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1192U - 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1192U
CN219601192U CN202320131421.2U CN202320131421U CN219601192U CN 219601192 U CN219601192 U CN 219601192U CN 202320131421 U CN202320131421 U CN 202320131421U CN 219601192 U CN219601192 U CN 219601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rosting
vehicle
baffle
air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14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智森
姜建
王从斌
朱贵志
邓百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14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1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1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1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包括除霜挡板、第一除霜加强板和第二除霜加强板;第二除霜加强板上设置有除霜挡板连接位、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和仪表板本体连接位;除霜挡板固定连接于除霜挡板连接位上,第一除霜加强板固定连接于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上,仪表板本体固定连接于仪表板本体连接位上;除霜挡板上设置有通气结构,通气结构朝向车辆前挡玻璃设置;第一除霜加强板与第二除霜加强板围合形成除霜风道,除霜风道的进风端与车辆空调的第一出风端密封连通,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与通气结构密封连通。本申请的车辆除霜装置不仅能够加强仪表板本体的刚度,而且能够提高除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除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车辆的前挡玻璃在冬季极易出现冰霜和水雾,前挡玻璃上的冰霜和水雾会阻碍驾驶人员的视线,给驾驶员的驾车出行造成很大不便和困扰,影响车辆的驾驶安全。
现在技术中,通过车辆除霜装置来消除前挡玻璃上的冰霜和水雾,但是,现在技术中的车辆除霜装置存在除霜死角,即无法对前挡玻璃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进行快速除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及汽车,不仅能够加强仪表板本体的刚度,而且能够提高除霜效率。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包括除霜挡板、第一除霜加强板和第二除霜加强板;
所述第二除霜加强板上设置有除霜挡板连接位、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和仪表板本体连接位;所述除霜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除霜挡板连接位上,所述第一除霜加强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上,仪表板本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仪表板本体连接位上;
所述除霜挡板上设置有通气结构,所述通气结构朝向车辆前挡玻璃设置;所述第一除霜加强板与所述第二除霜加强板围合形成除霜风道,所述除霜风道的进风端与车辆空调的第一出风端密封连通,所述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与所述通气结构密封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除霜加强板靠近所述通气结构的一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导风叶片,所述多个导风叶片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依次布设;
所述多个导风叶片能够对所述第二出风端的气流导向。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导风叶片与所述第一除霜加强板间的夹角,自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依次增大;
气流经设置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导风叶片后,能够吹向所述车辆前挡玻璃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除霜挡板靠近所述车辆前挡玻璃的一端上设置有除霜格栅,所述除霜格栅的长度方向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通气结构设置于所述除霜格栅上,所述通气结构与所述第二出风端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除霜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除霜挡板与所述车辆前挡玻璃之间,所述除霜挡板与所述车辆前挡玻璃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除霜挡板远离所述通气结构的一端与所述仪表板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除霜格栅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为[750mm,850mm]。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结构包括通气孔,所述通气孔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为[8mm,10mm]。
进一步的,所述除霜风道的进风端的进风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出风端的出风口面积。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除霜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及汽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车辆除霜装置包括除霜挡板、第一除霜加强板和第二除霜加强板;第二除霜加强板上设置有除霜挡板连接位、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和仪表板本体连接位;除霜挡板固定连接于除霜挡板连接位上,第一除霜加强板固定连接于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上,仪表板本体固定连接于仪表板本体连接位上;除霜挡板上设置有通气结构,通气结构朝向车辆前挡玻璃设置;第一除霜加强板与第二除霜加强板围合形成除霜风道,除霜风道的进风端与车辆空调的第一出风端密封连通,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与通气结构密封连通;如此,不仅能够加强仪表板本体的刚度,而且能够提高除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除霜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除霜装置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除霜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除霜加强板的I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霜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霜挡板的II处局部放大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0-除霜挡板;11-通气结构;12-除霜格栅;13-防尘叶片;20-第一除霜加强板;21-导风叶片;30-第二除霜加强板;31-除霜挡板连接位;32-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33-仪表板本体连接位;40-仪表板本体;50-车辆前挡玻璃;60-车辆空调;70-第一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下面结合附图1-6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请参见图1-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包括除霜挡板10、第一除霜加强板20和第二除霜加强板30;第二除霜加强板30上设置有除霜挡板连接位31、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32和仪表板本体连接位33;除霜挡板10固定连接于除霜挡板连接位31上,第一除霜加强板20固定连接于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32上,仪表板本体40固定连接于仪表板本体连接位33上;除霜挡板10上设置有通气结构11,通气结构11朝向车辆前挡玻璃50设置;第一除霜加强板20与第二除霜加强板30围合形成除霜风道,除霜风道的进风端与车辆空调60的第一出风端密封连通,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与通气结构11密封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除霜挡板10设置于仪表板本体40的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除霜挡板10通过除霜挡板连接位31固定连接于第二除霜加强板30上,第一除霜加强板20通过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32固定连接于第二除霜加强板30上,仪表板本体40通过仪表板本体连接位33固定连接于第二除霜加强板30上;除霜挡板10远离通气结构11的一端与仪表板本体40固定连接;如此,能够提高车辆除霜装置对仪表板本体40的支撑强度,进而加强仪表板本体40的表面刚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除霜挡板10与第二除霜加强板30在除霜挡板连接位31处通过摩擦焊实现除霜挡板10与第二除霜加强板30的密封固定连接,如此,不仅能够保证除霜挡板10与第二除霜加强板30的连接强度,而且能够提高除霜风道的密封性。
一些实施例中,车辆空调60吹出的气流,能够依次经过第一除霜加强板20与第二除霜加强板30围合形成的除霜风道和除霜挡板10上的通气结构11,吹向车辆前挡玻璃50,以快速除去车辆前挡玻璃50的中央和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冰霜或水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除霜装置,包括除霜挡板、第一除霜加强板和第二除霜加强板;第二除霜加强板上设置有除霜挡板连接位、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和仪表板本体连接位;除霜挡板固定连接于除霜挡板连接位上,第一除霜加强板固定连接于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上,仪表板本体固定连接于仪表板本体连接位上;除霜挡板上设置有通气结构,通气结构朝向车辆前挡玻璃设置;第一除霜加强板与第二除霜加强板围合形成除霜风道,除霜风道的进风端与车辆空调的第一出风端密封连通,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与通气结构密封连通;如此,不仅能够加强仪表板本体的刚度,而且能够提高除霜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和图4,第一除霜加强板20靠近通气结构11的一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导风叶片21,多个导风叶片21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依次布设;多个导风叶片21能够对第二出风端的气流导向。
现有技术中的除霜装置存在除霜死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除霜加强板2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多个导风叶片21,多个导风叶片21能够对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的气流进行导向,以使气流能够吹向车辆前挡玻璃50的中央和车辆前挡玻璃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进而无死角的消除车辆前挡玻璃50上的冰霜或水雾,提高车辆除霜装置的除霜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除霜加强板2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38个导风叶片21,38个导风叶片21能够对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的气流进行导向,以使气流能够无死角的吹向车辆前挡玻璃50。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和图4,多个导风叶片21设置于第一除霜加强板20靠近通气结构11的一端上;现有技术中的除霜导风叶片的导风能力弱,与现有技术中的除霜导风叶片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风叶片21沿导风方向的尺寸较大,如此,能够提高对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的气流的导向能力,进而能够提高车辆除霜装置的除霜效率,也更有利于气流的分配,进而能够解决车辆前挡玻璃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的极限死角除霜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导风叶片21与第一除霜加强板20间的夹角,自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依次增大;气流经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导风叶片21后,能够吹向车辆前挡玻璃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和图4,多个导风叶片21与第一除霜加强板20的中轴面间的夹角,自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依次增大,即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导风叶片21与第一除霜加强板20的中轴面间的夹角,大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导风叶片21与第一除霜加强板20的中轴面间的夹角;如此,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导风叶片21能够将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的气流导向至车辆前挡玻璃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区域,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导风叶片21能够将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的气流导向至车辆前挡玻璃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区域;如此,不仅能够均匀的对车辆前挡玻璃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区域进行除霜,而且能够均匀的对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区域进行无死角除霜,进而提高除霜效果和除霜效率。
其中,第一除霜加强板20的中轴面与XZ平面平行,具体的,X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Z方向为车辆的高度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和图6,除霜挡板10靠近车辆前挡玻璃50的一端上设置有除霜格栅12,除霜格栅12的长度方向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通气结构11设置于除霜格栅12上,通气结构11与第二出风端对应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2和图5,除霜挡板10设置于仪表板本体40的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除霜格栅12设置于除霜挡板10的靠近车辆前挡玻璃50的一端上;通气结构11与第二出风端对应设置,具体的,除霜格栅12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多个导风叶片21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布设尺寸,如此,能够保证气流经多个导风叶片21后,能够通过除霜格栅12上的通气结构11吹向车辆前挡玻璃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
现有技术中,示例性的,配置HUD的车辆,受HUD布置造型的影响,除霜格栅的出风口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400mm,500mm],且格栅无法做到左右对称,不仅除霜效率低,而且会影响左右舵车型的模具共用;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霜格栅12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为[750mm,850m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除霜格栅12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远大于现有技术中除霜格栅的出风口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除霜格栅12沿中轴面对称,如此,不仅除霜效率高,而且不会影响左右舵车型的模具共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气结构11包括通气孔,通气孔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为[8mm,10mm]。
现有技术中,除霜格栅的出风口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
[400mm,500mm],为提高除霜效率,设置除霜格栅的出风口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为[15mm,25mm],而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为[15mm,25mm]的除霜格栅的出风口容易被人眼看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除霜格栅12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为
[750mm,850mm]的情况下,可以设置通气孔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为
[8mm,1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气孔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除霜格栅的出风口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如此,能够在满足除霜效率的前提下,减小沿车辆长度方向的空间占用及提高除霜格栅12的隐蔽性,而不易被人眼看到。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除霜格栅12包括多个防尘叶片13,防尘叶片13沿导风叶片21的导风方向的尺寸小于导风叶片21的沿其导风方向的尺寸;与导风叶片21相比,防尘叶片13用于装饰和防尘,防尘叶片13能够防止灰尘或硬币等异物掉入,无导风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除霜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70,第一密封件70设置于除霜挡板10与车辆前挡玻璃50之间,除霜挡板10与车辆前挡玻璃50通过第一密封件70密封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70的一端与车辆前挡玻璃50抵接,第一密封件70的另一端与除霜挡板10抵接;第一密封件70受挤压设置于除霜挡板10与车辆前挡玻璃50之间,霜挡板10与车辆前挡玻璃50通过第一密封件70实现密封连接,如此,能够遮蔽除霜挡板10与车辆前挡玻璃50之间的缝隙、吸收公差、阻隔噪音,以及能够防止异物落入。
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除霜风道的气密性,在除霜风道的进风端与车辆空调60的第一出风端间设置第二密封件,除霜风道的进风端与车辆空调60的第一出风端通过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在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与通气结构11间设置第三密封件,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与通气结构11通过第三密封件密封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霜风道的进风端的进风口面积大于第二出风端的出风口面积,如此,能够为除霜风道提供充足的气流,进而提高除霜装置的除霜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除霜格栅12为隐藏式除霜格栅;除霜格栅12靠近车辆前挡玻璃50前置设置,即除霜格栅12设置于除霜挡板10的靠近车辆前挡玻璃50的一端,且通气孔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仅为[8mm,10mm],如此,能够使除霜格栅12在车内和车外均不可见,即驾驶员在车内正常坐姿下无法看到除霜格栅12,且驾驶员在车外也无法看到除霜格栅12,实现除霜格栅12的隐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除霜装置,包括除霜挡板、第一除霜加强板和第二除霜加强板;第二除霜加强板上设置有除霜挡板连接位、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和仪表板本体连接位;除霜挡板固定连接于除霜挡板连接位上,第一除霜加强板固定连接于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上,仪表板本体固定连接于仪表板本体连接位上;除霜挡板上设置有通气结构,通气结构朝向车辆前挡玻璃设置;第一除霜加强板与第二除霜加强板围合形成除霜风道,除霜风道的进风端与车辆空调的第一出风端密封连通,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与通气结构密封连通;如此,不仅能够加强仪表板本体的刚度,而且能够提高除霜效率。
以下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介绍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6,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包括除霜挡板10、第一除霜加强板20和第二除霜加强板30;第二除霜加强板30上设置有除霜挡板连接位31、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32和仪表板本体连接位33;除霜挡板10固定连接于除霜挡板连接位31上,第一除霜加强板20固定连接于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32上,仪表板本体40固定连接于仪表板本体连接位33上;除霜挡板10上设置有通气结构11,通气结构11朝向车辆前挡玻璃50设置;第一除霜加强板20与第二除霜加强板30围合形成除霜风道,除霜风道的进风端与车辆空调60的第一出风端密封连通,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与通气结构11密封连通。
除霜挡板10设置于仪表板本体40的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除霜挡板10通过除霜挡板连接位31固定连接于第二除霜加强板30上,第一除霜加强板20通过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32固定连接于第二除霜加强板30上,仪表板本体40通过仪表板本体连接位33固定连接于第二除霜加强板30上;除霜挡板10远离通气结构11的一端与仪表板本体40固定连接;如此,能够提高车辆除霜装置对仪表板本体40的支撑强度,进而加强仪表板本体40的表面刚度。
车辆空调60吹出的气流,能够依次经过第一除霜加强板20与第二除霜加强板30围合形成的除霜风道和除霜挡板10上的通气结构11,吹向车辆前挡玻璃50,以快速除去车辆前挡玻璃50的中央和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冰霜或水雾。
第一除霜加强板20靠近通气结构11的一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导风叶片21,多个导风叶片21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依次布设;多个导风叶片21能够对第二出风端的气流导向。
第一除霜加强板2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38个导风叶片21,38个导风叶片21能够对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的气流进行导向,以使气流能够无死角的吹向车辆前挡玻璃50。
多个导风叶片21设置于第一除霜加强板20靠近通气结构11的一端上;现有技术中的除霜导风叶片的导风能力弱,与现有技术中的除霜导风叶片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风叶片21沿导风方向的尺寸较大,如此,能够提高对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的气流的导向能力,进而能够提高车辆除霜装置的除霜效率,也更有利于气流的分配,进而能够解决车辆前挡玻璃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的极限死角除霜问题。
多个导风叶片21与第一除霜加强板20的中轴面间的夹角,自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依次增大,即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导风叶片21与第一除霜加强板20的中轴面间的夹角,大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导风叶片21与第一除霜加强板20的中轴面间的夹角;如此,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导风叶片21能够将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的气流导向至车辆前挡玻璃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区域,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导风叶片21能够将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的气流导向至车辆前挡玻璃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区域;如此,不仅能够均匀的对车辆前挡玻璃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区域进行除霜,而且能够均匀的对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区域进行无死角除霜,进而提高除霜效果和除霜效率。
除霜挡板10设置于仪表板本体40的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除霜格栅12设置于除霜挡板10的靠近车辆前挡玻璃50的一端上;通气结构11与第二出风端对应设置,具体的,除霜格栅12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多个导风叶片21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布设尺寸,如此,能够保证气流经多个导风叶片21后,能够通过除霜格栅12上的通气结构11吹向车辆前挡玻璃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除霜格栅12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远大于现有技术中除霜格栅的出风口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除霜格栅12沿中轴面对称,如此,不仅除霜效率高,而且不会影响左右舵车型的模具共用。
除霜格栅12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为850mm,通气孔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为8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除霜格栅12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远大于现有技术中除霜格栅的出风口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气孔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除霜格栅的出风口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如此,能够在满足除霜效率的前提下,减小沿车辆长度方向的空间占用及提高除霜格栅12的隐蔽性,而不易被人眼看到。
除霜格栅12包括多个防尘叶片13,防尘叶片13沿导风叶片21的导风方向的尺寸小于导风叶片21的沿其导风方向的尺寸;与导风叶片21相比,防尘叶片13用于装饰和防尘,防尘叶片13能够防止灰尘或硬币等异物掉入,无导风功能。
车辆除霜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70,第一密封件70的一端与车辆前挡玻璃50抵接,第一密封件70的另一端与除霜挡板10抵接;第一密封件70受挤压设置于除霜挡板10与车辆前挡玻璃50之间,霜挡板10与车辆前挡玻璃50通过第一密封件70实现密封连接,如此,能够遮蔽除霜挡板10与车辆前挡玻璃50之间的缝隙、吸收公差、阻隔噪音,以及能够防止异物落入。
为保证除霜风道的气密性,在除霜风道的进风端与车辆空调60的第一出风端间设置第二密封件,除霜风道的进风端与车辆空调60的第一出风端通过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在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与通气结构11间设置第三密封件,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与通气结构11通过第三密封件密封连接。
除霜风道的进风端的进风口面积大于第二出风端的出风口面积,如此,能够为除霜风道提供充足的气流,进而提高除霜装置的除霜效率。
除霜格栅12为隐藏式除霜格栅;除霜格栅12靠近车辆前挡玻璃50前置设置,即除霜格栅12设置于除霜挡板10的靠近车辆前挡玻璃50的一端,且通气孔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仅为8mm,如此,能够使除霜格栅12在车内和车外均不可见,即驾驶员在车内正常坐姿下无法看到除霜格栅12,且驾驶员在车外也无法看到除霜格栅12,实现除霜格栅12的隐藏。
实施例2
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除霜格栅12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和通气孔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现对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进行如下说明:
除霜格栅12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为750mm,通气孔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为1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除霜格栅12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远大于现有技术中除霜格栅的出风口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气孔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除霜格栅的出风口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如此,能够在满足除霜效率的前提下,减小沿车辆长度方向的空间占用及提高除霜格栅12的隐蔽性,而不易被人眼看到。
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提供的车辆除霜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车辆除霜装置包括除霜挡板、第一除霜加强板和第二除霜加强板;第二除霜加强板上设置有除霜挡板连接位、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和仪表板本体连接位;除霜挡板固定连接于除霜挡板连接位上,第一除霜加强板固定连接于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上,仪表板本体固定连接于仪表板本体连接位上;除霜挡板上设置有通气结构,通气结构朝向车辆前挡玻璃设置;第一除霜加强板与第二除霜加强板围合形成除霜风道,除霜风道的进风端与车辆空调的第一出风端密封连通,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与通气结构密封连通;如此,不仅能够加强仪表板本体的刚度,而且能够提高除霜效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霜挡板(10)、第一除霜加强板(20)和第二除霜加强板(30);
所述第二除霜加强板(30)上设置有除霜挡板连接位(31)、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32)和仪表板本体连接位(33);所述除霜挡板(10)固定连接于所述除霜挡板连接位(31)上,所述第一除霜加强板(2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除霜加强板连接位(32)上,仪表板本体(40)固定连接于所述仪表板本体连接位(33)上;
所述除霜挡板(10)上设置有通气结构(11),所述通气结构(11)朝向车辆前挡玻璃(50)设置;所述第一除霜加强板(20)与所述第二除霜加强板(30)围合形成除霜风道,所述除霜风道的进风端与车辆空调(60)的第一出风端密封连通,所述除霜风道的第二出风端与所述通气结构(11)密封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霜加强板(20)靠近所述通气结构(11)的一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导风叶片(21),所述多个导风叶片(21)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依次布设;
所述多个导风叶片(21)能够对所述第二出风端的气流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风叶片(21)与所述第一除霜加强板(20)间的夹角,自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依次增大;
气流经设置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导风叶片(21)后,能够吹向所述车辆前挡玻璃(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挡板(10)靠近所述车辆前挡玻璃(50)的一端上设置有除霜格栅(12),所述除霜格栅(12)的长度方向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通气结构(11)设置于所述除霜格栅(12)上,所述通气结构(11)与所述第二出风端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除霜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70),所述第一密封件(70)设置于所述除霜挡板(10)与所述车辆前挡玻璃(50)之间,所述除霜挡板(10)与所述车辆前挡玻璃(50)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70)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挡板(10)远离所述通气结构(11)的一端与所述仪表板本体(4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格栅(12)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为[750mm,85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结构(11)包括通气孔,所述通气孔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为[8mm,1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风道的进风端的进风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出风端的出风口面积。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除霜装置。
CN202320131421.2U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219601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1421.2U CN219601192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1421.2U CN219601192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1192U true CN219601192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38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1421.2U Active CN219601192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11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80655B2 (en) Air-intake structure around front grille for vehicle
US8348312B2 (en) Front end structures and lower grille assemblies for vehicles
KR20070005263A (ko) 차량용 제상덕트의 유로구조
US20100035533A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comprising a network of de-icing ducts
JP2003034115A (ja) 自動車用空調ダクト
US6796894B1 (e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1775200B1 (en) Front construction of motor vehicle
CN219601192U (zh) 一种车辆除霜装置及汽车
US5545085A (en) Heating-ventilation and/o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the passenger space in a motor vehicle.
US5518449A (en) Heating-ventilation and/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the passenger space of a motor vehicle
US6382712B1 (en) Windshield defrosting air duct for a work vehicle
CN211731291U (zh) 汽车前端导流装置以及汽车
US20210101442A1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duct
EP2251219B1 (en) Windshield defogg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US9707821B2 (en) Ventilation system for a power machine
CN218703134U (zh) 一种车辆及除霜组件
JP3510180B2 (ja) 送風ダクト
CN217435679U (zh) 一种乘用车双层分流除霜除雾风道结构及汽车
CN212709314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除霜装置
CN113431716B (zh) 一种具有引气功能的导风板组件及空滤器进气结构
JPH0415124A (ja) 自動車フロント部の冷却風取入構造
KR100543758B1 (ko) 자동차의 공조장치용 디프로스터 덕트의 구조
JP3215523B2 (ja) デフロスタノズル
CN112937247B (zh) 一种车用空调空气室和具有其的车辆
JP2020116992A (ja) 車両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