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7164U - 电气箱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气箱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7164U
CN219627164U CN202320014921.8U CN202320014921U CN219627164U CN 219627164 U CN219627164 U CN 219627164U CN 202320014921 U CN202320014921 U CN 202320014921U CN 219627164 U CN219627164 U CN 219627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ole
pair
side wal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149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德财
吴自强
孙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149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7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7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7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气箱,包括箱体、连接器、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箱体包括侧壁,侧壁围合形成容纳腔,侧壁上设有通孔,通孔与容纳腔连通;连接器包括本体和对接部,本体与侧壁连接,对接部连接于本体,并贯穿通孔,第一密封件安装在本体与所述侧壁之间,第二密封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对接部与通孔之间,用于密封对接部与通孔之间的间隙。用以解决连接器与电气箱的密封问题。

Description

电气箱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气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箱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连接器作为传输电力或信号的元件,在电气箱中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连接器一般是安装在用电设备的电气箱的箱体侧壁上的,基于连接器传输电力及信号的特性,连接器需贯通电气箱的箱体侧壁,从而起到传输电气箱内外的电力及信号。
但是电气箱的实际使用工况复杂,外界水汽、腐蚀性气体、导电颗粒等异物通过箱体侧壁上贯穿的通孔进入电气箱后,一方面会对连接器的传输性能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会对电气箱内的电气件、电池、电连接件等零件产生影响,甚至引发短路、打火等问题,因此连接器与电气箱的密封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气箱及用电设备,用以解决连接器与电气箱的密封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箱,包括箱体、连接器、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箱体包括侧壁,侧壁围合形成容纳腔,侧壁上设有通孔,通孔与容纳腔连通;连接器包括本体和对接部,本体与侧壁连接,对接部连接于本体,并贯穿通孔,第一密封件安装在本体与所述侧壁之间,第二密封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对接部与通孔之间,用于密封对接部与通孔之间的间隙。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密封件填充在连接器与通孔之间的间隙内,可以降低外界水汽、腐蚀性气体、导电颗粒等异物直接与第一密封件接触的概率,避免第一密封件因长期接触外界异物而遭到腐蚀,从而提高连接器与电气箱密封的可靠性。另外,第二密封件置于对接部与通孔之间还可以构建二次密封,提高密封的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板体,板体位于侧壁远离容纳腔的一侧,部分第二密封件位于板体与侧壁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板体覆盖第二密封件,可以一定程度上限制第二密封件的位移,减少因第二密封件脱落、位移等原因导致的电气箱产品外观不一致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板体上设有第一避让孔,第一避让孔用于避让对接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避让孔,使板体避让对接部,方便对接部与外界设备、线束、端子、外部插接件等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用于固定连接本体和侧壁,板体上设有第二避让孔,第二避让孔用于避让所述固定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件,将本体固定到侧壁上,提高了连接器与侧壁连接的可靠性。在板体上设置第二避让孔避让固定件可以避免板体与固定件干涉,同时,使固定件暴露在板体外,方便固定件的拆卸更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板体朝向侧壁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连通于第一避让孔,并围绕第一避让孔设置,第一凹槽用于填充部分第二密封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可以为第二密封件提供填充区域,方便控制第二密封件的位置或压缩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板体朝向所述侧壁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连通于第一凹槽,并围绕第一凹槽设置;第二凹槽用于填充部分第二密封件,或者,第二凹槽用于填充第三密封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凹槽,可以构建第三密封区,进一步提高电气箱的密封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盖体,盖体用于覆盖对接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盖体可以对连接器的对接部进行防护,降低外界异物对连接器性能的影响,降低连接器的失效概率。同时降低操作人员误触的概率,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盖体连接于对接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盖体与对接部连接,可以提高盖体对对接部的防护性能,降低因工况变化导致盖体从对接部上脱落的概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盖体上设有第一锁止机构,对接部上设有第一对锁机构,第一锁止机构与第一对锁机构对锁,以连接盖体与对接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盖体和连接器的对接部通过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一对锁机构固定连接,方便盖体与连接器的对接部的固定以及拆卸。另外通过对锁和解锁操作,还可以降低操作员工误操作的机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对锁机构包括凸出对接部设置的第一限位凸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凸出盖体设置的第二限位凸台,第一限位凸台与第二限位凸台相互卡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实现与盖体的对锁,通过低成本实现盖体与对接部的连接,降低电气箱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对锁接机构还包括悬臂,悬臂的一端与对接部连接,悬臂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凸台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悬臂的变形及复位实现盖体与对接部的连接,使盖体的安装过程更方便,提高组装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盖体上还设有解锁机构,解锁机构被配置为解锁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一对锁机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解锁机构,可以实现解锁的防呆设计,减少因操作人员误操作导致的盖体与连接器解锁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解锁机构包括可变形部,可变形部与第一对锁机构对应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锁止机构间隔设置;可变形部被配置为受力变形后改变第一对锁机构的位置,以解锁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一对锁机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可变形部,并对可变形部施力实现盖体拔出的防呆设计,降低了操作人员误触拔出盖体的几率,提高了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气箱还包括盖体,盖体用于覆盖对接部,盖体与板体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盖体与板体连接,降低盖体从连接器上脱落的可能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盖体与板体相互抵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盖体与板体相互抵接,在盖体覆盖连接器的对接部的同时实现盖体对板体的施加压力,可以提高第二密封件的密封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盖体设有第二锁止机构,板体设有第二对锁机构,第二锁止机构与第二对锁机构对锁,以连接盖体与板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盖体和板体通过第二锁止机构和第二对锁机构实现连接,可以提高盖体与板体连接的可靠性,降低盖体从板体上脱落的可能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二锁止机构与第二对锁机构中的一者为卡槽,另一者为卡接部,卡接部卡接于卡槽以连接盖体和板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卡槽与卡接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互锁,制造难度低,可以节约制造工序及制造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气箱,电气箱用于传输信号或电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用电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气箱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电气箱的右视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气箱包含板体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板体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板体的正视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气箱包含板体、盖体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电气箱的爆炸图;
图10为图8中电气箱的正视图;
图11为图10中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C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如下:
车辆1000,电气箱10,控制器200,马达300
箱体11,侧壁110,容纳腔112,通孔113,连接器12,本体121,对接部122,第一对锁机构123,悬臂1231,第一限位凸台1232,第一密封件13,第二密封件14,板体15,第一避让孔151,第二避让孔152,第一凹槽153,第二凹槽154,第二对锁机构155,固定件16,盖体17,解锁机构170,可变形部1701,第一锁止机构171,第二限位凸台1711,第二锁止机构1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目前,电子科技产品广泛分布在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连接器作为传输电力或信号的元件,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汽车、电力传输、储能等领域。连接器是安装在用电设备的电气箱的箱体侧壁上的,基于连接器传输电力及信号的特性,连接器需贯通电气箱的箱体侧壁,从而起到将传输电气箱内外的电力及信号,因此电气箱上与连接器相连接的箱体侧壁上需有贯穿的通孔,连接器利用此通孔连通电气箱内外的电力及信号。
但是电气箱的实际使用工况复杂,外界水汽、腐蚀性气体、导电颗粒等异物通过箱体侧壁上贯穿的通孔进入电气箱后,一方面会对连接器的传输性能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会对电气箱内的电气件、电池、电连接件等零件产生影响,甚至引发短路、打火、爆炸等安全问题,因此连接器与电气箱的密封尤为重要。
为了解决连接器与电气箱的密封问题,本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连接器与电气箱之间压接密封件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密封作用,密封件可以降低外界水汽、腐蚀性气体、导电颗粒等异物进入电气箱的概率。然而发明人经过长期复杂工况模拟发现,由于密封件是阻挡外界水汽、腐蚀性气体、导电颗粒等异物进入电气箱的防线,因此密封件会长期与外界水汽、腐蚀性气体、导电颗粒等异物接触,从而遭到外界异物的腐蚀,进而引发密封失效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箱,包括箱体、连接器、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箱体包括侧壁,侧壁围合形成容纳腔,侧壁上设有通孔,连接器包括本体和对接部,本体与侧壁连接,对接部连接于本体,并贯穿通孔,第一密封件安装在本体与所述侧壁之间,第二密封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对接部与通孔之间,用于密封对接部与通孔之间的间隙。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密封件置于对接部与通孔之间,可以降低外界水汽、腐蚀性气体、导电颗粒等异物直接与第一密封件接触的概率,降低第一密封件因长期接触外界异物而遭到腐蚀的概率,从而提高了连接器与电气箱密封的可靠性。第二密封件置于对接部与通孔之间还可以构建二次密封,提高密封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气箱可以但不限用于车辆、船舶、储能柜、户外储能箱、电力控制柜等用电设备。可以使用具备本申请公开的电气箱制成该用电设备的电源系统、电力传输系统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用电设备的防护作用,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用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提升用电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电气箱作为电源或电控的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储能柜、储能箱等等。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用电设备为车辆1000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00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000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000的内部设置有电气箱10,电气箱10可以设置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气箱10可以用于车辆1000的供电,例如,电气箱10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00和马达300,控制器200可以与电气箱10的连接器12连接,用来控制电气箱10,电气箱10上的连接器12还可以与马达300连接,从而通过连接器12为马达300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000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气箱10不仅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00提供驱动动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箱10,如图2-4所示,包括箱体11、连接器12、第一密封件13和第二密封件14,箱体11包括侧壁111,侧壁111围合形成容纳腔112,侧壁111上设有通孔113,通孔113与容纳腔112连通;连接器12包括本体121和对接部122,本体121与侧壁111连接,对接部122连接于本体121,并贯穿通孔113,第一密封件13安装在本体121与所述侧壁111之间,第二密封件14的至少部分位于对接部122与通孔113之间,用于密封对接部122与通孔113之间的间隙。
电气箱10可以是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池系统,具体可以是电池箱、电池柜、家用储能箱、户外储能柜等各种电池系统。电气箱10还可以是用于与电池系统或用电系统连接的电力传输设备或控制设备等,例如电气箱10可以是充电桩、控制柜、高压盒、控制箱等设备。电气箱10还可以是用电系统,例如电气箱10可以是电脑、电动工具等。
箱体11通过侧壁111围合形成容纳腔112,容纳腔112可以用于容纳电子电气元件、电池、控制箱、管理系统等各种零件。箱体11可以对容纳的零件起到保护作用,箱体11上可以设置有挂载点,通过箱体11的挂载点可以将电气箱10安装于车辆、墙壁、集装箱等各种使用环境中。箱体11可以是钣金冲压箱体、型材折弯箱体、拼焊箱体、压铸箱体或塑壳箱体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做限定。
连接器12是用于电力或信号传输的元件,连接器12可以是用于高压电力传输的高压连接器12,也可以是用于低压信号传输的低压连接器12。
连接器12包括本体121和对接部122。本体121一方面将连接器12与箱体11的侧壁111连接,另一方面与对接部122连接,同时支撑对接部122。本体121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孔、卡扣、螺纹等用于与箱体11侧壁111连接的结构。本体121的主体部分可以是圆柱体,也可以是长方体等各种形状。如图4所示,本体121是位于箱体11的容纳腔112内,与箱体11的侧壁111靠近容纳腔1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本体121也可以是位于箱体11容纳腔112外,与箱体11的侧壁111远离容纳腔112的一侧固定连接。
箱体11的侧壁111设有通孔113,对接部122贯穿通孔113,其内设置用于传输电力或信号的端子、插针等导电件,对接部122的一端与容纳于电气箱10的电气元件电连接,另一端与外界设备、线束、端子、外部插接件等电连接,从而起到传输电气箱10内外电力及信号的作用。对接部122还可以设置有卡扣、螺纹、旋转槽、螺纹孔等方便与外界设备或外部插接件连接的结构。
第一密封件13位于本体121与侧壁111之间,用于密封本体121与侧壁111之间的间隙。降低外界水汽、腐蚀性气体、导电颗粒等异物通过本体121与侧壁111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纳腔112的概率。第一密封件13可以是密封胶、密封垫、密封条等,当第一密封件13为密封垫或密封条时,其可以是橡胶、PVC胶材、硅胶等材料制成的。第一密封件13可以在受到压力时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可以填充本体121与侧壁111之间的间隙。第一密封件13的截面可以是致密的,靠材料自身的特性发生弹性变形,第一密封件13的截面还可以是具有孔隙的,靠孔隙发生弹性变形。第一密封件13的截面形状多种多样,可以是规则的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也可以与本体121上第一密封件13的安装空间相配合,做成不规则的形状。第一密封件13围设在通孔113周边,绕通孔113设置一周圈。第一密封件13的形状可以是环形、框形等。可以是多段连接成的,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第一密封件13可以与本体121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零件。如图4所示,第一密封件13为围绕通孔113设置的框形密封圈,其截面为陀螺形,位于本体121与侧壁111之间,压缩后填充本体121与侧壁111之间的间隙。
第二密封件14可以是密封胶、密封垫、密封条等,优选第二密封件14为密封胶,用于填充通孔113与对接部122之间的间隙,成膜后的第二密封件14可以是干性附着型、干性可剥型、干性粘型、半干性粘弹型等多种类型的密封胶。第二密封件14的材料可以是橡胶、树脂、高分子复合材料等。
如图4所示,由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贯穿通孔113,通孔113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之间存在间隙,外界水汽、腐蚀性气体、导电颗粒等异物极易通过此间隙进入本体121与侧壁111之间,这些异物极易接触本体121与侧壁111之间的第一密封件13,长期接触导致第一密封件13腐蚀,进而导致密封失效。因此通过在通孔113与对接部122之间的间隙填充第二密封件14可以降低异物接触第一密封件13的概率,防止第一密封件13腐蚀。同时第二密封件14填充了异物接触第一密封件13的通道,还相当于构建了二次密封。第二密封件14为密封胶时可以直接注入到通孔113与对接部122之间的间隙内,也可以涂在通孔113或对接部122的周边,密封胶靠自身的流动性流入通孔113与对接部122之间的间隙。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密封件14填充在对接部122与通孔113之间的间隙内,可以降低外界水汽、腐蚀性气体、导电颗粒等异物直接与第一密封件13接触的概率,避免第一密封件13因长期接触外界异物而遭到腐蚀,从而提高连接器12与电气箱10密封的可靠性。另外,第二密封件14置于对接部122与通孔113之间还可以构建二次密封,提高密封的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电气箱10还包括板体15,板体15位于侧壁111远离容纳腔112的一侧,部分第二密封件14位于板体15与侧壁111之间。
板体15用于覆盖第二密封件14。板体15可以是塑料、金属、复合材料等材料制成的。其可以是厚度较小的薄片材,也可以是具有一定硬度的板材。板体15围设通孔113设置,可以是多块板体15拼接的,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板体15。
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发现,在安装第二密封件14时,受电气箱10的使用工况影响,第二密封件14容易脱落。另外在第二密封件14为密封胶时,由于密封胶位固化前的流动性以及通孔113形状复杂,胶量很难控制。为保证密封胶完全填充通孔113与对接部122之间的间隙,通常会填充过量的密封胶,进而会出现胶量过剩溢出,导致电气箱10外观不良以及外观不一致。甚至会导致过量的密封胶堆积后与外部插接件干涉的异常问题出现。如图5所示,在侧壁111远离容纳腔112的一侧设置板体15,板体15围绕通孔113设置,板体15可以覆盖溢出的密封胶。另外,还可以在板体15上涂胶,方便生产操作,控制涂胶轨迹,也便于板体15和侧壁111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板体15覆盖第二密封件14,可以一定程度上限制第二密封件14的位移,减少因第二密封件14脱落、位移等原因导致的电气箱10产品外观不一致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6所示,板体15上设有第一避让孔151,第一避让孔151用于避让对接部122。
第一避让孔151为板体15上的通孔,用于避让对接部122。第一避让孔151可以是与对接部122的外围轮廓的仿形的形状,也可以是规则的形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避让孔151,使板体15避让对接部122,方便对接部122与外界设备、线束、端子、外部插接件等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电气箱10还包括固定件16,固定件16用于固定连接本体121和侧壁111,板体15上设有第二避让孔152,第二避让孔152用于避让所述固定件16。
固定件16用于将连接器12的本体121固定在侧壁111上,固定件16可以是螺栓、螺母、铆钉、自攻螺钉、焊钉、卡扣、自穿刺铆钉、FDS螺栓等可以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形成紧固连接的机械零件。
第二避让孔152是板体15上的通孔,用于避让固定件16,第二避让孔152可以是与固定件16外轮廓仿形的形状,也可以是规则的形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件16,将本体121固定到侧壁111上,提高了连接器12与侧壁111连接的可靠性。在板体15上设置第二避让孔152避让固定件16可以避免板体15与固定件16干涉,同时,使固定件16暴露在板体15外,方便固定件16的拆卸更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7所示,板体15朝向侧壁111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153,第一凹槽153连通于第一避让孔151,并围绕第一避让孔151设置,第一凹槽153用于填充部分第二密封件14。
在板体15上设置第一凹槽153,第一凹槽153设置在板体15靠近侧壁111的一侧,沿板体15的厚度方向,朝向远离箱体11的侧壁111的一侧凹陷。第一凹槽153围绕第一避让孔151设置,其凹陷形成的面与第一避让孔151的孔壁相连,第一凹槽153用于填充部分第二密封件14。例如,当第二密封件14为密封胶时,可以是在第一凹槽153内填充密封胶后,将板体15压接在侧壁111上,通过对板体15施加压力,使第一凹槽153内的密封胶溢出到通孔113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密封胶填充通孔113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在通孔113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之间的间隙填充密封胶后,将板体15压在侧壁111上,从而将溢出侧壁111的密封胶压入到第一凹槽153中。再例如,当第二密封件14为密封垫时,可以在第一凹槽153内固定密封垫后,将板体15固定在侧壁111上。由于密封垫需要压缩至一定的压缩量后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第一凹槽153可以用于限制密封垫的压缩量,从而使密封垫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凹槽153,可以为第二密封件14提供填充区域,方便控制第二密封件14的位置或压缩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7所示,板体15朝向所述侧壁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154,第二凹槽154连通于第一凹槽153,并围绕第一凹槽153设置;第二凹槽154用于填充部分第二密封件14,或者,第二凹槽154用于填充第三密封件(图中未示出)。
第二凹槽154设置在板体15靠近侧壁111的一侧,沿板体15的厚度方向,朝向远离箱体11侧壁111的一侧凹陷。第二凹槽154凹陷形成的面与第一凹槽153的槽壁相连。第二凹槽154可以是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凹槽,也可以是如图6、7所示围绕第一凹槽153设置的连续的凹槽。可选的,第二凹槽154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153的深度。第二凹槽154用于填充部分第二密封件14,当第二密封件14为密封胶时,第二凹槽154可以用于填充从第一凹槽153溢出的密封胶,溢出的密封胶还可以构建成第三密封区。第二凹槽154还可以用于填充第三密封件,以构建第三密封区,第三密封件可以是密封垫、密封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凹槽154,可以构建第三密封区,进一步提高电气箱10的密封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9所示,电气箱10还包括盖体17,盖体17用于覆盖对接部122。
对接部122的一端与箱体11内的零件电连接,另一端与外界设备、线束、端子、外部插接件等电连接,若外界异物进入对接部122,会对连接器12的性能造成影响,甚至导致连接失效的问题。同时操作人员误触对接部122可能导致触电问题,因此需要盖体17对对接部122进行防护。
盖体17可以是塑料、复合材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其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盖体17可以固定在板体15上,也可与连接器12固定,或者固定在侧壁111上。盖体17的固定方式可以为可拆卸的,可以是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等方式。将盖体17拆卸后方便对接部122与外界设备等进行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盖体17可以对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进行防护,降低外界异物对连接器12性能的影响,降低连接器12的失效概率。同时降低操作人员误触的概率,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9所示,盖体17连接于对接部122。
盖体17与对接部122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两者通过过盈连接、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两者也可以是通过胶结、铆接等方式连接。
盖体17与对接部122连接,可以提高盖体17对对接部122的防护性能,降低因工况变化导致盖体17从对接部122上脱落的概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12所示,盖体17上设有第一锁止机构171,对接部122上设有第一对锁机构123,第一锁止机构与第一对锁机构123对锁,以连接盖体17与对接部122。
盖体17和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通过第一锁止机构171和第一对锁机构123固定连接,第一锁止机构171和第一对锁机构123两者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第一对锁机构123设置在连接器12上,其可以是卡槽、凸台、通孔、螺纹等结构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对锁机构123也可以设置在连接器12的本体121上。第一锁止机构171位于盖体17上,其可以是与第一对锁机构123配合连接的结构,例如卡扣、凹槽、销钉、螺纹等结构形式。第一锁止机构171可以设置在盖体17的外壁上,也可以设置在盖体17的内壁上,或者设置为与盖体17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锁止机构171与第一对锁机构123可以配置为对锁时有防呆设计,例如可以设计为对锁成功时发出机械碰撞的声音,或者设计对锁标记。第一锁止机构171与第一对锁机构123还可以配置为在解锁时有防呆设计,例如可以设计为通过旋转第一对锁机构123实现解锁,或者通过按压第一对锁机构123实现解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盖体17和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通过第一锁止机构171和第一对锁机构123固定连接,方便盖体17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的固定以及拆卸。另外通过对锁和解锁操作,还可以降低操作员工误操作的机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9-12所示,第一对锁机构123包括凸出对接部122设置的第一限位凸台1232,第一锁止机构171包括凸出盖体17设置的第二限位凸台1711,第一限位凸台1232与第二限位凸台1711相互卡接。
第一对锁机构123设置于对接部122,第一对锁机构123包括从对接部122凸出设置的第一限位凸台1232。第一限位凸台1232可以是凸出对接部122设置的柱体、圆台、卡钩等结构。第一锁止机构171包括凸出盖体17设置的第二限位凸台1711,第二限位凸台1711也可以是柱体、圆台、卡钩等结构。
当盖体17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完成对锁时,第二限位凸台1711与第一限位凸台1232错位设置从而实现相互卡接,以限制盖体17从连接器12上拔出。第一限位凸台1232与第二限位凸台1711可以通过盖体17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配置有螺纹等结构,可以实现旋转,从而实现两者的错位设置;第一限位凸台1232与第二限位凸台1711也可以通过盖体17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两者或其中一者设置有变形结构,从而实现两者的错位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凸台1232和第二限位凸台1711,实现盖体17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的对锁,通过低成本实现盖体17与对接部122的连接,降低电气箱10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9-12所示,第一对锁机构123还包括悬臂1231,悬臂1231的一端与对接部122连接,悬臂1231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凸台1232连接。
悬臂1231为可发生弹性变形的部分,第一限位凸台1232与悬臂1231连接,悬臂1231与第一限位凸台1232配合实现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与盖体17的对锁,在盖体17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连接时,第一限位凸台1232受到来自盖体17的外力,带动悬臂1231变形,实现盖体17朝向连接器12移动。在盖体17移动到预设位置后,盖体17对第一限位凸台1232的外力消失,悬臂1231复位,此时第一限位凸台1232在预设位置可以阻挡盖体17从连接器12上拔出。可选地,悬臂1231与第一限位凸台1232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悬臂1231的变形及复位实现盖体17与对接部122的连接,使盖体17的安装过程更方便,提高组装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9-12所示,盖体17上还设有解锁机构170,解锁机构170被配置为解锁第一锁止机构171和第一对锁机构123。
解锁机构170设置于盖体17上,用于解锁第一锁止机构171和第一对锁机构123。其可以是设置于盖体17上的拨片、按钮等开关类结构,也可以是设置于盖体17上的受力变形部,或者是设置于盖体17上的插销式、插拔式等可发生位移或可拆卸的零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解锁机构170,可以实现解锁的防呆设计,减少因操作人员误操作导致的盖体17与连接器12解锁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9-12所示,解锁机构170包括可变形部1701,可变形部1701与第一对锁机构123抵接,且与所述第一锁止机构171间隔设置;可变形部1701被配置为受力变形后改变第一对锁机构123的位置,以解锁第一锁止机构171和第一对锁机构123。
可变形部1701为可以发生弹性变形的部分,可以是弹性悬臂,或者是弹簧、按钮等弹性元件。在将盖体17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上拔出时,通过对可变形部1701施力,实现盖体17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解锁,从而将盖体17拔出。
第一锁止机构171与可变形部1701间隔设置,当第一锁止机构171的第二限位凸台1711用于限制盖体17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上拔出。当盖体17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完成对锁时,可变形部1701与第一限位凸台1232对应设置,可选地,可变形部1701与第一限位凸台1232相互抵接。当盖体17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解锁时,通过对可变形部1701施力,使可变形部1701变形,可变形部1701变形会对第一限位凸台1232施加力,带动悬臂1231变形,使第一限位凸台1232与第二限位凸台1711分开设置,实现盖体17与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的解锁,使盖体17可以从连接器12上拔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可变形部1701,并对可变形部1701施力实现盖体17拔出的防呆设计,降低了操作人员误触拔出盖体17的几率,提高了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9所示,电气箱10还包括盖体17,盖体17用于覆盖对接部122,盖体17与板体15连接。
盖体17和板体15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两者通过卡扣连接、螺纹连接。两者也可以是通过胶结、铆接等方式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盖体17与板体15连接,降低盖体17从连接器12上脱落的可能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9所示,盖体17与板体15相互抵接。
通过盖体17对板体15形成抵接时的作用力,用于实现板体15对侧壁111的作用力。例如,当第二密封件14为密封胶时,由于密封胶初始状态为可流动性的,其固化需要时间,而板体15与侧壁111的连接通过密封胶连接,为保证板体15与侧壁111连接的可靠性,需长时间对板体15施压,以达到密封胶的固化时间。在盖体覆盖对接部时,盖体与板体相互抵接,从而实现对板体15的施压,以使密封胶压平固化。当第二密封件14为密封垫时,密封垫需要达到一定压缩量以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在盖体覆盖对接部时,盖体与板体相互抵接,以使密封垫压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盖体17与板体15相互抵接,在盖体17覆盖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的同时实现盖体17对板体15的施加压力,可以提高第二密封件14的密封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9所示,盖体17设有第二锁止机构172,板体15设有第二对锁机构155,第二锁止机构172与第二对锁机构155对锁,以连接盖体17与板体15。
盖体17和板体15通过第二锁止机构172和第二对锁机构155连接,第二锁止机构172与第二对锁机构155两者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第二锁止机构172设置在盖体17上,其可以是卡槽、凸台、通孔、螺纹等结构形式。第二对锁机构155设置在板体15上,其可以是与第二锁止机构172配合连接的结构,例如卡扣、凹槽、销钉、螺纹等结构形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盖体17和板体15通过第二锁止机构172和第二对锁机构155实现连接,可以提高盖体17与板体15连接的可靠性,降低盖体17从板体15上脱落的可能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9所示,第二锁止机构172与第二对锁机构155中的一者为卡槽,另一者为卡接部,卡接部卡接于卡槽以连接盖体17和板体15。
卡槽与卡接部配合以连接盖体17和板体15,卡槽可以是孔、槽、凹陷部等结构形式,卡接部可以是凸出的球体、卡扣、圆柱等结构形式。例如图9所示,卡槽为设置在第二对锁机构155上的方形通孔,卡接部为设置在第二锁止机构172上的凸出的片体,卡接部上设置有倒角,可以方便卡接部卡入卡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卡槽与卡接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互锁,制造难度低,可以节约制造工序及制造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气箱10,电气箱10用于传输信号或电力。
用电设备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储能柜、储能箱等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12所示,连接器12设置在箱体11的侧壁111上,箱体11的侧壁111上设置有通孔113,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贯穿通孔113设置,连接器12的本体121设置在箱体11的侧壁111靠近容纳腔112的一侧,连接器12的本体121与箱体11的侧壁111通过螺栓相互连接。第一密封件13设置在本体121与箱体11的侧壁111之间,围绕通孔113设置,第一密封件13优选为密封条。板体15设置有第一避让孔151,第一避让孔151相对于侧壁111通孔113仿形设置,第二避让孔152为圆形,避让螺栓头,板体15上还设置有第一凹槽153,第一凹槽153内设置第二密封件14,第二密封件14优选为密封胶,在第一凹槽153涂胶后的板体15连接到箱体11的侧壁111上,对板体15施压使第二密封件14从第一凹槽153溢出到通孔113与对接部122之间的间隙内,实现密封。板体15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154,第一凹槽153内过量的胶水溢出到第二凹槽154内,降低从板体15边缘溢出到板体15外部的几率。连接器12还设置有盖体17,盖体17覆盖对接部122。盖体17和连接器12的对接部122通过第一锁止机构171和第一对锁机构123固定连接,第一锁止机构171和第一对锁机构123两者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第一对锁机构123设置于对接部122,从对接部122凸出设置,其包括悬臂1231和第一限位凸台1232,悬臂123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1232,第一限位凸台1232为圆台。第一锁止机构171设置于盖体17且包括第二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为凸出设置的半球体。盖体17还设置有解锁机构170,解锁机构170包括可变形部1701,通过对可变形部1701施力,实现盖体17与对接部122拆卸。盖体17还设有第二锁止机构172,板体15还设有第二对锁机构155,通过第二锁止机构172与第二对锁机构155对锁,将盖体17与所述板体15固定。第二锁止机构172为卡接部,第二对锁机构155为卡槽。盖体17和板体15通过凹槽和卡板的对锁实现相互抵接,在盖体17锁在对接部122上时,凹槽和卡板相互抵接,通过板体15对第二密封件14施压实现固化。

Claims (18)

1.一种电气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本体和对接部,所述本体与所述侧壁连接;所述对接部连接于所述本体,并贯穿所述通孔;
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在所述本体与所述侧壁之间;
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对接部与所述通孔之间,用于密封所述对接部与所述通孔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位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部分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板体与所述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用于避让所述对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侧壁,所述板体上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避让孔用于避让所述固定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朝向所述侧壁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连通于所述第一避让孔,并围绕所述第一避让孔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填充部分所述第二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朝向所述侧壁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连通于所述第一凹槽,并围绕所述第一凹槽设置;
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填充部分所述第二密封件,或者,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填充第三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用于覆盖所述对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连接于所述对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一锁止机构,所述对接部上设有第一对锁机构,所述第一锁止机构与所述第一对锁机构对锁,以连接所述盖体与所述对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锁机构包括凸出所述对接部设置的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凸出所述盖体设置的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相互卡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锁机构还包括悬臂,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所述对接部连接,所述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还设有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被配置为解锁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和所述第一对锁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包括可变形部,所述可变形部与所述第一对锁机构对应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锁止机构间隔设置;所述可变形部被配置为受力变形后改变所述第一对锁机构的位置,以解锁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和所述第一对锁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用于覆盖所述对接部,所述盖体与所述板体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板体相互抵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设有第二锁止机构,所述板体设有第二对锁机构,所述第二锁止机构与所述第二对锁机构对锁,以连接所述盖体与所述板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止机构与所述第二对锁机构中的一者为卡槽,另一者为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卡槽以连接所述盖体和所述板体。
18.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电气箱,所述电气箱用于传输信号或电力。
CN202320014921.8U 2023-01-04 2023-01-04 电气箱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19627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4921.8U CN219627164U (zh) 2023-01-04 2023-01-04 电气箱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4921.8U CN219627164U (zh) 2023-01-04 2023-01-04 电气箱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7164U true CN219627164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1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14921.8U Active CN219627164U (zh) 2023-01-04 2023-01-04 电气箱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7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8414B2 (en) Battery housing apparatus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S20210104805A1 (en) Battery assembly, autonomous movable platform, and autonomous movable platform system
CN111356639A (zh) 无人机和电池
CN219627164U (zh) 电气箱及用电设备
CN115843402A (zh) 位置保证装置、连接器组件、电池和用电装置
JP2014067840A (ja) 車載用防水型電子機器筐体
US10868388B2 (en) Multifunctional high-voltage connector
CN210224453U (zh) 一种电连接器插头
JP4317516B2 (ja) 電気回路基板用ケース
US1187632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cking component
CN215988993U (zh) 用于电池箱体的外壳、电池的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08474492U (zh) 密封垫、保护结构及控制器
CN115663367A (zh)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3043426U (zh) 一种线束防水插件装置及电源输送设备
CN219739129U (zh) 电池包防水结构
CN217426953U (zh) 一种壳体密封结构及储能设备
CN220895721U (zh) 一种连接组件、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3520534U (zh) 一种电源与信号一体的连接器
CN210517141U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及电池箱
CN212257706U (zh) 线缆和电子设备
CN216120961U (zh) 电源连接装置
CN217823348U (zh) 电源轨道以及具有其的轨道插座
CN218160926U (zh) 连接器、电气设备及车辆
CN213660687U (zh) 插头组件、插头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13988662U (zh) 一种实现高压互锁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