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3712U - 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3712U
CN219643712U CN202320339785.XU CN202320339785U CN219643712U CN 219643712 U CN219643712 U CN 219643712U CN 202320339785 U CN202320339785 U CN 202320339785U CN 219643712 U CN219643712 U CN 219643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air
stator
inner cabin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397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建良
毛佩林
周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hua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hua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hua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hua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397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3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3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3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其包括发电机主体,发电机主体包括前盖与后盖,前盖与后盖共同形成内舱;内舱处设有定子与转子、以及用于安装定子与转子的定子支架与转子支架,转子设于定子内圆周侧;发电机主体还包括第一散热系统,第一散热系统包括分别设于前盖与后盖处且连通外界与内舱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进风口处设有送风装置,送风装置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空气从进风口处送入内舱,出风口用于在送风装置作用下形成负压状态。通过上述设置,能够较佳地在降低制造成本、发电机主体重量与功耗的基础上实现对内舱处结构的有效降温,故而使得该发电机主体能够适应在高温湿热环境中的发电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直驱式风力发电机是一种由风力直接驱动的发电机,其通常采用多极电机与叶轮直接连接进行驱动,其通常包括设于内舱处的定子、转子等结构与设于外界的叶片等结构。
当直驱式风力发电机位于高温地区时,其在工作时需要对其内舱处的定子与转子等结构进行降温,以提高其工作效率。现有的直驱式风力发电机通常其内舱处设有单独冷却装置,由于冷却装置制造成本较高,重量较大,且其功耗较大,故而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其包括发电机主体,发电机主体包括前盖与后盖,前盖与后盖共同形成内舱;内舱处设有定子与转子、以及用于安装定子与转子的定子支架与转子支架,转子设于定子内圆周侧;
发电机主体还包括第一散热系统,第一散热系统包括分别设于前盖与后盖处且连通外界与内舱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进风口处设有送风装置,送风装置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空气从进风口处送入内舱,出风口用于在送风装置作用下形成负压状态。
通过第一散热系统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在降低制造成本、发电机主体重量以及功耗的基础上实现对内舱处定子与转子等结构的有效降温。
其中,进入内舱的空气将内舱中原有的空气自出风口处挤出内舱,故而形成了出风口处的负压状态;由于外界未经过滤的空气较难从负压状态的出风口处进入内舱,从而较佳地降低了外界携带灰尘、水汽等杂质的空气进入内舱,故而较佳的提升了发电机主体的使用寿命;故而使得该发电机主体能够适应在高温湿热环境中的发电工作。
作为优选,送风装置为鼓风机。故而较佳地降低了第一散热系统的制造成本与重量。
作为优选,第一散热系统还包括设于内舱处的转子通风盖板,转子通风盖板与转子支架共同形成供过滤后空气流通的冷却风道。
通过转子通风盖板与冷却风道的设置,较佳地引导了内舱处空气的流向,进而较佳地提升了对内舱处定子与转子等结构的降温效果,故而提升了发电机主体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内舱处固定设有安装轴,转子支架包括同轴设置的转子环与轴环,轴环用于与安装轴转动配合,转子环用于与转子固定配合;轴环与转子环之间沿转子环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支撑架,支撑架两端部分别设于转子环内周壁处与轴环外周壁处;
转子通风盖板设于转子环与轴环之间,转子通风盖板沿转子环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冷却风道由相邻转子通风盖板、转子环内周壁以及轴环外周壁共同形成。
通过转子支架与转子通风盖板的结构设置,由于转子通风盖板改变了进入内舱处空气的流动方向,使得流经转子通风盖板处的空气向转子环外周部的转子与定子处流动,携带转子与定子所产生热量后的空气途径冷却风道处离开内舱,故而较佳地提升了对内舱处定子与转子等结构的降温效果。
作为优选,转子通风盖板与支撑架分别位于转子环轴向的两端处;冷却风道沿转子环轴向正对支撑架设置。故而较佳地增加了向转子环外周部的转子与定子处流动的空气量。
作为优选,发电机主体还包括第二散热系统,第二散热系统包括设于前盖与后盖处的第一通风孔与第二通风孔、以及用于连接第一通风孔与第二通风孔的冷却管道,冷却管道设于内舱侧壁处。
通过第二散热系统的设置,能够较佳地提升了对内舱处定子与转子等结构的降温效果;由于外界空气在冷却管道内流通,从而较佳地避免了携带灰尘、水汽等杂质的空气与内舱的直接接触,故而降低了内舱处定子与转子等结构的受损程度。
作为优选,冷却管道设于定子支架处。从而较佳地提升定子的散热效果,从而提升内舱处定子与转子等结构的散热效果;同时方便了冷却管道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R-R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其包括发电机主体100,发电机主体100包括前盖110与后盖210,前盖110与后盖210共同形成内舱220;内舱220处设有定子231与转子232、以及用于安装定子231与转子232的定子支架233与转子支架234,转子232设于定子231内圆周侧;
发电机主体100还包括第一散热系统,第一散热系统包括分别设于前盖110与后盖210处且连通外界与内舱220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进风口处设有送风装置,送风装置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空气从进风口处送入内舱220,出风口用于在送风装置作用下形成负压状态。
通过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系统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在降低制造成本、发电机主体100重量以及功耗的基础上实现对内舱220处定子231与转子232等结构的有效降温。具体地,送风装置将外界携带灰尘、水汽等杂质的空气过滤干净后从进风口处压入内舱220,进入内舱220的空气携带内舱220处定子231与转子232等结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口处离开内舱220,故而较佳地提升了对内舱220处定子231与转子232等结构的降温效果。且第一散热系统制造成本低、重量较轻且功耗低。
其中,进入内舱220的空气将内舱220中原有的空气自出风口处挤出内舱220,故而形成了出风口处的负压状态;由于外界未经过滤的空气较难从负压状态的出风口处进入内舱220,从而较佳地降低了外界携带灰尘、水汽等杂质的空气进入内舱220,进而较佳地降低了内舱220处定子231与转子232等结构的受损程度,故而较佳的提升了发电机主体100的使用寿命;故而使得该发电机100主体能够适应在高温湿热环境中的发电工作。
本实施例中,送风装置为鼓风机,其采用现有的常规正压式鼓风机即可。故而较佳地降低了第一散热系统的制造成本与重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系统还包括设于内舱220处的转子通风盖板410,转子通风盖板410与转子支架234共同形成供过滤后空气流通的冷却风道413。
通过转子通风盖板410与冷却风道413的设置,较佳地引导了内舱220处空气的流向,进而较佳地提升了对内舱220处定子231与转子232等结构的降温效果,故而提升了发电机主体10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内舱220处固定设有安装轴,转子支架234包括同轴设置的转子环411与轴环,轴环用于与安装轴转动配合,转子环411用于与转子232固定配合;轴环与转子环411之间沿转子环411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支撑架412,支撑架412两端部分别设于转子环411内周壁处与轴环外周壁处;转子通风盖板410设于转子环411与轴环之间,转子通风盖板410沿转子环411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冷却风道413由相邻转子通风盖板410、转子环411内周壁以及轴环外周壁共同形成。
通过转子支架234与转子通风盖板410的结构设置,由于转子通风盖板410改变了进入内舱220处空气的流动方向,使得流经转子通风盖板410处的空气向转子环411外周部的转子232与定子231处流动,携带转子232与定子231所产生热量后的空气途径冷却风道413处离开内舱220,故而较佳地提升了对内舱220处定子231与转子232等结构的降温效果。
本实施例中,转子通风盖板410与支撑架412分别位于转子环411轴向的两端处;冷却风道413沿转子环411轴向正对支撑架412设置。故而较佳地增加了向转子环411外周部的转子232与定子231处流动的空气量。
本实施例中,发电机主体100还包括第二散热系统,第二散热系统包括设于前盖110与后盖210处的第一通风孔120与第二通风孔、以及用于连接第一通风孔120与第二通风孔的冷却管道,冷却管道设于内舱220侧壁处。
通过第二散热系统的设置,能够较佳地提升了对内舱220处定子231与转子232等结构的降温效果;由于外界空气在冷却管道内流通,从而较佳地避免了携带灰尘、水汽等杂质的空气与内舱220的直接接触,故而降低了内舱220处定子231与转子232等结构的受损程度。
本实施例中,冷却管道设于定子支架233处。从而较佳地提升定子231的散热效果,从而提升内舱220处定子231与转子232等结构的散热效果;同时方便了冷却管道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发电机主体100还包括设于转子支架234处的轮毂,前盖110处设有安装孔130,轮毂伸出安装孔130的端部安装有叶片,发电机主体100还包括设于安装孔130处的整流罩,整流罩与前盖110之间密封安装。
本实施例中,发电机主体100实现风力发电功能所需的结构与原理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的结构与原理。
本实施例的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在具体使用时,送风装置将外界携带灰尘、水汽等杂质的空气过滤干净后从进风口处压入内舱220,进入内舱220的空气流动至转子通风盖板410处部分改变流动方向并朝向转子环411外周部的转子232与定子231处流动,携带转子232与定子231等结构所产生热量后的空气途径冷却风道413并从出风口处离开内舱220;于此同时,外界空气在冷却管道内流通,进一步对转子232与定子231等结构进行降温,故而较佳地提升了发电机主体100的降温效率。
容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几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结合、拆分、重组等得到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均没有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实施例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部分,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包括发电机主体(100),发电机主体(100)包括前盖(110)与后盖(210),前盖(110)与后盖(210)共同形成内舱(220);内舱(220)处设有定子(231)与转子(232)、以及用于安装定子(231)与转子(232)的定子支架(233)与转子支架(234),转子(232)设于定子(231)内圆周侧,其特征在于:
发电机主体(100)还包括第一散热系统,第一散热系统包括分别设于前盖(110)与后盖(210)处且连通外界与内舱(220)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进风口处设有送风装置,送风装置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空气从进风口处送入内舱(220),出风口用于在送风装置作用下形成负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送风装置为鼓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系统还包括设于内舱(220)处的转子通风盖板(410),转子通风盖板(410)与转子支架(234)共同形成供过滤后空气流通的冷却风道(4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内舱(220)处固定设有安装轴,转子支架(234)包括同轴设置的转子环(411)与轴环,轴环用于与安装轴转动配合,转子环(411)用于与转子(232)固定配合;轴环与转子环(411)之间沿转子环(411)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支撑架(412),支撑架(412)两端部分别设于转子环(411)内周壁处与轴环外周壁处;
转子通风盖板(410)设于转子环(411)与轴环之间,转子通风盖板(410)沿转子环(411)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冷却风道(413)由相邻转子通风盖板(410)、转子环(411)内周壁以及轴环外周壁共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转子通风盖板(410)与支撑架(412)分别位于转子环(411)轴向的两端处;冷却风道(413)沿转子环(411)轴向正对支撑架(412)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发电机主体(100)还包括第二散热系统,第二散热系统包括设于前盖(110)与后盖(210)处的第一通风孔(120)与第二通风孔、以及用于连接第一通风孔(120)与第二通风孔的冷却管道,冷却管道设于内舱(220)侧壁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冷却管道设于定子支架(233)处。
CN202320339785.XU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 Active CN219643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9785.XU CN219643712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9785.XU CN219643712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3712U true CN219643712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5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9785.XU Active CN219643712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37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20350B1 (ko) 전폐 외선형 전동기
CN107441843B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通风过滤器
WO2020052011A1 (zh) 一种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用高速电机冷却机构
CN102356534A (zh) 车辆用全闭型主电动机
CN212033942U (zh) 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19643712U (zh) 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
CN206770135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多功能通风转换装置
CN211398034U (zh) 一种节能离心通风机的叶轮
CN211692882U (zh) 电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15788967B (zh) 一种磁悬浮鼓风机的散热通道
CN114658616A (zh) 风力发电机组
CN202103534U (zh) 电机整体通风结构
CN115714506A (zh) 一种风冷电机的气道式冷却装置
CN212115069U (zh) 同步无感伺服驱控一体机
CN214511025U (zh) 一种吸尘器用干湿两用电机
CN212155215U (zh) 干湿两用吸尘电机
CN114087213A (zh) 一种单一进风口和主工作电机驱动冷却风扇的悬浮轴承鼓风机
CN114696537A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7442638U (zh) 一种发电机通风散热结构
CN206432844U (zh) 一种用于转子绕线式电机通风及冷却结构
CN204402935U (zh) 风冷式电机直联锅炉引风机
CN214841809U (zh) 一种自动除尘空调冷凝器
CN217518889U (zh) 带过滤的反置式自冷却风机
CN217976667U (zh) 一种节能型离心风机
CN217002315U (zh) 一种气悬浮鼓风机的风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