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3139U - 缓冲器注油设备 - Google Patents

缓冲器注油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3139U
CN219623139U CN202320501252.7U CN202320501252U CN219623139U CN 219623139 U CN219623139 U CN 219623139U CN 202320501252 U CN202320501252 U CN 202320501252U CN 219623139 U CN219623139 U CN 219623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buffer
stop valve
communicated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012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有云
赖俭
贺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nuo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nuo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nuo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nuo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012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3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3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3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器注油设备,包括:油腔本体,内部能够储油;固定件,设有供缓冲器安装的空腔;第一截止阀,进口端与所述油腔本体内部连通,出口端与缓冲器内部连通;第二截止阀,进口端与缓冲器内部连通;以及真空装置,与所述第二截止阀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截止阀打开且所述真空装置能够将缓冲器内部抽真空,所述第二截止阀关闭及所述第一截止阀打开,以使所述油腔本体内的油自动流入缓冲器内。这种缓冲器注油设备通过抽真空排出空气,且利用负压自动注油,不会产生气泡。

Description

缓冲器注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注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缓冲器注油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使用缓冲器作为承压件,进行力的缓冲。市场上的缓冲器大部分都会采用油压式,利用油压实现缓冲。缓冲器在使用前,会需要向内注油,目前都是采用手动的方式注油,这种操作的效率低下,且容易将外部的空气注入并产生气泡,影响缓冲器的缓冲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手动注油容易产生气泡,并影响缓冲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抽真空排出空气,且利用负压自动注油,不会产生气泡的缓冲器注油设备。
一种缓冲器注油设备,包括:
油腔本体,内部能够储油;
固定件,设有供缓冲器安装的空腔;
第一截止阀,进口端与所述油腔本体内部连通,出口端与缓冲器内部连通;
第二截止阀,进口端与缓冲器内部连通;以及
真空装置,与所述第二截止阀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截止阀打开且所述真空装置能够将缓冲器内部抽真空,所述第二截止阀关闭及所述第一截止阀打开,以使所述油腔本体内的油自动流入缓冲器内。
上述缓冲器注油设备,打开第二截止阀后,通过真空装置对缓冲器内抽真空,然后关闭第二截止阀及打开第一截止阀,由于缓冲器内的空气被排出且产生负压,油腔本体内的油会自动经过第一截止阀流入缓冲器内,这种自动注油方式不会产生气泡,保证了缓冲器的使用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缓冲器具有进油口,所述固定件一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空腔设有与所述进油口相对的第一通孔,缓冲器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一截止阀的出口端由所述第一通孔伸入至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沿缓冲器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为缓冲器的顶部及底部提供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真空接头,缓冲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气体连通孔,所述固定件设有与所述气体连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所述真空装置通过所述真空接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气体连通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储油桶及驱动装置,所述油腔本体具有油腔进口及油腔出口,所述油腔进口与所述储油桶连通,所述油腔出口与所述第一截止阀的进口端连通,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使所述储油桶内的油由所述油腔进口流入所述油腔本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调节气缸,所述调节气缸的驱动端延伸至所述油腔本体内,所述调节气缸的驱动端朝所述油腔本体外部运动并使所述油腔本体内产生负压,所述储油桶内的油通过所述油腔进口流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活动设于所述调节气缸上,以控制所述调节气缸的驱动端的运动行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调节气缸连通,并用于控制所述调节气缸的气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三截止阀的进口端与所述储油桶连通,所述第三截止阀的出口端与所述油腔进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真空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电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器注油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器注油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器注油设备与缓冲器一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与缓冲器一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剖视图一;
图6为图4剖视图二。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缓冲器注油设备;1、油腔本体;2、固定件;21、空腔;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2、避让口;3、第一截止阀;5、真空接头;6、驱动装置;61、调节气缸;62、调节螺母;63、电磁阀;7、第三截止阀;8、控制开关;81、注油开关;82、急停开关;83、抽真空开关;84、控制面板;9、基座;200、缓冲器;201、进油口;202、气体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描述的具体细节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例来实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一种缓冲器注油设备100包括:油腔本体1、固定件2、第一截止阀3、第二截止阀及真空装置(图未示出)。油腔本体1内部能够储油。固定件2设有供缓冲器200安装的空腔21。第一截止阀3的进口端与油腔本体1内部连通,第一截止阀3的出口端与缓冲器200内部连通。第二截止阀的进口端与缓冲器200内部连通。真空装置与第二截止阀的出口端连通。
该缓冲器注油设备100,打开第二截止阀后,通过真空装置对缓冲器200内抽真空,然后关闭第二截止阀及打开第一截止阀3,由于缓冲器200内的空气被排出且产生负压,油腔本体1内的油会自动经过第一截止阀3流入缓冲器200内,这种自动注油方式不会产生气泡,保证了缓冲器200的使用效果。
请参阅图4及图5,在注油连通的一实施例中,缓冲器200具有进油口201,固定件2一面向内凹陷形成空腔21,空腔21内设有与进油口201相对连通的第一通孔211。缓冲器200定位安装设于空腔21内,且第一截止阀3的出口端由第一通孔211伸入至与进油口201连通。
请参阅图3及图4,考虑到缓冲器200顶部及底部具有突出部件,固定件2沿缓冲器200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与空腔21连通的避让口22,缓冲器200安装设于空腔21内,避让口22可以为缓冲器200的顶部及底部提供安装空间,且便于缓冲器200在空腔21内的取放。
请参阅图4及图6,在抽真空连通的一实施例中,该缓冲器注油设备100还包括真空接头5。缓冲器200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气体连通孔202,固定件2设有与气体连通孔202相对的第二通孔212,真空装置通过真空接头5穿过第二通孔212与气体连通孔202连通。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缓冲器注油设备100还包括储油桶(图未示出)及驱动装置6,油腔本体1具有油腔进口及油腔出口,油腔进口与储油桶内部连通,储油桶内储存有足量的油,油腔出口与第一截止阀3的进口端连通,驱动装置6能够驱动使储油桶内的油由油腔进口流入油腔本体1内,可以实现自动向油腔本体1内供油。
请参阅图2,该缓冲器注油设备100还包括第三截止阀7,第三截止阀7的进口端与储油桶连通,第三截止阀7的出口端与油腔进口连通,通过第三截止阀7来控制储油桶与油腔本体1的连通。
请继续参阅图2,在驱动装置6的一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6包括调节气缸61,调节气缸61的驱动端延伸至油腔本体1内,调节气缸61的驱动端朝油腔本体1外部运动并使油腔本体1内产生负压,储油桶内的油通过油腔进口流入油腔本体1内。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6还包括调节螺母62,调节螺母62活动设于调节气缸61上,以控制调节气缸61的驱动端的运动行程。
驱动装置6还包括电磁阀63,电磁阀63与调节气缸61连通,并用于控制调节气缸61的气路,进而控制调节气缸61的进退。
请参阅图1及图3,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缓冲器注油设备100还包括控制开关8,控制开关8与真空装置、调节气缸61、电磁阀63电路连接,通过控制开关8控制自动注油的启停、抽真空的开关以及气缸的进退。具体地,控制开关8可以包括设备开关、注油开关81、急停开关82、抽真空开关83及控制面板84。所有的部件均可以设于一基座9上。
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器注油设备100用于自动给缓冲器200注入阻尼油,主要可以应用在闭门器的缓冲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替换及改进,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缓冲器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腔本体,内部能够储油;
固定件,设有供缓冲器安装的空腔;
第一截止阀,进口端与所述油腔本体内部连通,出口端与缓冲器内部连通;
第二截止阀,进口端与缓冲器内部连通;以及
真空装置,与所述第二截止阀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截止阀打开且所述真空装置能够将缓冲器内部抽真空,所述第二截止阀关闭及所述第一截止阀打开,以使所述油腔本体内的油自动流入缓冲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缓冲器具有进油口,所述固定件一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空腔设有与所述进油口相对的第一通孔,缓冲器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一截止阀的出口端由所述第一通孔伸入至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器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沿缓冲器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为缓冲器的顶部及底部提供安装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器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真空接头,缓冲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气体连通孔,所述固定件设有与所述气体连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所述真空装置通过所述真空接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气体连通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油桶及驱动装置,所述油腔本体具有油腔进口及油腔出口,所述油腔进口与所述储油桶连通,所述油腔出口与所述第一截止阀的进口端连通,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使所述储油桶内的油由所述油腔进口流入所述油腔本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器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调节气缸,所述调节气缸的驱动端延伸至所述油腔本体内,所述调节气缸的驱动端朝所述油腔本体外部运动并使所述油腔本体内产生负压,所述储油桶内的油通过所述油腔进口流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器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活动设于所述调节气缸上,以控制所述调节气缸的驱动端的运动行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器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调节气缸连通,并用于控制所述调节气缸的气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器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三截止阀的进口端与所述储油桶连通,所述第三截止阀的出口端与所述油腔进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器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真空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电路连接。
CN202320501252.7U 2023-03-06 2023-03-06 缓冲器注油设备 Active CN219623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01252.7U CN219623139U (zh) 2023-03-06 2023-03-06 缓冲器注油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01252.7U CN219623139U (zh) 2023-03-06 2023-03-06 缓冲器注油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3139U true CN219623139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94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01252.7U Active CN219623139U (zh) 2023-03-06 2023-03-06 缓冲器注油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3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205567A1 (en) Adjustable Damping Valve For A Vibration Damper
CN205978248U (zh) 一种液压阻尼减震器
CN106352010A (zh) 阻尼力自动调节式油压缓冲器
US9574582B2 (en) Hydraulic pump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13202966A (zh) 一种气控多功能先导阀
CN219623139U (zh) 缓冲器注油设备
CN105546012A (zh) 一种可控解耦膜及节流孔式半主动悬置
CN109372607A (zh) 多级泄油排气阀及其工作方法
CN106394159A (zh) 车辆悬架和车辆
CN209244627U (zh) 多级泄油排气阀
CN103851123A (zh) 一种避震器
CN214197073U (zh) 一种用于受电弓的阻尼器
CN202140131U (zh) 可调压喷油润滑装置
CN110593983B (zh) 一种集成式低压补油排气阀驱动装置
CN210890326U (zh) 内置式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JP2000337425A (ja)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力発生構造
JP2002081481A (ja) 低圧ガス入り油圧緩衝器の製造方法
CN203847621U (zh) 一种避震器
CN218031211U (zh) 一种气体补偿型三筒闭锁阻尼器
JP2001059539A (ja)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力発生構造
CN216768207U (zh) 一种液压减振装置和空调机组
CN20904141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减震装置
CN216613933U (zh) 一种叉车油缸缓冲油路结构
CN109790766A (zh) 用于具有液压式可变气门机构的内燃机的液压单元
CN214838778U (zh) 一种气控多功能先导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