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2236U - 电源模块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源模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2236U
CN219612236U CN202320302427.1U CN202320302427U CN219612236U CN 219612236 U CN219612236 U CN 219612236U CN 202320302427 U CN202320302427 U CN 202320302427U CN 219612236 U CN219612236 U CN 219612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socket body
plate
power module
modul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024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永鸿
颜嘉贤
叶俊雄
萧正昌
吴育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024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2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2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2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源模块结构,包括一第一壳件、一第二壳件、一风力单元与一电源插座,第一壳件具有一第一板部与一第一侧部,第二壳件与第一壳件相组装连接,并具有相对于第一板部的一第二板部、以及相对于第一侧部的一第二侧部,且由第二壳件一体弯折延伸出一通气框供风力单元设置,而电源插座与风力单元则并排设置于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之间内;其中,通气框具有一固定部,固定部延伸至第一板部或第二板部内作固定。

Description

电源模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供应器,尤指一种通过壳体架构的设计来缩小其宽度尺寸的电源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如应用于服务器上的电源供应器,其内部需设置有一散热风扇(computerfan)作排热,以及一如IEC C14规格的电源插座。由于上述散热风扇与电源插座皆有一定的安规及相关协会的规范与尺寸等标准,因此大多以市售的规格品来组配。同时,在为了满足电源供应器可提供高瓦数以及空间有限的设计下,其内部所设置的散热风扇的尺寸尽可能愈大愈好,以提供高瓦数下所需的散热效能。
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的电源供应器7在散热风扇8与电源插座9的配置上,主要是将散热风扇8与电源插座9配置于电源供应器7的同一侧,并于该侧上设有一可供散热风扇8作排热的通气盖70。如图3所示,为了缩小其宽度w上的尺寸,现有的作法通常是使散热风扇8的出风面80依电源插座9的长度方向向后拉出一段距离d,以使散热风扇8可局部贴近于电源插座9的后方一侧处。如此,电源供应器7的宽度w即可缩小为散热风扇8的宽度w1加上电源插座9的宽度w2再减掉二者局部重叠的宽度w3(即w=w1+w2-w3),以达到缩小其宽度w的目的。
惟,上述的作法虽然易于思及,但同样也衍生出其它的问题而影响其散热效能;即在于散热风扇8的出风面80与通气盖70间因前述距离d而产生一无效区71,此无效区71不仅造成电源供应器7内部空间的浪费,同时更影响散热风扇8所吸出的热风必须通过无效区71后才能排出电源供应器7外,以致降低其所能达到的散热与排热效果。另外,为了缩小宽度w而使散热风扇8的出风面80有一部分被电源插座9阻挡,即上述所缩减的宽度w3实际上是以缩小散热风扇8的出风面80来换取的,如此更加影响散热风扇8的排热或散热效能,实为得不偿失的设计。
除此之外,既有的电源供应器7在壳体上通常是采用钣金件冲压并弯制而成,而弯折后也必然需要通过板件或板面间的卡扣、螺丝锁固或铆合等方式才能结合一体。故在板件或板面间的结合部位也会因为板件需成型上述结合方式所必然形成的结构型态而占有一定的空间,造成在宽度w上的增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结构,其在上述种种限制下将电源模块或电源供应器的壳体作更佳有效的空间配置与设计,同时也必须兼顾其壳体在刚性结构上应具备的强度而不能降低。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结构,包括一第一壳件、一第二壳件、一风力单元、以及一电源插座,第一壳件具有一第一板部与一第一侧部,第二壳件与第一壳件相组装连接,并具有一第二板部与一第二侧部,第二板部相对于第一板部,而第二侧部相对于第一侧部,且由第二壳件一体弯折延伸出一通气框,风力单元设置于通气框上,电源插座与风力单元并排设置于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之间内;其中,通气框具有一固定部,固定部延伸至第一板部或第二板部内作固定;该第一板部和该第二板部对应该风力单元的位置分别开设一第一缺口和一第二缺口。
其中,该电源插座具有一插座本体以及由该插座本体后端延伸而出的多个接脚,该插座本体前端则具有一插口,该插口的形状具有二防呆斜角,且该插座本体外具有二斜面分别对应该二防呆斜角并由该插座本体前端延伸至该插座本体后端,该插座本体具有该二斜面的表面与该风力单元相邻近或相接触。
其中,该电源插座于该插座本体外设有一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于对应该插座本体具有该二斜面的表面处呈镂空状。
其中,该通气框具有一接地部,该接地部延着任一该斜面而延伸至该插座本体后端,并与任一该接脚作接地。
其中,该接地部于延伸至该插座本体后端处弯折一横载部,该横载部上叠设有一扣片并作固定,该扣片上具有一勾部以勾扣于该接脚上。
其中,该接地部由该通气框邻近于该电源插座的一侧延伸而出,且该固定部是位于该接地部所延伸的方向上并弯折而成。
其中,该接地部对应邻近于该第一板部的该斜面,而该通气框更具有一框围部,该框围部对应邻近于该第二板部并延伸至该第一侧部作卡扣,且该框围部与该第一板部、该第一侧部以及该通气框相互包围出一固定孔供该插座本体固定。
其中,该固定部位于该框围部上并朝向该第一板部或该第二板部弯折而成。
其中,该接地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任一该斜面由该第一板部或该第二板部投影所形成的间距,而该接地部的高度亦小于或等于任一该斜面由该第一侧部或该第二侧部投影所形成的间距并加上该插座本体与该第一板部或该第二板部的间距,且该接地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该插座本体的长度。
其中,该通气框具有一连接缘、一侧向截断缘、一第一截断缘及一第二截断缘;其中,该连接缘连接于该第二侧部与该通气框之间;该侧向截断缘设置于远离该连接缘的一侧处,且该接地部由该侧向截断缘一体弯折延伸;该第一截断缘邻近该第一缺口;以及该第二截断缘邻近该第二缺口。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结构,包括一第一壳件、一第二壳件、一风力单元、以及一电源插座,第一壳件具有一第一板部与一第一侧部,第二壳件与该一壳件相组装连接,并具有一第二板部与一第二侧部,第二板部相对于第一板部,而第二侧部相对于第一侧部,且由第二壳件一体弯折延伸出一通气框,风力单元设置于通气框上,电源插座与风力单元并排设置于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之间内,且电源插座具有一插座本体以及由插座本体后端延伸而出的多个接脚,插座本体前端则上设有一插口,插口的形状具有二防呆斜角,且插座本体外具有二斜面分别对应二防呆斜角并由插座本体前端延伸至插座本体后端;其中,通气框具有一接地部,接地部延着任一斜面而延伸至插座本体后端,并与任一接脚作接地。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结构,包括一第一壳件、一第二壳件、一风力单元、以及一电源插座,第一壳件具有一第一板部与一第一侧部,第二壳件与该一壳件相组装连接,并具有一第二板部与一第二侧部,第二板部相对于第一板部,而第二侧部相对于第一侧部,且由第二壳件一体弯折延伸出一通气框,风力单元设置于通气框上,电源插座与风力单元并排设置于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之间内,且电源插座具有一插座本体以及由插座本体后端延伸而出的多个接脚,插座本体前端则上设有一插口,插口的形状具有二防呆斜角,且插座本体外具有二斜面分别对应二防呆斜角并由插座本体前端延伸至插座本体后端;其中,通气框具有一接地部,接地部延着任一斜面而延伸至插座本体后端,并与任一接脚作接地,且通气框更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与一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第一板部,而第二固定部则固定于第二板部。
借由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对电源供应器的壳体(即上述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所构成)作新的设计与结构上的改变,以在如服务器基本高度1U的前题下,使壳体能在供风力单元与电源插座作并排的情况下更加缩小宽度方向的尺寸,以同时满足风力单元与电源插座的相关安规及其标准,又能兼顾壳体本身应具备的结构强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源供应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现有电源供应器内部的风扇与插座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3为现有电源供应器内部的风扇与插座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局部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件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件的局部侧视图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件与风力单元及电源插座的局部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件与风力单元及电源插座另一视角的局部分解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件与风力单元及电源插座另一视角的局部组合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依宽度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
7:电源供应器
70:通气盖
71:无效区
8:散热风扇
80:出风面
9:电源插座<本实用新型>
1:第一壳件
10:第一板部
100:第一缺口
101:穿孔
11:第一侧部
12:卡掣件
2:第二壳件
20:第二板部
200:第二缺口
201:铆缘
21:第二侧部
22:通气框
220:连接缘
221:侧向截断缘
222:第一截断缘
223:第二截断缘
224:中心部
225:支撑肋
226:通气孔
227:螺孔
23:接地部
230:横载部
230a:孔座
231:延长段
232:垂直部
233:斜向段
24:框围部
240:卡缘
241:延伸部
242:设置孔
25:第一固定部
250:锁孔
251:螺丝
26:第二固定部
260:铆孔
27:把手
3:风力单元
4:电源插座
40:插座本体
40a:后端
40b:斜面
40c:表面
400:插口
400a:防呆斜角
41:突缘
42:接脚
420:扣孔
43:接脚
44:遮蔽壳体
440:连接部
441:斜遮部
441a:镂空区域
442:第一遮部
443:第二遮部
45:扣片
450:勾部
451:穿孔
46:螺设元件
5:电路板
50:发光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4及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局部分解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结构,具体而言可为一应用于如服务器上的电源供应器,但并不以此为限;电源模块结构包括一第一壳件1、一第二壳件2、一风力单元3、以及一电源插座4。第一壳件1与第二壳件2相互组装连接成为电源模块的壳体部位,于其一端供风力单元3与电源插座4作并排设置。而在实际应用上,第一壳件1与第二壳件2内还具有一电路板5,且风力单元3与电源插座4分别与电路板5作电性连接,以借由电路板5控制风力单元3的启闭、以及通过电源插座4连接外部电源供给电路板5作电源的配给。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基础是在于风力单元3与电源插座4呈并排的前题下,所以不会在电源模块的壳体部位内产生任何无效区域,以供风力单元可以贴近电源模块的壳体部位的一端处(即如图4所示),并直接将所吸出的热风向外排出,从而维持风力单元3在其对应的尺寸规格下可发挥最大的散热效能。故此基础下,其宽度W(如图14所示)至少需要包含到风力单元3与电源模块4的宽度总合,且为了在此宽度W下不再添增其它空间的占用(如板件或板面间的结合等),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利用此宽度W的其余空间来作结构的优化设计。
如图4所示,第一壳件1具有一第一板部10与一第一侧部11,第一板部10可作为电源模块的壳体部位的顶面或底面,第一侧部11则由第一板部10一侧经弯折而形成。以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件1位于第二壳件2上方而使第一板部10作为顶面,并可于第一板部10上开设一第一缺口100以对应风力单元3上方处,可以使风力单元3的上缘与第一缺口100平齐或者是略为突出于第一缺口100,从而可以尽可能地采用尺寸较大的散热风扇。此外,可于第一侧部11内壁设有一卡掣件12而能将电源模块固定于服务器的机箱内,卡掣件12重叠设置在电源模块4的下方可有效地避免对电源模块在宽度W上的占用。
如图6及图7所示,第二壳件2具有一第二板部20与一第二侧部21,第二板部20可作为电源模块的壳体部位的底面或顶面,第二侧部21则由第二板部20一侧经弯折而形成,并与第一壳件1的第一侧部11相对应(如图4所示)。以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件2位于第一壳件1下方而使第二板部20作为底面,并可于第二板部20上开设一第二缺口200以对应风力单元3下方处,可以使风力单元3的下缘与第二缺口200平齐或者是略为突出于第二缺口200,如此同样是为了尽可能地采用尺寸较大的散热风扇。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9所示,第二壳件2上具有一体弯折并延伸而出的一通气框22,通气框22具体而言即为一风扇框并供风力单元3设置(即如图4或图5所示)。且通气框22具有一连接缘220、一侧向截断缘221、一第一截断缘222与一第二截断缘223;其中,如图8所示,连接缘220连接于第二侧部21与通气框22之间而使第二侧部21与通气框22为一体弯折成型,侧向截断缘221为远离连接缘220的一侧处,而第一截断缘222与第一缺口100相邻、第二截断缘223则与第二缺口200相邻。通气框22上还具有一对应风力单元的中心部224、以及由中心部224向外延伸的多个支撑肋225,并于各支撑肋225间形成通气孔226,以供风力单元3所吹出的热气能通过通气孔226而排出于通气框22外。此外,风力单元3可通过设于通气框22周缘或角隅处的一或多个螺孔227,而以如螺丝或螺栓等元件由通气框22外面、或是由风力单元3后端穿入后作锁固,以将风力单元3固定于通气框22上。
再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8所示,通气框22的侧向截断缘221与第一壳件1的第一侧部11间的空间位置,是用来供电源插座4配置(即如图11至图13所示)。而如图10及图11所示,电源插座4具有一插座本体40,插座本体40前端则有一插口400,于插口400外形成一突缘41,且插口400内设有多个接脚42及43并由插座本体40后端40a延伸而出,其中至少一接脚42作为接地所需。如图10并可配合图11或图14所示,插口400的形状具有二防呆斜角400a,而插座本体40外具有分别对应二防呆斜角400a的二斜面40b,二斜面40b皆由插座本体40前端延伸至其后端40a处,而插座本体40具有二斜面40b的表面40c与风力单元3相邻近或相接触(如图14所示)。所以本实用新型在风力单元3与电源插座4的并排设置上,已几乎将不必要的空间省略而尽可能缩小其宽度W。此外,电源插座4于插座本体40外设有一遮蔽壳体44,遮蔽壳体44具有一连接部440,并由连接部440延伸出二斜遮部441而分别与二斜面40b作对应,再由二斜遮部441对应插座本体40的其余表面各自以第一遮部442与第二遮部443连续折弯而形成;而二斜遮部441之间对应至插座本体40具有二斜面40b的表面40c处则具有一镂空区域441a而呈镂空状,如此可避免增加风力单元3与插座本体40间的间隙、或可进一步使插座本体40以其表面40c直接接触风力单元3而缩小间隙。
再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利用通气框22进一步具有一接地部23,来作为供电源插座4的接脚42的接地所需,同时还兼具固定通气框22的作用,且能维持在电源模块的宽度W(如图14所示)的范围内。接地部23即由侧向截断缘221延伸而出,并可延着任一斜面40b(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是以邻近第一板部10的斜面40b,但亦可为邻近第二板部20的斜面40b)而延伸至插座本体40后端40a,以与电源插座4的接脚42作接地。接地部23具有一横载部230、以及一将横载部230朝向通气框22内部的方向作延伸的延长段231,延长段231与横载部230相连处又可具有一垂直部232,以使呈垂直状态的延长段231通过横载部230与垂直部232的折角设计,而将横载部230改变为水平的摆置型态。另外,为了配合电源插座4的接地接脚42的位置,于延长段231与垂直部232间还可具有一斜向段233,斜向段233可以视延伸段231由侧向截断缘221所延伸出来的位置与电源插座4的接地接脚42的位置间的高度差,以将横载部230配置到与电源插座4的接地接脚42可作上或下相叠的位置处。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为了符合或满足如安规等要求,电源插座4的接脚42上可设有一扣孔420,并供一扣片45扣合于接脚42,而扣片上则具有一勾部450以勾扣于接脚42上;再请配合图12及图13所示,扣片45与横载部230相叠置,具体而言是于横截部230上叠置扣片45,并以一螺设元件46作固定。进一步地,横载部230下方设有一贯通横载部的孔座230a(如图9所示),而螺设元件46即穿过扣片45上的穿孔451而朝向孔座230a作螺设固定。
再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通气框22更具有一框围部24。在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框围部24可对应邻近于第二板部20并延伸至第一侧部11作卡扣,且框围部24与第一板部10、第一侧部11以及通气框22的侧向截断缘221相互包围出一固定孔供插座本体40固定。框围部24末端弯折有一卡扣至第一侧部11内的卡缘240,由于框围部24避开了电源插座4所占用的位置,因此其卡缘240与第一侧部11的卡扣位置并不会造成宽度W上的增加,但却能辅助加强第二板部20与第一侧部11间的结合强度。
承上所述,通气框22至少还具有一固定部25或26;具体而言,可分为一第一固定部25与一第二固定部26,其中的第一固定部25可位于接地部23上,例如设于由接地部的延长段231所延伸的方向上,并配合第一板部10作弯折而锁固结合,具体而言可于第一固定部25上设有一锁孔250,并供一螺丝251(如图4所示)穿过设于第一板部10上的穿孔101而对第一固定部25作螺设锁固,使接地部23可以牢地锁固在第一板部10上,一方面增加了通气框22的整体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能使第一壳件1与第二壳件2通过通气框22而更加稳固地相互作结合,以增加电源模块在壳体部位的刚性及其结构强度。而第二固定部26可位于框围部24上并朝向第二板部20弯折而成,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可于框围部24上弯折一朝向第二板部20延伸的延伸部241并连接第二固定部26,且第二固定部26上设有一铆孔260,而第二板部20上则突设有对应铆孔260的铆缘201,铆缘201穿入铆孔260而与第二固定部26作铆合,从而使第二固定部26与第二板部20作固定。此外,框围部24上还可以利用来供一发光元件50设置,即于框围部24上设有供发光元件50配置的设置孔242,发光元件50可为一LED灯,与电路板5作电性连接后,可用于显示电源模块的通电或其它状态。再者,为了便于电源模块于服务器机箱内作抽拔,可将其把手27设于通气框22的一侧,较佳地邻近于通气框22的连接缘220的一侧处。
再如图14及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利用了电源插座4在规格上必然存在的结构或形状,而能与风力单元3间产生空间并加以利用。即如图14所示,其中接地部23的厚度T小于或等于任一斜面40b由第一板部10或第二板部20投影所形成的间距S1(即T小于或等于S1);而接地部的高度H亦小于或等于任一斜面40b由第一侧部11或第二侧部21投影所形成的间距S2加上插座本体40与第一板部10或第二板部20的间距D(即H小于或等于S2+D)。而如图15所示,接地部23的长度L1大于或等于电源插座4由其突缘41后侧延伸至插座本体40后端40a的长度L2;在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接地部23整体的长度L1由延伸段231、斜向段233及垂直部232所构成(可配合图9所示),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源插座4于其插座本体40上形成的二斜面40b所产生的空间,以供接地部23设置而不占用整体的宽度W,同时能有效利用接地部23来配置第一固定部25而使通气框22得以与第一壳件1作结合,以确保通气框22与第一壳件1间的结构强度。再者,利用电源插座4与第一板部10或第二板部20产生的空间来配置框围部24,也能有效利用所剩无几的空间而增设第二固定部26,使通气框22得以与第二壳件2作结合,以确保通气框22与第二壳件2间的结构强度。因此,通气框22在与第一壳件1或第二壳件2之间的结合结构上,不仅没有占用到整体的宽度W,还能通过彼此间的相互结合而兼具或维持其壳体的刚性与结构强度。另外,设于第一壳件1上的卡掣件12利用电源插座4与第一板部10或第二板部20产生的空间而配置。
再请参阅图15所示,进一步说明的是:当电源插座4具有突缘41时,突缘41于邻近通气框22的一侧可以遮盖于通气框22的侧向截断缘221上,而邻近第一侧部11的一侧则遮盖于第一侧部11上,如此可以使得突缘41在宽度W上也不会增加或占用。而若是在电源插座4没有具备突缘41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使其插口400与通气框22实质上相平齐。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手段等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壳件,具有一第一板部与一第一侧部;
一第二壳件,与该第一壳件相组装连接,并具有一第二板部与一第二侧部,该第二板部相对于该第一板部,而该第二侧部相对于该第一侧部,且由该第二壳件一体弯折延伸出一通气框;
一风力单元,设置于该通气框上;以及
一电源插座,与该风力单元并排设置于该第一板部与该第二板部之间内;
其中,该通气框具有一固定部,该固定部延伸至该第一板部或该第二板部内作固定;该第一板部和该第二板部对应该风力单元的位置分别开设一第一缺口和一第二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源插座具有一插座本体以及由该插座本体后端延伸而出的多个接脚,该插座本体前端则具有一插口,该插口的形状具有二防呆斜角,且该插座本体外具有二斜面分别对应该二防呆斜角并由该插座本体前端延伸至该插座本体后端,该插座本体具有该二斜面的表面与该风力单元相邻近或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源插座于该插座本体外设有一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于对应该插座本体具有该二斜面的表面处呈镂空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通气框具有一接地部,该接地部延着任一该斜面而延伸至该插座本体后端,并与任一该接脚作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地部于延伸至该插座本体后端处弯折一横载部,该横载部上叠设有一扣片并作固定,该扣片上具有一勾部以勾扣于该接脚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地部由该通气框邻近于该电源插座的一侧延伸而出,且该固定部是位于该接地部所延伸的方向上并弯折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地部对应邻近于该第一板部的该斜面,而该通气框更具有一框围部,该框围部对应邻近于该第二板部并延伸至该第一侧部作卡扣,且该框围部与该第一板部、该第一侧部以及该通气框相互包围出一固定孔供该插座本体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位于该框围部上并朝向该第一板部或该第二板部弯折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地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任一该斜面由该第一板部或该第二板部投影所形成的间距,而该接地部的高度亦小于或等于任一该斜面由该第一侧部或该第二侧部投影所形成的间距并加上该插座本体与该第一板部或该第二板部的间距,且该接地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该插座本体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通气框具有一连接缘、一侧向截断缘、一第一截断缘及一第二截断缘;其中,该连接缘连接于该第二侧部与该通气框之间;该侧向截断缘设置于远离该连接缘的一侧处,且该接地部由该侧向截断缘一体弯折延伸;该第一截断缘邻近该第一缺口;以及该第二截断缘邻近该第二缺口。
CN202320302427.1U 2023-02-24 2023-02-24 电源模块结构 Active CN219612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2427.1U CN219612236U (zh) 2023-02-24 2023-02-24 电源模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2427.1U CN219612236U (zh) 2023-02-24 2023-02-24 电源模块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2236U true CN219612236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52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02427.1U Active CN219612236U (zh) 2023-02-24 2023-02-24 电源模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2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8783B2 (en) Miniature multilayer radiative cooling case wtih hidden quick release snaps
TW201318540A (zh) 具有導風罩之電腦系統
JP5811986B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12023329A (ja) 基板ユニット及び電子装置
CN111315182B (zh) 整合式电子装置
CN219612236U (zh) 电源模块结构
CN218471228U (zh) 服务器
CN110430701B (zh) 压缩机电机变频控制器
CN209962188U (zh) 一种高效散热主机箱
TWM642968U (zh) 電源模組結構
CN219204956U (zh) 一种散热金属板及防静电、浪涌结构
CN216437788U (zh) 一种主机电源的后电路板散热安装结构
CN218218032U (zh) 一种便于装配线路板的垫板构造
CN219609417U (zh) 工业级高频触发式光栅投射器外壳
CN216626263U (zh) 便于拆装的变频器
CN215341076U (zh) 一种散热风扇组件及其服务器
CN210008095U (zh) 电源结构
CN215867849U (zh) 一种热插拔风扇模组
CN210605610U (zh) 一种改进的计算机机箱结构
CN219811979U (zh) 逆变装置及储能设备
CN216389777U (zh) 板卡结构
CN208224934U (zh) 主板安装支撑架
CN213071504U (zh) 电连接器壳座组合及电连接器
CN215058470U (zh) 一种服务器风扇架固定结构
CN214125849U (zh) 一种pcb板散热装置、pcb板散热总成及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