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4759U - 自动丝印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丝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4759U
CN219634759U CN202320630891.3U CN202320630891U CN219634759U CN 219634759 U CN219634759 U CN 219634759U CN 202320630891 U CN202320630891 U CN 202320630891U CN 219634759 U CN219634759 U CN 219634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platen assembly
positioning
printing
screen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08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志勇
邱勉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Zhengf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Zhengf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Zhengf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Zhengf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308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4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4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4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cree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丝印机,包括:机台,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架,第一支架上置有控制面板;驱动定位装置,设置在第三支架上;台板组件,其后侧可翻转地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其前侧朝向第一支架设置,使台板组件具有顶面朝向竖直上方的印刷位置,以及顶面朝向斜前方的操作位置,驱动定位装置与台板组件驱动连接,使台板组件能够在印刷位置以及操作位置之间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丝网印刷设备的印刷台向后翻转,导致操作人员与承印物距离远,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自动丝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网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丝印机。
背景技术
自动丝印机是一种能够自动完成丝网印刷工艺的机械设备,通常包含丝网印版、刮板、油墨、印刷台以及承印物等主要结构,丝网印版上按照设计图案设有镂空,承印物放置在印刷台上,刮板推动油墨经过丝网印版,在油墨经过丝网印版上的镂空时,刮板能够按压油墨通过镂空部分并附着在承印物上,形成设计图案。
完成印刷的承印物需要从印刷台转移到下游工序,为下一个承印物提供印刷空间。有的丝印机将送料装置设置在印刷台的后侧,相应地,印刷台能够向后侧翻转,使印刷台朝向送料装置倾斜,以便送料装置从印刷台上取走完成印刷的承印物。
但是,这种设备的印刷台向后翻转,其对承印物以及刮板等结构的定位均需要以印刷台的后侧为基准。这就导致在印刷台朝向后侧翻转时,承印物会更加远离操作人员,增加操作人员与承印物之间的距离,不便于操作人员对承印物、印刷台以及其他结构进行调试。尤其是当承印物尺寸较小时,操作人员需要从丝印机的前侧伸向丝印机的最后侧,操作难度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丝网印刷设备的印刷台向后翻转,导致操作人员与承印物距离远,操作难度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丝印机。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丝印机包括:机台,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架,第一支架上置有控制面板;驱动定位装置,设置在第三支架上;台板组件,其后侧可翻转地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其前侧朝向第一支架设置,使台板组件具有顶面朝向竖直上方的印刷位置,以及顶面朝向斜前方的操作位置,驱动定位装置与台板组件驱动连接,使台板组件能够在印刷位置以及操作位置之间转动。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定位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枢转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台板组件枢转连接。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台板组件包括台面支架、印刷台面、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台面支架的一侧可翻转地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另一侧朝向第一支架,驱动定位装置与台面支架驱动连接,印刷台面设置在台面支架上,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均设置在印刷台面上。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印刷台面上设置有印刷区域,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多个定位块,多个定位块临近印刷区域的底边布置,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定位柱,定位柱临近印刷区域的侧边布置。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印刷台面上设置有避让孔,定位块可移动地穿设在避让孔中,使定位块能够在靠近定位柱的同时靠近印刷区域。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台板组件还包括驱动滑轨和第一固定结构,驱动滑轨设置在印刷台面的底部,第一固定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驱动滑轨上,多个定位块相互间隔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结构上。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台板组件还包括升降装置和第二固定结构,升降装置设置在第一固定结构上,并与第二固定结构驱动连接,使第二固定结构可升降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结构上,多个定位块相互间隔地设置在第二固定结构上。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块的横截面为菱形。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自动丝印机还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检测探头和第二检测探头,第一检测探头位于印刷区域与第二检测探头之间,第一检测探头与印刷区域的边缘相对应。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自动丝印机还包括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载料台和取料结构,载料台倾斜地设置在第三支架上,在台板组件位于操作位置的情况下,载料台的顶面与台板组件的顶面相互平行,取料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用于将载料台上的待印刷材料转移至台板组件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了上述自动丝印机之后,机台包括位于前侧的第一支架、位于后侧的第二支架以及连接二者的第三支架,控制面板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用于控制自动丝印机。台板组件的后侧可翻转地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前侧朝向第一支架和控制面板,驱动定位装置设置在第三支架上并与台板组件驱动连接。这样,台板组件就能够在水平位置和倾斜位置之间转动。当台板组件位于水平位置时,其顶面竖直朝向上方,可以进行丝网印刷操作;当台板组件位于倾斜位置时,其顶面朝向前上方,缩短了台板组件上的承印物与操作人员之间的距离,便于操作人员对承印物以及自动丝印机进行调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丝印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自动丝印机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自动丝印机的台板组件位于操作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自动丝印机的台板组件位于水平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自动丝印机的台板组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的自动丝印机的台板组件上待印刷材料未就位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2的自动丝印机的台板组件上待印刷材料就位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5的台板组件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包含以下附图标记:
10、机台;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3、第三支架;19、控制面板;20、驱动定位装置;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驱动电机;30、台板组件;31、定位块;32、定位柱;33、避让孔;34、驱动滑轨;35、第一固定结构;351、连接板;352、连接块;353、支承板;36、升降装置;37、第二固定结构;38、印刷台面;39、台面支架;40、上料装置;41、载料台;42、取料结构;50、印刷装置;60、送料装置;70、检测装置;71、第一检测探头;72、第二检测探头;90、胶片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和图2示意性地展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自动丝印机的立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丝印机主要包括一个用于承载各结构部件的机台10,机台10上设置有上料装置40、台板组件30、送料装置60和印刷装置50,其中,台板组件30位于机台10的中间位置,机台10的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9;上料装置40位于台板组件30的一侧,即图1中的左上方;送料装置60位于台板组件30的另一侧,即图1中的右下方;印刷装置50位于台板组件30的上方。待印刷材料能够从上料装置40转移到台板组件30上,然后印刷装置50下移完成印刷,最后送料装置60将完成印刷的材料取走并转移到下游工序中。
图3示意性地展示了本实施例的台板组件30处于倾斜的操作位置,图4示意性地展示了本实施例的台板组件30处于水平的印刷位置,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台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架13。控制面板19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上,台板组件30的后侧可翻转地设置在第二支架12上,前侧朝向第一支架11设置,使台板组件30具有如图4所示的顶面朝向竖直上方的印刷位置,以及如图3所示的顶面朝向斜前方的操作位置。驱动定位装置20设置在第三支架13上,并与台板组件30驱动连接,使台板组件30能够在印刷位置以及操作位置之间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上料装置40包括载料台41和取料结构42,载料台41倾斜地设置在第三支架13上,在台板组件30位于操作位置的情况下,载料台41的顶面与台板组件30的顶面相互平行,取料结构42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上,用于将载料台41上的待印刷材料转移至台板组件30上。
与上料装置40相近地,在台板组件30位于操作位置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送料装置60能够从台板组件30上取下完成印刷的材料,并向下游工序转移。
采用了上述自动丝印机之后,机台10包括位于前侧的第一支架11、位于后侧的第二支架12以及连接二者的第三支架13,控制面板19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上,用于控制自动丝印机。台板组件30的后侧可翻转地设置在第二支架12上,前侧朝向第一支架11和控制面板19,驱动定位装置20设置在第三支架13上并与台板组件30驱动连接。这样,台板组件30就能够在水平位置和倾斜位置之间转动。当台板组件30位于水平位置时,其顶面竖直朝向上方,可以进行丝网印刷操作;当台板组件30位于倾斜位置时,其顶面朝向前上方,缩短了台板组件30上的承印物与操作人员之间的距离,便于操作人员对承印物以及自动丝印机进行调试。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定位装置20包括驱动电机23、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第一连杆21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3固定连接,第一连杆2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22枢转连接,第二连杆22的另一端与台板组件30枢转连接。
台板组件30、机台10的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第一连杆21以及第二连杆22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通过转动第一连杆21就能够调整台板组件30的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自动丝印机中,台板组件30包括台面支架39、印刷台面38、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台面支架39的后侧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架12上,前侧朝向第一支架11,第二连杆22与台面支架39驱动连接。印刷台面38设置在台面支架39上,实现印刷台面38在印刷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翻转。第一定位结构设置在印刷台面38靠近第一支架11的一边,即在待印刷材料放置在如图3所示的倾斜的印刷台面38上时,第一定位结构位于印刷台面38的底边,待印刷材料在重力作用下具有向下滑动的趋势,第一定位结构能够支撑待印刷材料,进而对待印刷材料在第一方向进行定位。第二定位结构设置在印刷台面38的一侧,能够对待印刷材料在第二方向进行定位。当待印刷材料同时与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接触时,可以认为待印刷材料位置准确。
参考图1和图2,印刷台面38上划定有印刷区域,并设置有多个真空吸孔,在待印刷材料放置在印刷区域中时,真空吸孔能够产生负压将待印刷材料吸附在印刷台面38上,减少待印刷材料移动。如图5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多个定位块31,多个定位块31临近印刷区域的底边布置,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定位柱32,定位柱32临近印刷区域的侧边布置。如上文所述,定位块31和定位柱32在两个方向上对待印刷材料进行定位,使待印刷材料在印刷台面38上的位置准确。
如图5至图7所示,印刷台面38上设置有避让孔33,避让孔33的布置方向如图7所示,定位块31可移动地穿设在避让孔33中。以片状的胶片材料90为例,参考图6,定位块31初始位于避让孔33的底部,印刷台面38位于图3所示的倾斜的操作位置,胶片材料90放置在印刷台面38上,定位块31支撑在胶片材料90的底部。此时驱动定位块31沿避让孔33向斜上方移动,使定位块31在向侧面靠近定位柱32的同时,能够向上靠近印刷区域,至图7所示的位置。此时,胶片材料90同时与定位块31和定位柱32接触。
如图5所示,台板组件30还包括驱动滑轨34和第一固定结构35,驱动滑轨34设置在印刷台面38的底部,第一固定结构35可移动地设置在驱动滑轨34上,各个定位块31相互间隔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结构35上。在上述图6至图7的过程中,第一固定结构35能够在驱动滑轨34上沿图5中a方向移动,使定位块31沿避让孔33移动至虚线所示的位置。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固定结构35包括连接板351、连接块352和支承板353,连接板351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驱动滑轨34上,连接块352设置在连接板351的另一端,支承板353设置在连接块352上,定位块31间隔地设置在支承板353上。
如图5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台板组件30还包括升降装置36和第二固定结构37,升降装置36设置在第一固定结构35上,并与第二固定结构37驱动连接,使第二固定结构37可升降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结构35上。多个定位块31相互间隔地设置在第二固定结构37上,使定位块31能够随第二固定结构37从实线位置提高到虚线位置。
上述结构能够增大定位块31与待印刷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待印刷材料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定位块31的横截面为菱形,菱形定位块31的一对侧面倾斜设置,并与避让孔33的方向一致,使定位块31能够在避让孔33中顺畅地移动,另一对侧面平直设置,使胶片材料90放置在印刷台面38上时,定位块31能够以面与胶片材料90接触,增大胶片材料90与定位块3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移动胶片材料90时的稳定性。
定位块31上还可以通过增加表面粗糙度提高与胶片材料90之间的摩擦力,例如在定位块31朝向胶片材料90的表面上设置金刚砂材质。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丝印机还包括检测装置70,检测装置7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检测探头71和第二检测探头72,第一检测探头71位于印刷区域与第二检测探头72之间,第一检测探头71与印刷区域的边缘相对应。当胶片材料90位于图7所示的位置遮挡第一检测探头71时,可以判断胶片材料90到位,可以翻转印刷台面38进行印刷;当胶片材料90同时遮挡第一检测探头71和第二检测探头72时,可以判断胶片材料90超出了预设位置,需要停机进行调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丝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台,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置有控制面板;
驱动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
台板组件,其后侧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其前侧朝向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使所述台板组件具有顶面朝向竖直上方的印刷位置,以及顶面朝向斜前方的操作位置,所述驱动定位装置与所述台板组件驱动连接,使所述台板组件能够在所述印刷位置以及所述操作位置之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丝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定位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台板组件枢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丝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组件包括台面支架、印刷台面、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台面支架的一侧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另一侧朝向所述第一支架,所示驱动定位装置与所述台面支架驱动连接,所述印刷台面设置在所述台面支架上,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均设置在所述印刷台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丝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台面上设置有印刷区域,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多个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临近所述印刷区域的底边布置,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临近所述印刷区域的侧边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丝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台面上设置有避让孔,所述定位块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避让孔中,使所述定位块能够在靠近所述定位柱的同时靠近所述印刷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丝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组件还包括驱动滑轨和第一固定结构,所述驱动滑轨设置在所述印刷台面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驱动滑轨上,多个所述定位块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丝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组件还包括升降装置和第二固定结构,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上,并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驱动连接,使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上,多个所述定位块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丝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横截面为菱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丝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丝印机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检测探头和第二检测探头,所述第一检测探头位于所述印刷区域与所述第二检测探头之间,所述第一检测探头与所述印刷区域的边缘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丝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丝印机还包括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载料台和取料结构,所述载料台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在所述台板组件位于所述操作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载料台的顶面与所述台板组件的顶面相互平行,所述取料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用于将所述载料台上的待印刷材料转移至所述台板组件上。
CN202320630891.3U 2023-03-27 2023-03-27 自动丝印机 Active CN219634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0891.3U CN219634759U (zh) 2023-03-27 2023-03-27 自动丝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0891.3U CN219634759U (zh) 2023-03-27 2023-03-27 自动丝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4759U true CN219634759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6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0891.3U Active CN219634759U (zh) 2023-03-27 2023-03-27 自动丝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47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2121B (zh) 一种全自动丝印加工平台及其丝印工艺
CN211968794U (zh) 一种丝网印刷输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单张丝网印刷机
CN217971399U (zh) 一种双面打标机
JP5305507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の基板位置決め装置及び基板位置決め方法
CN219634759U (zh) 自动丝印机
CN113148707A (zh) 一种全自动抽屉式上下料丝网印刷机
KR102099466B1 (ko) 성형제품의 다면 및 다색 패드인쇄 자동시스템
CN112976826A (zh) 一种全自动字符喷印机
CN111805906B (zh) 打印底板固定装置及3d打印工作台
CN111806065A (zh) 一种半自动双台面印刷机
CN213111507U (zh) 刮刀下料组件
GB2180824A (en) A bridging plate for a paper arranging device
CN211641466U (zh) 一种印花数码打印机
CN212219597U (zh) 一种半自动双台面印刷机
CN212606378U (zh) 一种软管双面贴标机
JP3448289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US3677121A (en) Printing plates in registry
CN113135017A (zh) 丝网印刷机
JP4874531B2 (ja) カッティングヘッド付き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215882954U (zh) 一种定位装置及网版全自动印刷机
CN216033258U (zh) 一种全自动字符喷印机
CN212073281U (zh) 刮片组件和丝网印刷装置
JP7016396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CN218342284U (zh) 一种ctp板打孔设备
CN215397579U (zh) 一种三轴翻转丝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