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8404U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68404U CN219668404U CN202321048843.XU CN202321048843U CN219668404U CN 219668404 U CN219668404 U CN 219668404U CN 202321048843 U CN202321048843 U CN 202321048843U CN 219668404 U CN219668404 U CN 2196684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switch
- motorcycle
- assembly
- wid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其包括:车架;行走组件;转向系统,转向系统至少部分转动连接至车架;开关组件,开关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转向系统上;开关组件包括开关壳体、按键开关和触控机构,触控机构设置在开关壳体中,按键开关穿过开关壳体后和触控机构抵接或分离,触控机构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沿摩托车的上下方向,第一触点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的上侧或下侧,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关于开关组件基本对称设置,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之间沿摩托车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等于12.9mm且小于等于21.7mm。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减少开关组件在摩托车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和体积,以实现开关组件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一种由动力源驱动的两轮或三轮车,动力源一般为内燃机或者电机,由于其轻便灵活、行驶迅速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
在现有的摩托车中,一般采用转向开关组件控制车辆上的转向灯的打开与关闭,且转向开关组件内部的触点机构一般设置为“一”字型分布的三个触点。然而上述设置会导致转向开关组件的占用空间增大,使得转向开关组件占据的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其开关组件结构紧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连接至车架的前轮和后轮;转向系统,转向系统至少部分转动连接至车架;开关组件,开关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转向系统上;开关组件包括开关壳体、按键开关和触控机构,触控机构设置在开关壳体中,按键开关穿过开关壳体后和触控机构抵接或分离,触控机构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沿摩托车的上下方向,第一触点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的上侧或下侧,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关于开关组件基本对称设置,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之间沿摩托车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等于12.9mm且小于等于21.7mm。
进一步地,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沿左右方向上的最小间隔大于等于1.8mm且小于等于3.6mm。
进一步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沿摩托车上下方向上的最小间隔大于等于1.4mm且小于等于2.7mm,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沿摩托车上下方向上的最小间隔大于等于1.4mm且小于等于2.7mm。
进一步地,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之间沿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与开关组件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51且小于等于0.87。
进一步地,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之间沿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与按键开关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62且小于等于0.97。
进一步地,第一触点的中心和第二触点的中心的连线、第二触点的中心和第三触点的中心的连线、第三触点的中心和第一触点的中心的连线基本构成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地,按键开关包括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的操作部、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和第三抵接部,操作部至少部分设置在开关壳体外,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和第三抵接部均至少部分设置在开关壳体内。
进一步地,从摩托车的前后方向观察,第一抵接部和第一触点至少部分重叠,第二抵接部和第二触点至少部分重叠,第三抵接部和第三触点至少部分重叠。
进一步地,操作部包括控制第一抵接部和第一触点抵接的第一操作、控制第二抵接部和第二触点抵接的第二操作以及控制第三抵接部和第三触点抵接的第三操作,第二操作和第三操作的操作方向相反,第一操作的操作方向设置为与第二操作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把手,开关组件设置在转向把手的左侧或右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通过将第一触点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的上侧或下侧,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关于开关组件基本对称设置,以缩短触控机构在摩托车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从而减少开关组件在摩托车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和体积,以实现开关组件结构紧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开关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开关壳体和面板开关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另一种开关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开关壳体和按压开关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另一种开关组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开关壳体和按键开关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另一种开关组件去除部分开关壳体后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按键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摩托车100,包括车架11、行走组件12、悬架组件13、动力系统14、鞍座组件15、转向系统16和车身覆盖件19。车架11作为摩托车100的基本框架,用于承载摩托车100的零部件。行走组件12通过悬架组件13连接至车架11,行走组件12还和动力系统14传动连接,从而使动力系统14带动行走组件12运动。动力系统14和鞍座组件15均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鞍座组件15可供驾驶者骑乘。转向系统16和车架11转动连接,转向系统16用于控制摩托车100的行驶方向。车身覆盖件19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用于和车架11连接后共同保护摩托车100的内部零件。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摩托车100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
具体地,行走组件12包括前轮121和后轮122,悬架组件13包括前悬架131和后悬架132,前轮121通过前悬架131连接至车架11上,后轮122通过后悬架132连接至车架11上。其中,前悬架131包括连接组件1311和前减震器1312,连接组件1311和前减震器1312连接,前减震器1312还与前轮121连接。转向系统16包括转向把手161和转向柱162,转向把手161通过连接组件1311固定连接至转向柱162,转向柱162和车架11转动连接,从而能够通过转向把手161控制摩托车100的运动方向。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摩托车100还包括开关组件24,开关组件24至少部分设置在转向系统16上,开关组件24用于控制照明组件23和发声装置22等。具体地,开关组件24包括开关壳体241、触控机构242、按键开关243和面板开关244。开关壳体241连接至转向系统16,触控机构242至少部分设置在开关壳体241中,面板开关244至少部分和开关壳体241连接,按键开关243至少部分穿过面板开关244后和触控机构242抵接或分离,面板开关244至少部分和触控机构242抵接或分离。其中,触控机构电连接发声装置22和照明组件23等;按键开关243通过触控机构242控制发声装置22和至少部分照明组件23,面板开关244通过触控机构242控制至少部分照明组件23。其中,在一个垂直于摩托车100前后方向的投影平面104上,开关组件24沿前后方向在投影平面104上的投影为第一开关投影面,面板开关244沿前后方向在投影平面104上的投影为第一面板投影面,第一面板投影面的面积和第一开关投影面的面积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56且小于等于0.97。通过上述设置,既可以防止面板开关244的面积过大而影响开关组件24的结构强度,也可以防止面板开关244的面积过大而不利于面板开关244和开关壳体241之间的连接,又可以防止面板开关244面积过小而不利于驾驶者对面板开关244的操作,从而可以增大面板开关244的操作面积,以提高开关组件24的外观整体性和可操作性,进而提高开关组件24的人机交互性。具体地,第一面板投影面的面积和第一开关投影面的面积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68且小于等于0.89。更具体地,第一面板投影面的面积和第一开关投影面的面积的比值还可以设置为0.8。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面板开关244沿摩托车100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设置为面板宽度W7,开关组件24沿摩托车100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设置为开关宽度W8,面板宽度W7和开关宽度W8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62且小于等于1。通过上述设置,既可以防止面板宽度W7过大而影响开关组件24的结构强度,也可以防止面板宽度W7过大而不利于面板开关244和开关壳体241之间的连接,又可以防止面板宽度W7过小而不利于驾驶者对面板开关244的操作,从而可以增大面板开关244的操作面积,以提高开关组件24的外观整体性和可操作性,进而提高开关组件24的人机交互性。具体地,面板宽度W7和开关宽度W8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7且小于等于0.96。更具体地,面板宽度W7和开关宽度W8的比值还可以设置为0.83。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面板开关244包括开关部2441和固定部2442,沿摩托车100的上下方向,开关部2441设置在固定部2442的上侧,开关部2441和触控机构242抵接或分离,按键开关243穿过固定部2442后和触控机构242抵接或分离。具体地,开关部2441和固定部2442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开关部2441的设置更符合驾驶者的操作习惯,且一体成型的面板开关244也有利于开关部2441与触控机构242的抵接或分离,进而有利于提高开关组件24的可操作性。其中,开关部2441的表面积设置为大于等于252mm2且小于等于470mm2。具体地,开关部2441的表面积设置为大于等于306mm2且小于等于415mm2。更具体地,开关部2441的表面积还可以设置为361mm2。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便于驾驶者对开关部2441的操作,并节省开关部2441占用面板开关244的面积,以提高面板开关244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垂直于摩托车100上下方向的水平面101(参照图2)上,开关组件24沿上下方向在水平面101上的投影为第二开关投影面,开关部2441沿上下方向在水平面101上的投影为第二面板投影面,第二面板投影面的面积和第二开关投影面的面积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18且小于等于0.35。通过上述设置,既可以防止面板开关244的面积过大而影响开关组件24的结构强度,也可以防止面板开关244的面积过大而不利于开关部2441和开关壳体241的连接,又可以防止面板开关244的面积过小而影响驾驶者对面板开关244的操作,从而可以增大面板开关244的操作面积,以提高开关组件24的外观整体性和可操作性,进而提高开关组件24的人机交互性。具体地,第二面板投影面的面积和第二开关投影面的面积的比值还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0.22且小于等于0.31。更具体地,第二面板投影面的面积和第二开关投影面的面积的比值设置为0.26。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沿摩托车100的左右方向,固定部244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卡接部2442a,开关壳体24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二卡接部2411,第一卡接部2442a和第二卡接部2411卡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固定部2442卡接在开关壳体241上,从而提高开关壳体241与固定部2442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开关壳体241与固定部2442的装配性和维修性能,并有利于提高面板开关244的工作稳定性。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沿摩托车100的上下方向,开关部2441的上侧设置有限位钩状部2441a,限位钩状部2441a和开关壳体241上侧的内壁抵接或分离。通过上述设置,限位钩状部2441a既可以为面板开关244和开关壳体241的连接提供定位作用,也可以限制开关部2441的位移,防止开关部2441在使用过程中从开关壳体241脱离,进而提高面板开关244和开关壳体241的装配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部2441包括和触控机构242抵接的触发状态以及和触控机构242分离的复位状态,当开关部2441从触发状态切换至复位状态时,限位钩状部2441a和开关壳体241上侧的内壁抵接;当开关部2441从复位状态切换至触发状态时,限位钩状部2441a和开关壳体241上侧的内壁分离。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固定部2442的下侧设置有第三卡接部2442b,开关壳体241的下侧设置有第四卡接部2413,第三卡接部2442b和第四卡接部2413卡接。通过上述设置,固定部2442可以卡接在开关壳体241上,提高开关壳体241对固定部2442的定位作用,进而提高面板开关244的装配性和维修性能。此外,第三卡接部2442b和第四卡接部2413的卡接还可以增加开关壳体241与固定部2442的连接稳定性,有效防止面板开关244的下侧在工作过程中和开关壳体241脱离。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开关壳体241还设置有开口部2412,面板开关244至少部分覆盖于开口部2412,第二卡接部2411、第四卡接部2413均围绕开口部2412设置。通过上述设置,既可以便于面板开关244和开关壳体241的卡接;也可以节省开关壳体241的布置空间,从而提高开关壳体241的结构紧凑性。
如图6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开关组件24还包括按压开关245。具体地,按压开关245穿过开关壳体241后和开关壳体241转动连接,按压开关245和触控机构242抵接或分离。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现方式,按压开关245可以设置为控制发声装置22的开关。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按压开关245相对开关壳体241转动,从而实现按压开关245和触控机构242抵接或分离,进而可以通过按压开关245控制发声装置22的启动或关闭。
沿摩托车100的上下方向,按压开关245的上表面至少部分设置为弧形面2451,在一个垂直于摩托车100左右方向的对称面102(参照图2)上,弧形面2451沿摩托车100左右方向在对称面102上的投影为弧形投影线,弧形投影线的弧度设置为大于等于0.12rad且小于等于0.24rad,弧形投影线的曲率半径设置为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50mm。具体地,弧形投影线的弧度设置为大于等于0.15rad且小于等于0.22rad,弧形投影线的曲率半径设置为大于等于35mm且小于等于45mm。更具体地,弧形投影线的弧度还可以设置为0.18rad,弧形投影线的曲率半径还可以设置为40mm。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增加驾驶者的手部与按压开关245的接触面积,从而在操作按压开关245的过程中增加驾驶者的手部与按压开关245的摩擦力,同时又可以提高按压开关245的操作舒适性。此外,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按压开关245的弧形面2451较为平整,从而较为贴合驾驶者的手部,有利于提高驾驶者对按压开关245的操作效率,进而提高按压开关245的人机交互性,有利于提高摩托车100的舒适性。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按压开关245包括设置在开关壳体241外的按压部2452,按压部2452沿垂直于按压开关245的转动轴线方向的最大长度设置为按压长度Q1,按压长度Q1设置为大于等于8.2mm且小于等于13.8mm。具体地,按压长度Q1设置为大于等于9.3mm且小于等于12.7mm。更具体地,按压长度Q1还可以设置为11mm。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按压长度Q1过长导致行驶时误触按压开关245;还可以避免按压长度Q1过短导致增加驾驶者的按压难度,从而有利于驾驶者对按压开关245的按压操作。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沿摩托车100上下方向,按压部2452的下表面基本沿预设平面2452a延伸,在一个垂直于摩托车100上下方向的水平面101上,预设平面2452a和水平面101所成的锐角&设置为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30°。更具体地,预设平面2452a和水平面101所成的锐角&还可以设置为20°。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按压部2452的倾斜角度过小导致按压部2452转动行程变大,从而可以防止按压部2452转动行程变大而提高驾驶者对按压开关245的按压操作难度;还可以避免按压部2452的倾斜角度过大导致按压部2452可转动角度范围减小,从而防止按压部2452可转动角度范围减小而提高按压开关245的灵敏性,进而有利于防止驾驶者误触按压开关245。
如图7所示,更具体地,按压开关245还包括设置在开关壳体241内的转动部2453,转动部2453设置有转动通孔2453a,转动通孔2453a沿摩托车100左右方向延伸并贯穿转动部2453。开关壳体241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柱状结构2414,柱状结构2414至少部分设置在转动通孔2453a中。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按压开关245的安装,并且提高按压开关245的连接稳定性。此外,通过上述设置,还可以降低按压开关245安装难度,有利于提高按压开关245的装配性。
如图8和图9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沿摩托车100左右方向,柱状结构2414之间沿摩托车100左右方向上的间隔设置为安装间隔Q2,转动通孔2453a沿摩托车100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设置为通孔长度Q3,安装间隔Q2和通孔长度Q3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6且小于等于0.93。具体地,安装间隔Q2和通孔长度Q3的比值设置为大于0.69且小于等于0.86。更具体地,安装间隔Q2和通孔长度Q3的比值还可以设置为0.81。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安装间隔Q2过大导致转动通孔2453a与柱状结构2414接触面积减少,从而有效防止转动部2453和开关壳体241脱离;还可以避免安装间隔Q2过小导致增加按压开关245的安装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按压开关245的装配性。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沿摩托车100左右方向,开关壳体241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支撑座2415,柱状结构2414设置在支撑座2415上,转动部2453和支撑座2415之间的最小间隔Q4设置为大于等于0.13mm且小于等于0.17mm。更具体地,转动部2453和支撑座2415之间的最小间隔Q4还可以设置为0.15mm。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转动部2453和支撑座2415之间间隔过小导致转动部2453和支撑座2415之间的干涉,从而有利于驾驶者对按压开关245的按压操作;还可以避免转动部2453和支撑座2415之间间隔过大导致按压开关245晃动,从而提高按压开关245的连接稳定性。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柱状结构2414靠近转动通孔2453a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2414a,导向斜面2414a和柱状结构2414的轴线所成的锐角σ设置为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35°。具体地,导向斜面2414a和柱状结构2414的轴线所成的锐角σ设置为大于等于23°且小于等于32°。更具体地,导向斜面2414a和柱状结构2414的轴线所成的锐角σ还可以设置为27.5°。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导向斜面2414a的倾斜角度过大导致增加按压开关245的安装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按压开关245的装配性;还可以避免导向斜面2414a的倾斜角度过小而降低按压开关245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7和图10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开关壳体241设置有开口槽2416,按压开关245还包括连接部2454,连接部2454设置在转动部2453和按压部2452之间,连接部2454还设置在开口槽2416中。其中,开口槽2416沿摩托车100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设置为开口宽度W9,开关组件24沿摩托车100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设置为开关宽度W8(参照3),开口宽度W9和开关宽度W8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33且小于等于0.63。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开口宽度过大而降低开关壳体241的强度和整体性,进而提高开关壳体241的使用寿命和美观度;还可以避免开口宽度过小导致连接部2454在摩托车100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过小,从而有利于提高按压开关245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具体地,开口宽度W9和开关宽度W8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4且小于等于0.56。更具体地,开口宽度W9和开关宽度W8的比值还可以设置为0.48。
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开关组件24还包括安装支架246,安装支架246设置在开关壳体241中并与开关壳体241的内壁固定连接,按键开关243至少部分和安装支架246卡接,按键开关243至少部分穿过开关壳体241、安装支架246后和触控机构242抵接或分离。其中,安装支架246与开关壳体241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安装支架246的连接强度和按键开关243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按键开关243的正常工作。
具体地,安装支架246的边缘处设置有定位柱2461,定位柱2461向按键开关243处延伸,按键开关243靠近安装支架246的侧面上设置有定位槽2431,定位柱2461至少部分设置在定位槽2431中。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按键开关243的定位,同时可以防止驾驶者操作按键开关243的过程中按键开关243发生位移,从而有利于提高驾驶者对按键开关243的操控效率。
如图11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触控机构242包括第一触点2421、第二触点2422和第三触点2423,沿摩托车100的上下方向,第一触点2421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触点2422和第三触点2423的上侧或下侧,第二触点2422和第三触点2423关于开关组件24基本对称设置。第二触点2422和第三触点2423之间沿摩托车100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设置为触点宽度W10,触点宽度W10设置为大于等于12.9mm且小于等于21.7mm。具体地,触点宽度W10设置为大于等于14.7mm且小于等于19.9mm。更具体地,触点宽度W10还可以设置为17.3mm。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缩短触控机构242在摩托车100左右方向上的布置宽度,从而减小开关组件24的在摩托车100左右方向上宽度和体积,进而减轻开关组件24的重量,实现开关组件24的轻量化,同时,还能够满足开关组件24内的其他元件的布置需求。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触点2422和第三触点2423沿左右方向上的最小间隔设置为第一触点间隔Q5,第一触点间隔Q5设置为大于等于1.8mm且小于等于3.6mm。具体地,第一触点间隔Q5设置为大于等于2.2mm且小于等于3.2mm。更具体地,第一触点间隔Q5还可以设置为2.7mm。通过上述设置,能够避免第一触点间隔Q5过小导致第二触点2422和第三触点2423之间的误触,或避免第一触点间隔Q5过小导致第二触点2422和第三触点2423之间发生干涉,也能够避免第一触点间隔Q5过大而增大开关组件24的体积,从而有利于开关组件24的轻量化。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触点2421和第二触点2422沿摩托车100上下方向上的最小间隔设置为第二触点间隔Q6,第一触点2421和第三触点2423沿摩托车100上下方向上的最小间隔设置为第三触点间隔Q7。第二触点间隔Q6设置为大于等于1.4mm且小于等于2.7mm,第三触点间隔Q7设置为大于等于1.4mm且小于等于2.7mm。具体地,第二触点间隔Q6设置为大于等于1.7mm且小于等于2.4mm,第三触点间隔Q7设置为大于等于1.4mm且小于等于2.4mm。更具体地,第二触点间隔Q6还可以设置为2.1mm,第三触点间隔Q7还可以设置为2.1mm。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减小触控机构242在摩托车100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从而减小触控机构242的体积,以减少触控机构242的布置空间。此外,通过上述设置,还可以在减少触控机构242的体积的情况下,满足开关组件24内其他元件的布置需求。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开关组件24沿摩托车100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设置为开关宽度W8,触点宽度W10和开关宽度W8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51且小于等于0.87。具体地,触点宽度W10和开关宽度W8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58且小于等于0.8。更具体地,触点宽度W10和开关宽度W8的比值还可以设置为0.69。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触点宽度W10和开关宽度W8的比值设置过小而影响开关组件24内其他元件的布置,还可以避免触点宽度W10和开关宽度W8的比值设置过大而增大开关组件24的体积,从而有利于提高开关组件24的结构紧凑性,并实现开关组件24的轻量化。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按键开关243沿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设置为按键宽度W11(参照3),触点宽度W10和按键宽度W11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62且小于等于0.97。具体地,触点宽度W10和按键宽度W11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71且小于等于0.89。更具体地,触点宽度W10和按键宽度W11的比值设置为0.84。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触点宽度W10和按键宽度W11的比值过小或过大而提高驾驶者对触控机构242的操作难度,从而能够便于驾驶者通过按键开关243触发触控机构242,以提高开关组件24的人机交互性。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触点2421的中心和第二触点2422的中心的连线、第二触点2422的中心和第三触点2423的中心的连线、第三触点2423的中心和第一触点2421的中心的连线基本构成三角形结构。通过上述设置,能够节省触控机构242在转向把手161上的布置空间,缩短触控机构242在摩托车100左右方向的布置长度,从而减小触控机构242和开关壳体241的体积和重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三角形结构可以设置为等边三角形结构,从而能够降低驾驶者对第一触点2421、第二触点2422和第三触点2423的操作难度,以提高触控机构242的工作效率。
如图12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按键开关243包括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的操作部2432、第一抵接部2433、第二抵接部2434和第三抵接部2435,操作部2432至少部分设置在开关壳体241外,第一抵接部2433、第二抵接部2434和第三抵接部2435均至少部分设置在开关壳体241内。其中,驾驶者可以通过设置于开关壳体241外部的操作部2432以分别控制第一抵接部2433、第二抵接部2434和第三抵接部2435,从而实现对第一触点2421、第二触点2422和第三触点2423的操控。
具体地,从摩托车100的前后方向观察,第一抵接部2433和第一触点2421至少部分重叠,第二抵接部2434和第二触点2422至少部分重叠,第三抵接部2435和第三触点2423至少部分重叠。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便于操作部2432通过第一抵接部2433控制第一触点2421、通过第二抵接部2434控制第二触点2422、通过第三抵接部2435控制第三触点2423,从而降低按键开关243的操作难度,进而提高开关组件24的人机交互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2432包括控制第一抵接部2433和第一触点2421抵接的第一操作、控制第二抵接部2434和第二触点2422抵接的第二操作以及控制第三抵接部2435和第三触点2423抵接的第三操作,第二操作和第三操作的操作方向相反,第一操作的操作方向设置为与第二操作方向垂直。通过上述设置,能够通过单个操作部2432的不同操作以实现对转向灯不同功能的控制,从而降低按键开关243的操作难度,进而提高开关组件24的人机交互性。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开关组件24设置在转向把手161的左侧或右侧,从而能够便于满足不同驾驶者的驾驶需求,有利于提高开关组件24的通用性。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架;
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连接至所述车架的前轮和后轮;
转向系统,所述转向系统至少部分转动连接至所述车架;
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转向系统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开关壳体、按键开关和触控机构,所述触控机构设置在所述开关壳体中,所述按键开关穿过所述开关壳体后和所述触控机构抵接或分离,所述触控机构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沿所述摩托车的上下方向,所述第一触点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的上侧或下侧,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关于所述开关组件基本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之间沿所述摩托车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等于12.9mm且小于等于21.7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沿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最小间隔大于等于1.8mm且小于等于3.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沿所述摩托车上下方向上的最小间隔大于等于1.4mm且小于等于2.7mm,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沿所述摩托车上下方向上的最小间隔大于等于1.4mm且小于等于2.7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之间沿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与所述开关组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51且小于等于0.8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之间沿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与所述按键开关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62且小于等于0.9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的中心和所述第二触点的中心的连线、所述第二触点的中心和所述第三触点的中心的连线、所述第三触点的中心和所述第一触点的中心的连线基本构成三角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开关包括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的操作部、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和第三抵接部,所述操作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开关壳体外,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三抵接部均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开关壳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摩托车的前后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触点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二触点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三抵接部和所述第三触点至少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触点抵接的第一操作、控制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二触点抵接的第二操作以及控制所述第三抵接部和所述第三触点抵接的第三操作,所述第二操作和所述第三操作的操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操作的操作方向设置为与所述第二操作方向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把手,所述开关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向把手的左侧或右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150581 | 2023-04-12 | ||
CN202310415058 | 2023-04-1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68404U true CN219668404U (zh) | 2023-09-12 |
Family
ID=87708201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048802.0U Active CN219750040U (zh) | 2023-04-12 | 2023-04-28 | 摩托车 |
CN202321025546.3U Active CN219601514U (zh) | 2023-04-12 | 2023-04-28 | 摩托车 |
CN202321013234.0U Active CN219544989U (zh) | 2023-04-12 | 2023-04-28 | 摩托车 |
CN202321048843.XU Active CN219668404U (zh) | 2023-04-12 | 2023-04-28 | 摩托车 |
CN202322241820.7U Active CN220535845U (zh) | 2023-04-12 | 2023-08-18 | 摩托车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048802.0U Active CN219750040U (zh) | 2023-04-12 | 2023-04-28 | 摩托车 |
CN202321025546.3U Active CN219601514U (zh) | 2023-04-12 | 2023-04-28 | 摩托车 |
CN202321013234.0U Active CN219544989U (zh) | 2023-04-12 | 2023-04-28 | 摩托车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241820.7U Active CN220535845U (zh) | 2023-04-12 | 2023-08-18 | 摩托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5) | CN219750040U (zh) |
-
2023
- 2023-04-28 CN CN202321048802.0U patent/CN219750040U/zh active Active
- 2023-04-28 CN CN202321025546.3U patent/CN219601514U/zh active Active
- 2023-04-28 CN CN202321013234.0U patent/CN219544989U/zh active Active
- 2023-04-28 CN CN202321048843.XU patent/CN219668404U/zh active Active
- 2023-08-18 CN CN202322241820.7U patent/CN220535845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35845U (zh) | 2024-02-27 |
CN219601514U (zh) | 2023-08-29 |
CN219544989U (zh) | 2023-08-18 |
CN219750040U (zh) | 2023-09-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641672B1 (ko) | 자동 이륜차의 프론트 램프 장치 | |
CN219668404U (zh) | 摩托车 | |
KR0132256B1 (ko) | 차량의 테일램프장치 | |
CN118810977A (zh) | 摩托车 | |
JPH0415138B2 (zh) | ||
CN113581348B (zh) | 多连杆悬架机构及摩托车 | |
CN113548137B (zh) | 摩托车 | |
US6521851B2 (en) | Brake lever conjunctive switch device | |
JP3489790B2 (ja) | 車両用スイッチ装置 | |
JPH07207705A (ja) | 作業機の操縦塔構造 | |
JP2022144054A (ja) | 鞍乗型車両 | |
CN221049865U (zh) | 电动两轮车 | |
CN220721278U (zh) | 全地形车 | |
CN220974437U (zh) | 电动两轮车 | |
CN220616016U (zh) | 全地形车 | |
CN215922440U (zh) | 一种电动车 | |
CN215008005U (zh) | 一种握把开关 | |
CN216468209U (zh) | 后挡泥板组件及摩托车 | |
JP3294658B2 (ja) | 軽車両用灯火器類の配設構造 | |
CN118810976A (zh) | 摩托车 | |
JPH11263260A (ja) | ヘッドライト支持用ブラケット装置 | |
CN113602402A (zh) | 转向组件及摩托车 | |
JPH0632172A (ja) | 二輪車用ポジションランプ | |
CN2783585Y (zh) | 一种拖拉机组合开关总成 | |
JP2000272372A (ja) | コラムシフトレバー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