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5335U - 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 - Google Patents

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5335U
CN219655335U CN202320763470.8U CN202320763470U CN219655335U CN 219655335 U CN219655335 U CN 219655335U CN 202320763470 U CN202320763470 U CN 202320763470U CN 219655335 U CN219655335 U CN 219655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body
water
pressing
pressing 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634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Wanhai Val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Wanhai Val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Wanhai Val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Wanhai Val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634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5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5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5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包括:阀体,具有进水口和至少两个出水口,各出水口与进水口通过相独立的过水流道相连通;至少两个活动设于阀体中的动阀片;每个按压操作组件包括活动设于阀体中的按压件以及转动设于阀体中的阀杆,该阀杆能由按压件驱动发生偏转从而带动与之对应的动阀片移动打开相对应的过水流道,各阀杆还通过滑动设于阀体内的滑动块相联动,在其中一个按压操作组件的阀杆由按压件驱动而发生偏转时,阀杆驱动滑动块移动并带动其余按压操作组件的偏转杆反向偏转,进而带动其余的动阀片移动关闭相对应的过水流道。用户仅需将其中一个相对应的动阀片执行对应动作即可,其出水切换操作更加灵活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路控制阀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
背景技术
分水阀芯已广泛应用与水龙头领域,主要起到对水路的开关控制,然而,现有的分水阀芯多为单条的水路控制,当水龙头上的出水水路较多时,每一条出水水路都需要配备一个分水阀芯,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增加了水龙头自身的体积,使得水龙头过大和过重,不利于环保节能,也显得笨重,存在掉落的安全隐患。现有的分水阀芯结构也比较复杂,从而缩短了其使用寿命。
为此,申请号为CN202020034681.4(授权公告号为:CN21144975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水龙头分水阀芯,包括阀体本体以及开关装置,所述阀体本体上设有进水口和若干个出水口,出水口与进水口贯通,出水口处设有启闭阀体的封水装置,阀体本体通过该封水装置实现独立控水。开关装置包括按键、推杆和转动件,按键套接在推杆上端,推杆下端设置有凸起的尖角结构,上阀体上设置有供推杆轴向运动的槽孔,槽孔内壁上设置有与推杆凸起匹配的滑槽,与滑槽对应的导柱的端面上设有斜面,推杆通过凸起与槽孔轴向向上限位,转动件上设置有凸起的转动脚,转动脚与滑槽匹配,转动脚的上端面设置有斜角滑面,斜角滑面与推杆的尖角结构配合实现转动件转动。在使用时,按下所需要封水的按键,使推杆沿着滑槽轴向向下推动,推杆上的凸起的尖角抵触转动件上端面的斜角滑面,使转动件转动并轴向向下移动推动封水件,直至封水件的下端延伸至出水口内,通过封水件下端的密封件与出水口密封,此时转动件完全移除滑槽,且通过推杆上的凸起的尖角与转动件上端面的斜角滑面抵触使转动件上的转动脚已旋转至对应的滑柱的单向斜面处,弹簧相对与封水件产生弹力,松开按键,由于转动脚与滑柱上的单向斜面抵触,封水件无法通过弹簧回位,实现对应的出水口封水。反之,再次按下按键,使转动件再次转动,使转动件上的转动脚与滑槽的位置对应,松开按键,通过弹簧的弹力使转动件沿着滑槽滑入槽孔内,封水件轴向向上移动,封水件的下端脱离出水口,实现对应的出水口出水,如此循环。当需要同时控制多个出水口出水或封水时,可同时按下对应的按键。
但上述专利申请中的分水阀芯还具有一定的不足,首先,该分水阀芯需要切换出水口时,需要多次按压出水按键,也即需要先将在出水的出水口所对应的按键按压回弹后关闭该出水口,然后再按压所需供水出水口的按键将该出水口打开,这种操作方式较为繁琐,需要用户进行多步骤操作,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其次,其需要通过推杆与转动件的配合将按键的轴向移动转化为转动件的转动,并同时通过转动件上的转动脚与滑柱上的单向斜面来限制封水件回弹以及允许封水件的复位,这种阀芯结构涉及部件较多,且结构较为复杂,装配过程较为繁琐,因而,生产成本高。
故,现有分水阀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出水流路开、闭切换方便、易操作的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涉及零部件少、能有效简化阀芯结构、方便装配、生产成本低的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一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包括:
阀体,具有进水口和至少两个出水口,各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通过相独立的过水流道相连通;
至少两个活动设于所述阀体中的动阀片,所述动阀片的数量与所述过水流道的数量对应一致;
与所述动阀片的数量相一致的按压操作组件,每个按压操作组件包括活动设于所述阀体中的按压件以及转动设于所述阀体中的阀杆,该阀杆能由所述按压件驱动发生偏转从而带动与之对应的动阀片移动打开相对应的过水流道,各阀杆还通过滑动设于阀体内的滑动块相联动,在其中一个按压操作组件的阀杆由按压件驱动而发生偏转时,该阀杆驱动滑动块移动并带动其余按压操作组件的偏转杆反向偏转,进而带动其余的动阀片移动关闭相对应的过水流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二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各所述动阀片均沿水平方向可活动地约束在所述阀体中,每个按压操作组件的按压件竖向活动地设于所述阀体中,每个按压操作组件的阀杆以基本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线为转动中心转动设于所述阀体中,所述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按压件相连,第二端与所述动阀片相连,从而将所述按压件的竖向移动转化为所述动阀片的水平移动。
为了简化该分水阀芯的结构,使得分水阀芯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所述阀体整体上呈柱状,各所述按压操作组件基本上以该阀体的轴线为中心沿该阀体的周向依次布置,所述滑动块设于所述阀体内对应位于各所述阀杆之间的空间区域内,各所述阀杆邻近其第一端的部分均与所述滑动块相抵。
一般情况下,按压操作组件可以是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但为了保证各按压操作组件之间按压配合的稳定性,所述按压操作组件具有沿所述阀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三个,所述滑动块为具有三角形截面、且平放在阀体中的板状结构,所述滑动块的三个侧边缘分别与三个所述按压操作组件的阀杆相抵。
为了更顺利地将按压件的竖向移动转化为阀杆的转动,各所述按压件的下端均具有自上而下沿所述阀体的径向逐渐向外倾斜的第一导斜面,各所述阀杆在与相对应的按压件的第一导斜面相对的部分处具有与所述第一导斜面倾斜方向基本一致的第二导斜面,所述按压件的第一导斜面与所述阀杆的第二导斜面相抵。
为了使按压件的竖向移动过程更加平稳,所述阀体上还具有上下延伸的至少两个限位滑道,所述限位滑道的数量与所述按压件的数量对应一致,每个所述按压件滑动约束在与之对应的限位滑道中,且上部露出所述阀体的顶部构成供用户按压的按压部。
为了避免按压件因在竖向移动过程中发生偏转而与阀杆的第二导斜面发生偏离问题,按压件整体呈杆状,该按压件的外周壁与所述限位滑道的内周壁中的一个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滑槽,另一个上设有能伸入该滑槽中、并沿该滑槽上下滑移的限位凸块。
为了方便阀体内各零部件的安装,所述阀体包括以可拆卸的方式上下依次连接在一起的上阀体、连接座以及下阀体,所述上阀体与所述连接座之间共同限定出用于安置各所述按压操作组件的第一安装腔室,所述连接座与下阀体之间共同限定出用于安置所述动阀片的第二安装腔室。
为了合理设计进水口及出水口的位置,方便加工考虑,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下阀体的底部中间位置,各所述出水口均设于所述下阀体的底部、且沿周向分布在所述进水口的外围。
为了进一步简化该分水阀芯的结构,各所述动阀片由所述阀杆带动能在关闭所述过水流道的第一位置以及在打开过水流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各所述动阀片的底部具有上凹的过水凹部,所述下阀体还设有与动阀片数量相同的定阀片,每个述定阀片上具有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流道以及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的出水流道,在所述动阀片处于第一位置状态下,该动阀片上的过水凹部与所述定阀片上的进水流道及出水流道均相对从而将两者连通,在所述动阀片处于第二位置状态下,所述动阀片的底部位于所述过水凹部之外的部分将与所述定阀片上对应的出水流道封堵住,上述的定阀片上的进水流道及出水流道以及动阀片上的过水凹部则共同构成了所述阀体的过水流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分水阀芯的各按压操作组件之间通过滑动块相联动,这样,在其中一个动阀片由按压操作组件驱动打开与之对应的过水流道时,其余按压操作组件的阀杆则能由滑动块驱动而复位,进而驱动相应的动阀片移动关闭与之对应的过水流道,由此,用户仅需将其中一个相对应的动阀片执行对应动作即可,无需如现有技术中的多次按压出水按键,其出水口切换操作更加灵活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水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水阀芯的底部翻转过来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水阀芯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水阀芯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阀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阀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阀片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个按压操作组件与滑动块相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操作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操作组件的分解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操作组件的竖向剖视图(按压件处于未被按压状态);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操作组件的竖向剖视图(按压件处于被按压状态);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阀体的底部翻转过来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省去了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参见图1-图16,示出了一种优选实施例,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包括阀体10、阀芯组件、联动件以及按压机构,阀芯组件、联动件以及按压机构均设于阀体10中。
阀体10整体呈柱状,其包括上阀体11以及下阀体12,上阀体11的底部敞口,其中,上阀体11的底部敞口处通过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弹性卡扣(未示出)安装有一个连接座112。上述的联动件以及按压机构设置在上阀体11与连接座112共同限定出第一安装腔室131中。下阀体12也通过弹性卡扣与连接座112相连,上阀体11的连接座112与下阀体12之间共同限定出用于安置阀芯组件的第二安装腔室132。
下阀体12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121以及多个出水口122。具体地,进水口121开设在下阀体12的底部的中央区域位置,而上述的多个出水口122则沿周向依次分布在进水口121的外围。阀芯组件包括定阀片50和动阀片40,其中,定阀片50相对下阀体12固定,而动阀片40能在外力驱动下沿阀体10的径向方向(也即沿水平方向)上相对下阀体12移动。
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下阀体12示出了三个出水口122和位于中部的一个进水口121。对应于下阀体12的三个出水口122,下阀体12内设有三个定阀片50,每个定阀片50均具有与进水口121的部分区域相对的进水流道123和与出水口122的至少部分区域相对的出水流道124,在下阀体12的径向上,进水流道123位于出水流道124的内侧。同样地,动阀片40也具有三个,该三个动阀片40与三个定阀片50在上下方向上分别相对。每个动阀片40的底部具有上凹的过水凹部41。具体地,每个动阀片40可由按压机构带动而能在关闭过水流道的第一位置以及在打开过水流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动阀片40处于第一位置状态下,该动阀片40上的过水凹部41同时与定阀片上的进水流道123和出水流道124相对,从而将两者连通。在动阀片40处于第二位置状态下,动阀片40的底部位于过水凹部41之外的部分将与之对应的定阀片上的出水流道124封堵住,从而将该水路切断。本实施例的上述的各进水流道123、与各进水流道123对应的过水凹部41以及与各进水流道123相对应的出水流道124则共同构成了该分水阀芯的三个独立的过水流道。
如图12-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按压机构包括三个按压操作组件20,也即,按压操作组件20的数量与动阀片40的数量对应一致。每个按压操作组件20包括沿竖向活动设于阀体10中的按压件21以及通过水平延伸的销轴23转动设于阀体10上的阀杆22。阀杆22的第一端221与按压件21相连,第二端222与动阀片40相连。在按压件21向下移动时,可驱动阀杆22发生偏转,进而带动动阀片40沿水平方向移动。
上阀体11上具有上下延伸的三个限位滑道110,限位滑动的上端贯通上阀体11的顶部。上述的三个按压件21分别上下活动地设于三个限位滑道110中,其中,按压件21的上部露出上阀体11的顶部从而构成了供用户向下按压的按压部212。按压件21整体呈杆状,其中,按压件21的外周壁上具有两个对称设置、且均径向向外凸出限位凸块211,限位滑道110的内周壁上则对应开设有竖向延伸的两个滑槽111。按压件21的两个限位凸块211上下滑动地设于限位滑道110的两个滑槽111中,由此,可以保证按压件21的竖向移动更加平稳,避免发生偏转问题。
阀杆22的大概中部位置通过水平延伸的销轴23转动连接在上阀体11的连接座112上。每个按压件21的下端均具有自上而下沿阀体10的径向逐渐向外倾斜的第一导斜面2101,与该按压件21相对应的阀杆22的第一端221部(也即上端)具有与第一导斜面2101倾斜方向基本一致的第二导斜面2210。在按压件21与阀杆22装配到位后,按压件21的第一导斜面2101与阀杆22的第二导斜面2210相抵。具体地,为了避免按压件21与阀杆22在相对移动过程中发生脱离问题,按压件21的下端具有供阀杆22的第一端221部限位其中的限位槽210,该限位槽210的底面即为上述的第一导斜面2101。
结合图5及图9,动阀片40的顶部还开设有供阀杆22的第二端222(也即下端部)伸入其中的限位凹部42,这样,在阀杆22在进行偏转动作时,可以作用于动阀片40的限位凹部42的侧壁进而驱动动阀片40向内或向外滑移。
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按压件21处于非按压状态(也即初始状态)时,阀杆22也基本上处于竖直状态,此时,动阀片40在阀体10的径向上位于内侧,也即处于关闭过水流道的状态,详见图5。当按压件21被按压沿图14中的L方向下移时,阀杆22绕S方向偏转,此时,动阀片40在阀杆22的第二端222的带动下向外移动,从而将过水流道打开,详见图4。
本实施例的一个重要的实用新型点在于,本实施例的分水阀芯的各组按压操作组件20还通过联动件相联动,并在其中一个按压操作组件20在执行按压操作时,使其余的各组按压操作组件20解除按压操作或保持在非按压状态。
本实施例的三组按压操作组件20基本上以该阀体10的轴线为中心沿该阀体10的周向依次布置,其中,在阀体10内对应位于三个阀杆22之间的空间内设有能相对该阀体1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滑动块30,该滑动块30为具有正三角形截面、且平放在阀体10中的一个板状结构,滑动块30的三个侧边缘300分别与三个按压操作组件20的阀杆22的第一端221部区域相抵,该滑动块30即构成了上述的联动件。滑动块30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阀体10的大小以及三个阀杆22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布置,由此保证,在其中一个按压操作组件20的按压件21在向下按压到位后,滑动块30恰能驱动其余两组按压操作组件20的阀杆22偏转至竖向状态,进而将该两组按压操作组件20的按压件21向上复位至初始位置。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分水阀芯的两组按压操作组件20不能同时被按压到位,而使该分水阀芯的两个过水流道均连通,由此,保证了分水阀芯单一水路通断的操作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分水阀芯的各动阀片40之间通过联动件实现联动,这样,在其中一个动阀片40被驱动打开与之对应的过水流道时,其余的动阀片40则关闭与之对应的过水流道,由此,用户仅需将其中一个相对应的动阀片40执行对应动作即可,无需如现有技术中的多次按压出水按键,其出水口122切换操作更加灵活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Claims (10)

1.一种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包括:
阀体(10),具有进水口(121)和至少两个出水口(122),各所述出水口(122)与所述进水口(121)通过相独立的过水流道相连通;
至少两个活动设于所述阀体(10)中的动阀片(40),所述动阀片(40)的数量与所述过水流道的数量对应一致;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动阀片(40)的数量相一致的按压操作组件(20),每个按压操作组件(20)包括活动设于所述阀体(10)中的按压件(21)以及转动设于所述阀体(10)中的阀杆(22),该阀杆(22)能由所述按压件(21)驱动发生偏转从而带动与之对应的动阀片(40)移动打开相对应的过水流道,各阀杆(22)还通过滑动设于阀体(10)内的滑动块(30)相联动,在其中一个按压操作组件的阀杆(22)由按压件(21)驱动而发生偏转时,该阀杆(22)驱动滑动块(30)移动并带动其余按压操作组件(20)的阀杆(22)反向偏转,进而带动其余的动阀片(40)移动关闭相对应的过水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动阀片(40)均沿水平方向可活动地约束在所述阀体(10)中,每个按压操作组件(20)的按压件(21)竖向活动地设于所述阀体(10)中,每个按压操作组件(20)的阀杆(22)以基本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线为转动中心转动设于所述阀体(10)中,所述阀杆(22)的第一端(221)与所述按压件(21)相连,第二端(222)与所述动阀片(40)相连,从而将所述按压件(21)的竖向移动转化为所述动阀片(40)的水平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整体上呈柱状,各所述按压操作组件(20)基本上以该阀体(10)的轴线为中心沿该阀体(10)的周向依次布置,所述滑动块(30)设于所述阀体(10)内对应位于各所述阀杆(22)之间的空间区域内,各所述阀杆(22)邻近其第一端(221)的部分均与所述滑动块(30)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操作组件(20)具有沿所述阀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三个,所述滑动块(30)为具有三角形截面、且平放在阀体(10)中的板状结构,所述滑动块(30)的三个侧边缘(300)分别与三个所述按压操作组件(20)的阀杆(22)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按压件(21)的下端均具有自上而下沿所述阀体(10)的径向逐渐向外倾斜的第一导斜面(2101),各所述阀杆(22)在与相对应的按压件(21)的第一导斜面(2101)相对的部分处具有与所述第一导斜面(2101)倾斜方向基本一致的第二导斜面(2210),所述按压件(21)的第一导斜面(2101)与所述阀杆(22)的第二导斜面(2210)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上还具有上下延伸的至少两个限位滑道(110),所述限位滑道(110)的数量与所述按压件(21)的数量对应一致,每个所述按压件(21)滑动约束在与之对应的限位滑道(110)中,且上部露出所述阀体(10)的顶部构成供用户按压的按压部(2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21)整体呈杆状,该按压件(21)的外周壁与所述限位滑道(110)的内周壁中的一个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滑槽(111),另一个上设有能伸入该滑槽(111)中、并沿该滑槽(111)上下滑移的限位凸块(211)。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包括以可拆卸的方式上下依次连接在一起的上阀体(11)、连接座(112)以及下阀体(12),所述上阀体(11)与所述连接座(112)之间共同限定出用于安置各所述按压操作组件(20)的第一安装腔室(131),所述连接座(112)与下阀体(12)之间共同限定出用于安置所述动阀片(40)的第二安装腔室(1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21)设于所述下阀体(12)的底部中间位置,各所述出水口(122)均设于所述下阀体(12)的底部、且沿周向分布在所述进水口(121)的外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动阀片(40)能由所述阀杆(22)带动能在关闭所述过水流道的第一位置以及在打开过水流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各所述动阀片(40)的底部具有上凹的过水凹部(41),所述下阀体(12)上还设有与动阀片(40)数量相同的定阀片(50),每个所述定阀片(50)上具有与所述进水口(121)相连通的进水流道(123)以及与所述出水口(122)相连通的出水流道(124),在所述动阀片(40)处于第一位置状态下,该动阀片(40)上的过水凹部(41)与所述定阀片(50)上的进水流道(123)及出水流道(124)均相对从而将两者连通,在所述动阀片(40)处于第二位置状态下,所述动阀片(40)的底部位于所述过水凹部(41)之外的部分将与所述定阀片(50)上对应的出水流道(124)封堵住,上述的定阀片(50)上的进水流道(123)及出水流道(124)以及动阀片(40)上的过水凹部(41)则共同构成了所述阀体(10)的过水流道。
CN202320763470.8U 2023-04-07 2023-04-07 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 Active CN219655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3470.8U CN219655335U (zh) 2023-04-07 2023-04-07 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3470.8U CN219655335U (zh) 2023-04-07 2023-04-07 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5335U true CN219655335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58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63470.8U Active CN219655335U (zh) 2023-04-07 2023-04-07 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5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33406B2 (en) Waterway switch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the waterway switching mechanism
EP4001715B1 (en) Flow control device
CN219655335U (zh) 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
CN101934255A (zh) 一种双面切换花洒
CN118775598A (zh) 多按键联动分水阀芯
EP2848314B1 (en) Valve group switched by push button and shower head using the valve group
CN110030427B (zh) 一种人性化龙头阀芯
CN114791047B (zh) 用于分水阀芯的联动机构及多按键联动式分水阀芯
WO2023098121A1 (zh) 一种出水切换机构
CN111905945B (zh) 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及手持出水装置
CN215612425U (zh) 一种单开关切换控制出水的花洒
CN212397068U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手持出水装置
CN212407614U (zh) 一种阀芯及其淋浴器
CN114992360B (zh) 可调流量的混水阀芯
CN108843807B (zh) 一种远程切换阀结构
CN209892752U (zh) 一种便捷龙头阀芯
CN220320387U (zh) 切换阀和出水装置
CN220547108U (zh) 一种花洒的暂停水结构及多功能花洒
CN210920200U (zh) 按压式分水切控阀
CN110966427A (zh) 一种分水装置
CN220870149U (zh) 一种按压切换阀芯
CN218094397U (zh) 多路阀体及出水装置
CN215371099U (zh) 用于分水阀芯的联动机构及多按键联动式分水阀芯
CN212839411U (zh) 一种控制阀及其出水装置
CN210397726U (zh) 一种能暂停出水的龙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