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83115U - 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83115U
CN219683115U CN202320373045.8U CN202320373045U CN219683115U CN 219683115 U CN219683115 U CN 219683115U CN 202320373045 U CN202320373045 U CN 202320373045U CN 219683115 U CN219683115 U CN 219683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head
die
coating
upper die
lower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30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志健
史永刚
张�浩
王蒙
李洋
朱冠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uanyi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uanyi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uanyi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uanyi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30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83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83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83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包括模头装置包括上模头、中模头、下模头,以及外部物料中转装置;所述上模头包括上模腔,以及用于向上模腔供料的上模进料通道,所述上模进料通道连接于上模腔与外部物料中转装置;所述下模头包括下模腔,以及用于向下模腔供料的下模进料通道,所述下模进料通道连接于下模腔与外部物料中转装置;所述上模头与中模头之间设置有上模头垫片,且所述下模头与中模头之间设置有下模头垫片。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模头的垫片进行设计,从而实现增大其接触面积,提高了上下层的结合和剥离强度并促进层间传质,可进一步提升双层涂布制片的性能表现。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布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
背景技术
涂布装置是将流动相的浆料均匀涂覆在基材上,形成厚度、面密度、宽幅等可控的复合材料的一类装置,广泛应用于锂电池产业。在现今锂电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仍是单层涂布技术,但始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双层涂布技术的出现,为各种涂料的有机搭配带来了可能性。实现双层涂布主要有两种工艺方法,第一种是在基材上分别进行两次单层涂布,通过两单层的叠加获得双层效果,但工艺繁琐、效率低,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第二种则是利用双层挤压涂布模头实现对基材的双层涂布,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是主要研究及改善的对象。
对于传统的双层涂布技术,上下层涂料通常设计和选择了具有不同性质或配比的材料。因此,浆料的物性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双层涂布过程中上下层涂料之间的差异性将影响涂布后两层间的结合力。为此,设计一定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双层涂布的层间结合强度,并促进层间的物料传递是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所述模头装置包括上模头、中模头、下模头,以及外部物料中转装置;
所述上模头包括上模腔,以及用于向上模腔供料的上模进料通道,所述上模进料通道连接于上模腔与外部物料中转装置;
所述下模头包括下模腔,以及用于向下模腔供料的下模进料通道,所述下模进料通道连接于下模腔与外部物料中转装置;
所述上模头与中模头之间设置有上模头垫片,且所述下模头与中模头之间设置有下模头垫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腔为水平结构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腔呈倾斜结构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头垫片设置有用于上模腔出料的上层涂布开口,且所述上模头垫片与上模腔连通,所述下模头垫片设置有用于下模腔出料的下层涂布开口,且所述下模头垫片与下模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头垫片的上层涂布开口和下模头垫片的下层涂布开口的开口形状均为齿状、三角状,或其他异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方案:通过所述上层涂布开口的异型结构开口形状涂覆形成的上侧涂层,与下层涂布开口的开口形状通过涂覆形成的下侧涂层为嵌合互补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头垫片的上层涂布开口与上模腔相通,所述下模头垫片的下层涂布开口与下模腔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层涂布开口和下层涂布开口的异型结构宽度和间隙范围为0.1mm-5mm,外边界的距离范围为0.05mm-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头设置有与所述下模腔连通的第一排空口,所述上模头设置有与所述上模腔连通的第二排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头与中模头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背板,所述中模头与上模头的外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背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上模头和下模头设置垫片,并对其开口均设置有齿状、三角状或其它异型结构,开口将模腔与模头唇口相连。下模腔中的涂料经过下垫片开口挤出涂覆在基材上,形成表面具有齿状、三角状或其它异型表面的下侧涂层,上模腔中的涂料经过上垫片开口挤出涂覆在下侧涂层上,并与下侧涂层的齿状、三角状或其它异型表面嵌合互补,形成双层涂布的上侧涂层。双层涂布的上下涂层间通过异型嵌合的结合面,增大其接触面积,提高了上下的涂层的结合和剥离强度并促进层间传质,可进一步提升双层涂布制片的性能表现。提高其电导率和结构稳定性,促进锂离子电池表现出更高的库伦效率和更长的循环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公开实施例的模头装置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实施例的上模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实施例的中模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实施例的下模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实施例的异型涂布开口的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和图7为本申请公开实施例的涂布垫片的两种异型开口的结构单元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上模头;2、中模头;3、下模头;4、上模腔;5、下模腔;6、上模进料通道;7、下模进料通道;8、第二排空口;9、第一排空口;10、第二连接背板;11、第一连接背板;12、垫片;13、涂布开口;1301、齿状;1302、三角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所述模头装置包括上模头1、中模头2、下模头3,以及外部物料中转装置;
所述上模头1包括上模腔4,以及用于向上模腔4供料的上模进料通道6,所述上模进料通道6连接于上模腔4与外部物料中转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腔4呈倾斜结构设置,如图2所示,图示为上模头1结构示意图,上模头1呈倾斜设置。
如图3所示,图示为中模头2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下模头3包括下模腔5,以及用于向下模腔5供料的下模进料通道7,所述下模进料通道7连接于下模腔5与外部物料中转装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示为下模头3结构示意图,所述下模腔5为水平结构设置。
所述上模头1与中模头2之间设置有上模头垫片12,且所述下模头3与中模头2之间设置有下模头垫片12。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是为垫片1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为具有异型结构的涂布开口13,所述上模头垫片12设置有用于上模腔4出料的上层涂布开口13,且所述上模头垫片12与上模腔4连通,所述下模头垫片12设置有用于下模腔5出料的下层涂布开口13,且所述下模头垫片12与下模腔5连通。
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图示为涂布开口13的其他异型开口形状,如齿状1301、三角状1302,所述上模头垫片12的上层涂布开口13和下模头垫片12的下层涂布开口13的开口形状均为齿状、三角状,或其他异型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涂布过程中构造具有异型表面结构的上、下涂层,通过上、下涂层非平面接触的异型嵌合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两涂层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强其结合强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上层涂布开口13的异型结构开口形状涂覆形成的上侧涂层,与下层涂布开口13的开口形状通过涂覆形成的下侧涂层为嵌合互补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中,由于上、下涂层的异型嵌合结构,上模头垫片12和下模头垫片12的结构单元呈错开的排列状态。因此,在涂布过程中下侧涂层的异型缺口将与上侧涂层的凸出部分嵌合互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头垫片12的上层涂布开口13与上模腔4相通,所述下模头垫片12的下层涂布开口13与下模腔5相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涂布开口13和下层涂布开口13的异型结构宽度和间隙范围为0.1mm-5mm,外边界的距离范围为0.05mm-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头3设置有与所述下模腔5连通的第一排空口9,所述上模头1设置有与所述上模腔4连通的第二排空口8。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头3与中模头2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背板11,所述中模头2与上模头1的外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背板10。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下模头3与中模头2的第一连接背板11和连接中模头2与上模头1的第二连接背板10,并通过螺栓将背板与模头固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装置包括上模头、中模头、下模头,以及外部物料中转装置;
所述上模头包括上模腔,以及用于向上模腔供料的上模进料通道,所述上模进料通道连接于上模腔与外部物料中转装置;
所述下模头包括下模腔,以及用于向下模腔供料的下模进料通道,所述下模进料通道连接于下模腔与外部物料中转装置;
所述上模头与中模头之间设置有上模头垫片,且所述下模头与中模头之间设置有下模头垫片;
所述上模头垫片设置有用于上模腔出料的上层涂布开口,且所述上模头垫片与上模腔连通,所述下模头垫片设置有用于下模腔出料的下层涂布开口,且所述下模头垫片与下模腔连通;
所述上模头垫片的上层涂布开口和下模头垫片的下层涂布开口的开口形状均为齿状、三角状,或其他异型结构;
通过所述上层涂布开口的异型结构开口形状涂覆形成的上侧涂层,与下层涂布开口的开口形状通过涂覆形成的下侧涂层为嵌合互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腔为水平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腔呈倾斜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头垫片的上层涂布开口与上模腔相通,所述下模头垫片的下层涂布开口与下模腔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涂布开口和下层涂布开口的异型结构宽度和间隙范围为0.1mm-5mm,外边界的距离范围为0.05mm-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头设置有与所述下模腔连通的第一排空口,所述上模头设置有与所述上模腔连通的第二排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头与中模头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背板,所述中模头与上模头的外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背板。
CN202320373045.8U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 Active CN219683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3045.8U CN219683115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3045.8U CN219683115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83115U true CN219683115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7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3045.8U Active CN219683115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83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4365B (zh) 用于多层电池结构的共挤打印头
CN201723327U (zh) 多层复合发动机密封垫
WO2008049040A3 (en) Electrode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110994011A (zh) 互锁式全固态锂离子电池膜胚及其成型方法和成型装置
CN219683115U (zh) 一种双层涂布模头装置
WO2008123211A1 (ja) ウェブの圧接方法、圧接装置、給電方法、給電装置、連続電解めっき装置およびめっき膜付きウェブの製造方法
CN105058873A (zh) 瓦楞或蜂窝纸芯发泡填充复合板制造工艺
CN201829351U (zh) 一种超高方阻金属化薄膜
CN212709253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内饰板
CN112871579A (zh) 一种双层涂布模头及涂布机
CN102922857A (zh) 复合土工膜压合机冷压辊
CN205601200U (zh) 弧面复合橡胶辊
CN201300574Y (zh) 免涂层珍珠棉(epe)热合镀铝复合膜
CN212277235U (zh) 一种多层涂布的极片结构
CN213704804U (zh) 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弹性发泡复合材料
CN209096140U (zh) 太阳能行业用橡胶板
CN102700187B (zh) 一种铝基板生产工艺
CN101813231A (zh) 一种应用于真空隔热体防吸瘪的支撑装置
CN202283192U (zh) 一种双层焊接复合锅
CN201715187U (zh) 一种应用于真空隔热体防吸瘪的支撑装置
CN105643967A (zh) 弧面复合橡胶辊
CN101368605A (zh) 复合减震消音片自动复合机
CN206602133U (zh) 隔热电瓶套材料结构
CN202545052U (zh) 气门室垫片改进结构
CN214572969U (zh) 一种浸渍胶体间隔涂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