器总成的容中空腔的内部温度可以为4℃~25℃,容器总成的容中空腔的内部湿度可以为≥50%。优选地,容中空腔的内部温度可以为25℃、内部湿度为85%,经实验证明,该温度条件和湿度条件下,待解冻物300的解冻速度较快、解冻效果较好。
根据上述任意一个可选实施例或多个可选实施例的组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解冻装置200,在常温环境下通过风机230向待解冻物300吹风可以将常温气流吹送至待解冻物300的表面,使得待解冻物300不断地与常温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解冻速度。在吹风过程中,雾化器220产生的加湿气流也会被吹送至待解冻物300表面,加湿气流可以维持待解冻物300的表面湿润,防止待解冻物300被风干。由于雾化器220的加湿出口与风机230的中心点的直线距离被控制在30cm以内,使得从加湿出口吹出的加湿气流,在风机230的作用下,大部分能够被吹送至待解冻物300,提高了加湿气流的利用率,可维持待解冻物300解冻后的新鲜程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解冻装置200,其加热片240产生的加热气流能够被吸入到风机230中,从而调节风机230的送风温度。雾化器220产生的加湿气流与加热片240产生的加热气流混合后,自身也会携带一定的温度,吹拂至待解冻物300表面后,有利于加快解冻速度,提高加湿气流的作用效果。由于加湿气流是被供应到风机230与待解冻物300之间的送风路径上的,因此,可以减少加湿气流向四周挥散,有利于加湿气流被顺利吹送至待解冻物300。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雾化解冻装置200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器,用于产生加湿气流;和
风机,用于向待解冻物吹风,以将所述加湿气流至少部分地被吹送至所述待解冻物;
所述雾化器和所述风机被设置成使得所述雾化器的加湿出口与所述风机的中心点的直线距离≤3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器的喷雾距离为5cm~30cm;和/或
所述风机的叶轮半径为≤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的风速为0.5m/s~3.5m/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容器总成,其内限定有容中空腔,所述雾化器和所述风机均设置在所述容中空腔内,且所述雾化器产生的加湿气流被供应到所述风机与所述待解冻物之间的送风路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中空腔内设置有横向延伸的上盖支架,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上盖支架的一端,且其转轴从上至下朝向所述容器总成的底壁中央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支架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雾化器固定在所述延伸部邻近所述风机的一侧,且其加湿出口低于所述风机的中心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支架的顶面与所述延伸部的对应区域向下凹陷形成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用于容装加湿用水,所述雾化器与所述储水槽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加湿用水转换成加湿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水槽的底壁从两侧至中央逐渐倾斜向下延伸,所述储水槽的侧壁形成有连通至其底壁中央的安装孔,所述雾化器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支架与所述容中空腔的顶壁之间预留有气流通道,所述雾化器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形成有储物间室,所述储物间室内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解冻装置。
CN202320146859.8U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Active CN219531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6859.8U CN219531320U (zh)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6859.8U CN219531320U (zh)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1320U true CN219531320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4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6859.8U Active CN219531320U (zh)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13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50429U (zh) 冰箱果菜室结构
CN100554802C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04913660A (zh) 减少白烟及功率的高效率逆流式冷却塔及其控制方法
CN219531320U (zh)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CN219693633U (zh)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CN207197128U (zh) 一种鼓风干燥箱
CN105806076A (zh) 一种低温烘干机
CN219889883U (zh) 一种冰箱
CN219346925U (zh) 一种冰箱及其雾化解冻装置
CN214903625U (zh) 杀菌型牛肉熟成柜
CN219693672U (zh) 一种冰箱及其解冻装置
CN220771527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20338819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20338820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08736056U (zh) 热泵热风循环智能烘箱干燥装置
CN220601901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20624531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112413772A (zh) 带香薰功能的加湿器
CN220624532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09214181U (zh) 一种全沐浴风扇冰箱
CN220601902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20355833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08370661U (zh) 一种孵化机
CN220355834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20771526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