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81607U - 平衡功能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平衡功能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81607U
CN219681607U CN202320129276.4U CN202320129276U CN219681607U CN 219681607 U CN219681607 U CN 219681607U CN 202320129276 U CN202320129276 U CN 202320129276U CN 219681607 U CN219681607 U CN 219681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fixed
elastic component
function training
balance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292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楚向前
李淼
闫孟
徐红亮
张博
汪亚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dic Zhengzhou Intelligent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dic Zhengzhou Intelligent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dic Zhengzhou Intelligent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dic Zhengzhou Intelligent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292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81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81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81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测力台,底座前端设置有摆动杆,测力台上设置有脚固定结构,摆动杆上设置有肢体固定结构,摆动杆上串设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弹性件,弹性件的外围设置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内设置有能够上下移动调整的调节套,调节套具有用于与弹性件外周接触配合的内孔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随患者一起动作从而对患者进行平衡能力训练的平衡功能训练装置。

Description

平衡功能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训练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的平衡能力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其有三大作用:维持正常的姿势体位、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
平衡功能是人体的一项重要功能,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以及站立、行走等活动都依赖有效的平衡作保障。人体平衡的维持是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系统功能完整的体现,因而保持平衡的过程是一套错综复杂的程序。当人体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出现问题(如脑卒中、脑损伤等)时可能引起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障碍将直接影响人体肢体功能活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人体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包括来自本身和外环境的变化)保持平衡,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参与、相互作用以及合作。使用平衡功能训练装置来对患者进行平衡能力训练,以满足患者动态、静态平衡评估训练的需求。
现有的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如中国专利CN111991759A公开的“一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端成型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测力台,测力台底部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固定于底座上,电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测力台相连。底座的前端设置有可以升降调节的伸缩杆,伸缩杆两侧壁上均设置有扶手。
使用时,患者站于测力台上,患者的两只手扶着对应的扶手,当电机不工作时,患者可以进行静态平衡训练,当电机工作带着测力台进行转动时,患者可以进行动态平衡训练。
现有的这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存在的问题在于:扶手是固定的,扶手并不能随测力台一起转动,也就是说当测力台带着患者进行动态动作时,患者的上肢可以借助扶手恢复平衡状态,这并不是患者真实平衡能力的体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随患者一起动作从而对患者进行平衡能力训练的平衡功能训练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测力台,底座前端设置有一个摆动杆,测力台上设置有脚固定结构,摆动杆上设置有肢体固定结构,摆动杆上串设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弹性件,弹性件的外围设置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内设置有能够上下移动调整的调节套,调节套具有用于与弹性件外周接触配合的内孔壁,弹性组件包括上侧弹簧座和下侧弹簧座,下侧弹簧座固定于底座上,上侧弹簧座固定于摆动杆下端,弹性件包括设置于上侧弹簧座、下侧弹簧座之间的内侧弹簧和外侧弹簧。
进一步的,调节套的内孔壁上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壁,调节套的内孔壁下端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壁。
进一步的,固定套旁设置有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驱动丝杠,驱动丝杠上螺纹连接有能够上下直线运动的丝母,丝母通过连接件与调节套相连,固定套的套壁上开设有供连接件穿过的连接件穿孔。
进一步的,驱动丝杠的上端固定有调节旋钮。
进一步的,固定套上端与摆动杆之间设置有限制套,平衡功能训练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限制套由固定套内孔上端移出的限制套提拉机构。
进一步的,测力台内部设置有测力元件,摆动杆上设置有陀螺仪装置。
进一步的,摆动杆包括长度可调的伸缩调节杆,伸缩调节杆内设置有驱动伸缩调节杆长度调节的气弹簧。
进一步的,脚固定结构包括角部侧挡板、脚部后挡板和用于固定前脚掌的脚掌绑带。
进一步的,肢体固定结构包括挡止面朝后的腿部挡板,肢体固定结构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髋部档杆,髋部挡杆位于腿部挡板的上侧,两个髋部挡杆之间设置有松紧可调的臀部束缚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患者站立在测力台上,通过脚固定结构对患者的脚部固定,通过肢体固定结构对患者的肢体固定,这样患者的肢体就能随摆动杆一起摆动,首先患者肢体给摆动杆一个作用力,患者肢体和摆动杆一起摆动,然后患者利用自身肢体的平衡能力重新恢复到身体直立的平衡状态,以此对患者平衡能力进行训练,通过调节调节套的高度,可以改变弹性件的刚度和摆动杆的最大摆动幅度,从而调节患者平衡能力的训练强度,本实用新型中,摆动杆随患者肢体一起摆动,没有固定的反力点给患者提供支撑,患者完全依靠自身的平衡能力来恢复平衡,是患者真实平衡能力的体现,也能对患者真实的平衡能力进行训练。摆动杆只有一个,整个训练装置结构更加简单,进行训练时,使用人员与摆动杆合二为一,以弹性件底部中心为中心进行摆动,使用内侧弹簧、外侧弹簧双保险结构,即使一个弹簧出现失效,也可以保证摆动杆仍能正常工作,避免给使用人员造成危险。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地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地部分,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底座与测力台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测力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立体图;
图5是图1中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另外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肢体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台;3、握持装置;11、底座;12、测力台;22、腿部挡板;24、弹性组件;31、臀部束缚带;32、髋部档杆; 33、陀螺仪;34、拉绳;35、拉绳手柄;120、脚掌绑带;121、脚部侧挡板;123、脚部后挡板;234、测力元件;241、上侧弹簧座;242、下侧弹簧座;243、内侧弹簧;244、外侧弹簧;251、调节套;252、驱动丝杆;254、丝母;255、调节座;256、连接件;260、固定套筒;261、扶手;262、气弹簧座;263、气弹簧;264、摆动杆;265、伸缩调节杆;266、限制套;269、调节旋钮;270、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7所示:包括支撑台1和握持装置3。
支撑台1包括底座11,底座后端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中设置有测力台12,本实施例中的测力台为盒状结构,测力台内部设置有测力元件234,本实施例中测力元件为测力传感器,测力传感器共有四个,四个测力传感器分布于测力台的四个角处,当患者平衡力训练时,测力传感器可以感知患者的重心变化。
测力台上设置有脚固定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脚固定结构包括脚部侧挡板121、脚部后挡板123和用于固定前脚掌的脚掌绑带120,使用时,患者的两只脚位于两个脚部侧挡板121之间,患者脚掌的前部位于脚掌绑带下侧,患者的脚后跟位于脚部后挡板前侧,以此实现对患者的脚部固定。
握持装置包括通过弹性组件与底座相连的摆动杆264,摆动杆264有一个,摆动杆264上设置有肢体固定结构,摆动杆的下端通过弹性组件24与底座相连,弹性组件24包括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弹性件,通过弹性件的设置,摆动杆可以随患者一起进行摇摆,并依靠弹性件的弹力保持患者不会倾倒。弹性件的外围设置有固定套筒260,固定套筒260的底部固定于底座11上,固定套筒260内设置有能够上下移动调节的调节套251,调节套251具有用于与弹性件外周接触配合的内孔壁。使用时,调节套251以下的弹性件部分不会随摆动杆一起变形,因此通过改变调节套的高度,可以改变参与变形的弹性件的长度,从而改变弹性件的刚度和摆动杆的最大摆动幅度。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套的内孔壁上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壁,调节套的内孔壁下端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壁。
固定套旁设置有调节座255,调节座255的底部固定于底座上,调节座上转动装配有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驱动丝杠252,驱动丝杠252上螺纹连接有能够上下直线运动的丝母254,丝母254通过连接件256与调节套251相连,固定套的套壁上开设有供连接件穿过的连接件穿孔,驱动丝杠的上端固定有调节旋钮269。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调节旋钮带着驱动丝杠旋转,驱动丝杠旋转时,带着丝母上下移动,丝母上下移动时,通过连接件带着调节套上下移动。
固定套筒上端与摆动杆之间设置有限制套266,平衡功能训练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限制套由固定套筒内孔上端移出的限制套提拉机构,限制套提拉机构包括拉绳34和与拉绳上端相连的拉绳手柄35,拉绳下端与限制套相连。使用时,在患者站立于测力台上之前,限制套支撑于固定套筒上端,此时的限制套位于固定套筒260与摆动杆264之间,受限制套的限位作用,摆动杆不能摆动,患者可以扶着摆动杆站立到测力台12上,避免此时摆动杆可以摆动,而出现的患者不能顺利站立到测力台上的问题;挡患者站立到测力台上之后,操作人员通过拉绳手柄朝上提拉拉绳,拉绳将限制套由固定套内孔上端移出,此时限制套不再限制摆动杆的摆动,摆动杆可以顺利摆动。
弹性组件包括上侧弹簧座241和下侧弹簧座242,下侧弹簧座242固定于底座上,上侧弹簧座241固定于摆动杆下端,弹性件包括设置于上侧弹簧座、下侧弹簧座之间的内侧弹簧243和外侧弹簧244。下侧弹簧固定于底座上。上侧弹簧、下侧弹簧与摆动杆同轴线设置,使用内、外侧弹簧配合使用,当一个弹簧失效时,仍以保证摆动杆正常工作,可以保证使用人员的使用安全。内侧弹簧、外侧弹簧与摆动杆同轴线设置,相比两个弹簧并列设置而言,可以保证在使用人员进行摆动训练时,不容易出现某个弹簧出现过渡变形而导致对应弹簧疲劳过渡而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
摆动杆包括长度可调的伸缩调节杆265,伸缩调节杆内设置有驱动伸缩调节杆长度调节的气弹簧263,伸缩调节杆的下端通过波纹管与固定套相连。通过气弹簧可以调整伸缩调节杆的长度,从而改变肢体固定结构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
本实施例中,肢体固定结构包括挡止面朝后的腿部挡板22,腿部挡板22固定于伸缩调节杆上,肢体固定结构还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髋部档杆32,髋部挡杆位于腿部挡板的上侧,两个髋部挡杆之间设置有松紧可调的臀部束缚带31。两个髋部档杆之间的间距可调,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髋部档杆导向移动装配于一个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杆上,安装杆的前端设置有扶手,扶手上设置有陀螺仪。
使用时,首先限制套位于固定套筒与摆动杆之间,此时摆动杆不能摆动,患者扶着摆动杆可以站立到测力台上,随后将患者的脚部固定,患者的肢体固定,此时患者的肢体就和摆动杆固定在一起,通过拉绳将限制套由固定套筒内孔上端拉出,患者主动摆动自己的身体,患者和摆动杆一起摆动,然后患者再依靠自身平衡能力恢复到竖直站立姿态。
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相连”或“连接”等术语应该做广义的理解。例如,就术语“连接”来说,其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除非本说明书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如下使用的术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长度”、“宽度”、“厚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中心”、“纵向”、“横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本说明书的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其仅是为了便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和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是明示或暗示所涉及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要具有所述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来构造和进行操作,因此上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不能被理解或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或“第二”等用于指代编号或序数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明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或“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设置有测力台,底座前端设置有摆动杆,测力台上设置有脚固定结构,摆动杆上设置有肢体固定结构,摆动杆上串设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弹性件,弹性件的外围设置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内设置有能够上下移动调整的调节套,调节套具有用于与弹性件外周接触配合的内孔壁,弹性组件包括上侧弹簧座和下侧弹簧座,下侧弹簧座固定于底座上,上侧弹簧座固定于摆动杆下端,弹性件包括设置于上侧弹簧座、下侧弹簧座之间的内侧弹簧和外侧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套的内孔壁上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壁,调节套的内孔壁下端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套旁设置有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驱动丝杠,驱动丝杠上螺纹连接有能够上下直线运动的丝母,丝母通过连接件与调节套相连,固定套的套壁上开设有供连接件穿过的连接件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丝杠的上端固定有调节旋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套上端与摆动杆之间设置有限制套,平衡功能训练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限制套由固定套内孔上端移出的限制套提拉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测力台内部设置有测力元件,摆动杆上设置有陀螺仪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摆动杆包括长度可调的伸缩调节杆,伸缩调节杆内设置有驱动伸缩调节杆长度调节的气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肢体固定结构包括挡止面朝后的腿部挡板,肢体固定结构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髋部档杆,髋部挡杆位于腿部挡板的上侧,两个髋部挡杆之间设置有松紧可调的臀部束缚带。
CN202320129276.4U 2023-01-12 2023-01-12 平衡功能训练装置 Active CN219681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9276.4U CN219681607U (zh) 2023-01-12 2023-01-12 平衡功能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9276.4U CN219681607U (zh) 2023-01-12 2023-01-12 平衡功能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81607U true CN219681607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3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29276.4U Active CN219681607U (zh) 2023-01-12 2023-01-12 平衡功能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816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38894B1 (en) Transfer and mobility device
US3667457A (en) Orthopaedic apparatus for traction of the spinal column
US11116682B2 (en)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standing-aid training
TWI589287B (zh) Moving car
JP7375048B2 (ja) 体重を利用して抱擁支持、減圧、固定、脊椎保護および脊椎矯正を達成するための多機能ヘルスケアシート装置
CN205655075U (zh) 壁挂手臂式支架
CN219681607U (zh) 平衡功能训练装置
CN116077900A (zh) 一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
CN211095761U (zh) 坐式联合驱动下肢康复机器人
CN207912882U (zh) 一种医疗康复护理用助行装置
US8083655B2 (en) Training device for building up the musculature of the locomotor system
CN211863231U (zh) 一种下肢手术体位调整用托架
CN208785667U (zh) 一种复健器材
CN112716747A (zh) 用于骨科的康复锻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KR20200082979A (ko) 하지 재활 치료장치
CN213131799U (zh) 一种上肢康复治疗锻炼器
CN219423235U (zh) 一种脊柱肌力训练装置
CN217186887U (zh) 一种辅助站立架
CN220193382U (zh) 一种可安全下坡的轮椅
CN215136419U (zh) 适用于儿童运动可自由调节阻尼的运动器材
CN215689569U (zh) 一种颈椎平衡悬吊牵引装置
CN211326602U (zh) 下肢康复机器人
KR102624184B1 (ko) 체형 교정의자
CN211634196U (zh) 一种用于医疗康复拐杖的可调式支撑杆
CN213588956U (zh) 一种骨伤病人用恢复拐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