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1017U - 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1017U
CN219631017U CN202320796099.5U CN202320796099U CN219631017U CN 219631017 U CN219631017 U CN 219631017U CN 202320796099 U CN202320796099 U CN 202320796099U CN 219631017 U CN219631017 U CN 219631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fixedly connected
treatment
waste gas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960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ewei 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tian Xingy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tian Xingy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tian Xingy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960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1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1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1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喷头喷液时会有一定的间隔,从而导致部分废气未经处理便被排出,处理效果不佳,工作效率不够高,包括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右端面;所述筒体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左端面;所述下液腔开设在筒体的内侧;所述上液腔开设在筒体的内侧;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在筒体的左端面;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上端面;所述处理盒固定连接在箱体的上端面;所述排气管固定连接在处理盒的上端面;所述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设置在筒体的内侧;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实现了持续对筒体内补充处理液,保证了连贯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不仅产生大量的废水,还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所以现今的工业化生产大都安装有废气处理装置,对废气进行处理,现有的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一般由箱体、套筒、电机、U型杆、转轴、扇叶及喷头构成。
根据申请号:CN201921645287.8公开的一种雾化截留废气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雾化截留废气处理装置,针对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结构设计复杂、不能有效吸入锅炉废气并吸收其中的酸性有害气体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箱体,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筒体,筒体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U型杆的一端,U型杆的另一端焊接有转轴的一端,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箱体内,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组扇叶,筒体的一侧连通有第一单向阀的进液口。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吸入锅炉废气,且可将碱性吸收液形成喷雾后与吸入的锅炉废气形成对冲,使得锅炉废气与吸收液充分接触反应,有效去除锅炉废气中的酸性有害气体。
基于上述,现有的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当电机带动U型杆进行旋转时,当U型杆向上转动时,会使活塞将箱体内的处理液抽入筒体内,当U型杆向下旋转时,会使活塞将筒体内的处理液通过喷头喷出对废气进行处理,而由于会在在往复滑动过程中,喷头喷液时会有一定的间隔,从而导致部分废气未经处理便被排出,处理效果不佳,工作效率不够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当电机带动U型杆进行旋转时,当U型杆向上转动时,会使活塞将箱体内的处理液抽入筒体内,当U型杆向下旋转时,会使活塞将筒体内的处理液通过喷头喷出对废气进行处理,而由于会在在往复滑动过程中,喷头喷液时会有一定的间隔,从而导致部分废气未经处理便被排出,处理效果不佳,工作效率不够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包括箱体、套筒、筒体、下液腔、上液腔、支撑架、驱动电机、处理盒、排气管、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和废气处理机构;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右端面;所述筒体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左端面;所述下液腔开设在筒体的内侧;所述上液腔开设在筒体的内侧;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在筒体的左端面;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上端面;所述处理盒固定连接在箱体的上端面;所述排气管固定连接在处理盒的上端面;所述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设置在筒体的内侧;所述废气处理机构设置在箱体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包括:U型杆、转轴和扇叶;所述U型杆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的右端;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在U型杆的右端面,转轴转动连接在箱体的内侧;所述扇叶设有多个,多个扇叶分别固定安装在转轴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还包括:卡板和活塞板;所述卡板滑动连接在筒体的内侧,卡板与U型杆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板固定连接在卡板的下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抽水管;所述第一单向阀固定连接在箱体下端的左端面;所述第二单向阀固定连接在筒体上端的左端面;所述抽水管固定连接在第二单向阀的左端面,抽水管下端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前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废气处理机构包括: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喷淋管、雾化喷头和连接管;所述第三单向阀固定连接在箱体下端的左端面;所述第四单向阀固定连接在箱体上端的左端面;所述喷淋管固定安装在第三单向阀的右端面;所述雾化喷头设有多个,多个雾化喷头分别固定安装在喷淋管的右端面;所述连接管固定安装在第四单向阀的右端面,连接管固定连接在喷淋管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废气处理机构还包括:顶管和水膜喷头;所述顶管固定连接在喷淋管的上端;所述水膜喷头固定连接在顶管的右端面,水膜喷头固定安装在处理盒的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在U型杆进行旋转时,持续对筒体内补充处理液,去除了运行时的间隔,保证了连贯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废气处理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持续对处理液进行雾化喷出,可以对废气进行持续处理,提高了废气处理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通过水膜喷头的设置,可以喷出水膜,对通过排气管排出的气体进行处理,防止有未经处理的废气排出,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周围的空气环境;通过上述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持续对筒体内补充处理液,保证了连贯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实现了持续对处理液进行雾化喷出,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实用性,保证了周围的空气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体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抽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U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箱体;2、套筒;3、筒体;301、下液腔;302、上液腔;4、支撑架;5、驱动电机;6、处理盒;7、排气管;8、U型杆;9、转轴;10、扇叶;11、卡板;12、活塞板;13、第一单向阀;14、第二单向阀;15、抽水管;16、第三单向阀;17、第四单向阀;18、喷淋管;19、雾化喷头;20、连接管;21、顶管;22、水膜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包括箱体1、套筒2、筒体3、下液腔301、上液腔302、支撑架4、驱动电机5、处理盒6、排气管7、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和废气处理机构;套筒2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右端面;筒体3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左端面;下液腔301开设在筒体3的内侧;上液腔302开设在筒体3的内侧;支撑架4固定连接在筒体3的左端面;驱动电机5固定安装在支撑架4的上端面;处理盒6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上端面;排气管7固定连接在处理盒6的上端面;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设置在筒体3的内侧;废气处理机构设置在箱体1的内侧。
其中,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包括:U型杆8、转轴9和扇叶10;U型杆8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5的右端;转轴9固定连接在U型杆8的右端面,转轴9转动连接在箱体1的内侧;扇叶10设有多个,多个扇叶10分别固定安装在转轴9的外侧,在使用中,当驱动电机5启动时,会通过U型杆8与转轴9带动扇叶10进行旋转,将废气通过套筒2抽入箱体1内部。
其中,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还包括:卡板11和活塞板12;卡板11滑动连接在筒体3的内侧,卡板11与U型杆8滑动连接;活塞板12固定连接在卡板11的下端面,在使用中,当驱动电机5启动时,会通过U型杆8与卡板11带动活塞板12进行上下滑动。
其中,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4和抽水管15;第一单向阀13固定连接在箱体1下端的左端面;第二单向阀14固定连接在筒体3上端的左端面;抽水管15固定连接在第二单向阀14的左端面,抽水管15下端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前端面,在使用中,当活塞板12向上滑动时,会通过第一单向阀13将箱体1内部的处理液抽入下液腔301内,当活塞板12向下滑动时,会通过第二单向阀14与抽水管15将箱体1的处理液抽入上液腔302内。
其中,废气处理机构包括:第三单向阀16、第四单向阀17、喷淋管18、雾化喷头19和连接管20;第三单向阀16固定连接在箱体1下端的左端面;第四单向阀17固定连接在箱体1上端的左端面;喷淋管18固定安装在第三单向阀16的右端面;雾化喷头19设有多个,多个雾化喷头19分别固定安装在喷淋管18的右端面;连接管20固定安装在第四单向阀17的右端面,连接管20固定连接在喷淋管18的内侧,在使用中,当活塞板12向上滑动时,会将上液腔302内的处理液压入第四单向阀17与喷淋管18内,通过雾化喷头19喷出,对吸入箱体1内的废气进行处理,当活塞板12向下滑动时,会将下液腔301内的处理液压入第三单向阀16与喷淋管18内,通过雾化喷头19喷出,对吸入箱体1内的废气进行处理。
其中,废气处理机构还包括:顶管21和水膜喷头22;顶管21固定连接在喷淋管18的上端;水膜喷头22固定连接在顶管21的右端面,水膜喷头22固定安装在处理盒6的内侧,在使用中,当处理液通过雾化喷头19喷出的同时,一部分处理液会流经顶管21后通过水膜喷头22喷出,在处理盒6内形成水膜,对经过处理盒6与排气管7的废气进行处理,防止废气处理发生遗漏造成空气污染。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当驱动电机5启动时,会通过U型杆8与转轴9带动扇叶10进行旋转,将废气通过套筒2抽入箱体1内部,当驱动电机5启动时,会通过U型杆8与卡板11带动活塞板12进行上下滑动,当活塞板12向上滑动时,会通过第一单向阀13将箱体1内部的处理液抽入下液腔301内,当活塞板12向下滑动时,会通过第二单向阀14与抽水管15将箱体1的处理液抽入上液腔302内;当活塞板12向上滑动时,会将上液腔302内的处理液压入第四单向阀17与喷淋管18内,通过雾化喷头19喷出,对吸入箱体1内的废气进行处理,当活塞板12向下滑动时,会将下液腔301内的处理液压入第三单向阀16与喷淋管18内,通过雾化喷头19喷出,对吸入箱体1内的废气进行处理,当处理液通过雾化喷头19喷出的同时,一部分处理液会流经顶管21后通过水膜喷头22喷出,在处理盒6内形成水膜,对经过处理盒6与排气管7的废气进行处理,防止废气处理发生遗漏造成空气污染。

Claims (6)

1.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套筒(2)、筒体(3)、下液腔(301)、上液腔(302)、支撑架(4)、驱动电机(5)、处理盒(6)、排气管(7)、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和废气处理机构;所述套筒(2)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右端面;所述筒体(3)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左端面;所述下液腔(301)开设在筒体(3)的内侧;所述上液腔(302)开设在筒体(3)的内侧;所述支撑架(4)固定连接在筒体(3)的左端面;所述驱动电机(5)固定安装在支撑架(4)的上端面;所述处理盒(6)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上端面;所述排气管(7)固定连接在处理盒(6)的上端面;所述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设置在筒体(3)的内侧;所述废气处理机构设置在箱体(1)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包括:U型杆(8)、转轴(9)和扇叶(10);所述U型杆(8)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5)的右端;所述转轴(9)固定连接在U型杆(8)的右端面,转轴(9)转动连接在箱体(1)的内侧;所述扇叶(10)设有多个,多个扇叶(10)分别固定安装在转轴(9)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还包括:卡板(11)和活塞板(12);所述卡板(11)滑动连接在筒体(3)的内侧,卡板(11)与U型杆(8)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板(12)固定连接在卡板(11)的下端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及废气抽取机构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4)和抽水管(15);所述第一单向阀(13)固定连接在箱体(1)下端的左端面;所述第二单向阀(14)固定连接在筒体(3)上端的左端面;所述抽水管(15)固定连接在第二单向阀(14)的左端面,抽水管(15)下端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前端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机构包括:第三单向阀(16)、第四单向阀(17)、喷淋管(18)、雾化喷头(19)和连接管(20);所述第三单向阀(16)固定连接在箱体(1)下端的左端面;所述第四单向阀(17)固定连接在箱体(1)上端的左端面;所述喷淋管(18)固定安装在第三单向阀(16)的右端面;所述雾化喷头(19)设有多个,多个雾化喷头(19)分别固定安装在喷淋管(18)的右端面;所述连接管(20)固定安装在第四单向阀(17)的右端面,连接管(20)固定连接在喷淋管(18)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机构还包括:顶管(21)和水膜喷头(22);所述顶管(21)固定连接在喷淋管(18)的上端;所述水膜喷头(22)固定连接在顶管(21)的右端面,水膜喷头(22)固定安装在处理盒(6)的内侧。
CN202320796099.5U 2023-04-12 2023-04-12 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 Active CN219631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6099.5U CN219631017U (zh) 2023-04-12 2023-04-12 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6099.5U CN219631017U (zh) 2023-04-12 2023-04-12 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1017U true CN219631017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6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96099.5U Active CN219631017U (zh) 2023-04-12 2023-04-12 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1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52019U (zh) 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装置
CN210817860U (zh) 一种切割机除尘装置
CN113531622B (zh) 一种大型厨房用环保型排油烟设备
CN219631017U (zh) 废气处理的雾化截留处理设备
CN108355436A (zh) 一种废气除尘设备用喷淋机构
CN210786858U (zh) 一种雾化截留废气处理装置
CN215637105U (zh) 一种燃气锅炉全自动清洗装置
CN215088220U (zh) 一种金属表面处理设备
CN217340554U (zh) 一种白云石粉碎设备用空气粉尘净化装置
CN213467220U (zh) 一种高效喷淋过滤净化箱
CN210368314U (zh) 一种皂洗设备的除尘装置
CN220860966U (zh) 一种新型除尘装置
CN220479211U (zh) 一种配件加工用喷涂装置
CN112405276A (zh) 一种建筑管材环保除锈装置
CN220736981U (zh) 一种旋流喷淋塔
CN216604622U (zh) 风雾流整体除尘装置
CN219376430U (zh) 一种石墨精粉加工用除尘装置及其主体机构
CN215742668U (zh) 一种有防堵塞功能的除尘设备
CN219072499U (zh) 一种油污清洗剂生产线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19336524U (zh) 一种环保节能式钣金焊接机
CN217698650U (zh) 一种电镀工序废气治理系统
CN212417367U (zh) 一种环保型喷淋除尘装置
CN217288904U (zh) 一种钢结构工件表面喷漆装置
CN112959821B (zh) 一种油墨的喷绘系统
CN216560256U (zh) 一种自动清洁型直读光谱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5

Address after: 133000, Group 6, Construction and Mining Committee, Henan Street, Hunchun City, Yanbian Kore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ng Liang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Ding Yanting

Patentee after: Lu Haihong

Address before: No. 1276 Dongyuan East Road, Longqiao Street, Chengxiang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351100

Patentee before: Putian Xingy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0

Address after: 201400 Floor 1, Building 1, No. 318, Majiazhai Road, Xidu Street,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Kewei 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33000, Group 6, Construction and Mining Committee, Henan Street, Hunchun City, Yanbian Kore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 Lia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Ding Yanting

Patentee before: Lu Haih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