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8968U - 一种用于捕捞环的对接装置及递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捕捞环的对接装置及递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8968U
CN217488968U CN202123237324.1U CN202123237324U CN217488968U CN 217488968 U CN217488968 U CN 217488968U CN 202123237324 U CN202123237324 U CN 202123237324U CN 217488968 U CN217488968 U CN 217488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hole
ring
fishing ring
f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373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刚
徐亚鹏
虞奇峰
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373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8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8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8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捕捞环的对接装置及递送系统,其中对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连接芯丝;第一连接件能够设置于捕捞环的近端,第二连接件能够设置于用于递送捕捞环的输送管的远端,二者的纵向截面呈S形且能够互相卡接,用于在递送捕捞环时对其在输送管的轴向上进行限位;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轴心方向设有通孔,所述连接芯丝能够穿置于两个通孔,用于在递送捕捞环时对其在输送管的径向上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对捕捞环进行再次对接以调整其锚定位置,提高了医生术中的操作灵活性,节省手术操作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捕捞环的对接装置及递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脏术用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捕捞环的对接装置及递送系统。
背景技术
心脏包括四个泵腔,分别为左心房和右心房以及左心室和右心室,每个泵腔都具有控制其单向流出的瓣膜。其中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是二尖瓣(mitral valve),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即严密关闭房室口,防止血液逆流入左心房;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是三尖瓣(tricuspid valve),当右心室收缩时,挤压室内血液冲击三尖瓣使其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入右心房。
功能完善的二尖瓣或三尖瓣能够保证在心脏周期中保持正确的血液循环,但是在瓣膜的叶瓣因为疾病而无法达到完全接触(接合)的时候,就会发生二尖瓣反流(MR)或三尖瓣反流(TR);另一方面,异常的心脏结构也可能是反流的原因,并且这两个过程可因“协同作用”而加速异常的心脏功能。
目前,标准的心脏瓣膜反流治疗的通常需要选择外科手术的方式,标准的外科修复或替换操作需要开心手术、使用心肺旁通术、以及心脏停止术,由于这些外科手术的侵入性质,死亡、中风、出血、呼吸问题、肾脏问题、以及其他并发症都很多见,因此患者往往会因为高风险而拒绝或被判定为不适合进行传统的开放手术。
近年来,由于主动脉瓣置换术成功推进,激发了对经导管二尖瓣/三尖瓣置换治疗反流的探索。但是二尖瓣/三尖瓣置换在诸多方面要比主动脉置换困难的多,比如二尖瓣空间结构上并非传统的圆形状、二尖瓣/三尖瓣具有更复杂的组织结构(瓣环、瓣叶、腱索、乳头肌)、二尖瓣/三尖瓣要比主动脉大,并且在形状上要更细长、二尖瓣/三尖瓣瓣叶质地软,相比于主动脉瓣狭窄或钙化,二尖瓣/三尖瓣无法为置换瓣膜提供良好的固位,同时由于当心室收缩时,心室中的压力会急剧上升,如果置换瓣膜未能在瓣环处建立足够的锚定则会发生移位风险。因此,有效的进行二尖瓣/三尖瓣置换治疗反流,不仅要承受来自二尖瓣/三尖瓣大的周期性载荷,更重要的是建立稳定和坚固的锚定。
为了增强原生瓣叶提供给瓣膜支架的径向支撑力,使瓣膜支架牢固固定在瓣叶处,通常需要在瓣叶的外部增加一个捕捞环,捕捞环能够将瓣叶和支撑架环抱在一起。但是传统捕捞环的植入过程比较复杂,尤其是捕捞环的固定与释放的过程,往往不能适应手术中出现的反复性,当出现捕捞环形状无法与瓣叶轮廓相配合时,无法对捕捞环进行再次对接以调整其锚定位置,使得捕捞环和瓣膜支架在心动周期中可能会发生相互移位,存在瓣膜移位的风险,造成治疗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捕捞环的对接装置及递送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捕捞环的对接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能够连接于捕捞环近端;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卡槽及第一卡体,第一卡槽的凹面与第一卡体的凸面平滑过渡,凹面曲线与凸面曲线连接呈S形;沿第一卡体的轴心方向设有第一通孔;
-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能够连接于用于输送捕捞环的输送管的远端;第二连接件设有与第一卡体及第一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卡槽及第二卡体,第二卡槽的凹面与第二卡体的凸面平滑过渡,凹面曲线与凸面曲线连接亦呈S形;沿第二卡体的轴心方向设有第二通孔;
-连接芯丝,连接芯丝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
第一卡体能够卡接于第二卡槽中,第二卡体能够卡接于第一卡槽中,使得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用于在递送捕捞环时对其在输送管的轴向进行限位;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应,使得连接芯丝能够由第二通孔穿入至第一通孔中,用于在递送捕捞环时对其在输送管的径向上进行限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横截面呈直径相同的圆形,使得捕捞环与输送管对接后能够平滑地通过导引导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卡槽与第一卡体形成的曲面曲率为2-3R,第二卡槽与第二卡体形成的曲面曲率为1.5-2R。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内径相同,使得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卡接时,第一通孔能够与第二通孔相对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固定件,第一连接件能够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捕捞环的近端;固定件包括连接部及加强部,连接部呈筒状与第一连接件的远端固定,加强部呈笼状与捕捞环的近端固定;
-同轴件,同轴件嵌套于固定件的连接部内,同轴件的轴心处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相连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同轴件焊接或粘接于固定件的连接部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同轴件和固定件的材料相同,均由生物相容性金属或具备显影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包括镍钛合金、不锈钢或添加有硫酸钡的注塑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加强部的远端呈连续的V形,用于加强对捕捞环的固定。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递送系统,包括第二连接件及连接芯丝,还包括操作手柄、旋转件及输送管,其中:
操作手柄包括头端、尾端及贯穿两端的递送通道;
旋转件安装于递送通道内,并能够在递送通道内前进及回撤;
输送管固定于操作手柄的头端,第二连接件固定于输送管的远端;
连接芯丝沿轴向固定于旋转件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递送通道内设有内螺纹,旋转件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旋转件通过与操作手柄螺纹连接实现其轴向移动,并带动连接芯丝轴向移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旋转速度调节按钮,旋转速度调节按钮呈环状设置于旋转件上,用于调节旋转件的移动速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旋转速度调节按钮包括按钮上盖、按钮下盖、第一调节弹簧及第二调节弹簧;按钮上盖及按钮下盖均呈Ω形,二者合抱于所述操作手柄上,且二者通过第一调节弹簧及第二调节弹簧相连。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按钮上盖及按钮下盖内均设有与旋转件相匹配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对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连接芯丝,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捕捞环的近端及用于递送捕捞环的输送管的远端,二者的纵向截面呈大致的、可相互卡接的S形,在二者卡接后能够对捕捞环进行轴向上的限位;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内部都设有通孔,连接芯丝可以穿设于两通孔中,以对捕捞环进行径向上的限位。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接装置,不仅使得捕捞环在递送过程中更加稳定,还使得捕捞环的释放更加便捷。与此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若捕捞环没有按照手术预期或患者二尖瓣/三尖瓣的实际结构锚定于合适的位置,通过该对接装置可以方便对捕捞环进行再次对接以调整其锚定位置,提高了医生术中的操作灵活性,节省手术操作时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递送系统,用于向心脏内递送输送管并释放捕捞环,该系统包括操作手柄、旋转件及输送管,通过旋转前述旋转件即刻实现对输送管前伸及回撤的精准操作,使得捕捞环的释放位置更加准确;进一步地,在操作手柄上还设置有旋转速度调节按钮,当按下后即可实现输送管的快速轴向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对接装置在未对接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对接装置在对接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与固定件、同轴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捕捞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捕捞环放置于二尖瓣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递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旋转速度调节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捕捞环10,输送管20,二尖瓣30;第一连接件40,第一卡槽41,第一卡体42,第一通孔43;第二连接件50,第二卡槽51,第二卡体52,第二通孔53;连接芯丝60;固定件70,连接部71,加强部72;同轴件80,凹槽81;操作手柄90,递送通道91,内螺纹92;旋转件100,外螺纹101;旋转速度调节按钮110,按钮上盖111,按钮下盖112,第一调节弹簧113,第二调节弹簧1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本文所述的,“S形”是指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为了进行轴向限位而呈类似于S形的结构,并非是绝对的S形;“连续的V形”是指第一连接件加强部的边缘为了增加与捕捞环近端的接触面积,而形成的大致呈带有棱角的波形结构,类似于连续的V形,而并非绝对或标准的V形;“Ω型”是指速度调节按钮的上盖和下盖为了能够合抱与操作手柄上并连接调节弹簧而设计的大致呈Ω形的机构,并非标准的Ω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的是,为了实现各自的功能,同时满足手术操作的要求,各结构具体的形状/尺寸/角度等可以做出适应性调整。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捕捞环的对接装置及递送系统,其中对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连接芯丝;第一连接件能够连接于捕捞环近端;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卡槽及第一卡体,第一卡槽的凹面与第一卡体的凸面平滑过渡,凹面曲线与凸面曲线连接呈S形;沿第一卡体的轴心方向设有第一通孔;第二连接件能够连接于用于输送捕捞环的输送管的远端;第二连接件设有与第一卡体及第一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卡槽及第二卡体,第二卡槽的凹面与第二卡体的凸面平滑过渡,凹面曲线与凸面曲线连接亦呈S形;沿第二卡体的轴心方向设有第二通孔;连接芯丝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中;第一卡体能够卡接于第二卡槽中,第二卡体能够卡接于第一卡槽中,使得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用于在递送捕捞环时对其在输送管的轴向进行限位;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应,使得连接芯丝能够由第二通孔穿入至第一通孔中,用于在递送捕捞环时对其在输送管的径向上进行限位。
实施例1
以二尖瓣植入为例,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用于捕捞环10的对接装置,用来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根据图1-图6,对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40、第二连接件50及连接芯丝60;第一连接件40设置于捕捞环10近端,第二连接件50设置于用于递送捕捞环10的输送管20的远端,连接芯丝60穿设于二者之中。具体而言,捕捞环10用于锚定植入二尖瓣30内的人工心脏瓣膜支架,其结构大致呈多段螺旋状,并定位于二尖瓣30外的腱索丛处,以防止支架在心动周期中发生移位;上述输送管20与捕捞环10近端相连,用于向前递送输送管20,待捕捞环10完全定位于二尖瓣30外后回撤连接芯丝60,以释放捕捞环10,如图6所示,最后植入并固定人工心脏瓣膜。其中人工心脏瓣膜支架在植入前处于收缩状态,通过自主膨胀、球囊扩张或机械扩张达到预定形状或尺寸,使得人工心脏瓣膜支架依靠捕捞环10及两者之间的组织,将瓣膜支架持续稳定的固位在适当位置,避免发生瓣膜移位的风险,但如果术中发现捕捞环10未处于合适的位置/形态,可能导致捕捞环10和瓣膜支架无法正常匹配造成支架的移位甚至手术失败,需要将输送管20与捕捞环10通过对接装置进行再次连接,以进一步调整捕捞环10位置或形态。
如图1-图5所示,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40通过固定件70固连于捕捞环10近端;具体地,所述固定件70包括连接部71及加强部72,连接部71呈管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0的远端固定,加强部72呈网笼状与捕捞环10的近端相固定。
优选的,连接部71与第一连接件40的内径、外径均相同,二者选择相同材料,并通过激光焊接或粘接进行固定;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固定件70与连接部71均使用生物相容性金属或是有显影性的高分子材料制作,如镍钛、不锈钢或添加有硫酸钡的注塑件等材料,优选使用镍钛合金材料,且二者通过激光焊接进行固定,由于二者内外径均相同,使得第一连接件40与固定件70可以平滑连接,避免了在对捕捞环10的递送过程中出现卡顿、受阻等情况。
优选的,加强部72的外径与连接部71保持一致,以保证二者连接后结构的平滑过渡,内径与捕捞环10近端的外径相同或略小,用于与捕捞环10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以增强二者间摩擦力,提高二者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加强部72由激光雕刻而成,其材质选择除锑、铋、镓能够冷缩的金属合金,用于制作时紧固的包裹捕捞环10近端,防止固定件70与捕捞环10松脱,具体地,加强部72选择与连接部71相同材质的金属材料,优选为镍钛合金,由于该材料在生产工序的冷却过程中具备冷缩的性质,且具备生物相容性,因此不仅可以用于固接捕捞环10,使用时也更加安全;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加强部72的远端边缘呈连续的V形或波浪形或正弦波形,如图4所示,以增大固定件70的加强部72与捕捞环10的接触面积,继而增大二者的固定强度,防止捕捞环10在推送过程中与输送管20脱节发生医疗事故。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40包括第一卡槽41及第一卡体42,二者的纵向截面呈S形曲面,可选的,曲面曲率为2-3R,其中,2R代表的曲率即为半径为2mm的圆所弯曲的程度;沿第一卡体42的轴心方向设有第一通孔43,第一通孔43用于穿设连接芯丝60并对捕捞环10进行径向的限位。
进一步地,为了确定手术过程中捕捞环10近端的准确位置,第一连接件40可以采用任何生物相容性金属或是有显影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优选为镍钛、不锈钢或添加有硫酸钡的注塑件,进一步优选为镍钛合金。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50包括第二卡槽51及第二卡体52,二者的纵向截面呈S形曲面,可选的,该曲面的曲率可为1.5-2R,优选的,且该S形曲面与上述第一连接件40中纵向截面的S形曲面相契合;沿第二卡体52的轴心方向设有第二通孔53,第二通孔53用于前进及回撤连接芯丝6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芯丝60由输送管20穿越第二连接件50、第一连接件40后可继续向远端推进,以穿入固定件70的连接部71中;在另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固定件70内部空间较大,连接芯丝60穿入后具有较大的可活动范围,因此在固定件70中部还嵌套有一个同轴件80,参考图4,所述同轴件80通过粘接或焊接固定,在同轴件80的轴心位置设有第三通孔,用于穿设连接芯丝60;优选的,同轴件80选用与固定件70相同的金属材料,以便于二者进行稳定的焊接;进一步地,在同轴件80的侧壁及固定件70侧壁的相对应位置设置有激光切割的凹槽81,不仅可以在制作时方便对位并焊接固定,还能够进一步地限制二者的相对移动,使得同轴件80与固定件70的连接的更加稳定、不易松动。
优选的,第一通孔43、第二通孔53及第三通孔的内径相同,使得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连接或释放时,连接芯丝60能够平滑的穿越三个通孔,保证手术的效率及安全;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43、第二通孔53及第三通孔的内径均稍大于连接芯丝60的外径,使得连接芯丝60既能够在其中自由滑移,还不至于活动空间太大导致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卡接后发生松动,而具体内径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术中实际需要做出调整,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为了保证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卡接后能够稳固的贴合,防止捕捞环10在递送过程中发生振动,导致放置位置不准确难以锚定人工心脏瓣膜支架,第一卡体42与第二卡槽51的形状相适配,使得第一卡体42能够卡接于第二卡槽51内;第二卡体52与第一卡槽41的形状相适配,使得第二卡体52能够卡接于第一卡槽41内。
由上述可知,第一卡体42的尺寸必须与第二卡槽51的尺寸相匹配,第二卡体52的尺寸必须与第二卡槽51的尺寸相匹配,因此第一卡体42与第二卡体52的尺寸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第一卡槽41的尺寸与第二卡槽51的尺寸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卡体42与第二卡体52的尺寸相同,第一卡槽41与第二卡槽51的尺寸相同,此方案可以使得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的适配性更强,即使更换不同型号的捕捞环10亦不影响对接装置的正常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S形”是指第一连接件40或第二连接件50的连接部71分为了进行轴向限位而呈类似于S形的结构,并非是绝对的S形,亦可以为两个半圆弧/半椭圆弧平滑过渡连接的形状或近似于正弦波的其他形状。
本实施例中,在将捕捞环10进行递送时,预先通过上述对接装置将输送管20与捕捞环10进行对接,二者通过导引导管到达二尖瓣30处进行对捕捞环10的释放,由于捕捞环10具有形状记忆性,待其释放完成后回撤连接芯丝60,捕捞环10发生弹性形变,使得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自动分离;若术中继续观察发现捕捞环10未处于预定位置,则前伸输送管20,使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对接,同时前伸连接芯丝60,使得输送管20与捕捞环10再次连接,以进一步调整捕捞环10位置或形态。
实施例2
仍以二尖瓣植入为例,参考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递送捕捞环10的递送系统,用于将捕捞环10输送至适当的位置,使其与植入的人工瓣膜支架稳定的相互配合,避免二者在心动周期中发生相互移位,降低手术失败的风险。
优选的,递送系统包括操作手柄90、旋转件100及输送管20,其中:
操作手柄90包括头端、尾端以及贯穿头尾的递送通道91,输送管20沿轴向固定于操作手柄90的头端,且输送管20与操作手柄90的连接处平滑过渡,在输送管20的远端固设有如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第二连接件50,第二连接件50与输送管20通过热缩、粘接等方式实现连接;优选的,在所述递送通道9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92,旋转件100的外壁设有与内螺纹92相匹配的外螺纹101,旋转件100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操作手柄90中,通过旋转件100的旋转,可以实现其在操作手柄90中的轴向移动;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捕捞环10递送的效率,可以适当增大内螺纹92及外螺纹101的螺距,医生在每次转动旋转件100时可以实现较大的前进或回撤距离;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若患者年龄较小或体质较差时,应适当减小内外螺纹101的螺距,以保证捕捞环10可以逐步向二尖瓣30处输送,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的是,内螺纹92与外螺纹101的螺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由设定,并非一成不变的,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其具体尺寸。
进一步地,在旋转件100轴心处开设有长孔,连接芯丝60的近端沿轴向固接于旋转件100的长孔中,二者过盈配合,并通过焊接或粘接加强固定;连接芯丝60的其余部分穿过操作手柄90穿置于输送管20中,通过旋转件100的轴向移动,即可带动所述连接芯丝60在输送管20中的前进与回撤。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操作手柄90的外壳上还安装有旋转速度调节按钮110,该旋转速度调节按钮110包括按钮上盖111、按钮下盖112、第一调节弹簧113和第二调节弹簧114,其中按钮上盖111与按钮下盖112呈Ω形,二者呈环状合抱于旋转件100上,按钮上盖111与按钮下盖112穿过操作手柄90的外壳露出,以方便按压,按钮上盖111与按钮下盖112沿径向向外延伸的支臂交错设置,第一调节弹簧113和第二调节弹簧114分别设置于按钮上盖111和按钮下盖112交错的支臂处,用于连接按钮上盖111和按钮下盖112,并提供一个径向向内的压力;优选的,在按钮上盖111和按钮下盖112的内壁均设有与旋转件100的外螺纹101相匹配的内螺纹92,而操作手柄90在此处不设有内螺纹92,以保证旋转件100可沿操作手柄90的递送通道91顺畅转动。
进一步地,旋转速度调节按钮110在初始状态下径向向内提供一均匀的压力,依靠按钮上盖111和按钮下盖112内壁与旋转件100的外螺纹101配合,使得旋转件100能够在操作手柄90的递送通道91内缓慢轴向移动,保证手术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当同时按下按钮上盖111和按钮下盖112,二者挤压第一调节弹簧113和第二调节弹簧114,在二者的弹性作用下按钮上盖111和按钮下盖112被径向向外顶开,并与旋转件100分离,使得旋转件100可以快速轴向移动,以满足术中的操作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递送系统在使用时,预先将输送管20远端与捕捞环10近端进行对接,并将连接芯丝60延伸至捕捞环10近端的同轴件80中,然后二者通过导引导管到达二尖瓣30处并开始放置捕捞环10,待捕捞环10放置完成后,施术者通过旋转操作手柄90上的旋转件100,将连接芯丝60缓慢回撤,完成捕捞环10的释放,或者按下操作手柄90上的旋转速度调节按钮110,连接芯丝60迅速回撤,使得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分离,完成捕捞环10的置放。若术中进一步需要再次连接捕捞环10,则施术者逆向旋转上述旋转件100,使得连接芯丝60前伸,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再次对接,以进一步调整捕捞环10位置或形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用于捕捞环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连接于捕捞环近端;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卡槽及第一卡体,所述第一卡槽的凹面及所述第一卡体的凸面平滑过渡,凹面曲线与凸面曲线连接呈S形;沿所述第一卡体的轴心方向设有第一通孔;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连接于用于输送捕捞环的输送管的远端;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卡体及所述第一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卡槽及第二卡体,所述第二卡槽的凹面与所述第二卡体的凸面平滑过渡,凹面曲线与凸面曲线连接亦呈S形;沿第二卡体的轴心方向设有第二通孔;
-连接芯丝,所述连接芯丝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
所述第一卡体能够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中,所述第二卡体能够卡接于第一卡槽中,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用于在递送捕捞环时对其在输送管的轴向上进行限位;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使得所述连接芯丝能够由所述第二通孔穿入至所述第一通孔中,用于在递送捕捞环时对其在输送管的径向上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横截面呈直径相同的圆形,使得捕捞环与输送管对接后能够平滑地通过导引导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体形成的曲面曲率为2—3R,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卡体形成的曲面曲率为1.5—2R。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相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卡接时,所述第一通孔能够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捕捞环的近端;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部及加强部,所述连接部呈筒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远端固定,所述加强部呈笼状与捕捞环的近端固定;
-同轴件,所述同轴件嵌套于所述固定件的所述连接部内,所述同轴件的轴心处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件焊接或粘接于所述固定件的所述连接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件和所述固定件的材料相同,均由生物相容性金属或具备显影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包括镍钛合金、不锈钢或添加有硫酸钡的注塑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的远端呈连续的V形,用于加强对捕捞环的固定。
9.一种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及连接芯丝,还包括操作手柄、旋转件及输送管,其中:
所述操作手柄包括头端、尾端及贯穿两端的递送通道;
所述旋转件安装于所述递送通道内,并能够在所述递送通道内前进及回撤;
所述输送管固定于所述操作手柄的头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输送管的远端;
所述连接芯丝沿轴向固定于所述旋转件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通道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旋转件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旋转件通过与所述操作手柄螺纹连接实现其轴向移动,并带动所述连接芯丝轴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速度调节按钮,所述旋转速度调节按钮呈环状设置于所述旋转件上,用于调节所述旋转件的移动速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速度调节按钮包括按钮上盖、按钮下盖、第一调节弹簧及第二调节弹簧;所述按钮上盖及所述按钮下盖均呈Ω形,且二者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弹簧及所述第二调节弹簧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上盖及所述按钮下盖内均设有与所述旋转件相匹配的内螺纹。
CN202123237324.1U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用于捕捞环的对接装置及递送系统 Active CN217488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7324.1U CN217488968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用于捕捞环的对接装置及递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7324.1U CN217488968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用于捕捞环的对接装置及递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8968U true CN217488968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37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37324.1U Active CN217488968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用于捕捞环的对接装置及递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8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42780A1 (en) Adjustable valve clip and valve clamping system
US11672659B2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catheter treatment of valvular regurgitation
US11534302B2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catheter treatment of valvular regurgitation
CN106344213B (zh) 一种非对称的心脏瓣膜假体
US7442207B2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cardiac valve regurgitation
EP3256077B1 (en) Valve replacement using rotational anchors
JP5198431B2 (ja) 螺旋アンカを有する弁形成装置
CN106061437B (zh) 用于经导管治疗瓣膜返流的系统和方法
CN113331995A (zh) 具有锁紧功能的锚钉、锚钉组件及缩环系统
US9861350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nchoring tissue
US20240033083A1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catheter treatment of valvular regurgitation
EP3654886A1 (en) A stented valve
CN113040978A (zh) 经导管锚钉植入装置及经导管锚钉植入系统
JP2022534021A (ja) 心臓弁デバイスのための送出システム
CN114424972A (zh) 一种自适应导引装置以及经导管治疗系统
JP2022531585A (ja) 弁輪を再形成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装置及び方法
WO2024067686A1 (zh) 二尖瓣夹合装置及二尖瓣夹合系统
CN212490011U (zh) 经导管途径的瓣膜缝线器械及其穿刺针
CN217488968U (zh) 一种用于捕捞环的对接装置及递送系统
CN212490254U (zh) 具有锁紧功能的锚钉、锚钉组件及缩环系统
CN109394392B (zh) 人工腱索植入系统
WO2023026113A1 (en) Systems for delivering prosthetics to treat a cardiac valve
WO2023029726A1 (zh) 具有穿线环的锚定组件、植入物及经导管缩环系统
CN211934428U (zh) 经导管锚钉植入装置及经导管锚钉植入系统
CN212490264U (zh) 一种可多点连续定位锚定的植入器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