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2449U - 一种减振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振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2449U
CN219652449U CN202321020434.9U CN202321020434U CN219652449U CN 219652449 U CN219652449 U CN 219652449U CN 202321020434 U CN202321020434 U CN 202321020434U CN 219652449 U CN219652449 U CN 219652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guide rail
housing
shell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04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景亮
郑兴钊
金骁
李国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tatic Source 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tatic Source 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tatic Source 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tatic Source 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204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2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2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2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支架,减振支架可设置于导轨与墙体之间用以减振,其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配合形成容腔,容腔中设置有减振单元,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减振单元间隔设置;减振支架还包括导轨侧固定件和墙体侧固定件,减振支架通过导轨侧固定件与导轨相固定,通过墙体侧固定件与墙体相固定;上壳体的顶板与下壳体的底板平行且与导轨的延伸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减振支架的减振效果好,受环境影响小。

Description

一种减振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支架。
背景技术
电梯是建筑中的常用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其通过导轨安装于建筑中。电梯在运行时会产生低频振动,部分振动会通过导轨传递到墙体侧固定件上,振动又通过墙体侧固定件传递到建筑室内,形成低频结构噪声。低频结构噪声会严重影响建筑内住户的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对此噪声进行降噪处理。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降噪方案是将刚性墙体侧固定件更换为柔性导轨减振支架,柔性导轨减振支架中含有柔性材料,可阻断、吸收导轨的振动,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在电梯发生振动时,电梯的振动传递至柔性导轨减振支架的柔性材料,柔性材料吸收振动,将振动削弱,削弱后的振动由柔性导轨减振支架传递至建筑墙体。此时传递至建筑墙体的振动较小,对住户的影响较小。然而,相关的柔性导轨减振支架存在下述问题:现有的减振支架多为竖向安装,由于电梯井道尺寸有限,导轨离墙距离一般较小,因此减振器的厚度会受到制约,使得减振材料无法填充足够。这使得当导轨的振动能量较大时,减振器的减振能力有限,无法有效降低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支架,具有减振效果好,环境限制小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振支架,减振支架可设置于导轨与墙体之间用以减振,其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配合形成容腔,容腔中设置有减振单元,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减振单元间隔设置;减振支架还包括导轨侧固定件和墙体侧固定件,减振支架通过导轨侧固定件与导轨相固定,通过墙体侧固定件与墙体相固定;上壳体的顶板与下壳体的底板平行且与导轨的延伸方向垂直。
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改变上下壳体的设置方向,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间距可在导轨延伸方向上改变,从而令减振单元的厚度设置可不受电梯与导轨间距的限制,使得减振单元的厚度设置更为灵活,减振支架的减振效果更好。
可选的,壳体上设置有安全组件,安全组件用于限制上壳体与下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通过设置安全组件,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受到限制,使得减振支架的使用更稳定。
可选的,安全组件包括穿过壳体的螺栓,壳体上设置有对应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螺栓的直径,螺栓与通孔之间设置有缓冲单元;壳体中设置有螺母,螺母用于固定螺栓。螺栓与螺母配合可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受到约束,而由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不能刚性连接,因此在螺栓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单元。
可选的,缓冲单元为弹性体,缓冲单元设置于螺栓与通孔之间时受到预压紧。弹性体可吸收与削弱振动,作为缓冲单元的弹性体可削弱壳体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
可选的,安全组件具有两组以上。安全组件的数量与其对水平方向的力的削弱能力呈正相关,根据减振支架的大小选择合适数量的安全组件可使得减振支架的减振效果更好。
可选的,安全组件为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侧面之间的缓冲单元,缓冲单元为弹性体。
可选的,缓冲单元设置于壳体的各个侧面。安全组件设置于壳体侧面时,需要对壳体的各个侧面均进行约束,否则对水平方向的力的削弱能力将极大的降低。
可选的,减振单元为弹性件。弹性件可吸收与削弱振动,作为减振单元的弹性件可削弱壳体受到的竖直方向的力。
可选的,弹性件为弹簧或减振垫。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中进行详细的揭露。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实施方式或手段将结合附图来详尽表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另外,在每个下文和附图中出现的这些特征、要素和组件是具有多个,并且为了表示方便而标记了不同的符号或数字,但均表示相同或相似构造或功能的部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梯导轨减振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梯导轨减振支架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减振支架;2.墙体;3.导轨;4.安全组件;11.壳体;111.上壳体;112.下壳体;1111.顶板;1121.底板;12.减振单元;13.墙体侧固定件;14.导轨侧固定件;41.螺栓;42.螺母;43.缓冲单元;44.刚性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一个实施例”或“实例”或“例子”意指结合实施例本身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被包括在本专利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位置的出现不必都是指同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导轨减振支架,用于对运行的电梯进行减振,使得电梯的结构振动对建筑内住户的影响减小,提升建筑内住户的体验。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减振支架1一侧与电梯导轨3连接,电梯导轨3与电梯连接;减振支架1另一侧与墙体2连接。电梯的振动通过减振支架1的削弱,而后传递到墙体2中,使得电梯的结构振动对建筑内住户的影响减小。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减振支架1包括壳体11、减振单元12、墙体侧固定件13和导轨侧固定件14。壳体11中具有容腔,减振单元12设置于容腔中。壳体11通过墙体侧固定件13与墙体2固定。壳体11通过导轨侧固定件14与导轨3固定。
本实施例未对减振单元12的具体形式作出限制,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减振单元为具有弹性的减振垫。在其它实施例中,其还可以为弹簧等弹性件。
壳体11分为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配合形成容腔。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为间接接触连接,减振单元12设置于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之间,将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分隔。由电梯产生的力经过导轨侧固定件14传递到上壳体111,又由上壳体111传递至减振单元12,再由减振单元12传输至下壳体112,随后由下壳体112通过墙体侧固定件13传递至墙体2。如此,电梯的振动和力经过减振单元12的削弱后传递至墙体2,使得建筑内住户受到的振动影响减小。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导轨3与墙体2之间的距离会受到限制,有时导轨3与墙体2之间的间隔非常小,而相关的减振器多采用纵向设置(减振垫的直接受力方向与电梯井道相垂直),这使得减振垫的厚度受限。而减振垫的减振效果与减振垫的厚度具有相关性,具体的,减振垫越厚,减振效果越好。相关的减振器由于纵向设置,其减振垫的厚度受到导轨3与墙体2间隔的限制,使得减振垫的减振效果有限,如此,当电梯的振动较为强烈时,建筑内住户依然会感受到结构噪音,对住户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如图3所示,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横向设置的电梯导轨减振支架。由于减振垫在一定程度上为均质体(对于力的传播而言),力和振动在减振单元12中会扩散传播,且其传播速度基本一致,这使得,振动会扩散至减振单元12各处,而由于,减振单元12在壳体11中仅有两个面(上表面与下底面)与壳体11接触。具体的,减振单元12的上表面与上壳体111的顶板1111接触、减振单元12的下表面与下壳体112的底板1121接触。这使得,力和振动的传递路径被限制,力和振动需要经由被限定的路径传播。如图2所示,力和振动将由导轨3传递至导轨侧固定件14,由导轨侧固定件14传递至上壳体111的顶板1111,力和振动通过顶板1111和减振单元12的接触面传递至减振单元12。力和振动在减振单元12中不断受到吸收和削弱,并由减振单元12通过底板1121和减振单元12的接触面传递至下壳体112。接着由下壳体112传递至墙体侧固定件13,墙体侧固定件13将力和振动传递至墙体2。如此设置,使得减振单元12的减振能力与减振单元12沿电梯通道的厚度相关。而减振单元12沿电梯通道的厚度不会受到狭小的电梯通道的影响,为使得电梯正常运行,电梯井道延伸方向需要保持空余,因此,减振单元12的厚度可以较为自由的设置。如此,本实施例中的减振支架1的减振效果较好,可以在狭小的空间中发挥较好的减振性能。
由上可知,电梯产生的力并非单一方向的力,其既有竖直方向的力,也有水平方向的力,并且在力的传递过程中会发生转向,可能会产生与原有力平行且反向的力,该方向的力会和与其平行反向的力配合形成扭矩。上述的减振支架1主要可降低竖直方向的力,而由于电梯产生的力的方向较为复杂,导致减振支架1的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在水平方向上可能发生相对位移,导致减振支架的减振效果降低甚至倾覆。
为此,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减振支架1还包括安全组件4,本实施例中的安全组件4包括螺栓41和螺母42。上壳体111开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螺栓41的直径。下壳体112中设置有螺母42,螺栓41和螺母42有相适配的螺纹,可使得螺栓41与螺母42相固定。螺栓41和通孔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中填充有缓冲单元43。螺栓41与缓冲单元43之间设置有刚性的垫片44,螺栓41与垫片44配合,使得缓冲单元43被预压紧。本实施例中的缓冲单元43为减振垫,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未对缓冲单元的具体形式作出限制,其还可以为微型弹簧等弹性体。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螺栓41设置于上壳体111,在其它实施例中,螺栓也可设置于下壳体112,相应的,螺母42设置于上壳体。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安全组件4共有四组,均匀设置于壳体1的四个角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安全组件4也可以为两组、三组或大于四组,其设置位置也可按照装配需求进行更改。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安全组件4为螺栓41和螺母42的组合,但是,本实施例并未对安全组件4的具体形式作出限制,其还可以为在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的侧面设置弹性件或其它可抗水平剪切的形式。
相关的减振支架在安装时,由于其对水平方向的设置位置、与电梯及导轨之间的距离有要求,因此,相关的减振支架在安装时,需要将原有墙体侧固定件完全拆除,而墙体侧固定件在使用时需要承受较大的力,因此墙体侧固定件需要进行高强度的固定。这使得在拆除墙体侧固定件时,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且拆除后的墙体侧固定件无法被二次利用,只能废弃,造成资源的浪费,这提升了减振支架的成本。而本实施例中的减振支架,由于相对于原有的减振支架,对于水平方向的设置位置的要求降低,这使得原有的墙体侧固定件无需进行拆除,可以重复利用,下壳体112固定于原有的墙体侧固定件上,其固定位置不受限制,并且,既可采用焊接固定,也可采用螺栓固定。如此,不用将墙体侧固定件拆除,可降低减振支架的拆卸成本,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9)

1.一种减振支架,所述减振支架(1)可设置于导轨(3)与墙体(2)之间用以减振,其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包括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所述上壳体(111)和所述下壳体(112)配合形成容腔,所述容腔中设置有减振单元(12),所述上壳体(111)与所述下壳体(112)通过所述减振单元(12)间隔设置;所述减振支架(1)还包括导轨侧固定件(14)和墙体侧固定件(13),所述减振支架(1)通过所述导轨侧固定件(14)与所述导轨(3)相固定,通过所述墙体侧固定件(13)与所述墙体(2)相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1)的顶板(1111)与所述下壳体(112)的底板(1121)平行且与所述导轨(3)的延伸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安全组件(4),所述安全组件(4)用于限制所述上壳体(111)与所述下壳体(112)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组件(4)包括穿过所述壳体(11)的螺栓(41),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螺栓(41)的直径,所述螺栓与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缓冲单元(43);所述壳体中设置有螺母(42),所述螺母用于固定所述螺栓(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单元(43)为弹性体,所述缓冲单元(43)设置于所述螺栓(41)与所述通孔之间时受到预压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组件(4)具有两组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组件(4)为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11)与所述下壳体(112)侧面之间的缓冲单元(43),所述缓冲单元(43)为弹性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单元(43)设置于所述壳体(11)的各个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单元(12)为弹性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减振垫。
CN202321020434.9U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减振支架 Active CN219652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0434.9U CN219652449U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减振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0434.9U CN219652449U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减振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2449U true CN219652449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8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0434.9U Active CN219652449U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减振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24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4304B (zh) 一种隔震降噪变压器底座
JP444294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19652449U (zh) 一种减振支架
CN102358549A (zh) 一种电梯导轨的降噪减震装置
KR20040068456A (ko) 엘리베이터 소음 및 진동 차단 시스템
CN219219367U (zh) 一种具有竖向拉压平衡的防微振支座
CN215171799U (zh) 一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减震底座
CN104140024A (zh) 一种电梯导轨减震装置
CN109653037B (zh) 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轨道减振装置
CN211687849U (zh) 导轨撑架及电梯
CN211496514U (zh) 一种曳引机布置结构
JP380657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ガイドレール支持構造
CN210029655U (zh) 一种减震降噪的电梯导轨支架
CN220622605U (zh) 一种组合式橡胶减振器
CN220079705U (zh) 一种带液压阻尼的减隔震支座
CN117569382A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辆基地盖板的吸振器
CN218664877U (zh) 防震式电梯导轨支架
CN210687504U (zh) 一种建筑设备橡胶隔振装置
CN219159433U (zh) 一种用于对主结构实施多向减振的调频质量阻尼器
CN218094889U (zh) 一种游轮用管道减震装置
CN219173992U (zh)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
CN219733873U (zh) 带弹性缓冲减震组件的螺栓结构
CN215854511U (zh) 导轨减振装置和电梯装置
CN216918227U (zh) 一种主机减震结构
CN216235479U (zh) 带吸振模块的导轨减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