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0982U - 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0982U
CN219610982U CN202223358738.4U CN202223358738U CN219610982U CN 219610982 U CN219610982 U CN 219610982U CN 202223358738 U CN202223358738 U CN 202223358738U CN 219610982 U CN219610982 U CN 219610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wire
branching
filter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587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挺拔
季泽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fu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fu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fu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fuxi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0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0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2Recycling of waste of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Landscapes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器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运输轨道、及设于运输轨道上的承载基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运输轨道的运输方向等距设置多组分线机构,并在运输轨道末端设置入壳装置,使滤波器的各条线缆可分别在各组分线机构中进行分线,再通过入壳机构将分线完成的滤波器线缆安装入壳,实现了滤波器线缆分线入壳的自动生产;并且,在机架底部设置回收传送带,使滤波器线缆入壳后空出的承载基座可通过回收传送带进行回收,实现了承载基座的自动回收功能,无需人工参与,有效提高的加工效率与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器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
背景技术
滤波器是指一种由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的滤波电路,其可以将电源线中特定频率的频点或该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有效滤除,从而得到一个特定频率的电源信号,随着社会的发展,滤波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滤波器的生产包括多个工序步骤,而在滤波器的入壳工序中,需要线将滤波器的线缆进行分线,使入壳时各条线缆可成功与滤波器的引脚连接;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滤波器线缆安装入壳通常是由人工与专用工具配合的方式进行加工,先由人工将滤波器铁氧体磁芯线圈放入滤波器壳体内,再由人工使用专用工具将各条线缆与滤波器壳体的各针脚连接盘绕并断线;但是,人工入壳的方式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因工作人员的失误或滤波器整体的振动导致缠绕松动而接触不良,导致各滤波器的差异大、质量不稳定,进而影响滤波器的使用;并且采用手工接线的方式制作所需的时间长,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可自动完成滤波器线缆的分线入壳操作,无需人工参与,加工效率高,且可降低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方案是: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运输轨道、及设于运输轨道上的承载基座,所述运输轨道的运输方向等距设有多组分线机构,各组所述分线机构的分线长度沿运输轨道的运输方向依次缩短,所述运输轨道末端设有用于将滤波器线缆安装入壳的入壳装置,所述入壳装置设有两组、并对称设于运输轨道末端两侧,所述运输装置与入壳装置之间设有将滤波器线缆依次转移至两组入壳装置内的基座转移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分线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滤波器线缆的卡线组件及用于对滤波器线缆进行分线的分线组件,所述卡线组件设于运输轨道上方、并与滤波器线缆位置对应,所述分线组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分线组件对称设于运输轨道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卡线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运输轨道一侧的卡线支架、竖直设于卡线支架顶部的升降气缸、及安装于升降气缸活塞杆处的气动卡线夹,所述气动卡线夹位于运输轨道上方、并对滤波器线缆进行卡持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分线组件包括气动分线爪、及分别控制分线爪左右移动及上下移动的左右移动座与上下移动座,所述左右移动座固定安装于机架上,所述上下移动座活动安装于左右移动座上,所述气动分线爪与左右移动座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入壳装置包括沿运输轨道运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入壳跑道与入壳机构,所述基座转移组件设于运输轨道末端、并将承载基座依次转移至各入壳跑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转移组件包括水平设于运输轨道出料端的转移轨道、滑动设于转移轨道上的转移座、及控制转座移动的转移动力源,所述转移轨道两端分别延伸至两条入壳跑道前端,所述转移座上并排设有两组用于转移承载基座的转移工位,所述转移动力源设于机架底部,转移动力源输出端穿过机架并与转移座连接、并带动转移座在转移轨道上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入壳机构包括入壳组件、入壳基座、及控制分线组件移动入壳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控制入壳组件前后移动的前后移动构件及控制入壳组件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构件,所述前后移动构件固定安装于机架上,前后移动构件上安装有移动立板,所述上下移动构件固定安装于移动立板上,所述入壳组件活动设于所述上下移动构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入壳组件包括入壳支架、竖直活动安装于入壳支架上的收线支架、及两个对称安装于入壳支架底部两侧的入壳夹爪,所述收线支架上水平安装有水平横轨,所述水平横轨两端对称安装有分线夹爪,两个所述入壳夹爪分别位于分线夹爪两侧、并包围住所述分线夹爪,两个分线夹爪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固定滤波器线缆的线圈固定杆;所述收线支架上还安装有控制两个分线夹爪在水平横轨上移动的水平移动组件,入壳支架顶部还安装有控制收线支架竖直移动的竖直移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移动组件包括竖直纵轨与竖直移动电机,所述竖直纵轨竖直安装于入壳支架上,所述收线支架活动安装于竖直轨道上,所述竖直移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入壳支架顶部,竖直移动电机输出轴穿过收线支架并与收线支架活动连接;
所述水平移动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水平移动气缸、设于水平移动气缸下方并与水平移动气缸活塞杆固定连接的收线固定板、及两条转动连接于收线固定板上的连接杆,两条所述连接杆与收线固定板连接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分线夹爪转动连接、并控制两个分线夹爪在水平横轨上相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底部设有将入壳完成后空出的承载基座进行回收的回收传送带,所述机架与入壳跑道出料端对应的位置处设有落料口,所述回料传送带起始端与落料口位置对应,所述落料口底部竖直设有将承载基座传送至机架下方的传送气缸,回收传送带起始端处水平安装有将传送气缸上的承载基座推送至回收传送带上的回收气缸,所述回收气缸与回收传送带表面齐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运输轨道的运输方向等距设置多组分线机构,并在运输轨道末端设置入壳装置,使滤波器的各条线缆可分别在各组分线机构中进行分线,再通过入壳机构将分线完成的滤波器线缆安装入壳,实现了滤波器线缆分线入壳的自动生产;并且,在机架底部设置回收传送带,使滤波器线缆入壳后空出的承载基座可通过回收传送带进行回收,实现了承载基座的自动回收功能,无需人工参与,有效提高的加工效率与精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运输轨道与运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运输轨道与运输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分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卡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分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基座转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入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入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入壳支架和入壳夹爪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施例入壳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施例收线支架与分线夹爪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施例收线支架与分线夹爪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施例收线支架与线圈固定杆安装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实施例基座传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运输轨道;111、滑块;12、承载基座;13、落料口;14、开口;2、分线机构;21、卡线组件;211、卡线支架;212、升降气缸;213、气动卡线夹;22、分线组件;221、气动分线爪;222、左右移动座;223、上下移动座;3、入壳装置;31、入壳跑道;32、入壳机构;4、基座转移组件;41、转移轨道;42、转移座;43、转移动力源;5、入壳组件;51、入壳支架;52、收线支架;521、固定块;53、入壳夹爪;54、水平横轨;55、分线夹爪;56、线圈固定杆;57、水平移动组件;571、水平移动气缸;572、收线固定板;573、连接杆;58、竖直移动组件;581、竖直纵轨;582、竖直移动电机;59、卸料组件;591、卸料气缸;592、卸料杆;593、推杆;6、入壳基座;7、移动组件;71、前后移动构件;711、移动立板;72、上下移动构件;8、回收传送带;81、传送气缸;82、回收气缸;9、运输组件;91、推动板条;92、推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能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运输轨道11、及设于运输轨道11上的承载基座12,使滤波器线缆可安装在承载基座12内,由运输轨道11自动运输至加工位置处进行分线与加工,实现自动上料的功能;其中,如图3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运输轨道11安装有实现承载基座12自动运输的运输组件9,运输组件9包括活动安装于运输轨道11内壁处的推动板条91、及设于机架1底部与运输轨道11对应位置处的运输气缸,其中,运输轨道11底部设有贯穿机架1设置的开口14,运输气缸活塞杆经过开口14与推动板条91连接,同时,运输轨道11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滑块111,且推动板条91滑动安装于滑块111上,从而使承载基座12承载滤波器线缆后,运输气缸工作带动推动板条91在滑块111上移动,实现了承载基座12的移动,从而本实施例自动传送的功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运输轨道11的运输方向等距设有多组分线机构2,使运输轨道11上的滤波器线缆可通过各组分线机构2依次对各条线缆进行分线,从而便于后续的入壳工序;其中,本实施例的各组分线机构2的分线长度沿运输轨道11的运输方向依次缩短,使分线组件22分线时,可先对较长的线缆进行分线,避免较长的滤波器线缆对分线过程造成干扰;本实施例的运输轨道11末端设有用于将滤波器线缆安装入壳的入壳装置3,滤波器线缆分线完成后,可由运输轨道11运输至入壳装置3中安装至滤波器壳体内;其中,由于分线组件22的分线速度快于入壳装置3的入壳速度,为了避免分线完成的滤波器线缆堵塞在运输轨道11上,本实施例将入壳装置3设为两组、并对称设置在运输轨道11末端两侧,使分线完成的滤波器线缆可分别在两组入壳装置3中进行安装入壳操作,在避免堵塞的同时,还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分线入壳效率;为了使滤波器线缆可分别转移至两组入壳装置3中,本实施例在运输装置与入壳装置3之间设置基座转移组件4,使运输轨道11上完成了分线的滤波器线缆可在基座转移组件4的作用依次转移至两组入壳装置3中进行入壳,提高工作效率,并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分线机构2包括用于固定滤波器线缆的卡线组件21及用于对滤波器线缆进行分线的分线组件22,使滤波器分线时,可先通过卡线组件21对滤波器分线的线缆进行固定后,再由分线组件22进行分线,保证分线的成功率及分线精度;本实施例的卡线组件21设于运输轨道11上方、并与滤波器线缆位置对应,便于将滤波器线缆的两端卡紧,从而便于分线组件22进行夹持分线;同时本实施例的分线组件22设有两组,两组分线组件22对称设于运输轨道11两侧,使分线组件22可分别抓取住线缆的两端并向运输轨道11的两侧移动,从而将该工位对应长度的滤波器线缆与其余线缆分离开来实现线缆的分线。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卡线组件21包括固定安装于运输轨道11一侧的卡线支架211、竖直设于卡线支架211顶部的升降气缸212、及安装于升降气缸212活塞杆处的气动卡线夹213,本实施例的卡线支架211底部与运输轨道1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卡线支架211的顶部位于运输轨道11中间位置的上方,使气动卡线夹213安装后可位于承载基座12的中间位置上方,便于对滤波器线缆的两端进行夹持固定;本实施例通过在卡线支架211上的设置升降气缸212,并将气动卡线夹213与升降气缸212活塞杆连接,使气动卡线夹213可在升降气缸212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从而便于对滤波器线缆进行夹持,同时,也可上升至安装高度避免对承载基座12的运输造成干扰。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分线组件22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的左右移动座222、活动安装于左右移动座222上的上下移动座223、及活动安装于上下移动座223上的气动分线爪221,通过设置左右移动座222与上下移动座223,实现对气动分线爪221左右及上下位置的控制,从而便于气动分线爪221对线缆进行夹持并完成分线。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左右移动座222包括电机、左右移动丝杆及左右移动块,其中左右移动丝杆设于运输轨道11侧边、并与运输轨道11垂直,电机与左右移动丝杆传动连接,左右移动块螺纹连接于左右移动丝杆上,上下移动座223固定安装于左右移动块上,使电机转动时,可带动左右移动丝杆转动,左右移动块则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沿左右移动丝杆转动,使上下移动座223靠近或远离运输轨道11,从而实现气动分线爪221靠近或远离运输轨道11,便于对准滤波器线缆进行精准夹持;且使气动分线爪221夹持滤波器线缆的两端后,可在左右移动座222的作用下向运输轨道11的外侧移动,从而实现滤波器线缆的分线功能;本实施例的上下移动座223包括电机、与电机连接的上下移动丝杆、及螺纹连接在上下移动丝杆上的上下移动块,气动分线爪221固定安装在上下移动块上,使上下移动座223上的电机启动时,可带动上下移动丝杆转动,从而使上下移动块上螺纹连接的作用下沿上下移动丝杆移动,进而实现气动分线爪221的上下移动,使气动分线爪221可下移至准确高度对滤波器线缆进行夹持分线。
本实施例的两个气动分线爪221对称设于运输轨道11的两侧,可同时对滤波器线缆的两端进行分线;并且,本实施例的气动卡线夹213包括两个夹爪,两个夹爪截面为F型结构、并对称设置在承载基座12的前后两侧,气动卡线夹213工作夹持时,两个夹爪在气压的作用下相互靠近夹持住滤波器的线缆,此时,两个对称设置的F型结构的夹爪的外侧部分结合物形成口字型的分线空间,便于气动分线爪221从分线空间内抓取线缆进行分线;同时,本实施例的气动卡线夹213的夹爪外侧的夹持部位低于内侧的夹持部位,使分线完成的线缆可被夹爪的外侧进行固定,避免后续的分线工序中被抓取导致从承载基座12的线卡口中脱落。
滤波器线缆进行分线时,承载基座12在运输组件9的作用下运输至分线机构2中并固定,此时,升降气缸212控制气动卡线夹213下移至滤波器线缆位置,并对线缆的两端进行夹持,使滤波器线缆的端部位于两个夹爪结合形成的口字型分线空间内;随后,左右移动座222与上下移动座223控制气动分线爪221移动至分线空间内抓取住线缆的两端,随后上下移动座223控制气动分线爪221向上升起,同时左右移动座222控制气动分线爪221向运输轨道11的外侧移动,使较短的线缆从气动分线爪221中滑落,进而完成对应线缆的分线,随后上下移动组件7控制气动分线爪221下移,使分出的线缆嵌合在承载基座12的线卡口内,完成滤波器线缆的分线工序。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入壳装置3包括沿运输轨道11运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入壳跑道31与入壳机构32,滤波器线缆经分线组件22完成分线后,传送至入壳跑道31内,由入壳机构32抓取入壳跑道31内的滤波器线缆安装入壳;本实施例的基座转移组件4设于运输轨道11末端,将完成分线的滤波器线缆依次转移至各入壳跑道31内,再由入壳机构32进行安装入壳,实现自动化生产。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本实施例的基座转移组件4包括转移轨道41、滑动设于转移轨道41上的转移座42、及与转移座42连接的转移动力源43,其中,转移动力源43与转移座42连接,使转移动力源43工作时,可带动转移座42在转移轨道41上移动,从而实现承载基座12的转移;本实施例的转移轨道41设于运输轨道11的出料端、并与运输轨道11垂直,转移轨道41两端分别延伸至两条入壳跑道31的进料端前方,使转移座42可沿转移轨道41移动并分别与两条入壳跑道31对齐,并且通过设置在入壳跑道31前方的推动气缸92的作用下,进而将运输轨道11上的承载基座12转移至入壳跑道31中,实现滤波器线缆入壳工序的自动上料。
本实施例的转移座42顶部并排设有两组用于转移承载基座12的转移工位,转移动力源43设于机架1底部,转移动力源43输出端穿过机架1并与转移座42侧壁连接、并带动转移座42在转移轨道41上移动;转移时,转移动力源43先带动转移座42移动,使其中一个转移工位与运输轨道11的出料端对齐,当承载基座12进入转移工位中后,转移动力源43带动转移座42在转移轨道41上移动,使装载了承载基座12的转移工位与其中一条入壳跑道31的进料端对齐,并在推动气缸92的推动下,使该转移工位上的承载基座12被推入入壳跑道31内,此时,转移座42上的另一转移工位刚好与运输轨道11的出料端对齐,并且在承载基座12进入入壳机构32内的同时,运输轨道11将另一承载基座12运输至另一转移工位内,从而实现了边上料边出料的功能,有效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的转移动力源43气缸、油缸、电缸等可进行推动或拉动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转移动力源43为气缸,与其他结构的动力源相比,传动效率高且便于控制,进而便于实现本实施例的自动化生产;具体的,气缸设置在机架1底部,气缸活塞杆处连接有转移杆,机架1与转移块对应的位置侧边设有转移口,转移杆的顶部穿过转移口并转移块的侧壁连接,进而使气缸工作时,可带动转移杆移动,从而使转移块在转移轨道41上移动,实现承载基座12的自动转移。
如图9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入壳机构32包括入壳组件5、入壳基座6、及控制入壳组件5移动并将滤波器线缆入壳的移动组件7,其中,入壳基座6内承载有滤波器壳体,滤波器线缆完成分线后,由入壳组件5从承载基座12中夹持取出,入壳组件5则在移动组件7的作用下移动至入壳基座6位置处,将滤波器线缆安装至滤波器壳体内,从而完成滤波器线缆的入壳工序。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组件7包括控制入壳组件5前后移动的前后移动构件71、及控制入壳组件5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构件72,其中,前后移动构件71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前后移动构件71上活动安装有移动立板711,上下移动构件72固定安装于移动立板711上,入壳组件5活动安装于上下移动构件72上;本实施例的入壳组件5可通过前后移动构件71移动至入壳跑道31上方夹取承载基座12内完成分线的滤波器线缆,再通过前后移动组件7移动至入壳基座6处进行滤波器线缆的安装入壳;而上下移动构件72则可控制入壳组件5的高度位置,从而使入壳组件5可通过上下移动构件72移动至合适的高度成功取出滤波器线缆,并在入壳时下降至合适高度将滤波器线缆装入滤波器壳体内,完成滤波器线缆的入壳操作。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前后移动构件71上设有用于控制移动立板711移动的前后移动动力源,上下移动构件72上设有用于控制入壳组件5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动力源,可分别通过前后移动动力源与上下移动动力源控制入壳组件5的前后移动与上下移动,其中,本实施例的前后移动动力源与上下移动动力源可为气缸、油缸、电缸等可进行推动或拉动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前后移动构件71与上下移动构件72均采用电机带动丝杆螺母传动的方式实现入壳组件5的前后及上下移动,与其他结构相比,丝杆螺母传动结构具有更高的传动精度与效率,且便于控制,进而便于实现本实施例的自动化生产;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前后移动构件71与上下移动构件72均包括移动轨道、安装在移动轨道端部的电机、及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丝杆,丝杆另一端的另一端沿移动轨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条丝杆分别与移动立板711及安装架螺纹连接,从而使电机启动后,带动丝杆转动,移动立板711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沿前后移动构件71的移动轨道移动,从而实现入壳组件5的前后移动;入壳组件5则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沿上下移动构件72的移动轨道移动,从而实现入壳组件5的上下移动,两者相互配合实现入壳组件5的前后及上下移动的操作,从而实现本实施例的自动取线及入壳的功能,有效提高了滤波器线缆入壳的精度与效率,且降低了人工成本。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入壳组件5包括入壳支架51、竖直活动安装于入壳支架51上的收线支架52、水平安装于收线支架52上的水平横轨54、对称安装于水平横轨54两端的分线夹爪55、及两个对称安装于入壳支架51底部两侧的入壳夹爪53;滤波器线缆分线完成后,两个入壳夹爪53夹持在滤波器线缆的两端,将滤波器线缆从承载基座12中取出,通过移动组件7移动至入壳基座6上将线缆放入滤波器壳体内,从而实现滤波器线缆的入壳,全程无需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提高滤波器线缆入壳的效率与入壳准确度,从而提高滤波器的成品质量与使用寿命。同时,分线夹爪55的设置,使本实施例的入壳夹爪53在夹取滤波器线缆的同时,分线夹爪55可从滤波器线缆两侧位置向中心的铁氧体磁芯线圈方向移动,从而对各条滤波器线缆进行进一步分离,便于后续各条线缆与滤波器壳体各引脚的连接,提高滤波器线缆的入壳成功率,进而提高滤波器的成品质量与使用寿命。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入壳支架51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与水平设于安装板底部的连接板,其中,分线叉活动安装于安装板上,入壳夹爪53安装于连接板上、并包围在分线叉外侧,使入壳夹爪53夹取住滤波器线缆的两端后,位于入壳夹爪53内侧的分线叉可从滤波器线缆两侧位置插入各条线缆之间,并向中心的铁氧体磁芯线圈方向移动从而进一步分离开各条线缆,便于入壳夹爪53夹取滤波器线缆入壳后各条线缆与滤波器壳体的引脚进行连接,提高入壳的精度与准确率。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板设有两块,两块连接板对称设于安装板底部、并包围住分线夹爪55,具体的,两块连接板的截面为“[”型机构,使连接板安装后内部可留出安装空间放置分线夹爪55;本实施例的入壳夹爪53为气动夹钳,且气动夹钳设有两个,并且对称设置,两个气动夹钳分别固定安装于两块连接板远离安装板一端,使气动夹钳安装后可分别位于分线夹爪55的两侧,从而便于对滤波器线缆的两端进行夹取,同时便于两个气动夹钳之间的分线爪移动对滤波器的各条线缆进一步分线。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气动夹钳包括上爪与下爪,上爪与下爪可在气压的作用下收紧,从而对滤波器线缆的两端进行夹紧;其中,本实施例的两个上爪相互靠近一侧的端面底部设有用于固定线缆的线槽,使滤波器线缆分线后的各条线缆可分别嵌合在各线槽内,避免交错打结,并且使滤波器线缆入壳后,便于各条线缆与滤波器壳体的各个引脚连接。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为了便于入壳夹爪53取出线缆,本实施例在两个入壳夹爪53之间安装了线圈固定杆56,其中线圈固定杆56位于两个气动夹钳的中心位置,并与滤波器线缆的铁氧体磁芯线圈位置对应,使入壳夹爪53从承载基座12中夹取住滤波器线缆的两端时,滤波器线缆的铁氧体磁芯线圈可嵌合在线圈固定杆56底部的空间内,从而提高滤波器线缆转移及入壳时的稳定性,提高滤波器线缆的入壳精度;并且还可使各条滤波器线缆绷直,从而便于分线夹爪55插入各条线缆之间进行分线。
本实施例的收线支架52上安装有固定块521,且线圈固定杆56活动安装于固定块521上,为了使滤波器线缆的铁氧体磁芯线圈可准确装入线圈固定杆56内,本实施例的线圈固定杆56可沿固定块521的安装位置前后移动,如图和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块521上水平固定连接有夹线固定板,夹线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调节电机,其中调节电机输出轴连接有调节丝杆,调节丝杆的另一端穿过线圈固定杆56上端、并与线圈固定杆56螺纹连接,使调节电机启动时,可带动调节丝杆转动,使线圈固定杆56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沿固定块521的安装位置前后移动,从而线圈固定杆56的底部对准滤波器线缆的铁氧体磁芯线圈,保证滤波器线缆的铁氧体磁芯线圈可准确嵌合在线圈固定杆56内进行固定。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为了便于分线夹爪55准确分隔开各条线缆,本实施例在收线支架52上安装了控制两个分线夹爪55在水平横轨54上移动的水平移动组件57,同时在入壳支架51顶部安装控制收线支架52竖直移动的竖直移动组件58,两个分线夹爪55可在竖直移动组件58的作用下靠近滤波器线缆并插入各条线缆之间,同时可在水平移动组件57的作用下在水平横轨54上作反向移动,使插入各条线缆之间的分线夹爪55可从滤波器线缆两侧位置向中心的铁氧体磁芯线圈方向移动将各条滤波器线缆分隔开,可避免各条线缆相互打结,便于后续入壳后与滤波器壳体的引脚焊接。
其中,本实施例的竖直移动组件58包括竖直纵轨581与竖直移动电机582,竖直纵轨581竖直安装于入壳支架51的安装板上,收线支架52活动安装于竖直轨道上,使收线支架52可沿竖直轨道上下移动,从而使分线夹爪55上下移动靠近或远离滤波器线缆,便于便于分线夹爪55插接至各条滤波器线缆之间将其分隔开,从而便于线缆安装至滤波器壳体内;本实施例的竖直移动电机582固定安装于入壳支架51顶部,竖直移动电机582的输出轴处固定安装有丝杆,丝杆底端穿过收线支架52并与收线支架52螺纹连接,使竖直移动电机582启动时,收线支架52可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沿竖直纵轨581移动,从而实现分线夹爪55的上下移动。本实施例的水平移动组件57包括竖直设置的水平移动气缸571、设于水平移动气缸571下方并与水平移动气缸571活塞杆固定连接的收线固定板572、及两条转动连接于收线固定板572上的连接杆573,两条连接杆573与收线固定板572连接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分线夹爪55转动连接、并控制两个分线夹爪55在水平横轨54上相向移动;水平移动气缸571启动上拉时,使收线固定板572上移,两个连接杆573与收线固定板572连接的一端在收线固定板572的上拉作用下转动,从而使两个连接杆573之间的角度减小,两个连接杆573的另一端则分别推动两个分线夹爪55沿水平横轨54移动,从而将滤波器的各条线缆分隔开。
如图15所示,滤波器线缆安装入壳后,为了将滤波器线缆的铁氧体磁芯线圈从线圈固定杆56中取出,本实施例还在收线支架52上设置了用于拆卸铁氧体磁芯线圈的卸料组件59,其中卸料组件59包括固定安装于收线支架52上的卸料气缸591、及与卸料气缸591活塞杆连接的卸料杆592,其中,卸料杆592插接于固定块521内,卸料杆592底部连接有推杆593,且推杆593插接于线圈固定杆56内,对滤波器线缆的铁氧体磁芯线圈进行卸料时,卸料气缸591活塞杆推动卸料杆592在固定块521内下移,从而使卸料杆592在线圈固定杆56内下移,进而推动嵌合在线圈固定杆56内的滤波器线缆的铁氧体磁芯线圈从线圈固定杆56的底部脱出,从而实现滤波器线缆的入壳操作。
如图16所示,滤波器线缆入壳完成后,为了将位于入壳跑道31上的空的承载基座12进行回收,本实施例在机架1底部设置了将入壳完成后空出的承载基座12进行回收的回收传送带8,且在机架1与入壳跑道31出料端对应的位置处设置了落料口13,回料传送带起始端与落料口13位置对应,使空出的承载基座12可通落料口13处转移至回收传送带8上进行回收;其中,落料口13底部竖直设有将承载基座12传送至机架1下方的传送气缸81,回收传送带8起始端处水平安装有将传送气缸81上的承载基座12推送至回收传送带8上的回收气缸82,回收气缸82与回收传送带8表面齐平;滤波器线缆安装入壳前,传送气缸81活塞杆穿过落料口13上升至入壳跑道31的出料端,并且与入壳跑道31齐平;随后,装有滤波器线缆的承载基座12移动至入壳跑道31末端位置处,由入壳组件5抓取滤波器线缆转移安装至滤波器壳体内,此时,空出的承载基座12留在入壳跑道31的末端位置处,随后下一个装载着滤波器线缆的承载基座12移动至入壳跑道31的末端,并将前一个空出的承载基座12推动至与入壳跑道31齐平的传送气缸81顶部的工位处,并在该工位处被传送气缸81带动下移至回收传送带8的进料端,随后回收气缸82启动,将传送气缸81上的空的承载基座12推动至回收传送带8上,使承载基座12在回收传送带8的作用下运回设备的起始端重新装载滤波器线缆进行分线入壳;并且,本实施例通过下一个进行取线入壳的承载基座12推动前一个已取出线缆空出的承载基座12进入传送气缸81顶部的工位处实现该空的承载基座12的回收,使空的承载基座12在传送回收的过程中,下一组滤波器线缆可同时进行入壳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下一个承载基座12在移动至入壳跑道31的末端时,也可通过前一个空出的承载基座12进行定位,从而提高入壳组件5取线的精度。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通过在运输轨道11的运输方向等距设置多组分线机构2,并在运输轨道11末端设置入壳装置3,使滤波器的各条线缆可分别在各组分线机构2中进行分线,再通过入壳机构32将分线完成的滤波器线缆安装入壳,实现了滤波器线缆分线入壳的自动生产;并且,在机架1底部设置回收传送带8,使滤波器线缆入壳后空出的承载基座12可通过回收传送带8进行回收,实现了承载基座12的自动回收功能,无需人工参与,有效提高的加工效率与精度。
以上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和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运输轨道(11)、及设于运输轨道(11)上的承载基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轨道(11)的运输方向等距设有多组分线机构(2),各组所述分线机构(2)的分线长度沿运输轨道(11)的运输方向依次缩短,所述运输轨道(11)末端设有用于将滤波器线缆安装入壳的入壳装置(3),所述入壳装置(3)设有两组、并对称设于运输轨道(11)末端两侧,所述运输轨道(11)与入壳装置(3)之间设有将滤波器线缆依次转移至两组入壳装置(3)内的基座转移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机构(2)包括用于固定滤波器线缆的卡线组件(21)及用于对滤波器线缆进行分线的分线组件(22),所述卡线组件(21)设于运输轨道(11)上方、并与滤波器线缆位置对应,所述分线组件(22)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分线组件(22)对称设于运输轨道(11)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组件(21)包括固定安装于运输轨道(11)一侧的卡线支架(211)、竖直设于卡线支架(211)顶部的升降气缸(212)、及安装于升降气缸(212)活塞杆处的气动卡线夹(213),所述气动卡线夹(213)位于运输轨道(11)上方、并对滤波器线缆进行卡持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组件(22)包括气动分线爪(221)、及分别控制分线爪左右移动及上下移动的左右移动座(222)与上下移动座(223),所述左右移动座(222)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上下移动座(223)活动安装于左右移动座(222)上,所述气动分线爪(221)与左右移动座(222)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壳装置(3)包括沿运输轨道(11)运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入壳跑道(31)与入壳机构(32),所述基座转移组件(4)设于运输轨道(11)末端、并将承载基座(12)依次转移至各入壳跑道(3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转移组件(4)包括水平设于运输轨道(11)出料端的转移轨道(41)、滑动设于转移轨道(41)上的转移座(42)、及控制转座移动的转移动力源(43),所述转移轨道(41)两端分别延伸至两条入壳跑道(31)前端,所述转移座(42)上并排设有两组用于转移承载基座(12)的转移工位,所述转移动力源(43)设于机架(1)底部,转移动力源(43)输出端穿过机架(1)并与转移座(42)连接、并带动转移座(42)在转移轨道(41)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壳机构(32)包括入壳组件(5)、入壳基座(6)、及控制入壳组件(5)移动入壳的移动组件(7),所述移动组件(7)包括控制入壳组件(5)前后移动的前后移动构件(71)及控制入壳组件(5)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构件(72),所述前后移动构件(71)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前后移动构件(71)上安装有移动立板(711),所述上下移动构件(72)固定安装于移动立板(711)上,所述入壳组件(5)活动设于所述上下移动构件(7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壳组件(5)包括入壳支架(51)、竖直活动安装于入壳支架(51)上的收线支架(52)、及两个对称安装于入壳支架(51)底部两侧的入壳夹爪(53),所述收线支架(52)上水平安装有水平横轨(54),所述水平横轨(54)两端对称安装有分线夹爪(55),两个所述入壳夹爪(53)分别位于分线夹爪(55)两侧、并包围住所述分线夹爪(55),两个分线夹爪(55)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固定滤波器线缆的线圈固定杆(56);所述收线支架(52)上还安装有控制两个分线夹爪(55)在水平横轨(54)上移动的水平移动组件(57),入壳支架(51)顶部还安装有控制收线支架(52)竖直移动的竖直移动组件(5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移动组件(58)包括竖直纵轨(581)与竖直移动电机(582),所述竖直纵轨(581)竖直安装于入壳支架(51)上,所述收线支架(52)活动安装于竖直轨道上,所述竖直移动电机(582)固定安装于入壳支架(51)顶部,竖直移动电机(582)输出轴穿过收线支架(52)并与收线支架(52)螺纹连接;
所述水平移动组件(57)包括竖直设置的水平移动气缸(571)、设于水平移动气缸(571)下方并与水平移动气缸(571)活塞杆固定连接的收线固定板(572)、及两条转动连接于收线固定板(572)上的连接杆(573),两条所述连接杆(573)与收线固定板(572)连接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分线夹爪(55)转动连接、并控制两个分线夹爪(55)在水平横轨(54)上相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底部设有将入壳完成后空出的承载基座(12)进行回收的回收传送带(8),所述机架(1)与入壳跑道(31)出料端对应的位置处设有落料口(13),所述回收传送带(8)起始端与落料口(13)位置对应,所述落料口(13)底部竖直设有将承载基座(12)传送至机架(1)下方的传送气缸(81),回收传送带(8)起始端处水平安装有将传送气缸(81)上的承载基座(12)推送至回收传送带(8)上的回收气缸(82),所述回收气缸(82)与回收传送带(8)表面齐平。
CN202223358738.4U 2022-11-28 2022-12-14 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 Active CN21961098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71337 2022-11-28
CN202223167133 2022-1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0982U true CN219610982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55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58738.4U Active CN219610982U (zh) 2022-11-28 2022-12-14 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0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05681B (zh) 连接器的自动组装方法
CN109378153B (zh) 一种全自动多极充磁及检测一体设备
CN108311631B (zh) 电刷架底板与绝缘板自动铆接设备
CN109047045A (zh) 一种led灯座的自动检测设备
CN105984708A (zh) 一种高效全自动整列供料收料装置
CN108857398B (zh) 一种电磁阀组件装配设备
CN110993302A (zh) 入基座分线设备
CN219610982U (zh) 一种滤波器线缆长短线分线入壳机
CN209363069U (zh) 一种led灯座的自动检测设备
CN111313203B (zh) 一种电子连接器组装设备
CN111029883B (zh) 一种插座铜片自动装配设备
CN116779327B (zh) 一种全自动线圈折弯焊接设备
CN214188137U (zh) 一种自动化管体注肩设备
CN111313204B (zh) 一种电子连接器的绝缘基座和插针组装装置
CN115832664A (zh) 一种滤波器长短线分线入壳系统
CN211016780U (zh) 一种20p网络器线圈全自动入基座结构
CN114505969A (zh) 一种晶棒自动化运输装置及其方法
CN210418323U (zh) 一种用于磁石单颗或多颗的装载设备
CN219226871U (zh) 一种滤波器分线入壳机自动入壳装置
CN112357557A (zh) 一种hdmi高清多媒体连接器焊接生产载具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
CN218585948U (zh) 一种自动化晶圆传输系统
CN219669824U (zh) 一种全自动绕线机
CN113733213B (zh) 铝基电路板连续性切割组件
CN220122309U (zh) 一种剥线打端子设备
CN114864275A (zh) 一种滤波器全自动分线绕线加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