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0562A - 瓣环成形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瓣环成形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0562A
CN114340562A CN202080050584.7A CN202080050584A CN114340562A CN 114340562 A CN114340562 A CN 114340562A CN 202080050584 A CN202080050584 A CN 202080050584A CN 114340562 A CN114340562 A CN 114340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ing
central axis
annuloplasty device
heart valv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05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利·凯拉能
汉斯-雷哈·佐科斯基
约翰内斯·琼格
贾尼·维尔塔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tentia International Ltd Oy
Original Assignee
Medtentia International Ltd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tentia International Ltd Oy filed Critical Medtentia International Ltd Oy
Publication of CN114340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05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24Heart valves ; Vascular valves, e.g. venous valves; Heart implants, e.g. passive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or the heart muscle;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sation [TMR] devices; Valves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2442Annuloplasty rings or inserts for correcting the valve shape; Implant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a native heart valve
    • A61F2/2445Annuloplasty rings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valve annulus
    • A61F2/2448D-shaped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24Heart valves ; Vascular valves, e.g. venous valves; Heart implants, e.g. passive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or the heart muscle;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sation [TMR] devices; Valves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2442Annuloplasty rings or inserts for correcting the valve shape; Implant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a native heart valve
    • A61F2/2445Annuloplasty rings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valve annul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20/00Fixations or connections for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20/0008Fixation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prostheses to the body
    • A61F2220/0016Fixation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prostheses to the body with sharp anchoring protrusions, e.g. barbs, pins, spik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30/00Geometry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30/0063Three-dimensional shapes
    • A61F2230/0067Three-dimensional shapes conic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30/00Geometry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30/0063Three-dimensional shapes
    • A61F2230/0091Three-dimensional shapes helically-coiled or spirally-coiled, i.e. having a 2-D spiral cross-se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瓣环成形术装置,包括形成盘绕结构的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以及相应的第一保持单元和第二保持单元,第一支撑环在过渡段上过渡到第二支撑环,过渡段适于布置在心脏瓣叶的连合处,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在基本上垂直于中心轴线的相应的第一线圈平面和第二线圈平面中延伸,过渡段至少部分地沿着中心轴线弯曲,使得第一线圈平面在过渡段处沿着中心轴线与第二线圈平面分开一定距离。

Description

瓣环成形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心脏瓣膜修复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定位在心脏瓣膜环处的瓣环成形术装置(诸如瓣环成形术环或螺旋)以及修复有缺陷的心脏瓣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患病的二尖瓣和三尖瓣经常需要置换或修复。二尖瓣和三尖瓣小叶或支撑腱索可能退化和弱化,或者瓣环可能扩张,这导致瓣膜渗漏。二尖瓣和三尖瓣的置换和修复经常借助于瓣环成形术环来进行,瓣环成形术环用于减小瓣环的直径,或以任意其它方式改变瓣环的几何形状,或在瓣膜置换或修复过程期间作为一般的支撑结构进行辅助。瓣环成形术环通常植入在心脏瓣膜的瓣环周围。
现有技术的瓣环成形术植入物的问题是实现心脏瓣膜处的正确定位并将植入物固定在正确位置。用于瓣环成形术植入物的缝合装置具有的缺点是,使得难以在正确的位置缝合,从而导致缝合强度不足,并且还导致过程非常耗时,这增加了患者的风险。此外,缝合装置对于基于导管的过程常常不够紧凑。使用夹子来定位瓣环成形术植入物也是挑战,特别是当植入将被定位在心脏瓣膜的任一侧上的螺旋环时。这种植入物的固定不足会导致创伤性影响,因为固定结构必须确保装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处于正确位置。由此,现有技术中的另外问题是在心脏瓣膜的瓣环处实现可靠的固定。瓣环成形术植入物旨在起作用数年,因此在这方面对于长期稳定性是关键的。
上述问题可能对患者和健康护理系统具有可怕的后果。患者风险增加。
因此,改进的瓣环成形术植入物或装置将是有利的,特别是允许避免更多的上述问题和折衷,并且特别允许确保瓣环成形术装置在植入阶段期间的牢固固定,除了较不复杂的过程和提高的患者安全性之外,还允许长期起作用。有关的方法也将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示例优选地寻求通过提供根据所附专利权利要求的装置来单独或以任意组合减轻、缓和或消除诸如以上所识别的本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缺陷、缺点或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瓣环成形术装置,包括:形成盘绕结构的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其中,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布置为围绕中心轴线的线圈,其中,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被构造为布置在心脏瓣膜的原生心脏瓣叶的相对侧上,第一支撑环在过渡段上过渡到第二支撑环,其中,过渡段适于布置在心脏瓣叶的连合处,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在基本上垂直于中心轴线的相应的第一线圈平面和第二线圈平面中延伸,过渡段至少部分地沿着中心轴线弯曲,使得第一线圈平面在过渡段处沿着中心轴线与第二线圈平面分开距离(d1)。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修复有缺陷的心脏瓣膜的方法,包括:将瓣环成形术装置的第二支撑环定位在心脏瓣膜的心室侧上;以及将瓣环成形术装置的第一支撑环定位在心脏瓣膜的心房侧上,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作为围绕中心轴线的线圈布置在心脏瓣膜的原生心脏瓣叶的相对侧上。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被定位为使得第一支撑环在定位于心脏瓣叶的连合处的过渡段上过渡到第二支撑环。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在基本上垂直于中心轴线的相应的第一线圈平面和第二线圈平面中延伸。过渡段至少部分地沿着中心轴线弯曲,使得第一线圈平面在过渡段处沿着中心轴线与第二线圈平面分开一定距离。
本发明的另外示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其中,用于第一方面的特征可以针对第二方面和后续方面来实施,反之亦然。
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提供了瓣环成形术装置在心脏瓣膜处的便利定位。
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提供了瓣环成形术装置在心脏瓣膜处的便利固定。
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提供了瓣环成形术装置固定到目标部位时间较短。
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提供了固定瓣环成形术装置的长期作用和位置。
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提供了降低的损伤心脏的解剖结构(诸如瓣环或瓣叶)的风险。
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提供了瓣环成形术装置在狭窄解剖结构中的更牢固的植入。
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对心脏瓣膜的解剖结构的改进的适应性的瓣环成形术装置。
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提供了一种在心脏瓣膜处具有增加的保持力的瓣环成形术装置。
应强调的是,术语“包括/包含”在用于本说明书中时,用于指定所叙述特征、整数、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部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添加。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实现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特征以及优点将参照附图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被阐明,附图中:
图1a以立体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处于松弛的第一状态;
图1b以立体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处于移位的第二状态;
图2a以侧视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处于松弛的第一状态;
图2b以侧视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处于移位的第二状态;
图3以侧视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瓣环成形术装置被定位在瓣叶上方和下方;
图4以侧视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瓣环成形术装置处于伸展构造;
图5a至图5b以俯视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
图6以立体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
图7a至图7b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的第一支撑环或第二支撑环的横截面,其具有附接的保持单元;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修复有缺陷的心脏瓣膜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以俯视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
图10以俯视图且从图9中的视图的瓣环成形术装置的相对侧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
图11a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在图10中的横截面A-A处的细节;
图11b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在图10中的横截面B-B处的细节;
图11c以图11a中的细节的放大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的细节;
图12以图10沿着竖直方向Y的侧视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
图13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的来自图12中的视图的细节;
图14以图10沿着竖直方向Y的侧视图且从与图12相对的一侧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
图15以图10沿着水平方向X的侧视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
图16以立体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
图17a以俯视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
图17b以俯视图且从图17a中的视图的瓣环成形术装置的相对侧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
图18a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在图17a中的横截面A’-A’处的细节;
图18b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在图17a中的横截面B’-B’处的细节;
图19a以图17a沿着竖直方向Y的侧视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
图19b以图17a沿着竖直方向Y的侧视图且从与图19a相对的一侧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
图20a至图20c以立体图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瓣环成形术装置;以及
图21a至图21d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图20a至图20c中的瓣环成形术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具体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全面且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例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使用的术语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提及同样的元件。
下面的描述集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实施例适用于心脏瓣膜植入物,诸如瓣环成形术环。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该应用,而是可以应用于许多其它瓣环成形术植入物和心脏瓣膜植入物,包括例如置换瓣膜和其它医疗可植入装置。
图1a示意性地例示了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示例,包括: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其适于作为线圈(即螺旋形状)布置为围绕中心轴线103的盘绕构造,如图1a例示。至少当在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材料的松弛状态(即没有外力作用于装置100)时,装置100被布置为盘绕构造。线圈形状的装置100具有两个自由端116、116’。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以及相应的自由端116、116’被构造为布置在心脏瓣膜的原生心脏瓣叶301的相对侧上,如例如图3的侧视图例示。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环101可以布置在心脏瓣膜的心房侧,第二支撑环102可以布置在心室侧(第二支撑环102也在图5a-b的俯视图中用虚线示出,其中瓣叶已经被省略)。第二支撑环102用虚线例示,并且在这些示例中布置在心脏瓣膜的心室侧上,而第一支撑环101布置在心脏瓣膜的心房侧上(用实线示出)。第一支撑环101由此可以沿着心脏瓣膜的在心房侧上的瓣环延伸。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连接以形成线圈形或螺旋形环,作为整体连续环。如图5a-b示意性例示,线圈在其连合302、302’处延伸穿过瓣膜开口。由此,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在植入状态下时也可以呈现盘绕构造。如下面进一步解释的,装置100可包括形状记忆材料,使得装置100在(在暂时限制在导管的细长构造中之后)从导管(未示出)输送到目标部位之后重新呈现盘绕构造。图4是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在处于这种细长的伸展状态时的示意图。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即瓣环成形术植入物100)可以包括形状记忆材料(诸如NiTiNol)或者另一种合适的生物相容性合金,该合金可以在热处理过程中热定型成限定的形状(即在没有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处于限定的松弛形状),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可以在第一支撑环101与第二支撑环102之间(即,利用平行于中心轴线103作用的力)心脏瓣叶301的组织。
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可以可选地包括保持单元104、104’,如在例如图1a-b、图16的立体图和图2-4、图12、图14、图19a-b的侧视图以及图7a-b以及图11a-b、图18a-b的截面视图(即,沿着第一环101和第二环102延伸的纵向111观察)中示意性地例示的。图1a-b示出了多个保持单元104、104’布置在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上的示例。图4中的示例示出了处于细长的伸展构造的装置100,例如,当被限制在导管中时布置的装置100。然而,如上所述,当从导管释放时,装置100呈现盘绕形状,于是保持单元104、104’可接合心脏瓣膜的心房侧和心室侧的组织,如图3例示且如下进一步所述。保持单元104、104’被构造为接合瓣膜的组织并将装置100锚固在瓣膜处。第一支撑环101可以包括第一保持单元104,并且第二支撑环102可以包括第二保持单元104’。
第一支撑环101在过渡段120上过渡到第二支撑环102,如图12、图16、图19a、图20a-c、图21a-d例示。过渡段120适于布置在心脏瓣叶的连合302、302’处,例如图5b例示的连合302’处。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在基本上垂直于中心轴线103的相应的第一线圈平面101’和第二线圈平面102’中延伸。过渡段120可以至少部分地沿着中心轴线103弯曲,使得第一线圈平面101’在过渡段120处沿着中心轴线102(即,沿着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与第二线圈平面102’分开距离(d1)。具有其中线圈平面101’、102’局部地移位距离(d1)并且位于对应于连合302、302’的位置的这种过渡段120提供了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到瓣膜的相对侧的解剖结构的改进的适应,特别是当心脏搏动时。由于分开距离(d1)而在过渡段120处具有线圈平面101’、102’中的逐步下降、或支撑环101、102的“S形”或“Z形”提供了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在连合302、302’处的更好的接合。即,使移动的瓣叶在连合302、302’处牵拉任何支撑环101、102的风险最小化,因为由于移位(d1)(即,由相邻支撑环101、102形成的线圈的增大的节距或上升的局部段120),心房侧上的第一支撑环101的第一线圈平面101’在过渡段120处在缩短的距离上过渡到第二支撑环102的第二线圈平面102’。这意味着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可以更好地符合瓣膜靠近连合302、302’的两个相对侧。由此,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可以以更安全的方式固定在瓣膜处,同时使脱位的风险最小化。过渡段120的位置可以根据连合302、302’、第一/第二支撑环101、102延伸穿过瓣叶而变化。由此,与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的其余部分相比,过渡段120可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103的增加的斜率或节距。
在一个示例中,过渡段120的长度可大致对应于自由端116、116’之间的偏移距离117,如图16、图17a、图19a中示意性地例示。在一个示例中,可在第一支撑环101形成基本上一个完整的环之后布置过渡段120,如图20c例示。
过渡段120可至少部分地沿着径向(R)弯曲,其中,径向(R)垂直于中心轴线103,使得过渡段120朝径向(R)凹入。图17a-b和图20b例示了过渡段120朝向径向(R)的这种凹形弯曲或“C形弯曲”的示例。这提供了进一步改善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与靠近连合302、302’的瓣膜解剖结构的接合。在连合302、302’处在移动的瓣叶与任何支撑环101、102之间具有不利的力传递或摩擦的风险被最小化。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可以沿着瓣环尽可能远地延伸,同时延伸穿过连合302、302’,对瓣膜运动的影响最小,因为过渡段120的凹形弯曲允许适应连合302、302’比瓣环更靠近中心轴线103的解剖结构。由此,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可以以进一步改进的方式固定在瓣膜处,同时使长期脱位的风险最小化。
如上文关于例如图12、图16、图17a-b、图19a、图20a-c、图21a-d所述的具有过渡段120的有利特征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其具有改进的到组织中的锚固,在松弛状态(图1a-b)下也没有下文讨论的移位(d)。在松弛状态下没有移位(d)的情况下,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具有与图1b中的图相对应的松弛状态。在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包括保持单元104、104’的情况下,保持单元104、104’在松弛状态下指向彼此的方向,在松弛状态下没有下面讨论的移位(d)。因此,如贯穿本公开描述的过渡段120提供了本发明的单独方面。
第一支撑环101可以包括第一后弓部113和第一前部114。第二支撑环101可以包括第二后弓部113和第二前部114。第一后弓部113和第二后弓部113’可以适于符合心脏瓣膜的后侧,即沿着后小叶,具有弓形延伸。第一前部114和第二前部114’可以各具有更直的延伸或至少具有比弓形后侧113、113’更少弯曲的延伸。这在例如图5b、图9、图10、图16、图17a、图20a-c中例示。第一前部114和第二前部114’由此可以适于符合心脏瓣膜的前侧,即沿着前小叶。
第一前部114和/或第二前部11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弯曲以形成相应的凹形段123、123’,其朝向径向(R)凹入,其中,径向(R)垂直于中心轴线103,如例如图17a和图20c中示意性地例示的。这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对瓣膜及其瓣环的解剖结构的适应性。由于可以最小化对自然心脏瓣膜运动的干扰,因此实现了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更牢固的附接以及植入的长期可靠性。
第一前部114可沿着径向(R)从第二前部114’移位一定距离(l1),使得第二前部114’的至少一部分比第一前部114从中心轴线103延伸的半径(r)更大,如图9、图11a、图17a、图18a、图20c中示意性例示的。由此,当第一支撑环101布置在心房侧上并且第二支撑环102布置在心室侧上时,第二支撑环102的第二前部114’与第一支撑环101的第一前部114相比将以更大的半径从中心轴线103延伸。这也在图3中例示。在心室侧上具有较大半径的第二支撑环102提供了瓣膜组织在主动脉-间隔壁处的有效夹紧,由此提供了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更牢固的锚固。
如例如图9、图11b、图17a、图18b、图20c示意性地例示的,第一后弓部113可以从第二后弓部113’沿着径向(R)移位距离(l2)。径向(R)垂直于中心轴线103。第一后弓部113与第二后弓部113’之间的偏移提供了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在尺寸减小的后瓣环上的改进的固定,由此提供了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更有效的锚固。由此,第一后弓部113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后弓部113’相比可以以更大的半径(R)从中心轴线103延伸,如图9、图11b、图17a、图18b、图20c所示。图11a-b、图18a-b中的轴线103’平行于中心轴线103。具有与心室侧的第二支撑环102的后弓部113’相比沿着心房侧的后弓部113在径向上以更大的半径延伸的第一支撑环101提供了对心室侧的瓣膜周围的解剖结构的改善的接合,由此提供了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更牢固的锚固和与原生小叶和腱索的更少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促进腱索的弯曲。
然而,在另一示例中,应当理解,第二后弓部113’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后弓部113相比可以以更大的半径(r)从中心轴线103延伸。
如关于图9、图11、图17、图18、图20c所述的具有移位距离(l1、l2)的有利特征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其具有改进的到组织中的锚固,在松弛状态(图1a-b)下也没有下文讨论的移位(d)。即,在松弛状态下没有移位(d)的情况下,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具有与图1b中的图相对应的松弛状态。由此,移位距离(l1、l2)也提供本发明的单独方面。
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可具有分开距离(d),并且可沿着中心轴线103彼此相对移动,使得分开距离(d)是可变的。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包括弹性形状记忆材料,并可沿着中心轴线103从如图1a例示的松弛的第一状态移动到如图1b例示的移位的第二状态。第一状态由此可对应于形成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的材料的限定的热定型形状。在第二状态下,第一环和第二环被迫移动到移位位置,在该移位位置处,第一环和第二环沿着轴线103(图1b)移位它们的相对位置。由此,可以存在从第二状态朝向第一状态的弹性偏置。由此,当移位到第二状态以从相对侧夹紧瓣叶时,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努力呈现第一状态。在图1b中,第一支撑环101将努力朝向第二支撑环102移动,反之亦然,因为在图1a中的热定型松弛形状中,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具有反向的相对位置,其中第一支撑环101在第二支撑环102下方。如果去除作用在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上的力,则后者将由此朝向彼此移动并经过彼此,使得呈现图1a中的反向的相对位置。当第一环101和第二环102在第二状态下布置在瓣叶的相对侧时,具有如上所述的松弛形状的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的反向布置提供了瓣膜组织上的增大的压缩力,如在图3中进一步看到的。增大的压缩力提供了瓣环成形术装置在心脏瓣膜处的更牢固、稳固且可靠的锚固。这为患者提供了短期和长期的改善的功能和安全性。由此,可以在较少的时间内并且以改进的控制来完成植入过程。便于将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牢固定位在心脏瓣膜的相对侧。图20a-c和图21a-d是另一示例的示意图,其中,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的一段在松弛状态下具有反向位置,如第二支撑环102的反向段124例示,以便沿着前部114、114’提供增大的压缩力。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具有松弛的第一状态,其中,第一支撑环101与第二支撑环102之间的距离(d)基本上为零。
再次转到图1a-b,如果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包括保持单元104、104’,那么在第一状态下,第一保持单元104从第一支撑环101沿远离第二支撑环102的方向延伸,如图1a例示。进一步地,在第一状态下,第二保持单元104’从第二支撑环102沿远离第一支撑环101的方向延伸,如图1a例示。在第二状态下,第一保持单元104从第一支撑环101沿朝向第二支撑环102的方向延伸,如图1b所示。进一步地,在第二状态下,第二保持单元104’从第二支撑环102沿朝向第一支撑环101的方向延伸。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由此在所述相对两侧产生保持力。保持单元104、104’从两个相对侧指向第一支撑环101与第二支撑环102之间的瓣膜组织。
如上所述,尽管如图9-19示意性例示的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示例示出了保持单元104、104’,其在远离彼此的相反方向上延伸,以适应从如图1a例示的松弛的第一状态到如图1b例示的移位的第二状态的变化,但是应当理解,在图9-19的示例中,保持单元104、104’可以布置在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上,以朝向彼此延伸。在后一种情况下,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的位置应当相对于中心轴线103反向。例如在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松弛状态下,图18b的示例中的第一支撑环101将替代地放置在第二支撑环102的右侧,即,使得位置相对于轴线103’移位。
如上所述,第一支撑环101可以适于布置在心脏瓣膜的心房侧,第二支撑环102可以适于布置在心脏瓣膜的心室侧,如图3例示。图5a-b示出了示意性的俯视图,其中,第二环102用虚线示出,第一环101用实线示出。在图5a的示例中,第一环101与第二环102之间的过渡点在表示为302的连合处,而在图5b的示例中,第一环101与第二环102之间的过渡点在表示为302’的连合处。图9-21示出了可以如图5b例示布置的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示例。
进一步关于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包括保持单元104、104’的示例,在瓣膜的两侧具有保持单元104、104’提供了增大保持力和强度,瓣环成形术装置100通过该保持力和强度固定在瓣膜处。保持单元104、104’由此可以从所提及的两侧接合组织,从而在径向上(即垂直于轴线103)产生强保持力。第一支撑件101和第二支撑件102从瓣膜的两侧夹紧组织,使得保持单元104、104’被迫进入组织中。保持单元104、104’可以提供根据期望甚至以减小的夹紧力来成形瓣环,因为保持单元104、104’可以提供由于所述保持力而在径向上固定瓣环的形状。这提供了短期和长期的更可靠的心脏瓣膜处的植入。
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可沿着轴线103在相反方向上延伸,如例如图1a和图1b中示意性地例示的。可以想到,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可以相对于轴线103以一定角度延伸,并且进一步地,前述角度可以沿着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的长度针对不同的保持单元104、104’而变化。该角度可以变化,使得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延伸,以沿着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的长度牢固地接合并刺入组织中。远离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延伸的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应被解释为也包含上述角度的变化。保持单元延伸的角度可以变化,如在下面的示例中进一步描述的。
在第一状态下,如上所述,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可在远离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的方向上逐渐变细,如图1a例示。由此,当第一环101和第二环102相对于彼此移位并以图1b中看到的形状引入心脏瓣叶的相对侧时,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具有反向位置,其中逐渐变细的形状指向相对的支撑环101、102,以接合夹在第一支撑环101与第二支撑环102之间的组织(图3)。
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可以呈锥形,如图7b的示例例示。这提供了进入组织的有效刺穿,同时切割量最小化,因为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逐渐变细至一点。由此,可以最小化组织损伤,同时提供了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的牢固锚固。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还可被成形为截锥,如图11c的示例例示。
保持单元104、104’可与第一支撑环101和/或第二支撑环102集成,如例如图3、图4、图11a-c、图18a-b中示意性地例示。通过使保持单元104、104’与第一环101和/或第二环102集成,可提供稳固的、较不复杂的且更容易实施的固定机构。如例如图3例示,多个保持单元104、104’可设置在相应的第一支撑件101和第二支撑件102上。各个单独的保持单元104、104’可以以短距离接合或刺入组织,以使对组织的损伤量最小。由所有保持单元104、104’产生的保持力和摩擦的总和仍可提供到组织中的强固定。由于各个单独的保持单元104、104’具有相对小的尺寸,所以疤痕愈合将是快速的。这提供了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非创伤性且仍然牢固的固定。因此,保持单元104、104’可以在跨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多个点处提供组织固定,导致每个固定点的力减小,并且不需要笨重的缝合装置或打结装置。还不存在冠状动脉闭塞或冠状窦穿孔的风险。因此,瓣环成形术装置100提供了操作的简易性以及比缝合更省时的过程。
第一支撑环101和/或第二支撑环102可由具有周向壁105的材料形成,周向壁105包围在第一支撑环101和/或第二支撑环102的纵向111上延伸的内部通道106。在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包括保持单元104、104’的情况下,后者可以延伸穿过周向壁105中的相应开口107,如图7a-b和图11a-c、图18a-b中示意性地例示的。由于周向壁105在开口107处提供的支撑,这提供了保持单元104、104’在第一支撑环101和/或第二支撑环102处的稳固固定。
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可延伸穿过内部通道106,如图7a-b中示意性地例示的。这提供了进一步提高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的固定的稳固性和强度。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可由内部通道106的与开口107相对的内表面109支撑,如图7a中示意性地例示的。
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可具有到内部通道106的与开口107相对的内表面109的相应附接点108。将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固定到内表面109提供了特别稳固的锚固。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可以焊接到相应的附接点108。周向壁105可具有包围内部通道106的管状形状。在一些应用中,具有由管状材料形成的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可提供抵靠组织的期望压缩力。在其它示例中,第一支撑环101和/或第二支撑环102可具有非圆形的横截面,如图20a-c、图21a-d中示意性地例示的。
在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包括保持单元104、104’的示例中,保持单元104、104’可以由周向壁105的材料形成。这可以提供特别稳固且坚固的保持单元104、104’以及用于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整体稳固的固定机构。保持单元104可以由第一支撑件101的材料形成。类似地,保持单元104’可以由第二支撑件102的材料形成。保持单元104、104’可以从周向壁108的材料切割成形。第一支撑件101和第二支撑件102可以集成并由一块连续的材料形成。因此,保持单元104、104’也可由这种材料形成。
保持单元104、104’可以切割来形成各种形状,用于优化进入组织的夹持力。保持单元104、104’可以通过不同的切割技术(诸如铣削或激光切割技术)形成。还可以想到,保持单元104、104’通过其它方法或通过由其它材料形成而固定或集成到相应支撑环101、102上。
第一前部114可包括第一多个104a第一保持单元104,第二前部114’可包括没有保持单元104’的光滑表面,如图18a示意性地例示。这提供了利用心房侧的第二前部114到组织中的牢固锚固,同时最小化了在心室内沿着第一前部114的组织损伤的风险。
第一后弓部113可以包括第二多个104p第一保持单元104,如例如图17a和图18b中的有关横截面B’-B’中示意性地例示的。第二多个104p第一保持单元104可在基本上平行于中心轴线103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变细。第一支撑环101上的第二多个104p第一保持单元104可由此沿着心房侧的后小叶平行于中心轴线103大致笔直地延伸到组织中。
第二后弓部113’还可以包括第二多个104p’第二保持单元104’,如例如图17b和图18b中的有关横截面B’-B’中示意性地例示的。第二多个104p’第二保持单元可在基本上平行于中心轴线103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变细。即,第一后弓部113和第二后弓部113’上的保持单元104p、104p’可以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中心轴线103。这提供了到瓣膜解剖结构的牢固固定。
转到图11a-b和图16中的示例,第一前部114可包括第一多个104a第一保持单元104。第一多个104a第一保持单元可沿与中心轴线103形成第一角度(va)的第一方向104A逐渐变细,如图16和图11a中的有关截面A-A中示意性地例示。在一个示例中,图9-16中的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处于前述松弛的第一状态。即,如在例如图11a和图16中看到的,保持单元104a、104a’在彼此远离的方向上延伸,而在移位的第二状态下,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将移位,使得它们的相对位置移位,并且保持单元104a、104a’朝向彼此延伸。然而,在另一个示例上,如上所述,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在松弛状态下没有反向。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103以角度(va)延伸的第一多个104a第一保持单元104在一些应用中提供了在心房侧的前小叶处到组织中的改进的锚固。
第一方向104A可以朝向中心轴线103至少部分地径向内延伸,即,如图11a中示意性地指示的相反方向(R)。第一多个104a第一保持单元104可以以径向向内的角度夹持到组织中,由此在一些过程中可以使由径向向内作用在第一支撑环101上的力引起的脱位的风险最小化。
第一后弓部113可以包括第二多个104p第一保持单元104,如例如图16和图11b中的有关横截面B-B中示意性地例示的。第二多个104p第一保持单元104可在基本上平行于中心轴线103延伸的第二方向104P上逐渐变细。第一支撑环101上的第二多个104p第一保持单元104可由此沿着心房侧的后小叶平行于中心轴线103大致笔直地延伸到组织中。具有后弓部113上的直的保持单元104p和前部114上的成角度的保持单元104a的组合在一些过程和解剖结构中提供了到组织中的有效但便利的锚固。
第二前部114’可包括第一多个104a’第二保持单元104’,如例如图16和图11a中的有关横截面A-A示意性地例示。第一多个104a’第二保持单元可沿与中心轴线103形成第二角度(va’)的第二方向104A’逐渐变细。第二方向104A’可以朝向径向(R)至少部分地径向外延伸,如图11a所示。径向(R)垂直于中心轴线103。第二支撑环102将在移位的第二状态下布置在心室中,由此第一多个104a’第二保持单元104’将以径向向外的第二角度(va’)沿着前小叶延伸到心室侧的组织中。这在一些过程中提供了到主动脉间隔壁中的有效锚固。在一个示例中,具有径向向内成角度的第一支撑环101的前部114上的保持单元104a和径向向外成角度的第二支撑环101的前部114’上的保持单元104a’的组合提供了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在瓣膜100的相对侧上的有效锚固和保持。
第二后弓部113’还可以包括第二多个104p’第二保持单元104’,如例如图16和图11b中的有关横截面B-B中示意性地例示的。第二多个104p’第二保持单元可在基本上平行于中心轴线103延伸的第二方向104P’上逐渐变细。即,第一后弓部113和第二后弓部113’上的保持单元104p、104p’可以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中心轴线103。
第一前部114和第二前部114’可以包括保持单元104、104’,其布置成与二尖瓣的“三锥区域”相邻,与连合302、302’相邻。在这些区域处夹持和固定到组织中提供了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到心脏瓣膜的稳固且牢固的锚固。保持单元104、104’可以沿着第一前部114和/或第二前部114’的至少一部分均匀地隔开,如图16和图17a例示。固定点的这种均匀分布提供了到组织的可靠锚固,从而使局部压力峰值的风险最小化。然而,应当理解,各个保持单元104、104’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化,以将锚固瓣环成形术装置100优化到不同的解剖结构。第一前部114和/或第二前部114’可分别具有5至6个保持单元104、104’。第一后部113和/或第二后部113’可分别具有6至8个保持单元104、104’。这可以提供特别有效的到组织的固定,同时最小化整个组织穿透。然而,应当理解,保持单元104、104’的数量可以变化,以将锚固瓣环成形术装置100优化到不同解剖结构和不同尺寸的瓣膜。在一个示例中,保持单元104、104’的长度在0.5-1.5mm的范围内。在另一个示例中,保持单元104、104’的长度在0.8-1.2mm的范围内,诸如1.0mm,这可以提供特别有利的到组织中的固定,同时易于经由递送导管部署。
关于图9-19描述的保持单元104、104’的有利特征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其具有到组织中的便利的锚固,在松弛状态下也没有前述的移位(d)。即,在这种情况下,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具有与图1b中的图相对应的松弛状态。即保持单元104、104’在松弛状态下指向彼此的方向。由此,保持单元104、104’的形状和定位也提供了本发明的单独方面。
如上所述,第一支撑环101可以包括第一后弓部113,并且第二支撑环包括第二后弓部113’。第一后弓部113和第二后弓部113’可以适于符合心脏瓣膜的后侧。第一后弓部113和第二后弓部113’可以由中间前部114分开。尽管已经参照图11a和图16的示例描述了在前部114、114’上具有保持单元104、104’的优点,但是可以想到,前部114可以包括光滑表面,如上面关于18中的示例所述。即,光滑表面可以没有保持单元104、104’。图4中例示了另外示例,示出了处于伸展构造的环101、102。保持单元104、104’由此可以布置在相应的第一后弓部113和第二后弓部113’上。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可以布置成从前部114朝向相应的第一后弓部113和第二后弓部113’具有偏移距离115。由此,前部114可以包括没有保持单元104、104’的光滑表面。即,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可以布置成从前部114朝向相应的第一后弓部113和第二后弓部113’具有偏移距离115。可以改变偏移距离114以针对具体情况优化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第一支撑件101可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保持单元104,且第二支撑件102可具有在相反方向上延伸的保持单元104’。
第一保持单元104的位置可相对于第二保持单元104’在径向(垂直于轴线103)上偏移。由此,尽管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两者都可在竖向上延伸,但避免了使第一保持单元104与第二保持单元104’接合的风险,否则这种风险可能导致完全穿透瓣膜组织。这可以通过具有不同直径的支撑环101、102和/或通过将第一保持单元104和第二保持单元104’布置成从相应的支撑环101、102的相对侧延伸来实现。
应当理解,在一个示例中,仅第一支撑环101或第二支撑环102可包括保持单元104、104’。在另外的示例中,瓣环成形术装置100不包括任何保持单元104、104’,如图20a-c、图21a-d例示。在图20a-c、图21a-d的示例中,由于过渡段120,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的曲率或位置可以被仔细地调整以适应解剖结构,从而在没有保持单元104、104’的情况下也提供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固定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撑环101和/或第二支撑环102可具有非圆形的横截面,如图20a-c、图21a-d中示意性地例示的。第一支撑环101和/或第二支撑环102可由实心材料形成,而没有可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内部通道106。具有非圆形形状提供了增大处于盘绕构造的第一环101与第二环102之间的压缩力,同时保持第一环101和第二环102的紧凑的横截面轮廓。横截面的侧面的尺寸可以变化,以便提供支撑环101、102的优化的抗弯性。横截面可以基本上是矩形的。
横截面可以沿着第一支撑环101和/或第二支撑环102的纵向111变化。沿着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的长度(即,沿着纵向111)改变侧面(例如,矩形的边)的前述尺寸允许沿着纵向111改变环101、102的柔性,并且被定制为适应围绕心脏瓣膜的瓣环的不同解剖位置。这提供了更好地适应组织的运动,其在瓣环的局部段可以更大,而其它段可以具有增大的刚性,用于第一支撑环101与第二支撑环102之间的更强的夹紧效果。由此,可以提供装置100的更牢固且稳固的定位,并且改善长期功能。变化的横截面也提供了优化关于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递送和定位阶段的灵活性。例如,当插入递送导管时经受最大弯曲运动的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的部分(诸如连合段113’b、113’c)(参见例如图20c)可具有增加柔性的横截面,例如通过在支撑环101、102弯曲的方向上具有减小的面积和/或减小的宽度。
图20a-c、图21a-d是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另外示例的示意图,其包括过渡段120,提供了如上文关于图1-19所述的有利益处。
第二前部114’可以包括与第一线圈平面101’和第二线圈平面102’平行延伸的反向段124。反向段124和第二后弓部113’在第一支撑环101的关于中心轴线103的方向的相对侧上延伸,如例如图21d的侧视图和图20b的立体图示意性地例示。当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布置在心脏瓣膜的相对侧时,使第二前部114’的一段升高到第一支撑环101上方(即如图20b例示的第一前部114上方)提供了沿着前部114、114’增大压缩力。当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定位在心脏瓣膜处、第二支撑环102布置在心房侧时,反向段124在被迫移动到心脏瓣膜处的适当位置时将被向下推动,即,与图20b中的中心轴线103的方向相反。由此,前部114’也将被放置在心脏瓣膜的心房侧。在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松弛状态下具有反向段124意味着第二前部114’将努力朝向松弛形状,不受外力影响,如图20b例示。第二前部114’的反向段将由此努力到达相对于中心轴线103在第一前部114上方的位置(如图20b所示)。当瓣环成形术装置100被植入时,这将导致沿着反向段124以及在第一前部114与第二前部114’之间的瓣膜组织上的压力增加。这提供了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在心脏瓣膜处的更牢固的固定。
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具有相应的第一自由端116和第二自由端116’,其被构造为布置在原生心脏瓣叶的相对侧上,如上所述。在一个示例中,反向段124在前过渡段125上过渡到第二支撑环102的自由端116’,如图21d的侧视图和图20b的立体图示意性地例示。前过渡段125至少部分地沿着中心轴线103弯曲,使得第二支撑环102的自由端116’相对于中心轴线103的方向布置在第一支撑环101的与第二后弓部113’相同的一侧上。使自由端116’与中心轴线103的方向相反地从反向段凹入提供了对心脏瓣膜解剖结构的进一步改进的适应性。例如,通过具有这种前过渡段125,自由端116’可定位成坐落在子环凹槽中。前过渡段125可布置在第一前部114和第二前部114’的在朝向自由端116’的方向上的端部,如图20b例示。第二支撑环102可以包括自由端116’,其在线圈平面101’、102’的平面中朝向第一支撑环101的自由端116弯曲,如图20a-b进一步例示的。第二支撑环102可以由此在第二前部114’之后弯曲,即与连合的位置相邻。在一个示例中,前过渡段125在沿自由端116’的方向朝向第二前部114’的端部布置,使得在第二前部114’之后的第二支撑环102的基本上整个弯曲部分相对于中心轴线103的方向布置在第一支撑环101的与第二后弓部113’相同的一侧。这在一些示例中提供了对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周围解剖结构的改进的配合。
第二前部114’可包括第二前过渡段126,其中,第二支撑环102在沿着中心轴线103的方向上弯曲,以形成反向段124的逐步上升曲线,如图20b例示。反向段124朝向自由端116’的逐步下降的曲线因此可以由上述前过渡段125形成。关于图20a-c、图21a-d描述的反向段124和前过渡段125、126的有利特征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其在没有上述过渡段120的情况下也具有到组织中的更强的保持。反向段124由此也提供本发明的单独方面。
在图20a-c、图21a-d的示例中,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的长度基本上形成两个完整的环。这在一些示例中提供了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到心脏瓣膜的改进的锚固。在一些情况下,如关于图6所述的偏移距离117可能是有利的。
第二后弓部113’可包括中央后拱部113’a、以及另外在中央后拱部113’a的任一侧上的第一连合段113’b和第二连合部113’c,如图20c和图21c-d中示意性地例示的。第一支撑环101在过渡段120上过渡到第一连合段113’b,并且第二连合段113’c连接到第二前部114’。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撑环101与中央后拱部113’a之间沿着中心轴线103的分开距离(d2)小于第一支撑环101与第一连合段113’b和第二连合段113’c中的任一个之间的分开距离(d1、d3)。图21c的侧视图是示意图,示出了与沿着第一连合段113’b和第二连合段113’c中的任一个的距离(d1、d3)相比减小的第一支撑环101与第二支撑环102之间的距离(d2)。这提供了第一支撑环101与第二支撑环102之间沿着中央后拱部113’a的改进的压缩。由此,可以便于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固定。同时,在第一连合段113’b和第二连合段113’c处的较大的分开距离(d1、d3)可以提供对心脏瓣膜连合解剖结构处的组织的更可靠的配合,例如,如上关于在过渡段120处具有分开距离(d1)所述。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连合段113’b与第一支撑环101之间的分开距离(d1)大于第二连合段113’c与第一支撑环101之间的分开距离d3。图21c示出了这种增大的分开距离(d1)的示例。因此,如上关于过渡段120所述,这提供了对解剖结构的改进的配合,其中,第一支撑环101延伸穿过连合并且过渡到心脏瓣膜的相对侧上的第二支撑环102。在一个示例中,分开距离d2和d3可以基本上相同。
关于图21b-c、图21a-d描述的分开距离(d1、d2、d3)之间的关系的有利特征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其在没有前述的反向段124的情况下也具有到组织中的更牢固的锚固。由此,分开距离(d1、d2、d3)也提供本发明的单独方面。
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可具有相应的自由端116、116’,如图6例示。自由端116、116’可以被构造为布置在原生心脏瓣叶的相对侧上。两个自由端116、116’可以以周边偏移距离117彼此移位,该距离117在线圈平面118中延伸,如图6中示意性地例示的。线圈平面118基本上平行于由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形成的线圈的环形周边119,并且垂直于轴线103。因此,当处于盘绕构造时,线圈平面118对应于由装置100的环形周边119跨越的平面。两个自由端116、116’之间的周边偏移距离117由此大致垂直于中心轴线103延伸。这意味着,当装置100以植入状态定位在心脏瓣膜的瓣环周围时,两个自由端116、116’将沿着瓣膜的平面分离。在瓣膜的平面中具有这种偏移117(导致第一或第二支撑环101、102的长度减小)在可能存在干扰瓣膜运动的风险的一些解剖结构中可能是有利的。在图6的示例中,偏移117沿着前部114延伸。在另一示例中,诸如图16和图17a示意性地例示,偏移117的长度减小,并且替代地沿着后弓部113的一部分延伸。这进一步与在前部114、114’中的至少一个上具有保持单元104、104’相结合在一些应用中提供了当组织沿着两个前部114、114’夹紧时到组织的增强的锚固强度。在该示例中,第一环与第二环101、102之间的压缩力也可以施加到与连合302、302’相邻的瓣膜的“三锥”区域上。在图16和图17a的示例中,第一环和第二环101、102的总圆周可以是大约710度。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去除偏移117,以使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具有完整的720度的圈,例如,如图20a-c、图21a-d的示例中例示。
近端连接器元件121可以固定到第一支撑环101的自由端116。图13中的示例示出了连接器元件121,其包括用于与递送导管互锁的孔口。不同类型的连接器元件可以设置在自由端116处。第二支撑环102的远端116’可成形有钝头,以降低损伤组织的风险,参见图12。
公开了一种修复有缺陷的心脏瓣膜的方法200。方法200在图8中结合图1-7和图9-21示意性地例示。描述步骤的顺序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并且可以想到,步骤的顺序可以根据特定的过程而变化。方法200包括:201,将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第二支撑环102定位在心脏瓣膜的心室侧上。方法200还包括:202,将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第一支撑环101定位在心脏瓣膜的心房侧上。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作为围绕中心轴线103的线圈布置在心脏瓣膜的原生心脏瓣叶的相对侧上。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被定位为使得第一支撑环101在定位于心脏瓣叶的连合302、302’处的过渡段120上过渡到第二支撑环102。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在基本上垂直于中心轴线103的相应的第一线圈平面101’和第二线圈平面102’中延伸。过渡段120至少部分地沿着中心轴线103弯曲,使得第一线圈平面101’在过渡段120处沿着中心轴线103与第二线圈平面102’分开一定距离(d1)。方法200提供了如上文关于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和图1-21所讨论的有利益处。由于对心脏瓣膜处的周围解剖结构的改进的适应性和第一支撑环101与第二支撑环102之间增大的压缩力,方法200允许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在心脏瓣膜处的便利锚固,而不需要应用缝线、夹子或其它外部紧固装置。
上面已经参照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除了上述之外的其他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同样是可能的。本发明的不同特征和步骤可以以与所述组合不同的组合来组合。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专利权利要求来限制。更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本文所述的全部参数、尺寸、材料以及构造意指为示例性的,并且实际参数、尺寸、材料和/或构造将取决于使用本发明示教的特定应用。

Claims (18)

1.一种瓣环成形术装置(100),包括:
第一支撑环(101)和第二支撑环(102),形成盘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布置为围绕中心轴线(103)的线圈,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被构造为布置在心脏瓣膜的原生心脏瓣叶(301)的相对侧上,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在过渡段(120)上过渡到所述第二支撑环,其中,所述过渡段适于布置在所述心脏瓣叶的连合(302、302’)处,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相应的第一线圈平面(101’)和第二线圈平面(102’)中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过渡段至少部分地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弯曲,使得所述第一线圈平面在所述过渡段处沿着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线圈平面分开一定距离(d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适于布置在所述心脏瓣膜的心房侧,并且所述第二支撑环适于布置在所述心脏瓣膜的心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所述过渡段至少部分地沿着径向(R)弯曲,所述径向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103),使得所述过渡段朝向所述径向凹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包括第一后弓部(113)和第一前部(114),
所述第二支撑环包括第二后弓部(113’)和第二前部(114’),
所述第一后弓部和所述第二后弓部适于符合所述心脏瓣膜的后侧,并且所述第一前部和所述第二前部适于符合所述心脏瓣膜的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前部(114)和/或所述第二前部(114’)的至少一部分弯曲,以形成相应的凹形段(123、123’),所述凹形段朝向径向(R)凹入,所述径向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103)。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前部(114)沿着径向(R)从所述第二前部(114’)移位一定距离(l1),使得所述第二前部(114’)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前部(114)相比从所述中心轴线(103)以更大的半径(r)延伸,所述径向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103)。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后弓部(113)沿着径向(R)从所述第二后弓部(113’)移位一定距离(l2),所述径向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1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后弓部(113)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后弓部(113’)相比以更大的半径(r)从所述中心轴线(103)沿所述径向(R)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前部(114’)包括与所述第一线圈平面和所述第二线圈平面平行延伸的反向段(124),其中,所述反向段和所述第二后弓部(113’)在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关于所述中心轴线(103)的方向的相对侧上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具有被构造为布置在所述原生心脏瓣叶的相对侧上的相应的第一自由端(116)和第二自由端(116’),所述反向段在前过渡段(125)上过渡到所述第二支撑环的所述自由端,
其中,所述前过渡段至少部分地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弯曲,使得所述第二支撑环的所述自由端(116’)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103)的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环的与所述第二后弓部(113’)相同的一侧上。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后弓部(113’)包括:
中央后拱部(113’a);以及
在所述中央后拱部的任一侧上的第一连合段(113’b)和第二连合段(113’c),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在所述过渡段上过渡到所述第一连合段(113’b),并且所述第二连合段(113’c)连接到所述第二前部(114’),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与所述中央后拱部之间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分开距离(d2)小于所述第一支撑环与所述第一连合段和所述第二连合段中的任一个之间的分开距离(d1、d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合段(113’b)与所述第一支撑环之间的分开距离(d1)大于所述第二连合段(113’c)与所述第一支撑环之间的分开距离(d3)。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包括第一保持单元(104),并且所述第二支撑环包括第二保持单元(104’),其中,所述第一保持单元和所述第二保持单元沿着轴向在相反方向上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具有分开距离(d)并且能够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相对彼此移动,以改变所述分开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包括弹性形状记忆材料,并且能够沿着所述中心轴线从松弛的第一状态移动到移位的第二状态,由此,在所述第一状态下:
所述第一保持单元从所述第一支撑环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环的方向延伸,并且
所述第二保持单元从所述第二支撑环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环的方向延伸,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
所述第一保持单元从所述第一支撑环沿朝向所述第二支撑环的方向延伸,并且
所述第二保持单元从所述第二支撑环沿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环的方向延伸,
由此,在使用中,当移位到所述第二状态以从所述相对侧夹紧所述瓣叶时,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努力呈现所述第一状态,并且所述第一保持单元和所述第二保持单元在所述相对的两侧产生保持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保持单元和所述第二保持单元呈锥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包括第一后弓部(113)和第一前部(114),
所述第二支撑环包括第二后弓部(113’)和第二前部(114’),
所述第一后弓部和所述第二后弓部适于符合所述心脏瓣膜的后侧,并且所述第一前部和所述第二前部适于符合所述心脏瓣膜的前侧,
其中,所述第一前部(114)包括第一多个(104a)保持单元(104),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前部(114’)包括没有保持单元的光滑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瓣环成形术装置,所述第一后弓部(113)包括第二多个(104p)第一保持单元,所述第二多个第一保持单元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103)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变细,
其中,所述第二后弓部(113’)包括第二多个(104p’)第二保持单元(104’),并且所述第二多个第二保持单元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103)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变细。
18.一种修复有缺陷的心脏瓣膜的方法(200),包括:
将瓣环成形术装置(100)的第二支撑环(102)定位(201)在所述心脏瓣膜的心室侧上;
将所述瓣环成形术装置的第一支撑环(101)定位(202)在所述心脏瓣膜的心房侧上,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作为围绕中心轴线(103)的线圈布置在所述心脏瓣膜的原生心脏瓣叶的相对侧上,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被定位为使得所述第一支撑环在定位于所述心脏瓣叶的连合(302、302’)处的过渡段(120)上过渡到所述第二支撑环,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相应的第一线圈平面(101’)和第二线圈平面(102’)中延伸,其中,所述过渡段至少部分地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弯曲,使得所述第一线圈平面在所述过渡段处沿着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线圈平面分开一定距离(d1)。
CN202080050584.7A 2019-07-11 2020-07-13 瓣环成形术装置 Pending CN1143405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72750P 2019-07-11 2019-07-11
US62/872,750 2019-07-11
PCT/EP2020/069804 WO2021005246A1 (en) 2019-07-11 2020-07-13 Annuloplasty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0562A true CN114340562A (zh) 2022-04-12

Family

ID=71741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0584.7A Pending CN114340562A (zh) 2019-07-11 2020-07-13 瓣环成形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491008B2 (zh)
EP (1) EP3996630A1 (zh)
CN (1) CN114340562A (zh)
WO (1) WO20210052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9178A1 (en) * 2022-01-19 2023-07-27 Hvr Cardio Oy Annuloplasty device
EP4400077A1 (en) * 2023-01-15 2024-07-17 HVR Cardio Oy Annuloplast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9696B1 (en) * 2000-07-06 2002-07-16 Paul A. Spence Annuloplasty devices and related heart valve repair methods
US6974476B2 (en) * 2003-05-05 2005-12-13 Rex Medical, L.P. Percutaneous aortic valve
US7935145B2 (en) 2001-05-17 2011-05-03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Annuloplasty ring for ischemic mitral valve insuffuciency
US7367991B2 (en) * 2001-08-28 2008-05-06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Conformal tricuspid annuloplasty ring and template
EP1432369B1 (en) * 2001-08-31 2008-02-27 Mitral Interventions Apparatus for valve repair
US6805710B2 (en) * 2001-11-13 2004-10-19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Mitral valve annuloplasty ring for molding left ventricle geometry
FR2858543B1 (fr) * 2003-08-08 2006-02-03 Assist Publ Hopitaux De Paris Anneau aortique et ancillaire pour sa pose
CA2552857A1 (en) * 2003-12-04 2005-06-23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Inc. Aortic valve annuloplasty rings
US7942927B2 (en) * 2004-03-15 2011-05-17 Baker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Treating valve failure
US7294148B2 (en) * 2004-04-29 2007-11-13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Annuloplasty ring for mitral valve prolapse
US7951196B2 (en) * 2004-04-29 2011-05-31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Annuloplasty ring for mitral valve prolapse
US20060100697A1 (en) * 2004-11-10 2006-05-11 Casanova R M Shape memory annuloplasty ring and holder
US20060247491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Vidlund Robert M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eart valve treatment
US20070244555A1 (en) * 2006-04-12 2007-10-18 Medtronic Vascular, Inc. Annuloplasty Device Having a Helical Anchor and Methods for its Use
EP2124825B1 (en) * 2007-01-26 2018-10-24 Medtronic, Inc. Annuloplasty device for tricuspid valve repair
US20090287303A1 (en) * 2008-05-13 2009-11-19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Physiologically harmonized tricuspid annuloplasty ring
US9011530B2 (en) * 2008-12-22 2015-04-21 Valtech Cardio, Ltd. Partially-adjustable annuloplasty structure
CA2812007C (en) * 2010-08-31 2016-06-21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Physiologic tricuspid annuloplasty ring
EP2591755A1 (en) * 2011-11-12 2013-05-15 Medtentia International Ltd Oy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fixation of a medical device
AU2013213888B2 (en) * 2012-01-31 2017-08-10 Mitral Valve Technologies Sarl Mitral valve docking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9687346B2 (en) * 2013-03-14 2017-06-27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Multi-stranded heat set annuloplasty rings
CN105407838A (zh) * 2013-06-05 2016-03-16 Lc疗法有限公司 瓣环成形术装置
US10052198B2 (en) * 2013-08-14 2018-08-21 Mitral Valve Technologies Sarl Coiled anchor for supporting prosthetic heart valve, prosthetic heart valve, and deployment device
JP2017527373A (ja) * 2014-09-08 2017-09-21 メドテンティア・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リミテッド・オサケユキチュアMedtentia International Ltd Oy 弁輪形成インプラント
US10016272B2 (en) * 2014-09-12 2018-07-10 Mitral Valve Technologies Sarl Mitral repair and replace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EP3068311B1 (en) * 2014-12-02 2017-11-15 4Tech Inc. Off-center tissue anchors
JP6932772B2 (ja) * 2016-09-15 2021-09-08 カーディアック・インプランツ・エルエルシー 心臓弁輪の絞扼および心臓弁輪上へのリングの設置
US10925597B2 (en) * 2016-12-29 2021-02-23 Medtentia International Ltd Oy Medical securing device for securing an object with a securing member
EP3476366B1 (en) 2017-10-27 2020-12-16 Medtentia International Ltd Oy Annuloplasty implant
US20210177596A1 (en) 2017-10-27 2021-06-17 Medtentia International Ltd Oy Annuloplasty implant
CA3087730C (en) * 2018-01-08 2022-10-18 Medtentia International Ltd Oy Annuloplast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05246A1 (en) 2021-01-14
EP3996630A1 (en) 2022-05-18
US11491008B2 (en) 2022-11-08
US20230105943A1 (en) 2023-04-06
US20220202570A1 (en)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38026B2 (en) Annuloplasty implant
EP2649964B1 (en)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a heart valve
EP2072027B1 (en) pre-annuloplasty device and method
US8784479B2 (en) Method of replacing native heart valve tissue
US11234818B2 (en) Annuloplasty device
US20230105943A1 (en) Annuloplasty Device
US20230255771A1 (en) Annuloplasty device
US11737876B2 (e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shaping a valve annulus
US20220257378A1 (en) Annuloplasty Device
US20220218480A1 (en) Annuloplasty Implant System
WO2023139178A1 (en) Annuloplast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