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7924U - 车辆散热结构及无人驾驶物流车 - Google Patents
车辆散热结构及无人驾驶物流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67924U CN219667924U CN202321317422.2U CN202321317422U CN219667924U CN 219667924 U CN219667924 U CN 219667924U CN 202321317422 U CN202321317422 U CN 202321317422U CN 219667924 U CN219667924 U CN 2196679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air inlet
- air outlet
- air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HEZMWWAKWCSUCB-PHDIDXHHSA-N (3R,4R)-3,4-dihydroxycyclohexa-1,5-diene-1-carboxy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H]1C=CC(C(O)=O)=C[C@H]1O HEZMWWAKWCSUCB-PHDIDXHH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散热结构及无人驾驶物流车,该车辆散热结构包括设于车身前部的进风部及设于车身后部的出风部;进风部包括进风壳体,进风壳体的进风端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防雨板,各防雨板沿整车上下方向布置;防雨板具有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向防雨板的一侧延伸,第二板体向另一侧延伸,相邻两个防雨板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形成进风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散热结构,通过设于车身前部的进风部和设于车身后部的出风部,使得车辆外部的气流能够由车身前部向流入,并由车身后部流出,从而利于提高对车辆内部的散热效果,并通过防雨板中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利于阻挡雨水和车外异物进入车内,从而利于延长电器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散热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无人驾驶物流车。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使得物流车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低速无人物流车作为物流车的一种已经成为了流行的载货工具。为了提高无人物流车的使用性能,物流车生产商倾向于将车辆的功率越做越大,由此,物流车内部电器件的发热量也随之增大。而现有的低速无人物流车内的电器件主要依赖被动散热,也即电器件依靠车体传导来分散热量,使得电器件的散热效率较低,严重时则会影响电器元件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虽然,在车辆上也有设置进风和出风等结构,以通过将车辆外部气流引入车辆内部而起到散热效果。但由于进风结构的设计并不合理,雨水和车辆外的异物均容易进入到车辆内部,从而影响电器件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散热结构,以减少雨水和车辆外异物进入到车辆内部,并利于对车辆内部进行散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散热结构,包括设于车身前部的进风部,以及设于所述车身后部的出风部;所述进风部包括具有进风腔的进风壳体,所述进风壳体的进风端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防雨板,各所述防雨板沿整车上下方向布置;所述防雨板具有沿进风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向所述防雨板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板体向所述防雨板的另一侧延伸,相邻两个所述防雨板的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进风口。
进一步的,沿进风方向,相邻两个所述防雨板的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部分重叠。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端设有过滤部,沿进风方向,所述过滤部设于多个所述防雨板的下游。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部采用过滤棉,所述过滤棉与多个所述防雨板粘接和/或卡接相连。
进一步的,沿整车上下方向,所述进风壳体的出风端位于所述进风壳体的顶部;所述进风壳体的底壁被设置成向所述进风端下倾的斜面。
进一步的,沿进风方向,所述进风端设有位于多个所述防雨板上游的进风格栅。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部包括具有出风腔的出风壳体,所述出风壳体呈矩形,而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侧板,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出风格栅,其一所述侧板上设有连通所述出风腔与车内的进口,所述出风格栅连通所述出风腔与外界。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散热结构,通过设于车身前部的进风部和设于车身后部的出风部,使得车辆外部的气流能够由车身前部向流入,并由车身后部流出,从而利于提高对车辆内部的散热效果,并通过防雨板中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延伸方向,以及相邻两个防雨板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形成进风口的设置,使得防雨板能够对雨水和车外其他异物进行阻挡,从而防止雨水和异物进入到车辆内部而损伤电器件,进而利于延长电器件的使用寿命。
此外,相邻两个防雨板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部分重叠,利于进一步提高防雨板对雨水和异物的阻挡效果。通过设置过滤部,不仅利于提高流入车内的气流质量,而且还利于对异物进行阻挡,从而进一步防止雨水流入车辆内部。过滤棉的产品成熟,便于布置,且利于对雨水进行吸收,并对异物进一步进行阻挡。进风壳体的出风端设置在进风壳体的顶部,利于气流的流动效果,而斜面的设置利于引导被防雨板和过滤棉阻挡的雨水和异物流动至进风壳体的底部,且利于雨水和异物经由进风口的底端排出。
另外,通过进风格栅的设置,利于进一步提高对雨水和异物的阻挡效果。出风部中出风格栅的设置,利于防止异物由出风部进入车内而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人驾驶物流车,所述无人驾驶物流车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辆散热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述无人驾驶物流车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进风部和所述出风部;所述进风部的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部的出风口朝向车身侧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驾驶物流车,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车辆散热结构,利于提高无人驾驶物流车内部的通风散热效果,进而利于提高无人驾驶物流车的使用性能。此外,通过将进风部和出风部设置在无人驾驶物流车的两侧,利于进一步的提高对车内的散热效率,而进风口和出风口朝向的设置,则便于布置实施,且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进风部的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进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方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出风部的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出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安装壳体;101、第一插槽;102、第三开口;103、第四开口;2、进风壳体;201、第二格栅板;202、第一插装凸起;3、进风格栅;4、防雨板;401、第一板体;402、结构主体;403、第二板体;404、进风口;5、过滤部;6、第二安装壳体;601、第二插槽;602、第四格栅板;603、第六开口;7、出风壳体;701、第三格栅板;702、侧板;703、第二插装凸起;8、出风格栅;9、无人驾驶物流车;100、进风部;200、出风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汽车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其中,汽车的上下方向也即汽车的高度方向(Z向),汽车的前后方向也即汽车的长度方向(X向),汽车的左右方向也即汽车的宽度方向(Y向)。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车辆散热结构,用于对车辆内部进行散热。整体构成上,该车辆散热结构包括设于车身前部的进风部100,以及设于车身后部的出风部200。进风部100包括具有进风腔的进风壳体2,进风壳体2的进风端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防雨板4,各防雨板4沿整车上下方向布置。防雨板4具有沿进风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板体401和第二板体403,第一板体401向防雨板4的一侧延伸,第二板体403向防雨板4的另一侧延伸,相邻两个防雨板4的第一板体401与第二板体403之间形成进风口404。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进风部100和出风部200主要用于构建车辆外部与车辆内部之间的连通,使得外部的气流能够经由进风部100流入车辆内部,并与车辆内部的电器件进行热交换,从而带走电器件的热量,起到冷却电器件的效果,并经由出风部200流出车辆内部。
以下先结合图和图对进风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进风壳体2的一侧设有与进风腔连通的第一开口,进风壳体2的具有该第一开口的一端即为进风端,外界气流经由该敞口流入到进风腔内。本实施例中,多个防雨板4沿进风壳体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进风壳体2的进风端,如此利于在第一开口处对雨水及车外异物进行阻挡。
本实施例中各防雨板4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在进风壳体2的顶部和底部。雨水和车外异物能够被第一板体401和第二板体403进行阻挡,从而不易于经由进风口404进入到车辆内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中所示,防雨板4具有沿沿进风方向延伸设置的结构主体402,该结构主体402整车上下方向布置,第一板体401与结构主体402的前侧垂直相连,第二板体403与结构主体402的后侧垂直相连。此处,结构主体402起到加强防雨板4结构强度的效果。本实施例中,防雨板4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且使用过程中对雨水及车外异物的阻挡效果好。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结构主体402除了采用一体板状结构外,还可包括沿整车上下方向间隔连接在第一板体401和第二板体403相邻两侧之间的多个结构分体,只要能满足防雨板4的使用需求即可。另外,本实施例中结构主体402还可根据第一板体401和第二板体403两相邻侧之间的间距进行布置,除了与第一板体401和第二板体403均垂直外,还可与第一板体401和第二板体403均呈直角之外的其他角度,只不过此时,结构主体402也具有阻挡雨水及车外异物进入车内的效果。
为提高防雨板4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沿进风方向,相邻两个防雨板4的第一板体401与第二板体403部分重叠。如此设置,使得外界气流在流经进风口404时进行变向,从而利于进一步提高防雨板4对雨水和车外异物的阻挡效果,且这种布置方式简单,易于实施。此外,第一板体401与第二板体403部分重叠,还利于防止雨水过多的被下述的过滤棉吸附而影响过滤棉的使用效果。当然,相邻两个防雨板4的第一板体401和第二板体403两者对齐设置的方案也是可行的,也能够起到较好的阻挡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进风端设有过滤部5,沿进风方向,过滤部5设于多个防雨板4的下游。此处通过设置过滤部5,不仅利于提高流入车内的气流质量,而且还利于对异物进行阻挡,从而进一步防止雨水流入车辆内部。具体实施时,如图3中所示,该过滤部5沿整车的上下方向布置在防雨板4的下游,且过滤部5与防雨板4下游进气腔的截面相适配,进风口404流入的气流在流经过滤部5后才能进入进气腔。
本实施例中的过滤部5采用过滤棉,该过滤棉除了具有较好的过滤和阻挡效果外,还能够对气流中的雨水进行吸收,从而进一步防止雨水和异物损伤车辆内部的电器件。此处的过滤棉可为现有技术中成熟的产品。而过滤棉在使用过程中吸附的水分则因重力重要而向过滤棉的底部流动,从而利于提高过滤棉的过滤效率。当然,过滤部5还可采用过滤棉之外的其他过滤产品。
为便于过滤棉的布置实施,本实施例中的过滤棉与多个防雨板4粘接或卡接相连。例如图3中所示的,过滤棉的进风端面与所有第二板体403的侧面均相连,此时,可在进风端面和各第二板体403的侧面两者其一设置胶体,以实现过滤棉与防雨板4之间的粘接。或者,在所有第二板体403的侧面上均设置卡槽,在过滤棉上设有与卡槽对应设置的卡接体,通过卡接体与卡槽之间的卡接将过滤棉连接在防雨板4上。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过滤棉可与所有防雨板4相连,或者过滤棉仅与部分防雨板4相连的方案,以及过滤棉与部分第二板体403粘接,而与另一部分第二板体403卡接的方案均是可行的,只要满足过滤棉的安装和使用效果即可。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过滤棉还可与进风壳体2卡接相连,例如,在过滤棉的至少两个相对侧边分别设有卡接体,在进风壳体2上设有与卡接体对应设置的卡槽,通过卡接体与卡槽之间的卡接,即可实现过滤棉的安装。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沿整车上下方向,本实施例中,进风壳体2的出风端位于进风壳体2的顶部,进风壳体2的底壁被设置成向进风端下倾的斜面。此处,通过将出风端设置在进风壳体2的顶部,使得气流由顶部的第二开口流出,利于提高气流在车辆内部的流动效果,且便于布置实施。而斜面的设置则利于引导被防雨板4和过滤棉阻挡的雨水和异物流动至进风壳体2的底部,且利于雨水和异物经由进风口404的底端排出。
为进一步提高进风部100的使用效果,如图1中所示,沿进风方向,进风端设有位于多个防雨板4上游的进风格栅3。此处的进风格栅3包括沿进风端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格栅板,且各第一格栅板倾斜地沿整车上下方向延伸设置,车辆外部的气流经由相邻两第一格栅板之间的进风空间后,流入相邻两个防雨板4之间,再经由进风口404流入进风腔。本实施例中,通过进风格栅3的设置,利于提高对雨水和异物的阻挡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进风格栅3的具体结构形式还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置,例如,第一格栅板采用横纵交错设置的布置方式等,具体实施时,均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进风格栅3、多个防雨板4以及过滤部5三者在进风方向上对流入车内气流中的雨水及异物进行三次的阻挡,从而利于减少流入车内的雨水和异物,进而在提高对车辆内部电器件散热效果的同时,进一步防止雨水和异物对车辆内部电器件的损伤。
此外,为便于进风部100在车辆上的布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进风部100还包括第一安装壳体1,该第一安装壳体1具有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壳体1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102,顶部设有第四开口103,进风格栅3于第三开口102处设置且与第一安装壳体1相连,两者共同限定出进风壳体2的安装空间。进风壳体2被收容在安装空间内,且出风端的第三开口102外露于顶部第四开口103设置。
另外,为便于进风壳体2的安装,在第一安装壳体1上设有位于第四开口103两侧顶部的第一插槽101,第一安装壳体1顶边缘分别设有第一插装凸起202,进风壳体2由第一安装壳体1的第三开口102处,通过第一插装凸起202在第一插槽101中的插入而连接在第一安装壳体1上,并通过进风格栅3在第一安装壳体1上的固定而能够将进风部100固定在第一安装壳体1上。此处进风格栅3与第一安装壳体1可拆卸相连,以便于维护过滤部5,同时还便于清理位于进风壳体2底部不易排出的异物等。
为提高进风部100的出风效果,在进风壳体2顶部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格栅板201,多个第二格栅板201沿进风壳体2沿进风壳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进风壳体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出风部200包括具有出风腔的出风壳体7,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出风壳体7呈矩形,而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侧板702,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板702之间的出风格栅8。两个侧板702的第一端限定出第五开口,其一侧板702上设有连通出风腔与车内的进口,出风格栅8连通出风腔与外界。其中,此处的出风格栅8可采用与上述进风格栅3相同的结构,该进风格栅3利于防止异物进入出风腔内而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此外,仍参照图4中所示,在具有进口的侧板702上还设有沿进口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三格栅板701,各第三格栅板701沿整车上下方向延伸设置,车内的空腔经由相邻两第三格栅板701之间限定出的流通空间流入到出风腔内。此处第三格栅板701的设置,利于防止车内的异物进入到出风腔内。
为便于出风部200的安装,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中所示,出风部200还包括第二安装壳体6,该第二安装壳体6具有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壳体6的一侧具有与进口对应设置的第六开口603,与进口一侧相邻设置的一侧设有第七开口,且第七开口处可拆卸的安装有上述的出风格栅8。出风格栅8和出风壳体7两者之间限定出用于收容出风壳体7的安装空间。
另外,为便于出风壳体7的安装,在第二安装壳体6上设有位于两侧板702顶部内侧的第二插槽601,第二安装壳体6顶部两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二插装凸起703,出风壳体7由第二安装壳体6侧部的第六开口603处装入,且通过第二插装凸起703在第二插槽601中的插入而连接在第二安装壳体6上,并通过出风格栅8在第二安装壳体6上的固定而能够将出风部200固定在第二安装壳体6上。此处出风格栅8与第一安装壳体1可拆卸相连,以便于出风壳体7的安装可拆卸。
需要注意的是,出风壳体7上还可设有与多个第三格栅板701对应设置的多个第四格栅板602,以进一步防止车辆内部异物进入到出风腔。当然,第三格栅板701和第四格栅板602两者仅设置其一的方案也是可行的。
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辆散热结构,通过设于车身前部的进风部100和设于车身后部的出风部200,使得车辆外部的气流能够由车身前部向流入,并由车身后部流出,从而利于提高对车辆内部的散热效果,并通过防雨板4中第一板体401和第二板体403的延伸方向,以及相邻两个防雨板4的第一板体401与第二板体403之间形成进风口404的设置,使得防雨板4能够对雨水和车外其他异物进行阻挡,从而防止雨水和异物进入到车辆内部而损伤电器件,进而利于延长电器件的使用寿命。
此外,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无人驾驶物流车9,该无人驾驶物流车9设有如上的车辆散热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中所示,无人驾驶物流车9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进风部100和出风部200,进风部100和出风部200均设置在车身的侧部,进风部100的进风口404和出风部200的出风口朝向车身侧部。如此利于布置实施,且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当然,进风口404和出风口两者其一朝向车身车部设置的方案也是可行的。
本实施例所述的无人驾驶物流车9,通过设置如上的车辆散热结构,使得气流能够由前向后流动,能够流经车辆内部的电器件,例如ACU、DCDC等电器件的表面,利于提高对电器件的散热效果,进而利于提高电器件使用的稳定性,从而利于确保无人驾驶物流车9的使用性能。另外,通过将进风部100和出风部200设置在无人驾驶物流车9的两侧,利于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率,而进风口404和出风口朝向的设置,则便于布置实施,且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车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于车身前部的进风部(100),以及设于所述车身后部的出风部(200);
所述进风部(100)包括具有进风腔的进风壳体(2),所述进风壳体(2)的进风端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防雨板(4),各所述防雨板(4)沿整车上下方向布置;
所述防雨板(4)具有沿进风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板体(401)和第二板体(403),所述第一板体(401)向所述防雨板(4)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板体(403)向所述防雨板(4)的另一侧延伸,相邻两个所述防雨板(4)的所述第一板体(401)与所述第二板体(403)之间形成进风口(4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进风方向,相邻两个所述防雨板(4)的所述第一板体(401)与所述第二板体(403)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端设有过滤部(5),沿进风方向,所述过滤部(5)设于多个所述防雨板(4)的下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部(5)采用过滤棉,所述过滤棉与多个所述防雨板(4)粘接和/或卡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整车上下方向,所述进风壳体(2)的出风端位于所述进风壳体(2)的顶部;
所述进风壳体(2)的底壁被设置成向所述进风端下倾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进风方向,所述进风端设有位于多个所述防雨板(4)上游的进风格栅(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部(200)包括具有出风腔的出风壳体(7),所述出风壳体(7)呈矩形,而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侧板(702),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板(702)之间的出风格栅(8),其一所述侧板(702)上设有连通所述出风腔与车内的进口,所述出风格栅(8)连通所述出风腔与外界。
8.一种无人驾驶物流车(9),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人驾驶物流车(9)设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散热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驾驶物流车(9),其特征在于:
所述述无人驾驶物流车(9)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进风部(100)和所述出风部(200);
所述进风部(100)的进风口(404)和/或所述出风部(200)的出风口朝向车身侧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17422.2U CN219667924U (zh) | 2023-05-26 | 2023-05-26 | 车辆散热结构及无人驾驶物流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17422.2U CN219667924U (zh) | 2023-05-26 | 2023-05-26 | 车辆散热结构及无人驾驶物流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67924U true CN219667924U (zh) | 2023-09-12 |
Family
ID=87924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17422.2U Active CN219667924U (zh) | 2023-05-26 | 2023-05-26 | 车辆散热结构及无人驾驶物流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67924U (zh) |
-
2023
- 2023-05-26 CN CN202321317422.2U patent/CN2196679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80131388A (ko) | 차량용 쿨링모듈 | |
CN113665684B (zh) | 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 |
CN219667924U (zh) | 车辆散热结构及无人驾驶物流车 | |
CN213126970U (zh) | Vpx架构机箱风冷散热系统 | |
CN214501488U (zh) | 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室外机 | |
CN212299204U (zh) | 移动空调 | |
CN112325390B (zh) | 移动空调 | |
CN217240571U (zh) | 变频器功率单元 | |
CN212194991U (zh) | 一种集成式货车用顶置空调 | |
CN104183889B (zh) |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 | |
CN208336298U (zh) | 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箱及具有该电池箱的电动汽车 | |
KR101734569B1 (ko) | 주행풍 에어가이드장치 | |
CN219339571U (zh) | 前围外板总成及车辆 | |
CN220363213U (zh) | 一种前端冷却模块、前备箱及车辆 | |
CN218805210U (zh) | 汽车前端进气装置及汽车 | |
CN221763679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19959139U (zh) | 风冷电池包 | |
CN221763678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21923729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19749936U (zh) | 一种车辆底盘及电动汽车 | |
CN214708448U (zh) | 一种挡风板、散热结构及机柜 | |
CN221575840U (zh) | 一种防水式直流稳压电源 | |
CN219454234U (zh) | 壳体组件及窗式空调器 | |
CN219246786U (zh) | 一种风冷电池系统 | |
CN212587947U (zh) |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开关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