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9865U - 组织锚固件 - Google Patents

组织锚固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9865U
CN219629865U CN202320333786.3U CN202320333786U CN219629865U CN 219629865 U CN219629865 U CN 219629865U CN 202320333786 U CN202320333786 U CN 202320333786U CN 219629865 U CN219629865 U CN 219629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ssue
torque
anchor
hinge member
internal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337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浩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Celan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Celan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Celan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Celan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337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9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9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9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织锚固件,本实用新型的组织锚固件包括锚固件头部、组织连接元件和活动套。组织连接元件连接至锚固件头部并在锚固件头部的远端轴向地延伸,组织连接元件被构造成通过扭矩而被驱动进入组织。活动套可纵向移动地连接于所述锚固件头部。组织锚固件可满足不同的锚固需求,例如,锚固不同厚度的植入物,或可控制组织连接元件进入组织的深度。

Description

组织锚固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锚固件。
背景技术
在心脏瓣膜更换、修复或其他需要将植入物固定在体内的手术中,通常需要采用锚定装置来将植入物固定在对应的组织上。例如,采用直接和间接瓣环成形术对二尖瓣环和/或左心室进行整形消除二尖瓣关闭不严的手术中,需采用锚定装置将成形环固定在二尖瓣环附近,通过成形环减小原生二尖瓣环的周长,使前瓣叶与后瓣叶靠得更近从而防止发生返流。三尖瓣也可以通过类似的装置和方法进行更换或修复。
采用现有的锚定装置将植入物锚固至组织,植入物与组织之间会出现间隙,且容易损伤组织,不便于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至少一种锚定装置以及包括该锚定装置的瓣环成形术系统,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可以消除植入物与组织之间存在的间隙。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锚定装置,用于锚固植入物,包括组织锚固件、扭矩驱动装置和扭矩枢纽件。组织锚固件包括锚固件头部和组织连接元件,组织连接元件在锚固件头部的远端轴向地延伸。组织连接元件包括直线段和螺旋段,直线段连接至锚固件的头部,螺旋段由直线段的远端轴向地延伸,螺旋段被构造成在植入部位处通过扭矩而被驱动进入组织。扭矩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主体;扭矩枢纽件连接于驱动主体的远端和锚固件头部。扭矩枢纽件被构造成将扭矩驱动装置的扭矩可限制地传递给组织锚固件。当扭矩枢纽件传递扭矩时,扭矩驱动装置驱动组织连接元件的螺旋段进入组织;当扭矩枢纽件限制传递扭矩时,扭矩驱动装置驱动扭矩枢纽件朝靠近组织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扭矩枢纽件可传递的最大扭矩小于组织锚固件损伤组织的扭矩。可选地,直线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植入物在锚固位置处的厚度。可选地,锚固件头部的外径小于螺旋段的外径。
可选地,锚固件头部上设置第一外螺纹,扭矩枢纽件具有与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第一内螺纹从扭矩枢纽件远端端面开始向近端延伸的。驱动主体的远端设置第二外螺纹,扭矩枢纽件具有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第二内螺纹从扭矩枢纽件的近端端面开始向远端延伸。第一外螺纹和螺旋段的螺旋方向一致,且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优选地,扭矩枢纽件具有贯穿孔,贯穿孔包括依次连接的近端段、中间段和远端段。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分别设置于贯穿孔远端段和近端段的内壁上。可替代地,扭矩枢纽件具有贯穿孔,第一内螺纹与第二内螺纹至少部分复合在同一段贯穿孔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内螺纹延伸至所述同一段贯穿孔的近端,第二内螺纹延伸至所述同一段贯穿孔的远端。可替代地,第一内螺纹延伸至所述扭矩枢纽件的近端端面,第二内螺纹延伸至所述扭矩枢纽件的远端端面。
优选地,当第一内螺纹延伸至所述扭矩枢纽件的近端端面,第二内螺纹延伸至所述扭矩枢纽件的远端端面时,第一外螺纹的螺距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螺距相等。优选地,驱动主体的远端与扭矩枢纽件的螺纹配合间隙小于锚固件头部与扭矩枢纽件的螺纹配合间隙。优选地,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之间的接触面积配置成小于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之间的接触面积。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瓣环成形术系统,包括第一方面的锚定装置和瓣环成形装置;通过第一方面的锚定装置将瓣环成形装置锚固至瓣环组织上。可选地,瓣环成形装置包括板状件,板状件设有连接部,连接部被构造成可用于引导组织锚固件的导螺旋段进入组织。优选地,瓣环成形装置包括细长引导件。锚固件头部上设置第一轴向通孔,驱动主体上设置第二轴向通孔,第二轴向通孔被构造成与第一轴向通孔相贯通。细长引导件贯穿经过第一轴向通孔和第二轴向通孔并连接至板状件。优选地,板状件上设有可旋转连接机构,连接部设置于可旋转连接机构,细长引导件连接至可旋转连接机构,组织锚固件和扭矩枢纽件通过与可旋转连接机构配合将板状件锚固在瓣环组织上。可旋转连接机构被构造成当组织锚固件的直线段与可旋转连接机构接触时允许组织锚固件继续旋转。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锚定装置,用于锚固植入物,包括扭矩驱动装置、组织锚固件和扭矩枢纽件。扭矩驱动装置包括细长的驱动主体。组织锚固件包括锚固件头部和组织连接元件;组织连接元件在锚固件头部的远端轴向地延伸,组织连接元件被构造成通过扭矩驱动装置提供的扭矩而被驱动进入组织。扭矩枢纽件连接至驱动主体的远端和所述锚固件头部。其中,扭矩驱动装置被构造成提供:第一阶段扭矩和第二阶段扭矩。第一阶段扭矩用于驱动组织连接元件转动进入组织;第二阶段扭矩与第一阶段扭矩的方向相同,第二阶段扭矩用于驱动扭矩枢纽件朝靠近组织的方向移动以使植入物与所述组织之间的间隙减小。
可选地,扭矩驱动装置被构造成还提供第三阶段扭矩。第三阶段扭矩与第一阶段扭矩的方向相同,第三阶段扭矩用于驱动扭矩驱动装置的远端与扭矩枢纽件脱离连接。优选地,扭矩驱动装置提供第一阶段扭矩时,扭矩枢纽件与组织锚固件一起随驱动主体同步旋转;当扭矩驱动装置提供第二阶段扭矩时,组织锚固件的旋转被限制,扭矩枢纽件相对于组织锚固件和驱动主体旋转;当扭矩驱动装置提供第三阶段扭矩时,扭矩枢纽件和组织锚固件的旋转均被限制,驱动主体相对于扭矩枢纽件旋转。优选地,组织连接元件包括直线段和螺旋段。直线段连接至锚固件头部,螺旋段由直线段的远端轴向地延伸。螺旋段被构造成通过第一阶段扭矩进入瓣环组织;直线段被构造成当第二阶段扭矩驱动扭矩枢纽件移动时,扭矩枢纽件驱动植入物沿直线段朝靠近组织的方向移动。优选地,锚固件头部上设置第一外螺纹,扭矩枢纽件具有与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第一内螺纹从扭矩枢纽件的远端端面开始向近端延伸。驱动主体的远端设置第二外螺纹,扭矩枢纽件具有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第二内螺纹从扭矩枢纽件的近端端面开始向远端延伸的。第一外螺纹和螺旋段的螺旋方向一致,且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将植入物锚固于组织的锚定装置,包括扭矩驱动装置、组织锚固件和扭矩枢纽件。组织锚固件包括锚固件头部和组织连接元件。扭矩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主体。组织连接元件包括螺旋段,螺旋段连接至锚固件头部并自锚固件头部的远端轴向地延伸,螺旋段被构造成通过扭矩而被驱动进入组织。扭矩枢纽件连接于驱动主体的远端和锚固件头部,扭矩枢纽件被构造成将扭矩驱动装置的扭矩可限制地传递至组织锚固件。其中,当扭矩枢纽件传递扭矩时,扭矩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螺旋段进入组织;当扭矩枢纽件限制传递扭矩时,驱动主体与扭矩枢纽件自动分离。
可选地,扭矩枢纽件可传递的最大扭矩小于组织锚固件损伤组织的扭矩。可选地,扭矩枢纽件传递扭矩时及限制传递扭矩时,驱动主体的旋转方向一致。可选地,驱动主体的远端与扭矩枢纽件螺纹配合;且螺旋段的螺旋方向与驱动主体远端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优选地,驱动主体的远端设置第二外螺纹,扭矩枢纽件设有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与螺旋段的螺旋方向相反。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瓣环成形术系统,包括瓣环成形装置和第四方面的锚定装置。瓣环成形装置包括板状件,板状件上设有可旋转连接机构。可旋转连接机构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被构造成可用于引导螺旋段进入组织。锚定装置通过该连接部将瓣环成形装置锚固至瓣环组织上。其中,可旋转连接机构被构造成当螺旋段的近端与可旋转连接机构接触时允许所述组织锚固件继续旋转。
可选地,瓣环成形装置包括细长引导件。锚固件头部上设置第一轴向通孔,驱动主体上设置第二轴向通孔,第二轴向通孔被构造成与第一轴向通孔相贯通。细长引导件贯穿经过第一轴向通孔和第二轴向通孔并连接至板状件的连接部。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组织锚固件,包括锚固件头部、组织连接元件和活动套。组织连接元件连接至锚固件头部并在锚固件头部的远端轴向地延伸,组织连接元件被构造成通过扭矩而被驱动进入组织。活动套可纵向移动地连接于锚固件头部。
可选地,锚固件头部设有外螺纹,活动套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活动套与锚固件头部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地,组织连接元件被构造成螺旋段,活动套设有纵向的贯穿孔,第一内螺纹从贯穿孔的远端延伸到近端。优选地,活动套的第一内螺纹的螺旋方向与螺旋段的螺旋方向相同。活动套的贯穿孔还设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内螺纹的螺旋方向与第一内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优选地,第二内螺纹从贯穿孔的近端延伸到远端。可选地,螺旋段沿着外螺纹的螺旋方向从外螺纹的远端轴向地延伸,且螺旋段被构造成适于使活动套能够沿螺旋段纵向地螺旋运动。
可选地,组织连接元件被构造成包括直线段和螺旋段,直线段连接至锚固件头部,螺旋段由直线段的远端轴向地延伸。活动套设有纵向的贯穿孔,第一内螺纹从贯穿孔的远端延伸到近端。优选地,活动套的第一内螺纹的螺旋方向与螺旋段的螺旋方向相同。活动套的贯穿孔还设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内螺纹的螺旋方向与第一内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优选地,第二内螺纹从贯穿孔的近端延伸到远端。
本公开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提供的将植入物锚固于组织的锚定装置,扭矩枢纽件将扭矩驱动装置的扭矩可限制地传递给组织锚固件。当扭矩枢纽件传递扭矩时,驱动主体带动扭矩枢纽件和组织锚固件一起旋转,组织连接元件的螺旋段进入组织;当扭矩枢纽件限制传递扭矩时,组织锚固件不再相对组织运动,驱动主体与组织锚固件的轴向相对位置不变,驱动主体驱动扭矩枢纽件沿锚固件头部的轴向朝靠近组织的方向移动,扭矩枢纽件的远端与被锚固的植入物接触并推动被锚固的植入物向组织进一步靠近,减少植入物与组织之间的间隙,使植入物被牢固地锚定在组织上。而且,该锚定装置操作方便,整个过程中,扭矩驱动装置仅需控制驱动主体单方向持续旋转即可。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瓣环成形术系统,由于采用第一方面的锚定装置将瓣环成形装置锚固在瓣环组织上,因此,可以减少瓣环成形装置与瓣环组织之间可能存在的间隙,使瓣环成形装置被牢固地锚定在瓣环组织上。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的将植入物锚固于组织的锚定装置,由于扭矩枢纽件将扭矩驱动装置的扭矩可限制地传递给组织锚固件。当扭矩枢纽件传递扭矩时,驱动主体带动扭矩枢纽件和组织锚固件一起旋转,组织连接元件的螺旋段进入组织;当扭矩枢纽件限制传递扭矩时,组织锚固件和扭矩枢纽件不再相对组织运动,驱动主体与扭矩枢纽件自动分离。该锚定装置操作方便,整个过程中,扭矩驱动装置仅需控制驱动主体单方向持续旋转即可,可避免锚固到位的组织锚固件被过度旋转而损伤组织。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的瓣环成形术系统,由于采用第四方面提供的锚定装置,在锚固瓣环成形装置的带有可旋转连接机构的板状件时,不仅可以通过可旋转连接机构消除植入物与组织之间存在的间隙,还在锚定结束时,实现驱动主体与扭矩枢纽件自动分离。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的组织锚固件,活动套可相对锚固件头部纵向移动,即活动套的远端至组织连接元件远端的距离可调,因此,在锚固植入物时,组织锚固件可满足不同的锚固需求。例如,锚固不同厚度的植入物,或可控制组织连接元件进入组织的深度。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实施例说明和解释,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分块式瓣环成形装置的示意图;
图2A是整体式瓣环成形装置的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整体式瓣环成形装置锚固至瓣环组织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C是图2A中后板状件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锚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C是组织锚固件与扭矩枢纽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5D是组织锚固件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A至图7C示出了扭矩枢纽件的不同实施例;
图8A至图8E示出了锚定装置将植入物锚固至组织的过程,其中,图8A示出的是组织连接元件的螺旋段未完全嵌入组织的状态;图8B示出的是组织连接元件的螺旋段完全嵌入组织的状态;图8C示出的是扭矩枢纽件限制扭矩时,扭矩枢纽件推动植入物朝靠近组织的方向移动的状态;图8D示出的是扭矩枢纽件推动植入物抵靠在组织上的状态;图8E示出的是驱动主体与扭矩枢纽件分离后的状态;
图9示出的是组织锚固件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示出的是扭矩驱动装置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示出的是采用图9的组织锚固件与图10的扭矩驱动装置将植入物锚固至组织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分块式瓣环成形装置;101、后板状件;103、前板状件;102、抗拉构件;1011、圈套件特征部;
200、整体式瓣环成形装置;210、成形环;211、前板状件;212、后板状件;213、板状件连接环;214、伸缩元件;215、互连元件;216、调节线;217、收紧装置;218、织布;219、通孔;
300、组织锚固件;301、锚固件头部;3012、第一外螺纹;3013、第一轴向通孔;302、组织连接元件;3021、螺旋段;3022、直线段;303、扭矩枢纽件/活动套;3031、第一螺纹孔;30311、第一内螺纹;3032、第二螺纹孔;30321、第二内螺纹;
400、可旋转连接机构;410、连接部;411、第三螺纹孔;
500、扭矩驱动装置;501、驱动主体;5011、第二轴向通孔;502、第二外螺纹;
600、组织;
700、细长引导件;701、第三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近端”是指在设备上最接近使用该设备的操作者(比如医生)的部位,相反,术语“远端”是指在设备上最远离操作者的部位。
瓣环成形术系统包括瓣环成形装置和将瓣环成形装置锚固在瓣环组织上的锚定装置。瓣环成形装置可用于对心脏的二尖瓣环和/或左心室进行整形,以使前瓣叶和后瓣叶正确接合,从而通过消除二尖瓣关闭不严而防止发生返流。瓣环成形装置通常通过锚定装置的组织锚固件固定至瓣环组织并通过减小瓣环成形装置的周长而减小二尖瓣环的周长,使得前瓣叶和后瓣叶靠得更近而防止发生返流。瓣环成形装置还可应用于三尖瓣以对三尖瓣进行整形修复。
瓣环成形装置用于对二尖瓣环和/或左心室进行整形,以使前瓣叶和后瓣叶正确接合,从而通过消除二尖瓣关闭不严而防止发生返流。图1示出了一种分块式瓣环成形装置100。该分块式瓣环成形装置100包括分别通过导管部署到体内的后板状件101、两个前板状件103以及抗拉构件102。后板状件101和前板状件103是独立的构件,并且均通过至少一个组织锚固件固定到瓣环组织。后板状件101具有细长扁平结构,该细长扁平结构可以略微弯曲,以与该后板状件101的锚固位置处的二尖瓣环的解剖结构相匹配。后板状件101的端部设有圈套件特征部1011。前板状件103可以具有蝶形扁平结构,并且包括从其中心部分径向向外延伸的四个花瓣部。花瓣部的数量可以多于四个或少于四个,或者不设置任何花瓣部,而是总体上呈蝶形的整体扁平结构。前板状件103的顶端设有圈套件特征部(未示出)。两个抗拉构件102通过后板状件101的圈套件特征部1011和前板状件103的圈套件特征部将后板状件101和前板状件103互连。
优选地,后板状件101和前板状件103的外表面覆盖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以帮助组织向内生长。
在植入分块式瓣环成形装置100时,首先将导管(未示出)引入心脏的左心房。然后,通过该导管将后板状件101部署到左心房内,并通过锚定装置将后板状件101锚固到左心房中的二尖瓣环的后侧,锚定结束后,组织锚固件300与扭矩枢纽件303配合将后板状件101牢靠地固定在瓣环组织上,且使后板状件101靠近组织的一侧紧贴瓣环组织。接着,通过导管部署前板状件103,并通过锚定装置将前板状件103锚固到左心房中的二尖瓣环的前侧,锚定结束后,组织锚固件300与扭矩枢纽件303配合将前板状件103牢靠地固定在瓣环组织上,且使前板状件103靠近组织的一侧紧贴瓣环组织。然后,通过导管部署柔性的抗拉构件102,并将抗拉构件102附接到后板状件101和前板状件103两者相应的圈套件特征部上,随后向抗拉构件102施加合适的张力,将后板状件101和前板状件103拉向彼此,从而调节生理瓣环的大小。这样,可以消除前瓣叶和后瓣叶关闭不全而造成的返流现象。
图2A示出了一种整体式瓣环成形装置200。如图2A所示,整体式瓣环成形装置200包括成形环210。成形环210是一完整的环,包括后板状件212、两个前板状件211、两个伸缩元件214和可选的互连元件215。两个前板状件211与后板状件212通过相应的伸缩元件214彼此相连。两个前板状件211之间可以通过互连元件215相连,从而使成形环210形成封闭的大体成环形的形状。伸缩元件214通过相应的自由端钩在前板状件211与后板状件212的相应的板状件连接环213上而与相应的板状件相连。互连元件215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自由端钩在两个前板状件211的相应的板状件连接环213上,将两个前板状件211互连。另选地或附加地,可以进一步将伸缩元件214或可选的互连元件215的自由端焊接至相应的连接环。
继续参照图2A,整体式瓣环成形装置200还包括两个调节线216。调节线216的一端连接至前板状件211的板状件连接环213,另一端连接至设置在后板状件212上的收紧装置217。当通过收紧装置217收紧相应的调节线216时,调节线216将前板状件211和后板状件212拉向彼此,由此调节成形环210的环面大小,进而调节生理瓣环的大小。
同时参考图2B,在植入整体式瓣环成形装置200时,首先将导管(未示出)引入心脏的左心房。然后,通过该导管将整体式瓣环成形装置200部署到左心房内,并通过锚定装置将覆盖有织布218的成形环210固定至瓣环组织,锚定结束后,组织锚固件300与扭矩枢纽件303配合将成形环210的前板状件211和后板状件212牢靠地固定在瓣环组织上,且使前板状件211和后板状件212紧贴瓣环组织。调节收紧装置217,直至调节线216获得合适的张力和/或瓣环组织靠近至合适的位置。这样,可以消除前瓣叶和后瓣叶关闭不全而造成的返流现象。
在图1和图2A所示的通过收缩桥接元件(抗拉构件102或伸缩元件214)将前板状件103(211)和后板状件101(212)相连接构成的分块式瓣环成形装置100和整体式瓣环成形装置200中,通过图5A和图5B所示的组织锚固件300与扭矩枢纽件303配合将板状件(前板状件和后板状件)锚固至瓣环组织。参照图4A至图5D,组织锚固件300包括锚固件头部301和组织连接元件302,组织连接元件302的近端固定至锚固件头部301。组织连接元件302至少包括螺旋段,螺旋段限定一个纵向的内腔,螺旋段的远端为尖锐尖端,以便刺入组织内。
图1所示的分块式瓣环成形装置100和图2A所示的整体式瓣环成形装置200的前板状件103(211)与后板状件101(212)均为扁平结构,均设置有供组织锚固件300远端的螺旋段穿过的通孔219。通孔219的数量可以根据预期植入的瓣环组织的解剖特征来适当地调整。例如,对于图1所示的后板状件101,可以设置五个通孔219,前板状件103可以仅设置一个通孔219;对于图2A所示的前板状件211,可以只设置两个通孔219,而对于图2A所示的后板状件212,可以设置三个通孔219。此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调整通孔219之间的间距。图3A至图3C所示的后板状件212在图2A所示的后板状件212的基础上省略了收紧装置217。在后面的描述中,以图3A至图3C的后板状件212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通孔219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月牙形或者其他合适的形状,图3A所示的后板状件212,其通孔219为月牙形,图3B所示的后板状件212,其通孔219为圆形。
扭矩枢纽件303的外形可以是圆柱形、各种棱柱形、椭圆体或其它不规则的形状等。当后板状件212被锚定到位后,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可抵靠在后板状件212的近侧,从而将后板状件212固定至瓣环组织。例如,图3B所示,通孔219为圆形时,扭矩枢纽件303的外形可以是圆柱形,扭矩枢纽件303的横截面外径大于通孔219的直径,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可抵靠在后板状件212限定通孔219的部分的近侧。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的横截面还可以是其它形状,只要通孔219能限制扭矩枢纽件303沿纵向穿过即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板状件212的圆形通孔219还可设置连接部410,当锚固件300仅受到纵向力作用时,连接部410可用于限制螺旋段直接穿过通孔219,防止组织锚固件300的螺旋段在通孔219中沿纵向滑动。也就是说,螺旋段需绕连接部410做螺旋运动才能绕过连接部410。具体的,连接部410可以是设置在通孔219的孔壁上的弧形悬垂壁(如图3A所示),可以是设置于通孔219上的横杆(如图3C所示),或对称设置在通孔219的孔壁上的多个凸耳(图中未示出)等。当连接部410采用横杆时,横杆可以是直线形的,也可以是曲线形的。在板状件的通孔219的孔壁上设置连接部410时,组织锚固件300的螺旋段可以绕连接部410前进进入组织,连接部410不会阻碍螺旋段进入组织,此时,连接部410还可引导螺旋段进入组织。
需要指出的是,连接部410不仅可设置于圆形的通孔219上,还可设置于椭圆形的通孔219上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孔219可以不用额外增加连接部410,限定通孔219的部分即构成连接部410。例如,通孔219为菱形(未示出),限定菱形通孔的部分即构成连接部410。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可压靠到后板状件212的连接部410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C所示,板状件上还设有可旋转连接机构400,连接部410设置于可旋转连接机构400内。可旋转连接机构400允许组织锚固件300的组织连接元件302的近端与连接部410接触时,组织锚固件300可相对于板状件进一步旋转,直至组织锚固件300锚定到位。具体地,可旋转连接机构400与板状件两者中的任一者设置槽,另一者以可相对于该者旋转的方式被接纳在槽内。如图3C所示,可旋转连接机构400呈管状,外周设置环形周向凹槽,板状件限定通孔219的部分被接纳于环形周向凹槽中。后板状件212上设置有可旋转连接机构400,可旋转连接机构400包括连接部410,连接部410可相对于后板状件212旋转。图3C所示的连接部410为横杆,但连接部410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形式或形状,只要组织锚固件300能够通过该连接部410将后板状件212固定至瓣环组织即可。进一步的,该连接部410上还设置有连接细长引导件700的引导件接合部,优选的,该引导件接合部为第三螺纹孔411。
下面参照图4A至图11具体说明锚定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4A至图5B,本实用新型的将植入物锚固于组织的锚定装置,包括组织锚固件300、扭矩驱动装置500和扭矩枢纽件303。其中,组织锚固件300包括锚固件头部301和组织连接元件302;组织连接元件302在锚固件头部301的远端轴向地延伸。组织连接元件302包括螺旋段3021和直线段3022,直线段3022连接至锚固件头部301,螺旋段3021由直线段3022的远端轴向地延伸,螺旋段3021被构造成在植入部位处通过扭矩而被驱动进入组织。组织连接元件302的螺旋段3021限定一个纵向的内腔,该内腔的横向直径为组织连接元件302限定的螺旋的内径。螺旋段3021的远端为尖锐尖端,以便刺入组织内。扭矩驱动装置500包括细长的驱动主体501;扭矩枢纽件303连接于驱动主体501的远端和锚固件头部301。扭矩枢纽件303被构造成将扭矩驱动装置500的扭矩可限制地传递给组织锚固件300。当扭矩枢纽件303传递扭矩时(阶段1),驱动主体501驱动组织连接元件302的螺旋段3021进入组织。当扭矩枢纽件303限制传递扭矩时(阶段2),扭矩枢纽件303在驱动主体501的驱动下可沿着锚固件头部301朝靠近组织的方向移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锚定装置将植入物锚固于组织时,共包括3个阶段。在阶段1中,螺旋段3021进入组织;在阶段2中,扭矩枢纽件303推动植入物朝靠近组织方向移动;在阶段3中,驱动主体501与扭矩枢纽件303分离。在这3个阶段中,扭矩驱动装置500控制驱动主体501旋转。当扭矩枢纽件303传递扭矩时(阶段1),驱动主体501带动扭矩枢纽件303和组织锚固件300以相同的转速一起旋转,使组织连接元件302的螺旋段3021进入组织。当扭矩枢纽件303限制传递扭矩时(阶段2),组织锚固件300不再相对组织旋转,即组织锚固件300的旋转被限制,驱动主体501与组织锚固件300的轴向相对位置不变,驱动主体501驱动扭矩枢纽件303沿锚固件头部301的轴向朝靠近组织的方向移动。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接触被锚固的植入物后推动植入物向组织进一步靠近并挤压组织,从而减少组织锚固件300锚固到位时植入物与组织之间存在的间隙,直至植入物与组织紧密贴合进入阶段3。在阶段3中,驱动主体501继续相对驱动扭矩枢纽件303旋转,扭矩枢纽件303与组织锚固件300一起保持静止,即扭矩枢纽件303与组织锚固件300的旋转均被限制,驱动主体501相对扭矩枢纽件303朝远离组织的方向移动直至与扭矩枢纽件303分离。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扭矩过大导致组织连接元件302损伤组织,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将扭矩枢纽件303配置成可传递的最大扭矩小于组织连接元件302损伤组织的扭矩。当扭矩驱动装置500的扭矩在小于组织连接元件302损伤组织的扭矩时,即可自动进入阶段2,组织锚固件300不再相对组织旋转,因此,不会损伤组织。阶段3中,驱动主体501与扭矩枢纽件303的分离扭矩小于组织连接元件302损伤组织的扭矩,即在损伤组织前,驱动主体501与扭矩枢纽件303分离。
为了便于操作,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扭矩枢纽件303与驱动主体501、锚固件头部301分别通过螺纹配合实现连接。参照图4B和图5B,锚固件头部301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3012,驱动主体501的远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502;第一外螺纹3012的螺旋方向与第二外螺纹502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二外螺纹502的螺旋方向与组织连接元件302的螺旋段3021的螺旋方向相反。参照图6A和图6B,扭矩枢纽件303具有从其远端端面开始向近端延伸的第一螺纹孔3031,第一螺纹孔3031内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3012配合的第一内螺纹30311;扭矩枢纽件303具有从其近端端面开始向远端延伸第二螺纹孔3032,第二螺纹孔3032设置有与第二外螺纹502配合的第二内螺纹30321。在将植入物锚固于组织的整个过程中,扭矩驱动装置500控制驱动主体501单向旋转。首先,进入阶段1,组织连接元件302的螺旋段3021进入组织,直至螺旋段3021全部进入组织,组织锚固件300不再相对组织旋转;继续向驱动主体501施加同向的扭矩,当扭矩大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过渡到阶段2,即驱动主体501驱动扭矩枢纽件303沿锚固件头部301的轴向朝靠近组织的方向移动,直至植入物与组织紧密贴合从而进入阶段3;在阶段3中,继续向驱动主体501施加同向的扭矩,驱动主体501相对扭矩枢纽件303朝远离组织的方向移动直至与扭矩枢纽件303分离。在锚固过程中,扭矩枢纽件303不会将过量的扭矩传递至组织连接元件302,导致组织连接元件302伤害到组织。整个过程中,扭矩驱动装置500仅需控制驱动主体501单方向持续旋转即可完成。
参照图5B,组织锚固件300包括锚固件头部301和组织连接元件302。锚固件头部301设有第一外螺纹3012,锚固件头部301与扭矩枢纽件303通过螺纹配合。组织锚固件300的组织连接元件302包括螺旋段3021和直线段3022,直线段3022的近端连接至锚固件头部301的远端,直线段3022的远端连接至螺旋段3021的近端。直线段3022可连接至锚固件头部301的远端中心。扭矩驱动装置500驱动组织锚固件300做螺旋运动时,组织锚固件300绕直线段3022的轴向中心线旋转,组织锚固件300的螺旋段3021进入组织。当组织锚固件300锚固到位后,例如螺旋段3021全部进入组织时,扭矩枢纽件303限制传递扭矩,组织锚固件300不再相对于组织旋转,驱动主体501驱动扭矩枢纽件303顺着锚固件头部301的第一外螺纹3012做螺旋运动,向靠近组织的一侧移动,从而推动植入物沿直线段3022向靠近组织的方向移动,从而消除植入物与组织之间存在的间隙。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B所示,组织锚固件300的锚固件头部301的外径小于螺旋段3021的外径。锚固件头部301的外径小于螺旋段3021的外径时,装配于锚固件头部301的扭矩枢纽件303的外径可小于或等于螺旋段3021的外径。当螺旋段3021的外径一定时,减小扭矩枢纽件303的外径可降低扭矩枢纽件303对植入对象的影响,例如,在二尖瓣环修复术中,减小扭矩枢纽件303的外径可以降低心房中形成血栓的风险,可以降低扭矩枢纽件303对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影响。
图5B所示的组织锚固件300可与图3B所示的设置圆形通孔219的后板状件212配合,即可与未设置连接部410的后板状件212配合。扭矩枢纽件303远端端部的最大外形尺寸可设置成大于通孔219的最小尺寸。将板状件固定至瓣环组织时,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端部直接压在通孔219周围的板状件上。
图5B所示的组织锚固件300还可与图3A、图3C所示的设置连接部410的后板状件212配合,即设置直线段3022的组织锚固件300可与设置连接部410的板状件配合。当扭矩枢纽件303限制传递扭矩时,扭矩枢纽件303可推动植入物沿直线段3022朝靠近组织的方向移动直至板状件与组织之间的间隙消除。因此,当板状件被锚固好后,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端部直接压在连接部41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确保间隙的完全消除,直线段3022的长度大于植入物被锚固处的厚度。组织连接元件302设置足够长的直线段3022,可避免组织连接元件302与扭矩枢纽件303干涉,也可避免组织连接元件302与连接部410干涉,使得扭矩枢纽件303沿着第一外螺纹3012做螺旋运动向靠近组织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顺畅地推动板状件朝靠近组织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组织连接元件302的直线段3022还可以用外部轮廓较小的规则或不规则的曲线段替代,扭矩枢纽件303远端可容纳该曲线段。设置曲线段的组织锚固件300与设置连接部410的板状件配合时,曲线段与连接部410不干涉,即扭矩枢纽件303沿着第一外螺纹3012做螺旋运动向靠近组织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曲线段不会阻碍板状件向靠近组织的方向移动。
参照图6A至图7C,下面将重点介绍扭矩枢纽件303的多种实施例。
参照图6A和图6B,扭矩枢纽件303远端的第一螺纹孔3031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30311,近端的第二螺纹孔3032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30321。第一螺纹孔3031与第二螺纹孔3032可以不连通(如图6A所示),也可以连通(如图6B所示)。
如图6A所示,若第一螺纹孔3031与近端的第二螺纹孔3032不连通,在阶段2中,当锚固件头部301抵靠在第一螺纹孔3031与第二螺纹孔3032之间的壁上时,扭矩枢纽件303不能继续朝靠近组织的方向移动,植入物与组织之间仍然可能存在间隙,为了避免间隙存在,则需要保证第一螺纹孔3031足够长,这样,会增大扭矩枢纽件303的整体纵向长度。
为了减小扭矩枢纽件303的纵向长度,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B所示,扭矩枢纽件303的第一螺纹孔3031与第二螺纹孔3032连通。扭矩枢纽件303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包括依次连接的近端段、中间段和远端段。第一内螺纹30311设置于贯穿孔的远端段的内壁上,第二内螺纹30321设置于贯穿孔的近端段的内壁上。这样,在阶段2中,锚固件头部301的一部分可进入连通第一螺纹孔3031与第二螺纹孔3032的中间段。
具体地,连通第一螺纹孔3031与第二螺纹孔3032的中间段的内壁上可以不设置内螺纹(如图6B所示),也可以设置第一内螺纹30311和/或第二内螺纹30321。
参照图7A至图7C,连通第一螺纹孔3031与第二螺纹孔3032的中间段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30311和第二内螺纹30321。第一内螺纹30311设置于贯穿孔的远端段和中间段的内壁,第二内螺纹30321设置于贯穿孔的近端段和中间段的内壁。增加扭矩枢纽件303的第一内螺纹30311与第二螺纹孔3032的长度,有利于增加扭矩枢纽件303与锚固件头部301、驱动主体501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7A,第一内螺纹30311和第二内螺纹30321复合在扭矩枢纽件303的中间段上,即第一内螺纹30311与第二内螺纹30321仅部分复合在贯穿孔的同一段内壁上,且第一内螺纹30311由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延伸至该同一段内壁的近端,第二内螺纹30321由扭矩枢纽件303的近端延伸至该同一段内壁的远端。
参照图7B和图7C,第一内螺纹30311与第二内螺纹30321复合在扭矩枢纽件303的整个螺纹段上,即第一内螺纹30311由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端面延伸至扭矩枢纽件303的近端端面,第二内螺纹30321由扭矩枢纽件303的近端端面延伸至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端面。扭矩枢纽件303的整个螺纹段上复合第一内螺纹30311与第二内螺纹30321,操作者可以选择扭矩枢纽件303的任意一端连接驱动主体501,另一端连接锚固件头部301,有利于实现扭矩枢纽件303与驱动主体501、锚固件头部301的连接。
第一内螺纹30311与第二内螺纹30321的螺距可以相等(如图7B所示),第一内螺纹30311与第二内螺纹30321的螺距也可以不相等,例如,第一内螺纹30311的螺距大于第二内螺纹30321的螺距(如图7C所示)。第一内螺纹30311的螺距也可以小于第二内螺纹30321的螺距(图中未示出)。
扭矩枢纽件303限制传递扭矩(阶段2)时,驱动主体501继续向扭矩枢纽件303施加扭矩。由于组织锚固件300相对组织保持静止,且驱动主体501与锚固件头部301在纵向上相对静止,当施加给扭矩枢纽件303的扭矩足够大时,扭矩枢纽件303将顺着锚固件头部301的第一外螺纹3012朝远离驱动主体501的方向做螺旋运动。扭矩枢纽件303做螺旋运动时,扭矩枢纽件303相对于驱动主体501和锚固件头部301纵向运动的速度相同。
若扭矩枢纽件303的第一内螺纹30311与第二内螺纹30321的螺距相等,则在扭矩枢纽件303限制传递扭矩(阶段2)时,由于扭矩枢纽件303相对于驱动主体501和锚固件头部301纵向运动的速度相同,则扭矩枢纽件303相对于锚固件头部301的旋转速度与驱动主体501相对于扭矩枢纽件303旋转的速度相同,即驱动主体501相对于锚固件头部301的旋转速度是扭矩枢纽件303相对于锚固件头部301的旋转速度的2倍。因此,当驱动主体501每旋转两圈时,扭矩枢纽件303相对于锚固件头部301旋转一圈。同理,若扭矩枢纽件303的第一内螺纹30311的螺距是第二内螺纹30321的螺距两倍,则在阶段2时,扭矩枢纽件303相对于锚固件头部301的旋转速度是驱动主体501相对于扭矩枢纽件303旋转的速度的一半,驱动主体501相对于锚固件头部301的旋转速度是扭矩枢纽件303相对于锚固件头部301的旋转速度的3倍。因此,当驱动主体501每旋转三圈时,扭矩枢纽件303相对于锚固件头部301旋转一圈。若扭矩枢纽件303的第一内螺纹30311的螺距是第二内螺纹30321的螺距的二分之一,则在阶段2时,扭矩枢纽件303相对于锚固件头部301的旋转速度是驱动主体501相对于扭矩枢纽件303旋转的速度的2倍,驱动主体501相对于锚固件头部301的旋转速度是扭矩枢纽件303相对于锚固件头部301的旋转速度的1.5倍。因此,当驱动主体501每旋转三圈时,扭矩枢纽件303相对于锚固件头部301旋转两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不同的螺纹配合间隙来实现扭矩枢纽件303可限制地传递扭矩,例如:锚固件头部301的第一外螺纹3012与扭矩枢纽件303的第一内螺纹30311之间的螺纹配合间隙大于驱动主体501的第二外螺纹502与扭矩枢纽件303的第二内螺纹30321螺纹配合间隙。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扭矩枢纽件303可限制地传递扭矩,只要满足驱动主体501与扭矩枢纽件303之间的分离扭矩大于扭矩枢纽件303相对于锚固件头部301轴向移动的扭矩即可。例如:在螺纹配合间隙相同的情况下,将第一外螺纹3012与第一内螺纹30311之间的接触面积配置成小于第二外螺纹502与第二内螺纹30321之间的接触面积。
下面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锚定装置锚固整体式瓣环成形装置200的后板状件212为例,参照图8A至图8E来具体描述锚定装置将植入物锚固至组织的过程。其中,锚定装置的组织锚固件300如图5A和图5B所示,后板状件212如图3A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锚定装置将后板状件212锚固于组织的过程中,如图8A至图8D所示,仅需通过扭矩驱动装置500控制驱动主体501沿逆时针方向单向持续旋转,即可消除后板状件212与组织之间的间隙。
图8A示出的是扭矩枢纽件303未与后板状件212接触前的状态,此时,扭矩枢纽件303处于传递扭矩的阶段(阶段1),驱动主体501带动扭矩枢纽件303和组织锚固件300一起旋转,组织连接元件302的螺旋段3021绕后板状件212的弧形悬垂壁前进,从而使螺旋段3021沿轴向进入组织600。随着螺旋段3021逐渐进入组织600,组织连接元件302的直线段3022也向靠近组织600的方向移动,直线段3022将进入后板状件212的月牙形的通孔219。由于螺旋段3021的轴向中心线与直线段3022的轴向中心线重合,组织锚固件50绕直线段3022的轴向中心线旋转,因此直线段3022可顺利进入通孔219,不受弧形悬垂壁的阻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的组织锚固件300,螺旋段3021的轴向中心线与直线段3022的轴向中心线不重合,组织锚固件300旋转的过程中,直线段3022绕螺旋段3021的轴向中心线旋转,直线段3022进入后板状件212的月牙形的通孔219后可能与弧形悬垂壁接触,弧形悬垂壁会限制组织锚固件300进一步旋转。此时,后板状件212可设置可旋转连接机构400,将弧形悬垂壁设置于可旋转连接机构400上,弧形悬垂壁随可旋转连接机构400转动,转动的弧形悬垂壁将允许直线段3022继续绕螺旋段3021的轴向中心线旋转,从而允许组织锚固件300进一步旋转直至螺旋段3021全部进入组织600。
图8B示出的是组织连接元件302的螺旋段3021完全嵌入组织600的状态。当螺旋段3021完全嵌入组织600时,如果继续旋转组织锚固件300,螺旋段3021继续旋转将引起组织600损伤。为了避免螺旋段3021被过度旋转,扭矩枢纽件303可传递给组织锚固件300的扭矩需小于损伤组织600的扭矩。当组织连接元件302的螺旋段3021全部嵌入组织600内后,扭矩驱动装置500控制驱动主体501沿逆时针方向继续旋转,当扭矩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扭矩枢纽件303自动进入限制传递扭矩的阶段(阶段2)。可将启动扭矩枢纽件303进入阶段2时的扭矩设置成小于损伤组织600的扭矩。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组织连接元件302的螺旋段3021全部嵌入组织600内时(阶段1结束时),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已与后板状件212的近侧接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阶段1结束时,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还未与后板状件212的近侧接触,在阶段2中,随着扭矩枢纽件303向下移动,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与后板状件212的近侧接触后推动后板状件212向靠近组织600的方向移动。
图8C示出的是阶段2中扭矩枢纽件303沿锚固件头部301向下移动从而推动后板状件212朝组织600移动的状态。阶段2中,组织锚固件300不再相对于组织600运动,驱动主体501与组织锚固件300的轴向相对位置不变,驱动主体501驱动扭矩枢纽件303沿锚固件头部301的轴向朝靠近组织600的方向移动,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推动被锚固的后板状件212向组织600进一步靠近并挤压组织600,直至后板状件212与组织600紧密贴合,从而消除后板状件212与组织600之间存在的间隙。
图8D示出的是后板状件212抵靠在组织600上的状态,此时,后板状件212与组织600紧密贴合。当扭矩枢纽件303推动后板状件212与组织600紧密贴合后,扭矩枢纽件303所受到的阻力大于驱动主体501带动其旋转的动力,扭矩枢纽件303不再相对于组织锚固件300旋转。扭矩枢纽件303的旋转被限制,扭矩枢纽件303和组织锚固件300保持不动。扭矩驱动装置500控制驱动主体501沿逆时针方向继续旋转,当扭矩达到一定程度后,驱动主体501朝远离锚固件头部301的方向运动(阶段3),驱动主体501的远端与扭矩枢纽件303自动分离,不会过度压紧组织600,造成组织600损伤。图8E示出的是驱动主体501与扭矩枢纽件303分离后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锚定装置还包括细长引导件700,细长引导件700可用于引导组织锚固件300到达植入物的锚固位置。如图9和图10所示,锚固件头部301上设置有供细长引导件700穿过的第一轴向通孔3013,驱动主体501上设置有供细长引导件700穿过的第二轴向通孔5011。
如图11所示,第一轴向通孔3013与第二轴向通孔5011贯通,细长引导件700的远端设置有第三外螺纹701,后板状件212的可旋转连接机构400的连接部410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三螺纹孔411。
使用该锚定装置锚固植入物(例如,图11所示的整体式瓣环成形装置200的后板状件212)时,首先,将细长引导件700连接到后板状件212的连接部410上,再通过驱动主体501推动组织锚固件300的远端沿细长引导件700到达后板状件212的通孔219中,然后通过扭矩驱动装置500控制驱动主体50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主体501带动扭矩枢纽件303和组织锚固件300一起旋转(阶段1),推动组织连接元件302的螺旋段3021沿轴向进入组织600中。
当组织锚固件300的直线段3022与连接部410接触时,由于连接部410可相对于后板状件212旋转,因此,连接部410不会限制组织锚固件300相对于后板状件212继续旋转。当螺旋形的组织连接元件302的螺旋段3021全部进入组织600内后,通过扭矩驱动装置500控制驱动主体501继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扭矩枢纽件303先自动进入阶段2,再自动进入阶段3。阶段2中,扭矩枢纽件303推动后板状件212向靠近组织的方向移动,阶段3中,驱动主体501的远端与扭矩枢纽件303自动分离,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锚定装置将植入物锚固于组织时,在阶段1结束时,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端部直接压在植入物上使植入物与组织600贴合,进而可跳过阶段2直接进入阶段3。进入阶段3时,扭矩枢纽件303限制传递扭矩,扭矩枢纽件303相对于锚固件头部301保持不动,驱动主体501与扭矩枢纽件303自动分离。为了确保被锚固的植入物与组织600贴合,在使用组织锚固件300前需先调节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相对螺旋段3021近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植入物被锚固位置的厚度。
可替换地,锚定装置采用的组织锚固件300的组织连接元件302被构造成螺旋段3021(如图5C和图5D所示),螺旋段3021的近端连接至锚固件头部301的远端。参照图5C,螺旋段3021的外径小于第一外螺纹3012的外径。锚固件头部301的第一外螺纹3012的轴线与螺旋段3021的轴线重合。扭矩枢纽件303的远端适于容纳螺旋段3021的近端。扭矩枢纽件303在外力作用下可沿着第一外螺纹3012做螺旋运动,从而调节扭矩枢纽件303相对螺旋段3021远端的距离。参照图5D,组织锚固件300的螺旋段3021沿着第一外螺纹3012的螺旋方向从第一外螺纹3012的远端轴向地延伸,且螺旋段3021被构造成适于使扭矩枢纽件303能够沿螺旋段3021纵向地螺旋运动。例如,螺旋段3021的外径和螺距与第一外螺纹3012的外径和螺距均相等。扭矩枢纽件303在外力作用下可沿螺旋段3021做螺旋运动。
锚定装置的扭矩枢纽件303除了与锚固件头部301可拆卸连接(例如螺纹连接),还可与锚固件头部301固定连接(例如焊接、粘接等)。扭矩枢纽件303与驱动主体501的远端螺纹配合,可以在扭矩枢纽件303上设置内螺纹,在驱动主体501的远端上设置与之配合的外螺纹,也可以在扭矩枢纽件303上设置外螺纹,在驱动主体501的远端上设置与之配合的内螺纹。只要保证螺旋段3021的螺旋方向与驱动主体501远端上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即可。
需要补充的是当扭矩枢纽件303与锚固件头部301螺纹连接时,还可将驱动主体501与扭矩枢纽件303之间的分离扭矩设置成小于扭矩枢纽件303相对于锚固件头部301轴向移动的扭矩。例如:锚固件头部301的第一外螺纹3012与扭矩枢纽件303的第一内螺纹30311之间的螺纹配合间隙小于驱动主体501的第二外螺纹502与扭矩枢纽件303的第二内螺纹30321螺纹配合间隙。
采用该锚定装置锚定瓣环成形装置的带有可旋转连接机构400的板状件(如图5B所示)时,整个过程中,扭矩驱动装置500仅需控制驱动主体501单方向持续旋转即可。带有可旋转连接机构400的板状件的具体实施方式前面已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另外,前面还具体描述了设置直线段3022的组织锚固件300锚定带有可旋转连接机构400的板状件的3个阶段的详细过程,由于此处涉及的阶段1和阶段3和前述一致,因此,此处也不再赘述。
下面以组织连接元件302被构造成螺旋段3021的组织锚固件300为例进行说明。当扭矩枢纽件303传递扭矩时,驱动主体501带动扭矩枢纽件303和组织锚固件300以相同的转速一起旋转,使组织连接元件302的螺旋段3021进入组织内。在扭矩枢纽件303传递扭矩的过程中,当螺旋段3021的近端与可旋转连接机构400的连接部410接触时,可旋转连接机构400允许组织锚固件300继续旋转,直至板状件与组织600紧密接触,消除板状件与组织600之间存在的间隙。当组织锚固件300锚定到位后,扭矩枢纽件303限制扭矩传递至组织锚固件300,扭矩枢纽件303与组织锚固件300一起不再相对于组织600旋转,驱动主体501旋出扭矩枢纽件303而与其自动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图5B和图5C所示的扭矩枢纽件303视为组织锚固件300的一部分,此时,扭矩枢纽件303可被称为活动套303。该组织锚固件300包括锚固件头部301、组织连接元件302和活动套303。活动套303可纵向移动地连接于锚固件头部301。此处的锚固件头部301、组织连接元件302和活动套303的具体实施方式与前面介绍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带活动套303的组织锚固件300,由于活动套303的远端至组织连接元件302远端的距离可调,因此在锚固植入物时,组织锚固件300可满足不同的锚固需求。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C所示,组织连接元件302包括螺旋段3021,螺旋段3021连接至锚固件头部301,通过在组织锚固件300上设置活动套303使得可锚入组织的螺旋段3021的长度可调。当组织锚固件300用于锚固不同厚度的植入物时,通过调节活动套303远端至螺旋段3021远端的距离使得螺旋段3021进入组织的深度相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B所示,组织连接元件302包括直线段3022和螺旋段3021,通过在锚固件头部301上设置可移动的活动套303使得露出活动套303的直线段3022的长度可调。通过调节活动套303使露出活动套303的直线段302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植入物的厚度,从而使组织锚固件300可用于锚固不同厚度的植入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实用新型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织锚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锚固件头部;
组织连接元件,所述组织连接元件连接至所述锚固件头部并在所述锚固件头部的远端轴向地延伸,所述组织连接元件被构造成通过扭矩而被驱动进入组织内;
活动套,所述活动套可纵向移动地连接于所述锚固件头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锚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件头部设有外螺纹,所述活动套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活动套与所述锚固件头部通过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锚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织连接元件被构造成螺旋段;
所述活动套设有沿纵向的贯穿孔,所述第一内螺纹从贯穿孔的远端延伸到近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锚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套的第一内螺纹的螺旋方向与所述螺旋段的螺旋方向相同;
所述活动套的贯穿孔还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织锚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内螺纹从所述贯穿孔的近端延伸到远端。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组织锚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段沿着所述外螺纹的螺旋方向从所述外螺纹的远端轴向地延伸,且所述螺旋段被构造成适于使所述活动套能够沿所述螺旋段纵向地螺旋运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锚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织连接元件被构造成包括直线段和螺旋段,所述直线段连接至所述锚固件头部,所述螺旋段由所述直线段的远端轴向地延伸;
所述活动套设有纵向的贯穿孔,所述第一内螺纹从所述贯穿孔的远端延伸到近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锚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套的第一内螺纹的螺旋方向与所述螺旋段的螺旋方向相同;
所述活动套的贯穿孔还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织锚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内螺纹从所述贯穿孔的近端延伸到远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织锚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锚固件头部的外径小于所述螺旋段的外径。
CN202320333786.3U 2023-02-27 2023-02-27 组织锚固件 Active CN219629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3786.3U CN219629865U (zh) 2023-02-27 2023-02-27 组织锚固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3786.3U CN219629865U (zh) 2023-02-27 2023-02-27 组织锚固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9865U true CN219629865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5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3786.3U Active CN219629865U (zh) 2023-02-27 2023-02-27 组织锚固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9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3191B2 (en) Annuloplasty systems and locking tools therefor
CN211560531U (zh) 防滑脱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CN113331995A (zh) 具有锁紧功能的锚钉、锚钉组件及缩环系统
CN112472363A (zh) 防滑脱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CN113558826B (zh) 一种经导管心脏瓣环成形系统
CN111374799A (zh) 一种单窗导引的瓣膜缩环系统
US12083014B2 (en) Fixing device for clamping tissue
CN209916301U (zh) 一种单窗导引的瓣膜缩环系统
CN219629865U (zh) 组织锚固件
CN212490254U (zh) 具有锁紧功能的锚钉、锚钉组件及缩环系统
CN113116427B (zh) 集成式锚定件及锚定系统
CN115227308B (zh) 一种锁剪一体式装置
CN114340562A (zh) 瓣环成形术装置
CN118542754A (zh) 锚定装置和瓣环成形术系统
CN118542756A (zh) 锚定装置及瓣环成形术系统
US20220409371A1 (en) Annuloplasty device
CN211934162U (zh) 驱动转换型锁结装置
WO2020134052A1 (zh) 一种单窗导引的瓣膜缩环系统
CN217488968U (zh) 一种用于捕捞环的对接装置及递送系统
CN215458986U (zh) 一种介入瓣膜成形环装置
CN118542755A (zh) 植入体装置
CN219614124U (zh) 被构造成适于植入对象体内的组织锚固件
CN215778922U (zh) 一种植入件以及可调式锁线装置
US20240091009A1 (en) Annuloplasty apparatus, procedural apparatus and annuloplasty system
CN114767190A (zh) 一种锚钉装置和锚钉输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