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84631U - 一种新型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84631U
CN219684631U CN202320018270.XU CN202320018270U CN219684631U CN 219684631 U CN219684631 U CN 219684631U CN 202320018270 U CN202320018270 U CN 202320018270U CN 219684631 U CN219684631 U CN 219684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bottom plate
screw rod
fixing device
trans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182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永刚
晋军
曾建辉
闫爱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Juchuang Precision Roll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Juchuang Precision Roll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Juchuang Precision Roll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Juchuang Precision Roll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182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84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84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84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固定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底板的上表面中心开设分别开设竖向通槽和横向通槽,竖向通槽的前后端的底板的下侧壁分别固定连接固定座,前后固定座内设置竖向夹持机构,竖向夹持机构包括丝杆,丝杆两侧的螺纹上分别套装滑块,滑块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夹紧轴,夹紧轴上固定套装防滑套,丝杆的前端固定套装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右侧壁与驱动齿轮齿牙啮合,驱动齿轮固定套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电机安装在底板下侧壁,横向通槽内安装横向夹持机构,横向夹持机构的结构与竖向夹持机构相似,底板的前侧壁左侧还安装有触摸屏,底板的下表面还安装有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适配不同轴承,加持力均匀,提高功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加工生产固定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在加工的过程中,由于轴承的规格多样,其外圈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固定,较大尺寸的轴承外圈需要进行内撑固定,较小的轴承外圈需要外部夹持进行固定,然而,现有的轴承固定装置,不发满足不同规格的轴承的生产要求,通用性较差,另外,在对轴承的外圈进行夹持时,其加持力无法实现精准控制,因此,造成外圈出现较大的变形,影响后续的生产流程。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固定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固定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心分别开设竖向通槽和横向通槽,所述竖向通槽和所述横向通槽相互垂直,所述竖向通槽的前后端的底板的下侧壁分别固定连接固定座,前后所述固定座内设置竖向夹持机构,所述竖向夹持机构包括丝杆,所述丝杆的两侧开设反向螺纹,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套在前后的固定座内,所述丝杆两侧的螺纹上分别套装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夹紧轴,所述夹紧轴上固定套装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前后侧壁的中间开设V型缺口,所述丝杆的前端固定套装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右侧壁与驱动齿轮齿牙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固定套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电机安装在底板下侧壁,所述横向通槽内安装横向夹持机构,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包括所述丝杆,所述丝杆的两侧开设反向螺纹,所述丝杆两侧的螺纹上分别套装所述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夹紧轴,所述夹紧轴上固定套装所述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前后侧壁的中间开设所述V型缺口,所述丝杆的右端固定套装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下侧壁与所述驱动齿轮齿牙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固定套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电机安装在底板下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四个角分别安装支撑腿;通过采用支撑腿,确保底板在受力过程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块的顶部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滑动接触;这样设计,确保滑块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与底板的下表面保持平行,从而确保夹紧轴始终处于竖直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紧轴前后侧壁贯穿开设螺孔,前后所述螺孔分别安装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受压端分别与所述防滑套的前后侧壁相切,所述夹紧轴的上侧壁中心开设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与所述螺孔的中部贯通;通过采用压力传感器,可以将挤压力转化为确切的数值,确保轴承外圈四个夹持固定部位的受力均匀,防止其受力不均造成的较大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夹持机构的丝杆分别插装在所述横向通槽前后端的侧壁内,所述横向夹持机构的滑块滑动卡装在所述横向通槽内;通过采用横向夹持机构的结构与竖向夹持机构之间的相似设计,减少不同零件的加工,降低该装置的生产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的前侧壁左侧还安装有触摸屏,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还安装有控制器;通过采用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数值反馈,对电机进行精准的控制,同时,通过触摸屏可以将压力数值显示,提高操作人员的直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竖向夹持机构以及横向夹持机构对轴承外圈进行夹持,同时,在防滑套上对称开设V型缺口,在V型缺口内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对轴承外圈的挤压力进行直接测量,提高轴承外圈在夹持过程中的受力均衡,防止其受力不均造成的较大的变形,另外,竖向夹持机构以及横向夹持机构既可以对轴承外圈的外侧壁进行夹持固定,也可以对轴承外圈的内侧壁进行内撑固定,同时适配不同尺寸的轴承部件的生产,提高该装置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竖向夹持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竖向夹持机构剖面图。
图中:1-底板,2-竖向夹持机构,3-横向夹持机构,4-触摸屏,5-控制器,11-竖向通槽,12-横向通槽,13-固定座,14-支撑腿,21-丝杆,22-滑块,23-夹紧轴,231-螺孔,232-穿线孔,24-防滑套,25-V型缺口,26-从动齿轮,27-驱动齿轮,28-电机,29-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固定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中心分别开设竖向通槽11和横向通槽12,所述竖向通槽11和所述横向通槽12相互垂直,所述竖向通槽11的前后端的底板的下侧壁分别固定连接固定座13,所述底板1下表面的四个角分别安装支撑腿14。
前后固定座13内设置竖向夹持机构2,所述竖向夹持机构2包括丝杆21,所述丝杆21的两侧开设反向螺纹,所述丝杆21的两端分别套在前后的固定座13内,所述丝杆21两侧的螺纹上分别套装滑块22,所述滑块22的顶部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滑块22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夹紧轴23,所述夹紧轴23前后侧壁贯穿开设螺孔231,所述夹紧轴23的上侧壁中心开设穿线孔232,所述穿线孔232与所述螺孔231的中部贯通,所述夹紧轴23上固定套装防滑套24,所述防滑套24的前后侧壁的中间开设V型缺口25,所述丝杆21的前端固定套装从动齿轮26,所述从动齿轮26的右侧壁与驱动齿轮27齿牙啮合,所述驱动齿轮27固定套装在电机28的输出轴上,所述电机28安装在底板下侧壁,前后所述螺孔231分别安装压力传感器29,所述压力传感器29受压端分别与所述防滑套24的前后侧壁相切,通过丝杆21转动带动前后的滑块28相向或反向移动,实现防滑套24对轴承外圈外侧壁或者内侧壁的挤压,同时,防滑套24开设的V型缺口25,增加了与轴承外圈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轴承外圈的移动,通过V型缺口25内设置的压力传感器29,可以对挤压固定的轴承外圈,进行压力测量,确保四个方向对于轴承的外圈的挤压力尽量保持在相同的数值范围内,防止轴承外圈受压不均造成较大的变形。
所述横向通槽12内安装横向夹持机构3,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也包括所述丝杆21,所述丝杆21的两侧开设反向螺纹,所述丝杆21两侧的螺纹上分别套装所述滑块22,所述滑块22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夹紧轴23,所述夹紧轴23上固定套装所述防滑套24,所述防滑套24的前后侧壁的中间开设所述V型缺口25,所述丝杆21的右端固定套装所述从动齿轮26,所述从动齿轮26的下侧壁与所述驱动齿轮27齿牙啮合,所述驱动齿轮27固定套装在所述电机28的输出轴上,所述电机28安装在底板下侧壁,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的丝杆21分别插装在所述横向通槽12前后端的侧壁内,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的滑块22滑动卡装在所述横向通槽12内,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的驱动电机27位于所述从动齿轮26的下侧的底板的下表面,这样设计,可以避免在调节滑块28在前后移动时与左右横向的滑块形成干涉。
所述底板1的前侧壁左侧还安装有触摸屏4,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还安装有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分别与所述触摸屏4、所述压力传感器29以及所述电机28之间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需要固定的轴承的外圈放置在底板1上表面的四个防滑套24之间的,在触摸屏4上设置相应的夹持压力数值,之后通过控制器5分别控制竖向夹持机构2的电机28以及横向夹持机构的电机转动,通过驱动齿轮27驱动从动齿轮26带动丝杆21转动,丝杆21旋转带动两侧的滑块22向内移动对轴承的外圈进行加紧,直至防滑圈24的V缺口25分别与轴承的外圈的侧壁挤压卡紧在一起,此时V缺口25内的压力传感器29的受压端与轴承的外圈接触,从而压力传感器29将压力值传递给控制器5,通过触摸屏4显示出来,当轴承的外圈的四个点的加持力到达预设的数值后,控制器5控制竖向夹持机构2的电机28以及横向夹持机构的电机停止转动,以此实现对轴承外圈的加紧、固定,该装置可也将对轴承外圈的内侧壁进行内部加紧,只需将四个防滑套24聚拢在一起,然后驱动电机28使得,四个防滑套24分别与轴承的外侧的内侧壁挤压,从而实现多种加紧固定方式。
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电气连接方式或者结构为现有技术。
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中心分别开设竖向通槽(11)和横向通槽(12),所述竖向通槽(11)和所述横向通槽(12)相互垂直,所述竖向通槽(11)的前后端的底板的下侧壁分别固定连接固定座(13),前后所述固定座(13)内设置竖向夹持机构(2),所述竖向夹持机构(2)包括丝杆(21),所述丝杆(21)的两侧开设反向螺纹,所述丝杆(21)的两端分别套在前后的固定座(13)内,所述丝杆(21)两侧的螺纹上分别套装滑块(22),所述滑块(22)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夹紧轴(23),所述夹紧轴(23)上固定套装防滑套(24),所述防滑套(24)的前后侧壁的中间开设V型缺口(25),所述丝杆(21)的前端固定套装从动齿轮(26),所述从动齿轮(26)的右侧壁与驱动齿轮(27)齿牙啮合,所述驱动齿轮(27)固定套装在电机(28)的输出轴上,所述电机(28)安装在底板下侧壁,所述横向通槽(12)内安装横向夹持机构(3),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包括所述丝杆(21),所述丝杆(21)的两侧开设反向螺纹,所述丝杆(21)两侧的螺纹上分别套装所述滑块(22),所述滑块(22)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夹紧轴(23),所述夹紧轴(23)上固定套装所述防滑套(24),所述防滑套(24)的前后侧壁的中间开设所述V型缺口(25),所述丝杆(21)的右端固定套装所述从动齿轮(26),所述从动齿轮(26)的下侧壁与所述驱动齿轮(27)齿牙啮合,所述驱动齿轮(27)固定套装在所述电机(28)的输出轴上,所述电机(28)安装在底板下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下表面的四个角分别安装支撑腿(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2)的顶部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滑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轴(23)前后侧壁贯穿开设螺孔(231),前后所述螺孔(231)分别安装压力传感器(29),所述压力传感器(29)受压端分别与所述防滑套(24)的前后侧壁相切,所述夹紧轴(23)的上侧壁中心开设穿线孔(232),所述穿线孔(232)与所述螺孔(231)的中部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的丝杆(21)分别插装在所述横向通槽(12)前后端的侧壁内,所述横向夹持机构(3)的滑块(22)滑动卡装在所述横向通槽(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前侧壁左侧还安装有触摸屏(4),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还安装有控制器(5)。
CN202320018270.XU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新型固定装置 Active CN219684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8270.XU CN219684631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新型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8270.XU CN219684631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新型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84631U true CN219684631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3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18270.XU Active CN219684631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新型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84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7627B (zh) 一种齿轮啮合力检测装置
CN110039491B (zh) 一种回转支承自动测量装配台
CN106290116B (zh) 一种气体阻隔性测试用压紧装置及气体阻隔性检测设备
CN219684631U (zh) 一种新型固定装置
CN205384352U (zh) 一种拉杆凸轮式行程开关检测装置
CN216016624U (zh) 一种电动缸内置压力传感器装置
CN113399992B (zh) 一种新型机械手臂六轴自动锁螺丝机
CN110530258B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尺寸检测机的自动送料和夹紧装置
CN210893055U (zh) 一种位移传感器固定安装装置
CN114050684A (zh) 一种用于调平机构的伺服电缸
CN210818435U (zh) 一种新型二维工作台
CN112082867A (zh) 一种新金属材料抗拉抗压性能检测装置
CN220891776U (zh) 导轨垂直度测量主机卡具装置
CN205898107U (zh) 一种半球选配装置
CN110849715A (zh) 一种气模加工用抽样检测设备
CN211914641U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运动控制系统
CN220449655U (zh) 一种起重用环链传动装置
CN203992220U (zh) 一种旋转升降台
CN217045081U (zh) 一种激光落料线用定尺装置
CN107917652A (zh) 一种跳动仪
CN220902090U (zh) 一种滚齿机用自动上料装置
CN115628905B (zh) 一种行星减速器的扭转刚度检测装置
CN220805098U (zh) 一种挤压成槽设备
CN217920928U (zh) 一种电梯检测用的测速器
CN217097646U (zh) 一种工件加工用旋转工作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