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1459U - 烘干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烘干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1459U
CN219621459U CN202320025005.4U CN202320025005U CN219621459U CN 219621459 U CN219621459 U CN 219621459U CN 202320025005 U CN202320025005 U CN 202320025005U CN 219621459 U CN219621459 U CN 2196214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area
turntable
deodoriz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50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行
段传林
黄積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50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14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14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14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烘干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该烘干装置包括:转盘;转盘壳体,用于容置所述转盘,所述转盘壳体在转盘的转动方向至少分为吸湿区、再生区及除味区,所述除味区位于所述再生区下游;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与所述再生区对应设置,用于脱附转过所述再生区的至少部分转盘上所吸附的水分;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与所述除味区对应设置。转盘在旋转的过程中,循环依次经过吸湿区、再生区和除味区,是不断地进行吸附水分、脱附水分和除菌的过程;这样可持续得到干燥和干净的循环气流进入滚筒内,与滚筒内的衣物充分接触,提高烘干效率,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烘干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烘干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人们对健康品质生活的追求愈加高涨、城市居民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等因素的助推下,洗烘一体机横空出世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洗烘一体机尤其适合梅雨季节时期的南方家庭、空气质量差不适合户外晒衣的北方家庭,以及想要衣物即洗即穿或追求衣物更加蓬松舒适的使用人群。
现有的洗烘一体机的烘干系统利用蒸发器对洗烘机内筒的潮湿空气进行加热吸湿,得到高温空气之后,再重新进入洗烘机内筒,从而使衣物中的水分得以蒸发。但是,蒸发器的整体温度一致,在潮湿空气蒸发的过程中,蒸发器对潮湿空气的吸湿能力下降,导致吸湿效率低、烘干时间长,功耗高。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烘干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包括:转盘;转盘壳体,用于容置所述转盘,所述转盘壳体在转盘的转动方向至少分为吸湿区、再生区及除味区,所述除味区位于所述再生区下游;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与所述再生区对应设置,用于脱附转过所述再生区的至少部分转盘上所吸附的水分;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与所述除味区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器以第一温度工作;所述第二加热器以第二温度工作;所述第二温度高于第一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壳体具有加热器安装部,所述加热器安装部与转盘连通;所述加热器安装部至少包括第一加热器容纳区和第二加热器容纳区;
所述第一加热器安装于第一加热器容纳区,从而形成所述再生区;所述第二5加热器安装于第二加热器容纳区,从而形成所述除味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器容纳区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加热器容纳区的面积。
进一步地,烘干装置还包括加热器壳体,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均容置于所述加热器壳体中。
0进一步地,烘干装置还包括第一加热器壳体和第二加热器壳体,所述第
一加热器容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器壳体中,所述第二加热器容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器壳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壳体中沿大致径向方向设置有分隔件,以将所述
加热器壳体内部空间分隔开,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分别设置于5所述分隔件两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加热器壳体的外弧侧壁或大致径向侧壁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向所述第一加热器空间进气,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向所述第二加热器空间进气。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加热器壳体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壳体的外弧侧壁或0大致径向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用于分别向所述第一加
热器空间和第二加热器空间进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气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气量。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所述的烘干装置。
(三)有益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在吸湿区,来自于滚筒内的湿循环气流由下至上穿过转盘,转盘吸附湿循环气流中的水分,使湿循环气流可变为干燥循环气流;通过设置第一加热器以对再生气流进行加热,及设置第二加热器对除味气流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再生气流穿过转盘,以对再生区内的转盘部分进行脱水烘干,加热后的除味气流穿过转盘,以对除味区内的转盘部分进行去除焦糊物质,在高温下焦糊物质可炭化,这样可防止焦糊物质长期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发生霉变滋生细菌病毒,以达到除菌的效果;因此转盘在旋转的过程中,循环依次经过吸湿区、再生区和除味区,是不断地进行吸附水分、脱附水分和除菌的过程;这样可持续得到干燥和干净的循环气流进入滚筒内,与滚筒内的衣物充分接触,提高烘干效率,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烘干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烘干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烘干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方式的转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循环模组10;除湿模组20;加热装置30;冷凝模组40;转盘200;转盘上壳体210;转盘下壳体220;
第一加热器320;第二加热器330;分隔件340;风孔350;进风口311;顶壁312;侧壁313;底座314;风机301;冷凝器401;
吸湿区1-1;再生区1-2;除味区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转盘200可选用吸湿性能好的材料制作,例如可以是沸石、氯化锂、硅胶、改性硅胶或13X(钠X型)分子筛等。转盘构件可包括转盘200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可以包括电机,电机可驱动转盘200旋转。滚筒内排出的湿循环气流进入转盘容纳腔的底部,在吸湿区1-1的湿循环气流由下至上穿过转盘200,转盘200吸附湿循环气流中的水分,使湿循环气流可变为干燥循环气流,干燥循环气流通过滚筒进气口进入滚筒内,与衣物充分接触,提高烘干效率,降低能耗;此过程中湿循环气流可能会携带部分细小毛絮进入转盘200,经过转盘200时会附着其上;再生构件可包括加热器,用于对再生气流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再生气流的温度可达到140-200℃,这样转盘200在再生过程中,细小毛絮在该高温下易变成焦糊物质,若长期处在这样的一个高温潮湿环境中,焦糊物质易滋生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可能随循环气流进入滚筒内对衣物造成污染。
针对该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如图1-图5所示,包括:转盘、转盘壳体、第一加热器320和第二加热器330。转盘壳体,用于容置所述转盘,所述转盘壳体在转盘的转动方向至少分为吸湿区1-1、再生区1-2及除味区1-3,所述除味区1-3位于所述再生区1-2下游;第一加热器320与再生区1-2对应设置,用于脱附转过所述再生区的至少部分转盘上所吸附的水分;第二加热器330与除味区1-3对应设置。第一加热器320,其可用于对再生气流进行加热,以对转盘吸附的水分部分进行脱附;第二加热器330,其可用于对除味气流进行加热,以部分除掉转盘上在再生过程中产生的焦糊物质;其中,第一加热器320和第二加热器330临近转盘200设置;且相对于转盘200的旋转方向,第二加热器330设于第一加热器320的下游。第一加热器320和第二加热器330例如可以是独立的模块,第一加热器320和第二加热器330均包括独立的加热管,通过控制加热管的功率实现控制加热温度的变化;可将第一加热器320和第二加热器330设于转盘200的上方,以与转盘200不接触的高度为佳,转盘200在旋转的过程中,可先经过第一加热器320所对应的再生区1-2,再经过第二加热器330所对应的除味区1-3;再生气流经过第一加热器320,加热后的再生气流的温度可达到140-200℃,除味气流经过第二加热器330,加热后的除味气流的温度可达到250℃以上;加热后的再生气流由上至下穿过转盘200,以对再生区内的转盘200部分进行脱水烘干,加热后的除味气流由上至下穿过转盘200,以对除味区内的转盘200部分进行去除焦糊物质,在高温下焦糊物质可炭化,这样可防止焦糊物质长期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发生霉变滋生细菌病毒,以达到除菌除味的效果;如图7所示,可将转盘壳体划分为三个工作区域,即吸湿区1-1、再生区1-2和除味区1-3;在吸湿区1-1,来自于滚筒内的湿循环气流由下至上穿过转盘200,转盘200吸附湿循环气流中的水分,使湿循环气流可变为干燥循环气流。图7中的箭头方向为转盘200的旋转方向,因此转盘200在旋转的过程中,循环依次经过吸湿区1-1、再生区1-2和除味区1-3,是不断地进行吸附水分、脱附水分和除菌除味的过程;这样可持续得到干燥和干净的循环气流进入滚筒内,与滚筒内的衣物充分接触,提高烘干效率,降低能耗。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盘壳体具有加热器安装部,所述加热器安装部与转盘连通;所述加热器安装部至少包括第一加热器容纳区和第二加热器容纳区;所述第一加热器安装于第一加热器容纳区,从而形成所述再生区;所述第二加热器安装于第二加热器容纳区,从而形成所述除味区。第一加热器320安装于再生区;第二加热器330安装于除味区;相对于转盘的旋转方向,除味区设于再生区的下游。
一些实施例中,烘干装置还包括加热器壳体,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均容置于所述加热器壳体中。具体地,加热器壳体可包括:顶壁312和突出于顶壁312四周的侧壁313以形成容纳腔,以及沿侧壁313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底座314,底座314上可设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可与转盘上壳体210连接固定。第一加热器320和第二加热器330均可包括一根独立的加热管,加热管呈S形分布,可使加热管在再生区和除味区的长度分布更长,以增加与再生气流和除味气流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与再生气流和除味气流热交换的效率更高。通过控制加热管的功率实现控制加热温度的变化;加热管是对着转盘200的表面进行加热,转盘200在旋转的过程中,可先经过第一加热器320,再经过第二加热器330;通过设置加热后具有不同温度的再生气流和除味气流并分别由上至下穿过转盘200,以实现对转盘200进行更均匀的加热,从而实现对转盘200部分脱附水分和除菌除味的过程。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器以第一温度工作;所述第二加热器以第二温度工作;所述第二温度高于第一温度。第一温度例如可以是140-200℃,以对再生气流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再生气流由上至下穿过转盘200,以对再生区内的转盘200部分进行脱水烘干;第二温度例如可以是250℃以上,以对除味气流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除味气流由上至下穿过转盘200,以对除味区内的转盘200部分进行去除焦糊物质,在该高温下焦糊物质可炭化。
一些实施例中,除味气流加热后的温度高于再生气流加热后的温度。再生气流经过第一加热器320,加热后的再生气流的温度可设为140-200℃,除味气流经过第二加热器330,加热后的除味气流的温度可设为250℃以上;通过测试,将已受污染变色的转盘200进行采样得到4个样品,分别经过150℃、200℃、300℃、400℃焙烧实验观察,在250℃时,样品积碳开始变浅,400℃时,样品的积碳完全去除;因此,加热后的除味气流的温度可设为250℃以上,可实现对转盘200部分除菌除味。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壳体中沿大致径向方向设置有分隔件340,以将所述加热器壳体内部空间分隔开,所述第一加热器320和所述第二加热器330分别设置于所述分隔件340两侧。加热器壳体呈扇形体结构;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分隔件340,所述分隔件340沿扇形体结构的径向延伸,以使所述容纳腔分隔为再生区和除味区。分隔件340可以采用隔热材料制作,这样就可以对再生区和除味区的加热温度实现比较精准的控制;分隔件340的一端与加热器壳体的外弧侧壁连接,另一端向扇形体结构的圆心方向延伸,与加热器壳体的侧壁连接,从而将容纳腔分隔为再生区和除味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内也可不设分隔件340,因为加热管是对着转盘200表面加热的,主动控制两个加热管的功率就能粗略控制加热温度,热量在这两个区之间自由传输,还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节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器容纳区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加热器容纳区的面积。即可将再生区的面积设为大于或等于除味区的面积。为了使转盘200部分脱附水分后恢复吸湿能力,可将再生区的面积设为大于除味区的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转盘200脱附水分的干燥效率及干燥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加热器壳体的外弧侧壁或大致径向侧壁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向所述第一加热器空间进气,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向所述第二加热器空间进气。示例性实施例中,加热器壳体的外弧侧壁上设有进风口311;所述进风口311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的方案为加热器壳体呈扇形体结构;加热器壳体也可以为不规则的结构,在此处不做过多限定;加热器壳体,其与转盘上壳体210配合连接,使得吸湿区和再生区、除味区分隔开,即吸湿区内的湿循环气流与再生气流和除味气流能保持很大程度上的隔离。具体地,具有相同的流速和方向的同一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容纳腔,经第一加热器320加热后可得到再生气流,经第二加热器330加热后可得到除味气流。
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311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可分设于靠近所述壳体的外弧侧壁的两端;第一进风口和再生区连通,以使再生气流加热后对转盘吸附的水分进行脱附;第二进风口和除味区连通,以使除味气流加热后对转盘上再生过程中产生的焦糊物质进行去除。具体地,加热器壳体的外弧侧壁上开设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隔件340的顶端与加热器壳体的顶壁312连接,以将容纳腔分隔为再生区和除味区;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别通入两路分开的气流,此时可以分别控制两路气流的流量,比如通入再生区的气流流量相对要大,通入除味区气流的气流流量相对要小;为了便于调节和控制这两路气流的流量,这两路气流可以是从同一个风机的出口分开的两路气流,也可以是两个单独的风机提供的气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不做过多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烘干装置还包括第一加热器壳体和第二加热器壳体,所述第一加热器320容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器壳体中,所述第二加热器330容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器壳体中。这样将第一加热器320和第二加热器330设为两个独立的模块,对第一加热器320和第二加热器330实现加热温度的精准控制。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加热器壳体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壳体的外弧侧壁或大致径向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用于分别向所述第一加热器空间和第二加热器空间进气。在第一加热器壳体的外弧侧壁或大致径向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在第二加热器壳体的外弧侧壁或大致径向侧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以实现对再生气流和除味气流两路气流进行分别精准控制。
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气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气量。这样可实现控制再生气流的流量大于除味气流的流量。为了使转盘200部分脱附水分后可恢复吸湿能力,可将再生气流的流量设为大于除味气流的流量,从而进一步提高转盘200脱附水分的干燥效率及干燥效果,也可避免由于除味气流的流量过多导致排放气流的温度过高。
一些实施例中,烘干装置还包括:均风件,其可位于第一加热器320和第二加热器330的上方或下方,即均风件相对转盘临近或间隔设置;再生气流进入再生区内,依次经由均风件/第一加热器320、第一加热器320/均风件和转盘;除味气流进入除味区内,依次经由均风件/第二加热器330、第二加热器330/均风件和转盘;其中,所述均风件呈扇形,且所述均风件上设有间隔分布的风孔350。均风件可以设置于第一加热器320和第二加热器330的上游或下游,当然上游是较佳的选择,均风件将流入加热器容纳空间的气流通过风孔350进行导向以使再生气流和除味气流能够充分地将加热器的热量传送至转盘200,此时加热器更靠近转盘,而均风件相对转盘间隔设置;也可以在第一加热器320和第二加热器330下游设置均风件,此时益处是再生气流首先充分与加热器接触,使再生气流和除味气流均衡地升温,然后再通过均风件的导向使热气流流向转盘200,在这种情况下,均风件与转盘相邻设置,而加热器与转盘间隔设置,均风件除了均匀气流和导向之外,还能从某种程度上保护加热器的加热管;也可以略去均风件,再生气流和除味气流流经加热器之后直接流向转盘,此时可以节省成本,降低机构复杂性。
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烘干装置,如图6所示,具体地可包括:循环模组10、除湿模组20和加热装置30。循环模组10,其具有第一循环通路,第一循环通路与滚筒出气口连通,以使滚筒内的湿循环气流进入第一循环通路;除湿模组,其具有第二循环通路,除湿模组20位于循环模组10的下游或上游;滚筒出气口、第一循环通路、第二循环通路和滚筒进气口依次连通,以形成循环通路;除湿模组20包括吸湿排湿构件,至少部分吸湿排湿构件设置于第二循环通路上,吸湿排湿构件用于吸附来自于滚筒内的湿循环气流中的水分;加热装置30,其包括第一加热器320,其用于对再生气流进行加热,以对转盘吸附的水分部分进行脱附;第二加热器330,其用于对除味气流进行加热,以部分除掉转盘上在再生过程中产生的焦糊物质。循环模组10可包括循环风机,循环风机的设置可为湿循环气流提供动力,有利于气流的循环,循环风机的进风口与滚筒出气口连通,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与第二循环通路连通,吸湿排湿构件设置于第二循环通路上,吸湿排湿构件可先吸附来自于滚筒内的湿循环气流中的水分,使湿循环气流变为相对干燥的循环气流,干燥循环气流通过滚筒进气口进入滚筒内,与衣物充分接触,提高烘干效率,降低能耗。为了使得吸湿排湿构件可连续且重复使用,再生气流经过第一加热器320,加热后的再生气流的温度可达到140-200℃,除味气流经过第二加热器330,加热后的除味气流的温度可达到250℃以上;加热后的再生气流由上至下穿过转盘200,以对再生区内的转盘200部分进行脱水烘干,加热后的除味气流由上至下穿过转盘200,以对除味区内的转盘200部分进行去除焦糊物质;因此转盘200在旋转的过程中,循环依次经过吸湿区、再生区和除味区,是不断地进行吸附水分、脱附水分和除菌的过程;这样可持续得到干燥和干净的循环气流进入滚筒内,与衣物充分接触,提高烘干效率,降低能耗。其中,吸湿排湿构件例如可以是转盘200。
一些实施例中,转盘壳体可包括:转盘上壳体210和转盘下壳体220,转盘上壳体210上形成有大致扇形的加热器安装部,加热装置通过设于加热器安装部,可位于转盘200的上方。示例性实施例中,转盘下壳体220可设有第一转盘容纳区,转盘下壳体220可包括底板和突出于底板的环周侧壁,形成的凹陷部为第一转盘容纳区。同理,转盘上壳体210可设有第二转盘容纳区,第二转盘容纳区至少包括了吸湿区,但并不包括再生区和除味区,第二转盘容纳区的径向边缘设置有加热器安装部。第二转盘容纳区和部分第一转盘容纳区至少共同形成吸湿区,加热器安装部和另外部分第一转盘容纳区共同形成再生区和除味区。由于转盘容纳腔内有气流通过,所以转盘上壳体210与转盘下壳体220之间可设为密封连接。例如是转盘上壳体210或转盘下壳体220上分别设有凹槽或凸缘,凹槽内设置密封条,转盘上壳体210与转盘下壳体220扣合连接时凸缘顶住凹槽内的密封条以实现密封。
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0内具有第一气流通路,烘干装置还包括风机301,风机301设置于第一气流通路上,且风机301位于加热装置30的上游。第一气流经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开变为两路气流进入再生区和除味区,分别形成再生气流和除味气流;风机301的设置可为第一气流提供动力,有利于第一气流的循环和提高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烘干装置还包括冷凝模组40,冷凝模组40具体地可包括冷凝器401,冷凝器401设置于第一气流通路上,冷凝器位于转盘200的下游,且冷凝器位于风机301的上游,以使第一气流通路内的湿热的再生气流和除味气流进入冷凝器401,变成干冷的第一气流进入风机301,并以使第一气流形成闭路循环。当转盘200旋转至第一气流通路时,第一气流可变为两路气流,即形成再生气流和除味气流;如图5所示,再生气流由上至下穿过转盘200并对该部分的转盘200进行加热,使该部分的水分快速蒸发脱离,由再生气流带走,另外除味气流由上至下穿过转盘200并对该部分的转盘200进行加热,使该部分的转盘200上的积炭去除,达到除菌的效果;此时再生气流和除味气流汇总为变为湿热的第一气流进入冷凝器401;从而使转盘200一直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转盘200吸湿的效率及效果。图5中的箭头方向示意为第一气流的流向。示例性实施例中,湿热的第一气流进入冷凝器401进行热交换并降温,第一气流中的水蒸汽经冷却形成冷凝水由冷凝器401排出,干燥的低温第一气流进入风机301进行下一次循环。可选的实施例中,湿热的第一气流进入冷凝器401进行热交换并降温,第一气流中的水蒸汽经冷却形成冷凝水由冷凝器401排出,干燥的低温第一气流可通过冷凝器401出风口排放至大气中,以避免对衣物处理设备所处空间的大气温度和湿度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第一气流可形成开放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所述的烘干装置。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1)

1.一种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盘;
转盘壳体,用于容置所述转盘,所述转盘壳体在转盘的转动方向至少分为吸湿区、再生区及除味区,所述除味区位于所述再生区下游;
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与所述再生区对应设置,用于脱附转过所述再生区的至少部分转盘上所吸附的水分;
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与所述除味区对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器以第一温度工作;
所述第二加热器以第二温度工作;
所述第二温度高于第一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壳体具有加热器安装部,所述加热器安装部与转盘连通;所述加热器安装部至少包括第一加热器容纳区和第二加热器容纳区;
所述第一加热器安装于第一加热器容纳区,从而形成所述再生区;
所述第二加热器安装于第二加热器容纳区,从而形成所述除味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器容纳区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加热器容纳区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器壳体,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均容置于所述加热器壳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热器壳体和第二加热器壳体,所述第一加热器容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器壳体中,所述第二加热器容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器壳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壳体中沿大致径向方向设置有分隔件,以将所述加热器壳体内部空间分隔开,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分隔件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器壳体的外弧侧壁或大致径向侧壁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向所述第一加热器空间进气,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向所述第二加热器空间进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加热器壳体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壳体的外弧侧壁或大致径向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用于分别向所述第一加热器空间和第二加热器空间进气。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气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气量。
1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烘干装置。
CN202320025005.4U 2023-01-05 2023-01-05 烘干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Active CN2196214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5005.4U CN219621459U (zh) 2023-01-05 2023-01-05 烘干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5005.4U CN219621459U (zh) 2023-01-05 2023-01-05 烘干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1459U true CN219621459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95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5005.4U Active CN219621459U (zh) 2023-01-05 2023-01-05 烘干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14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21471U (zh) 烘干模组和洗烘一体机
CN218492018U (zh) 一种烘干模组及洗烘一体机
CN105003979A (zh) 一种具有空气能吸湿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
CN109386880A (zh) 用于空调器的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外机
CN219621459U (zh) 烘干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JPH11169644A (ja) 除湿装置
CN109654867A (zh) 一种烘干方法及烘干机
JPH1199299A (ja) 衣類乾燥機および衣類乾燥法
CN213119332U (zh) 一种低露点复合除湿机
JPH09108496A (ja) 除湿装置付き衣類乾燥機
CN208519905U (zh) 一种新风毛细管辐射调温除霾除湿机
CN219861989U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KR200184583Y1 (ko) 대용량 건식 제습공조기
KR101534170B1 (ko) 제습기
CN220224685U (zh) 一种具有环境调湿功能的洗护设备
CN220057405U (zh) 加热装置、烘干模组和衣物处理设备
CN219550712U (zh) 一种低露点除湿装置
CN219195433U (zh) 一种洗护设备
CN218065177U (zh) 除湿模块、除湿装置、浴霸
CN213119331U (zh) 一种节能型低露点转轮除湿机
CN219315306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7026598A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WO2024045512A1 (zh) 一种烘干模组及洗烘一体机
CN219450186U (zh) 一种洗涤装置
CN219568367U (zh) 一种洗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